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媒体及用于该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663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媒体及用于该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记录和再生数据的记录媒体及用于该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作为能以高密度记录和再生数据的记录媒体,已知有磁光记录媒体,在该媒体上形成由凸区和凹槽构成的记录道。并且,在该凸区和凹槽二者上都能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再生。
另外,地址信息,在地址区内不是一般的磁光信号而是记录为在凹槽侧壁上形成的摆动,在磁光记录媒体上,数据区与该地址区邻接形成。在该数据区内,在凹槽的两边或一边的侧壁上形成与根据地址信息形成的摆动不同的时钟控制摆动。然后,对在数据区形成的该时钟控制摆动进行再生,并根据该再生后的摆动信号生成用于对数据信号进行记录或再生的同步信号。
在现有技术中,磁光记录媒体的再生,是通过对磁光记录媒体照射3束光束进行的,所以,当使在磁光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凹槽的侧壁形成摆动从而记录了地址信息时,虽然可以对与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的数据对应的地址信息进行再生,但因在凸区的两个侧壁上形成的摆动的波形彼此不同,所以存在着不能通过对凸区的再生得到与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的数据对应的地址信息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凸区和凹槽二者上都能再生地址信息的记录媒体及用于该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可以通过提供这样的记录媒体达到,即该记录媒体备有具有主表面的基板,基板包含在主表面上形成的凹槽、及在主表面上形成且与凹槽邻接的凸区,凸区具有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的数据的地址形成摆动的第1和第2侧壁。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可以通过提供这样的再生装置达到,即该再生装置备有第1和第2检测器,沿记录道的切线方向串联配置,分别生成与所检测到的反射光对应的第1和第2检测信号;减法器,通过从第1检测信号减去第2检测信号生成时钟脉冲;第3和第4检测器,沿跟踪方向串联配置,分别生成与所检测到的反射光对应的第3和第4检测信号;及地址信息再生电路,对第3检测信号和第4检测信号进行加减运算而对地址信息进行再生。
并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通过照射1束激光束对地址信息进行可靠的再生。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具体地表示图1所示地址区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记录于图2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透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记录于图9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记录于图11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记录于图13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9的光记录媒体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在图15所示斜线部内所包含的地址区的格式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9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记录于图17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等的格式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0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记录于图19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等的格式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1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记录于图21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等的格式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2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图24是表示记录于图23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等的格式的图。
图25是表示用于从形成有同相摆动的光记录媒体再生地址信息的再生装置结构的图。
图26是表示用于从形成有对称摆动的光记录媒体再生地址信息的再生装置结构的图。
图27是表示用于从形成有断续且周期性的凹槽的光记录媒体生成时钟脉冲的再生装置结构的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的记录媒体及其再生装置,图中同一标号表示同一或相当的部分。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此外,以下实施形态的光记录媒体全部由具有主表面的基板构成,并在主表面上形成记录道。
如图1所示,该光记录媒体包含地址区1和数据区2。其中,在地址区1形成的凹槽3的两个侧壁上形成与地址信息对应的摆动5。另外,由此也就同时在凸区4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摆动5。
另一方面,在数据区2形成的凹槽3的两个侧壁上形成同相的时钟控制摆动6,根据该时钟控制摆动6生成在对光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或再生中使用的时钟脉冲。
图2是更具体地表示图1所示地址区1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地址区1包括第1地址信息区11和第2地址信息区12。一般说来,在以激光束对在两个侧壁上形成有摆动的凹槽和凸区进行扫描的情况下,当两个侧壁上形成的摆动波形不同时,不能对摆动波形进行再生。因此,在凹槽31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在两个侧壁上形成同相的摆动51,在第2地址信息区12内,在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相位不同的摆动50、52。
因此,当以激光束扫描凹槽31时,可以由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形成的摆动51得到再生信号,但由第2地址信息区12内形成的摆动50、52得不到再生信号。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1的数据区的数据的地址信息,作为摆动51记录在第1地址信息区11内。
接着,在与凹槽31邻接的凸区41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在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51,而在另一个侧壁上形成与摆动51波形不同的摆动53。并且,在凸区41的第2地址信息区12内,在凸区的两个侧壁上形成同相的摆动52。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1的数据区的数据的地址信息,记录为在凸区41的第2地址信息区12内形成的摆动52。
另外,在与凸区41邻接的凹槽32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在两个侧壁上形成同相的摆动53,在第2地址信息区12内,分别在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52而在另一个侧壁上形成与摆动52波形不同的摆动54。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2的数据区的数据的地址信息,记录为在凹槽32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形成的摆动53。
