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812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光会聚而成的点光对磁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各种信息的信息记 录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计算机设备中的硬盘等的容量增加,单一记录面内的信息的记录密 度增加。例如,为了使磁盘每单位面积的记录容量增大,需要使面记录密度提高。然而,伴 随着记录密度的提高,记录介质上每1比特所占的记录面积变小。当该比特尺寸变小时,1 比特的信息所具有的能量接近室温的热能,会产生所记录的信息因为热扰动等而反转或消 失等热退磁的问题。一般采用的面内记录方式是以磁化方向朝向记录介质的面内方向的形式来进行 磁记录的方式,但是在该方式下,容易引起因上述热退磁而导致的记录信息的消失等。因 此,为了消除这样的不良情况,正逐步向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方向记录磁信号的垂直记录 方式转移。该方式是对记录介质利用靠近单磁极的原理来记录磁信息的方式。根据该方式, 记录磁场朝向与记录膜大致垂直的方向。关于利用垂直的磁场记录的信息,由于在记录膜 面内N极和S极难以形成环路,所以在能量上容易保持稳定。因此,该垂直记录方式相对于 面内记录方式抗热退磁能力变强。但是,近年来的记录介质为了满足希望进行更大量且高密度信息的记录再现等需 要,要求进一步高密度化。因此,为了将相邻磁区之间的影响和热扰动抑制到最小限度,开 始采用矫顽磁力强的材料作为记录介质。因此,即使是上述垂直记录方式,也很难将信息记 录在记录介质上。因此,为了消除该不良情况,提供了下述的混合磁记录方式,即利用光会聚而成的 点光、或者光会聚而成的近场光对磁区进行局部加热以使矫顽磁力临时降低、并在此期间 进行写入。特别是在利用近场光的情况下,能够处理下述区域中的光学信息小于等于以往 光学系统中成为极限的光的波长的区域。因此,能够实现超越现有的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等的记录比特的高密度化。作为基于上述混合磁记录方式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提供有各种类型的信息记录 再现装置,作为其中之一,已知有如下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通过向近 场光头供给用于进行近场光的生成的光,从而从微小开口生成足够大的近场光,能够实现 超高分解能的再现记录、高速记录再现、高信噪比化。已知有如下结构的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有能够利用音圈 电机(VCM,Voice Coil Motor)等以枢轴承(pivot bearing)轴为中心进行四角摆动的驱 动臂(支架(carriage)),在驱动臂的末端部,安装有具有近场光头的滑块。该滑块例如如 专利文献1所示地具有单元基板,其与滑块的ABS (Air Bearing Surface 空气支承面) 侧的面(浮起面)相反侧的面、即滑块的上表面接合;光源,其设于该单元基板;传播层,其 设于单元基板的元件形成面上,并且包含从光源放射出的光的光路;以及透镜部,其设于该传播层,用于调整从光源放射出的光的传播。对于上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通过使驱动臂以枢轴承轴为中心移动,从而使滑 块在盘上扫描,并将滑块配置于盘上的预期的位置。然后,通过使从光源放射出的近场光与 由滑块产生的记录磁场协同作用,从而能够将信息记录到盘中。此外,滑块的空气支承面构 成为在因盘的起伏等而对滑块施加风压时,以跟随该风压的方式浮起。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335027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现有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由于光源搭载于与滑块的上表面接合 的单元基板,因此光源产生的热直接传导至滑块,使得滑块被加热。当滑块被加热,则存在 滑块翘起、或者发生热膨胀的可能。上述滑块的空气支承面构成为在因盘的起伏等对滑块 施加风压时,以跟随该风压的方式浮起。该空气支承面在滑块翘起或因热膨胀而变形时,存 在着滑块的浮起特性发生变化的问题。此外,当滑块被加热,则存在着对滑块的再现元件的特性等产生影响、无法高精度 且准确地控制信息的记录再现的可能。