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及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572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及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或使其再生的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盘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扩大。光盘分为能记录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盘和不能记录的ROM(只读存储器)盘,但RAM盘的介质比ROM盘的介质制造成本高5倍到10倍。此外,在用RAM盘记录软件时需要实时进行,因此在制作软件时还要额外加上记录时的制作成本。与此相反,采用模压法制作ROM盘时,软件在数秒内即可被记录下来。因此软件记录的制作几乎不用花成本,这是一个优点。因此在给很多人配售大量信息时,例如在要求以较低的介质制作成本提供电子出版物、音乐软件或图像软件时,主要采用ROM盘。另一方面,RAM盘只不过是用在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的外部存储装置等极其有限的方面,目前光盘市场中的95%以上的份额被ROM盘所占据。
但是,从CDROM游戏机或内藏CDROM的个人计算机的角度来看,随着ROM盘向人—机对话方面应用的推广,也要求ROM盘具有RAM盘的功能。例如在使用游戏机重新开始游戏时,要求从前次终了的时刻开始。因此,要保存游戏终了时的进行过程或最终结果便是不可缺少的功能。因此在使用CDROM等之类的ROM盘的游戏机中,就要采用装设在主机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或装设在主机以外的IC插件或安装在光盘盒上的带备用电池的SRAM(半随机存取存储器)中保存数据的方法。游戏机中应保存的存储容量在2KB(千字节)至8KB的少量信息即可。但是由于保存的容量小,而且非易失性IC存储器的制作成本为ROM盘的数倍,因此小容量的RAM和ROM盘的合计成本却高达ROM盘的数倍,这是一大问题。
在其它民用人—机对话装置中,例如在家庭用学习机中,要求有对学习者的分数进行管理用的小容量RAM,在卡拉OK机中则要求对歌唱人的曲调的高低或曲子的速度进行管理用的小容量RAM。在这样的民用用途中对大容量RAM要求的不多。在民用的多介质的机器等的民用人—机对话用途中,有待于实现小容量RAM功能、大容量ROM功能和低成本三个条件的新型介质的出现。
那么,作为对这种期望的一个回答是最近了出现的一种称之为局部ROM盘的新介质概念的光盘,人们对试制品的制作抱有很大的希望。这是将RAM盘的大容量RAM功能和ROM盘录制大容量软件时的批量生产性两个优点结合在一起的产品。具体的结构是采用在光磁盘或补记型盘等RAM盘的一部分区域中设置ROM区域,并在制盘时用模压法一并录制软件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确能将大容量ROM的批量生产的功能与大容量RAM功能结合起来,因此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两个条件。可是,不能满足第3个—低成本—条件。因此,局部ROM盘虽然在产业中办公用途方面的多媒体场合下使用,但用于民用人—机对话时,价格方面存在不适宜的问题。
该局部ROM的成本高的原因在于对RAM盘的占用。如果以ROM盘为基础,成本就会下降。如上所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是从民用中采用多介质的情况下不需要大容量的RAM这角度为出发点的。
在企业中,由于信息量大,产业用的记录介质要求大容量的RAM。但是在家庭中,除了视频,声频等AV(视听)信息外,信息量与企业相比极少,因此民用人—机对话型记录介质只要求小容量的RAM。另一方面,新闻或电视节目的信息量大,因此向家庭供给的信息量大。因此民用人—机对话媒体一般要求大容量的ROM。这样,可以说要具有大容量的ROM和小容量的RAM的存储器,换句话说“局部RAM盘”才是民用人—机对话应用中所要求的。局部RAM盘的概念是在廉价的ROM盘中附加可忽视的低成本的小RAM,RAM容量小,成本近似于ROM盘,从而实现民用存储器。实现这一概念的一个方法是在ROM盘的背面设置一层磁记录层。这样形成的记录层的成本不足ROM盘成本的十分之一,于是就能够在尽可能不增加ROM盘的成本制成局部RAM盘。
下面,概略地说明这种局部RAM盘的旧有例。作为第一种方法,说明无盒的CDROM类的ROM盘。如在日本特许公开号为56-163536、57-6446、57-212642、2-179951的专利中所看到的那样,旧有的方法是在CDROM的正面形成光记录部分,在背面形成磁记录部分。另外,像在60-70543号专利中所看到的与使用非晶质材料的光盘那样,在正面形成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光记录部分,在背面形成具有磁性的磁记录层。在背面一侧的机器部分设置磁头,在这样的盘上进行磁记录。但是这些只是将磁记录部分和光记录部分简单地组合起来,而如何具体地实现介质及机器的重要内容并未全部分开。例如,在实现机器时,重要的是防止光记录部分与磁记录部分的相互干扰的方法、以简单的结构在磁道上进行存取的方法、其用电路的方法、对不使用盒的介质的磁记录信息进行防止外部磁场干扰和磨损等的保护方法、压缩在RAM区记录的信息的方法、快速存取的方法、以及磁道的具体的物理格式化等都未公开发表。
另外,实现介质时重要的廉价批量生产介质的工艺方法,使介质符合CD规格的方法等等,就是说具体地实现民用局部RAM盘的方法,几乎可以说在先有技术中全都没有公开发表。因此,按照原有的公开发表的方法很难具体地实现可以作为民用的介质和装置。在本发明中,作为第1种方法,是就上述项目具体地说明实现像CDROM那样不使用盒的ROM盘型的局部RAM盘及其装置的方法。
作为第2种方法,通常给具有录制功能的盘配上盒。因此也给与记录盘有互换性的ROM盘配上盒。最近出现的记录型的MD(磁盘)的微型盘,简单地说就是MD的ROM盘,也就是最近提出的MDROM。记录型的MD盘用来对音乐进行光磁记录。因此要考虑将该光磁激励和磁记录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的原有实例有日本特许公开60-57558号,其方法是在介质表面的一部分形成光磁记录区,而在另一部分形成磁记录区。可是,所使用的介质是在介质的透明基板里侧的表层形成光记录,而在里侧的里层一侧形成磁记录层,在机器上对应于介质的正面一侧设有光磁性光头,对应于里层侧设有接触型的磁场调制磁头,利用磁场调制磁头直接记录,或者利用与磁场调制磁头构成一个整体的磁记录头,在上述磁记录层上进行磁记录。上述这些内容都没有公开发表。就是说在旧有的实施例中没有公开说明使磁场调制型头部具有磁记录功能的方法,或者将磁头构成一个整体的方法。
如以上对旧有示例所作的说明所示,在旧有的方法中,作为在无盒的ROM盘中及在带盒的ROM盘中增加RAM功能的方法,没有公开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利用光头,使从光源发出的光从透明基板一侧成像在具有透明基板和光记录层的记录介质上的光记录层上,进行信号的记录或再生,在该记录再生装置中,在与上述记录介质的光读取侧相反的一侧设有磁记录层,而且相对于记录介质,在与上述光头相反的一侧设有磁头。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伴随光头在与光记录介质的读取面相反的面上形成的磁记录层上的跟踪,磁头则在盘的磁道上连动跟踪,进行磁记录或再生。因此几乎不用增加零部件的件数,就能完全独立于光记录功能而使信息的磁记录再生。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该实施例1中的光记录头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该实施例1中的头件放大图。
图4是该实施例1中从跟踪方向看的头件放大图视图。
图5是该实施例1中的磁头件的放大图。
图6是该实施例1中的磁记录的时间图。
图7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图8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图9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图10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部件的剖面图。
图11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部件的剖面图。
图12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部件的剖面图。
图13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部件的剖面图。
图14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部件的剖面图。
图15是该实施例1中的盘盒的斜视图。
图16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斜视图。
图17是该实施例1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18是该实施例1中的游戏机的斜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20是该实施例2中的磁头部件放大图。
图21是该实施例2中的磁头部件放大图。
图22是该实施例2中的磁头部件放大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记录部件的放大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25是该实施例4中的磁记录部件的放大图。
图26是该实施例4中的光磁记录部件的放大图。
图27是该实施例4中的记录部件的剖面图。
图28是该实施例4中的程序框图。
图29是该实施例4中的程序框图。
图30(a)是该实施例4中的装入光磁盘时的剖面图。
图30(b)是该实施例4中的装入CD时的剖面图。
图31是该实施例4中的光磁记录部放大图。
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的记录再生装置框图。
图33是该实施例5中的磁记录部件放大图。
图34是该实施例5中的光磁记录部件放大图。
图35是该实施例5中的光磁记录部件放大图。
图36是该实施例5中的磁记录部件放大图。
图37是该实施例5中的光磁记录部件放大图。
图3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的磁记录部件框图。
图39是该实施例6中的磁记录部框件图。
图40是该实施例6中的磁场调制部件放大图。
图41是该实施例6中的磁记录部件俯视图。
图42是该实施例6中的磁记录部件俯视图。
图43是该实施例6中的磁记录部件放大图。
图44是该实施例6中的磁场调制部件放大图。
图45(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中的磁盘盒的俯视图。
图45(b)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46(a)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46(b)是该这施例8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47(a)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47(b)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48(a)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48(b)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49(a)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周边部俯视图。
图49(b)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周边部俯视图。
图49(c)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周边部俯视图。
图50(a)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周边部俯视图。
图50(b)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周边部俯视图。
图50(c)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部的横剖面图。
图50(d)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盘盒的横剖面图。
图51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FF(离开)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2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N(靠上)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3(a)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FF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3(b)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N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4(a)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头架OFF(提起)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4(b)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头架ON(落下)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5(a)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头架OFF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5(b)是该实施例7中的磁头架ON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6是该实施例7中的记录介质俯视图。
图57(a)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FF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7(b)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N时的A-A′横剖面图。
图58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前部剖面图(OFF时)。
图59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前部剖面图(ON时)。
图60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横剖面图(OFF时)。
图61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横剖面图(ON时)。
图62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FF时的前部剖面图。
图63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N时的前部剖面图。
图64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FF时的前剖剖面图。
图65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N时的前剖剖面图。
图66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FF时的前部剖面图。
图67是该实施例7中的衬垫销OFF时的非动作时的前部剖面图。
图68(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68(b)是该实施例8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69(a)是该实施例8中的衬垫销OFF时的周边部横剖面图。
图69(b)是该实施例8中的衬垫销ON时的周边部横剖面图。
图70(a)是该实施例8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70(b)是该实施例8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70(c)是该实施例8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71是该实施例8中的磁盘盒和衬垫销的横剖面图。
图72(a)是该实施例8中的衬垫销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2(b)是该实施例8中旧有盒装入时的衬垫销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3(a)是该实施例8中的衬垫销OFF时的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3(b)是该实施例8中的衬垫销ON时的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4(a)是该实施例8中的衬垫销OFF时的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4(b)是该实施例8中的衬垫销ON时的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中的磁盘盒俯视图。
图76是该实施例9中的衬垫销OFF时的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7是该实施例9中的衬垫销ON时的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8(a)是该实施例9中的衬垫销OFF时的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8(b)是该实施例9中的衬垫销ON时的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79(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0中未修正时的跟踪原理图。
图79(b)是该实施例10中未修正时的跟踪原理图。
图80(a)是该实施例10中的光头跟踪状态图。
图80(b)是该实施例10中的光头跟踪状态图。
图81(a)是该实施例10中的盘上的光道偏心量图。
图81(b)是该实施例10中的光道偏心量图。
图81(c)是该实施例10中的跟踪错误信号图。
图82(a)是该实施例10中未修正时的光头跟踪状态图。
图82(b)是该实施例10中修正后的光头跟踪状态图。
图83是该实施例10中的基准磁道图。
图84(a)是该实施例10中的磁记录OFF(停止)时的滑块的侧视图。
图84(b)是该实施例10的磁记录ON(开始)时的滑块的侧视图。
图85(a)是该实施例10中的磁记录OFF时的滑块局部侧视图。
图85(b)是该实施例10中的磁记录ON时的滑块局部侧视图。
图86是该实施例10中的磁盘上的位置与地址的对应关系图。
图8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中的磁记录时的方框图。
图88(a)是该实施例11中的磁头的横剖面图。
图88(b)是该实施例11中的磁头的仰视图。
图88(c)是该实施例11中的另一磁头的仰视图。
图89是该实施例11中的螺旋形记录格式图。
图90是该实施例11中的有保护间距的记录格式图。
图91是该实施例11中的数据结构图。
图92(a)是该实施例11中的记录时间图。
图92(b)是该实施例11中的两个头同时记录时的记录时间图。
图93是该实施例11再生时的方框图。
图94是该实施例11中的数据配置图。
图95是该实施例11中的横移控制的程序框图。
图96是该实施例11中的圆柱状记录格式图。
图97是该实施例11中的横移齿轮转速与半径关系图。
图98是该实施例11中的光记录面格式图。
图99是该实施例11具有下位互换性时的记录格式图。
图100是该实施例11中的光记录面和磁记录面的对应关系图。
图101是实施例12中的记录介质整体斜视图。
图102是该实施例12中的记录介质整体斜视图。
图103是该实施例12中的记录介质膜的印刷制作工序中的横剖面图。
图104是该实施例12中的记录介质膜的印刷制作工序中的横剖面图。
图105是该实施例12中的记录介质涂敷工序的全体斜视图。
图106是该实施例12中的涂敷复制工序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07是该实施例12中的记录介质的制作程序图。
图108是该实施例12中的记录介质的涂敷复制工序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09是该实施例12中的记录介质的涂敷工序的全体斜视图。
图110是实施例13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总体方框图。
图111是该实施例中的磁头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112是该实施例中的磁头隙宽度与衰减量(dB)之间的关系图。
图113是该实施例中的磁道的俯视图。
图114是该实施例中的磁头周边部的横剖面图。
图115是该实施例中的记录介质插入时的横剖面图。
图116是实施例12、13中的光传感器与磁头间的距离同相对噪声量的关系图。
图117是实施例13中的头横移部的横剖面图。
图118是实施例13中的头横移部的俯视图。
图119是实施例13中的另一个头横移部的横剖面图。
图120是该实施例13中的另一个头横移部的横剖面图。
图121是实施例12中的室内各种制品的磁场强度图。
图122是实施例13中的记录介质的记录格式图。
图123是实施例13中的记录介质上的正常方式的记录格式图。
图124是实施例13中的记录介质上的变磁道间距方式的记录格式图。
图125是实施例13中用光记录信息参照表压缩磁记录信息的说明图。
图126是实施例13中的头横移部的横剖面图。
图127是实施例13中的记录再生时间图(之1)。
图128是实施例13中的记录再生时间图(之2)。
图129是实施例13中的噪声检测头的结构图。
图130是实施例13中的磁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13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4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上盖的开闭状态的横剖面图。
图131(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中的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俯视图。
图132是该实施例14中的光记录再生时钟脉冲信号、磁记录再生时钟脉冲信号、磁再生信号、再生脉冲的第1数据列D1、PWM(脉宽调制)的磁记录再生信号、再生脉冲的第2数据列之间的时间关系图。
图133是该实施例14中的光记录介质盒的斜视图。
图134是该实施例14中的记录再生装置总体方框图。
图135是该实施例14中的记录介质的旋转角速度ω、光记录再生时钟脉冲信号、磁记录再生时钟脉冲信号、磁记录信号、以及磁记录信号的记录波长λ之间的时间关系图。
图13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5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方框图。
图137(a)是该实施例15中的盒插入时的斜视图。
图137(b)是该实施例15中的盒固定时的斜视图。
图137(c)是该实施例15中的盒推出时的斜视图。
图138(a)是该实施例15中的盒插入时的斜视图。
图138(b)是该实施例15中的盒固定时的斜视图。
图138(c)是该实施例15中的盒推出时的斜视图。
图139(a)是该实施例15中的盒插入时的斜视图。
图139(b)是该实施例15中的盒固定时的斜视图。
图139(c)是该实施例15中的盒推出时的斜视图。
图14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6中的记录再生装置框图。
图141(a)是该实施例16中的盒插入时的斜视图。
图141(b)是该实施例16中的盒固定时的斜视图。
图141(c)是该实施例16中的盒推出时的斜视图。
图142(a)是该实施例16中的盒插入时的斜视图。
图142(b)是该实施例16中的盒固定时的斜视图。
图142(c)是该实施例16中的盒推出时的斜视图。
图143(a)是该实施例16中的盒插入时的横剖面图。
图143(b)是该实施例16中的盒固定时的横剖面图。
图143(c)是该实施例16中的盒推出时的横剖面图。
图144(a)是实施例14中的CD制造工序图。
图144(b)也是实施例14中的CD制造工序图。
图145(a)是实施例14中的记录介质俯视图。
图145(b)是实施例14中的记录介质的印刷面示意图。
图145(c)是实施例14中的记录了OCR(光字符识别)文字的记录介质。
图146(a)是实施例14中的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图146(b)是实施例14中的记录介质的剖面图。
图147是实施例17中的键脱扣框图。
图148是实施例17中的键脱扣程序框图。
图149是实施例18中的键脱扣框图。
图150是实施例18中的键脱扣程序框图。
图151是实施例19中的个人计算机和CDROM激励框图。
图152是实施例19中的记录介质的光地址表和磁地址表。
图153是实施例19中用个人计算机1驱动方式激励CDROM的框图。
图154(a)是实施例19中的光文件和磁文件的地址表。
图154(b)是实施例19中的两个文件的地址环形表。
图155是实施例19中的光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56是实施例19中的光盘上升初期的程序框图。
图157(a)是实施例20中的CDROM软件的错误修正程序框图。
图157(b)是实施例20中的磁文件和光文件的地址数据表。
图157(c)是实施例20中的错误修正部框图。
图158(a)是实施例21中的CDROM软件错误修正程序框图。
图158(b)是实施例21中的数据修正表。
图158(c)是实施例20中的错误修正部框图。
图159是实施例22中的计算机和盘驱动装置总机框图。
图160是实施例22中的计算机的文件结构。
图161是实施例22中的计算机的假想文件再生作业的程序框图。
图162是实施例22中的计算机系统的假想文件改写作业的程序框图。
图163是实施例22中的计算机系统的假想文件新制作作业程序框图。
图164(a)是实施例22中的主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64(b)是实施例22中的主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64(c)是实施例22中的主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65是实施例22中的双驱动方式时的计算机上的显示图像。
图166(a)是实施例22中的主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66(b)是实施例22中的主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66(c)是实施例22中的主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66(d)是实施例22中的主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67(a)是实施例22中的有物理文件的从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67(b)是实施例22中的有物理文件的从计算机上显示物理文件的存在的图像显示图。
图168是实施例22中的主计算机和副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时的数据相关图。
图169是实施例22中的主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70是实施例17中的计算机上的图像显示图。
图171是实施例22中的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配置图。
图172(a)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的斜视图。
图172(b)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横剖面图。
图172(c)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横剖面图。
图173(a)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斜视图。
图173(b)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横剖面图。
图174(a)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斜视图。
图174(b)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横剖面图。
图175(a)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斜视图。
图175(b)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横剖面图。
图176(a)是实施例13中的噪声检测线圈斜视图。
图176(b)是实施例13中的噪声检测线圈横剖面图。
图177(a)是实施例13中的噪声检测线圈斜视图。
图177(b)是实施例13中的噪声检测方式框图。
图178(a)是实施例13中的噪声检测线圈斜视图。
图178(b)是实施例13中的噪声检测方式框图。
图179是实施例13中的噪声消除前的再生信号和噪声消除后的再生信号的频率分布图。
图180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框图。
图181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框图。
图182(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俯视图。
图182(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俯视图。
图183(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3(b)进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3(c)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3(d)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3(e)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图横剖面图。
图184(a)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数据结构。
图184(b)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数据结构。
图184(c)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数据结构。
图185(a)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俯视图。
图185(b)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85(c)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85(d)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85(e)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86(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6(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6(c)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6(d)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6(e)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7(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7(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7(c)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7(d)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7(e)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8(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8(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8(c)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8(d)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8(e)胆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8(f)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89(a)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89(b)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89(c)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189(d)是实施例23中的磁道间距计算公式图。
图190(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框图。
图191(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1(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1(c)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1(d)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1(e)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2(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2(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2(c)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2(d)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2(e)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3(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193(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194(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4(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4(c)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4(d)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4(e)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5是实施例23中的到磁头的距离与DC磁场强度的关系图。
