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装置的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714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头装置的布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头装置中的布线结构,其中该光头通过来自激光源的激光束在信号记录介质上读和/或写信号。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光头装置中,用于驱动物镜的致动器安装在光学外壳上。除了物镜之外,各种光学部件也组装在光学外壳上。该光头装置包括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用于接收信号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的光电探测器,和用于驱动半导体激光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该光头装置还包括例如用于设置电路常数的线圈、电容、电阻的电部件,和用于接收和监视来自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束的前监视二极管,从而使激光输出的光量保持在预定水平。
用于驱动物镜的致动器由永磁体、磁轭和各种激励线圈(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必要时带有倾斜线圈)组成。驱动信号被供给各种激励线圈。
在该光头装置中,使用柔性接线板来互连光头装置中提供的电部件并且为各种激励线圈提供驱动信号。该柔性接线板通常包括FPC(软性印刷电路)。
确定光头装置中提供的电部件的位置以及用于为各种激励线圈提供驱动信号的终端的位置,同时考虑光学布置、电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致动器的位置。另外,通过折叠柔性接线板可以设计出部件的理想布置。因此,当带有分支部分时,柔性接线板的设计形状常常复杂。
前监视二极管必须布置在分支光路中,该分支光路是从激光源延伸到信号记录介质的光路的分支。因此,形成于柔性接线板上并用于连接前监视二极管的信号通道部分通常布置在光头装置的中心部分。用于连接前监视二极管的信号通道部分可以定位在光学外壳上表面的致动器安装部分。
而且,形成于柔性接线板上并用于连接到继电器部分的信号通道部分通常靠近光学外壳中致动器安装的部分布置,其中继电器部分为供给致动器的各个激励线圈的驱动信号提供中继。
如上所述,连接到前监视二极管的信号通道部分和连接到继电器部分的信号通道部分都形成于柔性接线板上,并定位于致动器附近。柔性接线板可以沿光头装置的外形弯曲地保持在适当位置。由于柔性接线板在弯曲部分产生的恢复力,因此存在的风险是,形成于柔性接线板上并靠近致动器定位的信号通道会无意中接触致动器的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包括物镜架和用于支承透镜架并且允许透镜架位移的支承元件(例如吊线)。
而且,由于连接到前监视二极管的信号通道部分和连接到继电器部分的信号通道部分相互靠近地定位,因此上述的传统结构导致了信号通道部分的密集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头装置中的布线结构,该光头装置通过来自激光源的激光束在信号记录介质上执行信号的读和写操作中之一或两者。该光头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的柔性接线板。与该布线结构相配合,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光头装置的光学外壳的一个部分上,这个部分与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互相重叠布置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是分离地形成于柔性接线板上的不同类型的信号通道的部分。固定板由导电材料组成。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中的一个被固定板覆盖并通过螺钉与固定板一起固定到光学外壳上。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中的另一个被提供于固定板上的钩状物就地钩住。固定板插入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之间。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光头装置的布线结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1中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显示图2中所示光头装置在安装状态的布线结构的透视图;图4显示了柔性接线板7的外形,并说明了柔性接线板7怎样折叠。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光头装置的布线结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具体而言,图1显示了用于DVD和CD的信号记录和再现的光头装置的一个例子。
图2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1中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显示图2中所示光头装置在安装状态的布线结构的透视图。
光学外壳1由压铸的铝组成。在光学外壳1中提供了致动器3和入射光路和反射光路。致动器3驱动物镜2。入射光路将激光源发出的激光束引入到物镜2中。激光源包括第一激光二极管11和第二激光二级管12,其分别发出具有适合于DVD和CD波长的激光束。通过物镜,激光束会聚并照射在盘上。反射光路将盘(DVD或CD)反射的激光束引入到光电探测器13,从而允许光电探测器13接收激光束。用于偏转光束的偏转镜(bend-up mirror)4布置在到达物镜2之前的入射光路中。
