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方法以及信息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03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记录方法以及信息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记录介质注入能量来形成和未记录部不同的标记、由此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方法以及信息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处理的信息量的增加,光盘的大容量化十分显著。例如,DVD-RAM的第一代是2.6GB/面,但是,作为致力于所使用的激光的短波长化或者透镜的NA的提高等技术开发的结果,在Blu-ray Disc中实现了25GB/面。正在进一步进行基于记录更多信息的面密度提高技术或信息面的多层化的大容量化技术的开发研究。例如,在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ticalMemory 2004,Technical Digest,Tu-C-02,p22中,叙述了用于实现每一面50GB的记录再生技术(非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基于信息面多层化的大容量化技术的例子,在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emory 2004,TechnicalDigest,We-E-02,p52中,记载了通过重叠6层每层25GB的信息面来实现150GB容量的技术(非专利文献2)。另外,作为大容量化盘的例子,在特开2002-74742中有关于具有两层或其以上的信息面的多层盘的结构的记述(专利文献1)。
随着这些称为高面密度化或者多层化的大容量技术的进步,记录再生技术的研究开发也正在进行。作为用于在光盘上高精度地记录信息的方法,可以举出自适应波形控制技术。所谓自适应波形控制技术,是改变记录标记形成时的记录脉冲宽度的方式,例如在1999年第十一次相变化记录研究会资料95页中记录(非专利文献3)。在依赖前面的间隙和/或后续的间隙,以比时钟单位更短的长度增减记录脉冲形状来进行记录的这一方式中,可以极力抑制由于记录标记或间隙比光点小而产生的磁道方向的热干涉所引起的边沿移位,对标记边沿记录十分有效,另外在热干涉变得显著的高面密度记录中发挥效果。
另一方面,在特开2005-63586(对应US2005/105438)中,叙述了为降低在高速记录时发生的热干涉,就在记录标记之前导入向下脉冲的方式(专利文献2)。图11(A)表示该专利文献2的记录波形。另外,在特开平6-295440(对应USP5490126)中,叙述了对于短间隙的开始结尾部分照射再生功率来抑制热干涉的方式(专利文献3)。图11(B)表示该专利文献3的记录波形。
作为对应多层化的记录方式,在特开2003-178448(对应US2003/081523)中,记载了通过使用与离光的入射侧最远的信息记录层相比、接近光的入射侧的信息层这一方的聚集光束引起的记录层的温度变化在时间上急冷的记录脉冲,来记录良好的信号的方式(专利文献4)。
非专利文献1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emory 2004,TechnicalDigest,Tu-C-02,p22非专利文献2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emory 2004,TechnicalDigest,We-E-02,p52非专利文献31994年第六次相变化记录研究会资料70页专利文献1特开2002-74742专利文献2特开2005-63586专利文献3特开平6-295440专利文献4特开2003-178448在上述记录再生技术中,进行的是用于对信息面仅是单层的介质进行精密记录的研究开发。在信息面仅是单层的介质的场合,多为接近记录层形成由铝合金或银合金等热导率高的材料构成的反射膜。其结果,通过激光照射在记录膜上产生的热向盘的膜厚方向扩散,其结果,可以减低由于磁道方向的热干涉引起的边沿移位。但是,在信息面为多层的多层盘中记录的场合,由该磁道方向的热干涉引起的边沿移位成为问题。