图196(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6(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6(c)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197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198(a)是实施例23中的磁头横剖面图。
图198(b)是实施例23中的磁头俯视图。
图198(c)是实施例23中的磁头横剖面图。
图198(d)是实施例23中的磁头俯视图。
图199(a)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俯视图。
图199(b)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放大俯视图。
图199(c)是实施例23中的记录介质的横剖面图。
图200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框图。
图201(a)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201(b)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201(c)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201(d)是实施例23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202是实施例1中的记录再生装置框图。
图203(a)是实施例1中的周期T、1.5T、2T的发生频率分布图。
图203(b)是实施例1中的周期T、1.5T、2T的发生频率分布图。
图204是CD规格中的猝发错误纠正的最大长度和纠正符号数的关系。
图205表示实施例1中的介质上的数据分散距离。
图206是实施例1中的错误纠正符号的数据量与出错率的关系图。
图207(a)是实施例1中的交叉存取的排列变换图。
图207(b)表示实施例1中的交叉存取造成的数据分散距离。
图208是实施例1中的反交叉存取部框图。
图209(a)是实施例1中的里德—所罗门ECC编码器框图。
图209(b)是实施例1中的里德—所罗门ECC译码器框图。
图210是实施例1中的错误纠正程序框图。
图211是实施例1中记录再生装置框图。
图212(a)是实施例1中的交叉存取的排列变换图。
图212(b)表示实施例1中的交叉存取造成的数据分散距离。
图213表示实施例1中的CD的子码符号的时间间隔与距离。
图214是实施例14中的磁道—光地址对应表。
图215是实施例14中的子码同步信号检测部和磁记录部框图。
图216是实施例14中的记录再生装置进行磁记录时的框图。
图217是实施例14中的记录再生装置进行磁再生时的框图。
图218(a)是实施例14中的光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图。
图218(b)是实施例14中的磁记录动作的ON/OFF的时间图。
图218(c)是实施例14中的磁记录同步信号的时间图。
图218(d)是实施例14中的光再生动作的ON/OFF的时间图。
图218(e)是实施例14中的光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图。
图218(f)是实施例14中的磁再生动作的ON/OFF的时间图。
图218(g)是实施例14中的磁再生同步信号的时间图。
图218(h)是实施例14中的磁再生数据的时间图。
图219表示CD规格中的盘的偏心量。
图220是实施例22中的文件结构图。
图221是本发明的盘介质的结构图。
图222是使用图221中的盘介质的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2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5中的使用图221中的盘介质的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2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5中的使用图221中的盘介质的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25是旧有的盘介质结构图。
图226是原有的数据区段结构图。
图227是原有的错误纠正符号生成方式说明图。
图228是本发明的数据区段结构图。
图229是本发明的数据区段结构图。
图230是本发明的错误纠正符号的生成方式说明图。
图231是本发明的盘介质的第2种结构图。
图232是逻辑区段和数据区段的关系说明图。
图233是本发明的错误纠正符号的生成方式说明图。
图234是本发明的错误纠正符号的生成方式说明图。
图235是第一种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36是第一种记录再生装置结构详图。
图237是光头的漏磁通的测定数据。
图238是第2种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39是第3种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40是第3种记录再生装置的离合机构详图。
图241是第4种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42是第5种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43是第5种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44是原有例中的备有光记录区和磁记录区的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
图245是实施例32中的头位置确定装置框图。
图246是表示记录再生介质上的O磁道。
图247表示记录再生介质上偏置的O磁道。
图248是实施例33中的头位置确定装置框图。
图249是实施例34中的头位置确定装置框图。
图250(a)表示实施例34中的光头的物镜位置。
图250(b)表示实施例34中的光头的物镜位置。
图251是实施例34中的登载光头和偏置的磁头的头位置确定装置框图。
图252是实施例36中的记录再生装置图。
图253是实施例13中的磁道存取方法和磁记录头取出方法的程序框图。
图254(a)是实施例23中的装入盒中的介质的俯视图。
图254(b)是实施例23中的磁头升降图。
图254(c)是实施例23中的磁头升降图。
图254(d)是实施例23中的磁头升降图。
图254(e)是实施例23中的磁头升降图。
图254(f)是实施例23中的磁头退避图。
图255(a)是实施例12中的带介质识别符的介质横剖面图。
图255(b)是实施例12中的记录在光记录部上的带磁性的介质识别符的具体的物理结构图。
图256是实施例22中使用IC插件介质时的文件结构图。
图257是实施例22中使用局部ROM型光盘时的文件结构图。图中1 记录再生装置2 记录介质3 磁记录层4 光记录层5 透光层6 光头7 光记录组件8 磁头8a 主磁极8b 副磁极8c 磁头隙
8e 匀强磁场区8m 磁场调制磁头8s 抹去用磁头9 磁记录组件18 光头19 头架23 头件传动机构23a 横移传动机构24a 横移电路34 存储器34a 存储器(系统用)37 光记录电路37a 磁场调制电路38a 时钟脉冲再生电路40 线圈40a 磁场调制线圈40b 磁记录线圈40c 分接头40d 分接头40d 分接头40e 分接头
41 滑块42 磁盘盒43 印刷底层44 印刷区45 打印46 凹槽47 基板48 光反射层49 印刷油墨50 保护层51 箭头52 光记录信号54 透镜57 发光部60 粘接层61 磁记录信号65 光道66 焦点67 磁道67a 记录磁道67b 再生磁道
67s 伺服磁道67f 保护间距67g 保护间距67x 清扫磁道69 高μ磁层70 磁头隙70a 记录磁头隙70b 再生磁头隙81 干扰层84 反射膜85 调制磁场85a 磁通85b 磁通150 连接部201 判断步202 再生步203 再生转储步204 再生专用步205 记录转储步206 记录步207 转储步
210 消磁区210a 消磁区210b 消磁区301 活门302 头穴303 衬垫孔304 衬盘305 衬垫托片305a 活动部305b 副衬垫插片305c 衬垫升降部307 槽口307a 衬垫驱动槽310 衬垫销311 衬垫销导槽312 销驱支滑车313 识别孔314 保护销315 衬垫驱动部件316 销轴317 弹簧
318 连接部319 撞针活门320 光地址321a 中心321b 中心321c 中心322 光数据列323 地址324 数据325 保护间距326 磁道群327 部件328 磁道数据329 同步信号330331 数据333 分离电路334 调制电路335 盘转角检测部336 偏心补偿量存储器337 无信号部
338 横移控制部339 光地址与磁地址对应表340 前置放大器341 解调器342 错误检查部件343 数据分离部件344 AND(与门)电路345 记录数据346 无光地址区347 光地址区348 磁TOC区349 磁道轨迹350 头件再生部件351 存储数据352 涂敷材料熔池353 涂敷材料复制滚筒354 凹板滚筒355 腐蚀部356 刻线器357 软复制滚筒358 涂敷部
360 磁屏蔽361 树脂部389 上盖390 盒盖391 磁性面快门392 活门连接部393 盒盖转轴394 盒插入口395 带396 标记部397 蜂鸣器398 磁记录区399 筛网印刷机400 条型码印刷机401 高Hc部402 磁性部402a 空间部403 磁性部404 键管理表405 (步点)406 键解除译码器
407 声音延长部件408 个人计算机409 硬盘410 安装步骤411 应用412 OS(操作系统)413 BIOS(基本输入/输出子系统)414 激励器415 接口416 输入输出控制系统421 光文件422 磁文件436 网络BIOS437 LAN网络447 文件数据修正程序448 修正完毕的数据449 显示器450 键座451 错误纠正步452 奇偶性453 C1奇偶性
454 C2奇偶性455 Index(索引)456 辅助码同步检测部457 标志检测部458 分频器459 磁同步信号检测部460 最短/最长脉冲检测部461 模拟光同步信号发生部462 模拟磁同步信号发生部463 光同步信号检测部464 分频/偏倍器465 转换开关466 波形整形部467 时钟脉冲再生部468 介质识别符469 光地址信息470 数据514 弹簧514a 头件升降连接装置514b 头件升降禁装置514c 光头行进区
600 盘介质601 主轴电机602 电机控制电路605 R/W电路606 传动机构608 控制器609 记录再生头610 数据编码器、译码器613 时钟脉冲发生器616 光头618 用户数据619 错误纠正符625 数据区623 识别符区624 数据区620、621、622、626、627、628 区段901 磁头902 光头部903 磁区域信号处理装置904 光区域信号处理装置905 信号处理装置
906 漏磁通907 聚焦线圈908 跟踪线圈909 磁记录再生装置910 聚焦控制装置911 跟踪控制装置912 光信号再生处理装置913 磁记录再生信号914 聚焦控制信号915 跟踪控制信号916 光再生信号920 光头部和磁头部之间的距离921a 螺旋导杆921b 螺旋导杆923a 齿轮A923b 齿轮B923c 齿轮C923d 传动齿轮D924 磁头架925 衬垫926a 光头用送进螺旋导杆
926b 送进齿轮A927a 磁头用送进螺旋导杆927b 送进齿轮B928 传动齿轮C940 离合机构940a 螺线管940b 齿轮升降机构940c 升降齿轮940d 中间齿轮940g 导槽940f 离合部支撑部件960 主轴电机961 导轴962 光头架963 磁头支撑部件964 连杆机构965 转轴966 磁头移动装置967 磁头断续驱动机构968 光头移动装置969 光头断续驱动机构
970 头驱动装置971 驱动控制装置972 磁头驱动控制信号973 光头驱动控制信号974 驱动控制信号975 耦合磁铁976 导向机构977 光头架978 滑动机构980 光头部981 磁头982 备有光记录区和磁记录区的记录介质983 螺旋导杆984 送进电机985 连接杆986 支撑部件987 光头架988 主轴电机989 光记录区990 磁记录区1001 不能消去的光再生面(能称CD-ROM介质面)
1002 磁记录再生面1003 主轴电机1004 光头1005 磁头1006 光再生装置1007 磁记录再生装置1008 光头控制装置1009 位置确定装置1010 盘位置信息检测装置1011 磁头控制装置及光头操作装置1012 标志检测装置1013 磁头位置确定控制装置及光头操作装置1014 光头1015 驱动电路1020 程序区中含有绝对时间0秒的磁道1021 程序区1022 读入区1023 含0磁道的磁道起点1025 含9磁道的偏置的磁道起点1031 R/W装置1032 数据处理装置
1033 信号处理装置1034 头位置确定控制装置1035 电机控制装置1036 开关装置1037 分频器1040 光头14的支架1041 半导体激光器1042 物镜1043、1044 物镜支撑机构1045、1046 物镜支撑机构1051 离开与光头冲突的位置偏置的磁头1081 低通滤波器(通称LPF)1082 突跳指令电路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方框图。记录重放装置1的内部装有由磁记录层3、光记录用的光记录层4和透光层5构成的记录介质2。
进行光磁再生时,从发光部分发出的光由光头6和光记录部件7聚焦在上述光记录层4上,使光磁记录的记录信号再生。进行光记录时,由光头6和光记录部件7将激光聚焦在光记录层4的特定部分,使其温度上升到居里温度以上。在此状态下,由磁头8和磁记录部件9对加在该部分的磁场进行调制,从而进行公知方式的光磁记录。
进行磁记录时,利用磁头8和磁记录部分9,在磁记录层3上记录磁信号。系统控制部件10在收到来自各电路的动作信息、输出信号后,使驱动部分11进行驱动,进行电机17的控制或光头6的跟踪、焦点的控制。
下面详细说明动作情况。在记录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的场合,当接收到由外部输入的信号时,或者由操作员通过键盘操作,将记录命令从键盘15或外部接口部件14输送到系统控制部件10。系统控制部件将输入命令送给输入部件12,同时将光记录命令送给光记录组件7。来自外部的输入(例如声信号或图像信号)被输入到输入部件12,变成PCM(脉冲代码调制)等的数字信号。该信号被输送给光记录组件7中的输入部件32,由ECC(错误检验与纠正)编码器35加上纠错码,通过光电路37、再通过上述磁记录组件9中的磁记录电路29和磁头电路31,发送给磁头8,在光记录层4的特定范围内的光磁材料上施加与光记录信号相对应的记录磁场。记录层4上的更狭窄范围内的记录材料被来自光头6的激光加热到居里温度以上,由于上述施加的磁场的作用引起该部分的磁性反转。因此,如图2中的光记录头部的放大图所示,伴随记录介质2的旋转,记录介质2向图中箭头51所示的方向行进,于是如图所示,在记录层4上用箭头表示的磁化状态52顺次被记录下来。
这时,系统控制部件10从光头电路39和光再生电路38收到光记录层4上记录的跟踪信息、地址信息、时钟脉冲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向驱动组件11发出控制信息。详细地说,就是系统控制部件10向电机驱动电路26发出控制电机17转速的信号,将光头6和记录介质2的相对速度控制在给定的线速度。
通过光头驱动电路25和光头执行机构18控制光束,使其沿对象磁通进行扫描,并且控制光束在光记录层4上聚焦。在对其它磁道进行访问时,通过执行机构23和头移动电路24,移动头架19,使头架19上的光头6和磁头8连动。因此,两个头件都能到达所希望的、同一半径位置上处的表层和里层的磁道上。通过磁头升降电路22和升降电机21驱动头件升降部件20,使磁头8和滑动触头41在未装入磁盘盒42时或不进行磁记录时离开记录介质2的盘面的磁记录层3,防止磨损磁头8。如上所述,系统控制部件10将控制信息输送给驱动组件11,对光头6和磁头8的跟踪、聚焦、磁头8的升降、电机17的转速等进行控制。
其次,说明光磁记录信号的再生方法,首先参见图2中的光记录头部件的放大图,由发光部件57发出的激光,通过偏振光光束分光器55,沿光路59所示的方向前进,由透镜54将其在记录介质2的光记录层4上聚焦。这时由光头驱动部件18仅驱动透镜54,进行聚焦同步跟踪控制。如图2所示,光记录层的光磁材料处于与各光记录信号一一对应的磁化状态。因此,光路59a所示的反射光的偏转角由于Kerr(克尔)效应随磁化方向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在该偏振角θ状态下,由偏振光分光器55对反射光进行分光,分别设有光接受部件58、58a,通过取两个光接收信号的差分,能检出磁化方向,所以能使光记录信号再生。光信号再生时的动作与以往的光磁记录相同,因此不再详述。该再生信号从图1所示的光头6被送至光记录组件7,通过光头电路39、光再生电路38,在ECC译码器36中纠正错误,再生出原来的数字信号,并送往输出部件33。输出部件33备有存储部件34,在此存储着一定时间内的记录信号。例如使用1Mbit(兆位/秒)的TIC存储器,存储250Kbps(千位/秒)的压缩音响信号时,能存储约4秒钟的信号。在使用音响用唱机时,由于受到外部振动使光头6的跟踪产生偏移时,如果能在4秒内恢复,音响信号不会脱节。这种方式是众所周知的。从输出部件33发出的信号到达最终段的输出部13,如为音响信号,经过PCM调制后,作为模拟音响信号输出到外部。
其次说明磁记录方式。在图1中,从外部输入到输入部件的输入信号,或者从系统控制部10输出的信号被送到磁路组件9的输入部件21,利用光记录组件7中的ECC编码器35加上纠错码以实现误码纠正。经过符号化的信号经过磁记录电路29和磁头电路31送给磁头。现用图3中的头件放大图进行说明。送给磁头的磁记录信号经过线圈40后形成磁场,使磁记录层3的磁性体磁化,作为磁信号61进行垂直方向的磁记录。从而使记录介质2具有垂直磁化膜。
磁介质2沿箭头51的方向行进,与此同时,如图3所示,根据磁记录信号,一个接一个地记录下磁信号。这时的磁场虽然也施加在光磁性的光记录层4上,但因光磁记录材料在居里温度以下的剩磁强度为数千至上万Oe(奥斯特),所以只要未上升到居里温度以上,就不会被磁化,不受磁记录磁场的影响。
但是,如果磁记录层3的磁记录部分与使用光磁记录膜的光记录层4过分接近时,来自上述磁记录部件的磁场在光记录层4的部分往往会达到数十至数百Oe。在这种条件下,由于进行光磁记录,利用光束使光记录层4的温度上升到居里温度以上之后,由于来自磁记录层3的磁场的作用,引起磁性反转,会在进行光记录时使出错率增大。因此,如图7的记录介质剖面图所示,在磁记录层3和光记录层4之间设有一定厚度的干扰层81。在光记录层4的两侧设有防劣化用的保护层82、82a。干扰层81的厚度和保护层82的厚度之和构成干扰间隔L。这时设磁记录波长为λ,衰减量为56.4×L/λ,所以λ=0.5μm。经过这样设定后,当L在0.2μm以上时就会有干扰效果。如图8所示,使保护层82的厚度达到L以上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以下说明制作方法。在光磁性的光记录层4上设保护层82和干扰层81时,将润滑剂、粘合剂和具有钡铁氧体等的垂直异向性的磁性材料进行混合,用这种混合材料采用离心涂布法,一边沿垂直于基板方向施加磁场,一边进行涂布,制成磁记录层3。于是制成适合于进行垂直磁记录的图8中的记录介质剖面图所示的记录介质2。
以上说明的虽然是具有光记录层4的光磁记录的情况,但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1也能使CD之类的ROM盘中的信号再生。如图9中的记录介质的剖面图所示,在刻有凹槽的基板5的凹槽部位用喷镀等方法形成铝等材料形成的反射膜84,在该膜上一边施加垂直于基板方向的磁场,一边涂布由润滑剂、粘合剂和磁性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就能够制成具有垂直磁记录膜的磁记录层3,从而制成ROM型的记录介质2。该介质表层具有CD的ROM功能,里层具有RAM功能,因此能具备后面所述的各种效果。这时成本的上升程度只是在现有的CD上进行离心涂布,只在制作保护膜的材料中增加了磁性材料。因此制作成本仅增加了磁性材料本身的成本。所增加的成本是制作介质成本的数十分之一,因此成本增加很少。
下面说明磁记录时的跟踪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从光头6和光头电路39再生的跟踪信息,由系统控制部件10发出移动命令,输送给头件移动电路24,驱动执行机构23,使头架19沿跟踪方向移动。于是,如图4中的从跟踪方向看到的头件放大图所示,光头6在光记录层4的特定的光记录磁道65附近聚焦形成焦点66。就是说驱动光头6的光头驱动部件18,通过头架19和头升降部件20与磁头8作机械连接。因此,磁头8随着光头的移动联动,且沿跟踪方向移动。就是说如果将光头6控制在特定的光道66上时,磁头8便在光道66的里层的特定磁道67上移动。在该磁道的两侧设有隔离带68、68a。将其进一步放大,便是图5中的磁头部件放大图。如果控制光头6的位置,使其在特定的第Tn道光道65上扫描,则磁头8便在里层的特定的第Mm道磁道67上扫描。
这样,只需有光头的驱动系统即可,而不需要另外设置磁头8的跟踪控制装置。也不需要驱动磁盘用的线性传感器。
其次说明光道和磁道的访问方法。光头6与磁头8连动进行跟踪。因此,如果现在想在下层记录再生出过程中的光道信息,但在上层进行访问的磁道的径向位置不同时,那就不能对两者同时进行访问。如果是在处理数据,只需推迟访问,不坐出现重大问题,但是如果遇到声信号或图像信号这样的连续信号,则不允许中断。因此,在通常的速度条件下在进行光记录再生过程中不可能进行磁记录。在本实施例中,输入部件32及输出部33中都有存储部件34,存储信号所用的时间要比磁记录的最大访问时间大数倍。由于利用这种访问方式,如图6中的磁记录时间图所示,通过在记录再生时将记录介质2的旋转速度提高几倍,使光记录再生时间T与通常速度时相比较,变成1/n,即为T1、T2。因此,从t=t3至t=t止,相当于记录再生时间的n-1倍的时间T0则为宽余时间。在宽余时间T0的一部分时间内、即在从t3到t4之间的访问时间Ta内在磁道上进行访问,在从t4至t6的记录再生期间TR的时间内进行磁记录再生,在从t5至t6的反馈期间Tb的时间内再在原光道上或在下一条光道上访问、反馈,因此只用一个头件移动部件就可以将光记录和磁记录的访问时间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对存储部件34进行设定,使其具有能够在宽余时间T0内存储连续信号的容量。
现利用图6中的磁记录时间图和图10-图14中的记录部件的剖面图,说明上述的磁头在磁道上的访问情况。首先,如图15中的盒的斜视图所示,盒42插入图16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斜视图所示的记录再生装置1中之后,最初如图10所示,光头6的光束在记录着记录介质2的记录面的标志信息的TOC区域处的光道65上成像,而且进行TOC信息的再生。这时,磁头8在位于里层的磁道67上行进,进行该磁道上的磁记录信息的再生。这样,在最初运转期间,在记录介质2上的TOC中的光道上的信息再生的同时,还取得记录在磁道上的、前次的访问的内容及前次结束时的状况等信息,如图16所示,在显示部16上显示出该内容。
举例说明。在处理音响信息时,将上次结束时最后的曲号及其中断时的经过时间及预约曲号等自动记录在磁记录区内。等到下一回将该记录介质2再次插入磁记录再生装置时,如上所述,光道65上的内容顺序信息及记录在磁道67上的上次结束时的信息进行再生,并且如图16所示,在显示部件16上显示。在图16中,显示出说明被记录下来的上次访问的结束时间、操作者姓名、最后的曲号、中断的经过时间、上次预置的曲序号和曲号的状态。具体地说,显示出“Continue?”(继续?),如果要继续听,输入“Yes”(是)之后,音乐便从前次结束时的同一曲号的乐曲中断的地方重放。如果输入“NO”(不)时,则按预置的乐曲顺序放音。这样就能自动地从前次中断的地方继续放音,或者按操作者喜欢听的乐曲顺序放音。图18中所示的这种情况是游戏机的斜视图,在游戏机用的CDROM机器中,由于上次中断的游戏内容、例如步数、得分的分数及到达的项数的记录再生,所以在结束游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重新开始游戏时,可以从与前次完全相同的地方以相同的状态重新开始,这种效果是原有的CDROM型游戏机所没有的。
以上是在TOC区域的磁道上进行访问的单纯访问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存储量小,具有最简单,成本最便宜的效果。
其次,说明在TOC区以外的磁道上访问时如何配合的情况。图11所示是光头6在特定的光道65a上访问时的状态。这时,与光头6连动的磁头8在光道65a的上面的磁道67上访问。如果必要的磁记录信息处于离开磁道67a的磁道,即处于磁道67b上时,那就必须将磁头8移到磁道67b上。这时,如图6中的时间图表明的那样,在宽余时间T0内,必须完成头件的移动、记录、返回等动作。在这种情况下,须事先将记录在光记录层4的TOC区或特定区域内的上面的磁道号、表面对应的光道号的表格记录下来,读取该信息,就能算出与必要的磁道号相对应的光道号。其次,如图12所示,在访问时间Ta内,移动头架19,将光头6固定在该光道号的光道65b上,以便进行访问。于是磁头8便跟踪到给定磁道67b。采用这样的方式,就能进行磁记录或再生。这时,如图13所示,在跟踪光道65a时,利用升降电机21将磁头8提升到上部,使其离开磁记录层,在访问时间Ta内,如图6中的ω所示,使电机17的转速下降。转速下降时,磁头8下降,接触到磁记录层3上。这样可防止磁头受损。在TR时间内转速上升,进行磁记录,在Tb时间内,转速下降,磁头8上升,上升后再将转速提高,如图1 3所示,返回原光道65a,在T2时间内,进行光记录再生。在宽余时间T0内,再向存储器34中存储数据,因此音乐等的连续信号不中断。另外,如图14所示,在TOC区访问时,在有不在TOC区进行磁记录的指示时,磁头8不下降。因此在插入无磁记录层3的记录介质2后,也不会发生磁头8接触而破坏的事故。这样,由于是在转速下降期间使磁头8上、下,因此能大幅度减少磁头8的破坏和摩擦。图15是装光记录介质2的盒42的斜视图。盒上设有活门88和防止作磁记录的挡舌89和防止作光记录的挡舌89a,可以用来分别设定防止进行记录。当然,在ROM型的盒上只设防止磁记录的挡舌89。
图17是光记录再生时用的记录再生装置框图。与图1相比,光记录组件中去掉了光记录电路和ECC编码器。与普通的CD唱机等放音唱机相比,增加了磁头升降部件20、磁头8和磁记录组件9等器件,全部器件都可与图1中的光磁记录再生装置中的器件通用。而且,它们的成本与光记录用的器件相比非常便宜,因此增加的成本很少。其存储容量虽然比软盘少,但在可以使用小容量存储器的游戏机或CD唱机的情况下,能够取得上述的各种效果。按我们的试算,直径为60mm的盘,使用磁场调制用的磁头,可获得约1KB-10KB的磁记录的存储容量。在现在的游戏用的ROMIC中,因装有SRAM的2KB或8KB的存储器,因此可以说具备足够的容量,能代替ROMIC。
下面详细说明图1中的错误纠正编码器35和错误纠正译码器36。
就像硬盘或广为普及的3.5英寸等的3HD(高密度)或2DD(双密度)软盘等那样,通常密度的互换型磁盘不能纠正错误。举例来说,目前成为主流的3.5英寸的2HD软盘为135TPI(道英寸),重现记录时的出错率近似为10-12。因而在装入磁盘盒后,不会沾上手上的油污或将其弄伤,所以猝发错误少,不需要使用包括交叉存取的错误纠正。与此相反,在CDROM的介质表层或里层的外侧采用涂敷或蒸镀、喷镀贴附等方法形成磁记录层时,都不使用盒。因此容易沾上人们手上的油污或大量的灰尘或被弄伤,所以会产生大量的猝发错误。
本发明的介质的Hc=1900 Oe,将由印刷层和保护层产生的间隙损失为9-10微米的磁记录层涂敷在CD标记侧。用磁头缝隙为30微米的非晶质层叠的磁头对该介质进行MFM(改进的调频)调制,使500BPI、即波长为50μm的106次的记录再生,测定各脉冲度出现频率的实验结果示于图203。图203(a)表示1ms(毫秒)内的脉宽的测定结果,图203(b)是100μs(微秒)内的测定数据的放大图。
如图203(a)中的箭头51a所示,在106次的周期内取样,求出在长周期中发生的猝发错误的数目。根据图1和图202中的错误纠正部件35所示的交叉存取的详细情况利用图207表示在交叉存取之前或之后进行的ECC编码。
现根据本发明的实际实验数据,定量地详细说明错误纠正情况。由图203(b)可知,在106次中,MFM调制的1T、1.5T、2T的间隔充分空间。因此,考虑到恶劣条件的机遇,考虑出错率应为10-5-10-6。
在将盘装盒的情况下,例如在软盘的情况下,多半看不到猝发错误的发生。但是,随机错误则有数位之多。就是说,由于不使用盘盒,如果交叉存取显然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纠错工作,但当纠错符号过多时,冗余度要增大,结果使数据量减少。因此,首先应参考CD损伤的允许基准作为整治猝发错误对策的目标值,外伤的发生概率对于光记录面和标记面都一样。图204表示对CD的光记录面的缺陷造成错误的纠正能力。按4个信号码元纠正错误时,最大能修补14帧的伤、也就是2.38毫米大小的伤。因此,如果设定正在磁记录层上相当于2.38毫米以下的伤的错误,则可获得最佳的余备度。如果这样作的话,用户完全可以像使用原来的CD或CD-ROM那样,即使损伤了磁记录部,利用本发明的包括交叉存取错误在内的纠错编码顺35和译码器36,对错误进行纠正,就不会产生数据错误。因此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即使受到损伤,也不会影响全部数据的再生。用户可以像使用CD盘那样轻松地使用。
本发明采用18mm以上的交叉存取和里德—所罗门错误纠正法 ,如图206所示,经实验证明可以用1.2倍左右10%的范围的余备度修正最外周部7mm、最内周部3mm的伤。在此条件下,显然能够修正与CD同样的2.38毫米以上的伤。就是说,如图205所示,取数据上的交叉长度LD,物理性交叉长度为LM,使在介质面上达18毫米以上。于是图206中的出错率图所示,里德—所罗门等的错误修正符号的数据量为原数据的0.08-0.32倍的值,因此与CD同样大小的伤相对应的错误就能够得到修正。这时,由于能修正对应于CD同样的任务所需要的最小余备度的错误,因此能使全部数据记录再生效率最佳,获得使实质性的记录容量达到最大的好效果。
这里,说明总体电路结构。图202是图1中的错误纠正编码器35和译码器36的详图。磁记录信号经过里德—所罗门编码器35a进行符号化运算,并进行ECC的编码,由交叉存取部356在图207中的交叉存取表中沿箭头51a、51aa的横向连续地进行ECC编码后的数据列中附加横向奇偶性452a。如箭头51b所示,沿纵向读出数据列后,如图207(b)所示,该数据按分散距离L分散在介质面上,即使发生猝发错误,利用奇偶性校验器452,也能复原。如上所示,该分散距离取19mm以上,因此能与CD一样复原。这样,在进行磁记录的数据再生时,再生信号在图208所示的反交叉存取器36b中一旦变换成RAM36x后,变换成与图207时相反的地址,分散记录的磁记录数据返回原来的排列状态。于是,如图210中的程序框图所示,由图209(b)所示的里德—所罗门译码器36a,在步452b中输入例如P、Q的奇偶性和记录数据,在步452b中只在S1=S2=0时才进入步452g,输出数据;如果有错误,则在步452e中进行错误纠正运算,仅在步452f中纠正错误后,才在步452g输出数据。在CD的情况下出错率高,EFFM解调时钟脉冲为4.3218MHz。因此纠正错误时用专用的IC进行数据处理。可是本发明的磁记录再生部的解调时钟脉冲如图203中的实验数据所示,为30Kbps,出错率是CD的百分之一。着眼于该数据处理量少这一点,一方面用专用的IC进行图202的框图中的光再生信号的错误纠正,另一方面对包括系统控制部10在内的用粗线框围成的部分进行时间划分,利用一个微机10a对磁记录再生信号的错误纠正符号化部35和错误纠正译码部36的信号处理进行如图207中的交叉存取和图210中的程序框图所示的错误纠正运算。
微机采用8bit或16bit的十至数十MHz的时钟脉冲的CPU(中央处理机)芯片。如图210所示,对系统控制程序452P和错误纠正运算程序452a两个程序进行时间划分处理。在步452h中使系统控制程序开始,在步452j中控制电机的转速,在步452k中进行头的升降或横移等的传动机构的控制,在步452m中进行驱动显示或输出输入的驱动系统的控制,在步452n中,在系统控制的一个作业单元完成后,而且只在需要进行错误纠正处理时,才进入步452g的错误纠正运算程序;在步452r中,进行用图207说明的交叉存取或交叉存取处理;在步452b-步452g中,如以上所述,进行错误运算。CD的光再生信号在1Mbps以上时,可进行通常的8bit-16bit的14帧的错误纠正运算。可是本发明的磁记录信号的数据传输率为30Kbps左右,所以用8bit或16bit的市售的10MHz左右的时钟脉冲频率的一个芯片的微机进行系统控制,即可进行错误纠正运算。因此用专用IC进行光再生错误纠正,用控制用的微机对磁记录再生的错误纠正作业进行时间划分处理,因此不增加错误纠正电路也可以。由于不需增加新的交叉存取电路和错误纠正电路,所以具有结构简单的效果。
图211中的框图采用交叉存取前后各进行一次错误纠正,其配置方式虽有所变化,但基本结构与图1、图202相同,所以说明从略,只说明错误纠正部分。磁记录数据首先用错误纠正符号部件35中的C2里德—所罗门错误纠正编码器35a对ECC进行编码,增加C2奇偶性校验器45,用交叉存取部件35b沿图212(a)所示的表中的箭头51b方向纵向读出箭头51a方向的横向数据,如图212(b)所示,输出数据,例如A1、A2按分散距离L1分散后,利用里德—所罗门C1错误纠正编码器35C,进行纵向错误纠正编码,增加C1奇偶性校验器453,在介质上进行磁记录。再生时在MFM解调器30d中解调后,首先通过C1奇偶性校验,在里德—所罗门C1错误纠正部进行随机错误纠正,然后在反交叉存取部36b中用图208中的RAM36x进行变换,通过图212中的逆地址变换,变成原表中的横向数据后输出。这样,猝发错误被分散,成为随机错误。此后在图212中的里德—所罗门C2错误纠正部36a中纠正该随机错误,将无错误的数据再生后输出。
采用图211中的方法时,在交叉存取前后,将错误纠正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因此对猝发错误的纠正更强。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如实验数据所示,图202所示的1段的错误纠正是充分的。基本系统采用1段纠正是成立的,但是对于密码或金额之类特别重要的数据记录再生时,最好使用图211中的2段错误纠正方法。
如上所述,在无盒的CD外侧设置磁记录部的高质量保护介质不能避免损伤造成的影响,所以旧有的软件结构不能输出正常的数据。而通过进行图202、211所示的1段或2段错误纠正和交叉存取,具有确实能使数据记录再生的效果,提高了实用性。
实施例2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2个实施例。
图19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框图。图19是在实施例1的说明图1中增加了磁头8a和磁头电路31a而成的。其它部分都相同,因此说明从略。如图20中的磁头部件的放大图所示,首先,磁头8在整个磁记录层3上进行长波长的磁记录,这一点与实施例1相同。其次,磁头8a在表层部分3a进行短波长的磁记录。于是最终能在表层部分3a上进行波长短的副波道的磁记录,而在深层部分3b中进行波长长的主波道的磁记录。两者彼此独立。因此,在使用与实施例1中的磁场调制用的磁头一样的长波长用的磁头使实施例2中所进行的像图20那样的两层记录的磁记录层再生时,可使上述的主波道再生。因此如果在主波道记录概要信息,在副波道上记录详细信息,则采用实施例1的方式也能获得概要信息,两者有互换性。图21中的磁头部放大图表示只装有短波长的磁头8的情况,这是,在上述的副波道的信号上会再生与主波道重叠的信号,主、副两种波道都能够再生,因此在再生专用机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就能使成本便宜。在图22中的磁头部放大图中,图的上部是用磁场调制用的磁头、即适用于长波长的磁头8进行记录,如图所示,将N极部设为1,末极化部设为0时,则在磁化区120a的记录为1,在120b为0、在120c为1,得到“101”的数据串121。如图中下部所示,在用适合短波长的垂直用磁头8b时,设N极部分为1、末极化部分为0,则如数据串122所示,变成“0110110”。在与上部的区域120a相同的区域120d中,能进行8bit的记录。用磁头8使该区域120d中的信号再生时,因为只有N极、所以判断为“1”。这与区域120a相同。就是说能使数据串122a中的“1”再生。其次,在区域120e中,将S极部分定义为“0”,末极化部分定义为“1”时,便能在数据串中进行“01001010”的8bit的记录。用磁头8使其再生时,因为只有S极,故判断为“0”。这是1bit,与区域120b相同。由于极性的信号少,所以能以较小的振幅再生。因此如图22所示,用短波长用的磁头8b使主波道D1上的数据串122a的信号和副波道D2上的数据串122的信号记录再生;用磁场调制用的长波长用的磁头8,使主波道D1上的数据串122a再生,具有能使双方互换的效果。此外,磁场调制用的磁头8的间隙为0.2-2μm。
实施例3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第3个实施例。
图23是实施例3中的记录部件的放大图。在实施例3中,首先在记录介质2的透明基板5上刻出有实施例1中说明过的图9所示的凹槽的反射膜84,并形成磁记录膜3,这些都与实施例1相同,但它是用等离子体CVD(化学气相淀积)法等形成的CO-铁氧体膜。该材料具有透光性,在厚度较薄时有高透光率。
该介质如图23所示,用光头6从里层成像在焦点66。光头6的透镜54利用连结部件150的弹簧效果与由透光材料构成的滑块41相结合。磁头8埋设在滑块41中。因此能控制光头从反射膜84的刻槽中进行读取,并进行跟踪和聚焦。于是与其连接的滑块被控制跟踪、在特定的光道上行进。透镜54和滑块41的位置误差,只需通过连接部件150的弹簧效果,就能够将滑块41控制在微米的数量级。其次,上下方向由于受到聚焦控制的连动,故能控制在数微米—数十微米的数量级。
这样就能够在磁记录层3上连续不断地进行磁记录。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进行光跟踪,所以能实现数微米磁道间距的巨大效果。另外通过聚焦控制,能在上下方向控制滑块41及磁头8,所以即使记录介质2的基板5的表面精度不良的状态下也能进行跟踪。所以能使用表面精度不良的基板,例如使用成本比经过研磨的玻璃基板便宜得多的塑料基板或未研磨的玻璃基板。
