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421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盘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装着如小型磁盘那样的记录载体的磁盘的磁盘架的,例如能够在一个磁盘的再生过程中,将另一磁盘架中所装的磁盘换成其它磁盘,以便能使多枚磁盘的再生分别地在每个磁盘架中依次连续地进行的,磁盘再生装置等的磁盘驱动装置。
近年来,由于专用于再生的小型磁盘,或可能作记录再生的迷你磁盘那样的盘状记录载体的普及,至少在具有磁盘再生功能的磁盘驱动装置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结构。
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昭61-80654号公报中就公开了一种在一个装置壳体内装载二个磁盘架,在装在一个磁盘架中的磁盘再生过程中,可能由另一个磁盘架进行磁盘交换的「磁盘记录再生装置」。
更具体地如图30所示,在本体底座200上并排设置有二个磁盘架201、202。各个磁盘架201,202可以沿磁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正面方向的方向M及反方向N作互相平行的水平移动。以下,将磁盘架201,202的朝M-N方向的移动简称为装载动作。
产生这种装载动作的驱动力的机构是分别设在磁盘架201、202处的装载驱动部203。各个装载驱动部203具有齿轮机构203a与装载用马达204。装载用马达204的转动通过齿轮机构203a传送到诸如磁盘架201的侧面上所形成的磁盘架用齿条205,而变换成磁盘架201的装载动作。
然后,如图31所示,由产生磁盘206回转驱动力的图中未示出的磁盘马达和光学式传感头及其驱动机构组成再生驱动部被收纳在辅助底座207内部。该辅助底座207以设在辅助底座207的N方向一侧端部的轴承部208为中心,在上下转动的同时,嵌插在轴承部208中,沿与上述M-N方向正交的O-P方向延伸设置的导向轴滑动。
一方面,设置有升降驱动部210作为产生因上述的辅助底座207的转动而升降的驱动力的机构,另一方面如图32所示,设有滑动驱动部211作为产生使辅助底座207向O-P方向滑动的驱动力的机构。而图32是从底面看的辅助底座207及滑动驱动部211的斜视图。
示于图31的上述升降驱动部210具有控制正反两方向回转的升降用马达212,使升降用马达212的转动变换成辅助底座207的升降动作的凸轮机构213。上述凸轮机构213由呈螺旋形状的升降用凸轮213a与突出设在辅助底座207侧面的销213b构成。由此,升降用马达212的转动由齿轮机构传送到升降用凸轮213,而因销213b随升降用马达212的螺旋形转动而滑动接触地跟着运动,使辅助底座207以轴承部208为中心上下移动。
另外,示于图32的上述滑动驱动部211具有由产生使辅助底座207在O-P方向上滑动的驱动力的滑动用马达214与齿轮及齿条组成的滑动机构215。
再看,如图31所示,由磁盘206再生记录信息时,磁盘206由压板216压接在未图示的转动台上。该压板216随设在辅助底座207内侧的压板升降机构217的动作而升降。
按照这样的构造,在磁盘架201、202的装载动作中,再生驱动部随升降驱动部210的动作而下降。在磁盘架201或磁盘架202中装着磁盘206,磁盘架201或磁盘架202,由于装载驱动部203的动作朝N方向后退一旦到达可能进行再生的位置,再生驱动部就随升降驱动210的动作而上升。与再生驱动部上升同时,压板216就随压板升降机构217的动作而下降到磁盘206上。
并且,当磁盘架201或磁盘架202之一成为可能再生状态时,就可对处于非再生状态的磁盘架201或磁盘架202进行磁盘更换。若向磁盘记录再生装置输入更换后磁盘的再生指示,则再生驱动部因升降驱动部210动作而下降后,随滑动驱动部211的动作在磁盘架201、202之间移动,再因升降驱动部210的动作而上升。于是,能从更换后的磁盘对记录信息进行再生。
如上所述,日本专利公开昭61-80654号公报所以开的磁盘记录再生装置具有使磁盘架201、202沿M-N方向移动的机构(支架移动机构),使再生驱动部沿O-P方向滑动的机构(再生驱动部移动机构),和便再生驱动部升降的机构(再生驱动部升降机构),通过使装载在二个磁盘架201、202上的磁盘用一个再生驱动部随时再生,并将磁盘架201、202分别送出壳体外部从而对各磁盘架201、202的磁盘进行更换。
但是,在上述构成中,在各个装载驱动部203上设置有装载用马达204,在升降驱动部210及滑动驱动部211中也分别设有各自专用的升降用马达212及滑动用马达214。这样,分别设置驱动源用马达,各马达的动作可由各自的控制回路的任意的定时,所以具有能分别控制的优点。但是,这样一来,由于马达的费用,配线材料的费用,及配线安装费用等而导致磁盘记录再生装置造价的明显升高,而且由于部件数量的增多而难以使磁盘记录再生装置轻量化和小型化。
具有能解决上述的第一个已有技术例子问题的构造的小型磁盘唱机的装载装置被公开在日本专利63-304480号公报中。在该装载装置中,与上述第一已有技术例子同样,具有相互并排设置的二个磁盘架以及具有各磁盘架的各自独立的驱动源的磁盘架移动机构。
一方面,作为上述的再生驱动部移动机构,如图33所示,设有基本呈扇形状的摇摆齿轮222。摇摆齿轮222,一端由轴支撑着,因受到图中没示出的驱动马达转动的传动而沿平行于磁盘架220、221的并排设置面来回转动。另外,如图34所示,再生驱动部223位于摆动齿轮222上方,与摆动齿轮222成一体由轴支撑着,形成以支轴224为中心而可上下转动。
还有,作为再生驱动部升降机构具有支承构件225与设在支承构件225上的升降用凸轮机构226。支承构件225与摆动齿轮222成一体设在上述摆动齿轮222与再生驱动部223之间。升降用凸轮机构226设在支承构件225上,使再生驱动部223面对磁盘架220或磁盘架221升降。该升降用凸轮机构226具有由上述驱动马达的转动而传动的主齿轮226a,在主齿轮226a上面形成斜面部分226b,以及从再生驱动部223的底面接近斜面部226b那样地突出设置的突起226c的构造。另外,如果以磁盘架220、221的送出方向作为装载装置的正面方向,则主齿轮226a的上面中的正面为平坦面,而从上面的中间向后方上升那样地形成上述斜面部226b。
另外,如图33所示,在主齿轮226a底面形成有凸轮沟227,在主齿轮226a近傍且在摆动齿轮222上面有由轴支承着的切换杆228。在切换杆228上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竖销,其前端啮合在上述凸轮沟227中。在切换杆228的回动端近旁配有检测使驱动马达转动停止的时间的上开关229和下开关230。各个开关229、230固定安装在图中未示出的支承构件上而与摆动齿轮222成一体来回转动。
按照这样的构造,在例如由磁盘架221进行再生时,摆动齿轮222,以使再生驱动部223下降的状态从驱动马达得到转动力而转动到磁盘架221一边。与此同时,主齿轮226a随同一驱动马达而顺时针转动。因此,再生驱动部223的突起226c与主齿轮226a上的斜面部226b滑动连接,随着斜面部226b的隆起升高的同时突起226c向上方移动到向斜面部226b上。结果,再生驱动部223朝向磁盘架221上升。另外,由于切换杆228的销被导向到凸轮沟227的端头附近,切换杆228的转动端就使上开关229导通。
另外,若上开关229导通,则经过一定时间后驱动马达的转动就停止,因此能够规定再生驱动部223的上升位置。
另一方面,在更换磁盘架221的磁盘时,通过使主齿轮226a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上述突起226c在斜面部226b上边滑动接边下降,从而使再生驱动部223也下降。与此同时,由于切换杆228的销被导向到凸轮沟227的中央附近,切换杆228的转动端使下开关导通,检测出再生驱动部223的下降从而停止了驱动马达的转动。因此,可能取出和放入磁盘架221。
再者,在使用再生驱动部223移动到磁盘架220的场合,即使下开关230接通也继续使驱动马达转动,则摆动齿轮222以使再生驱动部223下降的状态移动到磁盘架220的一边。
这样,在日本专利公开昭63-304480号公报中所公开的装载装置中,通过使斜面状的凸轮转动,再生转动部移动机构与再生驱动部升降机构能从一个驱动马达获得驱动力。
再生驱动移动机构的动作基本上变为摆动齿轮222的回转运动,而再生驱动部升降机构的动作基本上是斜面部分226b的回转运动。因此,再生驱动部升降机和再生驱动部移动机构的动作不论哪一个都为回转运动,这比起第一个已有技术的例子那样的一个再生驱动部移动机构的动作为直线运动的情况说来,具有容易设计的优点。
但是,在上述第二个已有的例子的构成中,虽然比起第一个已有例子说来减少了一个驱动马达,但是盘移动机构还要有一个驱动马达,因此,对于降低造价的要求说来,还有没有能够充分解决的问题。
而且,因为使再生驱动部在磁盘架之间来回转动,所以必须设置将从转动轴到再生驱动部的转动端距离作为最小必要半径的转动空间。因此,为并排设置二个磁盘架而需要的磁盘驱动装置的整体宽度,必须要设计得超过该转动空间的宽度,这就有防碍磁盘驱动装置小型化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具有磁盘架移动机构、再生驱动部移动机构、及再生驱动升降机构,用一个再生驱动部按规定步骤对二个磁盘架上所装载的磁盘随意地进行再生,通过分别地对磁盘架进行卸载实施磁盘更换的磁盘再生装置中,能实现以下各点(a)通过实现单一的驱动上述三个各机构的驱动源以求大幅度地降低磁盘再生装置的造价。
(b)使磁盘再生装置尺寸小型化。
(c)为了实现目的(a)还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进而应实现以下各点·能在例如在二个磁盘架的一个所装载的磁盘再生过程中,更换另一个磁盘架的磁盘。
·能够停止再生中的磁盘再生,在卸载位置对该磁盘进行更换。
·能不重新赋与再生指示而连续地进行装载在二个磁盘架上的各个磁盘的再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磁盘再生装置具有以下的结构(1)读取记录在磁盘(例如CD)上的信息的再生单元;(2)在可能取出磁盘的卸载位置及可能从磁盘读取信息的装载位置之间分别来回移动并在基座上相互并排设置的第一,第二磁盘架;(3)配设可能在第一磁盘架与第二磁盘架之间来回移动的移动体(例如齿条);(4)移动凸轮例如,在齿条部件上形成了带切口的凸轮部件,由于它能与移动体成一体地随着移动体从第一或第二磁盘架的一个移动到另一个面移动,使得再生单元从第一或第二磁盘架之一中所装载的特定磁盘读取信息的再生位置向离开大致垂直该特定磁盘的记录面的方向的退避位置移动,接着移动到第一或第二磁盘架的另一个的退避位置,再接着移动到第一或第二磁盘架的上述另一个的再生位置;(5)当再生单元占有上述第一或第二磁盘架之一的再生位置时,通过使第一第二磁盘架的另一个与移动体啮合而成被导向着的状态,并使之在卸载位置与装载位置之间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例如,转动齿轮系统);(6)上述驱动机构兼作上述移动体的驱动源。
如果采用上述的构造,第一和第二磁盘架相互并排配置在基座上,因此第一及第二磁盘架所装载的磁盘的记录面也基本并排在同一平面之内。相反,各磁盘架的退避位置,因为离开大致垂直于磁盘记录面的方向,所以各磁盘架的再生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的第一移动方向与使第一和第二磁盘架之间来回移动的移动体的移动方向大体上相互成垂直方向。另外,从一边的退避位置到另一边的退避位置的第二移动方向与上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一致。而各磁盘架的卸载位置与装载位置之间的第三移动方向与第一及第二磁盘架的并排方向,即第二移动方向不同,与第一移动方向也不同。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根据这样的三种移动方向,不必分别设置驱动源,只设一个驱动源。
在其上面不需要调整各驱动源相互之间驱动切换时间的控制回路等。因此,可提供便宜的磁盘再生装置。
并且,驱动机构只要使移动体向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就可以,因此使得用于使移动体移动的构造简单化。而且,驱动机构只使移动体向第二移动方向移动,而与移动体成一体移动的移动凸轮,将移动体向第二移动方向的移动变换成向再生单元的第一移动方向的移动,而可使再生单元向第二移动方向移动。从而,移动体作为具有这样功能的移动凸轮的形成母体同时,当再生单元占有第一磁盘架或第二磁盘架之一的再生位置时,也成为使第一磁盘架与第二磁盘架的另一个支架向第三移动方向移动的导向机构。结果,能以必要的最小限量的另件进行多种动作,可使磁盘再生装置的性能成本比进一步提高。
另外,如果上述移动体为以下(7)至(9)那样的构造,则可以用简单的构造,以正确地计时切换再生装置的移动方向。
(7)在移动体上设置使移动体与再生单元的移动平行移动的齿条与上述的移动凸轮。
(8)使上述齿条与获得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而转动的驱动齿轮啮合。
(9)上述移动凸轮具有随着齿条的移动对再生单元产生沿上述大致垂直方向运动分力的升降用凸轮部(例如第一倾斜凸轮及第二倾斜凸轮),和使再生单元在各退避位置间移动的结合部例如第一倾斜凸轮,第二倾斜凸轮及水平部),再生单元连续地结合在升降用凸轮部及结合部上。
而且,若采用以下的(10)至(12)那样的构造,就能实现由一个驱动源驱动再生单元的向第一及第二移动方向的移动与磁盘架的来回移动的简单构造。
(10)在上述驱动机构上设置与上述驱动轮啮合的驱动源齿轮。
(11)在第一与第二磁盘架上分别形成与该驱动源齿轮啮合的支架用齿条。
(12)当再生单元占有第一与第二磁盘架之一的再生位置时,使驱动源齿轮啮合到第一与第二磁盘架的另一个磁盘架用齿条上。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则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由驱动源齿轮通过驱动齿轮传送至移动体齿条的同时,还通过驱动源齿轮传送到各磁盘架用齿条上。因此,用一个驱动源就能驱动移动体及第一或第二磁盘架。
但是,第一与第二磁盘架并不能同时用驱动机构驱动,在再生单元占有第一及第二磁盘架之一的再生位置时,第一与第二磁盘架的另一方因其磁盘架用的齿条与驱动源齿轮的啮合而被驱动。因此,通过在驱动机构上设置的驱动源齿轮轮,并仅在第一和第二磁盘架上形成支架用齿条的简单构成,就能在一个磁盘架的再生动作中更换另一个的磁盘架上的磁盘。
而且,如果采用以下的(13)至(17)的构成,则在第一和第二磁盘架的一个的再生位置处配置再生单元,原封不动保持其再生状态,使第一和第二磁盘架的另一个在装载位置与卸载位置之间来回移动而能够进行磁盘的更换等工作。
(13)在上述移动体的第一支架一边的端部设置第一结合构件(例如第一结合销),同时在第二磁盘架一边的端部设置第二结合构件(例如第二结合销)。
(14)在第一磁盘架上形成与上述第一结合构件结合地滑动的第一导向沟,在第二磁盘架上形成与上述第二结合构件结合地滑动的第二导向沟。