因为在离光入射侧最远的信息层上可以在记录膜附近形成热导率高的反射膜,所以可以期待和信息层仅是单层的盘同样的热扩散效果。但是,因为光入射侧的信息层要求高的穿透率,所以不能形成能够具有充分热扩散效果的膜厚的合金反射膜,其结果,向盘膜厚方向的热的散逸变得不充分。因此在向不透明层的记录中,热向记录膜平面方向传播,邻接标记的边沿位置的温度升高,发生引起边沿移位的问题。该问题在使用单脉冲波形的高速记录中变得显著。单脉冲波形,因为激光功率的上升下降的次数少,所以适用于不能忽视激光功率调制所需要的时间(Tr,Tf)的高速记录。但是,与N-1系策略或者2T系策略比较,因为在短时间内注入更多的能量,所以不能得到像多脉冲波形那样的记录标记形成中的偏置功率冷却效果。因此,发生前后标记间的热干涉也变得更显著、容易引起边沿移位的问题。特别是在向记录层是半透明的信息层的高速单脉冲记录中边沿移位变得激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下面的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1)在形成形成记录标记的单脉冲后的间隙部时,在该间隙部的中点后面一侧,设置向下脉冲。在光盘的场合,作为能量束使用激光,在标记部中使用多脉冲或者单脉冲波形,在间隙部中使用非脉冲波形即照射同一功率,这种情况较多。在向膜面方向的热传播激烈的介质的场合,由向间隙部的能量照射产生的热量向紧接间隙部之前记录的标记的后边沿部分、或/和紧接间隙部之后记录的标记的前边沿部分传播。因此,在本发明中,例如在接着记录的标记的前边沿的边沿移位显著的介质的场合,通过在接近前边沿位置的间隙后部插入向下脉冲,将间隙部的平均照射功率做成比前部还低,使具有绝热效果。由此,可以减低后续标记的前边沿移位。
由热干涉引起的边沿移位在短间隙内比长间隙内更显著。因此,在热干涉容易产生的规定的间隙长度上选择性地在间隙后部插入向下脉冲是有效的。所谓规定的间隙长度,例如在用1-7 RLL调制记录的场合,作为最短间隙的2T间隙的热干涉最显著,在3T间隙的热干涉次大,所以至少在2T间隙使用上述记录波形就可以。所谓本发明中的单脉冲形状的能量束波形,如图5所示,指形成记录标记时的记录功率(Pw,Pg)由形成间隙部时照射的中间功率Ps或其以上的功率构成的能量束波形。
基于该向下脉冲插入的边沿移位抑制效果,在记录波形中使用多脉冲波形的场合也可以得到,但是,在如代表槽形的单脉冲波形中,具有更高的晃动减低效果。由于单脉冲波形是激光功率上升下降的次数少,所以比以高速切换激光功率的多脉冲波形更适合高速记录。但是,由于在短时间内投入更多的能量,所以不能得到如多脉冲波形那样的记录标记形成中的偏置功率冷却效果,与多脉冲波形比较,记录标记宽度变宽,或者前后标记之间的热干涉也更显著,容易产生边沿移位,与多脉冲波形比较,需要更精密的记录控制。但是,通过使用将蓄热型的单脉冲波形和向下脉冲组合而成的记录波形,可以抑制标记间的热传导,其结果,在高速记录中也可以得到边沿移位少的良好的记录特性。
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有在用于形成标记的最前头的最大功率光紧接之前插入向下脉冲的技术,但是,在紧接之前插入向下脉冲的场合,成为从作为最低功率级的偏置功率Pb向作为最高功率级的记录功率Pw的大的调制,在实际的驱动器(drive)上加载时,存在容易受激光个体零散的影响的问题。本发明因为在间隙后部导入向下脉冲后,在返回到中间功率级后转移到记录功率级,所以可以使转移时的激光功率级差变小,其结果,可以实现在驱动器中的记录稳定化。另外,如在专利文献3中所示的、通过向短间隙的开始结尾部分照射再生功率来抑制热干涉的方式,适用于主要由结晶化特性决定后边沿位置的改写型相变型光盘。在主要由热特性决定后边沿位置的补写型光盘中,在向短间隙的开始结尾部分照射再生功率的场合,可以明了向开始部分的向下脉冲的导入使紧接之前的标记的后边沿晃动恶化。另一方面,通过仅在间隙区域中心后侧插入向下脉冲,没有使紧接之前的标记的后边沿晃动恶化,而可以减低紧接之后的标记的前边沿晃动。
图12是表示向下脉冲的宽度和功率级、以及前后晃动(总晃动)的关系的概略图。在提高向下脉冲的功率级的场合,通过展宽脉冲宽度,可以得到更高的晃动减低效果。相反,在降低功率级的场合,可以通过狭窄的脉冲宽度得到更低的晃动。向下脉冲的插入具有绝热效果,以使由在形成紧接之前的标记时照射的光脉冲产生的热量不对后续标记的前边沿形成时产生影响。因此,如图13的斜线部分所示的、作为基于向下脉冲插入的有效的投入能量的减低量、即向下脉冲功率级与中间功率级的差(Ps1-Ps2)和向下脉冲宽度W1的乘积(Ps1-Ps2)*W1和晃动改善效果有很深的关系。但是,如果W1过宽或者脉冲位置过于接近紧接之前的标记,则紧接之前的标记的后边沿晃动上升,结果有时总晃动上升。另外,如果W1过窄,则产生不能稳定地发生脉冲波形的问题。