两个支承凸出6a,6b作为光学外壳1的整体部分而形成于偏转镜4后面的适当位置,并与激光束的入射方向相对。前监视二级管5安装在支承凸出6a,6b上,并且其光接收面朝向偏转镜4,从而透射通过偏转镜4的一部分激光束被引入到前监视二极管5中。前监视二极管5的两端部分优选地通过粘合剂分别固定在支承凸出6a,6b上。
偏转镜4包括漏镜(leak mirror),当受到具有与第一激光二级管11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发出的光的波长匹配的组合波长的激光照射时,该漏镜产生透射泄漏。对于第一激光二级管11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2发出的激光束的波长,偏转镜4设计成具有百分之几的透射率。例如该透射率可以为5%。偏转镜4的镜面可以通过使用离子辅助沉积法在玻璃板上沉积铝涂层而形成。
因此,第一激光二级管11或第二激光二极管12发出的一部分激光在激光束到盘的行程中通过偏转镜4传输,并被前监视二级管5接收。
被前监视二级管5接收的激光由APC电路(未示出)控制,从而接收恒定水平的光。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激光二级管11,12发出的激光束的发射输出都通过APC电路保持在恒定的水平。
柔性接线板7用来提供到前监视二级管5的电连接。该柔性接线板7起到在光头装置和电路板(未示出)之间连接的传输电缆的作用,其中该电路板提供于光头装置安装于其中的装置中。柔性接线板7通常包括FPC(软性印刷电路)。柔性接线板7不仅连接到前监视二极管5,还连接到或装有各种电部件,例如第一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1,12,用于接收DVD或CD反射的激光束的光电探测器13,和用于驱动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光电二极管11,12的激光驱动半导体集成电路(未示出)。
通过将铜箔制成的导电图形形成于诸如聚酰亚胺这样的树脂薄膜组成的基膜上而制造柔性接线板7。在除了导电图形能够焊接的地带之外的区域,柔性接线板7上覆盖着诸如聚酰亚胺这样的树脂薄膜。
图4显示了用于光头装置的上述布线结构的柔性接线板7。各种电部件连接到或安装到接线板7和布置在光头装置1中的位置由柔性接线板7的外形和柔性接线板7沿图4中预定的脊线(由实线表示)和凹线(由虚线表示)折叠的方式决定。
第一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1,12安装到单独的副板17上,该副板如图4所示地固定到柔性接线板7上。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激光二极管11,12通过副板17间接地安装到柔性接线板7。
致动器3布置在光学外壳1的上表面上,而柔性接线板7布置在光学外壳1中。连接到前监视二极管5的柔性接线板7的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定位在光学外壳1的中心部分。具体而言,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通常布置在光学外壳1的上表面上放置致动器3的部分。
柔性接线板7进一步包括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该动作信号通道部分用于中继供给致动器3的激励线圈的驱动信号,该激励线圈例如为聚焦线圈,跟踪线圈,和倾斜线圈。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连接到致动器3的电路板8。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靠近光学外壳1中放置致动器3的部分布置。在光学外壳1的放置致动器3的凹面中,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和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通常互相靠近地布置。具体而言,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该凹面的边缘,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的近端部分(即,靠近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从柔性接线板7的主体分岔的部分)布置成与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的近端部分重叠。
在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和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重叠的位置,固定板21通过螺钉22固定在光学外壳1上,从而布置在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和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之间。螺钉22延伸通过固定板21中的孔23。螺钉22也延伸通过形成于柔性接线板7中相应部分的孔24。螺纹孔26形成于光学外壳1中,从而螺钉22能够拧入其中。使用该布置,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能够固定在光学外壳1上,同时被固定板21覆盖。
由于图1和2显示了折叠状态的柔性接线板7,因此在这些附图中固定板21可能看上去也覆盖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但是应当注意,根据上面的描述,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实际上位于通过螺纹连接到光学外壳1上的固定板21上。
可以通过成形诸如不锈钢板这样的金属板来形成固定板21。固定板21包括台阶部分21a,其设置成与限定光学外壳1的凹面的壁1a所形成的阶梯部分相一致。固定板21根据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的形状成形。