(15)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沟上分别设置使在第一和第二磁盘架之间的移动体的来回移动变换成第一和第二磁盘架之一的来回移动并使上述驱动源齿轮与磁盘架用齿条的啮合及解除啮合的第一来回移动用的凸轮部,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
(16)当再生单元占有第一和第二磁盘架的上述另一个的再生位置时在上述移动凸轮上设有在移动体从第一和第二磁盘架的上述一个朝向上述另一个移动中,也保持再生单位的再生位置的躲避部(例如水平部分)。
(17)在第一磁盘架上设第一来回移动凸轮部同时,在第二磁盘架上设有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使得当再生单元占有第一磁盘架的再生位置时第二结合部件与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邻接,而再生单元占有第二磁盘架的再生位置时第一结合构件与第一来回移动用凸轮部邻接。
如果采用上述的构成,则当再生单元占有第一磁盘架的再生位置时,设在齿条的第二磁盘架一边端部的第二结合构件就与第二磁盘架上形成的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邻接。另一方面,在这种状态下,若齿条从第二磁盘架向第一磁盘架一边移动,则因为移动凸轮具有躲避部,而能够将再生单元原封不动地保持在第一磁盘架的再生位置上,而使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能在第二结合构件上滑动。
因此,能使第二支架移动以便使驱动源齿轮与第二磁盘架的磁盘架用齿条相啮合。
驱动源齿轮与第二磁盘架的磁盘架用齿条啮合之后,就能够一面使第二导向沟沿第二结合构件滑动,一面使第二磁盘架在装载位置与卸载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当再生单元再占有第二磁盘架的再生位置时,就第一磁盘架也形成同样的动作。
而且,使上述再生单元在再生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以支轴为转动中心回转时,则通过采用以下(18)至(21)构成就能使再生单元的移动顺利地进行。
(18)将上述移动体设在再生单元的转动端一侧。
(19)将对两个退避位置间的再生单元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机构(例如单元支承导轨)兼作为上述转动中心的支轴而设在基座上。
(20)将对两个退避位置间的再生单元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机构(例如下降导槽)设在上述转动端一侧的基座上。
(21)在再生单元的转动中心一边形成与上述第一导向机构嵌合的第一嵌合部(例如单元结合沟),在再生单元的转动端的一边形成与上述第二导向机构嵌合的第二嵌合部(例如结合端)。
(22) 将上述第一导向机构与第一嵌合部的嵌合关系设定成比第二导向机构与第二嵌合部的嵌合关系更为宽松。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磁盘再生装置,即使具有以下构成时也能够达到上述的目的。
(23)读取被记录在磁盘(例如CD)上信息的再生单元。
(24)分别在能取出磁盘的卸载位置及能从磁盘读取信息的装载位置之间来回移动且相互并排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和第二磁盘架。
(25)产生驱动力的驱动源(例如传动齿轮系统)。
(26)驱动源所具有的驱动源齿轮(例如下部齿轮)。
(27)与驱动源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例如齿条驱动齿轮)。
(28)与驱动齿轮啮合的同时与再生单元结合,使再生单元在相对于装载在第一磁盘架中的磁盘记录面大致成垂直方向离开第一磁盘架的退避位置,与相对于装载在第二磁盘架中的磁盘记录面大致成垂直方向离开第二磁盘架的退避位置之间作直线移动的齿条。
(29)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磁盘架上并与上述驱动源齿轮啮合的磁盘架用齿条。
(30)分别在第一和第二磁盘架上设置的来回移动用凸轮部(例如连接触部),以便使与上述齿条结合且将从第一和第二磁盘架的一个向另一个的齿条的直线移动变换成第一和第二磁盘架一个的上述来回移动。
(31)当再生单元占有第1和第二磁盘架之一的再生位置时,上述驱动源齿轮与第一和第二磁盘架的另一个的磁盘架用齿带啮合。
(32)上述齿条上形成有对再生单元产生上述的大体为垂直方向的分力的升降用凸轮沟(例如,第1和第2倾斜凸轮),以便使上述再生单元在各个磁盘架的再生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同时,当上述再生单元占有任一个再生位置时,由于齿条的直线移动使上述来回移动用凸轮部动作,使处于非再生一侧的磁盘架的磁盘架用齿条与上述驱动源齿轮啮合成解除啮合之间,还形成保持再生单元处在再生位置的保持用沟。
(33)上述升降用凸轮沟兼作使再生单元作直线移动的结合部。
如果采用上述构成,则与再生单元结合的齿条通过驱动齿轮从驱动源取得驱动力,从第一和第二磁盘架的一方向另一方作直线移动。齿直线移动时,在齿条上形成的升降用凸轮沟就对再生单元施加大体呈垂直方向的力。因此,随着齿条的直线移动,再生单元就向大致垂直于直线移动的方向的方向移动,例如下降,移动到另一个磁盘架的退避位置处。
接着,当齿条进一步沿同一方向作直线移动时,升降用凸轮沟就成为使再生单元沿与齿条移动方向同向进行直线移动的结合部。由此,再生单元就与齿条成一体地从一个的退避位置到另一个的退避位置移动。
若齿条进一步朝同一方向作直线移动,则升降用凸轮沟再次对再生单元产生大体呈垂直方向的分力,使再生单元从所到达的另一个磁盘架的退避位置向其再生位置移动,例如上升。
再生单元到达另一个再生位置后,若齿条再进一步朝相同方向作直线移动,则设在非再生侧的磁盘架上的来回移动用凸轮部起作用,使非再生侧的磁盘架上的磁盘架用齿条与驱动源齿条啮合,从而使非再生侧的磁盘架沿来回移动方向移动,另外,在齿条上,由于在使非再生侧的磁盘架的磁盘架用齿条与上述驱动源齿轮啮合或非啮合之间,形成使再生单元保持在再生位置处的保持用沟,所以能与齿条的移动无关地保持再生单元的再生位置。
因此,非再生侧的磁盘架的磁盘架用齿条由驱动源齿轮的驱动,能够使一边的磁盘架仍然保持在再生状态,而非再生侧的磁盘架则作来回移动。而且,因此而可能对非再生侧的磁盘架中的磁盘进行更换。
这样,对再生单元的直线移动及升降,以及第一和第二磁盘架的来回移动等三种动作,就可以只用一个驱动源,使齿条沿单一方向移动来进行切换。另外,通过对齿条的升降用凸轮沟及保持用沟的形状的设定;就能够容易地对三种动作的切换时间作高精度的调节。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在以下记载中有充分说明。另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以下进行说明而显得清楚明白。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磁盘再生装置的一种构成例子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表示装载了图1所示的磁盘再生装置的音频装置外观的斜视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磁盘再生装置中,表示第二磁盘架处于卸载状态的斜视图。
图4(a)是上述磁盘再生装置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4(b)是主要部分的正面图,图4(c)是保持第一磁盘架的再生位置的凸轮部动作说明图。
图5是图4(a)的沿X-X线断面图。
图6(a)(b)是检测磁盘再生装置动作状态的开关及作为其切换构件的切换杆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再生单元正要从再生位置下降之前状态的平面图,图7(b)表示与图7(a)对应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图7(c)是图7(a)沿X-X线断面图。
图8(a)(b)是表示在图7(a)-(c)状态中的开关及切换杆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再生单元从第一磁盘架的再生位置向退避位置下降中的状态的平面图,图9(b)是表示与图9(a)对应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图9(c)是图(a)沿X-X线的断面图。
图10(a)是表示使再生单元的再生位置至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与在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切换的斜行槽的动作说明的平面图,图10(b)是表示与10(a)对应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图10(c)为图10(a)沿X-X线的断面图。
图11(a)是表示再生单元的再生位置-退避位置之间的移动正要切换成各退避位置间移动之前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1(b)是表示对应于图11(a)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图11(c)为图11(a)沿X-X线断面图。
图12(a)是表示再生单元到达第一磁盘架的退避位置状态的平面图,图12(b)是表示对应于图12(a)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图12(c)是图12(a)沿X-X线断面图。
图13(a)是表示再生单元到达第二磁盘架退避位置的状态,是图13(b)的Y-Y线断面图,图13(b)是表示对应于图13(a)状态的平面图,图13(c)是表示对应于图13(b)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14(a)是表示再生单元的各退避位置间移动切换成再生位置-退避位置间移动的过程中的状态,是图14(b)的Y-Y线断面图,图14(b)为对应于图14(a)状态的平面图,图14(c)是表示对应于图14(b)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15(a)表示再生单元开始向第二磁盘架的再生位置上升的状态,是图15(b)的Y-Y线断面图,图15(b)为对应于图15(a)状态的平面图,图15(c)是表示对应于图15(b)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16(a)表示再生单元从第二磁盘架的退避位置到再生位置上升中的状态,为图16(b)的Y-Y线断面图,图16(a)为对应于图16(a)状态的平面图,图16(c)是表示对应于图16(b)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17(a)表示再生单元到达第二磁盘架的再生位置的状态,是图17(b)的Y-Y线断面图,图17(b)为对应于图17(a)状态的平面图,图17(c)表示对应于图17(b)的齿条构成状态的说明图。
图18(a)表示再生单元到达第二磁盘架的再生位置后在第二开关上进行检测的状态,是图18(b)的Y-Y线断面图,图18(b)为对应于图18(a)状态的断面图,图18(c)是表示图18(b)所示状态的开关与切换杆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8(d)是表示对应于图18(b)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19(a)表示使再生单元保持在第一磁盘架的再生位置上不动而使第二磁盘架正向卸载位置移动之前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9(b)是表示对应于图19(a)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20(a)表示为使再生单元保持在第一磁盘架再生位置上不动并使第二磁盘架向卸载位置移动,而使第二磁盘架的导向沟的接触部与支架齿条和上部齿轮啮合的动作的平面图,图20(b)是表示齿条构件的第一凸轮的动作的主要部件说明图。
图21(a)是在再生单元保持在第一磁盘架再生位置上不动并使第二磁盘架向卸载位置移动阶段,表示齿条部与齿条驱动齿轮解除了啮合状态的平面图,图21(b)是表示对应于图21(a)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22(a)是表示正要检测再生单元保持在第一磁盘架再生位置处不动,而第二磁盘架到达卸载位置之前的状态,是图22(b)的Y-Y线断面图,图22(b)是对应于图22(a)状态的平面图,图22(c)表示对应于图22(b)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23(a)表示检测出再生单元仍然保持在第一磁盘架再生位置而第二磁盘架到达卸载位置的对刻的状态,是图23(b)的Y-Y线断面图,图23(b)为与图23(a)的状态对应的平面图,图23(c)表示与图23(b)对应的齿轮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图23(a)-(c)所示状态的开关与切换杆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25(a)表示再生单元仍然保持在第一磁盘架的再生位置而第二磁盘架开始从卸载位置向装载位置返回的状态,是图25(b)的Y-Y线断面图,图25(b)是与图25(a)的状态相对应的平面图,图25(c)是表示与图25(b)对应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26(a)是在再生单元仍然保持在第一磁盘架的再生位置而在第二磁盘架结束返回到装载位置的动作的阶段表示第二磁盘架的磁盘架齿条与上部齿轮解除啮合前的状态,是图26(b)的Y-Y线断面图,图26(b)为与图26(a)的状态相对应的平面图,图26(c)是表示与图26(b)对应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27(a)是在再生单元仍然保持在第一磁盘架的再生位置而在第二磁盘架结束回到装载位置动作后的阶段表示使第二磁盘架的磁盘架齿条与上述齿轮解除啮合同时,齿条部与齿条驱动齿轮正要再度开始啮合之前的状态,是图27(b)的Y-Y线断面图,图27(b)为与图27(a)的状态相对应的平面图,图27(c)是表示与图27(b)对应的齿轮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28(a)是表示检测到再生单元仍然保持在第一磁盘架的再生状态而第二磁盘架已回到装载位置之前的状态,是图28(b)的Y-Y线断面图,图28(b)是相应于图28(a)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8(c)是表示对应于图28(b)的齿条构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29(a)(b)是表示图28(a)-(b)所示状态的开关与切换杆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已有技术的磁盘再生装置的一种构成例子的斜视图。