考虑这样的关系,在本发明中的间隙部插入的向下脉冲的宽度为1/16T≤W1≤1T,更理想的是1/8T≤W1≤1/2T或其以下(这里T表示时钟周期)。通过插入大于等于1/16T的脉冲宽度,改善在间隙紧接之后形成的标记的前边沿的晃动。进而,通过将W1做成1/8T或其以上,可以确保在考虑激光驱动器的零散的批量生产水平上稳定的脉冲波形,所以更理想。另外,为得到加进前边沿晃动和后边沿晃动的总晃动中的减低效果,将向下脉冲宽度W1设定为小于等于1T就可以。在将W1做成比1T大的场合,紧接之前的标记的后边沿晃动的上升量比后续标记的前边沿晃动的改善量高,难于得到记录特性的提高效果。再有,在将W1做成1/2T<W1≤1T的场合,存在后续标记的前边沿晃动被改善,相反对紧接之前的标记的后边沿产生影响的情况。为不使紧接之前的标记的后边沿的晃动上升而改善后续标记的前边沿晃动,希望W1小于等于1/2T。
本发明中在间隙后部插入的向下脉冲的功率级Ps2,取0.1mW≤Ps2<Ps1(这里Ps1表示在形成间隙部前半部分时照射的中间功率),更理想的是做成0.1mW≤Ps2≤Ps1*1/2。通过将Ps2做成小于等于Ps1*1/2,难于对紧接之前的标记的前边沿产生影响,可以在更短的脉冲宽度内得到晃动减低效果。
为减少功率级值来简化装置结构,如果使Ps2和再生光功率一致、或使和形成单脉冲时的冷却脉冲(图4的Pb)一致就更好。
(2)另外,本发明中的记录波形,对于向具有信息的面为多层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特别是对于向穿透一半能量束的半透明记录层的记录,发挥显著的效果。因为半透明记录层要求高的穿透率,所以不能形成具有能够得到充分热扩散效果的膜厚的合金反射膜,其结果,向盘的膜厚方向的热的散逸不充分,容易向面内方向传播热量。其结果,容易发生基于热干涉的边沿移位。因此,通过适用本发明,可以降低边沿移位,其结果可以展宽记录边缘(margin)。
一般在补写型介质中,多种情况下根据激光照射后的温度分布决定边沿位置。因此,在半透明层是补写型的场合,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记录波形,可以减低基于热干涉的温度上升引起的边沿移位。
在这样的多层记录的场合,在具有信息的面中,设定为向穿透一半能量束的半透明信息面进行记录时的能量束波形和向离波束入射侧最远的信息面进行记录时的能量束波形不同。如上所述,在有多层记录面的场合,多种情况下在半透明的信息层和离光入射侧最远的信息层中,记录时的热扩散的状态不同。因此,在主要是向面内方向的热扩散的半透明信息层进行记录的场合,作为在形成间隙部时照射的能量束波形,使用在中心后侧插入向下脉冲的记录波形。另外,在向膜厚方向的热扩散大、且离光入射侧最远的信息层中,在全部间隙长度使用非脉冲波形,亦即使用不插入向下脉冲的记录波形。由此,在全部信息层中,可以进行边沿移位少的良好的记录。
此外,如专利文献4所示,存在使用与离光入射侧最远的信息记录层相比、更接近光的入射侧的信息层这一方的基于聚集光束的记录层的温度变化在时间上更急冷的记录脉冲的技术,但是该技术仅着眼于标记形成时的记录脉冲,关于形成间隙部时的激光照射并没有记述。本发明不是变更形成记录标记时的记录脉冲,而是在根据信息层改变形成间隙部时的脉冲骨架这一点,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不同。
如上所述,将间隙部的平均照射功率做成比前部还低而使它具有绝热效果,由此可以减低后续标记的前边沿移位。


图1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记录脉冲波形的一例。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间隙、标记和前边沿移位量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功率和调制度的关系的图。
图4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记录脉冲波形的一例。