另外,在图23中示出了利用光头6从记录介质2的里层再生时的情况。但是也可以用旧有的光盘放音机从表层使同一记录介质中的信息再生,所以有互换性。而且由于进行光跟踪,所以存储器的容量能比原来多1位以上,效果显著。
实施例4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第4个实施例。
图24表示实施例4中的记录再生装置框图。实施例4的结构和基本动作与实施例1中的说明的图1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相同。因此详细说明从略,只说明不同的地方。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处在于,在实施例1中,磁头8仍然使用光磁记录磁场调制用的头,所以如图3所示,是进行垂直记录。与此相反,在实施例4中,如图25中的磁记录部放大图所示,使用具有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和水平磁记录两种功能的磁头8,在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层3上进行水平记录。实施例1中的磁场调制用的头件,例如MD用的头件的等效磁头隙较大,通常在100μm以上,所以记录波长λ为数百μm的较长的波长。这时,可能产生去磁现象,实际记录的磁量衰减,所以再生输出功率下降。就完全不变地采用实施例1的结构来说,成本不会增加,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然而再生输出功率下降则是一个缺点。
在用长波长进行记录需要有高再生输出功率,适合于采用水平记录。为了实现水平记录,实施例4基本上是改变实施例1中的磁头结构,将记录方式从垂直记录变成水平记录。如图25所示,实施例4中的磁头8由兼有磁场调制用磁头功能的主磁极8a、形成闭合磁路用的副磁极8b、以及间隙长度为L的磁头隙8c和线圈40构成。磁头8在进行水平记录时可看成是头隙长为L的环形头件。另外,在进行磁场调制方式的光磁记录时,在光记录层4上形成均匀的磁场。首先在图25所示的磁记录状态下,光头6在光记录层4上聚焦于焦点66,读取磁道信息或地址信息;控制光头6,使其跟踪给定的光道上的焦点66。与此同时,与光头6连接的磁头8便在给定的磁道上行进。图25是从与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看到的视图。随着记录介质2沿箭头51的方向的行进,根据来自磁记录组件9的记录信号,水平方向的磁记录信号61便一个接一个地记录在磁记录层3上。设头隙长为L,记录波长为λ,则λ>2L。因此头隙长L越小,记录容量就能够变大。但如果L小,产生光磁记录用的调制磁场时,均匀磁场的范围会变窄。因此,要想使光头的焦点66可记录的范围变窄,就必须提高记录介质和跟踪机构的尺寸精度,从而使成本增大。如图26中的光磁记录放大图所示,进行光磁记录时,利用从光头6发出的激光将光记录层4上的焦点66加热到居里温度以上。于是在与磁头8产生的调制磁场85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光记录层4的焦点66的部分被磁化,光记录信号52一一地被记录下来。这里,如上所述,光头6和磁头8的相向位置关系与头架19等的跟踪机构的尺寸精度有关。由于MD的成本下降,所以尺寸精度基准也低。因此如果考虑到最坏的条件,光头6和磁头8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准确。因此要求均匀磁场区域8e的范围要尽可能地扩大。因此,如图26所示,由于在磁头8的主磁极部8a上形成收缩段8d,右侧的磁通85a、85b产生收敛,磁场增强。因此变得与磁通85c、85d、85e、85d等同,从而扩大了均匀磁场区域8e。这样,即使光头6和磁头8的相对位置有所偏移,从而使焦点66和磁头8的相对位置偏移,但是只要焦点66在均匀磁场区域8e范围之内,仍会有最佳调制磁场加在光记录层上,能可靠地进行光磁记录,出错率不会变坏。
另外,如图31中的光磁记录部件的放大图所示,磁记录层3的磁记录信号61的磁通形成86a、86b、86c、86d所示的磁通。因此进行光磁记录时,由磁记录信号61产生的磁通86a的磁场和从磁头发出的调制磁场两者都加在光记录层4的焦点66处的光磁记录材料上,使其达到居里温度以上。如果与来自磁头8的调制磁场的大小相比,磁通86a的磁场较强时,那么由该部分的调制磁场进行的光磁记录就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将磁通86a的大小抑制在一定数值以下。因此在磁记录层3和光记录层4之间设置厚度为d的干扰层81,来缓和磁通的影响。设磁记录信号61的最短记录波长为λ,光记录层4上的磁通66的强度约衰减54.6×d/λ。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考虑到使用各种记录波长λ。最短的记录波长通常为λ=0.5μm。时如果d为0.5μm,能衰减60dB左右,因此几乎对记录信号61不产生任何影响。
由上所述,由于在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层3和光磁性的光记录层4之间采用至少为5μm以上的干扰膜,就能获得消除磁记录信号对光磁记录的影响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用非磁性物质或剩磁小的磁性物质形成干扰膜。
使用光磁记录介质进行光磁记录时,如果光磁记录调制用磁场比磁记录层的磁性材料的剩磁小到足够的程度,调制磁场时就不会对记录的磁信号造成破坏。但如果使用实施例4那样的环型磁头,在磁头缝隙部分会产生强磁场。因此即使调制用磁场弱,对磁信号也有影响,出错率有可能增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图27中的记录部件剖面图所示,在装上光磁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在用光头6在光记录层上记录主记录信号之前,将位于该预定的光记录区域中的光道65g表层的磁道67g上记录的磁记录信号转存到记录再生装置的存储部34或光记录层中隐藏起来。由于进行了这种隐藏,在进行光磁记录时,磁记录层中的数据即使被调制磁场破坏也无问题。
现利用图28中的程序框图对此进行具体说明。程序框图可分成6大部分。在判别步201中进行盘的属性判别,如果是ROM盘,则使用再生专用步204。如果是光RAM盘再生时,在再生步202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再生/转储步203。如果是在光RAM盘上记录时,在记录步205中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记录/转储步206。如果有空余时间,则由转储步207只进行转储。
下面详细说明该程序框图。在判别步201中,在步220中安装记录介质2,具体地说就是装盘。在步221中根据图16中的盘盒上挡舌的槽口等判别盘的种类,例如是ROM、还是RAM、是否光磁介质、是否禁止进行光记录、是否禁止磁记录等。然后在步222中,将光头6移到图27中的最内周的光道65a、磁道67a的位置上。在步223中,分别读出TOC的光信息和磁信息的数据。如果是音乐盘,输入前次结束时的曲号,如果是游戏盘,则输入前次结束时的步号等数据。如图16所示,根据这些信息,如果使用者希望继续下去,则能回到前次结束时的状态。在步224中,读出写入磁TOC中的未转储的标记。未转储标记=1时,表示缺少未经转储到光数据部的磁数据。如果未转储标志=0时,则表示不短缺。在步225中,判别是光磁盘、还是ROM。如果是ROM盘,则转向步238,如果是光磁盘,则转向步226。在步238中,如果有再生命令,在步239中进行光记录信号及磁记录信号的再生。在步240中如果操作结束,则在步241中将在再生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更,例如再生曲号顺序的变更、或结束时的曲号等的状况写入磁道的TOC区域等中。待写入完毕后,再在步242中将盘推出。
再回来说步226中的光磁盘的情况。如果有再生命令,则不进入步243,而进入步227。在步227中,用比通常的再生速度快的速度进行光记录面上的主记录信号的再生,依次存储到存储器中。若为音乐信号,能够存储数秒时间的数据,因此在此期间即使再生中断,音乐也不中断。在步228中,如果存储器已存满,在步229中未转储标志=1时,将主记录信号的再生中断,进入再生转储步203中的步230。检查磁记录面上的副记录信号是否全部再生完毕,如果Yes(是),便进入步234,如果No(否),则进入步231,使磁记录面上的副记录信号再生,并存储到存储器中。在步232中,检查是否输出或可能输出存储着音乐信号等的主记录信号,如果No,则返回步227,进行主记录信号的再生存储。如果Yes,在步233中,在副记录信号到达设定的存储量时,在步234中再次检查主记录信号能否存储再生;如果Yes,在步235中将存入存储器中的副记录信号转储到光记录面的转储用的区域中,在步236中检查是否全部数据转储完毕;如果No,返回步230继续转储;如果Yes,在步237中将未转储标志从1变为0,返回步226。
其次,在光记录层上记录时,进入记录步205中的步243,检查记录命令,如果Yes,在步244中将主记录信号存储到存储器中,不进行光记录。在步245中,检查存储器中是否有余裕,如果No,在步245a中进行主记录信号的光记录,返回步243。如果Yes,进入步246,如果未转储标志不是1,返回步243,如果是1,进入记录转储步206中的步247。在步247中,一边将主记录信号存储到存储器中,一边使预定的图27中的光道65g表层的磁道67g上的副记录信号再生,同时将此次光记录存储到存储器中。在步248中,确认存储主记录信号的存储器中是否有余裕,如果Yes,在步248a中将副记录信号转储到光记录层中,如果No,返回步245a,进行光记录。在步249中确认是否全部数据转储完毕,如果Yes,在步250中将未转储标志从1变为0,返回步243。如果No,直接返回步243。
在步243中检查是否有记录命令,如果No,进入转储步207中的步251。在此既不记录也不再生主记录信号,只将磁数据面上的副记录信号转储到光记录面上。在步251中进行副记录信号的再生,并存储到存储器中,在步252中进行光记录层的转储。在步253中检查是否全部转储完毕,如果No,再返回步251,继续转储。如果Yes,在步254中将未转储标志从1变为0,在步255中检查是否全部操作结束,如果No,返回最初的步226。如果Yes,进入步256,将此次作业中变更的信息和未转储标志=0的信息等在磁道的TOC区域内进行磁记录,在步257中推出盘,该盘的作业完毕。
另外,在步256中再将存储器中存储的副记录信号全部写入磁记录层中,因此能使磁记录层恢复到光记录前的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将磁记录面上的数据中可能被光记录的调制磁场破坏的磁道上的数据隐藏在存储器或光记录面上,所以实际上具备能够防止磁记录面上的数据被破坏的效果。
再者,在光记录作业结束后,再将隐藏的数据记录到磁道上,使其复原,因此即使进行光磁记录,在推出盘时,仍能恢复磁记录面上的数据。
在图28中,采用将磁记录面上可能被破坏的某些数据在进行光磁记录之前转储到光记录面上的方法。与此相反,在图29的程序框图中,采用不向光记录面转储的方法。图29中的程序框图中的判别步201、再生步202、再生专用步204与图28中的相同,说明从略。由于不进行转储,所以没有再生转储步203、记录转储步206和转储步207。由于记录步205不同,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再生步202中的步226中,检查是否有再生命令,如果No,进入步264,如果Yes,进入步260。在步260中对与磁道单元相对应的光道进行管理,算出光道里面的可能被光磁记录破坏的磁道,检查该磁道是否就是前次隐避起来的同一磁道,如果Yes,在步263中向光道上进行光磁记录。如果No,在步261中,将隐避的数据写入前次的磁道中,可使前次磁道上的数据完全复原。其次在步262中,将此次可能被破坏的该磁道上的数据读入存储器中隐避。然后在步263中在光道上进行记录,返回步244。在步243中,如果No,在步216a中使前次的磁道复原,在结束步206中的步264中检查操作是否结束,如果No,返回步226,如果Yes,在步265中对从装盘到结束所变更的信息,例如音乐结束时的曲号等进行磁记录。然后在步266中推出盘。这样,作业就结束了,装下一个盘时,再从步220开始作业。
在图28中,将磁数据全部转储到光记录层中,即使磁数据被光记录破坏也能妥善地处理。与此相反,在图29中,其代替方法是对各磁道单元中的磁数据进行管理,只读出预计可能被光磁记录破坏的磁道上的磁数据,并存储到存储器中,该磁道被光磁记录破坏后,在该磁道与别的磁道上进行光记录时,能使该磁道完全复原。采用这种办法能够处理1-3个磁道的存储容量,所以存储器虽少也能解决。看程序框图就能明白,采用简单的处理方法就能保护磁数据不受光磁记录的破坏。
另外,如图30(a)中装入光磁盘时的剖面图和图30(b)中装入CD时的剖面图所示,能用相同的机构使光磁盘和CD再生。这时,若为CD,因外部没有盒保护,所以容易受外界磁场的影响。CD的磁记录层3的剩磁为例如1000-3000 Oe,与光磁介质的磁记录层相比其剩磁非常大,因此具有防止外界磁场对磁数据造成破坏的效果。若为光磁盘,光磁记录层上的剩磁强时也仅只与调制磁场的大小近似,所以会受影响。因此往往低于1000 Oe。
实施例5;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第5个实施例。图32表示实施例5中的记录再生装置框图。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中的说明图1和实施例4中的图24中的结构和基本动作相同。因此详细说明从略,只说明不同的部分。实施例5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4中,如图24、图25的说明,是用具有一个线圈40的环型磁头8执行磁记录、磁记录信号的再生和产生光磁记录用的调制磁场三种功能,在此方式中只有一个线圈。因此结构简单,但由于三种功能并存,因有相反的作用因素,所以会产生再生效率低、均匀磁场范围狭窄等问题。因此头件的设计难,加工方面也难。
就是说虽然由于结构简单,配线电路也简单,但设计方面和加工方面困难。
鉴于上述问题,在实施例5中,如图33中的磁记录放大图所示,有两个线圈,就是说具有磁场调制用的线圈40a和磁记录线圈40b。再回到图32中的框图上来看,在进行磁记录或再生时,由磁头电路31向磁记录线圈40b供给电流,由线圈接收电流,进行磁记录及再生。
另外,在进行磁场调制型的光磁记录时,由光记录电路37中的磁场调制电路37a向磁场调制用线圈40a供给调制信号,进行光磁记录。
下面利用图33说明磁记录及再生时的动作。来自磁头电路31的记录电流沿箭头方向在线圈40b中流。于是形成磁通86c、86a、86b的闭合磁路,磁记录信号61一一地被记录在磁记录层3中。这是水平方向的磁记录。这时在磁场调制用线圈40a中基本上无电流。采用这种结构时,形成含有头隙8c的闭合磁路,再生灵敏度也能达到最佳。
其次用图34中的光磁记录的放大图说明光磁记录时的动作。磁场调制用线圈40a沿同一方向绕在主磁极8a和轭状副磁极8b上。因此,来自磁场调制电路37a的调制电流沿箭头51a的方向流过时,产生方向向下的磁通85a、85b、85c、85d。于是在光记录层4上焦点66部分达到居里温度以上的光磁记录材料由于该磁场的作用而发生磁极翻转,光记录信号被记录下来。这时,焦点66处的磁场强度处于均匀的磁场区域8e的范围内,通常设定为50-150 Oe。这时如图25所示,最好设置干扰层81,以便使光磁记录材料不会由于磁记录信号61的作用而发生磁极翻转。设干扰层的厚度为d,这时λ>d即可。如果采用图34中的结构,则能获得扩大均匀磁场区域8e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在头件上设计两个各自独立的线圈,由此获得最佳磁场调制特性,最佳磁记录特性和最佳磁再生特性的效果。由于可以将图33中的磁头隙8c改小,因此磁记录时的波长可以变短。另外,由于能设计成闭合磁路形成最佳设计,所以也能提高再生灵敏度。再者,如图34所示,进行磁场调制时,主磁极8a的磁通85a和副磁极8b的磁通85d方向相同,所以与实施例4的情况一样,在头隙部8c处不会产生强磁场,只产生调制用的弱磁场。磁记录层3的剩磁为800-1500 Oe,与调制磁场相比,强度已经足够,在水平方向形成易磁化轴,所以磁记录信号61不会被调制磁场破坏。因此在实施例4中,由于磁记录层3的剩磁HC大于光磁记录材料上的记录磁场Hmax,所以数据不会被破坏。这时最好能有2倍的余裕度,故取HC>2Hmax从而容许制作图8所示的记录介质2。另外,如图35所示,在磁头8的主磁极8a上可以单独绕上线圈40a,在副磁极8b上可单独绕上线圈40b。这时进行磁场调制时,利用磁头电路31,使沿箭头5-1b方向的调制电流流过磁记录用的线圈40b,使其产生磁通85d,与磁场调制用线圈40a产生的磁通85c、85b、85a的方向相同,能获得与图34同样的效果。
另外,由于在图36所示的一条绕线上设抽头40c,所以可用3个端子构成2个线圈。进行磁记录时使用抽头40c和40e。
进行光磁记录时,如图37所示,用抽头40d和40e,产生光磁记录的调制磁场。因此,可用3个抽头构成磁头,所以配线简单。
实施例6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6个实施例。图38表示实施例6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实施例6与实施例1、实施例4、特别是实施例5中说明的图1、图24及图32中的基本动作相同。因此详细说明从略,只说明不同的部分。这实施例6与实施例5不同的地方是在实施例5中,设有与磁场调制线圈不同的另一个线圈,用来进行磁记录。因此不能同时进行去磁和记录。可是软盘却要求同时进行。因此在实施例6中,如图38所示,在磁头8上设有2个磁头隙8c、8e。另外2个线圈40b、40f与磁头电路31连接,一个用来记录、另一个用来去磁。这样就能用一个磁头同时进行去磁和记录。
其次,图39中的磁记录部放大图表示具体的磁头8的结构。如图39所示,在副磁极8b之外,再增加一个第2副磁极8d构成磁头。如图39表明的那样,由磁记录用线圈40b进行磁记录,而在它之前,使来自磁头电路31的去磁电流流过第2副磁极8d。因此在记录之前可在头隙8e处进行磁记录层3的去磁。因此在头隙8e处进行磁记录时能获得理想的记录,提高了C/N、S/N,并且有降低出错率等的效果。将从垂直于记录介质2看到的这种状态示于图41中的磁记录部件的俯视图中。如图41所示,在记录磁道67的两侧设有保护间距67f、67g。首先由第2副磁极8d的头隙8e在去磁区域210的范围内去磁。从而使记录磁道67的全部区域和保护间距67f、67g的一部分区域去磁。即使磁头8偏离磁道,磁头隙8c也不会偏离消磁区域210的范围。所以由磁头隙8c能在进行磁记录时良好的状态下进行记录。
另外,如图42中的磁记录部的俯视图所示,还可将去磁用的头隙分成两个头隙8e、8h。因此,使记录介质2沿与图41相反方向的箭头51的方向行进时,首先由具有幅度比记录磁道67宽的磁头隙8c进行磁记录,记录时与保护间距67f、67g的一部分重叠。该重叠部分由两个去磁区域210a、210b去磁。从而能完全确保保护间距67f、67g。因此减少了记录磁道之间的串音,出错率下降。其次用图40中的磁场调制部的放大图说明用磁头8进行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将磁场调制用的线圈40a统一绕在主磁极8a和副磁极8b、第2副磁极8d三个极上,因此各磁极上产生的磁通85a、85b、85fc、85d、85e均等。因此获得宽而均匀的磁场8e。因此即使磁道位置的尺寸精度低,焦点66也不会偏离光记录磁道65。
其次,图43中的磁记录部放大图所示的磁头8与用图39说明的磁头8的线圈绕法不同。如图所示,延长磁场调制用的线圈40d,兼作磁记录用的线圈并设有中间抽头40c。因此用抽头40c和40e能进行磁记录。再者,如图44中的磁场调制部44的放大图所示,电流沿箭头51a、51b的方向流过抽头40d和抽头40e,沿箭头51c方向的电流流过抽头40f,从而产生相同方向的磁通85a、85b、85c、85d、85e,产生均匀的调制磁场。这时抽头个数减少了一个,结构简单了。如上面已详细说过的那样,采用实施例6中的磁头8,可以用一个头兼作去磁头、磁记录头和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用头,有很大的效果。
实施例7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7个实施例。实施例7主要是关于将介质装入磁盘盒中的问题。图45(a)中的磁盘盒的俯视图表示磁盘盒42上的可动型的活门301处于关闭的状态。这样不仅磁头用孔302、而且衬垫用穴303a、b、c都能用活门301保护,因此不会进入灰尘。如图45(b)所示,伴随磁盘盒42沿箭头51的方向插入主机时,活门被打开。因此磁头用孔302和衬垫用穴303a、303b、303c彼此都被打开。如图47、图48中的磁盘盒俯视图所示,也可将衬垫用孔设在头件孔302的另一侧的方向上。这时,如图49(a)、(b)、(c)中的衬垫的俯视图所示,除了衬垫的活动部分305a以外,用铆钉306a-d将衬垫304和由板簧或塑料薄板构成的衬垫托片305固定在磁盘盒42上。如图49(c)所示,在塑磁带盒上开出一个衬垫用的槽口307。衬垫的活动部分305a便被收容在此槽口307中。在它上面装上衬垫压片305b。这样,利用衬垫插板305a的弹簧恢复力,在不加外力的情况下,自己保持平板状态。在该状态下,衬垫303不与记录介质2的表面上的记录层接触。因此通常能防止记录层3的磨损。
其次,根据需要,从衬垫穴303通过衬垫销310向磁盘盒42内部施加外力时,衬垫托片305和衬垫304便被压在介质面上,只有在不压衬垫销时,衬套304才不与记录介质2的记录层接触。
磁盘盒的另一种结构如图50(a)、(b)、(c)所示,预先使衬垫托片303a的板簧如图50(c)所示,在磁盘盒42固定时,总是被顶在塑制磁带盒上部的42a上。因此只要不向下压衬垫销310,衬垫304就不与介质2接触。可以省去衬垫的副压片305b,价格能便宜。
其次说明通过衬垫销使衬垫与磁盘接触和不接触的变换方法。图51是图49(a)中的A-A′面的剖面图,图中所示的衬垫销31 0在衬垫销导槽311中沿箭头51a的方向被推向上方。因此衬垫304不与记录介质2的记录层3接触。因此,记录介质2旋转时摩擦力小,用较小的驱动力就能旋转。其次,如图52所示,用外力沿箭头51的方向向下压衬垫销310时,通过衬垫托片305,将主衬垫304压在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层3上。伴随记录介质2沿箭头51的方向的旋转或行进,磁记录层3上的灰尘或污垢等异物被由绒毡等构成的衬垫304擦去。因此用位于图46中的头件孔301处的记录头8进行磁记录再生或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时,出错率可大幅度减少。衬垫的材料与以往的软盘用的衬垫相同,例如用绒毡。这时,沿箭头51a所示的方向旋转时,如图45(a)所示,因在磁头8的前方的磁记录层3的部分设有衬垫销310,所以清扫效果好。这时,在不设通常的磁记录层3的接触型的光磁记录的磁盘盒42上采用本发明的衬垫控制方式,也能减少灰尘,所以能使光磁记录时的出错率下降。
衬垫销310的控制方法如图53(b)所示,使衬垫销310与磁头3连动,当磁头3接触记录介质时,衬垫304一定接触在记录介质2上,这可由传动机构兼顾。磁头3不接时,根据需要,衬垫销310抬起,不与衬垫30-4接。如图53(a)、(b)中的磁头的升降图所示,衬垫310与磁头8连动时,只有当盒42上有磁记录层的识别孔时才接触,没有时衬垫304不与记录介质接触。因此不用时,能防止磁记录层3的表面被衬垫304摩擦。同时由减小了摩擦力,电机的转矩小也行,有省电的效果。另外,插入没有磁记录层的记录介质2时,如图75所示,磁头8不接触记录介质2,所以能防止双方的破坏。另外不是本发明的磁记录方式的旧有的记录装置也能安装本发明的磁盘盒42,如图54(a)、(b)中的磁头升降图所示,旧有方式的装置不具有衬垫销310及升降机能,所以如图54(b)所示,衬垫304不与记录介质2接触,盘的驱动转矩小的旧有型的光磁记录再生装置也能使盘稳定旋转。因此介质与旧有的装置之间有互换性。另外即使将没有衬垫304或衬垫孔303的旧有型的磁盘盒42装入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如图55(a)、(b)中的磁头升降图所示,由于没有衬垫孔303,所以衬垫销310不能插入。因此衬垫销310不接触记录介质2或衬垫304。因此即使将旧有的介质插入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也完全不成问题,它们之间有互换性。另外,这时旧有的记录介质上的润滑剂附着在磁头8的接触面上,会使出错率变坏。为了防止这一点,如图56中的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俯视图所示,设有清扫用的磁道67x。原有的记录介质2装入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取出后再插入本发明的记录介质2时,最初将磁头8插入,至少在该清扫磁道67x上行走一次。因此上述的灰尘便附着在清扫用的磁道67x上。这些灰尘再与记录介质2接触,由衬垫304去除。磁头8的接触面上的灰尘最终被清除,出错率小,能可靠地进行记录再生。图57(a)、(b)中的衬垫升降部的剖面图分别表示衬垫销的OFF状态和ON状态。另外,图58、59中的衬垫升降部的剖面图分别是图51、52中从记录介质2的行进方向看到的衬垫升降部的剖视图。
其次,再给出使用板簧型的衬垫销310的实施例。图60、图61中的衬垫销部的横剖面图,图62、图63中的衬垫销部的纵剖面图,即板簧型衬垫销部的全剖视图分别表示使用板簧型衬垫销310时的OFF状态和ON状态。这时,衬垫销310由升降电机21通过驱动杠杆312沿箭头51、51a的方向被驱动,而接触或离开。图64、图65中的衬垫销的纵剖面图表示使用带图46(a)所示长方形的衬垫孔303时的衬垫销310时的OFF状态、ON状态。这时,衬垫销与衬垫安装部的接触面积大,能可靠地将灰尘去掉。
图66、图67是衬垫销的纵剖面图,在衬垫导槽311上设有保护部件314。因此如图所示,将本发明的磁盘盒42插入时,衬垫销310便插入衬垫孔303中。但是,在插入原有型的无识别孔313的磁盘盒42时,如图67所示,保护部件314被磁盘盒42的外壳挡住,所以衬垫销310不与磁盘盒42的外壳接触。因此能防止衬垫销310被弄脏或受损。
实施例8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8个实施例。在实施例8中给出这样一种使衬垫升降的方法,即从磁盘盒的下方向上压衬垫销,使衬垫升降。
如图68(a)、(b)中的磁盘盒的俯视透视图所示,设有衬垫孔。在靠近位于里侧的识别孔313a、313b、313c设有衬垫孔303,将衬垫销从图的下方插入该衬垫孔303中,使衬垫升降。图69(a)、(b)所示为图68沿A-A′面的剖面图表示衬垫的升降部件。首先如图69(a)所示,当衬垫310处于OFF状态时,衬垫销304不与记录介质2接触。按图69(b)所示,当衬垫销310插入衬垫孔303后,由变形的L形板簧构成的衬垫传动部件316被衬垫销310压向右方,从而使316以销轴315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于是衬垫托片305被衬垫驱动部316压向下方,使衬垫304与记录介质2接触,随着介质2的旋转,灰尘被除掉。
其次说明衬垫的结构。如图70(a)、(b)、(c)中的衬垫结构图所示,衬垫结构与用图49说明的结构基本相同。但不同点是在衬垫驱动部316前端形成活动部分305a,以及如图70(c)所示,增加了容纳衬垫驱动部件316用的衬垫驱动槽30a。
这里说明一下衬垫销310的主体结构。衬垫销310与电机17的位置关系如图71中的周边部的剖面图所示。如图72(a)中的衬垫销周边部的剖面图所示,如果将本发明的磁盘盒42沿箭头51的方向插入后,即使不设衬垫销的传动机构,衬垫304也能连动而升降。但是,如图72(b)所示,将旧有的磁盘盒42插入后,因无衬垫孔303,所以随着磁盘盒42的插入,衬垫销310会自动地下降压在弹簧317上,完全不会出现旧有磁盘盒42被破坏等不良现象。如为(例如)游戏,盘的进出频度小时,衬垫销上不设传动机构也可以,所以结构简单。如图73(a)、(b)中的磁头升降部的图所示,用一台升降电机21可使衬垫销310随升降部20和连接部318连动。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磁头8接触记录介质2时,衬垫304必定与记录介质2接触,因此有兼作传动机构用的效果。图74(a)、(b)中的磁盘盒的剖面图与图69基本相同,但延长了衬垫驱动部316,增加了销门段319,如图74(a)所示,衬垫销离开时,销门319关闭,能够防止外界灰尘进入磁盘盒42内。这种结构是将销门设在磁盘盒的识别孔附近,所以在旧有的磁盘盒上加一个小孔即可,因此盒结构的互换性较高。另外在图69中的结构中,水平方向占有的必要空间小。因此,例如,图68中的B-B′剖面所示,在几乎没有设置空间的地方也能设衬垫孔303a,提高了盒的设计自由度。
实施例9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9个实施例。实施例9表示衬垫驱动部件316的安装空间充足时的实施例。图75中的磁盘盒俯视图是从实施例9的上面看到的结构,衬垫305的安装部件305a的结构与图49基本相同,说明从略。在本实施例中,在衬垫安装部件305的活动部分305a上设有衬垫升降部件305c。通过衬垫驱动部316将该部分压下,可使衬垫304升降。现以图75A-A′面的剖面76、图77中的升降部件剖面图对此加以说明。如图76所示,衬垫销310离开时,销门319被弹簧317压到下方,所以灰尘不能从外部进入。衬垫托片305、活动部分305a也有板簧的作用,并被衬垫副托片305b压向上方。因此衬垫不与记录介质2接触。
以下,如图77所示,衬垫销310接触时,通过销门319的作用,衬垫驱动部件316以销轴315为中心向右旋转,将衬垫升降部件305c压向下方,于是衬垫安装部305上的活动部分305a被压下,使衬垫304与记录介质2接触。随着记录介质沿箭头51的方向的转动,盘上的异物被清除,因此出错率下降。实施例9的结构简单,衬垫能可靠地升降。另外不需要在磁盘盒42a上开槽,不会影响盒的强度。
另外,取图68(a)中的盒的俯视图中的B-B′剖面,便成为图78(a)、(b)中的衬垫销的剖面图所示的结构。其动作与图76、图77的情况相同,不详述。如图78(a)所示,衬垫销310离开时,销门319将衬垫孔关闭。按图78(b)所示,衬垫销310接触时,衬垫驱动部件315向左转动,衬垫升降部件305c下降,衬垫安装部件305a和衬垫304被压下,于是衬垫与记录介质接触。这时与图76相比,用较小的空间就能实现衬垫的升降。另外如果采用衬垫销插入时衬垫与记录介质的接触被释放的方式,不使用时便接触,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记录介质不会旋转,能够防止记录介质受损。
实施例10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10中的最常用的记录装置。由于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6中说明的图38中的框图相同,说明从略。首先详细说明跟踪方式。如图79中的未经修正的跟踪原理图所示,如果处于理想设定状态,上面的磁头8和下面的光头6具有上下相同的位置关系。因此如果光头6在特定的光地址的光道65上访问时,磁头8便表层相对应的磁道67上行进。这时不产生光头传动机构18的跟踪错误信号的DC偏置电压。但是,实际上传动机构上存在弹性常数的部件的偏移、或装置的倾斜产生的重力G加到传动机构上时,与光头传动机构18的中心321b之间就会产生ΔL偏移,具体地说产生数十-数百μm的偏移。另外,光头传动机构18的中心321a和与其相对的磁头8的中心321c也存在由于组装误差产生的偏移。因此如图79(b)所示,在磁头8和光头6之间产生相对的位置偏移。
即使光头6沿特定地址的光道准确地移动,磁头8与所跟踪的磁道之间却没有对应关系,因此有可能会在另一磁道上访问。具体地说,磁道之间的间距通常为50-200μm。如果光头6和磁头8的中心偏移,最大可能有数百μm。因此在不良条件下,磁头8有时会在与目标磁道相邻的磁道上移动,记录了错误的数据。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本发明中采取的方法如图80(a)所示,在跟踪控制信号上加上偏置电压ΔV-0,使光头6与基准磁道67z里侧的光传感器6之间的偏心达ΔL0就是说,如果经常使其按偏心修正量ΔL的大小偏心,安装机器时使磁头8和光头6经常保持上下相对的准确精度,光道65和磁道67之间的相关度就较高,在通常的机械精度条件下,可以限制在数μm-十几μm。
如果这样做,磁道间距即使为50μm,根据光地址也能使磁头跟踪目标磁道。
如图80(b)所示,如果加上该偏置电压ΔV0使光头6偏心ΔL,随着光头对光道68的地址的访问,磁头8便在所要求的磁道67上访问。
下面说明该偏置电压的计算方法。
首先,作为偏心的对策,说明求磁盘的平均磁道半径的方法。在CD或微型盘(MD)的规格中,光道65最大产生200μm的偏心。另一方面,磁道67的磁道间距为2DD,就是说若为135TPI(磁道/英寸)级的磁道,磁道间距为200μm。因此无论采取什么对策,参照光道65的地址访问作为目标的表面的磁道67都有困难。
如图81(a)中的磁盘偏心度图所示,在光道65PM和光头6无伺服的情况下,轨迹65T产生Δrn的偏心。
因为图中无横移量,在给光头加上跟踪伺服机构后,根据光道的偏心可以检测出图81(b)所示的跟踪错误信号。
读取θ=0°时的光道地址,设定基准点时,根据偏心度的大小,跟踪半径为rn-Δrn,路径的半径比设计的跟踪半径小。另外,θ=180°时,与此相反,半径为rn+Δrn,路径的半径比rn大。
当磁道间距为100-200μm时,光道偏心为±200μm时,只要不加磁道伺服机构,磁道半径本身就会有改变。
如图所示,当θ=90°和θ=270°时,错误最小。因此以θ=90°、270°时的光道65PM的地址为基准,确定光道的中心位置,求出设定值的第n条光道的半径rn。
由图81可知,θ=90°和θ=270°时,Δrn=0,求出标准磁道半径rn。
θ=90°和θ=270°的位置,根据图81(c)中的跟踪错误信号求出。
用位于该角度的延长线上的光道65的地址,使光头跟踪该光地址65s,能求出标准磁道半径rn,具有可由磁头跟踪较准确的效果。另外,该光地址320被记录在磁道67的第一道或TOC磁道上。
再者,若为CD、MD格式的情况下,在一条光道的一周上的地址信息数量较少。因此在360°的全角度范围内找不到360个地址。
如图86所示,由图可知地址1的第n区相当于角度θ的多少度。因此要得到例如1度单位角的分辨率。因此通过对该区单元的管理,可获得任意角度上的任意半径的地址信息。下面把与该正确的光地址信息对应的磁道号的对应表称为“地址对应表”。
以上说明了求正确的光道半径的方法。
其次说明使磁道半径rm与光道半径ro对应的方法。
如果光头和磁头的相向位置偏移,那么就要在制造时的偏移量上再加上动作时的偏转量。这些是制品间的离散偏差,所以没有统一的定义。为了获得互换性,明确它们的对应关系很重要。
这里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在记录介质的磁性面上不设基准磁道的方法。
如图79(b)所示,使磁性面格式化时,在磁头8和光头6之间通常存在位置偏移ΔL。在此状态下,格式化时便记录于偏移了ΔL的磁道。这时用同一磁盘在同一驱动条件下记录再生时,全部在ΔL偏移状态下进行,所以没有问题。
然而由于这时横移的传动机构有齿隙,所以在跟踪确定的磁道时必须沿同一方向,例如必须从内周向外周方向横移。
在跟踪一次第n磁道时,跟踪时即使不加偏离电压,磁头8与光头6之间也存在如图79(b)所示的偏离距离ΔL。因此与记录时一样进行光道的访问后,与记录时一样进行磁道跟踪,因此作为目标的磁道数据能记录再生。
其次,用另一种驱动装置驱动该经过格式化的记录介质时,如果不加偏离电压,如图892(a)所示,例如驱动装置具有ΔL=0的特性时,与记录时相比,光道与磁道之间就会出现偏离距离ΔL,结果在错误的磁道上进行记录再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本发明中,如图82(a)所示,首先控制横移,以便在基准磁道上访问。
其次,在横移固定的状态下,改变偏离电压,获得ΔVo,以便使光头6在输入了基准地址信号的光道65上访问。因此在进行格式化之后,能有与前次一样的光道与磁道的对应关系。
将该偏离电压ΔVo不断地加在光头6的传动机构上,如图82(b)所示,其它全部磁道和光道都能有数μm-十几微米的对应精度,能获得廉价的结构。换句话说,通过施加偏离电压,如果访问特定的光地址,就会自动地对特定的磁地址进行访问。如果在光头6上透镜位置不设传感器,采用这样的结构便能获得这样的效果,因而具有能够减少零部件个数的效果。
其次说明第二种方法,即预先在磁记录面上记录基准磁道的方法。如图83中的磁记录面图所示,制盘时,设置一条记录埋入的伺服用磁的磁道67。
如图83的左侧所示,该伺服磁道67s是用A、B不同频率fa、fb的载波记录了两个磁道,这两个磁道在局部有重叠。
磁头8跟踪该中心,再生时的fa和fb大小相同。可是在向内侧偏移时,fa的输出功率大,在向外侧偏移时,fb的输出功率大,因此可以控制磁头8使其横移,移到磁道中心部位。
通过设置该伺服磁道,虽然介质的成本有所提高,但能在图80(a)中算出偏离电压ΔVo时求出正确的值。另外还能更准确地求出该光道的偏心信息。
另外,如图84(a)、(b)中的磁头的侧视图所示,磁头8的滑块41不采用金属、而是用聚四氟乙烯等柔软材料模压而成的。因此能减少由滑块41对磁记录层造成的损坏。
另外,如图85(a)、(b)中的磁头的侧视图所示,不进行磁记录时,通过滑块传动机构使滑块倾斜,使磁头8离开磁记录层3,而让滑块41的一端接触。
其次如图85(b)所示,只在进行磁记录时,通过传动机构使滑触头再倾斜回来,使其与磁记录面平行,磁头8与磁记录层3接触,可进行磁记录。这样,在不进行磁记录时,能减小磁头8的摩损。
实施例11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第11个实施例。基本结构与实施例6中说明的图38中的框图相同。实施例11采用通常称之为非跟踪方式的不加磁头伺服跟踪控制的方式。
记录时的框图采用图87中的记录电路框图那样的结构。
使用图88(a)(b)中的磁头图所示的具有不同方位角的两个磁头8a和8b(分别称为A头8a、B头8b)进行记录。如图88(b)所示,设磁道67的间隙为TP,头的宽度为TH,则有TP<TH<2TP关系。通常在TH=1.5-2.0TP的条件下使用。因此在第n条磁道上记录时,也在第n+1条磁道上重复记录。第n+1条磁道记录时是重写记录,因此以TP的宽度形成记录磁道。