此外,滑块以驱动臂的枢轴承轴为旋转中心在盘表面平行地移动,然而当将光源 搭载于滑块时,在滑块的移动时作用于驱动臂的力矩增大,存在着导引精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记录再 现装置,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通过抑制由光源产生的热的影响并限制滑块移动时作用于支 架的力矩,从而能够高精度且准确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现。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手段。本发明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备磁 记录介质,所述磁记录介质向一定方向旋转;光源,所述光源射出用于加热所述磁记录介质 的光束;枢轴,所述枢轴配置于所述磁记录介质的外侧;以及支架,所述支架形成为能够绕 所述枢轴转动,所述支架具备基部,所述基部形成为能够绕所述枢轴转动;以及臂部,所 述臂部从所述基部沿所述磁记录介质的表面延伸设置,在所述臂部的末端部固定有吊架, 所述吊架构成为能够沿厚度方向挠曲变形,滑块以与所述磁记录介质的表面对置的方式支 撑于该吊架,所述滑块具有使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会聚的光学系统和利用会聚的所述光束 产生点光的点光产生元件,通过所述点光加热所述磁记录介质,并且通过对所述磁记录介 质施加记录磁场来产生磁化反转,使信息记录于所述磁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光源配置于所 述基部,并且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设有光波导,所述光波导将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导入所 述滑块。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通过使点光与记录磁场协同作用的混合磁记录 方式,能够对旋转的光盘等磁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首先,使支撑于臂部的末端的滑块 沿与磁记录介质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相对于磁记录介质移动并扫描。由此,能够使滑块位于 磁记录介质上的希望的位置。接着,利用光波导将光束引导至滑块。然后,被引导到滑块的 光束由光学系统会聚。由此,点光产生元件能够利用会聚的光束产生点光。另外,该点光产 生元件由光学的微小开口或形成为纳米尺寸的突起部等构成。并且,磁记录介质被该点光局部加热,矫顽磁力临时降低。其结果是,能够使用滑块向记录介质记录再现各种信息。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向滑块的光学系统供给光束的光源设于 滑块的基部。并且,由该光源发出的光束经由光波导引导至滑块,所述滑块被支撑于臂部的 末端部。被引导至滑块的光束在由上述的光学系统会聚后,被导入点光产生元件并使点光 入射到的磁记录介质。即,与像以往那样将光源直接搭载于滑块的情况不同,由设于支架的 基部的光源经由光波导向滑块供给光束,因此,在供给光束时光源产生的热传导到滑块的 可能性极小,能够抑制光源产生的热的影响。由此,能够防止因滑块的热膨胀、翘起等的影 响而使滑块变形的情况。此外,能够维持滑块的再现元件的特性。此外,由于支架的基部构成为能够绕枢轴转动,因此臂部构成为能够以枢轴为旋 转中心沿与磁记录介质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此时,通过将光源设于基部,与将光源搭载 于滑块的情况相比,滑块移动时作用于支架的力矩小。因此,能够维持导引的精度。这样,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通过抑制由光源产生的热的影响并限制 滑块移动时作用于支架的力矩,从而能够高精度且准确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现。此外,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设有接线基板,所述接 线基板将控制所述滑块的动作的控制部与所述滑块电连接,并且将所述光源配置于该接线 基板上。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光源配置在设于支架的基部的接线基板上。