盘记录装置及盘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673807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记录装置及盘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将数据记录到盘上的方法以及基于此方法的一种盘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多个光束将数据写入盘的装置中,数据可以被写入到紧接在一个给定的已经被光束写入数据的区之前的一个扫描到的未记录的区中,在这种情形下,为了达到高精度高密度的记录数据,最好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入数据使得将要写入到未记录区的数据末尾与下一个记录区的开始数据无缝的连接且无重叠。
然而,通常在盘上将任何已记录数据区的数据的起始与将要记录在该区前面的未记录区的数据的末尾精确匹配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读取加在盘摆动纹道上的位置数据用来决定在盘表面上未记录区的存在位置。对此类位置数据的检索允许10%的读取误差,这对改善精确性是没有贡献的。
以上述的位置数据为基础调整将要被记录的数据末尾的数据区的一致性,任何对位置数据正确读取的错误都会导致对记录区记录的数据开始的一个数据重叠以及数据间隙。数据重叠破坏已经写在数据记录区内的数据,数据重叠和数据间隙都违背了盘上正确记录数据的标准,因此导致了不能从盘上正确读取数据的危险。
如果在各记录区与未记录区之间建立称作链接区的特殊区,则将在读操作期间从链接区检索到的数据认为是不可靠的并且不被使用。结果,损失了可观的记录容量,有损于盘上实际写入的数据。
发明概述发明着眼于上述情况并且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高密度的将数据记录到盘上的方法以及基于此项方法的将数据记录到盘上的盘记录装置。
在实现发明及按照其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将数据记录到盘上的盘记录装置,该装置包括读写元件,用来将读光束发射到盘上以便从盘读取记录的数据同时将多个写光束发射到盘上以便将数据并行记录到盘上;以及控制元件,用来根据读写元件读到的数据控制向盘上什么地方发射多个写光束。
上述的发明结构允许利用多个写光束将数据以一定精度并行写入盘所需区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结构中,读写元件可以进一步包括面向盘放置的聚光元件;读光束发射元件,通过聚光元件将读光束发射到盘上;多个写光束发射元件,通过聚光元件将多个写光束发射到盘上以及读元件,用来通过检测由聚光元件聚集的盘上反射的读光束得到的光强度从盘上读出记录的数据。
上述的优选结构中的读写元件可以并行的进行两个处理利用读光束从盘上读取数据以及利用多个写光束将数据写入到盘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结构中,读写元件可以进一步包括面向盘放置的聚光元件;从盘的对面向聚光元件发射光束的光束发射元件;光束分裂元件,用来将光束发射元件发射的光束分裂成读光束和多个写光束并且通过聚光元件将读光束和多个写光束发射到盘上;光束剂量调节元件,用来调节每个读光束和多个写光束的剂量,以及读元件,用来通过检测由聚光元件聚集的盘上反射的读光束得到的光强度从盘上读出记录的数据。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将数据记录到盘上的盘记录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步将一束读光束发射到盘上以便从盘上读出记录的数据,同时将多束写光束发射到盘上以便将数据并行记录到盘上;以及第二步根据第一步中读出的数据控制向盘上什么地方发出多个写光束。
上述的发明方法允许通过使用多个写光束简便可靠的并行控制对盘上的数据记录。
在上述发明方法的一个优选变型中,第一步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面向盘放置的聚光元件将读光束发射到盘上,通过检测由聚光元件聚集的盘上反射的读光束得到的光强度从盘上读取记录的数据以及通过聚光元件将多个写光束发射到盘上。
在上述发明方法的另一个优选变换中,第一步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从盘的对面将读光束发射到面向盘放置的聚光元件上;将发射的光束分裂成读光束和多个写光束;调节每个读光束和多个写光束的剂量;通过聚光元件将调整过剂量的读光束和多个写光束发射到盘上;通过检测由聚光元件聚集的盘上反射的读光束得到的光强度从盘上读取记录的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盘记录装置与盘记录方法允许用多个写光束将数据精确与并行地写到盘上要求的区上,借此在盘上以高速度高精度实现高密度数据记录。
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以后的结合附图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加以说明,附图中用同样的参考记号表示同样的部分或元件。