图31是将图30所示的磁盘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再生驱动部的结构部分切开表示的斜视图。
图32是从再生驱动部的底面看的使图31所示再生驱动部滑动的滑动驱动部构造的斜视图。
图33是表示已有技术的另一磁盘再生装置的构成例子的平面图。
图34是图33所示磁盘再生装置的侧面图。
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是装载了涉及本实施例的磁盘再生装置1的音频装置的所谓CD组合音响装置2的外观图。CD组合音响装置2除了能进行小型磁盘(以下简称CD)那样的光盘再生外,还能收听无线电广播节目及对小型盒式磁带的信息进行记录再生。另外,作为在CD组合音响装置2能再生的光盘,除了CD外,还能列出的有LD(激光磁盘),DCD(数字视盘),CDG(CD影像盘),单放CD,CDV(CD视盘)等。
首先,如图1及图2所示,设定CD组合音响装置2的正面方向为A方向,其反方向为B方向,朝向B方向的右手方向为E方向,左手方向为F方向,垂直向上方向为G方向,垂直向下方向为H方向,朝向H方向且顺时针为I方向,逆时针为J方向,朝向E方向且顺时针为K方向,逆时针为L方向。
在示于图2的CD组合音响装置2的正面上形成着沿E-F为长度方向的长方形磁盘架状纳口2a、2a。在各个磁盘架收纳口2a内沿E-F方向并排地收纳上述磁盘再生装备所具备的第一磁盘架3和第二磁盘架4。各磁盘架3、4装配成可沿A-B方向来回移动,图2的状态是第一磁盘架3移动到可能取出CD5的位置。
为说明方便,以下,作为各个磁盘架3、4在A-B方向上的移动位置,即将各个磁盘架3、4从磁盘架收纳口2a沿A方向送出并成为可能更换CD的位置称为卸载位置,各磁盘架3、4被收纳在磁盘架收纳口2a内并成为可能从CD中读取信息的位置称为装载位置。而且,将各磁盘架3、4移动到各自的卸载位置后的状态称为卸载状态,各磁盘架3、4移动到各自的装载位置后的状态称为装载状态。
上述的CD组合音响装置2可以对装载在各个磁盘架3、4中的一共2枚CD连续进行再生。而且,一边可将磁盘架3,4的一个中的CD进行再生,即保护CD的再生状态不动,而一边能够将磁盘架3,4中的另一个移动到卸载位置,更换CD。CD更换之后,将磁盘架3,4的另一个移到装载位置,形成可能连续再生的状态。而且,当然能随时将再生中的CD取出。
图3表示上述磁盘再生装置1的外观。作为磁盘再生装置1的外封装构件,设有底座6(基台)与装配成底座6盖体的磁盘压垫板7。上述底座6,其上面有开口,外形基本成箱形状,还起着导向并限制各磁盘架3、4在A-B方向移动的作用。各磁盘架3、4在A-B方向的移动在底座6与磁盘压垫板7的间隙间进行。这时,磁盘压垫板7起着将装载在各磁盘架3、4中的CD保持在装载位置上的作用,并与底座6一起着对各磁盘架3,4的A-B方向移动进行导向及限制的作用。
另外,磁盘压垫板7上安装有分别与装在各磁盘架3、4的装载位置上的CD的转动轴对应的,后面要详细说明的磁盘压板28,28。
以下,根据图1对磁盘再生装置1的各部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磁盘架3呈方板状,形成有装载CD5的磁盘装载部3a,它是呈有CD5厚度的凹部。第一磁盘架3的E-F方向宽度基本上等于CD5的直径。在磁盘装载部3a上,从其中央部分附近沿B方向形成着磁盘架开口部3b。磁盘架开口部3b对于后面要说明的再生单元29边回转驱动CD5,边沿半径方向进行光扫描,并从CD5上读取记录信息都是必要的。
另外,在第一磁盘架3背面,如图4(a)所示,在F方向端部形成有沿A-B方向的导沟3C,同时,在E方向端部形成有沿A-B方向的导沟3d。另一方面,在第一磁盘架3的F方向一边的侧面,由底座6支持第一磁盘架3,并沿A-B方向形成用于在A-B方向导向的导缘3f(见图1),在第一磁盘架3的E方向一边侧面,为了使第一磁盘架3受到磁盘压垫板7的支持而沿A-B方向形成导缘3g。
还有,在导沟3d的E方向外侧,沿A-B方向形成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但是,在导沟3d的A,B两方向端头没有齿条。以下,对在第一磁盘架3上所形成的齿条称为磁盘架齿条3e。该磁盘架齿条3e与后面要提到的磁盘架齿条4e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磁盘架用齿条对应。
而且,如图4(a)所示,在第一磁盘架3背面,在上述导沟3C及导沟3d之间的区域中形成着导向沟8(第一导向沟)。导向沟8由在第一磁盘架3的A方向端部上邻接导沟3d沿F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部8a;为第一导向部8a折向B方向再折回E方向成圆弧状的第二导向部8b;从第二导向部8b继续沿E方向延伸直至越过磁盘架开口部3b的第三导向部8c(移动体导向沟);目对E方向朝B方向倾斜45。角延伸到导沟3d近旁的接触部8d(来回移动用凸轮部或第一来回移动用凸轮部);和沿导沟3d直至第一磁盘架3的B方向端部附近延伸设置的第4导向部8e;以及连接第4导向部8e到E方向成多个迂回曲折的凸轮部8f等构成。
作为对第一磁盘架3构造的最后说明,如图1及图4(b)所示,第三导向部8C的B方向一边的侧面的一部分,形成有朝H方向伸出的限制片8h(限制部)。以后再叙述限制片8h的作用。
另外,与第一磁盘架3成镜面对称地形成第二磁盘架4。就是说,磁盘架装载部3a与磁盘装载部4a,磁盘架开口部3b与磁盘架开口部4b,导沟3c与导沟4c,导沟3d与导沟4d,架齿条3e与架齿他条4e,导缘3f与导缘4f,导缘3g与导缘4g,导向沟8与导向沟9(第二导向沟),第一导向部8a与第二导向部9a,第二导向部8b与第二导向部9b,第三导向部8c与第三导向部9c(移动体导向沟),接触部8d与接触部9d(来回移动用凸轮部或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第4导向部8e与第四导向部9e,凸轮部8f与凸轮部9f,限制片8h与限制片9h(限制部)分别一一对应。另外,架齿条3e与架齿条4e成一定间隔面朝面对置。
在本发明的磁盘再生装置1中,用一个驱动源来实施后面说明的再生单元29的沿G-H方向的升降,沿E-F方向的移动,以及各磁盘架3、4的沿A-B方向移动的三种动作。用一个驱动源进行这些三种动作的起最重要作用的构件是记载在权利要求中的移动体,齿条或作为移动机构的齿条构件10。齿条构件10,以结合到各个磁盘架3、4的上述导向沟8,9的状态,主要是在各磁盘架3,4间沿E-F方向来回移动。但是,为了既保证齿条构件10的E-F方向的移动行程,又要使得磁盘再生装置1的E-F方向宽度的小型化,这两方面要求都得到满足,所以,使齿条构件10在E-F方向的直线轨道与其两端的圆弧状轨道组合起来的长圆形轨道中行走。
因此,齿条构件10是由具有挠性的比较柔软的材料(例如尼龙,聚丙烯等)沿E-F方向形成长带状的。齿条构件10的E-F方向的长度超出并排设置的两个磁架3、4的总宽度一些。另外,除了齿条构件10的长度方向两端头附近外的齿条部10a上,形成有与齿条构件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即平行于G-H方向的齿条的多个齿。
因为齿条部10a的齿根与齿带构件10的背面的背面部10b间的厚度只有例如0.2mm-0.5mm,是很薄的,因此,可以如图1所示,容易以齿条部10a作为内侧的沿I方向或J方向对齿条构件10进行弯曲。这样,为了要压坏各构件10的与长度正交的宽度,齿条构件10就变得难以弯曲。
上述背面部10b,因为与第一磁盘架3的上述限制片8h及第二磁盘架4的上述限制片9h接触地装配,因此,随着需要用齿条构件10阻止各磁盘架3、4的朝A方向的移动。由此,而能保持各个磁盘架3、4的装载状态。
而且,在齿条部件10长度方向两端的各上角,分别朝G方向突起设置第一结合销10c(第一结合构件)及第二结合销10d(第二结合构件)。第一结合销10c嵌插在导向沟8中,在导向沟8内滑动,而第二结合销10d嵌插在导向沟9中,在导向沟9内滑动。各个结合销10c、10d起着保持各磁盘架3、4处于装载位置的作用,同时也起着引导各磁盘架3、4沿A-B方向移动的作用。
另一方面,如图4(c)所示,齿条构件10的长度方向两端,在第一结合销10c及第二结合销10d的各自下方位置沿长度方向切有小缺口,分别形成缺口部分10e、10f。而在缺口部10e、10f的各自的U字形底部,分别设有与齿条部10a的齿列同向突出的第一接触片10g与第二接触片10h。而且,在与缺口部10e、10f相同高度位置,靠近齿条部10a的两端,在缺口部10a一边穿设着躲避纵穴10i,在缺口部10f一边穿设着躲避纵穴10j。躲避纵穴10i及10j的作用容后述。
然后,在齿条构件10的中央,形成有大体呈V字形的狭槽,作为凸轮部11(移动凸轮)。凸轮11对实施例后面描述的再生单元29的升降,以及在两个磁盘架3、4间的移动起着重要作用。大致V字状的尖底部位于从齿条构件10的中央稍为偏向E方向位置处,变成沿E-F方向的不长的水平部分11a。从该水平部11a沿B方向朝右上方形成第一倾斜凸轮11b,而平行于正方向形成第一凸轮11c。另一方面,从水平部11a沿B方向朝左上方形成第二倾斜部11d,且平行于F方向形成第二凸轮11e。
还有,上述的第一倾斜凸轮11b及第二倾斜凸轮11d,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升降用凸轮部,结合部或升降用凸轮沟对应,第一凸轮11c及第二凸轮11e与权利要求记载的躲避纵部及保持用沟对应。
底座6是磁盘再生装置1的各构成构件安装用的基座。底座6如图1所示,大体分成设在A方向一边的上述齿条构件10的收纳空间及移动空间与反面说明的各种齿轮收纳空间的齿条收纳部12,与设在B方向一边的后面说明的再生单元29的收纳空间及移动空间的再生单元收纳部13。
在上述齿条收纳部12中形成有沿E-F方向的长的凹部。凹部的E-F方向两端部成圆弧状。沿该凹部的内侧壁形成薄的隔板14,把凹部内侧壁与隔板14之间的间隔形成为齿条收纳沟15,作为使齿条构件10的一部分弯曲成圆弧状地收起来的收纳空间及移动空间。而隔板14内侧形成各种齿轮的收纳空间。
上述齿条收纳沟15由在齿条纳部12的B方向一边沿E-F方向延伸的第一收纳沟15a,从第一收纳沟15a的F方向端部朝A方向弯曲的因弧状的第二收纳沟15b,从第二收纳沟15b沿E方向延伸到收纳部12的中央附近的第三收纳沟15c,从第一收纳沟15a的E方向沿A方向弯曲的圆弧状的第四收纳沟15d,以及从第四收纳沟15d沿F方向延伸到齿条收纳部12的中央附近的第五收纳沟15e构成。
齿条收纳部15的轮廓形状与上述的各个磁盘架3、4的底面上所形成的导向沟8及导向沟9的轮廓形状相对应,齿条收纳沟15的设置位置与各个磁盘架3、4占有装载位置时的导向沟8及导向沟9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在齿条收纳部12上面的A方向端部上,设有分别朝G方向突出的,与第一磁盘架3的导向沟3c结合的导向部6a,与第一磁盘架3的导向沟3d结合的导向部6b,与第二磁盘架4的导向沟4c结合的导向部6c,与第二磁盘架4的导向沟4d结合的导向部6d。另外,齿条收纳部12的上面从上述导向部6a挨近B方向的位置,与导向部6a同样,设有朝G方向突出的与第一磁盘架3的导向沟3d结合的导向部6e。同样,从上述导向部6c挨近B方向的位置,设有朝G方向突出的与第二磁盘架4的导向沟4d结合的导向部6f。
底座6的F方向侧的侧壁设有从齿条收纳部上面及再生单元收纳部13的上面分别立起的立壁6g立壁6H。在立壁6g、 6h中,分别位于上述导向部6a、6e的稍上侧形成有与第一磁盘架3的导向凸轮3f上面接触并限制第一磁盘架3浮起的浮动限制片6i,6j。另外,还沿G方向隆起的形成在再生单元收纳部13的上面与立壁6h邻接并为防止第一磁盘架3因自身重量而朝向H方向转动的支持部6k。
而且,在底座6的E方向一侧端部中,同样形成着用于第二磁盘架4的限制6i、6j及支持部6k。
另外,在齿条收纳部12的上面的A方向端部及B方向端部共计4个场所,形成着用于在各磁盘架3、4沿A方向移动时,设在各磁盘架3、4底面的上述限制片8h、9h躲避的凹部61。
然后,在齿条收纳部12的隔板14内的收纳空间中,从上述导向部6b、6d间的中心挨近B方向的位置,如图5所示,从齿条收纳部12的底部竖起设有作为磁盘架齿轮体16的回转轴的支轴17。在磁盘架齿轮体16的上部装有以夹住状态啮合到各磁盘架3、4的磁盘架齿条3e、4e的上部齿轮16a,在磁盘架齿轮体16的下部安装有作为驱动齿轮源的与上部齿轮16a同齿数同齿形的下部齿轮16b。在上部齿轮16a与下部齿轮16b之间有传送部16c。传送部16c通常由齿轮和皮带轮等构成,用来传送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源(例如马达)的转动力。但是,本实施例中应该把磁盘架齿轮体16看作磁盘再生装置1的驱动源或驱动机构。
另外,上部齿轮16a,下部齿轮16b及传送部16c成一体地转动。还有,可将上部齿轮16a与下部齿轮16b装在传送部16c的下方或上方,成一体作为一个驱动源齿轮。
在支轴17的B方向一边,设置支轴18,作为与上述下部齿轮16b经常保持啮合的驱动齿轮的齿条驱动齿轮19被转动自如地插入支轴18。齿条驱动齿轮19,与上部齿轮16a及下部齿轮16b有相同齿数和相同齿形。但是齿条驱动齿轮19与磁盘架齿轮体16转动方向相反。而且,齿条驱动齿轮19装配成可与齿条构件10的齿条部10a啮合。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齿条部10a遍布于齿带构件10的G-H方向的整个宽度,凸轮部11穿设在齿条部10a上,但如图5所示,上述齿条驱动齿轮19由于与齿条部10a的H方向端部啮合那样地构成,所以也可以使齿条部10a的G-H方向的形成宽度变窄。这时,应该将凸轮部11穿设在齿条部10a之外,而不会改变齿条构件10的动作。
另外,在后面要说明的,在上部齿轮16a与磁盘架齿条3e、4e的啮合,及齿条驱动齿轮19与齿条部10a的啮合中,调整相互的啮合时间,以便使各个齿顶之间不接触。
另外,还设有支轴20a,20b,对称地将支轴17夹在中间且接近第三收纳沟15c及第五收纳沟15e。而且,支轴20a位于齿条构件10的第一结合销10c使第三收纳沟15c沿E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点附近,而支轴20b位于齿条构件10的第二结合销10d使第五收纳沟15e沿F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点附近。上述支轴20a是第一切换杆21的转动中心,同样,支轴20b是第二切换杆22的转动中心。
如图1及图4(a)所示,上述第一切换杆21具有转动自如地插入上述支轴20a的支点环21a,从支点环21a朝B方向伸出的开关连接杆21b,从支点环21a朝F方向伸出的第一结合杆21c,与从支点环21a朝A方向延伸的第二结合杆21d。开关连接杆21b的前端再分成两股,形成第一按压部21b,及第二按压部21b2。第一结合杆21c及第二结合杆21d的前端分别突出到第三收纳沟15c内、与齿条构件10的第一结合销10c连接。由此,与齿条构件10的移动连动,使第一切换杆21沿I方向或J方向转动。上述支点环21a的下部还形成有若干朝下方突出的凸起部21e,由弹簧24卷绕固定。