接 线基板是作为与控制滑块的动作的控制部的中继点的部件,以往接线基板配置于支架的基 部。即,由于仅是在在原有的零部件配置光源,因此,无需为了配置光源而在支架新配置作 为基座的部件,能够实现低成本化。此外,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源安装偏振光控制器,该 偏振光控制器调整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偏振光成分。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通过在由偏振光控制器调整了偏振光成分后将 光束引导至光学系统,能够使以点光产生元件产生的点光集中地局部存在化。由此,能够实 现进一步的高密度记录化。此外,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支撑有多个所述臂部, 与支撑于多个所述臂部的所述滑块对应地设有多个所述光源。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由于具有多片臂部,因此能够通过被各臂部支 撑的滑块对多张磁记录介质记录信息。由此,能够增加装置自身的记录容量。并且,通过与 各滑块对应地设置光源,能够对与各滑块对应的所有磁记录介质通过混合磁记录方式记录 信息。因此,能够实现各磁记录介质的高密度记录化。此外,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支撑有多片所述臂部, 在所述光源安装光分配器,所述光分配器将光束分配至支撑于多个所述臂部的所述滑块。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中,由于具有多片臂部,因此能够通过被各臂部支 撑的滑块对多张磁记录介质记录信息。由此,能够增加装置自身的记录容量。并且,由于在 光源安装有光分配器,因此通过切换该光分配器,能够将由光源射出的光供给到单个或多 个指定的滑块。由此,无需与滑块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光源,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低成本化。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通过抑制由光源产生的热的影响并限制滑块移 动时作用于支架的力矩,从而能够高精度且准确地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现。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磁头万向架组件(Head Gimbal Assembly)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万向架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E-E’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接线(terminal)基板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接线基板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接线基板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接线基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 是对具有垂直记录层的盘(磁记录介质)D以垂直记录方式进行写入的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具有支架11 ;激光光源20,其从 支架11的基端侧经由光电复合布线33供给光束;磁头万向架组件(HGA) 12,其被支撑于支 架11的末端侧;致动器(actuator) 6,其使磁头万向架组件12朝向与盘面Dl (盘D的表面) 平行的XY方向扫描移动;主轴电动机7,其使盘D向预定的方向旋转;控制部5,其对磁头万 向架组件12的滑块2供给根据信息调制过的电流;以及壳体9,其在内部收纳所述各构成 部件。壳体9是由铝等金属材料构成且具有上部开口部的箱形形状,该壳体9由俯视呈 四边形形状的底部9a和在底部9a的周缘相对于底部9a沿铅直方向立着设置的周壁(未 图示)构成。并且,在由周壁包围的内侧,形成有收纳上述的各构成部件等的凹部。另外, 在图1中,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省略了包围在壳体9的周围的周壁。