图5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记录脉冲波形的一例。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
图7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记录脉冲波形的一例。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向下脉冲的脉冲宽度和晃动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向下脉冲的脉冲宽度和晃动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控制/数据中记录的数据的内容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专利文献2以及3中的记录波形。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向下脉冲的宽度和功率级以及总晃动的关系的概略图的一例。
图13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记录脉冲波形的一例。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向下脉冲的开始位置和NRZI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向下脉冲的开始位置和晃动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速度和晃动改善量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叙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记录方式。在光盘写入数据时使用基于多脉冲的标记边沿记录方式,把数据作为标记和间隙的长度信息写入盘。这里,使用标记的长度为从2T到9T、间隙的长度为从2T到9T的整数值的组合的调制方式。图1表示本发明中使用的记录波形的一例。在L1层记录中使用的记录波形的特征是,如图1所示,在形成间隙部时照射的激光束波形由2级功率组成,间隙后部的平均照射能和间隙前部的平均照射能不同。研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盘的热特性的结果,因为在2T间隙和3T间隙中热干涉容易发生,所以将形成2T间隙和3T间隙的光脉冲波形做成间隙后部的平均照射能比间隙前部的平均照射能还低。4T或其以上的间隙由以同一功率构成的单脉冲波形组成。
记录再生实验是,在有两层信息层的蓝色光源对应盘A,在装载图6所示那样的波长405nm的蓝色激光的驱动器上进行记录。物镜的NA是0.85。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盘具有使用了相变材料的补写型记录层,在这里,定义光入射侧的信息层为L1层、离光入射面远的信息层为L0层。记录时的线速度在L0层、L1层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都取约为21.12m/s。L1层的激光功率为,最大功率(Pw)16.0mW,中间功率(Ps1)5.0mW,偏置功率(Pb)0.5mW。设槽系列单脉冲中特征Pg为11.3mW,向下脉冲的激光功率Ps2为与偏置功率相同的0.5mW。另外,设定两个向下脉冲,设各自的宽度为2/16T。设L0层的激光功率为,Pw16.8mW,Pg11.3mW,Ps14.6mW,Pb=Ps20.5mW。在这些层上分别记录随机信号,使用限幅均衡器再生信号。其结果,L1层的晃动为7.5%,L0层的晃动为6.7%。为了进行比较,使用图1的L0层用光脉冲波形在L1层上记录时,前边沿的边沿移位量变大,晃动上升到8.3%。
图2表示使用L0层用光脉冲波形在L1层上记录的场合的边沿的前边沿移位量,图3表示使用L1层用光脉冲波形在L1层上记录的场合的边沿的前边沿移位量。横轴取紧接各间隙长度后面的记录标记长度,纵轴取将各条件中的前边沿移位量用窗口宽度(Tw)进行规格化的值。定义纵轴的正和负为,前边沿向记录标记变大的方向移位时为正,反之,向记录标记变小的方向移位时为负。例如,读取为在2T间隙后接续的2T标记的前边沿向记录标记变大的方向移位5%/Tw。