活动信号通道部分7b布置成与固定板21重叠,并被形成在固定板21的台阶部分21a上的钩状物25就地钩住。使用该布置,能防止沿构成凹面的阶梯部分弯曲的一段活动信号通道部分7b由于柔性接线板7的恢复特性而朝致动器3伸出。
固定板21由金属板组成,因而它能够导电。而且,用于固定固定板21和由压铸的铝制造的光学外壳1的螺钉也是导电的。围绕柔性接线板7的孔24提供的地带7c直接连接接地图形。当固定板21通过螺纹连接到光学外壳1上时,地带7c压靠在固定板21的后侧。因此,柔性接线板7的接地在螺钉部分连接到固定板21。从而固定板21被设置成接地电位。
如上所述,固定板21在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和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重叠的位置插入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和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之间。固定板21在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和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之间起到屏蔽板的作用。特别是,当第一激光二极管11或第二激光二极管12根据驱动信号产生的激光被接收时,动作信号通道部分7b被屏蔽了来自监视信号通道部分7a的噪声。
当柔性接线板7的接地在除螺钉部分之外的部分连接到固定板21时,没有必要提供围绕柔性接线板7的孔24的地带7c。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板21由金属板制成,固定板21也可以另外优选地由覆盖着金属涂层(例如银)的不导电基材形成。通过提供金属涂层,能够使固定板21导电,从而实现屏蔽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中的一个与通过螺纹连接到光学外壳上的固定板固定在一起,而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中的另一个被固定板的钩状物就地钩住。使用该布置,第一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两者都可以通过固定板沿光学外壳定位。而且,当第一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靠近致动器布置时,上述的布置能够防止信号通道部分接触致动器。
而且,由于由导电材料组成的固定板被插入到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之间,因此第一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互相屏蔽,从而防止了这两个信号通道部分之间的串扰。特别是,在前监视元件接收由半导体激光器根据驱动信号产生的激光束期间,第二信号通道部分能够被屏蔽来自连接到前监视元件的第一信号通道部分的噪声。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头装置中的布线结构,该光头装置通过来自激光源的激光束在信号记录介质上执行信号的读和写操作中之一或两者,该光头装置包括用于电连接的柔性接线板,在该布线结构中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光头装置的光学外壳的一个部分上,这个部分与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互相重叠布置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是分离地形成在柔性接线板上的不同类型的信号通道的部分;固定板由导电材料组成;和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中的一个被固定板覆盖并通过螺钉与固定板一起固定到光学外壳上,而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中的另一个被提供在固定板上的钩状物就地钩住,固定板插入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装置的布线结构,其中光头装置的光学外壳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各种光学元件,和布置在其中用于驱动物镜的致动器;和柔性接线板布置在光学外壳中放置该致动器的位置,固定板在与该致动器的活动部件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固定到光学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头装置的布线结构,其中光头装置包括偏转镜和前监视元件,其中所述偏转镜布置在来自激光源的激光束进入物镜的入射光路中并起到偏转激光束的作用,所述前监视元件布置在激光束透射通过所述偏转镜的透射光路中并起到探测激光强度的作用;和形成在柔性接线板上的第一信号通道部分连接到前监视元件,形成在柔性接线板上的第二信号通道部分构成一个通道,该通道用于提供驱动致动器的驱动信号。
全文摘要
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光头装置的光学外壳的一个部分上,这个部分与第一信号通道部分和第二信号通道部分互相重叠布置的位置相对应。两个信号通道部分是分离地形成于柔性接线板上的不同类型的信号通道的部分。固定板由导电材料组成。监视信号通道部分和动作信号通道部分中的一个被固定板覆盖并通过螺钉与固定板一起固定到光学外壳上,而监视信号通道部分和动作信号通道部分中的另一个被提供于固定板上的钩状物就地钩住。固定板插入监视信号通道部分和动作信号通道部分之间。
文档编号G11B7/09GK1707641SQ200510059989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4日
发明者吉永千佳士, 斋川秀行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