此外,在该壳体9,以闭塞壳体9的开口的方式、能够装卸地固定有未图示的盖。在 底部9a的大致中心安装上述主轴电动机7,通过将中心孔嵌入该主轴电动机7,从而盘D被 装卸自如地固定。在盘D的外侧、即底部9a的角落部安装上述致动器6。在该致动器6安装支架11, 该支架11能够以枢轴10为中心相对于XY方向转动。该支架11通过切削加工(削>9出L·加工)等而一体形成有臂部14和基部15,所 述臂部14从基端部朝向末端部沿盘面Dl延伸设置,所述基部15经由基端部悬臂状地支撑 臂部14。基部15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并且被支撑成能够绕枢轴10转动。换句话说,基部15 经由枢轴10与致动器6连结,该枢轴10成为支架11的旋转中心。臂部14是在基部15的与安装有致动器6的侧面15a相反侧的侧面(角落部的相反侧的侧面)15b、与基部15的上表面的表面方向(XY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平板状部件,并 且沿基部15的高度方向(Z方向)延伸出三片臂部14。具体来说,臂部14形成为随着从 基端部朝向末端部而逐渐变细的锥形形状,并且以在各臂部14之间夹入盘D的方式进行配 置。S卩,臂部14和盘D以交错的方式配置,通过致动器6的驱动,臂部14能够沿与盘D的 表面平行的方向(XY方向)移动。另外,支架11和磁头万向架组件12在盘D的旋转停止 时通过致动器6的驱动而从盘D上退开。磁头万向架组件12为,向具有未图示的近场光产生元件(点光产生元件)的近场 光头即滑块2引导来自激光光源20的光束从而使近场光(点光)产生、并利用该近场光对 盘D记录和再现各种信息的部件。另外,近场光产生元件例如由光学的微小开口、或者形成 为纳米尺寸的突起部等构成。图2是在使滑块2朝上的状态下从滑块2侧观察吊架3的立体图。图3是在使滑 块2朝上的状态下观察万向架17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E-E’线的剖视图,是在使滑 块2朝上的状态下的吊架3末端的剖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磁头万向架组件12是起到使上述滑块2从盘D 浮起的吊架的功能的部件,该磁头万向架组件12具有滑块2 ;吊架3,其由金属性材料形 成为薄的板状,并且能够沿与盘面Dl平行的XY方向移动;以及万向架构件16,其使滑块2 固定于吊架3的下表面,并使滑块2为绕与盘面Dl平行且相互正交的两轴(X轴、Y轴)转 动自如的状态、即能够以两轴为中心扭转。首先,上述滑块2以配置于盘D和吊架3之间的状态隔着后述的万向架17支撑于 吊架3的下表面。滑块2具有固定于末端侧的再现元件(未图示)和与该再现元件相邻地 固定的记录元件(未图示)。此外,滑块2以中间夹着记录元件的方式在再现元件的相反侧 具有未图示的会聚透镜(光学系统),其使从激光光源20射出的光束会聚;以及上述近场 光产生元件,其利用由该会聚透镜会聚的光束产生近场光。即,再现元件、记录元件、近场光 产生元件以并列的状态配置于滑块2的末端部。此外,滑块2的下表面成为与盘面Dl对置的浮起面加。该浮起面加是利用由旋转 的盘D产生的空气流的粘性来产生用于浮起的压力的面,被称作空气支承面(Air Bearing Surface)。具体来说,设计成通过调整欲使滑块2离开盘面Dl的正压力和欲将滑块2向 盘面Dl拉近的负压,从而使滑块2以最佳的状态浮起。滑块2通过该浮起面加从盘面Dl受到浮起的力,并且通过吊架3受到向盘D侧 按压的力。并且,滑块2通过所述两者的力的平衡而从盘面Dl浮起。上述吊架3由形成为俯视呈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底座板22和经由铰接板23与底座 板22的末端侧连结的俯视呈大致三角状的承载梁M构成。底座板22由不锈钢等厚度薄的金属材料构成,并且在基端侧形成有沿厚度方向 贯通的开口 22a。并且,底座板22通过该开口 2 被固定于臂部14的末端。在底座板22的 下表面配置有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的薄板状的铰接板23。该铰接板23是形成于底座 板22的下表面的整个面范围的平板状的部件,其末端部分形成为从底座板22的末端沿底 座板2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3a。延伸部23a从铰接板2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延伸出 两根,在所述延伸部23a的末端部分,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内侧、即向朝着对方的延伸部23a 的方向宽度扩大的扩大部23b。在该扩大部23b的上表面连结承载梁24。