在L1层上用L0层用的记录波形记录的场合(图2),4T以及5T或其以上的间隙表示几乎同样的倾向,可以明白,在4T间隙或其以上不发生显著的边沿移位,但是后续2T间隙的标记的前边沿哪一个都向负侧移位。另外,3T间隙也是与2T间隙相比移位量小,但是向负侧移位。可以认为依赖于这些间隙长度的边沿移位成为晃动增大的原因。但是,如图3所示,可以明白,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记录波形,可以减低边沿移位量,不依赖间隙长度,都是几乎同样的边沿移位的倾向。
如上所述,因为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信息记录波形进行记录来减低边沿移位,所以可以得到良好的记录特性。
使用L0层用光脉冲波形、亦即全部间隙长度由同一功率构成的波形,在L0层上记录的场合,如上所述,表示出晃动为6.7%这样良好的值。为了进行比较,使用L1层用光脉冲波形在L0层上记录时,在2T间隙和3T间隙后形成的标记的前边沿移位变得激烈,晃动恶化到7.8%。因此,理想的是L0层和L1层使用不同的记录波形。
在图1的L1层用记录波形中的间隙后部的向下脉冲数最好对应使用的盘以及驱动器变化。向下脉冲就是一个也可以,重要的是形成间隙长度用的间隙后部的照射能的大小。亦即只要是相同的后部照射能量,脉冲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分割脉冲而做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也可以根据间隙长度改变脉冲宽度。根据间隙长度将脉冲宽度做成可变的脉冲宽度,由此具有能够根据间隙长度控制热特性的优点。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2T间隙以及3T间隙长度的后部插入向下脉冲,但是根据使用的盘的热特性,除了在2T、3T间隙长度之外,也可以在4T间隙的长度内插入向下脉冲,或者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在全部间隙长度内插入向下脉冲。
另外,如图4所示,间隙部的激光束波形,即使不是多脉冲状,而是比形成间隙前部的激光束功率级还低的功率的波形、例如如图4所示的L1层用光脉冲形状的2T间隙部分那样的波束形状,本发明的效果也不变。重要的是间隙部后部的平均照射能量比间隙前部的平均照射能量还低。这里,定义图4中的Ps2为在Pb≤Ps2<Ps1的范围内。
理想的是预先在介质的控制数据中记载向下脉冲的宽度或功率等这些记录波形的信息。图10表示在介质的控制数据区(zone)中记载的概略图(一例)。在控制数据区中,除了再生功率、记录再生速度、记录功率、偏置功率等记录功率或者脉冲宽度的信息外,作为推荐波形记载向下脉冲的宽度、功率级、脉冲开始位置(或者脉冲结束位置)。通过预先在介质中准备这样的信息,可以缩短驱动器中试写的时间。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信息层是两层的盘,但是在信息层是三层或其以上的盘中本发明的效果也不变。在信息层是三层或其以上的场合,在向半透明的信息层的记录中使用本实施例中在L1层用的记录波形就可以。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图1所示的槽系单脉冲记录波形,但是即使使用记录功率级由一个功率级组成的单脉冲波形,本发明的效果也不变。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蓝色激光对应的记录介质以及装载蓝色激光的驱动器,但是,即使是使用红色激光的记录等,使用的激光的波长不同,本发明的效果也不变。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准备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蓝色光源对应盘和具有叠层结构不同的L1层的蓝色光源对应盘B,在L1层上记录随机信号。因为L0层是和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盘A相同的叠层结构,所以在这里省略。如图4(b)所示,2T间隙以外的间隙长度使用功率值由一个功率级组成的非脉冲波形,只有在2T间隙长度内为功率值由两级(Ps1,Ps2)组成的波形。