上述第二切换杆22也与第一切换杆同样地构成,具有支点环22a、开关连接杆22b、第一结合杆22c、第二结合杆22d、第一按压部22b、第二押压部22b2以及凸起部22e。
可是,在挨近支轴20a,20b的B方向,如图4(a)所示,分别竖立地设有限制销23a、23b。而在各切换杆21,22背后,分别设有朝H方向突出的第一结合销21f,第二结合销22f。卷装固定在凸起部21e的弹簧24的两股脚部,因为装配成夹持着限制销23a与第一结合销21f,所以第一切换杆21即使朝I方向或J方向转动,但弹簧24的弹力仍可使第一切换杆21保持中立位置。同样,卷绕固定在凸起部22e的弹簧24的弹力,应使第二切换杆保持中立位置。
上述第一切换杆21因随齿条构件10的移动而连动地转动,开关连接杆21b的前端与第一开关26接触,而造成开关26的开/关。因此,第一开关26安装在齿条收纳部12的背面,以便能从穿设在齿条收纳部12的底面上的开关孔6m朝上突出。由上述的第二切换杆22所开/关的第二开关27也与第一开关26一样。
例如,开关26如图6(a)所示,是双电路双触点型开关,具有当第一切换杆21的第一按压部21b、及第二按压部21b2的一个被按压时弯曲并有弹性的可动片26a、随着第一切换杆21的I方向转动而与可动片26a与接触的第一触点26b、因第一切换杆21朝J方向转动而与可动片26a接触的第二触点26c。
对于上述的第二开关27,如图6(b)所示,与第一开关26同样,具有可动片27a,第一触点27a及第二触点27c。但是,第一触点27b因第二切换杆22的J方向转动而与可动片27a接触,第二触点27c因第二切换杆22朝I方向转动而与可动片27a接触,这一点恰好与第一开关26相反。
接着,如图1所示,在齿条收纳部12的B方向侧面上,形成着对后面要说明的再生单元29的升降及在各磁盘架3、4间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槽25。导向槽25如图4(c)所示,大致是形成沿E-F方向拉长的U字形。即,导向槽25由对应于第一磁盘架3的装载位置而形成的沿G-H方向延伸的第一垂直槽25a(第一垂直垂直导向槽)、沿E-F方向延伸的水平槽25c(水平导向槽)、将第一垂直槽25a与水平槽25c以极短倾斜地连接的第一斜行槽25b、对应于第二磁盘架4的装载位置而形成的沿G-H方向延伸的第二垂直槽25c(第二垂直导向槽)、及将第二垂直导承槽25e与水平槽25c以极短长度倾斜地连接起来的第二斜行槽25d构成。
另外,第一斜行槽25b及第二斜行槽25d也可以成曲线状。
第一垂直槽25a及第二垂直槽25e的长度等于上述凸轮部11的第一凸轮11c或第二凸轮11e与水平部11a的高度差。而且,导向槽25与凸轮部11通常有一部分连通的位置关系。
而且,如图1所示,底座6的B方向一侧端面上,朝G方向突出设有用螺丝钉等安装上述磁盘压垫板7的安装座6n,6n。磁盘压垫板7的安装,如图3所示,也可利用上述的立壁6h,6h。另外,底座6A方向的侧立壁,即前面,设有窗6P(见图1),即使马达不驱动磁盘架齿轮16,也可通过该窗手动使其转动。因此,在修理时等,能反复确认磁盘再生装置1的任意零件的动作。
在磁盘压垫板7上形成有保持圆7a,7a,以便使各磁盘架3、4的装载位置上所装着的CD转动轴与中心分别一致。但是保持圆7a,7a在磁盘压垫板7的厚度中沿G方向成扩大的锥形。
前述的磁压板28具备有转动自如装配的比保持圆7a的直径大的保持板28a、嵌合在保持圆7a上的环状支持部28b、和装在支持部28b内的凹部处的环状磁铁28c。从后述再生单元29的转台上所载置的CD5进行再生记录信息时,磁铁28c与转台之间磁性引力作用,而使设在磁盘压垫板7背面的上述保持板28a离开磁盘压垫板7的背面,将CD5压在转台上。在这种状态下,转台,CD5及保持板28a成一体转动。
另外,当磁铁28c与转台相互没有受到磁引力的位置关系时,保持板28a因自身重量而沿H方向下降,但与沿A-B方向移动的各磁盘架3、4互不干涉。
还有,在磁盘压垫板7的背面中央,沿A-B方向延伸设置着朝H方向伸出的肋板7b。在肋板7b的F方向侧面上设有沿F方向突出后沿G方向折曲的导向小片7c,在肋板7b的E方向侧面上设有朝E方向突出后朝G方向折曲的导向小片7d。导向小片7c、7d与基座6的上述导向部6a、6b同样,其上端被嵌插在各磁盘架3、4的导向沟3d、导向沟4d中,对各磁盘架3、4的A-B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
而且,如图3所示,在肋板7b的A方向端部,形成着沿E-F两个方向延伸出来的限制突起7e,以便防止沿A-B方向移动的各磁盘架3、4的导缘3g、4g上浮。还有,对应于上述导向小片7c、7d的形成位置,并且从磁盘压垫板7的背面与限制凸起7e基本上同高度处,从肋板7b分别朝E方向及F方向突出设有限制突起7f、7g。这些突起7f、7g也与限制突起7e同样,是为防止各碰盘架3,4的导缘3g,4g上浮而设的。
可是,位于上述导向小片7c,7d与限制突起7e之间的肋板7b的底部,由于从齿条构件10的上端稍微偏离G方向来配置,所以能防止齿条部件10沿G方向上浮。
其次,在磁盘压垫板7背面的B方向端部近旁,沿E-F方向延伸设有朝H方向伸出的限制板7h。另外,在限制板7h与各保持圆7a之间,靠近限制板7h位置处,从磁盘压垫板7背面沿、H方向突出设有压紧销7i、7i。对于限制板7h及压紧销7i,7i的作用,将合并到再生,单元29的构成中一起,在后面加以说明。
上述的再生单元29具有将装载在占有装载位置上的各磁盘架3、4的CD5加以转动驱动并同时从CD5读取记录信息的构成。不只如此,再生单元29还有相对于占有装载位置的各磁盘架3、4离开,接近的同时在各磁盘架3、4之间作业回直线移动的构成。
具体地说,主轴马达29a安装在底板29b背面靠近A方向端部,在底板29b表面伸出的主轴马达29a的转轴上装着转台29c。沿其半径方向对CD5作光扫描的光传感头29d,能在主轴马达29a的安装位置与底板29b的B方向端头间沿A-B方向移动那样地地被支持在底板29b上。
另外,在底板29b的周边,固设着多块防振橡皮垫29e。介于这些防振橡皮垫之间,用小螺钉29f等将底板29b安装在上盖状的夹持板30的背面一边。因此,在再生单元29f等以外所发生的振动就由上述防振橡皮垫29e所吸收,而使再生单元29成不易受振动的装载状态。而形成一体的再生单元29及夹持板30,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再生单元对应。
在夹持板30上形成有露出转动台29c及沿A-较蛞贫墓獯头29d的开口部分30a。而夹持板30的E-F方向宽度设定得比第一磁盘架3或第二磁盘架4的E-F宽度小一圈,而夹持板30的A-B方向的长度设定成与上述再生单元收纳部13的A-B方向长度相同。
然后,在构成夹持板30的A方向端面的垂壁上沿A方向突出设置着作为结合销的支持杆30b,它贯穿在上述齿条收纳部上形成的导向槽25,并嵌入在齿条构件10的凸轮部11上。
而且,在构成夹板30的F方向端面的侧壁的A方向端部上,沿F方向突出设限制销30c之外,在构成夹板30的E方向端面的侧壁的A方向端部上也朝E方向突出设有限制销30d。在齿条收纳部12与再生单元收纳部13的交界的F方向拐角处,当再生单元29对于第一磁盘架3成为可能再生状态时,形成着能嵌入上述限制销30c的限制沟6q(参见图4(a))。同样,在齿条收纳部12与再生单元收纳部13的交界的F方向拐角处,当再生单元29对第二磁盘架4成为可再生状态时,形成着能嵌入上述限制销30d的限制沟6r(见图4(a))。
就是说,通过限制销30c与限制制沟6q的结合,当再生单元29对第一磁盘架处于可能再生状态时,决定再生单元29的A-B方向位置;而通过限制销30d与限制沟6r的结合,当再生单元29对第二磁盘架处于可能再生位置时,决定再生单元29的A-B方向位置。
以下,就维持再生单元29的G-H方向的升降及E-F方向的移动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夹持板30背面的B方向端部,如图1及图5所示,形成着沿E-F延伸的单元结合沟30e(第一嵌合部)。另一方面,在构成底座6的B方向端面的后壁内面,沿再生单元收纳部13的E-F方向的整个宽度连续延伸地设有与上述单元结合沟30e啮合的单元承受导轨6s(第一导向机构)。因此,单元结合沟30e在单元承受轨6s上滑动,使再生单元29沿E-F方向被导向。
而且,单元承受轨6s还起着使再生单元29与夹板30成一体地沿L-K方向转动的转动轴的作用。若夹持板30朝K方向转动,则再生单元29从第一磁盘架3或第二磁盘架4离开而下降。反之,若夹板30朝L方向转动,则再生单元29朝第一磁盘架3或第二磁盘架4靠近而上升。
再生单元29下降,如图4(a)或图5所示,受到齿条收纳部12与再生单元收纳部13的分界面下部上所形成的下降导沟6f(第二导向机构)的限制。即,构成夹持板30的A方向端面的垂壁下端,形成有朝H方向伸出的结合端30f(第二嵌合部),该结合端30f嵌入下降导沟6t中而限制了再生单元29的下降。
另外,下降导沟6t,与单元承受轨6s同样,因为是沿再生单元收纳部13的E-F方向的整个宽度连续延伸设置的,所以能以使再生单元29下降的状态沿E-F方向进行导向。
但是,单元承受轨6s与单元结合沟30e的结合,比起结合端30f与下降导沟6t的结合宽松。换句话说,结合端3f与下降导沟6t的A-B方向的间隙比单元承受轨6s与单元结合沟30的A-B方向的间隙小。因此,将单元承受轨6s作为转动轴的夹持板30的自如转动的同时,在使再生单元29成下降状态沿E-F方向引导时,能防止再生单元29沿I-J方向不稳。结果是,使再生单元29的E-F方向移动平滑且迅速。
还有,就夹持板30上面的B方向端部附近形成U字状的切口,设置有弹性的作为加力机构的舌状簧片(以下称成形弹簧30g)。例如,再生单元29对第一磁盘架处于可能再生状态时,因磁盘压垫板7的前述押压销7i与该成形弹簧30g接触并沿H方向按压成形弹簧30g,所以产生压力并可防止上述单元结合沟30e从单元承受轨6s浮起。
另外,在再生单元29上设置上述的押压销7i,即使在磁盘压垫板7上形成成形弹簧30g,也能得到同样效果。
还有,当再生单元29对各磁盘架3、4形成可能再生状态时,如图5所示的,磁盘压垫板7的前述限制板7h,被装配在靠近夹持板30的B方向端部。图5中,是用限制板7h与单元承受轨6s夹持着夹持板30的B方向端部。实际上,在夹持板30的B方向端部与限制板7h之间,沿G-H方向形成有点间隙。这样,既能使夹持板30的转动自如,又能防止上述单元结合沟30e受到单元承受轨6s外部的振动等而脱落。
作为构成的最后说明,在构成底座6的B方向端面的后壁上,位于上述单元承受轨6s下方,形成有用于将再生单元29的配线引出到磁盘再生装置1外的开口部6u。开口部6u的E-F方向的宽度,与再生单元29的E-F方向的移动范围有相同程度。
上述构成中,首先,根据图1,图4(a)-(c)至图6,就第一磁盘架3的可能再生状态的各种构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各磁盘架3、4有共同装载位置。再生单元29有转台29c从第一磁盘架3的架开口部3b突出的位置。这时,从夹持板30沿F方向突出的限制销30c,由于嵌入底座6的限制沟6q内,所以决定了再生单元29在A-B方向的位置。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磁盘压垫板7的压销7i沿H方向押压夹持板30的成形弹簧30g,因此,上述单元结合沟30e不会从单元承受轨6s浮起。
另外,转台29c上所装置的CD5,由磁盘压板28保持吸附在转台29c上,一边转动一边由光传感头29d沿半径方向进行光扫描。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各磁盘架3、4有装载位置时,因为导沟3c、4C的各自A方向端部分别与导向部6a及导向部6c连接,因此,各磁盘架3、4不能从装载置位置再朝B方向移动。
而且,如图5所示,因为第一磁盘架3的限制片8h与齿条构件10的背面部10b接触,因此,阻止着第一磁盘架3再朝A方向的移动。因而,以第一磁盘架3的可能再生状态保持在装载位置上。因为齿条构件10的齿条部10a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着,而形成在第一磁盘架3侧面的磁盘架齿条3e与上部齿轮16a没有啮合,因此,磁盘架上部齿轮体16虽然转动,但也不会将该转动传送给磁盘架齿条3e。
而且,在第一磁盘架3的可能再生状态,在第二碰盘架4背面所形成的导向沟9中的第二结合销10d位于第三导向部9c的F方向端部。即,第二磁盘架4向A方向的移动受到齿条构件10的第二结合销10d的阻止。
然后,如图4(C)所示,从夹持板30朝A方向突出的支持杆30b嵌入在齿条构件10上所穿设的凸轮部11的第一凸轮11c的F方向端部附近,及导向槽25的第一垂直槽25a的G方向端部。再生单元29回转转动CD5时的水平姿势,由支持杆30b与第一凸轮11c的结合及单元结合沟30e与单元承受轨6s的结合所保持。另外,如上所述,因支持杆30b嵌入第一垂直槽25a而确定了再生单元29的E-F方向位置。
如图1所示,齿条构件10被收纳在齿条收纳部12的齿条收纳沟15中,引导其移动,特别是在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可能状态,齿条构件10被第一收纳沟15a,第二收纳沟15b,第三收纳沟15c收纳着。
齿条构件10的第一结合销10c,位于第三收纳沟15c中,作为第一切换构件的第一接触片10g沿E方向按压第一切换杆21的第一结合臂21c的前端。由此,沿I方向反抗弹簧24的压力使第一切换杆21转动的分力产生在第一接触片10g与第一结合臂21c的前端的接触位置。若第一发换杆21沿I方向转动,则如图6(a)所示,第一押压部21b使第一开关26的可动片26a变位,与第一触点26b接触。可动片26a与第一触点26b导通使第一开关26接通,检测出再生单元29对第一磁盘架3的可能再生状态。
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若测出再生单元29处在可能再生状态,就使马达等驱动源停止工作。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第二开关27,由于弹簧24与第一结合销22f及限制销23b的结合,则就保持可动片27a与第一触点27b,第二触点27c的任一个都不连接的断开状态。
接着,从图4(a)所示的状态,若由图未示出的驱动源(马达等)使架齿轮体16沿J方向转动,则由于架齿轮体16的下部齿轮10b的J方向转动,则齿条驱动齿轮19沿反方向即I方向转动。因此,如图7(a)~(c)所示,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的齿条部10a开始沿E方向转动。但是,第二结合销10d使第二磁盘架4的第三导向部9c沿E方向滑动的同时,第一结合销10c使第一磁盘架3的第一导向部8a沿F方向滑动。而且,随此,由于上述第一接触片10g沿F方向移动而使第一接触片10g与第一切换杆21解除接触,第一切换杆21因弹簧24的作用力而恢复中立状态。结果,如图8(a)所示,第一开关26变成断开状态。而另外,如图8(b)所示,第二开关27保持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夹持板30的支持杆30b沿第一凸轮11c移到其F方向的端部。但是,第一凸轮11c因为是沿平行于E-F方向,即水平方向形成的,从图5与图7(c)比较可知,支持杆30b只要在第一凸轮11c内移动就能保持再生单元29的水平状态,即可能再生状态。