承载梁M与底座板22同样地由不锈钢等厚度薄的金属材料构成,承载梁M的基 端以与底座板22的末端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与铰接板23连结。由此,梁3容易以底座板 22和承载梁M之间为中心弯曲而朝向与盘面Dl垂直的Z方向挠曲。在吊架3上设有弯曲件(flexUre)25。弯曲件25是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为薄 板状的部件,通过形成为薄板状从而构成为能够沿厚度方向挠曲变形。弯曲件25由以下部 件构成万向架17,其固定于承载梁M的末端侧并且外形形成为俯视呈大致五边形形状; 以及支撑体18,其形成得比万向架17宽度窄,该支撑体18从万向架17的基端沿吊架3上 延伸。如图3、图4所示,万向架17形成为从中间附近开始到末端朝向盘面Dl沿厚度方 向稍稍翘起。并且,以该翘起的末端侧不与承载梁对接触的方式,将万向架17从基端侧到 大致中间附近固定于承载梁对。此外,在该浮起状态的万向架17的末端侧形成有周围被挖通成“ =I ”形状的缺口 部26,在被该缺口部沈包围的部分,形成由连结部17a悬臂状地支撑的凸缘(pad)部17b。 即,凸缘部17b变得容易沿万向架17的厚度方向挠曲,以使得仅该凸缘部17b与吊架3的 下表面平行的方式进行角度调整。并且,上述滑块2载置固定于该凸缘部17b上。S卩,滑块 2形成为经由凸缘部17b悬挂于承载梁M的状态。此外,在承载梁对的末端形成有朝向凸缘部17b和滑块2的大致中心突出的突起 部19。该突起部19的末端形成为带有圆度的状态。并且,突起部19形成为在滑块2因 从盘D受到的风压而向承载梁M侧浮起时,与凸缘部17b的表面(上表面)点接触。该浮 起的力从突起部19传递到承载梁M,起到使铰接板23挠曲的作用。此外,在因盘D的起伏 等对滑块2施加朝向XY方向的风压时,滑块2和凸缘部17b以突起部19为中心绕X轴和 Y轴两轴扭转。由此,能够吸收由盘D的起伏引起的Z方向的移位(向与盘面Dl大致正交 的方向的移位),使得滑块2的姿势稳定。另外,这些突起部19和具有凸缘部17b的万向架 17构成万向架构件16。图2所示的支撑体18是一体形成于万向架17的薄板状的部件,该支撑体18在吊 架3上朝向臂部14延伸设置。即,支撑体18构成为在吊架3变形时跟随吊架3的变形。支 撑体18从臂部14上绕到侧面,并引绕至臂部14的基部15为止。图5是安装于支架11的基部15的接线基板30的俯视图。如图1、图5所示,在支架11的基部15的侧面15c配置接线基板30。该接线基板 30是作为对设于壳体9的控制部5与滑块2电连接时的中继点的部件,在该接线基板30的 表面形成有各种控制电路。控制部5与接线基板30由具有挠性的扁平电缆4电连接,另一 方面,接线基板30与滑块2由电气布线31连接。电气布线31与设于每个支架11的滑块 2的数量对应地设有三组,从控制部5经由扁平电缆4输出的信号经由电气布线31输出到 滑块2。此外,在接线基板30上,配置朝向滑块2的会聚透镜供给光束的上述激光光源20。 激光光源20是经由扁平电缆4接收从控制部5输出的信号、并基于该信号射出光束的部 件,与设于各臂部14的滑块2的数量对应地沿基部15的高度方向(Z方向)排列有三个所 述激光光源20。各激光光源20的射出侧与光波导32连接,所述光波导32将由各激光光源 20射出的光束引导至滑块2的会聚透镜。
图6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3的B_B,线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5至图7所示,与各滑块2对应的一个光波导32和一组电气布线31 作为从基端侧到末端分别总合并一体地形成的光电复合布线33构成。该光电复合布线33 通过以包层34封装光波导32和电气布线31而一体地形成,并且从接线基板30的表面通 过臂部14的侧面并引绕到臂部14上。光电复合布线33在臂部14和吊架3上配置于弯曲 件25的支撑体18 (参照图2、上,并以中间夹着支撑体18的状态引绕至吊架3的末端。构成光电复合布线33的上述光波导32由折射率彼此不同的芯部35和包层34构 成,从激光光源20射出的光束由于芯部35与包层34之间的折射率的不同而按照全反射条 件被引导至滑块2的会聚透镜。另外,记载作为包层34和芯部35使用的材料的组合的一个例子如下,例如可以考 虑以PMMA (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形成厚度为3 10 μ m的芯部35,并以含有氟的聚合物 形成厚度为数十μ m的包层34。此外,也可以是芯部35和包层34均由环氧树脂(例如芯 部折射率为1.522 1.523,包层折射率为1. 518 1. 519)构成,或者均由氟化聚酰亚胺 构成。