激光功率为,最大功率(Pw)14.0mW,中间功率(Ps1)3.8mW,偏置功率(Pb)0.3mW。设向下脉冲的激光功率Ps2和再生功率相同,为0.65mW。另外,向下脉冲设定为一个,设脉冲宽度W1为4/16T。为了进行比较,也使用和图4(c)的L0用记录波形相同的激光束波形、亦即使用间隙部由非脉冲波形构成的波形进行记录。其结果,在使用图4(b)的L1层用记录波形的场合的晃动为7.3%,使用和L0用记录波形同样的记录波形(图4(c))的场合的晃动为8.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盘的L1层的场合,因为边沿移位在2T间隙后的标记的前边沿显著,所以可以得到晃动减低效果。
进而,研究使用图7所示的三种记录模式(模式1、2、3)记录的场合的向下脉冲的脉冲宽度和晃动的关系。图8以及图9表示其结果。图8中的模式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例的记录模式,模式2是在紧接2T间隙之后插入向下脉冲、从向下脉冲原样不变转移到下一标记的记录功率的记录模式(图7)。上述专利文献2属于模式2。另外,作为图8的横轴的脉冲宽度,表示向下脉冲的宽度,分别相当于图7所示的W1、W2。
从图8可知,模式1、2的最小晃动都约为7.3%,可以得到同样的晃动减低效果。但是,能够得到最小晃动的是在设定为最合适的脉冲宽度、驱动器按照设定发生脉冲波形的场合。在实际的驱动器的记录中,有由于环境温度等的变化发光脉冲波形和设计(理想)不同的情况。因此,从驱动器设计的观点出发,希望相对于脉冲宽度的变化,晃动的变化少。从这一观点看图8的话,可以明白,在模式1中,即使从最合适的脉冲宽度(这里为4/16T)移动±1/16T,晃动只上升0.1%,但是在模式2中,脉冲宽度从最合适的脉冲宽度(这里为2/16T)仅移动±1/16T,会发生0.3~0.4%的晃动上升。因此可知,模式1这一方比模式2相对于脉冲宽度的变动,晃动稳定,驱动器的性能稳定性优良。如上所述,与在紧接后续的标记之前插入向下脉冲的记录模式相比,在间隙部后部插入向下脉冲的本发明,从实用性的观点看也是优良的。
图9表示模式3的脉冲宽度依赖性。模式3是在2T间隙的前后部分插入向下脉冲的记录模式,上述专利文献3为该类型。图9的横轴取间隙的前部分的向下脉冲的宽度(图7中W3),间隙后部分的向下脉冲的宽度一定。在脉冲宽度为0的场合,成为和记录模式1相同的模式。从图9可知,随着间隙前部分的向下脉冲的宽度变宽晃动上升。该晃动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后边沿晃动的上升,是因为通过在间隙前部插入向下脉冲,紧接2T间隙之前的后边沿晃动恶化引起的。因此,理想的是比之在间隙前部插入向下脉冲进行绝热,在间隙后部设置向下脉冲这一方能够保持晃动性能。
在本发明中的记录波形中,可以根据进行记录的半透明层的热特性决定用多长的间隙使变成改变间隙长度前部和后部的平均照射能量的记录波形。因此,理想的是仅在规定的间隙长度设定使前部和后部中的平均照射能量不同的本发明中的“规定的间隙长度”,根据使用的盘的种类和结构变化。另外,在本实施例以及第一实施例中,在装载波长405nm的蓝色激光、NA0.85的物镜的驱动器中进行记录,但是理想的是本发明中的记录波形形状,和盘的热特性一样,根据使用的激光的波长、透镜的NA等的记录条件变化。
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只有一层保存信息的记录膜的可实现6倍速记录的蓝色光源对应盘进行记录再生。线速度取约31.7m/s,使用由2T~9T标记构成的记录波形。使用的驱动器和第一实施例相同。将激光功率做成,最大功率(Pw)18.0mW、中间功率(Ps1)4.5mW、偏置功率(Pb)0.1mW、向下脉冲的激光功率Ps2为与偏置功率相同的0.1mW,使用图4(b)所示的记录波形。在本实施例中,仅在2T间隙中插入向下脉冲。设定一个向下脉冲,脉冲宽度W1为3/16T。记录再生的结果,晃动为4.9%,成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良好的值。这里,向下脉冲的插入位置可以在构成间隙部的中点后侧的部分,但是为得到更好的记录特性,希望是接近后续标记的位置。图15表示改变向下脉冲位置的场合的晃动的变化。固定W1为3/16T,取在图14中所示的向下脉冲开始位置Ts作为横轴,把图14(a)NRZI信号的2T间隙开始位置作为0,用1/16T单位表示。在图15中,Ts=16时,是把2T间隙的中点作为开始点Ts插入了向下脉冲的情况,Ts=33是最接近后续标记插入了向下脉冲的情况。从图15可知,在Ts=24或其以上的后续标记侧插入向下脉冲的场合,晃动表示出几乎相同的良好的值,但是在24之前的前半侧设定向下脉冲的开始位置的场合,晃动慢慢上升。向下脉冲开始位置Ts=24大体和2T间隙部的后半1/3位置相同。由此可知,向下脉冲也可以在间隙部的中点后半位置插入、最好在间隙部的后半1/3之间插入。