如图89中的记录形式放大图所示,当θ=0°时,使方位角不同的两个头、即A头8a、B头8b互相交替地、呈螺旋状地一边重写一边记录数据。因此如图88所示,形成比头的宽度TH小的磁道宽度TP。方位角不同的A磁道67a和B磁道67b交替邻接,因此再生时磁道之间不会串音。另外,如图90中的记录方式图所示,在许多相邻的磁道群326之间设有保护间距325,因此能彼此独立地进行记录再生。
如图91中的数据结构图所示,A1、B1、A2等各磁道上的数据由许多327区构成,再将若干个磁道汇总成一个磁道群。在各磁道群之间设保护间距325,磁道群单元可进行改写。构成一个磁道的若干个区域由同步信号328、地址329、奇偶性330、数据331及错误检测信号323构成。
下面说明记录时的动作。指定地址的输入数据输入到输入电路21。在实施例11中,记录时将图91中的磁道群326作为一个单元,重写数据。就是说,一同重写若干个磁道。如图90所示,用保护间距325将各磁道群326分开,因此在某个单元进行记录再生时,不会影响其它磁道群。
其次,如果输入数据只含磁道群的一部分信息时,由于数据不足,不能对一个磁道群326全部重写。因此,重写第n磁道群时,事先使第n磁道群再生,并将全部数据存储到磁再生电路30中的缓冲存储器34中。写入该数据时,作为地址和数据输送给输入电路21,在此将与输入数据一致的地址数据改写成输入数据。这时,将与缓冲存储器34中的输入数据的地址相同的数据改写成输入数据即可。
这样,应写入第n磁道群326n的全部数据被从输入电路21送到磁记录电路29,在调制电路334中调制后,在分离电路333中作成A头8a用的数据和B头8b用的数据。
如图92(a)中的记录时间图所示,当t=t1时,由A头8a进行A磁道数据328a1的记录,磁盘转过360°后,t=t2时,由B头8b进行B磁道328b1的记录。
A头和B头的转换时间信号,由光再生电路38对磁盘电机17的旋转信号或光地址信息进行360°旋转检测,从磁盘转角检测部件335送到磁记录电路29。在各磁道数据328的最后部分设无信号部337,设信号保护间距,使A磁道数据328a和B磁道数据328b不重复。
磁盘上虽有保护间距325,但仍须要正确设定记录开始时的半径和结束时的半径,以便不致越过保护间距而在相邻的磁道群326上进行错误记录。在本发明中,采用以特定的光地址为基准点、获得恒定的绝对半径的方法。
在图87中,光头6从光再生电路38读取光地址。这时为了提高精度,采用实施例10中用图80、82说明的光头偏心修正方式。用同样的方法算出偏心修正量,存储到偏心修正量存储器336中,需要时读出,由光头驱动电路25使光头6处于偏心状态,由横移电路24a一边参照光地址,一边驱动横移传动机构23a进行横向移动。这样,参照光道的光地址,能精确地跟踪磁道67。
以上说明了采用具有不同方位角的二个磁头8a、8b交替记录例,但采用这种方式时记录时间长。
如图88(c)所示,使二个头沿半径方向的位置错开TP,从图87中的分离电路333同时送出A磁道数据和B的磁道数据,每横移一周,送出2倍TP的间距,如图92(b)中的记录时间图所示,能用半分钟的时间记录一个磁道群,具有高速化的效果。
输入的数据以螺旋形状记录在磁道上。
下面举一具体设计例,光道即使偏心±200μm,利用偏心修正方法能使其无影响,夹头的偏心量例如在±25μm以内。电机转轴的偏心量在±数μm以内。这时,保护间距的宽度取50μm以上,磁道间距即使为10μm,也能在±数μm的误差范围内进行磁道记录。这样就能以非跟踪方式进行大容量的记录。
下面说明螺旋状记录时间横移控制。在图89中的记录方式中,将记录开始时的起点光地址320a和记录结束时的终点光地址320e两点设定为基准点。在图89中盘从起点到终点转4周的期间,以相同的间距横移即可。在本发明中,采用由旋转电机使螺杆旋转、横向送进的构造,能获得旋转电机的旋转脉冲。
如图97中的横移齿轮转速图所示,从起点的光地址320a横移到终点的光地址320e,测定这一过程中的横移驱动齿轮的转速no。由于盘转4周,系统控制部10计算出no/4T(转/分钟)的转速,并发出使横移驱动齿轮以该转速旋转的命令。于是磁头以准确的磁道间距进行记录。而且记录结束时,磁头8位于终点的光地址320e附近,所以不会越过保护间距而到达相邻磁道群的开始光地址320x。另外,更换一次磁盘,测定横移驱动齿轮转速即可。另外也可以记录在磁盘上。也可以一边计数光道的线路号一边控制横移,可以更平滑且准确地横向送进。
图96中的图柱形的记录方式图表示采用同轴状的磁道的情况。这时,将各磁道的光地址320a、320b、320c、320d、320e、320f 6点分别记录在各自的磁道上时,光头每次都被横向移动,以便访问。因此形成圆柱状的磁道。
另外,如图98中的光记录面形式图所示,当存在无光地址及信号的无地址区346时,不能用光地址进行访问。这时在光地址区347中,求出基准半径和盘旋转基准角,并计数光道的线路数,也能在无光地址区域346跟踪给定的相对位置。制成由各磁道上的基准光地址点构成的线路号表。如果将其写入磁TOC区域348中,即便使用其它驱动装置,也能在目标磁道上访问。利用线路号访问的方式与光地址方式相比,前者的绝对位置的精度差,但存取速度快。最好两者并用,但再生时多半采用线路号的方式,这对快速访问有利。另外,驱动时有高密度型和普通密度型两种。高密度型的头宽度TH是普通型的1/2-1/3。磁道间隙也是普通型的1/2-1/3TPO(TPO是普通型的磁道间隙)。在非跟踪情况下,高密度型的能使普通型的数据再生,但反之不能。
为了取得互换性,用高密度型记录时,设互换磁道,如图99中的记录方式图所示,由于使用TPO磁道间距记录,用普通型的也能再生。如图100中的光记录面和磁记录面的对应关系图所示,光记录面上的数据分成65a、65b、65c三个程序时,将每个应保存的磁记录数据大致设定在各表面区域的磁道67a、67b、67c中,从而横向移动量变小,存取时间变短。
其次说明再生原理。
图93中的再生时的框图表示与再生相关的框图。与图87中的框图大致相同,只是磁再生部30不同。
首先,从系统控制部10发出的再生命令和磁道号的访问命令被输送给横移控制部338。与图87中的方法相同,磁头准确地访问目标磁道号。
如图89所示,按螺旋状跟踪磁道67,A头8a和B头8b两者的输出同时输入到磁再生部件30,在前置放大器340a、340b中分别被放大,在解调器341a、341b中解调,在错误检查部件342a、342b中检查错误,只将数据正常的信号送给AND电路344a、344b。只将无错误的数据送给缓冲存储器34,各数据存储在给定的地址。该数据从系统控制部件10读出,根据时钟脉冲,由存储器34输出数据。如果缓冲存储器34的存储过量,则向系统控制部10输送过量信号,系统控制部件10向横移控制部发出小量横向送进的命令。或者使电机17的转速变慢,降低再生传送率。这样来防止过量。
另外,错误检查部件342查出的错误多时,即向系统控制部件10送去错误信号,系统控制部件10向横移控制电路24a送去减小磁道间距的命令。于是,再生磁道间距便从通常的TP变成2/3TP、1/2TP、1/3TP,相同地址的数据以1.5倍、2倍、3倍的次数再生,所以出错率下降。另外,在第n磁道的数据全部集中在缓冲存储器34中之前,下一条第n+1磁道上的数据全部集中之后时,第n磁道的数据有可能不能再生。这时,系统控制部件10向横移控制部发出逆向横移的命令,即向返回内周的方向横移。这样通过使第n磁道再生,第n磁道的数据也就能再生了。
这样,在出错率不会上升的条件下数据能够可靠地再生。
其次说明采用非跟踪方式的磁盘的再生动作。
如图94中的数据配置图所示,A磁道上的记录数据像345a、345b、345c、345d那样记录在磁盘上。B磁道上的数据B1、B2、B3、B4虽然也记录在磁道上,但用A头再生时,由于方位角不同,所以不能再生。
为了容易说明,将B磁道的数据省略。在以与记录A磁道的记录数据345相同的磁道间距TPO、用A头8a再生时,由于磁盘与夹头有偏移,该磁道的轨迹变成轨迹349a、349b、349c、349d那样。由于A头8a的宽度TH比TPO宽,使两侧的磁道各再生一半。B磁道当然不再生。
因此,各磁道轨迹的再生信号中无错误地能再生的数据为A头再生数据350a、350b、350c、350d、350e。
该数据依次被送给缓冲存储器34,记录在给定的磁盘地址中,如存储数351a、351b所示,各磁道的数据能完全再生。
于是无跟踪的A磁道的数据被再生。B磁道也同样能再生。
如上所述,实施例11即使不加磁头的跟踪伺服,也能以较小的磁道间距使记录再生,因此结构简单,能实现大容量的存储。尤其是利用光记录面的地址进行横移控制,所以横移送进精度即使低一些,也能省去径向线性传感器。其缺点是使用MDROM时,只能在数KB-数十KB的程序块中重写,使用不带盒的CDROM时,只能在数百B-数KB的程序块中重写。但在家庭将多种用途集中起来使用时,高速访问,低成本及大容量是重要的,所以不成问题。上述缺点换来的是在采用非跟踪方式时容量能增大1-2位以上的效果。由于不采用高价格的跟踪伺服方式,所以能实现大容量、低成本。这是因为在非跟踪方式的情况下,基本上是用旋转电机轴承的精度来实现跟踪的,而轴承精度在低成本条件下能够实现。在使用有盒的MD-ROM时,记录波长可在1μm以下,因此能获得2-5MB大小的记录容量。使用无盒的CDROM时,如下所述,在实施例12、13中在磁性层上设有印刷层或保护层,所以记录波长变成10μm以上。因此在通常方式中,只能有数十KB的容量。如上所述,实施例11直接使用现有的CD、CDROM、MD、MDROM光存取机构,具有低成本,大容量的效果。
实施例12下面根据

本发明12中的记录再生装置。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1中说明的图87中的框图大致相同。
本实施例12的记录再生装置使用的记录介质是在前一个实施例中说明的CDROM那种不带盒的ROM盘的里面设置磁记录层的记录介质。记录再生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动作方式已有说明,故从略,下面详细说明该记录介质。
图101是记录介质2的斜视图。从下至上依次是透光层5、光记录层4、磁记录层3、印刷层43,在印刷区域44上印有CD的名称等标记、字等,上面再设莫氏硬度在5以上的牢固的保护层即可。就像CD或CDROM一样不使用盘盒,其一个侧面具有光记录面的记录介质,在其另一侧面上几乎可全部作为印刷区域44。在具有LD或LDROM等的两个光记录面时,如图102中的记录介质的斜视图所示,可在光再生时无影响的中心部分较狭窄的区域设为印刷区44。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用CDROM作记录介质的情况。下面说明记录介质的结构和制作方法。在图103中的记录介质的制作工序图中,首先设工序号为P,P=1时,准备好具有透光部件5的基板47,其上表面有刻槽46。P=2时,用蒸镀或喷镀等方法形成铝等材料的反射膜48。P=3时,直接涂布HC在1500 Oe以上的1750 Oe或2750Oe的具有高HC的钡铁氧体等磁性材料,或者与在底材薄膜上涂布的材料一起同时复制粘接层,制成磁记录层。本实施例中的记录介质不用盘盒保护。因此必须使用高HC的磁性材料,以使记录数据不会被磁铁等外界强磁场所破坏。工业上使用的不带盘盒的磁介质,应使用HC在1750 Oe至2750 Oe的磁记录材料,在通常使用条件下,已通过现场试验确认数据不会被破坏。用于家用时,从图121中的家庭内各种制品的磁场强度图可知,家庭内的磁场通常只有1000-1200高斯。因此磁记录层3的磁性材料的HC设定在1200Oe以上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HC在1200 Oe以上的材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能防止数据受到破坏。为了提高数据记录时的可靠性,如果使HC在2500 Oe以上的钡铁氧体等磁性材料时,可靠性会进一步提高。钡铁氧体材料便宜、涂布制作工序成本低、再加上由于是随机取向,不需要随机函数发生工序,因此适合于不可缺少低成本、大批量生产条件的CDROM型局部RAM盘。这时圆盘的加工问题,重要的是由于沿圆周方向记录再生,就像磁卡或磁带一样,如果磁极沿特定方向排列时,记录特性就会变坏。为了防止这种定向排列,在所涂布的磁性材料固定之前,利用随机函数发生器使外界各个方向均无磁场,制成磁性膜。如上所述,在钡铁氧体的情况下,可以省去随机函数发生程序。但在CD或CDROM的情况下,如图101所示,有义务根据CD的规格印刷上表示盘的名称或内容的标记,以便消费者能从外观上识别盘的内容。另外,印上彩色照片等,使外表面更加美观,提高商品价值。磁性材料通常是褐色或黑色的暗色调,所以不能在上面直接印刷。P=4时,消除磁记录层3的暗色,涂上能进行彩色印刷的白色等反射强的颜色的基底层43,制成厚度为数百nm至数μm的膜。从记录特性上来看,印刷基底层以薄为好,但如果太薄,下面的磁记录层的颜色就会透过来,因此印刷基底层43的厚度度d2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不透光,必须有半波长以上的厚度,可见光中最短波长λ=0.4μm,则λ/2=0.2μm。所以d2必须有0.2μm以上的厚度。用d2≥0.2μm的涂层作印刷底层,有代替遮盖磁性材料颜色的效果。反之,如果d2≥10μm,由于间隙损失,磁记录特性大幅度恶化,这是所不希望的。因此至少d2≤10μm,才能用来进行记录再生。由于取0.2<d2<10μm,则具有遮盖暗色的作用和磁记录特性两者并存的效果。实验表明最好用1μm左右。如果将磁记录材料混入印刷基底层43中,实际上能减少间隙损失。
P=5时,涂敷由染料制成的印刷油墨49,能表示出图101所示的文字标记45。在白色印刷基底层43上可进行全色印刷。如图103中的P=5所示,由于涂布染料型的印刷油墨49,油墨渗入印刷基底层43深度达d3,印刷基底层43的表面不产生凹凸。因此磁记录再生时磁头接触良好,同时,磁头移动时字迹不会脱落。至此记录介质便告制成。
作为制作方法,P=3时的磁记录层3及P=5时的印刷油墨49,采用图105中的涂布工序总体斜视图所示的照相凹版涂敷工序制作。说明如下。复制钡铁氧体磁性材料用的涂料从涂料池352涂到涂料复制滚筒353上,并留在用选择性腐蚀法制成的凹版滚筒上呈CD形状的腐蚀部355上。不需要的涂料用刮刀356涂去。呈CD形状的涂料通过软树脂部361被涂在软质复制滚筒357上,如CD形状的涂布部358所示。该涂布部358在CD等记录介质2的表面上进行复制涂布。在干燥之前用随机磁场发生器362施加磁场,使其随机磁化取向。因软复制滚筒357柔软,所以能精确地涂布在硬的物体上。于是能进行图103中的P=3、P=4、P=6的涂布。但P=5的印刷的工序因膜的厚度薄,采用透印就可以。另外,如图103中的P=6所示,在记录介质上涂布由厚度为d4的莫氏硬度在5以上的硬的透明材料构成的保护层50,防止印刷油墨脱落,同时能保护磁记录层3不受外伤或由磁头造成的磨损,因此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另外,如图106中的涂布复制工序中制品剖面图所示,在脱型膜359上按与图103中说明的工序相反的工序P=6、5、4、3依次涂敷保护层50、印刷油墨49、印刷基底层43、磁记录层3,并用随机磁场发生器362使其随机取向。使该涂布膜位于底板4上的槽46侧面的位置上,复制后用热压接法等使其固定,将脱型膜取下来,于是制成了与图103中的工序P=6相同结构的记录介质。大批量生产时,复制方法能提高生产率,成本下降,所以像制作CD一样,能制作几万张时,生产率就会提高。因此这种方法很适用。
另外,图103中的印刷使用染料,但图104中的涂布工序图中P=5的工序也可以使用颜料型的印刷油墨49。这时厚度为d3,在P=6时,形成由含润滑剂的透明材料构成的厚度d4<d3的保护层50,这样能减少表面上的凹凸,同时因有润滑剂,磁头接触效果好。由于用颜料,可以进行范围较大的彩色印刷。这时,在P=5的工序之后,进行热压使表面更为平整,就可直接作为成品使用了。这时省去了保护层50,可减少一个工序。
其次说明磁屏蔽层的制作方法。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层3一侧有磁头,透光层一侧有光头,从光头的传动机构发出的电磁噪声直接向磁头漏泄,磁信号再生时的出错率变坏。如从图116中的从光拾波器到达磁头的相对噪声量可见,能产生50dB左右的噪声。解决的方法是在记录介质2中设磁屏蔽层,可减少电磁噪声的影响。如图107中的记录介质的制作工序图所示,P=2时,用喷镀等方法设置由坡莫合金等μ值高、HC小的高μ材料构成的磁性层69,可获得磁屏蔽的效果。在制作工序中,将短时间内形成的或较厚的数μm-数十μm的坡莫合金箔夹进低HC磁性层69中即可。也可以用电镀法镀得厚一些。作得厚,磁屏蔽效果更好。另外,在图103中P=2时,是用铝制成的光反射膜48,但也可以用喷镀法制成坡莫合金膜,用一层膜同时作光反射和磁屏蔽之用。要想使坡莫合金膜厚一些时,可用电镀法,低成本制作。因此能使反射屏蔽膜的工序减半。另外,在复制方式工序中,将图108中的记录介质的复制工序加到图106中的工序中,夹进粘接层60和厚数μm-数十μm的坡莫合金箔等高μ值磁性层69,这样能在复制工序中制成有磁屏蔽效果的记录介质。
按上述方法能制成图101所示的具有带印刷面的磁记录层和光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因此,可以印上与满足CD规格的原有的CD同样的标记,同时还能增加磁记录面。另外如图121中的家用制品的磁场强度图表明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磁铁主要是价格便宜的铁氧体磁铁。而且大部分磁铁都不直接外露。即使外露,其附近的磁场也只有1000 Oe左右。不管怎么说,像磁性项链一类的稀土类磁铁生活用品虽然也有,但都是小型的,由此使钡铁氧体制成的磁记录材料被磁化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由于所用的钡铁氧体的HC达1200Oe,为了留有余裕,使HC达1500 Oe以上的钡铁氧体等磁记录材料,就能够防止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磁铁对磁记录层中数据造成的破坏。而且由于能增加由高μ值磁性材料形成的磁屏蔽层,因此能大幅度降低磁再生时来自光头的电磁噪声的影响。而且上述的制作方法基本上是照相凹版涂布等廉价方法,并使用廉价材料,所以以低成本为特征的CD或CDROM等的局部RAM盘的成本不会上升,而能获得RAM功能和印刷面。
下面具体说明构成带有表示有无磁性层的识别符、即以下简称HB识别符的记录介质的方法。如图213所示,若为CD,光记录层上的数据集中成由EFM调制过的数据构成的格子98个,形成一个程序块。在TOC内的格子的伺服码的Q位中有识别符,例如,如果把POINT叫作“BO”的符号定义为识别符468a,因为现在不使用“BO”符号,所以原来的CD或CD-ROM同本发明的带磁性层的介质既保持着互换性,又能识别。而且因在TOC区记录,所以在最初读时就能识别TOC,在提升作业过程能识别HB介质。
图255(a)表示介质的横断面,在透明基板5上设有铝蒸镀膜3。如图255(b)所示,在该刻槽中形成EFM调制的信号,该数据串中的伺服码470c中的Q位470d的控制位为470e时,HB识别符号468a记录成“0011”。另一方法是在TOC的POINT470f中记录“BO”的识别符号468a。根据该记录介质2,不改变结构就能识别有无磁记录层。
实施例13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第13个实施例中的记录再生装置。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1中说明的图87的框图相似。最大的不同点是在实施例12中已经做说明的,即与通常的磁盘相比,使用高HC的磁性材料,同时使用的记录介质在其磁记录层的上层设有厚1μm以上的非磁性保护层,问题在于要采用适合于该记录介质的磁头和防止来自光头的磁场产生的噪声混入的措施。
首先说明磁头的结构。图110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总体框图中使用的磁头是将图87所示框图中的磁头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写入用的磁头8a,另一个是读出用的磁头8b,并将这两个头构成一个整体,再增加一个消除噪声用的磁头8s,总共三个头。而且可以一边记录一边再生,同时还能检查错误。其他动作与图87相同,详细说明从略。
下面用图111中的磁头部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实施特征的磁头8a、8b两个头件。
光头6和磁头8a、8b相对地设置在记录介质2的两侧,光头6在记录介质2上的光记录层4中的所希望的特定光道上访问。结果与光头6连动的磁头8a、8b便在磁记录层3上的光道表层的磁道上移动,用磁头8a写入磁记录,用磁头8b进行再生。用从图113中由上向下俯视磁道的视向说明该记录再生状态。磁头8a具有写入用的磁道宽度为La、头隙长度为Lgap的头隙70a,因此能在磁记录层3上将宽为La的磁道67a记录下来。在磁头8访问的磁道上,有用毡子等柔软材料制成的圆片状的盘清扫部件376,将盘上的灰尘、污垢除去,具有再生时的出错率下降的效果。在图111处于OFF状态下,磁头8和用弹簧制成的连接部件380连接着的盘清扫部376都不接触记录介质2。其次,将磁头8下降时,如图中ON-A所示,首先是盘清扫部376接触记录介质2。由于用弹簧制成的盘清扫部连接部380的作用,磁头部件8不接触记录介质2。因此在ON-B的状态下,磁头8在第2步的“软着陆”方式落到记录介质2上,因此在记录介质2的旋转过程中即使使磁头8上下移动,磁头8或记录介质2双方都不会受损。其次如图113中的俯视图所示,由于磁头8行进前方部分的磁道67a被清扫,所以磁记录再生出错率下降。还设有与磁头升降部21连动的磁头清扫部377,装盘时,磁头8升降时,磁头清扫部377至少对磁头8的接触部分清扫一次。这时盘清扫部376的圆片旋转若干角度,变成新的面,下一次装盘时用新的面清扫盘。其次,磁头8a再生用的磁头隙70b的宽度仅为Lb,所以只能使上述磁道67a中的再生用的磁道67b的宽度部分再生。在实施例13中,磁头8a的磁头隙长度Lgap很重要。这是因为在实施例12中说明的记录介质,如用图103说明的那样,在磁记录层3和磁头8a、8b之间存在印刷基底层43和印刷层49的保护层50,其厚度分别为d2、d3、d4。因此,至少经常有d=d2+d3+d4的间隙损失。设记录波长为λ,则间隙损失S为S=54.6(d/λ)(dB)………(1)另外,磁头隙Lgap与λ之间的关系为λ=3×Lgap………(2)实验结果表明,从遮光性方面来看,印刷基底层43的厚度最好在1μm以上。印刷层49和保护层50合计厚度必须为1μm。因此d必须是2μm,d≥2μm……(3)根据以上三个条件式得出S=54.6×2/3Lgap(dB)………(4)该结果表示在图112中的磁头隙和间隙损失关系图中。如果不把间隙损失单独地至少抑制在10dB以下,就不能获得充分的记录再生特性。因此,根据图112中的曲线,至少应将Lgap设定在5μm以上。使硬盘或软盘等数据记录用的磁盘旋转记录再生的记录再生装置上的磁头设有滑块,同时磁头隙通常在0.5μm下。使用这种原来的磁盘用的磁头使本发明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生时,由于存在保护层或印刷层等,得不到足够强的记录再生输出功率。但是,在实施例13中,如图111中的磁头部8a所示,设有滑块部件41,同时记录磁头8a的磁头隙至少在5μm以上,因此记录再生时能获得足够的记录再生输出功率。
在实施例13中,介质表面上可印刷全色标记,如图101所示,可以采用外观与原来的CD、CDROM完全相同的记录介质。因此,即使采用具有本发明的磁记录层的CD,也不会由于外观上的不同给消费者造成混乱,无损于CD规格的基本功能。尤其是磁记录层采用HC高的材料、成本又低、不用经过随机取向工序处理的钡铁氧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即使遇到的磁场条件最坏,磁数据也不会被破坏,同时制作成本低。如上所述,因为可以按与已有的CD完全相同的方法使用,所以在完全的互换性。
其次,说明抑制从光头发出的到达磁头的磁场噪声的方法。来自光头传动机构18的电磁噪声,混入再生用的磁头8b中,使出错率变坏。
第一种方法如图114中的磁头周边部横剖面图所示,通过使用实施例12中说明的带磁屏蔽层69的记录介质2,可以防止来自光头6的传动机构的电磁噪声混入磁头8造成的出错率变坏。这时当光头到盘端时,由于盘的外侧无磁屏,从光头传动机构发出的电磁噪声便到达磁头。如图110所示,在记录再生装置侧的磁盘周边部设置磁屏360,遮断盘外侧的电磁噪声。另一种方法如图111所示,用坡莫合金或铁等μ值高的磁屏360,留出透镜用的开口,将光头传动机构18围住。这样能减少从光头传动机构发出的电磁噪声混入磁头8b,有大幅度减少混入的电磁噪声的效果。
图116是磁头和光头之间的间隔与混入噪声的关系图。它是这样测定的,即实际上将试制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光头部固定后,在控制到达光记录部的焦点的状态下,使磁头部的位置移到与记录介质相对的平面上,测定从光头6混入磁头8的电磁噪声的相对电平。第二种方法是检测该噪声,与再生信号反相相加,减少噪声成分的方法。如图111中的磁记录再生装置框图所示,设有消除噪声用的磁头8s或磁传感器等噪声检测部件。在噪声消除器部件378中,与磁头8b的再生信号反相相加一个恒定的比率A,消除噪声成分。通过相加一个最合适的比率A,能消除噪声。该最佳相加比率Ao可通过使无磁记录信号的磁头行进,改变相加比率使再生信号达到最小的方法求得。用这种方法还能校正Ao。类混入的噪声最大时进行该校正操作。在图110中,利用再生时不使用记录磁头8a的时间,通过混入记录磁头8a的噪声检测部件,将记录磁头8a的信号输入噪声消除器378,能获得同样的效果。这时可以省去消除噪声用的磁头8s。
下面说明设置噪声消除磁头8s时的结构。如图129中的噪声消除磁头的结构图所示,如图129(a)中的斜视图所示,通过结合部8t将噪声消除磁头8s和磁头8a、8b安装在一起。图129(c)表示从上向下看的俯视图。图129(b)表示从沿磁道行进方向看到的侧视图。与记录介质2接触时,产生高度间隙损失do。根据本实施例中的(1)式,如果λ=200μm时,取do为200μm以上,则来自磁记录层的再生信号为-60dB,几乎不能再生。另一方面,如图116中的混入噪声图所示,磁头即使向上升高0.2mm,混入噪声电平几乎下降到-1dB。这时,例如设λ=200μm,则噪声消除磁头8s和再生磁头8b之间的间隔Ls为λ/5即40μm时就能防止混入来自再生磁头的原信号。因此,几乎能完全抑制来自光头驱动部的电磁噪声混入再生磁头。另外,如图130中的磁传感器结构图所示,代替噪声消除磁头8s的方法是霍尔元件或MR(屏蔽寄存器)之类的元件等磁传感器381设置在磁头8附近的滑块41上,能检测光头6的驱动磁噪声。将该信号反相加到磁再生信号中,能大幅度减少混入的噪声。这时与磁头检测方式相比,具有可小型化的效果。
图172-图175给出了比图129更具体的结构,图172(a)表示所采用的磁头的结构,是在记录用头8a和再生用头8b之间设一个共用的间隙。
如图175(a)(b)所示,将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头件并列在一起时效果最好。
图175(a)(b)表示将消除噪声用头8s的宽度缩小,使其小型化的示例。这时可以起到小型化的作用。
图172(a)(b)表示使用宽度均匀的消除噪声磁头8s的示例。尤其是图172(c)是在滑块41上设槽41a,即留出间隙do,兼做上槽口之用。由磁头8a通过滑块41与空气的接触面进行密录,使得磁头8a的空气压力减小。因此磁头与介质的接触更好。这时取L2>L1。
图173表示图171中的噪声清除磁头8s无头隙,即使接触磁性面也不能读取磁信号,所以具有只能传感噪声的效果。
图176-178中采用线圈499作噪声消除磁头用。
图176(a)表示在磁头8的槽口中配置了两个线圈499a、499b,能检测图175(b)中所示的噪声磁通85。
图177(a)表示将线圈499a、499b平行于磁头间隙设置,因此检测头的磁场方向的噪声效果好。
图177(b)表示消除噪声的框图,499a、499b的信号分别经放大器500a、500c放大,并在500b中混合后,输入到图134中的噪声消除器378的噪声输入部件中。
图178(a)中采用平行于磁头隙的线圈499a、499b,以及垂直于磁头隙的线圈499c、499d共4个线圈,提高了检测噪声的能力。
如图178(b)中的框图所示,通过调节并混合平行线圈499a、49b的输出信号和垂直线圈499c、499d的输出信号,能获得最适合消除噪声用的检测信号。
如图179中的波谱分布图所示,实际上表示安装噪声消除磁头,测定光拾波器的电磁噪声的结果。由图可知,在数KHz频带处产生的噪声与使用波长100微米的本发明的再生频带相重叠,难以再生。但是由于使用噪声消除磁头,可在此频带范围内将噪声减少约35dB。因此再生时的出错率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由图116可知,第三种方法是设置10mm的间隔,则使噪声降低15dB。因此采用在光头和磁头之间设置10mm以上的间隔,能大幅度降低噪声。这样分开时,确保光头和磁头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具体地说明实现这一方法的结构。
如图117中的磁头横移部的横剖面图所示,光头6和磁头8通过同一横移传动机构23的旋转,并通过横移齿轮367a、367b、367c的作用,与横移轴363a、363b一起沿同一方向旋转。但两者的螺纹反向,从而使光头6沿箭头51a指的方向向图中左侧移动,而磁8则沿箭头51b指的方向向图中右侧移动,两者移动方向相反。于是首先分别各个头件调整到靠在位置基准点364a、364b的最终位置上。光头6被移到基准光道65a上,磁头8被移到基准磁道67a上。这样将两者的位置进行了初始设定,因此在移动过程中两者能保持精确的位置关系。在装入新的记录介质2时或接通电源时,至少要进行一次这样的定位,使两者各自移动相同的距离。因此光头8在特定的光道65上访问时,磁头6便在与该光道65位于同一半径上的特定磁道67上进行正确的访问。此后,光头6移动时,磁头8也作同一距离的移动,因此如图118中的横移俯视图所示,两者总是分另在位于同一半径上的光道67b和磁道65b上正确访问。在最外圈时,两个头件位于半径为L2的圆周上的道上。在最里圈时,两个头件移动到半径为L1的圆周上的道上。这时光头6和磁头8的间隔为2L1,如果该间隔取10mm以上时,从光头混入磁头的噪声变小。若为CD,该L1=23mm,所以两者的间隔为2L1=46mm。由图116可知,混入的噪声在10dB以下,几乎没有影响,效果显著。如图117所示,安装记录介质2时,因有磁头,因此不能直接装入。要利用图1所示的磁头升降部件21,将磁头8和横移部升到最上面之后,再安装记录介质。这时,上述的两个头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乱了。这时,如上所述,由磁头清扫部377对磁头8的接触面进行仔细地清扫。然后使磁头8和横移部返回给定的位置。磁头8和横移部返回原来的位置时,光头6和磁头8之间的正确的相对位置有所偏移。因此如果原封不动地使其与光头6连动,虽然也能使磁头8移动,但不可能在与光道65位于同一半径上的特定磁道67上进行正确访问。在装入记录介质时,至少要进行一次上述的定位操作,用简单的结构就能提高磁头8在所希望的磁道67上存取时的位置精度,有很大的效果。可以说这是实现要求低成本的民用机器的重要功能。
作为另一种结构,如图120中的另一种横移部的剖面图所示,通过板簧等有弹性的横移连接部366和制导它的连接部导向装置375,将光头6和磁头8连接起来。如箭头51所示,能使它们连动,与用图117说明的连动部一样,能达到使两个头件连动的效果。采用这种方式时,因横移连接部366有弹性,能够很容易地使磁头8沿箭头51a的方向上升。因此安装记录介质2时,能容易地通过磁头升降部件将磁头8提上来。
另外,也可使图117中的结构采用图126中的横移机构横剖面图所示的配置方法,使光头6和磁头8之间经常保持L0的间隔。这时如箭头51a、51b所示,光头6和磁头8沿同一方向移动。这时磁头8和光头6的间隔为最大,所以从光头混入磁头的噪声减少。对于CD来说虽然效果不大,但由于其半径小,可以像MD盘那样,采用图117说明的方式,在光头6和磁头8的间隔不充分的情况下,使混入的噪声减小。
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如图117所示;虽然是采用将磁头和光关相对于盘的中心成180°的角度配置时的图进行说明的,但也可以按45°、60°、90°或120°的角度配置。这时,当两头最近时,如果两者能满足彼此相距10mm以上的条件时,就能减少混入的噪声。
针对混入的噪声,采取以上三种对策中的一种或将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就能减少噪声。
另外当光头6的电磁屏蔽有充分效果时,如图119中的横移部的横剖面图所示,可以使光头6和磁头8上下相对。这时也可以设位置基准部件364a、364b,提高两个头件位置一致的精度。这种相对配置的方式能够将全部零部件在相对于盘的中心位置上配置在两侧,具有能够达到小型化的效果。
其次,说明记录方式。数据用的光盘因为是CAV(恒定转速),所以即使光头半径变化,转速仍相同。但使用CDROM时,盘的转速变成CLV,旋转速度随半径的不同而异,但线速度一定。这时不能使用通常的软盘或硬盘那样的记录方式。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使用CDROM时的记录容量,如图122所示记录方式图中的记录方式370a、370b、370c、370d、370e所示,设定各磁道的容量越往外圈走容量越大。在数据的开头设有同步信号369和磁道号段371,然后是各磁道容量不同的数据段372,最后是检查错误用的CRC(字符识别电路)段373,然后是无信号的间隙段3374。即使线速度不同,在记录下一个开头部的同步信号369b等时,也不会错误地消掉。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比起软盘那样使各磁道的容量相同的作法来,若用CD,记录容量约为后者的1.5倍。另外,根据CD的光头信号,仍使用CLV的电机旋转控制系统,由磁头进行磁记录再生,因此可以省去磁记录专用的电机控制电路。
其次说明盘上的物理方式。物理方式分为“正常方式”和“变磁道间距方式”两种。如图123中的记录介质上的正常方式时的物理方式图所示,在各光道65a、65b、65c、65d的外侧配置着磁道67、67b、67c、67d道。在正常方式中,磁道按等间距TPO配置。
再者,在本发明中采取的是“可变角”方式。基次,如图117或图119所示是采用的本发明的方法下,光头6和磁头8的相对角度为0°或180°,而且有45°、90°等各种角度。通常,在原有的旋转磁盘型的记录再生装置中,数据的同步信号369、即Index(索引)455,从盘的中心看是配置在一定角度的位置上。可是在本发明的可变角度方式的索引的情况下,如图123所示,把CD的光记录部特定的MSF(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光程序块作为索引,对位于数据的起始地点的同步信号369的配置角度进行定义,这样就可以沿圆周方向在17.3mm间隔内进行任意选择。另外这时如图214所示,如果将各磁道的每个符号的光格的特定的MSF信号记录下来,就能在跟踪的同时获得索引信号。如果把特定的MSF的下一个Sync(同步信号)、即图213中的伺服码的第1、第2帧中的S0、S1的同步EFM调制的同步信号作为索引使用,如图213所示,就能够以170.8μm的精度开始记录。另外,这时如图123所示,可以根据索引正确地从Sync369开始进行磁记录,但能否正确地结束则不在此限。如果在能正确地结束,根据最末尾的记录信号,写上Sync369的地址。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如果能知道一周的光脉冲数就可以。因此,首先从索引的光记录部开始旋转,而且中途使光束向回移一个光道。然后再使索引的光地址再生。在此期间如果记录光脉冲数,就能正确地旋转一次。如果将如此测定的数据记录在图214中的磁道—光地址对应表的磁记录部、即磁道0或磁道1中,就不需要再测定脉冲了。
于是知道了一周中所需要的MSF的程序块数和物理帧数,因此,如上所述,在1帧完结之后,也就是173μm高精度磁记录的结束,所以防止了Sync369被破坏、同时能使Gap(间隙)374为最小,所以提高了记录容量。
这时为了获得同步,必须迅速得到伺服码数据。在图211中,光再生信号EFM解调后,由伺服码同步检测部件456检测特定的MSF的伺服码。再用图215详细说明。从伺服码同步检测部件456检出伺服码的索引检测部件457将其与特定磁道的光地址的伺服码进行比较。如果一致,由数据缓冲寄存器96输出的数据的记录工作由索引地址的下一个程序块的同步块开始进行。这时,因为能够迅速使用所检出的伺服码,所以延迟时间少,具有准确读出的效果。
另外,有时构成索引的光地址数据有可能被破坏,这时不可能在磁道上进行磁记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图214所示,定义该光地址的下一个无错误的光地址,将该光地址MSF信息记录在磁记录部的磁道表中。从而该磁道又可以使用了。效果很大。
这样还可将盘的绝对角度检测装置或检测电路省去。另外,因为可以从任意的旋转角度对应的部分开始记录磁记录的开头部分。若为CD,在读出构成伺服码等的光记录部的特定光地址信息后,就可开始记录数据。因此再生时,读出该磁道的光地址后,便可开始磁数据开头的同步部的再生,所以完全没有在进行数据记录时或再生时由等待旋转而损耗的时间,实际上能获得数据存取时间快的显著效果。
尤其是使用同一类型的记录再生装置时,这种方式具有很好的效果。
下面说明磁道的访问方法。如实施例13中的图213所示,光地址信息以分、秒、帧即MSF的形式记录在伺服码的Q位中。访问光地址时,虽然需要访问MSF本身,但磁道宽度有以数百μm为单位计是一个两位数,所以相当于数百条光道。
如图253中的程序框图所示,首先在步468a中开始特定磁道的记录再生,在步468b中根据光地址—磁道对应表,检出与磁道相对应的光地址。在步468c中检出基准光地址M0S0F0。在步468d中确认是否进行磁再生,如果再生,在步468e中运算出检索地址范围内的上限值M2S2F2和下限值M1S1F1,在步468f中检索光地址,在步骤468g中确认是否获得上限值和下限值后,在步468h中开始磁数据再生操作,在步468j中,如果没有错误,再生结束,如果有错误,在步468j中检查数次,在步468k中缩小光地址检索范围,进行磁再生。
返回步468d,如果进行磁记录,在步469m中检查是否有光标志。如果有,在步469n中设定比步468e中更窄范围内的(例如±5帧)的光地址,在步468p、468q中,根据光地址读出,在步468s中开始磁记录,在步468t结束。
再回到步468m,如果没有光标志时,在步468u中检索特定的光地址M0S0F0,在步468v中进行访问后,在步468w中,检测M0S0F0程序块的下一个程序块的(如图213所示的)第1帧和第2帧的伺服码区域内记录的EFM调制信号的特定符号S0、S1时,进行磁记录的读出,在步468x中开始记录,在步468t中结束。
采用图253所示方式进行磁记录的访问时,只要检索光地址前后数十帧范围内的若干光地址即可,因此与检查一个光地址时相比,磁道的访问时间大幅度加快。
另外,采用例如±20帧和±5帧作为记录时的光地址检索范围,比再生时的检索范围窄,能更可靠地进行光记录。