若从图7(a)~(c)的状态使架齿轮体16再沿J方向转动,则如图9(a)(b)所示,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的齿条部10a再沿E方向被驱动。这样一来,支持杆30b就从第一凸轮11c移动到第一倾斜凸轮11b。因为支持杆30b嵌入第一垂直槽25a中,所以第一倾斜凸11b因与第一垂直槽25a一起移动,而将齿条构件10的向E方向的移动变换成支持杆30b的朝H方向的移动。
但是,若从第一磁盘架3的可能再生状态,使架齿轮体16沿J转动、使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的齿条部10a朝E方向移动,则如图9(c)所示,再生单元29朝H方向下降。这时,实际上因单元承受轨6s作为转动轴朝K方向转动,所以再生单元29朝H方向下降。随此,成形弹簧30g离开在押压销7i,而在单元承受轨6s与单元结合沟30e之间产生一定间隙。但是,在单元结合沟30e的形成位置中,因为夹持板30受到限制板7h按压,所以不会使单元承受轨6s与单元结合沟30e的结合脱落。
另外,如图9(c)所示,从夹持板30沿F方向突出的限制销30c沿限制沟6q下降。
还有,吸着转台29c并保持着CD5的磁盘压板28,因为是安装在磁盘压垫板7的保持圆7a中,通过再生单元29的朝K方向的转动,就能解除磁盘压板28与转台29c的吸附关系,转台29c就从磁盘压板28离开。结果,当转台29c由磁盘架开口部3b进一步沿H方向向下降时,CD5就从转台29c脱落,留在磁盘装载部3a上。
图10(a)~(c)是表示架齿轮体16再沿J方向转动,由齿条驱动齿轮19推进齿条构件10向前移动,支持杆30b开始与导向槽25的第一斜行槽25b接触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再生生29快要到达H方向最下方位置之前,且还在下降之中。转动台29c的G方向上部与第一磁盘架3的下部3h处于沿A-B方向平行的同一平面上。
另外,在支持杆30b开始与第一斜行槽25b接触的时刻,从夹持板30沿H方向突出设置的结合端30f开始嵌入最下位结合的底座6的下降导沟6t内。
若架齿轮体16再沿J方向转动,则如图11(b)所示,支持杆30g一面受第一倾斜凸轮11b按压,一面使第一斜行槽25b向水平槽25c滑动。第一斜行槽25b为使支持杆30b从第一垂直槽25a向水平槽25c平滑且可靠地移动有重要的作用。
假设支持杆30b不能从第一垂直槽25a向水平槽25c平滑移动,则支持杆30b接着与第一倾斜凸轮11d接触时,受第二倾斜凸轮11d按压,有第一垂直槽25a朝反向移动的危险。这样的反方向移动,在磁盘再生装置1上下颠倒的场合,由于反向移动方向与再生单元29的重力方向一致,因此是难以发生的。
因而,由于用斜行槽或曲面槽将第一斜行槽25b与水平槽25c用连接起来,所以将支持杆30b导出第一垂直槽25a外面就变得容易。因此,即使在磁盘再生装置1上下颠倒工作情况下,也不会产生误动作,在提高磁盘再生装置1工作性能同时,能以便宜价格构成不产生误动作的磁盘再生装置1。
另外,由于支持杆30b使第一斜行槽25b滑动,朝E方向有一些移动,如图11(a)所示,再生单元29开始向E方向,即第二磁盘架4的方向移动。
这时,再生单元29向E方向的移动由结合在单元结合槽30e的单元承受轨6s,及结合着结合端30f的下降导槽6t所引导。
若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的齿条部10a从图11(a)~(c)所示状态进一步沿E方向移动,则如图12(b)所示,支持杆30b结束与第一倾斜凸轮11b的滑动接触,沿水平部11a移动,同时并结束与第一斜行槽25b的滑动接触,开始与水平槽25c的滑动接触。因此,如图12(c)所示,再生单元29向K方向回转结束并达到最下方位置,在转动台29c与第一磁盘架3的下部3h之间产生间隙同时,结合端完全嵌入下降导沟6t中。这种状态就成为再生单元29可能朝E-F方向移动的状态。
这时,因为单元结合沟30e与单元承受轨6s的结合比起结合端30f与下降导沟6t的结合宽松,因此,下降导沟6t为主导承,单元承受轨6s作为副导承,引导再生单元29的E-F方向的移动。另外,因为结合端30f嵌入下降导沟6t中,因此,再生单元29不会产生A-B方向或I-J方向移动,而能沿E-F方向平滑移动。
另外,第二磁盘架4的下部4h与第一磁盘架3的下部3h有相同形状,不会对转台29c的移动构成障碍。而且,如图12(a)所示,第二磁盘架4的A-B方向移动受结合在第三导向部9c中的第二结合销10d所阻止,同时,也因从第二磁盘架4沿H方向突出设置的限制片9h与齿条构件10背面部10b接触而阻止,在再生单元29的E-F方向的移动中第二磁盘架4不会离开装载位置。
接着,若与齿条条驱动齿轮19啮合的齿条部10a进一步朝E方向移动,则如图13(c)所示,因为支持杆30b受第二倾斜凸轮11d朝E方向的按压,因此在水平槽25c中被引导,沿E方向滑动到达第二斜行槽25d。结果,在夹持板30被下降导沟6t与单元承受轨6s导向的状态,使再生单元29移到第二磁盘架4一边。
随此,在齿条构件10通过第一收纳沟15a,在第四收纳沟15d被弯曲,进入第五收纳沟15e的同时,第二结合销10d沿第三导向部8c→第二导向部9b→第一导向部9a顺次滑动。这时,第一磁盘架3的限制片8h,不与齿条构件10的背面部10b相对,因为第一结合销10c结合在第三导向部8c上,所以第一磁盘盘3沿A-B方向的移动依然被阻止。
如果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的齿条部10a再进一步朝E方向移动,则如图14(c)所示,支持杆30b仍然受到第二倾斜凸轮11d朝E方向按压而与第二斜行槽25d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5(c)所示,支持杆30b在第二斜行槽25d内移动的过程中,从水平部11a沿G方向离开,如图14(a)及图15(a)所示,再生单元29朝G方向有一定上升。结果,开始解除结合端30f与下降导沟6t的结合。
另外,如图14(c)所示,在支持杆30b开始接触第二斜行槽25d时刻,从夹持板30沿E方向突出设置的限制销30d,如图14(b)所示,开始嵌入限制沟6r内。
若与齿条驱动齿轮19齿合的齿条部10a从图15(a)~(c)所示状态再沿E方向移动,则如图16(c)所示,支持杆30b被第二倾斜凸轮11d沿G方向朝上推,在第二垂直槽25e中被引导朝G方向移动。结果,随着夹持板30将单元承受轨6s作为移动轴朝L方向的转动,再生单元29也朝L方向转动,朝向第二磁盘架4的磁盘架开口部4b上升。而随此,使结合部30f与限制沟6r解除结合,成形弹簧30g开始与磁盘压垫板7的按压销7i接触。
另一方面,在第二磁盘架4的磁盘装载部4a上所装载的CD,被替换放置在转台29c上,与磁盘压板28接触。由此,由于转台29c被磁铁28c吸着,所以CD能保持在转台29c上。
若齿条部10a再接着朝E方向移动,如图17(c)所示,则支持杆30b与倾斜凸轮11d的最上端接触,到达第二垂直槽25e的最上端。由此,如图17(a)所示,再生单元29再沿L方向转动上升到相对于第二磁盘架4的最高位置。结果,磁盘压板28从磁盘压垫板7离开,再生单元29、CD、磁盘压板28由防振橡皮垫29e变成上述的浮置状态。
另外,再生单元29上升到最高位置时变成可能再生姿势,则如图17(b)所示,第二结合销10d在第一导向部9a途中,因为第二接触片10h未到达第二切换杆22处,所以再生单元29的可能再生状态仍未被检测到。即,架齿轮体16再继续沿J方向转动的结果,支持杆30b从第二倾斜凸轮11d的最上端被引导到第二凸轮11e处。
齿条构件10的移动,即架齿轮体16的转动继续进行直到第二接触片10h按压着切换杆22的第一结合杆22c。如图18(b)所示,若作为第二切换构件的第二接触片10h与第一结合杆22c的前端接触并朝F方向按压,则第二切换杆22反抗弹簧24的作用力朝J方向转动。结果,因为开关接触杆22b的第一按压部22b,使第二开关27的可动片27a沿F方向位移,因此如图19(b)所示,可动片27a接触到第一触点27b。由于可动片27a与第一触点27b导通而使第二开关27成接通状态时,则与第一开关26的情况相同,由控制部检测出再生单元29相对于第二磁盘架4的可能再生状态。
这样一来,若控制部检测出第二磁盘架4的可能再生状态,则由于马达等的驱动源停止,架齿轮体16停止朝J方向转动,齿条构件10也停止在图18(b)所示状态。另外,即使为使第二切换杆22转动的齿条构件10朝F方向移动,但如图18(d)所示,因为支持杆30使与F方向平行,即水平地形成的第二凸轮11e滑动,因此如图18(a)所示,再生单元29仍然保持水平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8(b)所示,第一结合销10c因为位于第一磁盘架3的第三导向部8c的E方向端部,所以第一磁盘架3的限制片8h并不对向齿条构件10的背面10b。因而,第一磁盘架3的A-B方向移动因背面部10b与限制部8h接触而不能进行,并因第一结合销10与第三导向部8c的结合而受到限制。
这样,在将第一磁盘架3的CD再生切换成第二磁盘架4的CD再生时,使架齿轮体16沿J方向转动,第一开关26断开,直到第二开关27的第一触点26b变成导通马达才运转,再生单元29从对应于第一磁盘架3的可能再生状态切换成对就第二磁盘架4的可能再生状态,从而形成简单、可靠且价格低的切换机构。
而且,在各可能再生状态中,由图中没示出的演奏回路使主轴马达29a及光传感头29d工作,就能够进CD的信息再生。并且,不言而喻,可以在各个磁盘架3、4的一方使再生中的CD演奏中途停止,根据在各磁盘架3、4的一方CD演奏结束,而使再生单元29自动地移动到各个磁盘架3,4的另一方,从各磁盘架3,4中的另一方装好了的CD进行信息再生。而且,还可以在各磁盘架3、4间使再生装置来回移动,对各磁盘架3、4所装载的CD的信息进行交替再生。再者,还可以在各磁盘架3、4中的一方使再生中的CD演奏保持继续进行,对各磁盘架3、4的另一方的CD进行更换。
接着,在将第二磁盘架4的CD再生切换成第一磁盘架3的CD再生时,使马达等驱动源沿与上述相反方向转动。就是说,使架齿轮体16朝I方向转动,则齿条驱动齿轮19朝J方向转动,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的齿条部10a朝F方向移动。由此,第二开关27变为断开,第一开关26的第一触点26b变为接通,若使磁盘架齿轮体16转动,则可使再生单元29从第2磁盘架4向第一磁盘架移动。关于各部的动作,不过是使上述所说明的动作按相反顺序进行而已,说明省略。
以下,就在磁盘架3、4的一方使CD信息在再生中并使磁盘架3、4的另一方向卸载位置排出的打开动作,及将CD更换后,从卸载位置回到装载位置的关闭动作,进行连续再生的情况作说明。本实施例的磁盘再生装置1,可以仍然保持对应于磁盘架3、4的一方的再生单元29的再生状态,即能在各个磁盘架3、4的一方在CD再生中,使磁盘架3、4的另一方开闭,进行CD的更换。
图4(a)~(c)至图6,已经作了说明,是表示对应于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单元29的可能再生状态。使再生单元29的可能再生状态保持不变而将第二磁盘架4从磁盘再生装置1排出时,首先,与使再生单元29移向第二磁盘架4的场合相反,使架齿轮体16朝I方向转动。因此,齿条驱动齿轮19朝J方向转动,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的齿条部10a朝F方向移动。结果,如图19(a)所示,第二结合销10d到达第二磁盘架4的第三导向部9c与接触部8d交界处。这时,如图19(b)所示,夹持板30的支持杆30b,由于在齿条构件10上使沿E-F方向平行即在水平形成的第一凸轮11c朝向E方向端部滑动,所以保持着再生单元29的水平的可能再生姿势。
另外,再生单元29因防振橡皮垫29e而变成前述的浮置状态,因此,第一凸轮11c滑动时虽然也发生振动,但振动难以传到再生单元29上,所以能继续进行良好的再生。
另一方面,因为将第一切换杆21的第一结合杆21c朝E方向押压的第一接触片10g通过E方向,所以第一切换杆21因弹簧24的作用力朝J方向转动而回到中立位置。因此,第一开关26变成断开状态。
若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的齿条部10a从上述状态朝F方向移动,则第二结合销10d嵌入接触部9d。这时,接触部9d上由于作用着从第二结合销10d的朝A方向押压的分力,则如图20(a)所示,第二磁盘架4朝A方向被推压出来。还有,若第二结合销10d在接触部9d朝向第四导向部9e滑动,则如图20(b)所示,支持杆30b在第一凸轮11c上向E方向端部滑动。另外,再生单元29只要支持杆30b处于第一凸轮11c上,就能继续保持其水平的可能再生的姿势。
同样,若第二磁盘架4朝A方向移动,则在第二磁盘架4上形成的架齿条4e朝向A方向,即向架齿轮体16的上部齿轮16进入。结果,如图20(a)所示,架齿条4e的第一个齿开始与上部齿轮16a啮合。
这里,导向沟9的上述接触部9d相对于A-B方向及E-F方向形成有45°的倾斜。因此,齿条驱动齿轮19与齿条部10a相互间,以及架齿条4e与上部齿轮16a相互间处于啮合状态,则齿条部10a沿E-F方向,架齿条4e沿A-B方向可同时地移动。而且,上述接触部9d被形成在架齿条4e的第一齿不跨接在上部齿轮16a的齿顶上时的位置。
若从图20(a)(b)所示状态使架齿轮体16再朝J方向转动,则齿条驱动齿轮19如图21(b)所示,进一步使齿条部10a朝F方向移动的同时,如图21(a)所示,上部齿轮16a再使带齿条4e朝A方向驱动,而第二磁盘架4进一步朝A方向进入。由此,除了第二结合销10d到达接触部9d与第4导向部9e的分界处以外,第一结合销10c经第一导向部8a朝E方向滑动,到达第一切换杆21的第二结合杆21d附近。
在此时刻,因齿条驱动齿轮19与齿条部10a的啮合被解除,架齿轮体16的转动没有被传送到齿条部10d,所以齿条部件10停止移动。
另一方面,因上部齿轮16a与架齿条4e相互啮合着,所以,如图22(c)所示,即使在齿条构件10保持在停止位置期间,架齿轮体16的转动也通过上部齿轮16a传送给架齿轮4e。因此,如图22(a)、(b)所示,第二磁盘架4再朝A方向进入。这种结果,如图22(b)所示,第二结合销10d相对于第四导向部9e朝B方向滑动,到达第四导向部9e与凸轮部9f的分界处。
另外,第二磁盘架4的A-B方向移动,由结合在导向沟4c中的底座6的导向部6c、6f,和结合在导向沟4d上的导向部6d以及形成在磁盘压垫板7上的导向小片7d所导引。而且,第二磁盘架4朝G方向的浮动受到底座6的限制片6i、6j及磁盘压垫板7的限制突起7e、7f、7g的限制,所以,即使磁盘再生装置1对水平成倾斜状态,对其动作也无任何影响。
若架齿轮体16从图22(a)~(c)的状态再朝I方向进一步转动,上部齿轮16a驱动架齿条4e的结果,如图23(b)所示,第二结合销10d嵌入凸轮部9f,朝向第二磁盘架4的B方向端部滑动。凸轮部9f,由于沿F方向迂回曲折,因此,伴随着第二磁盘架4朝A方向的移动,凸轮部9f的E侧内壁就将第二结合销10d向F方向推压。结果,第一结合销10c经第一导向部8a朝E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接触片10g接触到第一切换杆21的第二结合杆21d,使第一切换杆21朝J方向转动。