实施例4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标记长度为从3T到14T、间隙长度为从3T到14T的整数值的组合的调制方式。3T标记的记录波形,由图5(d)所示的、将功率级做成Pw的1脉冲构成,4T标记或其以上的标记使用如图5(b)所示的、功率级由Pw和Pg组成的槽形单脉冲波形的记录波形。
在盘中,使用可实现8倍速记录的改写型DVD(红色光源对应相变盘),记录再生测定中使用装载波长660nm的半导体激光的驱动器。取线速度约为27.9m/s。时钟周期T约为4.8ns。在Pw=37.8mW、Pg=30.5mW、清除功率Pe=6.8mW、Pb=0.3mW、向下脉冲的功率级Ps2=1.0mW、脉冲宽度5/16T的条件下,接近后续标记设定向下脉冲来进行记录再生。其结果,晃动为6.5%,与不插入向下脉冲场合的晃动8.2%比较,得到1.7%的晃动改善效果。这样,即使在如DVD那样的红色对应盘中,通过在间隙部插入向下脉冲,也可以得到晃动改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研究了向下脉冲插入中的记录线速度依赖性。图16表示其结果。在记录膜是1层的蓝色对应盘以及记录膜是2层的蓝色对应盘两种中,使用和实施例1相同的驱动器。记录波形以各自的线速度使用向下脉冲插入波形和未插入波形,分别调整到最佳波形。设使用向下脉冲插入波形进行记录再生的场合的晃动为jitter(pulse)、设不插入向下脉冲而使用历来的记录波形进行记录再生场合的晃动为jitter(conv),把这些晃动的差jitter(pulse)-jitter(conv)作为图16的纵轴。在记录膜是单层的盘中,在1-2倍速时看不到插入向下脉冲的效果,但是从4倍速或其以上开始可以得到晃动减低效果。在超过5倍速的记录速度时可以显著看到晃动减低效果。因此,在记录膜是单层的盘的场合,向下脉冲的插入也可以以6倍速或其以上使用向下脉冲。在有多层记录膜的类型的盘中,在半透明层上进行记录的场合,因为即使是1-2倍速,向下脉冲的效果也有0.5%的晃动改善效果,所以在向半透明层的记录中,希望从1倍速开始使用。进而,因为从超过2倍速的记录速度开始可以看到记录性能的显著提高,所以理想的是以大于等于3X等超过2X的记录速度在插入向下脉冲的记录波形中进行向半透明层的记录。
这里,关于蓝色对应盘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对于红色对应盘进行同样的实验的结果,在DVD 8倍速或其以上时可以得到基于向下脉冲插入的晃动减低效果,尤其在10倍速或其以上时可以得到特别显著的效果。另外,在具有两层或其以上的信息层的多层盘中,在向穿透光的半透明层的记录中晃动减低效果大,在大于等于5X时可以得到大于等于1%的晃动减低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记录方法,所述方法对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通过照射能量束来记录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通过照射至少具有第一功率级、和比所述第一功率级还高的第二功率级的单脉冲形状的能量束,形成第一记录标记,接续所述第一记录标记的间隙部,通过在所述间隙部的中点后面一侧具有比所述第一功率级还低的第三功率级的向下脉冲的记录波形来形成,其后,从所述第三功率级上升到所述第一功率级并保持,从所述第一功率级上升到所述第二功率级并保持,形成第二记录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脉冲是如下所述的记录波形从所述第一功率级上升到所述第二功率级并保持、从所述第二功率级降低到在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功率级