附图简介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盘记录装置的的总体结构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光学传感器的第一结构原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光学传感器的第二结构原理图;以及图4是解释图1中的盘记录装置典型操作的解释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用同样的参考数字表示同样的或相应的部分。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盘记录装置30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盘记录装置30包括一个轴马达3用来旋转光盘1,一个光学传感器5,一个RF放大器7,一个解码器9,一个系统控制器10,一个缓冲存储器11,一个接口单元12,一个编码器13,一个写信号控制器15,一个激光驱动单元17,一个伺服控制单元19以及一个伺服驱动单元21。
轴马达3连接到伺服驱动单元21,光学传感器5连接到伺服驱动单元21和激光驱动单元17,RF放大器7连接到光学传感器5,并且解码器9连接到RF放大器7。系统控制器10连接到解码器9,编码器13,写信号控制器15和伺服控制单元19。
缓冲存储器11连接到解码器9。接口单元12连接到缓冲存储器11及外部装备的个人电脑(PC)或类似装置上。编码器13连接到缓冲存储器11和写信号控制器15,写信号控制器15又连接到RF放大器7。激光驱动单元17连接到写信号控制器15。伺服控制单元19连接到RF放大器7和解码器9。伺服驱动单元21连接到伺服控制单元19。
上述结构中的盘记录装置30通过接口单元12将来自外部连接的PC机或类似装置的写数据接收到缓冲存储器11中,这些写数据指定要记录在盘1上的。写信号控制器15通过依照由编码器13编码的写数据控制激光驱动单元17和伺服控制单元19将数据写到盘1上。编码器13、写信号控制器15和伺服控制单元19在系统控制器10的控制下协调工作。
将光学传感器5从光盘1上读取的信号通过RF放大器7供给解码器9。在被解码器9解码后,信号被放在缓冲存储器11中。
图2是图1所示的光学传感器5的第一结构原理图。如图2所示,光学传感器5包括一个透镜51,一个光束分裂器52,一个读激光二极管LR,写激光二极管LW1到LW3,一个读光电二极管PR以及写光电二极管P1到P3。
透镜51面向写入数据的光盘1安装,每一个读激光二极管LR和的写激光二极管LW1到LW3向透镜51发射一个激光束。
读激光二极管LR发射一个读光束R以便从光盘1上读取记录的数据,写激光二极管LW1到LW3独立发射写光束W1到W3以便向光学盘1写入数据,这些激光束是如何被控制的将在以后作详细的讨论。
光束分裂器52被插入四个激光二极管(LD)和透镜51之间,读光电二极管PR和写光电二极管P1到P3被提供用来接收从光束分裂器52反射的光束。
在上述结构的光学传感器5中,读激光二极管LR通过光束分裂器52和透镜51将读光束R发射光盘1上,写激光二极管LW1到LW3通过光束分裂器52和透镜51将写光束W1到W3发射到光盘1上。
读激光二极管LR发射的激光束按照来自激光驱动单元17的控制信号SR控制,写激光二极管LW1到LW3发射的激光束由激光驱动单元17的控制信号SW1到SW3独立地控制。即写激光二极管LW1到LW3通过按照控制信号SW1到SW3控制发射的写光束W1到W3的强度并行地将数据写到光盘1上。
读光束R和写光束W1到W3在通过透镜51进入光束分裂器52之前被光盘1反射。为了简化和说明,图2以草图的形式反映了不象它们实际产生的那样反射光的路径,这同样适用于将在以后讨论的图3中所表示的。
在上述装置中,激光束被光束分裂器52反射,然后读光束R被读光电二极管PR接收同时写光束W1到W3被写光电二极管P1到P3接收。读光电二极管PR,在把信号RSR供给RF放大器7之前产生一个信号RSR反映接收光线的量。写光电二极管P1到P3在把信号RS1到RS3供给RF放大器7之前产生信号RS1到RS3反映接收光线的量。
光学传感器5可以由一个具有图3所示的第二结构的光学传感器6代替。如图3所示,光学传感器6基本上具有与图2中的光学传感器5相同的结构,区别在于光束分裂器52装备了液晶快门62并且读激光二极管LR和写激光二极管LW1到LW3被一个激光二极管60和一个衍射光栅61代替。
在上述结构中的光学传感器6中,激光二极管60基于激光驱动单元17提供的控制信号LC发射一个单一的激光束,发射的激光束被衍射光栅61衍射。液晶快门62按照激光驱动单元17提供的控制信号SW1到SW3独立地开关三条光径。
在上述装置中,激光二极管60依照控制信号LC控制发射的激光束的强度,并且要求液晶快门62的打开与控制信号SW1到SW3一致。这样的安排允许单独控制写光束W1到W3的强度,因此数据可以被并行的写入到光盘1上。
下面描述的参考图4是实施本发明说明的盘记录装置30的典型工作图。在图4中,图示的三个写光束W1到W3向以螺旋形式形成道TR的光盘1并行写入数据。未记录的道用虚线表示。应该注意的是写光束的数量不局限于3个,本发明的应用与使用光束的数量无关。在图4中,读光束R和写光束W1到W3示出为互相偏离两道,然而,这不是发明的限制,发明适用于无论两个光束相隔多远。
图4显示的实线道TR是那些已经写入数据的道,为了将数据无间隙地写入到一个给定已记录的道后面一个未记录道上,写信号控制器15在所讨论的已记录道的末尾为写光束W1在径向最内层侧上依照使用读光束R从盘检索到的数据建立一个起始位置W1i。写信号控制器15然后从起始位置Ri以顺时针的方式用所述的读光束R扫描螺旋形道TR以便从扫描的道上读取数据。同时,写信号控制器15从分别建立的起始位置W1i到W3i以顺时针的方式用写光束W1至W3扫描道TR以便并行向盘写入数据。