下面说明“可变磁道间距方式”。拿游戏机来说,通常安装ROM盘,程序开始时,最初读出TOC磁道,读记录程序的特定磁道,读入记录数据的特定磁道。按照这个顺序开始时,每次都相同。例如使用CAV光盘时,如图124所示,设定的磁道访问顺序为第1磁道65b、第1004磁道65c,第2504磁道65d,第3604磁道65e。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混合方式,开始时如果必要的磁信息位于上述开始时进行访问的光道里侧的磁道以外,则除了光道的访问外,装置还访问其余的磁道。因此起始时的进展慢。另外,如果是“正常方式”的等间隔的磁道间距,则到达上述光道里侧的磁道中心的概率低。因此必须与光道一起访问其他的磁道,这时的开始速度也慢。在本发明的“可变磁道间距方式”中,其特点是定义例如上述开始时需要读入的4个光道65b、65c、65d、65e外侧的磁道67b、67c、67d、67e。该磁道号和其它各磁道号对应的构成索引的光记录部分的地址信息、CD的伺服码信息都记录在光记录部的TOC部或磁记录部的TOC部。其次,开始时应读入该磁道的数据,例如前次结束时游戏机获得的项数、进贡、得分、个人姓名等,如果设定并记录了这些内容,那么开始时即使不特意地进行访问,存取光数据的同时,也能开始自动地存取记录着必要信号的磁道,由于读入这些磁数据,无损耗时间,开始时间特别快。这时,如图124所示,各磁道之间的间距为TP1、TP2、TP3、TP4,是随机值。因此虽然漏掉一些记录容量,但是由于进展快、还是具有优先使用的效果。
这种“变间距方式”或“可变角度方式”用于音乐、例如用于卡拉OK也有效。将本发明用于卡拉OK时,可以记录并保存按个人条件设定的数据,例如各乐曲适合本人音程的高度、乐曲速度、回声量、DSP(电动式扬声器)的各参数等。因此,如果设定一次,只要将卡拉OK CD插入卡拉OK机中,就能自动地按适合个人的音程、速度、回声使乐曲重放,从而能按适合自己的能力和喜好的条件来进行卡拉OK娱乐。这时定义读出各曲的光道65b、65c、65d、65e部分外侧的磁道,将有关该乐曲的个人卡拉OK数据记录在该磁道67b、67c、67d、67e上。这样,在选定了光道65c上的卡拉OK曲时,个人其它卡拉OK设定数据便被记录在该光道外侧的磁道67c上,当特定的乐曲开始重放时,在使磁盘旋转一次期间,音程、速度、回声被设定并放出音乐。这样,将可变间距方式即使用于音乐,光数据和磁数据也都能迅速访问。将其用于一般音乐中时,用来设定各曲的DSP音场等环境条件很有效。
将本发明用于CDROM时,如果设HC为1750 Oe,则能获得32KB大小的RAM容量。CDROM的光记录面的ROM容量为540MB,因此有近似10万倍的容量差。实际的CDROM制品很少有将540MB全部用尽的,最少也有数十MB的空容量。在本发明中,利用该ROM空区段,将数据压缩延长用的压缩延长程序和压缩用的各种参照表记录在ROM中,压缩RAM区段中记录的数据。利用图125中的压缩方法图说明该方法。在游戏机的情况下,例如在光记录部4中,预先记录好游戏机等的程序中被认为必要的与游戏内容相关性强的信息、例如地点参照表368a或人名参照表368b等压缩用的参照表。因ROM的空区的容量很大,可以准备好人名、地名等的单词或数字串中被认为使用频度大的信息的各种参照表。例如将单词“Washington”(华盛顿)记录在作为RAM区域的磁记录层3中时,照原样要占用80bit区段。可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如果参照压缩用的参照表368a,显然可以将“Washington”定义为“10”的2位码。这时80位的数据被压缩成“10”这样的2位数据。将该压缩数据记录在磁记录层3中,用4分之1的容量即可记录。已知通常用无损失的压缩法,能压缩2-3倍。可是如果限定用途,用这种压缩方法可压缩10倍以上的数据。例如前面所述的本发明的32KB的CDROM磁记录容量,实际上相当于320KB的磁记录容量的磁盘。按照上述作法,在使用本发明的混合盘时,由于所用的光记录部分的ROM区段中的物理ROM容量被压缩减少,实际的理论RAM存储容量显著增大。在图125中,由于采用压缩延长程序在光记录部的ROM部中进行记录,因此RAM区段的实际容量没有减少。当磁记录部分的RAM区段中有足够的余裕时,也可以采用压长压缩程序在磁记录部分进行记录。具体地说,使用Hulfman最优符号化法或Ziv-Lempel数据压缩法就能实现。预先制成Ziv-Lempel方式时的参照表或Hash(散列)函数,并记录在光记录部,即可减少磁记录部分的记录数据。
下面利用图127、图128中的全部操作程序框图具体说明全体动作的示例。
首先在磁头被提上去的状态下,在步410中装盘,在步411中将磁头返回给定的位置。在步412中将光头移动到TOC道上,在步413中读出TOC的光数据。作为第1种方法,通过使用图213中的CD数据图中的伺服码的Q1-Q4位中的控制位来实现。Q3=1时,如果定义带磁记录层,则能识别磁性层。而且在光道之后,已经使用了磁性层的数据道,例如在图213中,Q1、Q2、Q3、Q4=0000和1000和0001和1001和0100。如果将这里的Q1、Q2、Q3、Q4=0、1、1、0定义为磁数据道,能将磁道的格式信息记录在TOC中。具体地说,如图214所示,记录了构成作为各磁道的记录再生起点的索引的光记录部的CD的物理位置。例如在第1道的情况下,如果光头访问MSF即3分15秒55帧的程序块,则磁头便访问第1道。如图213所示,表示记录开始位置的索引是MSF信息,能得到17.3mm的精度。当进一步提高精度时,如果特别规定特定的MSF的特定帧,可用176μm的精度获得索引信号。因此,例如如果用特定的MSF程序块的下一个程序块的同步信号作成索引,并开始记录,则可用176μm的精度进行记录再生的读出。这时,如用图123说明过的那样,CLV用的索引由于在一定角度上没有对齐,所以各道的索引不同,但无碍于实际的记录再生。这样由于使用MSF信息,能获得索引,所以不需要特别设定索引,所以具有结构简单的效果。该数据中包括光盘中有无磁记录部的标志的地址信息、与省略了磁数据的各磁道的位置对应的CD的伺服码编号的地址信息、以及有无变间距方式等。在步414中确认有无磁记录层的标志,如有,转到步418,如果没有,在步415中读出表示在磁记录面上有无磁记录层的光标。在步416中,如果没有光标,转移到程序块8中的步417,进行有关该盘的一切磁记录再生。在步418中进入磁记录再生状态,进入磁道的初始设定步402。在步419中将磁头降到介质面上,在步420中读出TOC的磁数据后,在步421中为了防止磨损,将磁头抬起。在步422中检查表示磁数据的错误状态的错误标志,在步423a中如果有标志,转到程序块5。在程序块5中的磁盘面的清扫指示程序块427中的步427a中推出光盘。在步427b中,在机器的显示部上出现“请清扫光盘”的显示图像,在步427c中停机。另一方面,在步424中根据各磁道的光地址对应表,检查光记录面上记录的省略值是否对。如果不对,在步426中根据TOC道的磁数据信息,更新一部分磁道—光地址对应表的内容,并保存在主机的内部存储器中。如果对,转到程序块1中的再生程序块403。
在步428中如果没有读出磁道的命令,转到程序块2;如果有,转到步429,如果不是变磁道间距方式,转移到程序块2;如果是,在步430中将磁道群号n改为0。在步431中使n为n+1,在步432中如果n是终值,跃到步438,如果未到达终值,在步433中访问第n光道群中开头的光道。在步434中如果可以用省略的磁道,在步436中直接将磁头降到介质面上,在437中读入磁数据,存储到内部存储器中,返回步431。另一方面,如果与磁道对应的光地址不能用省略值,在步435中存取省略值以外的光地址,在步436、437中读出磁数据,返回步431。在步431中使n增加1。在步432中如果n到达终值,在步438中因为读出光数据和读出磁数据已结束,若为游戏机,就起动游戏机程序,根据磁记录部记录的数据,再现前一次结束时的情况。在步439中将磁头抬起,转到程序块3中的内部“存储器重写”程序块405。
其次,再回到步429,如果不是变磁道间距方式,跃到程序块2中的正常磁道间距方式405。在步440中如果不是正常磁道间距方式,转移到程序块3,如果Yes,在步441中接收第n磁道的访问命令。在步442中,等待微机10的内部存储器中的与第n磁道对应的光地址,在步443中,存取该光地址后,在步444中读入磁数据,在步445中存入内部存储器,转移到程序块3。在程序块3的重写步405中的步446中,检查有无重写命令,如果NO,转移到步455,如果Yes,在步447中检查是否最终存储命令。如果Yes,转移到程序块5,如果NO,移到步448中。在步448中检查欲重写的磁数据在主机内部存储中是否有,如果Yes,转移到步454,不进行磁记录,只进行内部存储器的重写。如果NO,在步449中看磁道—光地址对应表,存取特定光道,在步450中降下磁头,在步451、452、453中读出磁数据,存入内部存储器,进行抬起磁头的操作,在步454中重写移入内部存储器中的信息,转移到程序块4。
在程序块4的最终存储程序块406中,首先在步455中检查是否最终存储命令,如果NO,在步458中如果作业结束,转移到程序块6,如果作业未结束,返回程序块1。步455如果Yes,在步456中检查内部存储器的磁数据中是否有更新的数据,只取出更新的数据,在步457中如果未更新,转到步458中,如果有更新,在步459中存取相应的磁道的光地址,在步460、470、471中降下磁头,检测光地址后记录磁数据,进行记录数据的检查。在步472中,如果出错率大时,转移到程序块7的磁头清扫程序块408,在步481、482中,将磁头抬起,由头清扫部清扫磁头,在步483中再进行记录,检查出错率,如果可以,转移到程序块1,如果不行,转移到程序块5的磁盘清扫指示程序块。
其次,再回到步472。如果出错率小,在步473中检查是否记录完了。如果NO,返回步470,如果Yes,在步474中抬起磁头,在步475中如果作业结束,进入程序块6的结束程序块,如果未结束,返回程序块1。
在该程序块6的结束步407中的步476中,抬起磁头,在步477中由磁头清扫部将磁头清扫后,在步478中如果有EJECT(推出)命令,在步479中将光盘推出,如果没有必要推出,在步480中停机。本发明的实施例13中的记录再生装置就是按照上述的程序动作的。
将与磁头的再生信号频率分布相同频带的带通滤波器装在传动机构18的驱动电路中,也能降低混合噪声。另外,对磁道进行访问后,断开光头6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电流,用磁头8b进行再生,由于与再生结束的同时开始驱动传动机构,也能减少电磁噪声。
现有的CD的内层多半采用丝网印刷等方法,涂布了较厚的印刷油墨,有数十μm的凹凸。使磁头接触到这样的CD上时,印刷部分的油墨有可能脱落、损伤。如图115中的记录介质插入时的横剖面图中的ON状态图所示,将有磁屏蔽层69的记录介质2插入后,与OFF状态的图所示的把无磁屏蔽层69的记录介质2插入后相比,从光头6的传动机构发出的电磁噪声显著减少。该噪声是从磁头再生电路30发出的,容易检测。就是说,即使不让磁头8接触磁记录层3,也能鉴别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和旧有的CD等记录介质。而且,只有当有本发明的磁记录层的记录介质插入后,才使磁头8接触到记录面上,不会使磁头接触到CD或LD等没有磁记录层的记录介质的里层,因此能防止磁头破坏里层的印刷物或光记录面。另一种方法是,在图111中,在CD的光记录部的TOC部或TOC部附近的光道部上,预先记录上表示介质有磁记录层的判别符号,首先使磁头8不接触介质,读光TOC,只有当检测出该磁性层的判别符号后,才将磁头8降到介质面上。利用这种方法,将现有的CD插入后,磁头8既不会接触介质的光记录面、也不会接触印刷面,因此能防止旧有的CD受损伤。在光介质的印字面上有特定的光标,只有在有这种标志时,才可断定有磁记录层,采用这种判断方法也可以。
实施例14根据

第14个实施例。图13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4中的记录再生装置框图。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记录介质2的光记录面的作为光记录再生信号的光时钟脉冲信号382,进行调制或解调,从而进行磁记录部件3的记录或再生。基本动作与图110中的动作相同,因此总体动作的详细说明从略。
在图134中,在光再生电路中的时钟脉冲再生电路38a中,由光再生信号使光时钟脉冲382再生。将该光时钟脉冲382分频,在磁记录电路29中的时钟脉冲电路29a中产生图134和图135所示的磁时钟脉冲信号383,作为调制电路334调制时的时钟脉冲。图216是该状态的详细说明图。光再生电路的时钟脉冲再生部38a的光时钟脉冲为4.3MHz。在分频器457中,将该信号分出15-30KHz的本发明的MFM调制器334的调制时钟脉冲信号,进行磁记录。
读出时,如上所述,通过索引检测部检测光地址,进行读出。这时的电机旋转控制根据光信号进行。如图218中的时间图所示,根据光索引后的周期信号,开始磁记录。
磁信号再生时,在磁再生电路30中的时钟脉冲电路30a中,使磁时钟脉冲信号383再生,作为解调部件30b解调时的时钟脉冲。用图217中的框图详细说明磁再生时的动作。这里使索引的光地址再生后,如图218(d)所示,光拾波器6的传动机构的电源断开,无电磁噪声后,磁再生才开始,根据磁记录信号进行数据的解调和电机旋转控制。从磁头8发出的再生信号在波形成形部466中成形,由时钟脉冲再生部件467使大致的再生时钟脉冲再生,并输送给模拟磁同步信号发生器462。磁同步信号检测部件459使磁同步时钟脉冲信号再生,在MFM解调器30b中解调成数据信号,在错误纠正部件36中纠正错误后,作为磁再生数据输出。以一定的分频比使光再生信号分频后的信号就是磁再生信号,所以从光再生信号转换成磁再生信号。在从光转换成磁之前,将光再生时钟脉冲分频后的信号作为参考信息被送到磁同步信号检测部件459中的PLL(销相环路)459a,在附近设定引入的中心频率。因此从光转换到磁时,在短时间内由磁再生时钟脉冲PLL引入。通过对光再生时钟脉冲进行分频,形成磁记录时钟脉冲,进行磁记录,因此即使在磁信号再生时使光头6离开,也可在短时间内从光再生时钟脉冲转换成磁再生时钟脉冲。光头6和磁头8在相同的圆周上或不同的圆周上移动时,如果这些圆周是固定不变的,使用一定的分频比即可,但若在不固定的不同的圆周上移动时,求出半径rM和rO,算出分频比,进行修正即可。
下面说明旋转控制方法。光再生时的旋转控制方法是,通过图217中的电机旋转控制部26的最短/最长脉冲检测部件460,由模拟光同步信号发生器461形成大致的光同步信号,由电机控制部261a使电机17的转速大致按照规定的发送转速旋转。这时转换开关465处于B位置。光同步信号检测器463在同步情况下,向转换开关465发送转换命令,将开关从B位转换到A位。
其次,当图218中的时间图上的t=t2时,光再生停止,转换成磁再生后,在波形整形部件466中测定磁再生信号的MFM的周期T,大致取得本发明中的15KHz或30KHz的磁同步信号。通过模拟磁同步信号发生器462,在分频/递增器464中,使该信号与光旋转同步信号同时钟脉冲频率一致后,送给转换开关465。从光信号转换成磁信号以后,转换开关从A位转换到C位,进行倾斜旋转控制。此后,当磁同步信号检测部459的PLL459a同步时,转换开关从C位转换到D位,根据磁同步信号进行正确的旋转控制。这样,当图218中的时间图上的t=t3时,磁再生信号与再生时钟脉冲同步,因此磁数据被连续解调。
其次,t=t4时,由于介质面上有伤面产生错误,经过一定时间te后,t=t5时,磁再生停止,光再生开始,在tR期间根据光再生信号进行旋转控制,使电机的旋转稳定。
然后经过tR这段时间后,在t=t7时,光再生停止,磁再生开始。由于错误部分结束,于是从光到磁的旋转控制的转换在短时间内完成,在t=t8时,因磁记录同步信号被再生,所以Data(数据)5被可靠地再生。这样,即使介质由于损伤而出现错误,但能在短时间内复原,不会造成地名(原文如此)上的数据错误。这样,对由光再生信号进行的旋转控制和由磁再生信号进行的旋转控制进行时间分割,使两者一边交替进行,一边进行磁再生,从而完全不会受光再生时从光拾波器发出的电磁噪声的影响,可以稳定地进行磁信号再生。当磁头8和光头6之间的配置距离在1cm以上时,采用图217、图218中的方式,也能进行磁再生。这时光再生和磁再生同时进行。而且,电机17以同步后的转速旋转。
如图135所示,由于被称之为频率颤动的电机的旋转不稳,记录介质2的转速W有很大变动。在将磁记录的时钟脉冲固定后,即使记录介质2上的磁记录信号的记录波长λ在同一磁道上,但由于上述变动,也出现各种波长的变动。如果本发明的图135所示,通过从光再生时钟脉冲382分频等方法,形成磁时钟脉冲383,进行磁记录,从而在记录介质2上能够记录具有正确长度周期的磁记录信号。因此能用最短的记录波长进行可靠的记录。另外,在旋转一周过程中,由于能将正确的记录信号分配在记录部的一周磁道中,因此可以按最小的限度设定用图123说明的防止重复记录用的保护间距部374。
即使如图132所示磁信号再生,通过对光时钟脉冲信号进行分频,能使解调时钟脉冲信号准确再生。因此可在狭窄范围内设定再生时解调的判别触发脉冲时间385。从而提高了对数据的判断能力,改善了出错率。
另外,利用该光记录再生时钟脉冲,可使记录容量增加2倍、3倍。在通常的双值记录中,如图132中的Datal所示,用一种图形只能进行1比特的记录。可是如图132中的再生2所示,利用光时钟脉冲信号382的正确时间TOP(顶点),可以进行磁记录信号384的时间宽度调制、即PWM(脉宽调制)。通过对一种波形进行宽度调制,对磁记录信号384a、384b、384c、384d 4个时间宽度进行00、01、10、11四个值(即2比特)的分割,将每1图形从1比特增加到2比特,因此能使记录数据量增加。这时如信号384d所示,用均等的周期T0进行记录,如图所示,λ/2变为t3′-t3=T0-dT,最短记录波长即最短记录周期Tmin减小,因此不可能进行正常记录。因此,磁记录信号384d将t=t3作为新的起点,只使磁时钟脉冲信号偏移dT。于是当t4=t2′时,dT时间就成为判断Data2的00用的判断触发脉冲384了。在T5、t6、t7时的脉冲情况下,2比特的数据被解调成01、10、11。
这样,如果NRZ(不归零制)等为双值记录时,每一种图形只能进行1比特的记录,但利用本发明,则能进行2比特的记录。如果将脉宽调制的调制宽度设定成8种,则每种图形可进行3比特的记录,如果设定成16种,则能进行4比特的记录,从而能获得3倍弱、4倍弱的记录容量,效果很大。这是对光记录波长为1μm以下的情况而言,本发明的磁记录波长的间隙损失大,因此记录波长为10μm至100μm,所以有数十倍至100倍的波长差。因此能用光信号的时钟脉冲信号,以磁记录信号波长的数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的分辨率测定磁记录信号的脉冲间隔。因此通过PWM与光信号时钟脉信号相结合,从理论上讲可使双值记录的记录容量增大数十倍至百倍。实际上由于磁记录波形的变形等方面的原因,只能达到数倍至数十倍的记录容量。
这样,将CDROM上记录的正确的光记录时钟脉冲信号作为基准时钟脉冲信号,采用第一种方法时,经常能用一定的记录波长进行记录。采用第二种方法时,以光记录时钟脉冲信号作为基准信号,通过PWM(脉宽调制),能使记录容量增加数倍至数十倍。
其次,进一步详细说明预先检查磁记录部分的区段,防止破坏磁头等的方法。本发明的记录介质2中的磁记录部分的区段随用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游戏机用的CDROM或个人计算机用的CDROM要求大记录容量,因此将记录介质2的整个面都设定为各磁道的记录区。另一方面,若为音乐用的CD,曲名或乐曲顺序等的信息或防复制码信息记录所要求的信息量,有数百比特就可以了。这时,用一条磁道至数条磁道作记录区段就足以够用,因此,除去磁道部分以外,CD上的其余部分,在印刷面上可以采用丝网印刷等凹凸多的印刷方法。另外在光记录面的内周部分或外周部分也可设定一条磁道。在一条磁道的情况下,如图84(a)(b)所示,只需增加升降电机21、升降电路22、磁记录再生部件9和磁头8,就能在再生专用盘上附加记录材料,因此结构简单、成本低。采用一条磁道方式时,如果磁道是设在内周,记录容量小,如图124中的67f所示。在CD上只用67f一条磁道进行记录时,若波长为40μm,就能获得2KB的容量。这时,不需要设置对磁道进行访问的机构,结果简单,同时能进行小型化生产。
这时,当装上CD时,在光头读取图124中的光道64a的TOC的同时,用TOC的时钟脉冲信号对旋转电机17进行CLV驱动。因CD的TOC半径一定,所以作低速旋转。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磁记录再生。磁记录的标志信号和同步信号从光道65上读出。这时,如图84所示,如果在TOC部或TOC周边的光道65上写有表示有磁记录层3的信息,光记录部件7即将该信息检测出来,驱动头升降电机21,如图84(b)所示,使磁头8接触到磁记录层3上,进行磁记录信号的再生。
再生数据存入记录再生装置1的存储部件34中之后,用该数据进行更新,减少了实际记录再生次数,减轻了磨损。
如图84所示,TOC光道65a和一条磁道并存时,为了使最外圈磁道67f能够同时进行记录再生,要保持3cm的物理距离。因此如图116所示,由光头6发出混入磁头8的电磁噪声减少了34dB。从而使混入的噪声大幅度减小。
在一条磁道方式时,由于磁道要使用外圈,所以也可以将磁记录层3设在光记录面上。这时,如图131中虚线所示的磁记录层3a、磁8a、升降电机21a那样,在采用上盖38a方式的CD唱机的情况下,磁头8a装在CD下面,所以能小型化,同时还可以不设上盖,结构简单。
另外,由于采用丝网印刷等印成厚膜的方法在透明基板5上形成图131中的磁记录层3a,厚度可达数十μm至数百μm,即膜厚较高。由于这一厚度,磁头8a只与磁记录层3a接触,不接触透明基板5。因此透明基板5不会受损伤,所以不会影响光记录再生。另外,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设有磁记录部件,所以光记录部的容量减小了这一部分的分量。另外,如图131的左端所示,磁头8a固定在距离CD2只有0.2mm以上的地方,即两者之间的距离为n0,由于安装在上盖38a等上的升降机21b的作用,使橡胶滚轮21d沿箭头51的方向加压,于是CD弯曲,磁记录部3a便与磁头8a接触。这时因施加压力,橡胶也与之接触,具有提高磁记录特性的效果。
这时如图98的右下图所示,可以用丝网印刷法,将磁记录材料涂布在CD的透明基板5的最外周部分,形成磁道67f。实际上可以在旧有的CD的印刷面丝网印刷工序中将CD翻过来印刷。
不需要再对现有的CD制作工艺流水线用的设备进行投资就能解决,有很大的效果。这时,磁头接触在印刷部分中由丝网印刷造成的凹凸多的印刷区域或光记录面的透明基板部时,双方都会受损伤。为了避免损伤,如图131中的磁记录装置剖面图所示,在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面上设置光标387。该光标也可设在反面。该光标387的设置方法是将条型码等的光数据印刷在表示磁记录区大小的圆周上。可由设在磁头8一侧的光传感器386读光标387的条型码等一类的数据。用旧有的方法,即由LED(发光二极管)和光传感器组合而成的光检测部很容易使条型码的数据再生。该光标部387设在CD的TOC部的内圈上也可以,设在内圈上与设在TOC部相比,前者能防止由磁头8产生的滑动损伤。
如图131(b)或图145(a)所示,在光标387的条型码中,记录着表示CD的磁记录层的半径方向区域(r=1m)的信息或磁记录材料的HC值或复制保护用的暗号信息或与CD不同的盘的ID号等信息。这样,通过事先读取光标387,就能进行识别,所以能防止磁头8与磁记录层区域以外的记录介质2接触。所以能防止以上所述磁头发生的破坏。
以下说明光标的另一种结构。CD通常不在TOC的内圈中设光记录部分。如图131(a)所示,在该无光记录部的区域设有不是光记录层的透光部388。于是通过透光部388,从光头6一侧能看到光标387的内侧。可将条型码等光标印在光标387的记录介质上,可由光头6读出该光标387。采用这种方法可省去光传感器。还有一个读取方法,即可将光传感器386设在光头6一侧。这时,在图131那种上盖开闭式的CD唱机中,可将光传感器386设置在固定部件的一侧,因此配线简单。
另外,该光标387的信息也可以由光头6来读,但也可以由光传感器读透过光。另外,光传感器386可兼作检测CD上的有无旧有的光传感器之用,故可减少零部件的个数。另外还可以通过相间的设置由铝等蒸镀形成的光记录层,形成圆周形的条码,在制作光记录膜时制成光标。这时不需要安排光标的制作工序。另外如图131(b)和图144(a)中的CD制作工序图和图145(a)或的CD俯视图所示,在制作磁记录层3时,可在涂布磁性材料的一道工序中,用丝网印刷工具399通过两次涂布的方法形成磁记录区398、印字45和光标387,从而能在一道工序中形成3个膜。CD的印刷面如图145(a)所示。HC非常大的材料是黑色的,因此提高了名称代号45的反差。由于采用丝网印刷,只需将原来的CD生产线上用的印刷油黑换成HC大的磁性材料墨即可,可以预计到本发明的记录介质2的成本几乎与现有的CD成本相同,而且不用增加设备投资,便可获得带RAM的CD。
如图145(a)所示,可以根据条型码387a读出数据“204312001”。用丝网印刷机399在每个盘上印上不同的数据,就可在CD上印上ID号。采用这种方法,将键脱扣程序记录在CD的光记录部或磁记录部,可以进行复制保护,防止CD的复制。如果每台丝网印刷机399的印刷内容不能变时,如图144(b)所示,可在用图144(a)说明的工序中,用条型码印刷机400印上用条型码387a表示盘ID时的数字387b。这时使用普通的油墨即可,印刷面如图145(b)所示。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用肉眼看到与条型码内容一样的ID盘号。另外,如图145(c)所示,可用OCR文字在条型码部387a上印上ID号的数字387b,从而用光检测部或使用者用眼都能确认ID盘号。另外,如图144(a)右侧的虚线所示,采用第2台印刷机399a,设置比4000 Oe等的磁记录部398的HC更高的磁记录区401。该区域可用通常的记录再生装置进行再生,但不能记录。因此在工厂将盘ID号及暗号记录好。由于这需要特殊工序,所以使不法营业者进行复制更加困难。另外,如图146(a)所示,在光盘2上设有空穴402a,加入铁粉等磁性粉402,上部设置具有铁等的HC的磁性体403。于是不磁化时,如图146(a)所示,磁粉402未吸附在磁性体403上,无文字。但被多波道的磁头磁化后,如图146(b)所示,磁粉402被吸附,出现文字。如果记录上用图145(c)说明的OCR文字,用户沿箭头51a的方向能看到该OCR文字。另一方面,磁头8能读出磁性体403上的ID号等磁记录信息。如果采用该方法,在制作盘时,不需要改变每一张的ID进行印刷。在工厂只要在每一张的OCR形状处通过磁记录方法记录上ID号等数据即可,使用旧有的设备,不需进行新设备投资。
如图98的右下图所示,将磁记录层3设在透明基板5的外圈,在工厂中记录上防止不正当复制的信号,采用这种方法时可以使用旧有的CDROM盒,因此盒具有互换性。另外MD再生专用盘只在一面设活门且无视窗,由于在透明基板上设有磁性层,所以本发明也能采取将活门和视设在同一侧的方式。
其次,说明使用该ID号的防复制方式和软件的另一种链脱扣方式。首先,在理论上链的控制程序有100条。但用户将ID号通知软件制作公司,并从支付费用的公司接收与ID号对应的键号。该ID号的程序用的键号被记录在CD的磁记录部TOC等上。于是下次使该CD的ID号的程序再生时,将记录在磁记录层中的键信息和记录在光标部的ID号输入许可使用程序中,从而如果是正确的键,许可使用程序可以每次无顺序地使用。若为旧有的CD或CDROM,用户每次都要用键输入ID号,如果采用本发明,只要输入一次,以后不必用键输入就能使用该程序。另外,因为ID号不能改写,每个盘都不一样,因此,即使将某人用的键信息输入到另一个的盘中,键也不能脱扣。因此能够防止不支付CDROM软件费的用户使用。
其次,若为轻便型的CD唱机,如图131所示,设有上下开闭的上盖389,采用一般的CD装卸方式。在本发明中,上盖389开闭时,磁头8和磁头横移轴363与上盖连动开闭。在上盖389“开”的状态下,如图131所示,磁头8与上盖389一起离开记录介质2,所以记录介质2容易解脱。上盖389在“关”的状态下,上盖389关闭,磁头8和磁头横移轴363b靠近记录介质2。只有当需要再生时,才通过头件传动机构22使磁头8接触在记录介质2上。
光头6通过横移传动机构23、横移齿轮367b和横移轴363a进行跟踪。这时,由横移齿轮367a向横移齿轮367c传动,磁头横移轴367b便沿箭头51的方向移动。于是磁头8与光头6连动,移动的方向和距离都相同,因此在上盖389关闭时,如上所述,如果光头6和磁头8的位置一致,光头6和磁头8便在预先设定的光道里侧的给定磁道上访问。
这样,与上盖389连动,使磁头8横移,从而上盖开闭式的CD唱机也能采用本发明,因此能使整个唱机小型轻量化。
其次说明用来装本发明的CDROM的盒。首先,图133表示本发明的光盘盒的斜视图。其次,借用此图,说明旧有的CDROM用的盒。旧有的CDROM用的盒上装有活门,要想取出CDROM等记录介质2时,需要以转轴39为中心沿箭头51c的方向旋转取出盘盒,同时在图的里侧有光记录面一侧用的窗口,还有光记录面用的活门301。
本发明的盒390增加一个磁性面用的活门391。光记录面的活门392沿箭头51a的方向打开时,光记录部的窗口便被打开,同时磁性面的活门391通过连结部392沿箭头51a的方向滑动,于是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面一侧的窗口被打开。这样,使用本发明的盘盒42时便于装取CD,同时磁记录面和光记录面两侧的窗口都能打开,因此能同时进行本发明的光记录再生和磁记录再生。而且与旧有的光记录再生用的单面窗方式的CDROM盒有完全的互换性。
实施例15;在前面的实施例1、2、3中,说明过在盒42中的记录介质2的一面上设有辅助磁记录层3的示例。在实施例15中将给出在盘2的盒42的外面部分设有磁记录层3的情况,图136表示实施例15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总体框图,图137a、b、c图138a、b、c分别表示盒插入时、固定时和推出时的记录再生状态。另外图19a、b、c表示图137a、b、c中的盒的横剖面。
图136表示整体框图。光记录再生部件和磁记录再生部件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与从图87的框图和图110的框图中将磁记录再生部件的噪声消除器取出以后的结构相同,重复的部分说明从略。
图136中的记录再生装置1备有盘盒42的插入口394,图136表示盒42沿箭头51的方向插入后的状态。
另外,图137和图138中的盒插入时和取出时的斜视图表示盒的装取时的状态,图139表示盒插入时的磁头部件的横剖面图。
如图137(a)所示,将盒42插入记录再生装置1时,首先由光传感器386读出设在标志部分396处的一部分上的条型码等光标志387,由图136中的光再生电路38使数据再生,由时钟脉冲再生电路389使同步时钟脉冲信号再生。上述的再生数据被送到系统控制部件10中,如果判定有磁记录层3,发出头件升降命令,头件传动机构21通过头件升降部件20将磁头8a、8b移动到磁记录层3的方向。这样由磁头8a、8b检测磁记录层3上的数据,由第1和第2磁再生电路30a、30b中的解调器341a、341b对数据进行解调。这时,根据上述的光标志部分387的信号,时钟脉冲再生电路38a利用再生的同步时钟脉冲信号,即使行进速度有变化,也能可靠地进行解调。因此,用手将盒42插入,插入时即使行进速度有大幅度变化,也能可靠地读出记录在磁记录层3中的数据。另外,由于将盒的ID号及软件名称等识别信息记录在光标387上,能对盒进行个别管理。
这时,用一个磁头8即可。可是在如图136所示采用两个磁头时,由于进行两次相同数据的记录再生,所以读出的数据更可靠,在合成电路397中对数据1和数据2的无错部分进行合成,制成无错的完整数据,使含有TOC数据等的索引信息的数据再生,并存入IC存储器34中。在TOC数据中含有盒42的前次索引或记录再生过程或结果的信息。因此插入盒42时,就能知道光盘的内容或使用的过程。
如图137(b)所示,将盘装在盒42中时,可任意地进行磁记录再生,或增加新的信息,或消除已记录的信息。这时,每一次都必须变更TOC的内容,但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在前面的许多实施例中已再三说明过,磁记录层3中的数据不改写就能改写IC存储器34中TOC数据。于是IC存储器34中的新的TOC数据和磁记录层3中的旧的TOC数据内容不同。如图137所示,取出盒42时,由磁头8b更新磁记录层中的数据。写完的数据立刻由磁头8b进行再生验证。
这时如果磁记录层中的道数是一条时,一点都不费事。可是如果为多条磁道,例如三条磁道时,其中需要改写TOC数据的某个磁道,例如只改写第2条磁道的数据,能减少记录时的失误。这时如图137(c)所示,取出盒42时,磁头8b只记录第3条磁道。
在一个头件的情况下,到此结束。另一方面,如图137所示,如有两个头件,由磁头8a读取已记录的信号68,并检查错误。如图139(c)所示,同时由磁头8b记录的磁信号68a可由磁头8a难证。如果有错时,磁记录再生装置1便在显示部件16上显示出错误信息,同时显示出“请再次将盒插入主机”的字样,蜂鸣器387发出警告声,通知操作者,同时向操作者发出命令,要求再次将盒42插入插入部件394中。如果再次插入后,推出时还会再次记录TOC数据,因此第二次能以高准确率无错地进行记录。这样返复若干次之后,如果断定盒42中的磁记录层3被破坏,则会将光标387的ID号记录下来,该ID号的盒42再插入时,不会发出降下磁头8的命令,磁头不读数据。该ID号的数据保存在IC存储器34中备用。这样,确实能将TOC数据记录在各磁盘盒42中,并能再生。利用本发明,稍微增加一点零部件,在插入盘盒时能读出盘的目次。因只需在介质上贴上磁标签即可,所以能加在原有的盒42上,能以廉价实现上述效果。
实施例16实施例16是将实施例15中说明过的盘用的盒改为带用的盒的例子。具体地说,在具有VTR或DAT或DCC的旋转头型磁头或固定磁头的磁记录再生装置1的盒42的上表面部分带有本发明的、用图103说明过的、有保护层50的磁记录层3。
图140表示总体框图。基本结构和原理与图136相同,重复部分的说明从略。
图140中的记录再生装置1备有VTR盒的盒42的插入口394。图140表示盒42沿箭头51的方向插入的持续过程。另外,图141和图142中的盒插入和取出时的斜视图表示盒的装取时的状态。图143表示盒插入时的磁头部的横剖面图。
如图42(a)所示,将盒42插入VTR中时,首先由光传感器386读出设在标志部3 96的一部分上的条型码等信息或记录同步信号的光标387,由图140中的光再生电路38使数据再生,由时钟脉冲再生电路389使同步时钟脉冲信号再生。上述的再生数据被送入系统控制部件10,如果判定有磁记录层3,便发出头件升降命令,头件传动机构21通过头升降部20,使磁头8a、8b接触到磁记录层3上。于是磁记录层3上的记录的数据由磁头8a、8b读出,再由第1和第2磁再生电路30a、30b中的解调器341a、431b解调成原数据。这时,解调时使用上述的时钟脉冲再生电路38a的同步时钟脉冲信号,所以即使运行速度变化,也能可靠地解调,所以用手将盒42插入时,即使运行速度大幅度变动,也能可靠地读出磁记录层上的数据。另外,由于将ID号或软件名称等标志信息记录在光标387中,所以还能对盒进行个别管理。
这时,基本上由一个磁头8动作,但用两个磁头进行两次相同数据的再生,更能提高读出数据的可靠性。在合成电路397中,对数据1和数据2的无错部分进行合成,生成无错的完整数据。含TOC数据等的该再生数据被存入IC存储器34中。在TOC数据中含有盒42在前次结束时的绝对地址和各乐曲或各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时的绝对地址。因此,在磁数据再生阶段,能知道插入盒42时的当时带的绝对地址。因此根据该绝对地址信息可以改写系统控制部10的绝对地址计数器398的内容。
下面以将乐曲写入带中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现在的地址是第8曲的1分32秒,可知现在的绝对地址为62分12秒。这时欲存取第6曲的绝对地址42分26秒的地址时,一边参照19分46秒的绝对地址这一量值的绝对地址读出头件399的数据,一边将带倒回,能快速地读出第6曲。这时,因为预先解决了需要倒回多长才能到达目标地点,所以能以最快的速度往回倒带,通过加速、减速,与原来的方式相比,能大幅度地使访问速度高速化。另外,插入带时还能瞬时显示TOC信息表。因此,能使VTR、DAT或DCC的磁带记录智能化。如图141(b)所示,在盒42被装入期间期间可任意进行磁记录再生,因此既能增加新曲,又能抹去已记录的旧曲。这时每次都必须不变更原来TOC的内容,采用本发明时,在前面的许多实施例中已再三说明过,不改写磁记录层3中的数据,只改写IC存储器34中的TOC数据。这样,IC存储器34中的新的TOC数据与磁记录层3中的旧TOC数据内容不同。
这时,如果磁记录层3中的磁道数为1条时,不用费任何事。但若为多磁道,例如三条磁道,其中需要改写TOC数据的磁道,例如只改写第2条磁道的数据,可减少记录时的失误。这时如图137(c)所示,取出盒42时,由磁头8b只记录第3磁道。
一个磁头的情况到此结束。另一方面,如图137所示,有两个磁头,可以用磁头8a同时读取已记录的信号68,并检查错误。如图139(c)所示,能用磁头8a验证由磁头8b记录的磁信号68a。如果有错误,便在磁记录再生装置1的显示部16上显示出错误信息,同时显示出“请再次将盒插入主机”字样。并由蜂鸣器发出警告音,在通知操作者的同时,向操作者发出命令,要求再次将盒42插入插入部件394中。再次插入后,推出时再次记录TOC数据,所以第2次能以相当高的准确率无错地进行记录。如此返复若干次之后,当断定盒42中的磁记录层3已被破坏便记录下光标387上的ID号,当再次插入该ID号的盒42时,不发出降下磁头8的命令,不读出磁数据。该ID号的数据被保存在IC存储器34中备用。因此能可靠地将TOC数据记录在VTR带的每个盒42上,并能再生。若为DAT、VTR、DCC等,因是带介质,所以不能瞬时访问TOC数据。因此不能显示内容表,插入时也不知道现在的曲号,这是所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采用本发明,只要增加少量部件,不需要访问时间,就能实现TOC功能。只需将磁标志贴在磁带盒上即可,所以能贴在现有的磁带盒42上,同时能以廉价实现上述效果。
实施例17实施例17将分别详细说明用Password(密码)等键记录了许多程序的CDROM等光盘的特定程序键的解锁方法。如图147所示,在CD的光标部387中记录着每个盘的不同的ID号。由光发生部386a和光接收部386b构成的光传感器386读取上述的ID号,例如由“204312001”构成的数据,并输入到CPU的存储器中的键管理表404中的Disk(盘)ID号(OPT)中。通常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但光标有被复制的可能性。再者,为了提高防止复制的效果,如上所述,设置由钡铁氧体构成的HC高达4000 Oe等的高HC部401,在工厂将磁性用的ID号(符号)数据“205162”记录下来。该数据可用通常的磁头再生。存入键管理表404中的Disk ID号(符号)项中。下面用图148中的程序框图具体说明。在步405中发出N号程序起动命令后,在步405a中读取,并且确认程序的键信息是否记录在磁道上。这时记录电流流过磁头,将该数据抹去。如果是正规的盘,因HC高,所以键信息抹不去。如果是不正规的盘,键信息例被抹去。然后在步405b中检查有无键数据(即密码)。如果没有,在步405c中,如图170中的图像图所示,向用户传达键输入命令,在步405d中用户输入例如“123456”,在步405e中检查是否正确,如果NO,在步骤405f中停机,在图像上显示出“键不正确,是复制盘”,如果Yes,进入步405g,将起动N号程序的键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2的磁道上,进到步405i。