之间的第四功率级并保持、从所述第四功率级上升到所述第二功率级并保持、降低到所述第一功率级或其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能量束波形,在规定的间隙长度的间隙后部设置所述向下脉冲、在所述规定间隙长度以外的后部不设置向下脉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间隙长度是最短间隙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脉冲的后侧,具有从所述单脉冲的所述第二功率级降低到比所述第一功率级还低的第五功率级并保持、其后上升到所述第一功率级并保持的记录波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所述第三功率级的宽度W1为1/16T≤W1≤1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所述第三功率级的宽度W1为1/8T≤W1≤1/2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率级大于等于0.1mW小于等于第一功率级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率级大于等于0.1mW小于等于再生光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当是蓝色对应介质并且具有单层记录层时,所述记录速度为大于等于6倍速,当是红色对应介质并且具有单层记录层时,所述记录速度为大于等于8倍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当是蓝色对应介质并且具有多层记录层时,所述记录速度为大于等于1倍速,当是红色对应介质并且具有多层记录层时,所述记录速度为大于等于5倍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下脉冲设置在所述间隙部的后侧1/3的位置。
13.一种信息记录方法,所述方法对于具有多层记录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通过照射能量束来记录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当在设置在所述能量束入射侧的第一记录层上记录信息时,通过照射至少具有第一功率级、和比所述第一功率级还高的第二功率级的单脉冲形状的能量束,形成第一记录标记,接续所述第一记录标记的间隙部,通过在所述间隙部的中点后面一侧具有比所述第一功率级还低的第三功率级的向下脉冲的记录波形来形成,其后,从所述第三功率级上升到所述第一功率级并保持,从所述第一功率级上升到所述第二功率级并保持,形成第二记录标记,当在离所述能量束入射侧最远的第二记录层上记录信息时,使用和所述记录波形不同的记录波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记录层上记录间隙部时使用非脉冲波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记录所述信息的记录速度为大于等于3倍速。
16.一种信息记录装置,通过用能量束照射记录介质来记录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产生所述能量束的光源,和整形所述能量束的记录脉冲整形电路;所述记录脉冲整形电路,在形成记录标记时,整形至少具有第一功率级、和比所述第一功率级还高的第二功率级的单脉冲的形状,在形成接续所述记录标记的间隙部时,在所述间隙部的中点后面一侧,形成具有比所述第一功率级还低的第三功率级的向下脉冲的记录波形。
全文摘要
提供在多层记录介质中向热干涉激烈的半透明记录层高精度地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方法。在形成间隙部时照射的能量束波形中,在规定的间隙部的后半部分设定向下脉冲。可以得到良好的记录性能。
文档编号G11B7/125GK1909075SQ20051013223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日
发明者牛山纯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