此外,由于芯部35与包层34的折射率差越大则将光束封在芯部35内的力越大,因 此,优选调整构成芯部35和包层34的树脂材料的配合等来增大两者的折射率差。例如,在 采用氟化聚酰亚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氟含量或者通过同步加速器辐射(Synchrotron Radiation)等的能量照射来控制折射率。此外,也可以考虑例如以石英(SiO2)形成芯部35、并以掺有氟的石英形成包层34 的组合。在该情况下,当光束的波长为400nm时,芯部35的折射率为1. 47,包层34的折射 率不足1. 47,因此是优选的组合。此外,也可以考虑例如以掺有锗的石英形成芯部35、并以 石英(SiO2)形成包层34的组合。在该情况下,当光束的波长为400nm时,芯部35的折射 率为大于1. 47,包层34的折射率为1. 47,因此也是优选的组合。如图6和图7所示,光电复合布线33在包层34的宽度方向( 平面)的剖视中 心处配置光波导32的芯部35,并从光波导32的两侧方以夹持光波导32的方式各配置两根 电气布线31。S卩,光电复合布线33以芯部35为中心对称地构成。这样,芯部35和电气布 线31均被包层34封装,从而构成为一体地形成光波导32和电气布线31的光电复合布线 33。此外,如图3所示,光电复合布线33在吊架3的末端、具体来说是在万向架17的 中间位置分支为电气布线31和光波导32,从该分支地点C到滑块2为止的光波导32的曲 率半径变得比电气布线31的曲率半径大。具体来说,光波导32从光电复合布线33的末端侧的分支地点C沿万向架17的长 度方向延伸,并跨过万向架17的缺口部沈直接连接于滑块2的基端侧。光波导32在光电 复合布线33的分支地点C离开万向架17的下表面,并随着从分支地点C向滑块2的基端 侧、以架设在凸缘部17b和万向架17之间的方式以稍稍翘起的状态延伸。S卩,在万向架17 的下表面,光波导32以大致直线地(曲率半径大致无限大)延伸的状态引绕至滑块2的基 端面侧。引绕至滑块2的基端面侧的光波导32在滑块2内经由会聚透镜与设于滑块2的 末端面侧的近场光产生元件连接。另一方面,在分支地点C处,电气布线31向万向架17的外周部分弯曲,并从万向 架17的外周部分、即缺口部沈的外侧引绕。接着,从缺口部沈的外侧引绕过的电气布线31通过连结部17a上而与滑块2的末端面侧连接。即,电气布线31相对于设在滑块2的末 端面侧的上述再现元件、记录元件,从滑块2的外部直接连接。接下来,对利用如此构成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在盘D上记录和再现各种信息的 情况进行说明。首先,驱动主轴电动机7使盘D向预定方向旋转。接着,使致动器6动作,使支架 11以枢轴10为旋转中心转动,并经由支架11使磁头万向架组件12沿XY方向扫描。由此, 能够使滑块2位于盘D上的希望的位置。接着,使光束从激光光源20入射至光波导32 (光电复合布线3 ,将光束引导至滑 块2。即,通过光波导32将光束从吊架3的基端侧引导至末端侧,并且将该光束引导至滑块 2。然后,被引导至滑块2的光束由会聚透镜会聚。由此,在近场光产生元件的周围以渗出 的方式产生近场光。盘D被该近场光局部地加热而矫顽磁力临时降低。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部5向滑 块2的记录元件供给电流的话,能够利用电磁铁的原理产生相对于盘D的垂直方向的记录 磁场。其结果是,能够通过使近场光与由记录元件产生的记录磁场协同作用的混合磁记录 方式进行信息的记录。与此相对地,在使记录于盘D的信息再现的时候,与记录元件相邻地固定的再现 元件受到从盘D漏出的磁场的作用,并且该再现元件的电阻根据该磁场的大小而改变。因 而,再现元件的电压变化。由此,控制部5能够将从盘D漏出的磁场的变化作为电压的变化 检测出。并且,控制部5通过根据该电压的变化进行信号的再现,由此能够进行信息的再 现。这样,能够利用滑块2相对于盘D记录和再现各种信息。在此,滑块2由吊架3支撑并且被以预定的力向盘D侧按压。此外,与此同时,滑 块2的浮起面加与盘D对置,因此滑块2受到由旋转的盘D产生的风压的影响而受到浮起 的力。滑块2通过所述两者的力的平衡而成为浮置于从盘D上离开的位置的状态。此时,由于滑块2受到风压并被向吊架3侧推压,因此,固定滑块2的万向架17的 凸缘部17b与形成于吊架3的突起部19处于点接触的状态。并且,该浮起的力经由突起部 19传递到吊架3,并以使该吊架3向与盘面Dl垂直的Z方向挠曲的方式进行作用。由此,如 上所述地,滑块2浮起。另外,由于在吊架3经由铰接板23连结有底座板22和承载梁对, 因此吊架3容易以底座板22和承载梁M之间为中心挠曲。此外,滑块2即使受到因盘D的起伏而产生的风压(朝向XY方向的风压),也会经 由与万向架构件16、即与突起部19的末端点接触的凸缘部17b而绕XY轴扭转。由此,能够 吸收由起伏产生的Z方向的移位,能够使浮起时的滑块2的姿势稳定。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向滑块2的会聚透镜供给光束的激光 光源20设于滑块2的基部15。并且,从该激光光源20发出的光束经由光波导32被引导至 滑块2,该滑块2被支撑于吊架3的末端部。被导入滑块2的光束在通过上述的会聚透镜会 聚后,被导入近场光产生元件并向盘D射入近场光。即,与像以往那样将光源直接搭载于滑 块2的情况不同,从设于基部15的激光光源20经由光波导32向滑块2供给光束,因此,在 供给光束时从激光光源20产生的热传导到滑块2的可能性极小,能够抑制激光光源20产 生的热的影响。