现在回到步405b,如果Yes,在步405h中读N号程序的键数据,在步405i中将盘ID(OPT)读入光记录层,在步405j中将所记录的盘ID(符号)读入磁记录层,在步405k检查是否正确。NO时,在步405m中显示出“是复制盘”,停机。如果Yes,在步405n中,对键数据、盘ID(OPT)和盘ID(符号)进行密码解锁运算,检查正确数据。在步405P中进行检查,如果NO,在步405q中显示错误,如果Yes,在步405s中开始使用N号程序。
采用本发明的该方法时,如果是CD,能写入音声被压缩到1/5的曲共120曲,如果是游戏机软件,能写入数百个名称,如果写入CD12曲或仅供一次游戏最初听的,可按相当于12曲或一次游戏的著作权费用的价格出售。而且,以后用户通过支付费用,利用软件制作者通过的与盘的CD号对应的键,如图147所示,可以使用增加的乐曲,或使用增加的游戏软件。这时,采用音声延长部件407,若为CD,可将5倍的存入370分的最多120曲的音乐软件的收容在一片CD中,通过键的解锁,可以从中听到好的音曲。如果将键解锁一次,键数据就被记录下来,不需要每次输入键号。除音乐CD或游戏CD以外,用于电子词典或光CD一般程序中也具有同样效果。另外,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省去高HC部的CD号。
实施例18实施例18是实现复制保持功能例,即在像OS(办公事务系统)或普通个人计算机用的程序那样,将软件装入特定的若十台个人计算机中,对该软件实施复制保护。
图149是框图,与图147相似,避免重复,只说明不同点。首先,将该盘可能安装的最大个人计算机数记录在盘的光标部件387或高HC部401中,该数据中收容了键管理表中的Disk(盘)ID No(OPT)或Disk ID No(符号)的数据。例如接收到的信息是“ID=204312001,N1=5,N2=3”。它的意思是“盘ID是“20403121”第1个程序的最大装机台数为5台,第2程序的最大装机台数为3台”。如图所示,将程序1装入第1台为“XXXX11”的个人计算机408中,则程序1的表5个当中剩5个,所以键解除用的译码器406送出数据,通过外部接口部14,将OS等的程序装入第1台个人计算机408的硬盘409中。这时,个人计算机408的机器在ID号“XXXX11”被送给驱动器1a,该数据被收容在键管理表404中的程序1中的n=1处后,记录在CDROM的磁道67中。
其次,使用CDROM2a,将OS等装入第2台为“XXXX23”的个人计算机408a中时,同样检查键管理表404。另外,为了弄明白能装四台的情况,安装时首先将“XXXX23”的个人计算机的号记录在程序1中的n=2的栏中,并记录在磁道67中。这样甚至能装5台个人计算机。但是,如果将OS等装入第6台另一个人计算机中时,因程序1中没有富余栏,所以不能记录新的个人计算机的ID号,也就防止了安装。这样,只能安装向软件制造者支付了货款的台数的个人计算机,所以能防止不正当的软件复制。另一方面,如果合法地安装了个人计算机的软件出了故障、需要再进行安装时,该机器的ID号立刻作为5台中的一台被登记下来,因此能安装任意次数。由于盘ID号还在高HC的记录部401和光标387两种不同的工序中被记录下来,复制时花费一定成本和时间只能复制该盘,所以防止复制的效果好。
下面利用图150中的程序框图进一步详细说明该方法即该程序。在步410a中发出安装N号程序的命令。首先在步410b中读出个人计算机的机器ID号,例如“XXXX11”。然后CDROM2a调整CDROM驱动器1a,在步410c中磁数据被送入个人计算机408的存储器中,作成键管理表404。在步410e中读出登记在该表的程序号N栏中的机器ID号,在步410f中检查是否与欲安装的个人计算机的机器ID号一致,如果Yes,移到步410q,如果NO,在步410g中检查是否有登记机器ID号的余裕。具体地说,如果能安装5台,检查能安装哪一台。如果NO,移到步410n,自然能防止安装,在步410P中停机。如果Yes,在步410h中将安装的个人计算机的机器ID号登记在表404中。于是能安装的剩余的个人计算机数减少。在步410c中由磁头将该机器ID号记录在磁道67中。在步410j中开始安装,在步410K中安装成功后,在步410P中停机。如果失败时,在步410m将安装的个人计算机的ID号从磁道中抹去,在步410P中停机。
实施例19在实施例18中对个人计算机408和CDROM驱动器1a的数据分别作了说明,而在实施例19中将对个人计算机和CDROM驱动器和接口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详细说明。除了接口以外其他基本上与旧有的计算机的动作基本相同。如图151中的个人计算机和CDROM驱动器框图所示,个人计算机408的软件411中的WP(字处理)等软件的应用程序412,通过外层413与对系统进行管理的核心部414交换信息。该核心部414由MSDOS、SYS等狭义OS415和IO、SYS等输入输出控制系统416构成。输入输出控制系统416备有硬盘等设备及其输入输出的设备驱动器417。图中所示的外部存储装置有4个驱动器A、B、C、D分别为417a、417b、417c、417d,是按逻辑定义的,它们通过通常由装入ROMIC等软件的硬件构成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子系统)419和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等的接口420,与个人计算机和HDD409、CDROM2a、FDD426等的外部存储装置的接口14、424作物理连接,相互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以上的动作与旧有的方式相同。另外,HDD409和FDD426的接口也与旧有的相同。
其次,若为旧有的CDROM驱动器或光盘驱动器,有一条物理磁道时,则逻辑地定义为一条磁道。但在采用具有本发明的磁记录部的CDROM驱动器1a时,在输入输出控制系统416中,定义为两个驱动器A和B,即驱动器418a和418b。驱动器A通过CDROM驱动器1a中的接口14使逻辑定义的光记录文件421的数据再生、但不记录。如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物理设备方面,由光再生部7读出光盘中的再生专用的光记录层4中的数据,通过驱动器A将数据送给个人计算机408。驱动器B按照同样方法对逻辑定义的磁记录文件422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再生。在物理设备中,由磁记录再生部件9使光盘2的磁记录层3中的数据记录再生,作为驱动器B418b通过设备驱动器417与个人计算机输入输出数据。
采用本实施例时,将带有一个RAM的驱动器1a定义为两个驱动器418a、418b。因此,OS415具有多重任务,从而个人计算机4008一边进行光记录文件421的再生,还能一边进行磁文件422的记录或再生,因此与一个驱动器418时相比,能快速进行文件的输入输出处理。尤其是使用后面所述的假想文件时,效果更好。
其次说明物理设备同时进行上述处理的方法。先说明第一种方法,首先,图152中所示的带RAM的CDROM2a的光地址表433和磁数据表434。在CDROM用的光地址表440中的全部数据有禁止写入的标志,另一方面,磁地址表441中的全部数据,只要未作任何限制,就可以写入。本发明的CDROM驱动器1a如前所述,在插入CDROM2a时,使用频度高的数据预先读入驱动器的存储器34a中。因此,磁地址表441中必要的数据地址按磁地址表中的例如物理地址为00的磁数据442中使用频度顺序排列。因此在插入盘时,读出地址为00的磁数据,必要的数据按顺序移入由IC存储器构成的驱动器存储器34a中。因此,CDROM的磁数据记录再生时,对于作为IC存储器用的驱动器存储器34a中的数据进行物理访问,只要记录再生即可。因此,采用系统控制部件10的CPU的时间分判处理方法,可以同时实施,因此,在通过光再生部件7使光数据再生的同时,可以对驱动器存储器34a中的磁文件422进行读写。因此对CDROM2a的磁记录层3再作一次物理记录再生即可,所以减少了记录面的损伤。即命名CDROM驱动器1a的电源断开驱动器存储器34a的内容也能由存储器备用部件433保存。因此,与电源的通、断无关,仅在CDROM2a被推出时才选用驱动器存储器34a中的变更了的磁记录数据,并记录在磁记录层3中,因此从盘插入到推出,记录次数最多为一次。具有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可并行进行文件处理,提高了传输速度。即使断开CDROM驱动器1a的电源,该驱动器存储器34a利用存储器备用部件433,也能保持存储的内容。因此,即使再次将电源断开,只要不更换CDROM,就没有必要读取CDROM的磁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将采用图125说明的那种数据压缩延长部件435设在CDROM驱动器1a的系统控制部件10中,就能增加磁文件422的实际容量。
其次,说明将本发明的CDROM驱动器作为一个驱动器使用时的情况。其动作基本上与两个驱动器时无变化,所以将重复说明的部分从略。
如图153中的框图所示,在个人计算机408的输入输出控制系统416中,可将本发明的带RAM的CDROM作为一个驱动器,例如作为驱动器418使用。这时也可以用单一任务的OS读写带RAM的CDROM驱动器1a的数据。文件的结构如图154中的地址表所示,光文件421和磁文件422附有连续地址,将光数据表440和磁数据表441作为一个文件使用,例如,如图所示,理论地址到“01251”为止分配给CDROM的数据使用,全标上了禁止写入的标记。在逻辑地址“01252”以后分配给磁数据使用,所以加上了可写入的标记。
于是,从个人计算机方面看,能够进行一个盘上的光数据能再生和磁数据的记录再生。在这种情况下将磁数据使用频度高的数据的地址记录在逻辑地址“01252”中,因此如图153中的框图所示,在插入CDROM2a后,通过磁记录再生部件9和数据压缩延长部件435,将与该地址相对应的磁记录层3中的数据转存到驱动器存储器34a的磁文件422中,以后就几乎没有必要对磁记录层3中的数据进行物理读出了。通过改写驱动器存储器34a的IC存储器的数据,磁数据的记录再生可以假想进行。由于磁数据少,例如32KB,所以可存入容量小的IC存储器中。因此,能延长盘的寿命,提高访问和输入输出速度。如上所述,只在推出盘时,才对磁数据进行物理记录。其它动作与前面说明的两个驱动器的方式相同,故从略。在使用一台驱动器方式的情况下,系统结构简单。
其次说明高效进行磁记录层3的数据再生和光记录层4的数据再生的方法。为了不降低CDROM的传输速度,最好在光记录层的再生时间内进行磁记录层的再生。再者,加快插入CDROM时的提升时间最为重要。首先,用图154中的文件结构地址表说明本实施例的文件结构。如图所示,带磁记录层的CDROM2a由光文件421和容量小的磁文件构成,各自具有光地址表440、以及各自的物理光地址和磁地址。而且如图155中的光盘横剖面图所示,在该光地址A、B、C、D、E、F的里层设有磁道67a、67b、67c、67d、67e、67f,分别对应磁地址a、b、c、d、e、f。该对应关系与上述的频率管理数据一起记录在磁地址为00的磁TOC部件442中。另外,图53中的系统控制部件10具有表示驱动器存储器34a中光地址和磁地址的物理位置的一个环形地址表443。其内容如图154(b)所示,记录着两个环形地址信息。
其次,具体说明同时进行磁数据的再生和光数据再生的方法。插入CDROM,使最低限的程序开始时,使最低限的光数据进行再生。将程序开始时必要的最低限的磁数据、例如游戏机软件的个人姓名、得分数的数据或进度数据记录在该必须再生的光数据的光道正对着的外层的磁道上即可。
用图156中的程序框图说明该动作。
在步444a或设定m=0的初始值,在步444b中使m=m+1。在步444c中确认m是否终值,如果Yes,跃到步444m,如果NO,进入步444d,使第m光地址A(m)的光数据再生。然后在步444e中进入检查在与磁道对应的光道中是否有与该光道A(m)接近的光道的子程度。在该子程序中,在步444f中使n=0,在步444g中使n=n+1,在步444W中检查n是否为终值,如果Yes,跃到步444m,如果NO,在步444h中根据环形地址表443读入第n号磁地址里侧的光地址M(n),在步444i中对例如M(n)+10进行检查,检查该光地址是否就在附近。如果Yes,在步444j中将磁头降到磁记录层3,进行磁地址n的数据再生。在此期间固定光的横移。在步444K中检查磁数据的再生是否结束,如果No,在步444j中再次进行,如果Yes,返回步444b,再使m数增加1。返复进行上述操作。可是,这时如果m是终值,跃到步444m,检查起动游戏机等的程序所需要的写入磁数据的磁道是否全部再生结束结束,在步444n中,如果结束,跃到步444v,如果No,进入剩余的n0个磁道的再生子程序步444p,进行剩余磁数据的再生。下面说明该子程序。在步444q中使n=0,在步444r中使n=n+1,在步444s中检查n是否完了,如果Yes,跃入步444v,如果No,在步444t中访问与第n磁地址对应的光地址,在步444u中进行磁数据的再生,返回步444r,再使n=n+1,只要未完,返复进行相同的操作。如果完了,跃到步444v,使程序的初始起动数据的再生结束。
根据该程序框图,将程序开始即ILP所需要的最低限的磁数据记录在光数据的光道外侧的磁道上,能缩短程序开始的时间。这时,如图154所示,这样选择各光道外层的磁道,意味着磁道不一定等间距配置。因此,通过采用前面所述的本发明的变间距的磁道,能实现缩短该程序的开始时间。
另外,如图154中的磁TOC442所示,将各磁道01,02,……的里层的光道的光地址记录在磁TOC上,可任意地设定磁道间距。将该磁道并入上述的使用频度顺序中,可省略频度管理数据,具有实际的容量变大的效果。
实施例20在实施例20中,说明利用该CDROM1a,修正程序错误的方法。如图157(b)中的文件数据表所示,在容量为540MB的CDROM1a的光文件部421中记录着错误修正程序455。在其余部分记录着作为ROM数据的OS等的程序。采用本发明时,磁文件422为32KB左右。这里只记录着容量小的错误修正数据446。不记录修正程序。如图157(b)的下部所示,列入了修正数据、修正内容儿应修正的光ROM数据的光地址。如图157(c)所示,只将OS等中的有错误的特定文件读入存储器34中,将根据错误修正程序447和错误修正数据46修正过的数据448输出。下面用图157(a)中的程序框图具体地说明修正顺序。首先在步445a中,在读入有错误的特定文件时,将特定文件全部移入了储器34中。在步445b中取N=0,在步445c中使N增加1号,在步445d中读该特定文件的第N号的错误修正数据,在步445e中检查是否地址不变的修正,如果Yes,在步445f中修正数据,在步445g中检查是否要消除行,如果Yes,在步445h中消除行,在步445j中变更光文件的逻辑地址,进入步445k。如果No,进入步445k,在步445k中检查是否增加行,如果No,进入步445p,如果Yes,在步445m、445n中增加行,改变光文件的逻辑地址,进入步445p。在步445p中检查是否有其它处理,如果No,进入步445r,如果Yes,在步445q中进行其它处理,在步445r中检查N是否到达M,是否修正完了,在步445s中修正完了,输出修正过的特定文件。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预先将修正程序记录在光ROM部中,出厂时已将修正数据记录在磁文件422中,所以OS等的错误修正可在光盘制造后进行,效果大。再者,在光ROM部记录着修正程序。因此,只要将修正数据记录在容量小的磁文件422中即可。因此能记录数量更大的修正数据。
实施例21
在实施例21中说明在读词典等文件时,实时修正CDROM的错误数据的方法。如图158(b)所示,在磁文件422中记录着光ROM数据修正表446,并记录着与光地址对应的修正后的数据。如图158(c)所示,根据光文件421中的修正程序447和磁文件422中的修正数据,对光文件421中的各数据进行实时修正,并作为修正完毕的数据448输出。
下面用图158(a)中的程序框图说明该过程。文件数据修正程序447是在步447a中接收读特定光数据的命令,在步447b中设定读出的数据的光地址的开始号N。在步447c中使N增加1号,在步447d中读光地址为N的数据,在步447e中检查是否为光地址修正表446的K1-KM。如果No,进入步447g,如果Yes,在步447f中根据修正表修正光地址为N的数据,然后在步447g中检查是否全部读完必要的光数据。如果No,返回步447c,如果Yes,进入步447h,输出修正过的光数据。在采用本施例时,因是在光地址单元中修正并输出数据,因此具有实时输出数据的效果。因此在词典CDROM软件等小单元的数据输出时效果好。如果将各修正数据例如平均设为10B,则因本发明的CDROM1a具有32KB左右的磁记录区,所以可修正3000个地方。因此适合用于CDROM软件等的修正。另外,若为词典,利用磁记录层3进行使用频度高的数据的记录或重要数据的标记,能增加新的功能,所以效果大。
实施例22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采用压缩伸长程序处理磁性文件422中的数据,将实际容量扩大几倍的方法。在实施例22中说明了类似于现用的WINDOWS个人计算机那样,着眼于使硬盘425标准格式化的现状,定义硬盘425上的物理大容量文件,这种大容量文件采用磁文件中理论上存在的假想储存方式,合理地增大磁文件容量的方法。由于这种情况的基本结构与动作与图159的框图相同,故不再重复说明。如图159中的框图所示,408是机器ID=AP的个人计算机,425是CDROM驱动器1a和ID=AH的HDD、428是盘ID=BH的DD或光盘的可互换型的光盘;三者通过接口进行物理连接。并且磁文件可通过使用程序412、网络OS431、网络BIOS436、通信接口432及TOPIP等的LAN网络437,与机器ID=BP的个人计算机408a联网,也可以和与个人计算机408a直接联网的ID=CD的硬盘进行联网。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磁文件422的假想大容量盘可物理性地在个人计算机408中的硬盘425、交换盘428和另一台个人计算机408a的硬盘425a三个盘中设定。三个称之为假想盘的450、450a和450b在图中皆用斜线表示。
采用这样的盘450,每个CDROM只能记录32KB的磁文件422的容量,就可以假想性的增大到例如100MB,即增大10GB。近年来WINDOW个人计算机必须采用HDD盘,办公室用的个人计算机几乎都有联网功能。本实施例利用个人计算机中的硬盘的空盘容量和联网功能,在大部分个人计算机中插入本实施例的CDROM,就可以获得假想的大容量储存空间。
以下根据图160中的文件数据结构图对具体的数据结构加以说明。
CDROM1a是由物理存在的光文件421、磁文件422和理论定义的文件450构成的。假想文件450中的实际数据记录在图中所示的HDD盘425、交换型盘428和另一台个人计算机408a中的物理文件HDD425a中的物理文件451中。在CDROM1a中的磁文件部件422中记录了包括假想文件450、物理文件451的环形信息和各个假想文件的名称、属性等目录信息在内的假想目录452。假想目录452由1.磁文件中的地址438;2.通过LAN连接的其他个人计算机采用命令输入的通信号码输入的连接程序号453;3.利用输入实际数据的物理文件451输入的软盘连接的个人计算机或利用驱动器的计算机号输入的机器ID号454;4.利用输入物理文件451的软盘ID号输入的软盘ID455;5.假想文件450的文件名456;6.扩展符457;7.表示假想文件种类的属性458;8.预约区段459;9.表示变更文件日期的变更时间460;10.表示文件开始聚类的开始聚类号461;11.文件长度462,共计由11项属性数据构成。其中的第5至第11项与MSDOS等软件中在OS中所用的目录基本相同,通常由32个字节构成。全项目中共有48-64个字节。
如磁文件表422a所示,在磁文件422中的假想登记表452a一栏中只记入了假想文件的件数。在图160中由于图纸的容量关系,只表示出项目1、2、3、4、5、10。
第1假想登记表452a在第2项的连接程序号453中记入了“AN”。如果查看第3栏中的从机ID号454可知输入物理文件451的主机ID是AP。由于图中的CDROM1a连接在机器ID=AP的个人计算机中的CDROM驱动器上,可知起动连接LAN的连接程序AN时,不需要访问其他个人计算机。如果主机ID454是其他个人计算机,起动连接程序AN,连接主机ID454的LAN地址中的个人计算机,对其中的软盘425a进行访问。由于在环形数据452中记录了几乎是全部的目录信息,所以需要查阅个人计算机中的目录时就没有必要访问物理文件451,只在讯写假想文件450时访问物理文件即可。因此环形数据452起到了减省访问物理文件的作用。
这样,在找到物理文件451之后,如目录区域表465所示,一般格式化的副假想登记表467记录在物理文件目录463中。这些数据记录在主假想目录登记表452的1-11项中的5-11项中。在反面的项目8的副预约区段468中,与假想登记表452相比较,追加了假想文件450中的某个开始的主CDROM上的主盘ID、设定了假想文件的用户ID470、每个文件的密码471、编写假想文件的最终主个人计算机的主机ID472等的数据。这些追加的数据是从物理文件451的角度确认假想文件450与物理文件451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记录的。经过检查,如果相关性低,不得写入OS。另外,在项目7属性458一栏中由于不得写入与假想文件450无关的事项,所以如果使用MSDOS,可以写入“OIH”,作为再生专用的代码。由上可见,原则上不能记录。在假想文件450中记录数据时,要向个人计算机的输出入控制系统中输送假想文件450的CDROMID469和变更的副460等的信息。这类数据如果经过检查发现与副文件环形数据467一致的扩展符相符,核心部分的IOSYS就可以写入物理文件451之中,进行记录。如果在文件A中补充数据,先要查阅物理文件451的目录463,例如像FAT466a那样,补充FAT466a的内容,将“文件A”中增加的数据物理性地记录在新数据区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文件的长度要比记录之前的长度大,所以将物理文件、假想文件的假想登记表和登记表467的各个文件长度462的数据改写成例如“5600KB”。
这样就能够将与假想文件450相对应的物理文件451的数据进行记录再生。在进行实现假想文件450的操作时,由于要通过全部OS、输出入OS和联网OS进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像CDROM-1a的磁记录部件3中存在5600KB的物理文件一样来处理。
由48B大小的假想登记表452中的一个数据将假想文件450和由几十RB到数GB的物理文件451环接起来,就能够对数据进行物理记录再生。因此,随同CDROM1a的本发明的磁文件422的容量虽然只有32KB的小容量,但能假想记录再生500到1000个假想目录452,也就是500到1000个假想文件450。如果一个文件按10MB计算,就能够取得5GB大小的假想RAM盘的容量的显著效果。
现在利用程序框图说明实现CDROM用的假想文件的方法。首先利用图161中的假想文件再生程序框图说明假想文件的再生方法。
在步481a中输入调用文件“X”的命令,然后在步481b中详细查阅目录内容,如为Yes,读磁文件422中的假想登记表,在步481d中,如图164(a)中的屏幕显示图像495中显示的文件496a所示;在个人计算机的图像中显示出文件的名称或目录的名称、文件长度、编成日期等目录内容。
现对屏幕显示进行说明。
在图164(a)中,显示文字496b和496c,表示各为10MB的静画文件和1GB的动画文件的可记录的假想文件450,在驱动器A中也就是在附有RAM的CDROM1a中理论存在。在操作者看来,好像是有一个可记录的大容量的文件。496d显示的文字表示有一个容量为540MB的再生等用的CDROM文件。用496e的显示文字表示“有4个文件”。在本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中,装有容量为20GB的硬盘。因此,与一个CDROM1a相对应的假想盘的假想盘设定容量VMAX在图160中的缺席主机ID474的副盘ID栏中进行记录。表中所列的副盘ID的物理文件容量或者是假想盘的设定容量都是指能够进行假想记录的最大容量。从这个值中减去现在的假想文件业已使用的容量以后是剩余的记录容量。在图164(a)中,是表示设定假想文件的全部容量为10GB,由假想文件用完了1020MB的容量。10000MB-1020MB,剩下8980MB,这就是屏幕上显示的假想文件450的容量。显示文件496g所示,是一个假想文件。符号“V”表示是假想文件,以便与其他文件有所区别。
由图165中个人计算机屏幕以及161框图所示可见,附有RAM的CDROM1a驱动机分为驱动器A和驱动器B,CDROM中的ROM部分如显示文字496h所示,CDROM中的RAM部分如显示文字496i和496j所示,这样可以分别显示ROM和RAM,以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在进行多项任务处理时,ROM部分和RAM部分可以独立地同时进行读写,所以具有处理速度迅速的效果。现在再回到图161中的程序框图中的步481b。如果为No,则进入步481e,检查现在使用的机器ID的号码是否和记录在假想452中的主机ID的号码相同。如果No即在个人计算机中没有物理文件,则跃入步482a,如果Yes,即在个人计算机408中有物理文件451,则进入步481f,读入副盘IID455中所存的物理文件的驱动器名,检查驱动器是否起动。如果No,进入步481g,在屏幕上显示出“接通驱动器ID的电源”,在步481h中检查该驱动器是否起动,如果No,进入481ISTOP(停机),如果Yes,进入步481j。在步481j中检查有无副盘ID455的盘,如果No,进入步481k,根据副盘ID中的交换介质的识别符判断是哪一种交换介质,是软盘还是光盘,如果No,在步481n中在屏幕上显示出“错误”,进行STOP(停机)。如果Yes,在步481m中在屏幕上显示出“插入盘”,表示要插入副盘ID455的盘,程序回到步481j,在步481j中如果Yes,进入步481q,查看副盘ID盘中的目录区段465,查阅有无相应的文件456的名称。在步481r中看是否有,如果No,在步481u部显示“错误”。如果Yes,在步481s中核对信息,确认是不是与真正假想文件相对应的物理文件。具体地说,就是半假想登记表452与467中的数据进行互相核对。另外还将CDROM的ID盘与登记表467中的CDROM的主盘ID469的ID进行核对。并且对变更时间和文件长度进行核对。但不核对属性。在步481t中检查全部需要核对的项目是否相符,如果No,进入步481u,显示“错误”,如果Yes,在步481v中开始读出目录区段465中该文件“X”中的物理数据。首先等待FAT的开始聚类号“YYY”,在步481w中读出FAT的“YYY”中连续的聚类号,然后在步481x中从上述聚类号中的全部数据中读出必要的数据。在下一步481y中对文件“X”的读出工作完毕,从个人计算机408的硬盘的容量范围内找到假想文件450的任意容量值。
现在再回到步481e,如果此时在个人计算机的硬盘中没有查到与假想文件相对应的物理文件,则转入步482a中,开始与存有副物理文件的主机ID的个人计算机联网。此时以下的程序482由网络OS担当。首先从假想登记表中的主机ID的项目中读出主机ID的LAN地址,在步482b中读出连接程序号,执行规定的连网程序,输入前述的LAN地址,试连接。在步482c中检查联网的结果,如果失败(No)败在482d中显示“错误”,如果成功(Yes),通过LAN等一类的网络向副个人计算机408a发送读出该文件的命令。
从步482g开始进行副个人计算机408a的OS作业。首先接受从主个人计算机中读出文件“X”的命令,读出物理文件中的数据,这项作业与以前说明的读出物理文件数据的子程序483完全相同。因此,在步483a中要运行这个子程序。在步482h中检查文件的读出是否完结,如果Yes,在步482j中输入该文件中的数据,向主个人计算机408中输送文件“X”中的数据,进入步482k,如果No,则进入步482i,向主个人计算机输送“错误”信息,同样进入步482k。
在步482k中通过LAN再一次出现主个人计算机480的网络OS的连接程序482。在步482k中接收从副个人计算机408a中来的相应文件中的数据或错误信息,在步482m中检查是否错误信息,如果Yes,则在步482p中显示错误,如果No,进入482y,文件读出作业完毕。
以下解释图162中的程序框图。说明改写假想文件程序485a的步骤。如图166(a)所示,屏幕上显示出文字496,在步485a中,用户发送一个改写特定文件“X”的数据的命令,于是,在步485b中读入该特定文件“X”中的假想登记表452,在步485c中检查在这个文件中是否有密码。如果Yes,在步486d中在屏幕上显示出如图166(a)中的显示文字496p即“Password”(“口令”)。操作人员利用键盘输入显示文字496q即“123456”,检查该编号是否密码,如果No,在步485e中在屏幕上显示出“错误”。如果Yes,进入步485g,检查个人计算机驱动器中是否有物理文件451。检查现在的驱动器是否与主驱动器ID454一致,如果Yes,进入步485h,如果No,进入与其他个人计算机联网的连接程序步486a。如果Yes,进入改写物理文件数据程序487中的步485h,调出假想登记表452中副驱动器ID的副驱动器ID的驱动机名称,检查在个人计算机中是否存在名子的驱动器,如果出出“No”,要按图166(b)所示在步485i中于屏幕上显示出“接入驱动器的电源”的显示文字496r,在步485i中检查有没有这台驱动器,如果No,进入步485j,屏幕上显示出“错误”文字456s。如果Yes,同样进入485k。在步485k中检查是否有与驱动器中的副盘ID455相同ID号的盘。如果No,跳入步485m,检查交换介质的属性。如果Yes,在步485m中显示出如图166(d)中所示“请插入交换介质盘XX”的字样,程序又回到步485k。如果No,跳入步485j,显示“错误”。
在步485k中如果Yes,读副盘ID的盘中的目录区段465,检查是否查阅到该文件的名称。如果No,在步486j中显示“错误”,如果Yes,进入485r,核对这个物理文件是否就是假想文件中的本来物理文件。具体地说,就是检查假想登记表452的内容与登记表467中除了属性以外的其他数据是否相同,特别要对照用户一边的CDROM的ID盘和盘(服务器)一边存入盘目录表中的CDROM一边的盘ID469。
在步485s中进行检查,如果No,跃入步485j中显示“错误”。如果Yes,进入步485t,暂时销去OS等系统中禁止写入文件X的登记表的属性数据“01H”或“02H”等语句。这样就可以进行存储。
除了CDROM的假想文件以外,由于输入了“不可视码”,防止查阅文件,所以连查阅文件也办不到,当然也不能进行修改。
这样,假想文件只能由相应的CDROM进行修改,不可能看见,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在步485u中,检查在存有物理文件的盘中有无空余容量,如果No,在步485j中显示“错误”,如果Yes,进入步485v,读出目录中该文件的数据,得到开始聚类的号码。在步485w中,从FAT区域466得到该开始聚类号以后的聚类号。在步485x中将数据区段473中该聚类号中的全部数据区段中的数据进行改写。如果新数据的容量比旧数据的大,就要在新聚类中记录数据。这样就将数据实际记录在物理文件451中。在步485y检查是否结束,如果No,返回步485x,如果Yes,进入步485z,改写物理文件451的目录和FAT。此时再将“02H”的不可视属性(invisible)记录到登记表467的属性项中。于是,如图167的副个人计算机屏幕上所示,物理文件的实体操作人员看不到,除了能够通过CDROM1a的假想文件450的OS进行改写以外,原则上不能进行改写,这样可以防止不正当的改写数据。再通过上述在各假想文件设定密码,就能够起到双重的保护作用。
于是,进入步486n,将登记表467中的数据转存到磁文件中的假想登记表452中,但属性数据除外。这样就可以形成包括日期及时间在内的两者内容完全相同的文件,今后通过在改写时的互相对照操作,准许写入物理文件451中。进入486p,操作结束。
现在再回到步485g,如果出现No,跃入步486a,开始执行向LAN进行联网的程序488。首先从假想登记表452中读出存有物理文件的主驱动器ID的LAN地址。在步486b中,如图168的联网图所示,通过LAN等网络从装有现在CDROM1a主个人计算机408的LAN地址B,向主驱动器ID的LAN地址A的副个人计算机408a进行联网,读出几个程序号的号数,然后输入LAN地址,一一进行联网。在步486c中检查可以通过哪个程序进行联网,如果Yes,进入步486e,如果No,进入步486d,显示“错误”。城步486e中向副个人计算机408a发送改写物理文件451的命令,并输送改写的新数据。
然后进入步486f,从此开始由主个人计算机的OS变为副个人计算机408a的网络OS和输出入OS操作。首先,接收改写该文件的命令和要改写的数据,在下一步骤中,执行上述物理文件的数据改写程序487的操作,在步486g中,检查文件中的数据是否已改写成功,如果Yes,进入卡486h,通过网络,将主个人计算机408中改写完毕的信息和物理文件的登记表467中的最新数据,输送给主个人计算机408,然后跃入主个人计算机408的网络OS作业步486j。再回到486g,如果No,跃入步486i,通过网络,向主个人计算机408发送“错误”信息,然后跃入主个人计算机作业步486j。
在主个人计算机408的网络OS作业步486j中,收到由副个人计算机408a发来的物理文件451的登记表467的数据或“错误”信息,在步486k如果无“错误”信息,在步486n中根据包括日期在内的登记表467的数据,改写CDROM的磁文件的假想文件450的假想登记表452,使其与前者一致,在步486p中,改写作业完毕。现在回到步486k中,如果出现“错误”信息,进入步486m,在屏幕上显示“错误”。
这样,如果168中网络连接图所示,以附有RAM的CDROM2a为例,容量为10GB的假想文件450,实际上在光盘2的磁记录层3中充其量只能物理存入32KB的数据,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假想盘的方法,就能够在逻辑上实现大容量文件。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自己的主个人计算机408的HDD中定义的物理文件451,还是在远处的另一台副个人计算机408a的HDD的物理文件451都可以。
图220所示,是用目录结构图表示图168中的网络连接图。图中定义计算机A为主计算机408,计算机B为副机408a,在主机408中,如插入本发明的混合介质2的例所示。在CDROM驱动器中将光ROM部定义为F驱动器,将磁记录层定义为G驱动器,F驱动器的数据是100%的实际数据,全部实际存入实际ROM文件468中,ROM的容量为540-600MB。但是,G驱动器的磁记录部件的容量是32KB,实际RAM文件469的容器只有32KB。可是,如前所述,假想RAM文件470从逻辑上讲是OS或设备驱动程序,HDD的C驱动器通过网络472,将物理定义的实际RAM文件471中的假想文件470的实际数据记录在另一台计算机408a的HDD中。于是,在假想RAM文件470中的实际数据A、B、C、D、E、F打开时,根据磁记录层中也就是实际主RAM文件469中联接的表格473,OS就像读出实际副RAM文件中的数据那样,将实际数据记录在假想RAM文件470中。在连接表473中,记录了假想RAM文件470中的实际数据的实际RAM文件471中的HDD所存在的计算机408a的网络中的TCP/IP地址或以太网络地址等网络地址及连接中记录着实际RAM文件471中所列驱动器的名称、目录表的密码,所以根据表473,在网络472的功能限度内,前述的OS能调出存有假想RAM文件470的实际数据的实际副RAM文件471中的数据。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在网络的连接功能限度内,不论是哪台计算机装有本发明中的混合介质2,在磁文件422中都记录着文件A、B、C、D、E、F中的数据A、B、C、D、E、F。但是,在实际的磁记录部件所记录的只能是Usr1、Usr2等目录名称和文件A、B、C、D、E、F文件名称、容量、制作日期等文件属性方面的数据,即文件登记表信息,登记表在MS-DOS情况下,由于有32个字节,采用容量有32KB的本发明的混合记录介质,可以实际记录1000个文件,或目录。在旧有的CD-ROM中一般都是附有一个软盘。采用本发明时,由于分别设定每个假想文件数据的容量都和软盘的容量相同,都是144MB假想值,所以有互换性,具有使用极为方便的效果。更不用说,还可以如前所述,可以设定为10MB、100MB的容量。在这种情况下,能在只具有假想的32KB的物理RAM容量的ROM/RAM介质中记录大约1000个文件、即接近1GB容量,有很大的效果。因为将大容量、低成本的ROM和小容量低成本的RAM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经济的介质,用户采用本发明就可以在不增加费用的条件下买到假想大容量的交换介质,经过对于采用这种方式的附有磁记录层的CD-ROM为例所进行的说明,就能够使用具有ROM和RAM的光盘或IC卡。在图220、256和257中,示出了在具有ROM和RAM的IC卡中实现假想RAM文件的示例。IC-卡的ROM非常便宜,非易失性RAM的成本很高,以快速存储器为例,成本要比ROM高好几倍。光盘也同样昂贵。从光盘和IC的角度来看,一般的ROM的价格要比RAM的价格便宜的多。采用本发明,由于使用附有磁记录层的ROM,使价格便宜的ROM的容量加大,同时使价格贵的RAM部分的容量减小,再采用网络联机,就能够使计算机中的RAM的容量进行假想的大容量化,能够使所有的交换型RAM介质的容量作假想的增大。美国的个人计算机有53%联网,日本的为13%,而且还在继续增加。因此,本发明在今后即将到来的联网时代中会使交换型RAM/ROM介质的容量的假想增大有一个飞跃的进展,具有极大的效果。
更不用说交换型RAM专用介质的容量还能够假想地增大。