上述检索出的数据可以由道TR上保存的地址信息或所讨论的其它已经存在在道上的信息组成。即所述的写信号控制器15从使用读光束R检索的数据指定的地址开始写数据并且依照预定地址信息的量扫描该道。另外,写信号控制器15可以保留已经写到光盘1上的数据并且将保留的数据与使用读光束R检索到的数据相比较来决定一个写起始位置和一个写终止位置。
由于数据是通过使用多束写光束W1到W3扫描螺旋形的道TR并行写入的,两圈完整的扫描允许写光束W1,W2和W3分别到达起始位置W2i,W3i,和W3f,因为写光束W1到W3互相隔开两道。
此时,写信号控制器15基于由读光束R检索到的数据确定扫描已经达到了起始位置W1i,然后写信号控制器15暂时停止它的写操作。
当连续地向其它道TR写数据的时候(图中没有显示),写信号控制器15用这种方式集中移动读光束R和写光束W1到W3使写光束W1与新的起始位置一致并恢复扫描。例如,如果数据要被写到在位置W3f径向外侧的道上,写信号控制器15集中移动读光束R和写光束W1到W3使读光束R和写光束W1分别到达起始位置W3i和W3f。然后这些光束将以顺时针的方向扫描这些道。
如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盘记录装置30基于读光束R读取的数据决定的写光束W1到W3的扫描位置用多个光束并行将数据写入到光盘1上。这种结构可以以存储区之间不重叠和连续的形式将数据记录在光盘1上,因此就能实现高密度数据存储。
虽然上述发明中描述的盘记录装置30是向包括光盘1的存储介质上写入数据,但这不是本发明的局限。此外,存储介质可以是磁光盘和相变记录形式的光盘以及多种具有道TR的存储介质以便可以通过光学传感器5的扫描操作写入数据。
由于本发明的许多明显的不同实施例都可以在不超出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实现,所以应该理解本发明不仅仅限于除了所附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的以外的特定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将数据记录到盘上的盘记录装置,包括读写装置,该装置将一个读光束发射到盘上,以便从盘读取记录的数据并且同时将多个写光束发射到所述盘上,以便将数据并行记录在所述盘上;以及控制装置,该装置按照所述读写装置读到的数据控制将所述多个写光束发射到所述盘上何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的读写装置进一步包括面向盘放置的聚光装置;读光束发射装置,该装置通过所述聚光装置将所述读光束发射到所述盘上;多个写光束发射装置,该装置通过所述聚光装置将所述多个写光束发射到所述盘上;以及读取装置,该装置通过检测由所述聚光装置聚集的所述盘上反射的所述读光束得到的光强度从所述盘上读取所述记录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的读写装置进一步包括面向盘放置的聚光装置;光束发射装置,该装置从所述盘的对面向所述聚光装置发射读光束;光束分裂装置,该装置将所述光束发射装置发射的光束分裂成所述读光束和所述多个写光束,并且通过聚光装置将所述读光束和所述多个写光束发射到所述盘上;光束剂量调节装置,该装置调节每一个所述读光束和所述多个写光束的剂量;以及读取装置,该装置通过检测由所述聚光装置聚集的所述盘上反射的所述读光束得出的光强度从所述盘上读取所述记录的数据。
4.一种将数据记录在盘上的盘记录方法包括第一步将一个读光束发射到所述盘上以便从所述盘上读取记录的数据并且同时将多个写光束发射到所述盘上以便将数据并行记录在所述盘上;以及第二步根据在第一步读出的数据控制将所述多个写光束发射到所述盘的何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记录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所述面向盘放置的聚光装置将所述读光束发射到所述盘上;通过检测由所述聚光装置聚集的所述盘上反射的所述读光束得到的光强度从所述盘上读取所述记录的数据;以及通过所述聚光装置将所述多个写光束发射到盘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记录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盘的对面向面对所述盘布置的聚光装置发射光束;将发射的光束分裂成所述读光束和所述多个写光束;调节每一个所述读光束和所述多个写光束的剂量;通过所述聚光装置将调节过剂量的所述读光束和所述多个写光束发射到盘上;以及通过检测由所述聚光装置聚集的所述盘上反射的所述读光束得到的光强度从所述盘上读取所述记录的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数据记录到盘上的盘记录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读写元件用来将一个读光束发射到盘上以便从盘上读取记录的数据并且同时将多个写光束发射到盘上以便将数据并行记录在盘上;以及一个控制元件用来按照读元件读出的数据控制将多个写光束发射到盘上何处。
文档编号G11B7/14GK1404035SQ0213198
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1日
发明者麓圭吾, 野泽裕二, 秋田守, 田子文久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