由此,在使近场光与由记录元件产生的记录磁场协同作用的混合磁记录方式的信 息记录再现装置1中,不会出现因滑块2的热膨胀、翘起等的影响而使滑块2变形的情况。 由此,能够维持滑块2的浮起特性。此外,由于能够抑制激光光源20产生的热的影响,因此能够维持滑块2的再现元 件的特性。然而,在将激光光源20配置于控制部5的情况下,将光波导设于扁平电缆4。如果 该扁平电缆弯曲变形的话,则存在导光损失增大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激光光源 20设于支架11的基部15,因此无需在扁平电缆4设置光波导,因此能够抑制导光损失。此外,激光光源20配置在设于支架11的基部15的接线基板30上。接线基板30 是作为与控制滑块2的动作的控制部5的中继点的部件,以往接线基板30配置于支架11 的基部15。即,由于仅是在原有的零部件配置激光光源20,因此,无需为了配置激光光源20 而在支架11新配置作为基座的部件,能够实现低成本化。此外,由于支架11的基部15构成为能够经由枢轴10转动,因此臂部14构成为能 够以枢轴10为旋转中心沿与盘面Dl平行的方向移动。此时,通过将激光光源20设于基部 15,与将激光光源搭载于滑块2的情况相比,滑块2移动时作用于支架11的力矩小。因此, 能够维持导引的精度。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通过抑制由激光光源20产生的热 的影响并抑制滑块2移动时作用于支架11的力矩,从而能够高精度且准确地进行信息的记 录和再现。与此相伴地,能够实现盘D的高密度记录化。此外,由于具有多片(例如三片)臂部14,因此能够通过被各臂部14支撑的滑块 2对多张盘D记录信息。由此,能够增加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自身的记录容量。并且,通过 与各臂部14的各滑块2对应地设置激光光源20,能够对与各滑块2对应的所有磁记录介质 通过混合磁记录方式记录信息。因此,能够实现各盘D的高密度记录化。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 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即,上述实施方式所举出的结构等 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能够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在各激光光源20安装偏振光控制器50, 使从激光光源20射出的光束经由偏振光控制器50引导至滑块2(参照图1)的会聚透镜。 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由偏振光控制器50调整了偏振光成分后将光束引导至会聚透镜,能够 使以近场光产生元件产生的近场光集中地局部存在化,因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高密度记录 化。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针对每个滑块2(参照图1)安装激光光源20的结 构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这样的结构如图9所示地,使从各滑块2引绕的光波导32经 由切换器(switch)(光分配器)51与一个激光光源20连接。在该情况下,通过切换切换器 51,能够将由激光光源20射出的光供给到单个或多个指定的滑块2。由此,无需与滑块2的 数量对应地设置激光光源,因此能够实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的低成本化。