以上对于现有的假想文件再生的步骤及改写的步骤作了叙述。现在利用图163中的程序框图对假想文件的新的制作方法咖以说明。首先在步491a中按图169(a)所示的屏幕中的显示内容,由用户输入新编文件名称为“X”的数据文件的保存命令和用户的ID。利用OS检查磁文件422中的空余容量,如果No,在步491中停机,如果Yes,在步491中读出用户的ID假想主机ID474和副盘ID,在步491e中在屏幕上显示如图169(a)中所示的“可以使用假想值吗?”,如果No,由用户输入步491f中变更的假想值,再一次确认。如果Yes,进入步491g,检查在假想文件中经过环形化的假想主机ID与现在CDROM所用的机器是否是同一台机子。如果No,进入联网连接程序步492a,如果Yes,进入文件重新登记子程序493的步491h,在步491h中检查是否有假想盘ID的盘。如果No,在步491i中检查是不是交换型盘和数据,如果Yes,屏幕上显示如图169(a)所示的“insert disk xx”(“请插入盘xx”),再回到步491k,检查盘中是否还有能够确保物理文件的物理容量。如果No,在步491u中显示“错误”,如果Yes,进入步491m,从物理文件的数据区段473的空区段的聚类开始号开始记录数据,在步491n中检查是否记录完毕,如果No,在步491u中显示“错误”,如果Yes,根据物理文件的FAT区段466和目录区段465中记录的文件进行改写。在步491q中利用OS记录物理文件如图160所示的登记表467的属性栏458中的“02H”等不可视属性。也可以记录“禁止写入“01H”。这样就利用该输入控制OS,采用只限于对这样的假想文件进行特别处理的办法,将假想文件环形化,进行记录和再生,但是,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步骤进行记录和再生。然后,在步491r中在登记表467中记录主机ID和密码等。在下一步491s中采用与物理文件451的登记表467中所记录的同样内容,将登记日期,文件名称等统一的信息,记在记录介质2的假想登记表452中,以准备将来在改写这个假想文件时,可以准确地和物理文件451相对照,防止联网中的其他个人计算机将其物理文件451改写。在步491t中新文件的编制程序运行完毕。
现在再回到程序488中的步491g,如果No,进入步492a,读出假想登记表452的主机的LAN地址,通过网络与主个人计算机连接,利用新编文件登记子程序493,将假想文件450的物理文件451登记在副个人计算机408的盘中,并将结果向主个人计算机报告。,由步492a至步492j的程序与图162的情况相同,故说明从略。在步492i中对新编登记的文件进行确认,进入步491s,将物理文件451的登记表467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的假想登记表452中,在步491t中,新编文件的登记工作完毕。
以不对记录介质2进行介绍。在这样将目录信息记录在磁记录层中时,如果这些数据遭到破坏,假想文件也随之破坏。因此,在采用CDROM等时,如图171所示,同一件假想登记表会被物理地分割记录在不同的2个或3个地方。为了防止CD等盘特有的圆周周边损伤,要分别记录在67x、67y和67z磁道中。另外,为了防止沿径向的损伤,要将假想登记表452x、452y和452z分别配置在θx、θy,θz不同的角度上,借以达到防止目录信息遭受破坏的效果。
近年来个人计算机在十年间HDD的价格/容量下降了1000倍左右,容量逐渐增加到数GB到数十GB的程序。从这种角度看,在容量方面要利用有足够的富余的HDD的容量,对物理文件进行系统定义,本发明通过对具有8-32KB的小容量RAM的光盘的2个RAM区中大容量的假想文件进行逻辑性定义,为用户提供了附有光RAM的ROM盘,容量从数MB到数据GB的大容量记录型存储器。这样就有显著的效果。另外,近年来商业用的个人计算机几乎100%地进行LAN网络联接。此外,近年来个人计算机的OS也具有联网的功能。因此,将光盘2插入主个人计算机408之后,即使在和假想文件450相对应的盘(Server)侧没有物理文件451,图168中所示,经过该网络,也会自动对副个人计算机408a中的物理文件451a进行访问,对数据进行记录或再生,这种方式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了解。采用这种方式,不论是什么样的个人计算机,只要插入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2,都可以对假想文件的物理文件进行访问,所以具有显著的效果。此类方法与网络OS或输出入控制OS配合使用,如实施例中所示,可以使实用程序得以实现。
如以上所述,采用在附有光记录面的记录介质里层设置磁记录层3的方法,在光磁记录式的RAM型记录再生装置中,将磁场调制型的光磁记录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磁场调制时的磁头并用,几乎不会增加零件的件数和成本,从而能够在记录介质中设置单独的道迹,进行信息的磁记录。在这种场合下,由于都装有磁头用的滑动跟踪机构,几乎使记录装置的成本没有增高。由此,能够在价格近乎相同的条件下增加光记录和单独进行的磁记录再生功能。
除此以外,采用这种办法记录的记录介质适用于音乐CD、HD和游戏机用的CDROM和MDROM。采用图17中框图所示的在里层设置磁记录道的记录再生装置1,在再生时就可以取得能回到上次使用时的情况的显著效果。像在实施例1中的说明过的那样,在TOC区段限定中只设一条道进行记录,间隙宽度取200μm的情况下,能够记录数据百位的记录。这样的容量满足了现在使用的附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游戏用的IC-ROM用途的要求。当TOC区段限定只用一条道时,由于不需要磁道访问的设施,系统的结构简单。
还有,光记录专用型的记录再生装置必须在面对记录介质的与光头相反的一侧设置磁头等部件,但这些部件可以与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头共用,批量生产效果高,价格会下降。再者,低密度用的磁记录部件要比光记录部件特别便宜,所以价格提高的程序也小。光头和设在与其相对一侧的磁头彼此作机械连动,不必另设跟踪机构。所以价格提高的也少。
由于在RAM型、ROM型记录介质表面的光记录层刻有地址信息或时间信息,因此光头可以进行跟踪,所以跟踪精度的要求不高,可以将磁头控制在盘的位置上进行跟踪。因此,在民用方面,使用可看成线性传感器或软盘的线性执行机构取得了不需要另加昂贵部件的效果。’;旧有的磁场调制型光磁记录介质背面的保护层都是采用粘合剂加润滑剂利用离心喷涂法制成的。在本发明中,却是将这种保护材料加在磁材料中,只利用离心喷涂法在一次工序中制成的,完全不需要增加制造工序。在订货时,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对于整体成本来说可以是忽略不计的。因此,虽然增加了磁记录功能和其他新功能,但成本却几乎没有增加。
正如以上所述,由于增加磁道几乎不会使成本增高,因而可以在旧有的ROM型光盘上或ROM专用唱机上增加RAM功能。
另外,由于在磁带盒上或录像带盒上贴上本发明中的高HC的磁性标签,在装入带盒时,盒上的磁性标签上记录的数据可以用磁头8读取,存入设在微型计算机的IC存储器中,在遇到磁标签上的数据必须要更新的场合,在插入带盒期间只将IC存储器中的内容更新,在取出带盒时,存入IC存储器中的数据中经过更新的部分由设在带盒出口处的固定磁头将录在上述磁性标签上的磁记录层中的数据进行改写,由于盒装磁带的地址和TOC等检索信息可以分别单独录在带盒和磁带上,所以达到了可以在带盒内进行瞬时检索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如图180所示的将显示器44a与键盘450连接的结构,就不用在磁记录层3中记录不正当翻录识别符就能不再生,能够起到排除不正当翻录CD的效果。由于能够将在玩游戏机的中途在记录层中记录中途的结果,得分分数、使用人的姓名和环境设定等数据,即使使用人切断电源用于其他机械,回头再玩游戏机时,能够达到从上次所玩游戏的中途重新开始的效果。要在磁记录层3上在图1800所示的CD上设印刷面时,可以如前所述,在透明基板的一面设置,这样能够达到小型化的效果。
实施例23图181所示是实施例23程序图。实施例23所述,是关于简单结构的记录再生装置。一般情况下,采用开上盖装、取CD等记录介质的方式,可以使CD唱机的结构简单,所用的部件少。在采用这种方式时,如图182(a)(b)俯视图和图183(a)-(e)的剖面图所示,上盖389和开、闭动作相对应。当上盖389闭合时,磁头移到CD上方,容易将CD装入。如图182(a)所示,是上盖389处于“开”的位置。此时将CD2装入。如果有磁头8在,就不能装CD2。如果硬装,就会损坏磁头。因此,在上盖处于“开”的位置时,磁头8会退到CD2外边所留出的磁头保护部501的位置上,回避退让。
接着在装好CD,上盖处于“闭”的位置时,磁头8和它的托架随同上盖389连动,沿箭头51所指的方向前进,移到CD上方。
现利用图183说明动作的顺序。如图183(c)所示,当上盖389沿箭头51a所指的方向闭俣时,上盖的转轴393和393a随同转动,头退避器502沿箭头51b所指方向移动,与其连接在一起的磁头8沿箭头51c的方向移动。于是,如图183(b)所示,磁头8和滑动触头41随同托架41a移至CD等记录介质上方。
以下根据图183(c)(d)(e)叙述磁头8的升降动作。如图183(c)所示,光头6在TOC的最内圈的光道65a处进行再生,如图184所示,读介质识别符504,判断在介质上是否有磁道67,如果Yes如果如图183(d)所示,光头6从最内圈的光道再向内移时,通过头升降连杆503压升降器505,使磁头8接触最外圈的磁道67a,进行磁记录信号的记录或再生。
在此情况下,如图185(a)所示,进行旋转伺服的控制,设置了伺服信号区段505。制造理,如图185(b)所示,涂布高HC部分。如图185(c)所示,在工厂中进行格式化处理,然后利用能够记录的磁头,在工厂或专用机上,将伺服信号、扇形区段信息及每个盘的介质固有号506记录在其同步信号区507具有2750-4000Oe等强度的HC的磁性材料上。然后如图185(d)所示,涂布1600-2750Oe的HC稍低的一般的磁性部分402。在其上面,如图185(e)所示,涂上保护层50。
采用这种方法,由于最终的介质中的高HC部分本来就很难进行磁记录,上面还有磁性部分402和保护层50,又因为没有剩余的位置,所以不能进行改写。由于在同步信号区507中记录的介质的固有号506无法进行改写,所以起到了对上述防止不正当翻录的功能无法进行破坏的效果。
另外,伺服信号505和地址信号当然不能在市售的记录再生装置中进行记录再生,也不能进行误记和退磁。由于这样的原因,不论是什么样的使用条件,只要出厂,在同步信号区段中的数据就受到几乎是彻底的保护,从而达到实现稳定记录的效果。
现在再回到图183(d)中所示的回转伺服的说明。如果在CD2最内圈的内侧设有光记录部分,利用光道的同步信号,对CLV的电机进行常规的旋转控制,电机的转数恒定,可以进行磁记录。
但是,根据CD的规格,在最内圈的内侧没有光记录部分的时候,由磁头8使图185(a)中说明的同步信号区段507中的伺服信号505再生,由图181中的旋转伺服信号再生部30c使旋转伺服信号再生,送往电机驱动电路26,控制电机的转速恒定。经过这样的稳定控制,就可以在图185中的磁道67a的数据记录区508和508a中为记录再生所必需的扇区内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再生。
当记录再生工作完毕之后,如图183(e)所示,光头6向外周移动,头件升降连杆503回到原来的位置,磁头8沿箭头51方向向上方移动,离开磁道67a,防止磨耗。这样,通过横移电机23,能够使磁头8升降,所以就可以不再另设头升降执行机构,达到减少部件件数的效果。
还有,如图186(c)(d)(e)所示,如图186(d)所示的光头6通过横移电机23,向最外圈的外侧强制移动,头升降连杆503沿箭头51a的方向移动,磁头8沿箭头51b的方向下降,与磁道67a接触,能够进行磁信号的记录再生。此时,光头6如果受到磁噪声的干扰,就会使光头执行机构18的动作停止。另外,在停止动作时或者不能够从介质上进行光道信号再生时,在光头的驱动电流被关断的同时,根据如图185(a)示的磁道的伺服信号505,由再生部30c使图181中的旋转伺服信号再生,进行旋转伺服。通过这种动作,使光再生能够和磁再生暂时分离。于是由于从光头发噪声不会对磁再生产生影响,就又增加了能够减少磁再生的错误率。
由于实施例23的方式既能够在几个磁道方式中使用又能在一个磁道方式中使用,与以前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采用一条磁道的方式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由头进行访问,具有装置的结构简单的效果。还有,在使用最外圈的一条磁道时,具有容量加大的效果。
在利用图1等说明的多道方式的实施例中,磁再生时,由光头6产生的到达磁头8的磁噪声,如图116所示,从而使错误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已说过,如图187所示,由于在扇形区设置了同步信号区段507,以及使用在工厂或采用格式化方式记录了磁伺服信号505的介质,所以进行磁再生时,通过光信号产生伺服信号,通过磁信号,使伺服信号切断电源,从而能够关断光头6的驱动电流。这样就产生能够阻断由光头产生的噪声的效果。
以下利用图188(a)-(f)的横断面图说明不使用磁伺服信号,而将光伺服信号进行旋转伺服的方法。
图188(a)所示是t=0时的状态。光头6处在TOC道65a外圈的盘道上。图188(b)所示是t=t1时光头6在TOC道65a上读盘,如图184(c)所示,由TOC的子码读出介质的识别符504;如图184(b)所示,由声道中的子码读出介质的识别符,如图184(a)所示,由CDROM的第一道迹中的子码读出介质的识别符。由于此时光头6的作用,使头的升降连杆503沿虚线上的A点移向B点,使机械延迟器509的开关511处于ON的位置。但当达到延迟时间时,头升降连杆503不动作。于是,当t=t2时,图184(c)中的TOC的数据再生完毕。由于这个时间为几分之一秒,所以设定延迟时间tD>t2,磁头此时不下降。当介质上没有识别符,也就是当处于off时,tD>t3。在t=t3的图(d)中,光头6沿箭头51d方向移动,头升降连杆503不再顶在开关511上,头不再下降。
如果介质上有识别符,就必须有磁道67a。也就是说,在ON时,t4>tD,在t=t4时,如图188(e)所示,开关511在设定延迟tD以上时被顶住,机械延迟器509的输出进行动作,头升降连杆503沿箭头51e的方向随同包括磁头8的托架在内的支撑部件被压向下方,磁头和磁道67a接触。此时,由于光头6使TOC等光道65a再生,从而使光伺服信号再生,通过光伺服信号的作用,电机17于CLV条件下以恒定的转数旋转。因此,磁信号与光再生信号的同步信号同步再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同时用磁再生信号和光再生信号进行旋转伺服,所以可以不再增加其他的旋转伺服机构。此时,由图181可见,省去了旋转伺服信号的再生部件30c。
在磁信号再生或记录完毕的时刻,图181中的系统控制部件10向横移电路24a发送信号,光头沿箭头51f的方向移动,机械延迟器511被释放,头升降连杆503a沿箭头51g的方向上升,磁头8上升,与磁道87a脱离接触。这样就可以使磁头的升降结构更为简单,能够使光再生和磁再生同时进行。
另外,如图185所示,在利用若干条磁道67时,如图189(a)的介质剖面图所示,磁头8的道宽TNH与磁道67a的宽度TW相比,偏心量要大得多。根据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取得记录用头件与再生用头件共用的效果。由于TWH>>TW,所以可以在磁道67a的全部道迹中进行记录,上次的记录部件完全没有剩余。如图189(a)所示,将磁层分隔设置,就能够将记录头件和再生头件合并使用。
再者,采用若干道迹的方式时,道间距的设定至为重要。在采用CD规格时,光道65的位置和CD圆心允许沿半径方向的误差Δr为±0.2mm。在理想的条件下,如图189(a)所示,在特定的光道65a的里侧设置磁道67a。根据光地址能够正确地访问磁道。但是,在现实的恶劣条件下,如图189(b)所示,光道65a与磁道67a允许有+Δr大小的偏移时,或者在反方向的恶劣条件下,如图189(c)所示,光道65a和磁和磁道67a的偏移为-Δr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两种状态。为了使相邻的磁道67b不会被磁头8误访必须要满足下式,
r-Δr-TWH/2>r+Δr+TWH/2-TP从而使TP>2Δr+TWH若为CD,Δr=0.2mm,故TP>0.4mm这就是说,必须要将磁道间距设定在0.4mm以上。
如前述的图187(a)及图189(a)所示,将磁层分隔,用单一磁头记录磁伺服信号,系统如图190所示,具有结构简单的效果。
采用本实施例的图183(c)(d)(e)说明的横移电机23,使用图191横断面图所示的磁头8的升降方法,就可以使光头6和磁头8面对介质的同一侧,也可以适用。在从图191(c)中的TOC磁道67a状态判别识别符时,光头6沿箭头51a的方向移动到图191(d)的状态。头升降连杆503向同一方向移动,沿箭头51b的方向将磁头8提起来,再接触到设在光记录面外周部的磁道67a上,进行磁记录/再生。这时,光头从设在内周部的光道上使伺服信号再生,并加上旋转伺服,而用磁道67a上预先设定的磁伺服信号进行旋转伺服,进行低速旋转。
磁记录结束后,如图1(91e)所示,光头6在外周部移动,磁头8下降,脱离接触。
另外,如图192(c)至(d)所示,由于光头6向最外周的外侧沿箭头51a的方向移动,也将磁头8沿51b向上提起,也能接触到磁道67a上。与图186中的动作大到相同,说明从略。
如上所述,由于将磁记录道67a设在光记录面的外周部,将磁头8设在与光头6同一侧,用横移电机23可使磁头8升降,能减少部件个数。在上盖方式的CD唱机中采用这种同一面方式时,如图193(a)所示,打开上盖389,未装CD2时,磁头8和悬挂机构41a露在外部。如果不小心用手触及光头6,会造成损坏。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在上盖389打开时,磁头门512遮在磁头8的上部。当装上CD、关上上盖389时,该磁头门512沿箭头51a方向移动,磁头8露出。下面用图191(a)中的横剖面图说明此动作。随着上盖389沿箭头51方向关闭时,盖转轴393沿箭头51d方向旋转,磁头门512沿箭头51c方向移动,如图191(b)所示,磁头窗513打开,磁头8可以升降。也与图192(a)(b)中的情况相同。由于设置磁头门512,确实能防止操作者不注意时手指触及抗外力弱的磁头8和悬挂机构41a而造成的损坏。
如图193(a)((b)所示,磁头8和光头6的横移位置分离时,虽然没有问题,但在设计时如果需将磁头8设置在横移范围以内时,如图194(e)所示,要在磁头部8上设置弹簧514,只有当光头6在最外周光道65a上进行再生时,磁头8才受到光头6沿箭头51a方向的推力,由于磁头退到外侧,能确保光头6的访问范围。尤其是当光记录面上不设磁记录道67a的CD等介质再生时,因需要一直访问到最外圈光道,所以上述的设计很有效。
用图254(a)-(f)说明装入盒42中的MD(小型盘)的ROM盘上设有磁道67时的实施例。如图254(a)中的俯视图所示,MD-ROM盘的盒42只在一侧有带门的小窗302,所以设有磁头8和光头6两者时,都配置在同一直线514上。因此光头6的跟踪范围与磁头8重叠。而且由于磁头8的存在,光头6在最外圈光道65a上访问时有困难。在本发明中如图254(e)所示,磁头8可沿半径方向活动,用弹簧514压住挡块514d,固定在规定位置。因此如图254(f)所示,光头6在最外圈光道65a上访问时,如磁头8a所示,磁头8便从半径方向或圆周方向上的光头6的移动范围514c退避。这样,给磁头8配置一个带门的窗302,光头6便能在最外圈的光道65a上访问了。另外,光头6返回里圈部分时,磁头8也回到由弹簧514和挡块514c限定的位置。另外,在介质上的光读取侧的最外周部的光读取面厚为h,同时设有一条磁道67。取这个厚度的目的是为了不接触光记录部件,使其所受的影响最小,同时利用最外圈能获得一条磁道中的最大容量。这时,可以预料到的磁头和光头配置方面的干扰,由于采用本发明的退避方式而能避免,所以既能保持与原有MD盘的互换性,又能实现带磁记录层的ROM盘的介质和系统。
下面说明将磁头的升降电机用作光头的横移电机两者兼用的方法。首先说明磁头升降的禁止和解除。如图254(a)所示,在有磁性层的ROM介质2上有磁记录层识别孔313a。在无磁性层的介质盒上没有识别孔313a,因此如图254(c)所示,压下磁头升降禁止装置514,磁头8便处于升降禁止状态。因此能防止磁头8误升降而损坏介质2。在光头走行区域514c方向保持可动状态,光头6可在最外圈光道65a上访问。
装入有磁性层的介质2时,如图254(d)所示,因有磁性层识别孔313,磁头升降禁止装置514b不能被压到图中下方,因此磁头8的升降不受限制。利用磁头升降装置514b这样简单的机械部件就能禁止或解除磁头的升降,因此可以省去识别开关或禁止升降的传动机构。
其次说明磁头的升降方法。光头6在最内周部以外的部分时,如图254(c)所示,磁头8处于OFF状态。但如图254(e)所示,当光头6在最内圈移动时,头升降连接装置51a沿箭头51b方向移动,磁头8沿箭头51c方向上升,与磁道67a接触。这样,可进行磁记录再生。当光头6从最内圈返回通常位置时,如图254(c)所示,磁头8下降,解除与磁道67a的接触。这种方式适用于CD或MD之类号码表在最内圈或记录TOC的ROM介质。其原因是,在采用本发明时,在装盘的最初和最后阶段只进行二次磁记录再生即可,如果用CD、MD,必须在装盘的最初用数秒钟时间读一次TOC。采用本实施例情况时,在此期间磁头8与磁道67a接触,使磁数据再生。且同时进行TOC区域内的光再生,因此也采用旋转伺服,从光同步时钟脉冲中分频,并写入磁记录,能获得时钟脉冲。通过光头的横移电机23,能使磁头升降,结构简单。盘再生操作结束时,如果需要写入磁道67a上的数据,在结束时将光头6再移到最里圈,由于磁头6与磁道67a接触,存储在图1所示的超高速缓冲存储器34中的磁道数据被转储到磁道67a中后,光头返回原位。磁头8呈非接触状态,全部操作结束。
其次,光头和磁头被分别设置在介质两侧时,由于光头6的设计不同,有时磁铁的磁场很大。图195是“SANYO”公司制的CDROM光拾波器的CD的光记录层部的磁场的实际测量数据。无磁头时为400高斯,如果磁头8与光头相对设置时为800高斯。因此,如果介质的HC低,磁记录数据有可能消失。解决的方法是,首先像本发明那样,将HC提高到1500奥斯特以上,同时,使用这种光头时,尽可能地不要将磁头8相对设置。如图196(c)所示,将磁头退避连杆515横移磁头跟着连动,光头6在外圈光道65a上访问时,磁头8被推到记录介质2的外侧,避免磁头8产生的磁道集中,能防止磁记录数据被破坏。
由于不仅有光头6中的直流产生的磁场,而且还有图116所示的交流产生的电磁噪声,所以如图197所示,将磁头设置在离开包含光头传动机构在内的光头6达到LH一段距离以上,就能对来自光头6的直流、交流器噪声的干扰防范于未然。从图116可知,LH在10mm以上时,噪声下降15dB,因此最少要离开10mm以上。
其次,在1条磁道方式时结构简单,但即使用最外圈磁道,若为CD,其直径为12cm,而且因无盒,考虑到高HC和间隙损失,只能确保数KB的记录容量。因此,如图198所示,采用将磁道67a划分成三条磁道的多道头8时,容量提高二倍。考虑到CD偏心,如图198(b)所示,使用带三个方位角头8a、8b、8c的磁头8,能将磁道密度提高两倍。非方位角头时,磁道间距TP必须为0.4mm+磁道宽度,而在方位角磁头时,能缩小到0.13mm+磁道宽度。如图198(c)(d)所示,使用有两个方位角的方位角磁头8a、8b时,能获得两倍容量。
其次说明TOC部上有介质识别符的记录方法。如图199(a)中的介质俯视图中的TOC部含有图198(b)所示的光道65a、65b、65c、65d所示,使光道曲折、记录颤动信号,能在TOC部记录新信息。如图200所示,在光再生部设颤动信号解调器38c,能使颤动信号再生。利用这种方法,能在TOC中记录介质识别符等信息,因此不仅只有当TOC再生时才能识别介质,而且能在TOC中记录曲名或名称,这是一种新效果。
虽然说明了用横移电机23使磁头升降的方法,但在图201所示的托盘式唱机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装载电机516使头升降。在图201(a)中,加载电机516旋转,托盘移动齿轮518沿箭头51a方向移动,开始托盘520的加载。、在图201(b)中,将托盘520收容,压下微型开关521,电机停止,开始CD的再生。如果有介质识别符,电机516再次沿箭头51g方向旋转,托盘移动齿轮518再次沿箭头51b方向前进,如图201(c)所示,使头升降连杆503旋转,将头升降器519沿箭头51c方向推上去,使磁头8接触到磁道67a上,进行磁记录再生。记录再生一旦结束,电机516便向反方向旋转,托盘移动齿轮518沿箭头51d方向移动,随之头升降器519沿箭头51e方向上升,磁头8与磁道67a脱离接触,进行通常的光再生。如上所述,磁数据被存入IC存储器的存储部件34中,使用该存储器34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更新。而且在托盘推出之前,实际上只进行更新数据的磁记录再生,进行磁记录数据的更新。
实施列24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24个实施例中的盘介质。
图22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盘介质的记录方式。在图221中,625是数据区段,由识别符区623和数据区624构成。另外,数据区625呈圆周状,大致按等角度划分,在本实施例中分成6个部分,一条磁道中有6段。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一条磁道分成6段,但在本发明中一条磁道分成一段以上即可。626、627、628是磁道群(以下简称区),各区由呈同心圆状记录的至少一条以上的数据记录磁道(图中未示出)构成。图228表示从区1至区3数据区625的结构。数据区段625由识别符区623和数据区624构成。识别符区段623由以下部分构成使再生数据和装置的时钟脉冲同步用的同步模式;表示识别符的开头的地址符号;表示再生的数据所在磁道的起点是哪个编号的磁道的磁道编号;表示现在读的区段的区段起点(例如索引位置)是哪个编号的区段编号;表示数据区段中记录的数据长的代码;以及识别符的再生数据错误检测符号。另外,在数据区段624中,记录着用户数据618和纠错码619。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将纠错码619记录在盘介质上,但也可以不专门去记录纠错符。
下面用图221及图228说明如上构成的盘介质的结构。
在图228中,(A)是区1的数据区段625的结构,(B)是区2的数据区段625的结构,(C)是区3的数据区段625的结构。区1中记录着用户数据512个字节,区2中记录着用户数据576个字节,区3中记录着640个字节。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区n中记录的用户数据可用(3)式表示ZONE(n)=512+64×(n-1)另外,各区中的纠错符长度都相同,记录着32个字节。因此,设识别符区的容量为I、最里圈磁道半径为r0、最外圈磁道半径为rm、记录密度L、最里圈磁道的用户数据长度为D0(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为512个字节)、纠错符E个字节,如果是一个外圈区则增加M个字节(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为64个字节)时,区数N可由(4)式求得N=int{(rm/r0-1)(I+D0+E)/M}+1………(4)另外,用D0和M表示(3)式时,则得(5)式ZONE(n)=D0+M×(n-1) (5)例如I=40(字节)、D0=512(字节)、r0=25(mm)、rm=38(mm)、E=32(字节)、M=64(字节),则区数N为M=int(4.75)+1=5(6)有5个区。在(4)式中,要将区数N增大时,使D0增加即可。例如,如图231所示,如果一条数据道由1个区段构成,则与图221所示的一条数据道上有6个区段相比较,使D0增加到6倍即可,区数可取26。另外,M值在图228所示的实施例中为64,但如果取M=32,则可简单地设定为2倍的区数。另外,由(4)式可知,区数N与线记录密度L无关。因此,线记录密度L低的介质,区数N可自由设定。这样,区数N可将Do和M作为参数,任意地设定,能高效地在记录介质600上记录数据。其次,用图说明记录再生动作。在图222中,盘介质600通过主轴电机601和电机控制电路602,以一定的转速旋转。首先,控制器608向传动机构606发出将记录再生头609定位在磁道起点(例如最里圈磁道)的指令。然后,控制器608设定记录区1中的数据用的R/W时钟脉冲612。其次,使其与索引信号603同步,并输出R/W定时信号607,用来指示开始写入R/W电路605。R/W电路605在输入了R/W定时信号607后,用数据编码器610附加上图228所示的识别符,对记录数据611进行记录再生符号(例如MFM、1-7符号、2-7符号)的编制,输至记录头609,在盘介质上记录。然后,控制器608向传动机构606发出下一个将磁头定位在磁道上的指令,等待索引信号,向R/W电路输出R/W定时信号607,在盘介质600上进行数据记录。反复进行这一动作,记录磁道到达区2时,控制器608向时钟脉冲发生器613发出指令,让它产生与区2对应的R/W时钟脉冲612。在图228所示的记录结构的情况下,设识别符区的数据容量为40个字节,区2的R/W时钟脉冲612与区1相比(40+576+32)/(40+512+32)=1.10096倍即产生1.1096倍的R/W时钟脉冲即可。同样,ZONE3的R/W蛙钟脉冲612与区1的时钟脉冲比较,达1.2192倍即可。这样,在每个区中设定时钟脉冲612,如果在各磁道上进行记录,则可作成图221所示的盘介质。其次说明再生顺序。控制器608向传动机构606发出将磁头定位在首先进行再生的磁道的定位指令。然后在时钟脉冲发生器中设定与再生磁道的区相对应的R/W时钟脉冲612,向R/W电路输出读入用的定时信号607。R/W电路首先根据图228中的识别符区623的同步模式,使由再生头609获得的再生数据与R/W时钟脉冲612同步。然后检测地址符号,读取磁道号、区号和记录数据长度,根据纠错符确认读取的三个数据。然后数据译码器610对由R/W电路再生的数据区段624的数字数据进行解调,作为再生数据611输出,解读记录在识别符区623的记录数据长度,一直输出直至数据区段624的尽头。另外,如图228所示,附加纠错符时,数据译码器610进行错误修正。
图234是图228所示是数据区段结构的纠错符619的生成方式说明图。在图228中,(5)式中的M为64字节,纠错符为32字节、是一定的。这时,如图234所示,交叉存取长度P固定,帧长为M/P=8字节。另外,纠错符619每一帧加4个字节。M基本上取正数即可,但在图234所示的实施例中,M最好是P的整数倍。通常,设交叉存取长为P,1帧加4字节时,可纠正的连续错误为(2×P-1)×8+1位在图234中,各区的交叉存取长度P相同,所以里圈和外圈的连续错误纠正能力也一样。连续错误多半是由介质600的损伤产生的,所以从统计的意义上讲,外周部分容易产生较大的损伤。
因此,下面说明提高外周部分连续错误的纠正能力的方法。如图229所示,在外周部的区上附加许多纠错符,能提高外周部连续错误纠正能力。图230是图229所示数据区段结构时的纠错符的生成方式说明图。在图230中,最里圈的区1的交叉存取长度P为8,因此能允许121位的连续错误,区2的交叉存取长度P为9,所以能允许137位的连续错误。另外,区3的交叉存取长度为10,所以允许153位。越往外,连纽错误的纠正能力越高。在图230的情况下,纠错符的冗余如下区132/512×10=6.25%区236/576×100=6.25%区340/640×100=6.25%如上所述,区(n)与区(n-1)相比较,纠错符619增加4字节,但用户数据618增加64字节,所以余备度不增加。因此,不增加余备度,越往外,连续错误的纠正能力越高,能提供可靠性高的盘介质。另外,这时设帧长为F,则最好使M为F的整数倍,其结构如图230所示。
另外,为了提高记录效率,就要增大区数N,所以一条磁道为一个数据区段625时效率最大。但是,如果将一条磁道作为一个数据区,则记录再生的单元变大,由于每条磁道上的数据量不同,所以数据的数据逻辑处理麻烦。但是,如图232(A)所示,如果将数据区段625中记录的用户数据划分成逻辑区段,再生单元可在逻辑区段再生,所以逻辑处理容易。用与图230相同的方式生成纠错符时,为了使一个逻辑区段再生,必须对全帧的错误进行修正。例如由图232(A),为了使逻辑区段1再生,只须使D0至D63再生,但在图230(A)中,D0至D63各数据分散在各帧中。纠错处理是以帧为单元进行的,为了使一个逻辑区段再生时,必须纠正全部帧的错误。如图232(B)所示,如果将用户数据沿帧方向并列,并附加纠错符,为了读出一个逻辑区段,只须进行1帧的错误纠正,处理简单。另外,这时介质上记录的用户数据如图232(C)所示,沿交叉存取方向记录,所以分散记录成D0、D64……、D447、D511。另外,在识别符区段中,作为表示用户数据长度的码,如果表示成逻辑数据长度、逻辑区段数,则逻辑处理变简单了。另外,如图233所示,最好使M与帧长F相同。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将最里圈区作为起点(n=1),将最里圈区的用户数据容量作为D0,则各区的数据区段625中记录的用户容量便为D0+M×(n-1),因此能在盘介质600上进行高效率的数据记录。
在图222所示记录再生装置结构中,用再生头609使图221所示的盘介质600再生时,数据的频率按各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该频率与各区的最里圈的磁道半径成正比。尤其是同最里圈的磁道半径r0与最外圈的磁道半径rm之比成正比,即Rm/r0越大,记录再生频率也越大。例如,磁记录再生装置的R/W电路,使再生信号通过消除噪声用的低通滤波器,并进行通常的微分检测。这时,如果设定再生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的上限为最大的外圈部分的频率,则最里圈磁道的再生信号的频率低,所以不要的噪声能通过低通滤波器,数据的可靠性变坏。另外,反过来,如果以最里圈磁道为标准设定低通滤波器,则位于最外圈磁道时,信号成分被除去。因此,盘介质600上记录的数据线记录密度即使大致一定,数据的可靠性也会随区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考虑按照各区的变化来设定R/W电路605,但电路会变得复杂、成本增加。另外,虽然说明了数据的再生,但写入数据时,由于电感的影响,使得里圈和外圈的数据的可靠性不同。因此,最好使数据的记录再生频率一定,下面说明实现这种方法的记录再生装置。
实施例25参照

本发明的第25个实施例。图223是本发明的第25实施例中的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图中600是盘介质、601是主轴电机、606是传动机构、610是数据编码器、译码器,以上与图222中的结构相同。
与图222不同点是控制器608向电机控制电路614输出速度指令时,时钟脉冲发生器615便发生一定的时钟脉冲。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
首先,控制器608向传动机构606输出到磁道起点(例如最里圈区)进行访问的指令。然后,向电机控制电路输出最里圈磁道(区)处的转速指令。然后,与索引信号同步向R/W电路605输出写入定时信号607。时钟脉冲发生器615向R/W电路605输出给定频率的R/W时钟脉冲612。R/W电路一旦输入定时信号607,便由记录头609将通过数据编码器610将输入的数据记录到盘介质600上。控制器608再向传动机构606发出到下一条磁道进行访问的指令,使头609移动,反复进行数据的记录。记录头609到达下一个区,控制器向电机控制电路614输出新的转速指令。采用图228所示的数据记录结构时,区(n)的转速指令V(n)由(7)式决定即可V(n)={(I-D0-E)×V0}/{I+D0+E+M×(n-1)}……(7)式中最里圈区转速D0最里圈磁道上的用户数据容量I识别行区域的数据容量n信息段编号E纠错码长度M每个区中用户数据的增量如上所述,将速度指令从控制器608送给电机控制电路614,可改变转速,因此能使记录再生信号的频率一定,能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实施例26另外,参照

本发明的第26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25个实施例一样,能使记录再生信号的频率一定。图224是本发明的第26个实施例的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图中601是主轴电机,606是传动机构,610是数据编码器、译码器,615是时钟脉冲发生器,以上部分与图223中的结构相同。图224中的盘介质600的里层是光信息介质,上层有磁记录介质。在里层的光信息介质上记录着用来使主轴电机601按一定的切线速度旋转的伺服信息(例如小型盘)。因此,如果由光头616读取记录在盘介质600里层上的伺服信息,通过电机控制电路614控制主轴电机601,则位于光头616处的盘介质600的线速度,不管是盘的里圈还是外圈都一定。再者,传动机构606驱动记录再生头609和光头616,并使两者连动,因此即使R/E时钟脉冲612一定,也可以采用图221所示的记录方法将数据记录在盘介质600上。但这时由于每条磁道的旋转速度是变化的,所以一个信息段由一条磁道构成。
实施例27下面参照

第27个实施例的记录再生装置。图235是第27个实施例的记录再生装置结构图,图236是第27个实施例的记录再生装置结构详图。
图237是光头的漏磁通的测定数据。
在图235中,901是对磁记录区进行信号的记录再生用的磁头,902是至少能使信号从光记录区再生的光头和备有控制磁聚焦及跟踪的机构的光头部,982是有磁记录区和光记录区的记录介质,990是记录介质982上的磁记录区,989是记录介质982上的光记录区,903是磁区域信号处理装置、904是光区域信号处理装置、905是信号处理装置。920是从位于磁记录区域990的光头902的中心轴到磁头901的记录再生间隙处的距离。
在图236中,901是对磁记录区进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磁头,906是在光头部产生的漏磁通。907是控制光头在光记录面上进行跟踪的聚焦线圈、908是跟踪线圈、902是光头、909是用磁头对磁记录面进行信号的记录再生的记录再生装置、910是聚焦控制装置、911是控制光头对光记录道进行跟踪的跟踪控制装置、912是使来自光头的信号再生并对其进行处理的光信号再生处理装置、905是信号处理装置、913是磁记录再生信号、914是聚焦控制信号、915是跟踪控制信号、916是光再生信号。下面用图235及图236说明呈上述结构的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
如图235所示,如果光头部902和磁头901靠近设置,则设置在光头部的如图236所示的聚焦线圈907和跟踪线圈908产生的磁通便在设置在双方的线圈之间引起电磁感应。在图235中,磁记录再生信号受该电磁感的影响而导致信息错误或不能发挥正常的记录性能。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将磁头设置在距离光头部达一定大小的920以上的距离。图237是从上述光头部测得的漏磁通的曲线图,根据该数据可知,在磁记录区域990内从光头902的中心轴算起的半径10毫米以外的区域区域漏磁通约在20高斯以下,磁头不会受漏磁通的影响,以正常动作。