这样一来,若第一切换杆21朝J方向转动,则使开关接触杆21b的第二按压部21b改变位置,如图24所示,使可动片26a与第二触点26c接触。若由于可动片26a与第二触点26c接触而使第一开关26成接通状态,则控制部识别出第二磁盘架4已移动到卸载位置,第二磁盘架4的打开动作已完成。基于这个认识,控制部因使马达等驱动源停止而使架齿轮体16的转动停止,各部分保持停止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能对第二磁盘架进行CD更换。
而且,当第二结合销10d到达凸轮部9f的B方向端部时,如图23(a)所示,第二磁盘架4进入到A方向的最前端位置。另外,如图23(c)所示,由于在齿条构件10的第一接触片10g附近设有躲避孔10i,因此,即使第一切换杆21朝J方向转动,也能使第一结合臂21c的前端穿过躲避孔10i向A方向放走。
图2表示第一磁盘架3变成卸载状态时的CD结合音响装置的外观,图3表示第二磁盘架4变为卸载装置的磁盘再生装置1的外观。在这样的各个磁盘架3、4的卸载状态中,CD5分别装置在各个磁盘装载部3a、4a上,或能将所装置的CD5更换成其它CD。
以下,就第2磁盘架4从卸载位置回到装载位置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若从图23(a)~(c)所示状态,与开启动作相反使架齿轮体16朝J方向转动,则如图25(a)所示,架齿条4e因上部齿轮16a的J方向转动而朝B方向返回地被驱动。因此,如图24(b)及图25(b)所示,第二结合销10d从凸轮部9f向第四导向部9e移动。这时,通过凸轮部9f的迂回曲折形状,第二结合销10d朝E方向返回。与之连动,正接触在第二结合杆21d上的第一接触片10g沿F方向返回,离开第二结合杆21d,所以第一切换杆21因弹簧24的作用力而回到中立位置。
结果,第一开关26变成断开状态。
而且,若使磁盘架齿轮体16朝J方向转动,则如图26(a)、(b)所示,架齿条4e再沿B方向返回,第二结合销10d相对第四导向部9e沿A方向滑动,到达第四导向部9e与接触部9d交界处。而再生单元29及齿条构件10,与第二磁盘架4的打开动作过程相同,第二结合销10d位于第四导向部9e及凸轮部9f之间,齿条驱动齿轮19与齿条部10a的啮合被解除,如图25(c)及图26(c)所示,保持在停止状态。
若第二结合销10d从到达第四导向部9e与接触部9d交界处的时刻就使磁盘架齿轮体16再沿J方向转动,则如图27(b)所示,第二结合销10d经接触部9d朝向第三导向部滑动。由此,如图27(a)所示,与第二磁盘架4再朝B方向返回的同时,因第二结合销10d朝E方向位移,所以如图27(c)所示,齿条部10a的第二结合销10d侧的第一齿与齿条驱动齿轮19的啮合再次开始。
第二结合销10沿接触部9d滑动直到靠近第三导向部9c,上部齿轮16a与架齿条4e的啮合被解除。从而,上部齿轮16a与架齿条4e的啮合解除之后,因齿条部10a被齿条驱动齿轮19沿E方向驱动,所以第二结合销10d经接触部9d朝B方向按压,使第2磁盘架4再向B方向退回。
这样一来,便如图28(b)所示,若第二结合销10d从接触部9d嵌入第三导向部9c,则第二磁盘架4返回到装载位置,第二磁盘架4的关闭动作完成。
另外,第二结合销10d沿接触部9d滑动期间,如图27(c)及图28(c)所示,支持杆30b相对地使第一凸轮11c朝F方向移动。不过,再生单元29连续保持水平的可能再生状态,使CD的再生连续进行,这方面已经有过说明。
另外,第二结合销10d在接触部9d滑动期间,第一接触片10g在第一切换杆21的第二结合杆21d与第一结合杆21c之间沿F方向滑动。从而,如图29(a)、(b)所示,第二开关27变成断开状态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在第一开关26中,因第一切换杆21呈中立状态而成断开状态。
之后,使架齿轮体16再向J方向转动,除了第二结合销10d在第三导向部9c中朝E方向前进外,第一结合销10c也沿第一导向部8a朝F方向前进。结果,返回到基于图4(a)~(c)已经说明过的状态,相对于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单元29的可能再生状态,根据第一开关26处于接通状态而被检测出来。根据再生单元29相对第1磁盘架3的可能再生状态的检测,控制部认识到第二磁盘架4移动到装载位置的过程结束,同时,使马达等驱动源停止。
通过以上动作,能够在第一磁盘架3中再生CD的信息,一面使再生动作继续进行,一面更换第二磁盘架4的CD。
还有,为了一面继续进行第二磁盘架4的可能再生状态(图18(a)~(c)的状态)一面更换第一磁盘架3的CD,可以使架齿轮体16朝相反的I方向转动。这时的具体动作,因磁盘再生装置1的各部分是相对于包含磁盘压垫板7的肋板7b的平面对称地配置的,因此,与上述的动作是同样的。但是,第一磁盘架3的开启动作的完成,可能通过可动片27a与第二触点27c的接触,根据第二开关27成接通状态而被检测出来。
对再生单元29的可能再生状态及各磁盘架3、4的卸载/装载状态,与各开关26、27的接通状态的关系整理如下①相对于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单元29的可能再生状态检测(图4(a))第一开关26的第一触点26b接通(图6(a))②相对于第二磁盘架4的再生单元29的可能再生状态检测(图18(b))第二开关27的第一触点27b接通(图19)③第一磁盘架3卸载状态(图2)第二开关27的第二触点27c接通(没有相应的图)④第二磁盘架4卸载状态(图23(a))第一开关26的第二触点26c接通(图24)另外,如前所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第②点对第一磁盘架3的装载状态进行确认外,还根据上述第①点对第2磁盘架4的装载状态作出确认。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的磁盘再生装置1中,使在带状齿条构件10上形成的槽状的凸轮部11与在底座上U字形地形成的导向槽25的位置合并,在其两者之间嵌入夹持板30的支持杆30b。由此,使齿条构件10结合在各磁盘架3、4背面上所形成的导向沟8、9中,只要使齿条构件10在各个磁盘架3、4之间来回移动,就能够在各磁盘架3、4的一方使处于可能再生状态的再生单元29下降,向各磁盘架3、4中另一方移动后,在各磁盘架3、4的另一方使再生单元29上升,就能变成可能再生状态。
齿条构件10与凸轮部11可通过成形加工一体地形成,另外,导向槽25也可和底座6一体地形成,因此,为了将磁盘架齿轮体16的转动变换成再生单元29的垂直移动及水平移动,就不需要特殊的凸轮机构。从而能以低成本制作磁盘再生装置。
另外,由于齿条构件10以可挠性材料形成,所以可将齿条构件10的两端部成圆弧状的弯曲状态收纳在底座6的齿条收纳沟15中,以便移动行程的至少一部分能描绘成曲线那样使齿条构件10能在底座6上移动。因此,一面确保使再生单元29在各磁盘架3、4间来回移动所必要的齿条构件10的移动的行程,一面又能够将底座6的宽度设计得仅仅稍微超过各磁盘架3、4的总宽度。因而,能实现磁盘再生装置1的小型化。
而且,驱动齿条构件10的齿条部10a的齿条驱动齿轮19也好,各磁盘架3、4的侧面上所形成的架齿条3e、4e也好,都是从同一架齿轮体16传送转动的。而且,只要使齿条构件10在各磁盘架3、4间来回移动,在齿条部10a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时,架齿条3e、4e与架齿轮体16的上部齿轮16a的啮合就被解除,架齿条3e、4e与上部齿轮16a啮合时,齿条部10a与齿条驱动齿轮19的啮合就被解除,这对于在各磁盘架3、4背面所形成的导向沟8、9的形状说来,是有独到之处的。
由此,不必为齿条构件10与各个磁盘架3、4分别设置驱动源,从而对分别设驱动源时的驱动时间进行调整的控制电路也就没有必要。而且,因为再生单元29的垂直移动与水平移动的切换是通过凸轮部11及导向槽25的连续槽的形状变化来实施的,所以,与控制电路的切换控制相比,能以非常简单的结构进行正确且可靠的切换。
同样,齿条构件10和齿条驱动齿轮19的啮合,与架齿条3e,4e和上部齿轮16a的啮合的切换,是通过导向沟8、9的连续的沟形状变化来实现的。因此,通过导向沟8、9使齿条构件10的第一结合销10c及第二结合销10d结合,只要使齿条构件10在各磁盘架3、4之间来回移动,就能对再生单元的升降、水平移动与各磁盘架的开启关闭移动进行切换。
而且,齿条构件10与齿条驱动齿轮19啮合,再生单元29对各磁盘架3、4中的一个变成可能再生状态时,第一结合销10c及第二结合10d中的一个由于远离导向沟8、9的形状变化部分(接触部8d、9d),所以变成可能再生状态的磁盘架不会错误地进行开启动作。
而且,各磁盘架3、4的装载位置的保持是由齿条构件10与各磁盘架3、4的结合而完成的,不必附加特殊的机构。
另外,凸轮部11的第一倾斜凸轮11b及第二倾斜凸轮11d的各自本身,不只是作为使再生单元29升降的升降用凸轮部,第一倾斜凸轮11b及第二倾斜凸轮11d的下端还变成使再生单元29在退避位置间移动的结合部。因此,再生单元29是在升降用凸轮部与结合部上连续地结合着滑动的。结果,能用简单的构成来进行再生位置-退避位置间移动与各个退避位置间移动的切换。而且,只是使再生单元29与升降用凸轮部的结合向再生单元29与开降用凸轮部的结合向再生单元29与结合部的结合进行过渡,就能对再生位置-退避位置间的移动与各退避位置间的移动进行正确准时的切换。
还有,形成齿条部10a的齿条构件10本身由驱动齿轮19驱动,这可以使齿条构件10的驱动机构简单化。而且,由于在齿条构件10上形成凸轮部11,可使再生单元29的移动机构的造价大幅度下降。
另外,由于在齿条构件10上设置第一接触片10g及第二接触片10H,并与齿条构件10一体地移动,进行第一开关26及第二开关27的切换。因而没有必要另外再设置驱动第一接触片10g及第二接触片10h的驱动机构。而且,由于第一接触片10g及第二接触片10h与齿条构件10形成一体,这样可以不必为第一接触片10g及第二接触片10h而增加部件个数。
而且,齿条构件10将再生单元20配置到再生位置上的动作定时与第一接触片10g及第二接触片10k对第一开关26及第二开关27进行切换的定时,可以通过设定齿条构件10的接触片10g、10h的配置位置来进行调整。这样,用简单且造价低的结构,就能够提高对再生单元29的再生位置进行检测的定时精度。
并且,通过在基座6的隔板上形成的导向槽25使再生单元的支持杆30b结合在凸轮部11上,通过凸轮部11作用在支持杆30b上的力,而使支持杆30b沿导向槽25移动。且第一垂直槽25a、第二垂直槽25e与水平槽25c,它们的延设方向相互间基本垂直。从而,由于垂直槽25a、25e各自通过第一斜行槽25b及第二斜行槽25d与水平槽25c进行连接,这样能够使导向槽25上的支持杆30b的移动圆滑地进行。
因而,即使将磁盘再生装置上下颠倒起来使用,例如从第一垂直槽25a向水平槽25c,支持杆30b不能移动,因此不用担心所谓沿第一垂直槽25a逆行的移动。
这样,以将导向槽25设在底座6的隔板上,在导向槽25中形成斜行槽25b、25d的简单的构成,就能提供不受使用姿势影响的、无误动作的工作性能良好的磁盘再生装置。
另外,由于在各磁盘架3、4上设置了与齿条构件10结合的作为来回移动用凸轮部的接触部8d,9d,因此,将例如再生单元29的配置到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上的齿条构件10的移动,通过接触部9d的作用,变换成朝向第二磁盘架4的卸载位置的去方向的移动。因此,由于上部齿轮16a与架齿条4e的啮合,使架齿轮体16的驱动力通过上部齿轮16a传送到架齿条4e,而驱动第二磁盘架4以使向卸载位置移动。
由于向该第二磁盘架4的去方向的移动,通过接触部9d的作用,变换成齿条构件10朝向第一磁盘架3的移动,结果,齿条驱动齿轮19与齿条部10a的啮合被解除。从而,由于齿条构件10停止移动,保再生单元29保持着对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这时,因为上部齿轮16a与架齿条4e的啮合继续着,所以能使再生单元29仍然保持在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而使第二磁盘架来回移动。即,能够在一个磁盘架成再生状态原封不动情况下,对另一个磁盘架进行磁盘更换。
与上述相反,第二磁盘架4返回装载位置的朝回来方向的移动,通过接触部9d的作用,变换成与上述方向相反的齿条构件10的移动。因此,啮合已被解除了的齿条驱动齿轮19与齿条部10a再次啮合。这时,因为齿条驱动齿轮19由架齿轮体16沿与上述相反方向被反转驱动,齿条构件10再进一步移动。这个移动通过接触部9d的作用,变换成第二磁盘架4的朝返回方向的移动,结果是使上部齿轮16a与架齿条4e解除啮合。从而,使在传送到第二磁盘架4上的架齿轮体16的驱动力中断,第二磁盘架4被保持在装载位置上。
这样,由于在各磁盘架3、4上设有接触部8d、9部就不必为上部齿轮16a与架齿条4e的啮合或解除啮合,以及齿条驱动齿轮19与齿条部10a的啮合或解除啮合而另设其它机构。
而且,将架齿条与接触部齿条构件10的移动变换成磁盘架3、4中的任一个的来回移动,使传送移动的传送机构简单化。因此,能以简单的构成使齿条构件10的移动与磁盘架3、4的来回移动的切换计时的精确度提高。
而且,在各磁盘架3、4上所形成的导向沟8、9中,分别具有作为对齿条构件10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三导向部8c、9c的移动导向沟。
因此,齿条构件10的移动,因为是沿着从一边磁盘架向另一边磁盘架的方向进行的,所以第三导向部8c、9c为了使那样的齿条构件10的移动成为可能,也沿着从一边的磁盘架向另一边磁盘架的方向形成。就是说,第三导向部8c、9c是与在装载位置与卸载位置之间的各个磁盘架3、4的来回移动方向交叉着的。
因而,例如为了将再生单元29配置到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上而使齿条构件10从第二磁盘架4向第一磁盘架3一边移动时,至少第二结合销10d要通过第二磁盘架4的第三导向部9c滑动至与当接触部9d邻接。因此,使再生单元29从第二磁盘架4移动到第一磁盘架3期间,以及将再生单元29配置到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上时,因为第二结合销10d是位于第三导向部9c上,所以第二结合销10d能够限制不处在再生状态的第二磁盘回4的来回移动。
这样,不需要用于保持非再生中的磁盘架位置的其它机构,而能够提供便宜的,具有磁盘架锁定机构的磁盘再生装置。
另外,当再生单元29占有各磁盘架3、4的再生位置时,在各磁盘架3、4设置着阻止与齿条构件10本体接触的各个磁盘架3、4朝卸载位置移动的限制片8h、9h。
因此,再生单元29占有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时,能够一面将第二磁盘架4置于在装载位置与卸载位置之间可来回移动的状态,一面又可由齿条构件10保持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状态。且当再生单元29占有第二磁盘架4的再生位置时,也同样,可由齿条构件10保持第二磁盘架4的再生状态。