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地,对将光波导32和电气布线31以包层 34封装而作为光电复合布线33 —体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是如图10所示地 将光波导32和电气布线31分体形成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使滑块浮起的气浮式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为例进 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情况,只要是与盘面对置配置,使盘与滑块接触也可以。即,本发明 的滑块也可以是接触滑动式的滑块。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仅在臂部的单面侧设有磁头万向架组件的结构进行 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是在插入到各盘之间的臂部的两表面以与各盘对置的方式分别设置磁 头万向架组件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通过设于臂部的两表面侧的磁头万向架组件的各滑块, 能够对与各滑块对置的盘面的信息进行记录和再现。即,能够以一个臂部对两张盘的信息 进行记录和再现,因此能够实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记录容量的增加以及装置的小型化。标号说明D 盘(磁记录介质);Dl 盘面(磁记录介质的表面);1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2 滑块;5 控制部;11 支架;14 臂部;15 支架(carriage)的基部;20 激光光源(光源); 30 接线基板;32 光波导;50 偏振光控制器;51 切换器(光分配器)。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备磁记录介质,所述磁记录介质向一定方向旋转;光源,所述 光源射出用于加热所述磁记录介质的光束;枢轴,所述枢轴配置于所述磁记录介质的外侧; 以及支架,所述支架形成为能够绕所述枢轴转动,所述支架具备基部,所述基部形成为能够绕所述枢轴转动;以及臂部,所述臂部从所 述基部沿所述磁记录介质的表面延伸设置,在所述臂部的末端部固定有吊架,所述吊架构成为能够沿厚度方向挠曲变形,滑块以 与所述磁记录介质的表面对置的方式支撑于该吊架,所述滑块具有使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会聚的光学系统和利用会聚的所述光束产生点 光的点光产生元件,通过所述点光加热所述磁记录介质,并且通过对所述磁记录介质施加记录磁场来产生 磁化反转,使信息记录于所述磁记录介质,所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基部,并且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设有光波导,所述光波导将所述 光源射出的光束导入所述滑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设有接线基板,所述接线基板将控制所述滑块的动作的控制部与所述滑块 电连接,所述光源配置于该接线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源安装偏振光控制器,该偏振光控制器调整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偏振光 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支撑有多个所述臂部,并且与支撑于多个所述臂部的所述滑块对应地设有 多个所述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支撑有多片所述臂部,在所述光源安装光分配器,所述光分配器将光束分 配至支撑于多个所述臂部的所述滑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通过近场光加热盘(D),并且通过对盘(D)施加记录磁场来产生磁化反转,使信息记录于盘(D)。激光光源(20)配置于支架(11)的基部(15)。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1)设有光波导,所述光波导将激光光源(20)射出的光束导入滑块(2)。
文档编号G11B5/02GK102047327SQ20098012027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日
发明者大海学, 平田雅一, 朴马中, 铃木瑞明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