实施例28图238是本发明的第28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在图228中,921a和921b是连接成一整体轴而带有车出螺旋槽的螺旋导杆。923a是固定在上述螺旋导杆上的齿轮A,923d是固定在送进电机984的转轴上的传动齿轮D,齿B923b和齿轮C923c彼此固定,安装在将传动齿轮D923d的旋转运动传递给齿轮A的中间位置。924是将螺旋导杆921b的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且将支撑部件963移向磁头的磁头骨架。925是固定在主轴电机960上将记录介质982夹紧并使其旋转的毂盘。利用上述结构,在使光记录区域的信息再生时或对磁记录区域的信息记录时,能通过给进电机984移动光头902和磁头904。光头侧的螺旋导杆921a和磁头侧的螺旋导杆921b上的螺旋槽方向相反,所以能使光头和磁头同时相向移动。利用上述结构能实现前面所述的第一种发明中的光头980和磁头981的配置方法,而且如图11所示,不需要准备两个独立的给进电机。
实施例29图239是实施例29,928是固定在给进电机984上的传动齿轮C,926a光头用的螺旋导杆,926b是固定在上述光头用的螺旋导杆926a上的给进齿轮A、927a是磁头用的给进螺旋导杆,927b是固定在上述磁头用的给进螺旋导杆927a上的送进齿轮B,940是离合机构。
图240是图239中的离合机构940的详图。940a是螺线管、940b是齿轮升降机构、940c是升降齿轮、940d是中间齿轮、940e是传动中间齿轮、940f是离合部支撑部件、940g是升降齿轮940c的导槽。上述送进电机984的旋转运动通过传动中间齿轮940e传递给光头用的给进螺旋导杆926a,能使光头902移动。离合机构940的动作如下齿轮升降机构940b移动到升降齿轮940c跟前,并使它沿设置在离合部支撑部件940f上的轴导槽940g上升,传动中间齿轮940e与中间齿轮940d啮合,接着中间齿轮940d迎合磁头用送进螺旋导杆上的送进齿轮B927b,使磁头用螺旋导杆旋转。升降机构940b若被螺线管940a吸起,升降齿轮940c沿导槽940g下降,同时离开传动中间齿轮940e及中间齿轮940d,于是送进电机的旋转运动就传递不到磁头用的送进螺旋导杆927a了。上述离合机构也可安装在光头侧、以及磁头、光头两侧。
利用上述结构可以使例如使光记录区域的信息再生用的光头部快速移动,而且当需要使磁头停止时,可将与同一驱动装置连接的磁头的移动机构分离,能减少负载,能以较小的驱动力达到高速驱动的目的。
实施例30图241是第30实施例的结构图。在图241中,960是使上述记录介质982旋转的主轴电机,961是与驱动用的螺旋导杆983平行设置的导轴、962是支撑并移动光头部902的光头滑架,能沿961导向轴移动。963是磁头901的支撑部件,与964连杆机构结合,能以965转轴为中心转动。利用上述结构能实现上述第27个发明的光头和磁头的配置方法,而且如图244所示,不需要准备两个独立的送进电机。
图242是第31个实施例,966是相当于上述磁头滑架部分的磁头滑动装置。968是光头部移动装置,967及969表示相当于上述离合机构的驱动离合机构。970是相当于上述的送进电机的头驱动装置,971是控制头驱动装置970及驱动离合机构967及969的驱动控制装置。972是驱动离合装置967的磁头驱动控制信号,973是驱动离合装置969的光头驱动控制信号,974是头驱动装置970的驱动控制信号。
实施例31图243是第31例,975是作为上述驱动离合机构的具体装置的离合磁铁。也可以用电磁离合器或棘轮机构代替离合磁铁。976是对滑动机构978和光头滑架977的移动进行制导的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也可以采用前面所述的导轴。
利用上述结构能高速移动例如使光记录区的信息再生用的光头部件,而且要想使磁头移动装置分离,减轻负载,能以较小的驱动力达到高速驱动的目的。
实施例32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32个实施例中的头件位置确定装置及记录再生介质。
图245是本发明的第32个实施例中的头件位置确定装置的基本结构框图。图中1001是再生专用的光再生面(简称CD或CD-ROM介质面)、1002是将磁性膜涂布或粘接在CD-ROM1001上的磁记录再生面,1003是使可装卸的介质旋转用的主轴电机、1004是读CD-ROM1001介质面上的信息的光头、1005是对1002磁记录再生面上的信息进行记录再生用的磁头、1006是根据由1004光头读的信号解调控制光头用的跟踪错误信号及聚焦错误信号且使数据信息再生的光再生装置,1007是用1005磁头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的磁记录再生装置、1008是控制将光间距及光间距和磁头一并登记的定位装置1009用的光头控制装置,在定位装置1009由例如线性DC电机等构成时,备有使定位装置1009静止在某一定位置并检测介质径向移动距离用的刻度尺,1010是在由光再生装置1006再生的数据信息中,从将记录在每个数据再生单元中的某个数据作为开始的位置取出绝对时间信息的盘位置信息检测装置;1011是在使将指令送给光头操作装置及光头1005对磁记录再生面上的目标磁道进行存取及跟踪控制时,将指令送给控制装置1008及定位装置1009的磁头控制装置、1012是检测磁记录面2旋回一次的标志装置。
当光头使CD-ROM介质面上的信息再生时,根据由光头1004读的信号,用光再生装置1006对跟踪错误信号及聚焦错误信号进行解调。然后,在跟踪控制信号发生电路1080中,上述跟踪错误信号变成使光头及定位装置跟踪CD-ROM介质面上的数据信息用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中的高通分量被送给光头。低通分量经过低通滤波器(简称LPF)1081被送给定位装置1009,光头1004和定位装置1009进行协调动作,跟踪CD-ROM介质面上的数据信息。从而光头1004及定位装置1009使CD-ROM介质面上的信息再生。另外,在将光头移动到任意位置时,通过光头操作装置向定位装置发出直接驱动指令,定位装置便向任意位置移动。
图246表示本发明采用的介质,它是由再生专用的光再生面(简称CD或CD-ROM介质面)1001和将磁性膜涂布或粘接在1001CD-ROM上的磁记录再生介质1002构成的。1021是记录CD-ROM介质面上的数据的程序区、1022是记录程序区的内容的目次(简称TOC)的读入区,1020是程序区的初始磁道,包括程序区的绝对记录时间为0秒的磁道部分,1023是1020所示位置的磁记录再生面,表示包括可记录再生的磁道上的0位置的磁道起点的部分。也就是说,磁道的起点1023位于相当于光再生面(简称CD或CD-ROM介质面)上的内容目次的TOC区域的最后部分的大致相反的一侧。
另外,有图246中的再生专用的光再生面(简称CD或CD-ROM介质面)的介质,不管是直径为12cm型的介质,还是直径为8cm型的介质都可以。
通常,再生专用的光介质(简称CD或CD-ROM)将内圈作为光再生道的起点。因此,本发明用的备有光再生面和光磁记录面的互换型介质,为了确保介质的互换性,根据偏心等的介质固有条件,最好以光再生面为基准。于是磁记录再生的起点位于图246中的介质的里圈即可。
另外,为了能使备有光再生面和光磁记录面的12cm型的介质和有同样的光再生面和光磁记录面的8cm型的介质能彼此兼用,磁记录再生的磁道起点位于图246中的介质里圈即可。这时,不论该介质是12cm型的还是8cm型的,应将其记录在磁记录面或光记录面上。这样,根据介质是12cm型的还是8cm型的,即使可磁记录再生的磁道条数、记录容量等不同,通过头定位装置读入上述信息,由头定位装置本身就可判断介质的型式。
下面利用图245及图246所示的头件定位装置及介质,说明对任意目标磁道上的数据进行记录再生的情况。对任意目标磁道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时,首先向磁头控制装置1011发出目标磁道位置指令。这里所说的目标磁道位置就是磁道号。可记录再生的磁道,如图246所示,存在从包括0磁道在内的磁道起点开始向外圈发展、以一定的磁道间距隔开的N(N为正数)条磁道。磁头控制装置1011根据预先知道的磁道间距和磁道起点位置,算出指令指定的目标磁道沿介质径向到磁道起点的距离,换算成由CD-ROM介质面上记录的数据开始位置算起的绝对时间。当然,计算该时间时,根据读出的数据间隔测定光再生面上的数据再生时的切线速度,使用上述绝对时间进行运算。于是磁头控制装置1011对预先知道的当时的光头位置、即从数据开始位置算起的绝对时间和作为目标的可记录再生的磁道的绝对时间进行比较,算出与该差值对应的介质径向的距离,向定位装置1009发出指令。进行上述动作时,由磁头对目标磁道位置进行访问。
通常在光再生专用介质(简称CD或CD-ROM)中有设定的再生用的读出速度(切线速度)范围。也就是说,切线速度的范围为1.2m/s到1.4m/s,因此在只用从光再生面的时间0秒算起的绝对时间进行访问时,每个介质的磁道间隙都会产生误差。例如,假设在内径为50mm的地方移动1mm,在1.2m/s的介质情况下,移动1mm换算成时间约83秒,1.4m/s的介质,约71秒,假定只在同一时间内访问,则会产生约百数十μm的定位误差。因此,如用图245说明的那样,在磁性面的目标磁道上访问时,根据读出数据的划分间隔,在装上介质后至少测定一次光再生面上的数据再生时的切线速度,而且头定位装置必须认识距离和时间的换算系数。另外,如测量光面再生时的线速度,应预先确定磁面上的磁道间距和磁道数,因此最好预先对应于测量的切线速度设计出对于各磁道的绝对时间表,或者这时经过换算作成表也可以。当然,如果驱动光头的定位装置和驱动磁头的定位装置不同时,就没有必要了。
当定位装置1009是线性DC电机时,在备有检测介质径向位置的标量的情况下,利用应移动的距离信息,让磁头大致访问目标磁道即可。
其次,让磁头跟踪目标磁道时,磁头控制装置1011利用起动指令电路1082控制磁头,让其大致跟踪目标磁道。也就是说,磁头控制装置1011如果在由光头获得的绝对时间信息中确认磁头已到达目标磁道时,使光头处于跟踪CD-ROM介质面上的数据的状态,而且介质每转一周、到达索引位置时,便发出返回一磁道间距的指令。结果由于磁头与光头一起登记在定位装置1009中,所以光头在相当于目标磁道位置的绝对时间附近,介质每转一周,在索引位置向一条磁道的起点方向转移时,磁头也以1.6μm的精度被限制在目标磁道范围内。这时必须设定磁道间隙偏离磁道1.6μm左右无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如果磁道间距为20-30μm以上时,偏离磁道1.6μm±0.1μm,精度很高,即使磁道间隙为20-30μm,也是5英寸软盘的磁道密度的10倍左右,12cm的盘能确保约10MB大小的记录容量,因此增加光再生面上的数据,增加个人数据,或对光再生面上的数据进行修正,也可认为对于这些应用来说都具有足够的数据记录容量。
当然,如果记录再生面的磁道间距较宽,能允许介质偏心达±数百μm以上时,可中止光头1004的跟踪及聚焦等伺服动作,光头在相当于目标磁道位置的绝对时间附近,介质每转一周,没有必要向1磁道的起点方向转移。另外,进行磁记录再生动作时,光头的伺服动作中止后,光头的电磁澡声等便消失了,容易确保磁记录再生时的信号品位,可认为这是一个优点。
实施例33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33个实施例中的头件定位装置及记录再生介质。
图248是本发明的第33个实施例中头定位装置的基本结构框图。符号与图245相同的部分具有相同的功能。与图245不同的地方,是磁头1005不在光头1004所面对的介质的位置处,而在磁记录再生面一侧,而且位于以主轴电机为轴的相对位置上。其目的是为了磁头1005进行记录再生动作时,避免受光头1004产生的磁场的影响。
在图248中,包括磁记录再生面上的0磁道的磁道起点与第32个实施例相同,在程序区域中,绝对时间是包含0秒的磁道位置,位于介质的另一面(磁记录再生面)上。
下面说明图248所示的头件定位装置及介质中任意目标磁道上的数据记录再生的情况。如图248所示,不将磁头1005设置在与光头1004相对的位置上时,首先确定在程序区域中使光头1004到达包含绝对时间0秒的位置,利用定位装置1009中备有的检测介质径向位置的刻度尺,并将这时的位置信息存储起来。
磁头1005与光头1004沿介质径向的位置偏移量预先是知道的,所以在上述动作后,判断将定位装置移动多远,磁头1005才能移动到包含0磁道的磁道起点位置。其次,当磁头1005到达磁道起点位置时,为了将磁头1005移动到第m号磁道,利用预先弄清的磁道间距,算出应使磁头沿介质径向移动的距离(位置)。然后根据读出数据的间隔测定光再生面再生时的切线速度,再进行距离与时间的换算。于是将应沿上述径向移动的距离记录在CD-ROM介质面上,利用由该记录数据开始位置算起的绝对时间,可以换算出将光头移动到起始方向(内周方向)时的作为目标的绝对时间。结果,定位装置对任意的目标磁道作上上述CD-ROM介质上的绝对时间记号,使能确定磁头的位置。当然,利用所存储的上述刻度尺的位置信号,对目标磁道进行大致的存取,这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用图248说明以上顺序。对任意的目标磁道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时,首先向磁头控制装置1011发出目标磁道的位置指令。这里所谓目标磁道的位置,就是指磁道号而言。如果246所示,可记录再生的磁道有N(N为正数)条磁道,它们是从包括0磁道的磁道起点开始向介质的外周发展的以一定的磁道间距隔开。磁头控制装置1011根据预先知道的磁道间距和磁道起点位置,算出指令所指定的目标磁道沿介质径向到磁道起点的距离,换算成从记录在CD-ROM介质面上的数据开始位置算起的绝对时间。于是磁头控制装置1011对预先知道的当时的光头位置,即从数据开始位置算起的绝对时间同目标绝对时间进行比较,算出与该两者之差对应的介质径向的距离,向定位装置1009发出指令。在图248中,定位装置1009可以沿着与图245相反的方向存取,这是不必说的。
另外,定位装置1009采用线性DC电机等的情况下,特别是使用所备有的介质径向刻度尺时,利用所存储的磁道起点位置信息,让磁头只对目标磁道进行大致地访问。
其次,即使在对磁头进行跟踪目标磁道的控制时,与图245时的情况相同,磁头控制装置1011利用起动指令电路1082控制磁头,让其大致跟踪目标磁道。也就是说,磁头控制装置1011如果根据由光头获得的绝对时间信息,确认磁头已到达目标磁道,便使光头处于跟踪CD-ROM介质面上的数据的跟踪控制状态,而且介质每转一周到达标志位置时便发出返回一磁道间距的指令。磁头与光头一起登记在定位装置1009中。因此光头在相当于目标磁道位置的绝对时间附近,介质每转一周,在标志位置向1磁道的起点转移时,磁头也以1.6μm的精度被限制在目标磁道范围内。
另外,与图245时一样,当磁记录再生面的磁道间距较宽,能充分允许±数百μm以上的介质偏心状态存在时,可以中止光头1004的跟踪和聚焦等伺服动作。
实施例34
图249是本发明的第34个实施例中的头件定位装置的基本结构框图。与图245中的符号相同的部分具有与图245中相同的功能。与图245不同的地方是光头1004由具有能使物镜沿介质径向作微小移动的驱动机构的光头1014构成,另外备有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它通过对沿介质径向驱动上述物镜的驱动机构的驱动电路1015的驱动电流进行检测,使定位装置作微小移动,将物镜的位置调整到驱动范围的中心附近。在图249中,含有磁记录再生面的0磁道的磁道起点与第32实旆例相同,在程序区域中,含有绝对时间为0秒的磁道位置位于介质的另一面(磁记录再生面)上。
图250a是光头1014的物镜和驱动机构的支撑机构部分,表示物镜位于驱动范围的中心附近时的光头详图。图250b表示物镜位于偏离驱动范围中心附近时的光头详图。在图250a及图250b中,1040是光头架,1041是半导体激光器、1042是物镜、1043、1044是物镜位于驱动范围中心附近时的支撑机构、1045、1046是物镜位置偏离中心时的支撑机构。
下面就图249及图250a、b所示的头定位装置说明对任意目标磁道上的数据进行记录再生情况。对任意目标磁道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时,首先向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发出目标磁道的位置指令。这里所谓目标磁道位置就是磁道号。可记录再生的磁道如图246所示,存在着从包含0磁道的磁道起点向介质的外周部分扩展的以一定的磁道间距隔开的N(N是正数)条磁道。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根据预先知道的磁道间距和磁道起点的位置,算出指令所指定的目标磁道沿介质径向到磁道起点的距离,换算成由CD-ROM介质面上记录的数据开始位置算起的绝对时间。当然,根据数据读出的间隔测定光再生面上的数据再生时的切线速度,进行距离与时间的换算。于是,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对预先知道的当时的光头位置即从数据开始位置算起的绝对时间和作为目标的可记录再生磁道的绝对时间进行比较,算出与该两者之差对应的介质径向距离,向定位装置1009发出指令。通过以上动作,让磁头到目标磁道上存取。
定位装置1009为线性DC电机等情况下,如果备有检测介质径向位置用的刻度尺时,利用应移动的距离信息,让磁头大致只对目标磁道访问即可。
当光头具有可使物镜沿介质径向作微小移动的驱动机构时,即使物镜1042已到达目标磁道,也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定位装置1009沿介质径向的位置往往不能定在同一位置。这是因为访问动作是采用在CD-ROM面上写的绝对时间,对定位装置传动,也就是说物镜对CD-ROM面上的绝对时间进行检索、访问,所以物镜被确定的位置与定位装置1009被确定的位置未必一致。这可由图250a所示的物镜被定位后和图250b中物镜被定位后看到,与光头架1040连接着的定位装置沿介质径向的位置彼此不同,所以就能明白磁头1005的位置不能一致地确定的道理了。结果将磁头移到磁性面的信息道上的位置产生了误差,出现错误。通常物镜的驱动范围为±0.5mm,因此定位误差最大为1mm。
实施例35;在第35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备有能检测沿介质径向驱动物镜的驱动机构的驱动电路1015中的驱动电流、并通过使定位装置1009作微小地移动、将物镜的位置调整驱动范围的中心附近的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简单地说明动作情况,使光头接近目标位置后,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利用A/D转换器等装置测定驱动电路1015中的物镜的介质径向驱动电流。假定最初光头的定位状态如图250b所示,物镜偏离驱动范围的中心,所以在驱动电路1015中产生一定的电流,该电流的大小为产生与物镜支撑机构中的弹簧常数对应的力所需要的电流。于是,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向定位装置1009发出微动指令,以便使上述驱动电路1015中的电流降到0值附近。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使定位装置1009移动,可将物镜移动图250a所示的位置。如图249所示,定位装置1009和光头1014一起构成光头控制系统。结果,与定位装置1009直接连接的磁头1005经常能被定位在物镜被定位的同一位置。通过上述动作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即物镜定位后的位置与磁头定位后的位置不同的问题。
其次,对磁头进行目标磁道跟踪控制时,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利用起动指令电路1082控制磁头,使其大致跟踪目标磁道。即磁头定位控制装置1013根据上述动作后由光头获得的再次读入的绝对时间信息,确认磁头已到达目标磁道时,便使光头处于对CD-ROM介质面进行跟踪控制装置,而且介质每旋转一周到达标志位置后,发出返回一磁道间距指令。结果磁头与光头一起被登记在定位装置1009中,所以光头在相当于目标磁道位置的绝对时间附近,介质每转一周到达标志位置时,便向1磁道的起始方向转移,于是磁头也以1.6μm的精度被限制在目标磁道内。
如上所述,由于光头具有能使物镜沿介质径向作微小移动的驱动机构,所以十分精确,能对磁头在磁记录面一侧定位。于是,如第32个实施例中所述,能确保12cm的盘具有约10MB的记录容量,所以在往光再生面上加数据、增加个人数据、或加光再生面的数据修正之类的应用中,能确保足够的数据记录记录容量。
当然,与图245的情况相同,如果磁记录再生面的磁道间距较宽,能允许介质偏心达±100μm左右时,可以中止光头1004的伺服动作,光头没有必要在相当于目标磁道位置的绝对时间附近,介质每转一周便返回1磁道的起始方向。另外进行磁记录再生动作时,光头的伺服动作中止后,光头的电磁噪声等便消失了,容易确保磁记录再生时的信号品位,可以说这是一个优点。
图251是本发明的第35个实施例中的头件定位装置的基本结构框图。与图249中符号相同的部分具有与图249中同样的功能。与图249不同的地方是磁头1051的安装位置沿介质的径向偏离与光头1014相对的位置。偏置的最大距离为10mm,该距离的大小随光头的漏磁场强度的不同而不同。其目的是由于光头1014是由含磁铁等的磁性电路构成的,因此必须防止由光头1014产生的漏磁场或光头1014的伺服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噪声磁记录再生时的信号品位造成劣化。
这时的介质如图247所示,含有磁记录再生面上的0磁道的磁道起点位于光再生面上的程序区1021,在磁记录再生面一侧。即磁记录再生面一侧的磁道的起点位于光再生面上的读入区(简称TOC)外侧,最大偏置10mm。
用图247中的介质和图251中的头定位装置,说明让磁头1051对磁记录再生面上的目标磁道进行访问的情况。使磁头1051进行访问时,利用写入光再生面中的绝对时间信息,而且将物镜调整到物镜的驱动范围的大约中央位置,然后让磁头1051进行访问,其过程与图249相同。不同点是在磁头移动到进行访问的目标磁道之前,求到达目标磁道的移动距离时,在图249所示的实施例中,是将沿介质径向到目标磁道的距离换算成绝对时间,并向定位装置发送指令。而在图251的情况下,因将磁头1051偏置于光头的外侧,因此与磁头1051的移动距离对应的光再生面上的时间差和头的移动距离对应的时间差不同,因此必须把与磁头相对于内侧的光头应移动的距离相当的光头所移动的距离换算成时间差。也就是说,磁头1051必须移动1mm时,光头也能移动1mm,求出光头现在的位置与移动1mm前的位置所对应的绝对时间之差,向定位装置发出指令,便可让磁头1051对目标磁道进行存取。
其次,对磁头进行跟踪目标磁道的跟踪控制时,与图249所示的情况相同,采用磁道转移的方法,将磁头以1.6μm的精度定位在目标磁道范围内即可。如果磁道间距较宽,能达±数百μm以上时,也可以中止磁头1014的伺服装置的动作。
利用上述图247中的介质和图251中的头定位装置,可以排除光头的漏磁场或电磁噪声的影响,可对磁性面的任意磁道进行记录再生动作。
实施例36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第36个实施例中的头定位装置及记录再生介质。
图252是本发明的第36个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的基本结构框图。图中1001是再生专用的光再生面(简称CD或CD-ROM介质面)、1002是将磁性膜涂布或粘接在CD-ROM介质1001上的磁记录再生面,1003是使可装卸的介质旋转的主轴电机、1004是读CD-ROM介质面1001上的信息的光头、1005是使磁记录再生面上的信息记录再生的磁头、1033是根据由光头读的信号解调控制光头用的跟踪错误信号及聚焦错误信号且使数据信息再生的信号处理装置,1034是控制光头及将光头和磁头一并登记的定位装置1009用的头定位控制装置。当定位装置1009用例如线性DC电机等构成时,备有让定位装置1009静止在某一固定位置,检测沿介质的径向移动的距离用的刻度尺。1012是检测磁记录面2旋转一周的标志装置。1031是为了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而向磁头1005供给电流且放大来自磁头的再生信号用的R/W装置、1032是使由上述R/W装置再生的磁再生信号双值化、且使之同步用的相位锁定电路(简称PLL电路)等构成的数据处理装置。1035是控制主轴电机1003旋转用的电机控制装置。
下面用图252所示的记录再生装置说明对磁性面上任意目标磁道上的数据进行记录再生时的情况。对任意目标磁道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时,首先向头定位控制装置1034发出目标磁道的位置指令。这里所谓目标磁道位置就是磁道号。可记录再生的磁道有从磁道的起点向介质的外周部分扩展的有一定的磁道间距的N(N是正数)条磁道。头件定位控制装置1034根据预先知道的磁道间距和磁道起点的位置,算出指令所指定的目标磁道沿介质的径向到磁道起点的距离,并换算成从CD-ROM介质面上记录的数据开始位置算起的绝对时间,头定位控制装置1034再对预先知道的当时的光头位置即从数据开始位置算起的绝对时间和作为目标的可记录再生的磁道的绝对时间进行比较,算出该两者之差对应的沿介质径向的距离,向定位装置1009发出指令。通过上述动作,让磁头1005对目标磁道进行存取。
其次,在目标磁道上记录任意的数据时,通常将磁记录时使用液晶等的基准信号作为同步信号,写入任意的数据。这时,控制主轴电机的旋转时,利用霍尔元件和频率发生器(简称FG),获得主轴电机旋转一周时产生的数个到数十个脉冲,作为转速控制信息。可是使通常的光再生专用介质(简称CD或CD-ROM或CD-ROM介质)再生的装置的主轴电机不进行上述的转速控制。这是因为在光再生专用介质的情况下,光头与介质相对的切线速度被控制在以一定值旋转,因此,由1033信号处装置从光再生信号中取出转速控制用的控制信息,在1037分频器中形成与转速对应的同步信息,进行转速控制与原来的光再生专用介质一样,也是从光再生信号中取出转速控制用的控制信息,进行转速控制,而且磁头在记录时,用分频器1037根据上述光再生信号形成同步信号,将该同步信号作为写入原磁数据用的基准信号即可。这种方式在磁头的写入阶段,由磁头产生强磁化作用,因此也可以中止光头1004的聚焦和跟踪动作,从上述情况来看这是可以实现的。结果,能防止将光再生专用介质装到主轴电机上时产生的介质和电机转轴之间的游隙引起的偏心旋转时的速度偏差。另外,因有主轴电机,所以没有必要安装上述频率发生器等,从成本的观点看也有利。
其次,从目标磁道再生任意数据时,通常使用与再生信号的频率一致的液晶等,相位用锁定电路等对再生信号进行同步处理,取出数据。这时,为了防止由旋转速度偏差等产生的再生错误,利用霍尔元件或频率发生器等对主轴电机进行转速控制。可是在本记录再生装置的记录阶段,由于上述原因,不采用霍尔元件或频率发生器对主轴电机进行转速控制,在磁头读入信号阶段,会发生干扰磁化,即在光头处产生电磁噪声,因此必须中止光头1004的聚焦及跟踪动作。因此,由于上述几个原因,在上述写入阶段很难采用转速控制方式。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能正确地对主轴电机进行转速控制的装置,在使磁道上的数据再生时,也不用从频率发生器或光再生信号中取出转速控制所必要的转速信息。
通常,采用磁记录时的调频信号中含有时钟脉冲成分的记录方式时,可从磁再生信号取出时钟脉冲信息。例如,采用FM记录方式或MFM记录方式或2-7记录方式等时,如果是FM记录方式,可从双值化信息直接取出时钟脉冲信息,另外,如果是MFM或2-7记录方式,通过将再生信号双值化后输入相位锁定电路中,便可取出时钟脉冲信息。而且,使该时钟脉冲信息复原,并对使给定的磁道再生时的基准时钟脉冲信息和从上述再生数据中取出的时钟脉冲信息进行比较,通过求误差信息,可控制主轴电机的旋转。
下面用图252进行详细说明。将磁头定位在磁性面上的目标磁道上之后,由于光头还在动作,所以利用来自光再生面的信息,对介质的转速进行控制。其次,读入来自磁道的信息时,中止光头1004的聚焦及跟踪动作,通过转换开关装置1036,将作为从磁道的再生信号中获得的转速信息的时钟信息传递给电机控制装置1035。电机控制装置1035对与转速对应的基准时钟脉冲信息和作为从上述磁道的再生信号获得的旋转信息的时钟脉冲信息进行比较,通过将该误差信息反馈给主轴电机进行转速控制。
如果写入磁道的信息是FM记录方式时,根据从磁道的再生信号获得的时钟脉冲信息的周期,对用恒定电流对电容器充电的电流值和代替上述基准时钟脉冲信息的与给定的转速对应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求出旋转速度误差,也可进行转速控制。
利用上述方法,可提供这样一种转速控制方法,用来对一面上有光再生面、另一面上有磁记录再生面的介质进行磁道上的记录而写入基准信号时和磁道的再生时进行转速控制。
如以上所作的那样,通过在具有光记录面的记录介质2的里层设置磁记录层3,利用光磁记录类的RAM型记录再生装置,同时使用磁场调制型的光磁记录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磁场调制的磁头,几乎不用增加部件个数,也不提高成本,就能在记录介质上进行独立的波道信息的磁记录。这时,因为原来就有磁头用的滑块跟踪机构,所以记录再生装置的成本几乎不增加。因此可以用大致相同的价格增加光记录和独立的磁记录再生功能。
另外,该记录的记录介质适用于音乐用CD、HD或游戏机用CDROM或MDROM。利用图17中的框图所示的ROM型的记录再生装置1,能使里层设有磁记录道上的信息再生,再生时能恢复到前一次使用时的状态,效果显著。另外,如实施例1中说明的那样,即使限定只在TOC区域的1条磁道上记录,间隙宽度假定为200μm时,也能记录数百比特。这一容量能满足现在流行的带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游戏机用IC-ROM使用要求。在限定TOC时,不需要磁道的存取装置,所以系统简单。
另外,在光记录的再生专用型的记录再生装置中,相对于记录介质,在与光头相对的一侧需设置磁头部等,但该部件能兼作磁记录时的磁场调制用头,由于可批量生产,因此能降低价格。另外,本来低密度用的磁记录部件与光记录部件相比,成本非常低,价格增加很少。不用增加使光头和位于其另一侧的磁头机械性地连动用的跟踪机构。因此成本增加很少。
由于在RAM型、ROM型的记录介质表面的光记录层中录有地址信息或时间信息,通过进行光头的跟踪,跟踪精度不高的装置也能在磁道的任意位置上对磁头进行跟踪控制。因此,将被看作线性传感器或软盘的线性传动装置用于民用时,不增加一切高价部件也能获得好的效果。
原有的磁场调制型的光磁记录介质的里层的保护层是用粘合剂和润滑剂通过离心喷涂法制造的。在本发明情况下,在该同一工序中,在该材料中加入磁性材料,只用离心喷涂法,而不增加工序。其成本增加部分,从总成本来看是一可忽略的量级。因此成本几乎没上升,却增加了称为磁记录功能的新价值。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几乎不增加成本而能增加磁性波道,因此能在原有的ROM型光盘或ROM专用唱机中增加RAM功能。
采用本发明能实现将CDROM等无盒的ROM盘、以及MDROM等的带盒的ROM盘具体地用作民用的局部RAM盘。
如为无盒ROM盘,其里层只设磁记录层的旧有示例的方式,如前所述,不用于民用。这是因为在民用情况下使用环境复杂所致。在家庭内会受磁铁、污垢、损伤等影响,在最坏的条件下,像软盘那样,磁记录层露在外面,记录信息很容易被破坏。利用本发明使介质的HC达到1200 Oe以上,能对付磁铁的磁场,确保可靠性。另外,在磁记录层上设莫氏硬度达5以上的牢固的保护层,作为防止指甲等碰伤的对策。在介质中采用不沾水性材料作保护层、在系统中设清扫机构,用作对付污垢的对策。
如果使用这种介质时,当然要使系统的结构或功能适应于该特殊介质。通常,软盘或硬盘等磁盘会发生数量级达数百埃的间隙损失。对此,在本发明中,保护层或印刷层位于磁记录层的上部,因此间隙损失与通常的磁盘的磁记录相比,相差1μm以上。为了进行记录,首先在本发明中将磁头隙扩大到5μm以上。因此,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的本发明的介质上的信息能够再生。另外,为了降低成本,在CD的光道上使用1秒内记录75个伺服码的地址信息,让光头访问特定的光道,让与光头连动的磁头跟踪磁道。这时使用一个传动机构就能使磁头和光头移动。因此成本大幅度下降。
另外,从光头的传动机构混入磁头的磁噪声在50dB以上,所以将光头屏蔽,但通过将磁头和光头的位置分离,有使混入的噪声电平下降的效果。另外,由于在介质上没有液体的润滑层,所以磁头造成的磨损大。为此,磁记录层的信息,一旦存入内部存储器中,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能重写内部存储器中的内容,减少了磁头的记录再生次数,同时在不进行磁信息的记录再生时,磁头与磁盘面分离,磁头实际的运行次数减少。因此介质和磁头的寿命显著增加。另外为了使盘插入时的上升,设有“变磁道间距状态”。上升时根据光头所访问的光道序号,在该光头正对着的里层磁道上形成该序号。于是,上升时光头按照序号访问这些磁道,磁头也自动的进行访问。上升时如果把必要的磁数据记录在这些磁道上,则磁道上没有访问的余量,上升时必要的磁道信息就会再生。这样,没有损耗时间,上升得快。另外,如果各曲中都有磁道信息时,例如在进行卡拉OK活动等时,具有迅速访问各曲别及个人数据的效果。另外,通常的软盘,不需要在特定的角度上设各磁道数据的开头部分,可随机配置同步区域,因此不用检测旋转角度,机器的成本下降。
另外,在像MDROM那种带盒的盘中,磁记录层可以使用软盘等所使用的通常的HC低的磁性材料,由保护层造成的间隙损失也不增加。但是因为原来的盒中没有考虑加衬垫,因此如果没衬垫,产生摩擦力矩,因此电机的转矩小时就不能正常旋转。因此,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结构是只在进行磁记录时使衬垫暂时与介质表面接触。利用这种不完全衬垫方式能防止灰尘的影响。另外,光磁性磁场调制用头和磁头共用一个头,减少了部件个数。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既能满足CD等的要求,又能将光记录面的里层设有磁记录部的介质和记录再生装置用于民用环境中,即能确保可靠性,又能实现民用所要求的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具有至少一张透明基板(图1中的5),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个侧面上形成的光记录层(4),可使用光再生装置的光头从所述透明基板侧再生数据,该光盘具有第一记录区域,用于在圆周的光道上以凹坑图案(图104的46)记录可用光头进行再生的第一数据;加密记录区域,用于在所述第一记录区域上记录数字信号被加密后得到的加密信号;第二记录区域,用在圆周上配置的条形码状的图案,通过在圆周方向上间歇地使记录层缺少,来记录光再生装置的光头可进行再生的第二数据;位于第二数据中对于每一张盘都各不相同的盘标识信息,其特征在于,还记录上述加密后得到的加密信号,以通过使用所述盘标识信息和作为盘上没有记录的信息的键数据两者进行解密运算,将上述加密信号作为数字信号进行译码。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数字信号是至少包含声音信号的数字信号,将该数字信号压缩后得到的压缩数字信号加密并记录该加密后的加密信号。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数字信号是包含计算机程序的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被加密后所得到的加密信号与用于安装所述计算机程序的安装程序一起被记录。
4.一种再生装置,用于再生光盘,在该光盘上,在透明基板(5)上的光记录层(4)的第一记录区域上记录第一数据,在第二记录区域上以条形码状的图案记录第二数据,该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光源,用于发射光;光再生头,用于通过将透过所述透明基板入射到所述光记录层(4)上的光在所述光记录层(4)上聚焦来再生记录在所述光记录层(4)上的数据;第一解调装置,用于从由所述再生装置再生的再生信号中解调第一数据;第二解调装置,用于解调第二数据;加密译码器(图147中的406),将第二数据中的盘标识信息(404)作为解密键使用,将第一数据中的加密数据解密,输出被解密或被解扰频的信息;图像声音信号扩展器(图147中的406),用于从所述被解密或被扰频的信息中扩展声音和/或图像信号并输出。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还包括解密部和显示部,其中该解密部使用从外部输入的用于解密的键数据(图148的405d)和特定的盘固有的盘标识信息两者来进行解密计算(图148的405n),并且解密记录在所述第一记录区域中的特定的加密信息,在解密部中,仅在进行解密运算的运算结果表示特定的结果时,方进行所述特定盘的光记录区域内记录的特定加密信息的解密,在运算结果不是所述特定结果时,由显示部显示不能解除加密的消息。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中与具有一次输入的特定盘标识的特定光盘对应的键数据的信息存储在非易失存储部中,在再一次再生与所述光盘具有相同的盘标识的盘时,从非易失存储部中读出与所述特定的盘标识对应的键数据,进行加密运算。
7.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通过通信线路(图220中的472)相接的第一计算机(图168,220中的408)和第二计算机(图168,220中的408a),从第一计算机中安装的光盘(2)中再生盘标识,将包含所述盘标识的发送信息通过所述通信线路发送给所述第二计算机,在设在第二计算机的存储部中的与所述盘标识对应的数据区域(471)上记录或更新上述发送信息或处理所述发送信息后的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利用使用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装置,使ROM型盘记录再生时,或利用光再生专用的记录再生装置使RAM型盘再生时,解决其不具备对数据进行记录的功能问题,几乎不用增加零件数和成本,就能实现具有数据记录机能的记录再生装置。在本发明中,在记录介质2的光记录层4的上层设有磁记录层3,而且将磁头8设置在与光头6相对的一侧,通过进行磁记录或再生,可进行光记录和独立地进行磁记录再生。
文档编号G11B13/00GK1482610SQ0216042
公开日2004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21日
发明者大 光昭, 大嶋光昭, 清水亮辅, 辅, 和, 神门俊和, 吉浦司, 郎, 松浦巧, 田中道郎, 丹谕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