因而,没有必要为了保持各个磁盘架的再生状态而设置新的锁定机构,因此能以简单而便宜的构造提供没有误动作的磁盘再生装置。
另外,对设在底座6上的第一开关26及第二开关26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第一接触片10g与第二接触片10h,以及第一结合销10c及第二结合销10d都是一体地形成在齿条构件10上的。
因此,在检测第一磁盘架3处的再生单元29的可能再生状态时,使第二结合销10d与接触部9d邻接的计时,或在检测处在第二磁盘架4上的再生单元29的可能再生状态时使第一结合销10c与接触部8d邻接的计时,可以通过设定齿条构件10的第一结合销10c及第一接触片10g的配置,或通过齿条构件10的第二结合销10d及第二接触片10h的配置而容易地取得。因而,将再生单元29配置在再生位置之后,能够以简单地构造使非再生状态的磁盘架在装载位置与卸载位置之间进行圆滑且可靠的来回移动的动作,同时,能够将各个磁盘架可靠地保持在规定位置上。
以上可知,本实施例的磁盘再生装置1,能以简单且便宜的机构正确且可靠地进行各种动作的切换,因此,能更进一步提高磁盘再生装置1的性能造价比。
本发明详细说明事项所涉及的具体实施方式
或实施例是为了彻底、清楚地说明使本发明技术内容,但不应对这样的实施例进行限定并作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精神与后面记载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权利要求
1.磁盘再生装置,包含有用于读取记录在磁盘(5)上的信息的再生单元(29,30),在可能将磁盘(5)取出的卸载位置以及可能从磁盘(5)读取信息的装载位置之间分别来回移动并相互并排配设在基座(6)上的第1、第2磁盘架(3,4),可在第一磁盘架(3)与第二磁盘架(4)之间来回移动地设置的移动体(10),伴随移动体(10)从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一个移动到另一个,通过与移动体(10)成一体地移动而使再生单元(29,30)从载置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一个上的特定磁盘读取信息的再生位置向相对于该特定磁盘的记录面大致成垂直方向离开的退避位置移动,继续向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另一个的退避位置移动,再继续向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上述另一个的再生位置移动的移动凸轮(11),以及当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上述一个的再生位置时,使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上述另一个在装载位置与卸载位置之间来回移动的驱动机构(16),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上述另一个的驱动机构(16)的来回移动是因与移动体(10)的结合而被导向,上述驱动机构(16)兼作上述移动体(10)的驱动源。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将上述驱动机构(16)的驱动力传送给上述移动体(10)的驱动齿轮(19),在上述移动体(10)上设置与驱动齿轮(19)啮合的,能与再生单元(29,30)的移动平行移动的齿条(10a)与上述移动凸轮(11),上述移动凸轮(11)具有伴随齿条(10a)的移动,将沿相对于再生单元(29,30)的上述大致成垂直方向作用的分力传给再生单元(29,30)使之沿大体垂直方向移动的升降用凸轮部(11b,11d),以及使再生单元(29,30)在各退避位置间移动的结合部(11b,11d),再生单元(29,30)伴随齿条(10a)的移动,连续地与升降用凸轮部(11b,11d)及结合部(11b,11d)进行结合。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生单元(29,30)包含有吸收振动的防振机构(29e)。
4.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移动体(10)是由可挠性构件形成的。
5.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用来检测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且处于可能再生状态的第一开关(26),与用来检测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二磁盘架(4)再生位置且处于可能再生状态的第二开关(27),上述第一、第二开关设在上述底座(6)上,在上述移动体(10)上设有随移动体(10)的移动对第一开关(26)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第一切换部件(10g),与随移动体(10)的移动对第二开关(27)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第二切换部件(10h)。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开关(26)及第二开关(27)各自是二回路双触点型的开关。
7.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再生单元(29,30)上突出设置的结合销(30b),在上述基底(6)上设置将上述移动体(10)与再生单元(29,30)隔开的隔板,上述结合销(30b)与移动体(10)的移动凸轮(11)结合地嵌入,在上述隔板上穿设着对由移动凸轮(11)引起的结合销(30b)的移通进行导引的导向槽(25)片,上述导向槽(25)大致成U字形状地备有使由上述升降用凸轮部(11b、11d)引起的结合销(30b)的朝上述大致垂直方向的移动对应于第一磁盘架(3)进行导向的第一垂直导向槽(25a),与对应于第二磁盘架(4)导向的第二垂直导向槽(25e),以及对在上述结合部(11b、11d)的结合销(30b)的各退避位置间的移动进行导向的水平导向槽(25c),上述第一垂直导向槽(25a)与水平导向槽(25c),和第二垂直导向槽(25e)与水平导向槽(25c)分别通过对在上述大致垂直方向及各退避位置间的移动方向的双方成倾斜的斜行槽(25b,25d)而连接着。
8.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磁盘架(3)上设有当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时、阻止接触在移动体(10)本体的第一磁盘架(3)朝卸载位置移动的限制部(8h)、在第二磁盘架(4)上设有当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二磁盘架(4)的再生位置时,阻止接触在移动体(10)本体的第二磁盘架(4)朝卸载位置移动的限制部(9h)。
9.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机构(6)包含有与上述驱动齿轮(19)啮合的驱动源齿轮(16),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上各自形成有与该驱动源齿轮(16)啮合的磁盘架用齿条(3e、4e),当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一个的再生位置时,驱动源齿轮(16)与第一,第二磁盘架(3、4)中的另一个的架用齿条啮合。
10.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盘架用齿条(3e、4e)设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相互对向的各自的侧面上。
11.权利要求9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朝向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一个的向第一方向(F)的移动体(10)的移动,与从第一、第二磁盘体(3、4)的另一个的装载位置朝向卸载位置的去方向(A)移动进行相互变换,同时,使朝向与上述第一方向(F)相反的第二方向(E)的移动体(10)的移动与从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上述另一个的卸载位置向装载位置返回的方向(B)的移动进行相互变换的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9d),如维持与上述移动体(10)的结合关系那样地被设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各个上,伴随使上述再生单元(29、30)朝向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一个的再生位置配置的移动体(10)的移动,上述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9d)使上述驱动源齿轮(16)与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另一个的磁盘架用齿条啮合,以及上述驱动齿轮(19)与齿条(10a)的解除啮合顺序进行时,随着朝向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上述另一个的朝返回方向移动,使驱动齿轮(19)与齿条(10a)的啮合,以及驱动源齿轮(16)与上述另一个的磁盘架用齿条的解除啮合顺次进行。
12.如权利要求11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盘架用齿条(3e、4e)没有形成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各自的上述去方向(A)端部及返回方向(B)端部上,上述齿条(10a)没有形成在上述移动体(10)的第一磁盘架(3)一侧端部及第二磁盘架(4)一侧的端部上,上述驱动源(16)被装配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间的间隙的去方向(A)端部上。
13.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体(10)上,在第一磁盘架(3)一侧的端部设置第一结合构件(10c),同时,在第二磁盘架(4)一侧端部设置第二结合构件(10d),第一磁盘架(3)上形成与上述第一结合部件(10c)结合滑动的第一导向沟(8),第二磁盘架(4)上形成与上述第二结合部件(10d)结合滑动的第二导向沟(9),上述第一导向沟(8)包含有将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间的移动体(10)的来回移动变换成第一磁盘架(3)的来回移动,使上述驱动齿轮(16)与第一磁盘架(3)的架用齿条(3e)的啮合,以及上述移动体(10)的第一磁盘架(3)一侧的端部的上述齿条(10a)与驱动齿轮(19)的啮合解除顺次进行的第一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上述第二导向沟(9)包含有将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间的移动体(10)的来回移动变换成第二磁盘架(4)的来回移动,使上述驱动源齿轮(16)与第二磁盘架(4)的架用齿条(4e)的啮合和上述移动体(10)的第二磁盘架(4)一侧的端部的上述齿条(10a)与驱齿轮(19)的啮合解除顺次进行的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9d)。
14.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导向沟(8)包含从第二磁盘架(4)向第一磁盘架(3)的第一方向(F)平行地延伸设置的第一横沟部(8c)和与第一横沟部(8c)正交那样地延伸设置的第一纵沟部(8e),上述第一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分别对第一横沟部(8c)及第一纵沟部(8e)成45°的角度那样地连接着第一横沟部(8c)与第一纵沟部(8e),上述第二导向沟(8)包含从第一磁盘架(3)朝向第一磁盘架(4)的第二方向(E)平行地延伸设置的第二横沟部(9c)和与第二横沟部(9c)正交延伸设置的第二纵沟部(9e),上述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9d)分别相对于第二横沟部(9c)及第二纵沟部(9e)成45°角那样地连接着第二横沟部(9c)与第二纵沟部(9e)。
15.如权利要求14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从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任一个的装载位置向卸载位置的方向为第三方向(A),上述第一导向沟(8)还包含用于将上述第一横沟部(8c)的第一方向(F)端部变成朝向第三方向(A),再折回朝向第二方向(E)的圆弧状的第一圆弧沟(8d),与从第一圆弧沟(8d)继续平行于第二方向(E)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沟(8a),上述第二导向沟(9)还包含用于将上述第二横沟部(9c)的第二方向(E)的端部变成朝向第三方向(A),再折回朝向第一方向(F)的圆弧状的第二圆弧沟(9b),以及从第二圆弧沟(9b)继续平行于第一方向(F)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沟(9a)。
16.如权利要求15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体(10)由可挠性部件形成,上述基座(6)上形成着当第一、第二的磁盘架(3、4)的各自占有装载位置时,与上述第一导向沟(8)及第二导向沟(9)正对的,且收纳着上述移动体(10)的齿条收纳沟(15)。
17.如权利要求16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对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且处于可能再生状态进行检测的第一开关(26),以及,对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二磁盘架(4)的再生位置且处于可能再生状态进行检测的第二开关(27),当上述移动体(10)的上述第一结合构件(10c)位于上述第一导向沟(8a)时,对第一开关(26)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切换构件(10g)被设在上述移动体(10)的第一磁盘架(3)一边的端部,当上述移动体(10)的上述第二结合构件(10d)位于上述第二导向沟(9a)时,对第二开关(27)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切换部件(10h)被设在上述移动体(10)的第二磁盘架(4)一边的端部。
18.如权利要求17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处在上述第一开关(26)近旁并能回转地支承在底座(6)上使第一开关(26)处于断开状态,并通过由上述第一切换部件(10g)按压而转动使上述第一开关变成接通状态的第一切换杆(21),以及在上述第二开关(27)近旁并能转动地支承在底座(6)上使第二开关(27)处于断开状态,并通过由上述第二切换部件(10h)按压而使上述第二开关变成接通状态的第二切换杆(22)。
19.如权利要求18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开关(26)是对第二磁盘架(4)移动到卸载位置进行检测的二回路双触点开关,上述第一切换杆(21)包含着当上述第一开关(26)检测上述再生单元(29,30)对第一磁盘架(3)是处于可能再生状态时由上述第一切换部件(10g)押压的第一结合杆(21c),和当上述第一开关(26)检测第二磁盘架(4)移动到卸载位置时由上述第一切换部件(10g)押压的第二结合杆(21d)。
20.如权利要求18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开关(27)是对第一磁盘架(3)移动到卸载位置进行检测的第二回路双触点开关,上述第二切换杆(22)包含着当上述第二开关(27)检测上述再生单元(29,30)对第二磁盘架(4)处于可能再生状态时由上述第二切换部件(10h)按压的第一结合杆(22c)和当上述第二开关(27)检测第一磁盘架(3)已移到卸载位置的由上述第二切换部件(10h)按压的第二结合杆(22d)。
21.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体(10)上,在第一磁盘架(3)一边的端部设置第一结合部件(10c),同时,在第二磁盘架(4)一边的端部设置第二结合部件(10d),在第一磁盘架(3)上形成与上述第一结合构件(10c)结合滑动的第一导向沟(8),在第二磁盘架(4)上形成与上述第二结合部件(10d)结合滑动的第二导向沟(9),上述第一,第二导向沟(8、9)分别包含有使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间的移动体(10)的来回移动变换成第一、第二磁盘架(3、4)中之一的来回移动并使驱动源齿轮(16)与架用齿条(3e,4e)啮合及解除啮合的第一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和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9d),上述移动凸轮(11)包含有当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时,一面使上述第一结合部件(10c)沿第一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滑动,一面使得移动体(10)从第二磁盘架(4)向第一磁盘架(3)移动期间,保持再生单元(29、30)处在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的第一躲避部(11c);同时包含有当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二磁盘架(4)再生位置时,一面使上述第二结合部件(10d)沿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9d)滑动,一面使得在移动体(10)从第一磁盘架(3)向第二磁盘架(4)移动期间,保持再生单元(29、30)处于第二磁盘架(4)的再生位置的第二躲避部(11e),在第一磁盘架(3)上配设着第一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而在第二磁盘架(4)上配置着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9d),以便当再生单元(29、30)到达第一磁盘架(3)的再生位置时,上述第二结合部件(10d)与在第二来回移动用凸轮部(9d)邻接;当再生单元(29、30)到达第一磁盘架(3)的时刻,上述第一结合部件(10c)与在第一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邻接。
22.如权利要求21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导向沟(8、9)各自包含有引导移动体(10)移动的移动体导向沟(8c、9c)。
23.如权利要求21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用于检测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一磁盘架(3)再生位置且处于可能再生状态的第一开关(26),和用于检测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二磁盘架(4)且处于可能再生状态的第二开关(27),上述第一、第二开关设在上述基底6上,随着上述移动体(10)的移动对第一开关(26)的接通、 断开进行切换的第一切换部件(10g),和随着上述移动体(10)的移动对第二开关(27)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第二切换部件(10h),被设在移动体(10)上,上述第一结合构件(10c)与第一切换部件(10g),第二结合部件(10d)与第二切换部件(10h),分别与移动体形成一体。
24.如权利要求21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升降用凸轮部包含有使再生单元(29、30)对第一磁盘架(3)大体成垂直方向移动的第一升降用凸轮部(11b),和使再生单元(29、30)相对于第二磁盘架(4)大体成垂直方向移动的第二升降用凸轮部(11d)。
25.如权利要求24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再生单元(29、30)上突起地设有结合销(30b),上述移动凸轮(11)是用于嵌入上述结合销(30b)的大体呈V字形地穿设在上述移动体(10)上的槽,在上述槽的V字形底部形成上述结合部,上述第一升降用凸轮部(11b)及第二升降用凸轮部(11d)成V字形形成在上述结合部的两侧,上述第一躲避部(11c)被连接上述第一升降用凸轮部(11b)地形成,上述第二躲避部(11e)被连接上述第二升降部(11d)地形成。
26.如权利要求25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从第二磁盘架(4)向第一磁盘架(3)的方向为第一方向(F),从第一磁盘架向第二磁盘架(4)的方向为第二方向(E),则上述第一躲避部(11c)平行于第一方向(F)地形成,上述第二躲避部(11e)平行于第二方向(E)地形成。
27.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齿轮(19)与驱动源齿轮(16)以相同齿形有相同齿数,同时相互沿逆转方向转动。
28.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座(6)上,形成着能用于动使上述驱动源齿轮(16)转动的窗口(6p)。
29.磁盘再生装置包含有读取记录在磁盘(5)上信息的再生单元(29、30),相互并列设在基座6上的、在可能将磁盘(5)取出的卸载位置及可能从磁盘读取信息的装载位置间分别来回移动的第一、第二磁盘架(3、4),产生驱动力的驱动源,装备有驱动源的驱动源齿轮(16),与驱动源齿轮(16)啮合的驱动齿轮(19),以及与驱动齿轮(19)啮合的同时与再生单元(29、30)结合,使再生单元(29、30)在第一磁盘架(3)的退避位置与第二磁盘架(4)的退避位置之间作直线移动的齿条(10a),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上述第一,第二磁盘架(3、4)上形成与该驱动源齿轮(16)啮合的架用齿条(3e、4e),当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一、第二磁盘架(3、4)之一的再生位置时,驱动源齿轮(16)与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另一个的架用齿条啮合,与上述齿条(102)结合且使从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一边向另一边的齿条(10a)的直线移动变换成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一个的上述来回移动的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9d)被分别设在各自的第一、第二磁盘架(3、4)上,在上述齿条(10a)上形成对再生单元(29、30)产生上述的大体成垂直方向分力的升降用凸轮沟(11b、11d),以使上述再生单元(29、30)在从载放在各磁盘架上的磁盘(5)读取信息的再生位置与对磁盘(5)的记录面大体呈垂直方向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同时还形成保持用沟(11c、11e),该沟当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任一再生位置时能因齿条(10a)直线移动而使上述来回移动用凸轮部(8d,9d)动作,在非再生一边的磁盘架的架用齿条与上述驱动源齿轮(16)啮合或解除啮合期间能保持再生单元处于再生位置,上述升降用凸轮沟(11b,11d)兼作使再生单元(29、30)作直线移动的结合部。
30.磁盘再生装置,包含有读取记录在磁盘(5)上信息的再生单元(29、30),在可能取出磁盘(5)的卸载位置及可从磁盘(5)读取信息的装载位置之间各自来回移动的,并相互并列设在基台(6)上的第一、第二磁盘架(3、4)。在从第一、第二磁盘架(3、4)之一所载放的磁盘(5)读取信息的再生位置与对磁盘(5)的记录面大体成垂直方向离开的退避位置之间使再生单元(29、30)以支轴为转动中心转动,并使再生单元(29、30)在第一磁盘架(3)的退避位置与第二磁盘架(4)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10),和设在基座(6)上兼作上述转动中心支轴的对两个退避位置间的再生单元(29、30)的移动作引导的第一导向机构(6s),以及设在基座(6)上的在上述转动端一边的对两退避位置间的再生单元(29、30)的移动作引导的第二导向机构(6t),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机构(10)被设在再生单元(29、30)的转动端一边,与上述第一导向机构(6s)嵌合的第一嵌合部(30e)被形成在再生单元(29、30)的转动中心一侧,与上述第二导向机构(6t)嵌合的第二嵌合部(30f)被形成在再生单元(29、30)的转动端一侧,上述第一导向机构(6s)与第一嵌合部(30e)的嵌合关系被设定成比第二导承机构(6f)与第二嵌合部(30f)的嵌合关系宽松。
31.如权利要求30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只在上述再生单元(29、30)占有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各自的再生位置时,对再生单元(29、30)施加从再生位置向退避位置的力的作用力施加机构(30g)。
32.如权利要求31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被配来覆盖第一、第二磁盘架(3、4)的,当被装载在第一、第二磁盘架(3、4)中任一的磁盘(5)进行再生时设置来保持磁盘(5)的机构的盖体(7),在盖体(7)背面设有突起(7i),上述再生单元(29、30)含有上盖状的夹持板(30),在夹持板上面,通过切去上面的一部分形成作为上述加力机构的舌状片(30g),将再生单元(29、30)配置到上述再生装置上时,因上述舌状片(30g)受到上述突起(7i)押压,而防止单生单元(29、30)上浮移动。
33.如权利要求30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座(6)上形成有容纳上述再生单元(29、30)并容许再生单元(29、30)移动的空间,上述第一导向机构(6s)成轨道状延伸设置以便遍及再生单元(29、30)的整个移动范围。
34.如权利要求33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生单元(29、30)含有上述盖状夹持板(30),上述第一嵌合部(30e)形成在夹持板(30)背面,并形成与上述第一导向机构(6s)结合的导轨状。
35.如权利要求34记载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配来覆盖第一、第二磁盘架(3、4),与第一、第二磁盘架(3、4)所装载磁盘(5)进行再生时设置来保持磁盘(5)的机构的盖体(7),盖体(7)背面的再生单元(29、30)的转动中心一侧上,设置着用来保持第一嵌合部(30e)与第一导向机构(6s)的结合状态的限制片(7h)。
36.如权利要求33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基座(6)的上述第一导向机构(6s)对面的壁面上成导轨状地延伸设置着上述第二导向机构(6t),以便遍及再生单元(29、30)的整个移动范围。
37.如权利要求36记载的磁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生单元(29、30)包含有上盖状的夹持板(30),上述第二嵌合部(30f)是形成在夹板(30)背面的,与上述第二导向机构(6t)结合的导轨状。
全文摘要
在有挠性的齿条构件上挖设有呈V字形的凸轮部,在底座隔板上挖设有呈U字形的导向槽。再生单元上突出设置的支持杆贯通导向槽并嵌入凸轮部。在各磁盘架相对侧面上形成有架齿条。齿条构件的两端部所设有的结合销边结合在各磁盘架上所形成的导向沟边进行导向。因此,仅仅以齿条构件在各磁盘架间移动,就能使再生单元的升降,在各磁盘架间的移动,及各磁盘架的开闭连续进行。另外,驱动源仅是架齿轮,导向沟具有接触部起着各种动作切换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构成,可提供以高精度的定时动作进行切换的低造价的磁盘再生装置。
文档编号G11B17/056GK1143243SQ9511779
公开日1997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7日
发明者小泉悟, 松川博司, 宫重浩昭 申请人:夏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