另外,在与凹槽32邻接的凸区42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分别在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53而在另一个侧壁上形成与摆动53波形不同的摆动55,在第2地址信息区12内,在凸区42的两个侧壁上形成同相的摆动54。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可记录为在凸区42的第2地址信息区12的两个侧壁上形成的摆动54。
进一步,在与凸区42邻接的凹槽33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在凹槽33的两个侧壁上形成同相的摆动55,并分别在第2地址信息区12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54而在另一个侧壁上形成与摆动56。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3的数据的的地址信息,可记录为在凹槽33的第1地址信息区11的两个侧壁上形成的摆动55。
图3是表示记录于图2所示凹槽32的地址信息的记录格式的图。如图3所示,地址信息的记录格式,包括第1地址信息区11、区域127、及第2地址信息区12。这里,第1地址信息区11,包含4位的检测图形(SYNC)111、8位的地址信息112、及4位的检错码(CRC)113。其中,地址信息112及检错码(CRC)113的记录方式为,通过进行对信息“0”分配从“1”到“0”的下降沿、对信息“1”分配从“0”到“1”的上升沿的双相变换而在凹槽32的侧壁上形成摆动。
以同样方式,在凹槽32的第2地址信息区12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52,摆动52包含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与凹槽32邻接的凸区4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的检测图形(SYNC)121、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122、检错码(CRC)123。
另外,在凹槽32的第2地址信息区12的另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54,摆动54包含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与凹槽32邻接的凸区4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的检测图形(SYNC)124、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125、检错码(CRC)126。
其中,地址信息122、125,与地址信息112一样是8位,记录为经双相变换后的摆动52~54。另外,这里将不是通过双相变换生成的信号[11101000]作为地址信息112的检测图形(SYNC)111,将信号
作为地址信息122、125的检测图形(SYNC)121、124。另外,在第1地址信息区11和第2地址信息区12之间还有一个不记录任何信息的区域127,但该区域所起的作用是,用作可靠地检测第2地址信息区的检测图形(SYNC)121、124的调整位,其容量为1位。
另外,在上述格式中,可同样地考虑用纠错码等代替检错码(CRC)。
从上述可知,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光记录媒体,由于对每个凹槽31、32、33或凸区41、42在其两个侧壁上形成同相的摆动51~55,所以,可将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以激光束进行扫描的凹槽或凸区的数据的地址信息记录在该每个凹槽或凸区上,并能以1束激光束可靠地检测凹槽或凸区的地址信息。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该光记录媒体具有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光记录媒体相同的记录道结构,但数据区2的记录道结构不同。即,在本实施形态的光记录媒体的数据区2内,在凹槽3的两个侧壁上以凹槽3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地形成时钟控制摆动7。根据该时钟控制摆动7,生成在数据记录和再生时使用的同步信号。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该光记录媒体具有与上述实施形态2的光记录媒体相同的记录道结构,但数据区2的记录道结构不同。即,在本实施形态的光记录媒体的数据区2内,在凹槽3的一个侧壁上形成具有周期性的时钟控制摆动8,而另一侧壁9是平坦的,不形成摆动。即使在这样的光记录媒体上,也可以根据具有周期性的时钟控制摆动8生成时钟脉冲。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该光记录媒体具有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光记录媒体相同的记录道结构,但数据区2的记录道结构不同。即,在本实施形态的光记录媒体的数据区2内,在凹槽3的两个侧壁10上每隔规定间隔形成尖锐的时钟标记14。于是,在该光记录媒体上,可根据时钟标记14生成在数据记录和再生时使用的时钟脉冲。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透视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该光记录媒体具有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光记录媒体相同的记录道结构,但数据区2的记录道结构不同。即,在本实施形态的光记录媒体的数据区2内,每隔间隔L2形成在记录道方向上的长度为L1的凹槽3。因此,在数据区2内,由于凹槽3以断续和周期的方式形成,所以,可通过对具有这种结构的数据区2进行再生而生成时钟脉冲。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1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地址区1包括第1地址信息区11、区域127、及第2地址信息区12。
其中,在凹槽31的第1地址信息区11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61,在凹槽31的另一侧壁上,以凹槽31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形成与摆动61对称的摆动62。此外,在凹槽31的第2地址信息区12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60,在另一侧壁上形成与摆动60不对称的摆动63。
这里,可以通过照射激光束从对称形成的摆动61、62再生地址信息,但不能从以非对称方式形成的摆动60、63再生地址信息。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1的数据区(图中未示出)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可记录为在凹槽31的第1地址信息区11的两个侧壁上对称形成的摆动61、62。
接着,在与凹槽31邻接的凸区41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在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62,而在另一侧壁上形成与摆动62不对称的摆动64。并且,在凸区41的第2地址信息区12内,以凸区41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地形成摆动63、65。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1的数据区(图中未示出)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可记录为在凸区41的第2地址信息区12内对称形成的摆动63、65。
另外,在与凸区41邻接的凹槽32的第1地址信息区11的两个侧壁上,以凹槽3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地形成摆动64、66。并且,在第2地址信息区12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65,而在另一个侧壁上形成与摆动65不对称的摆动67。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可记录为在凹槽32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对称形成的摆动64、66。
另外,在与凹槽32邻接的凸区42的第1地址信息区11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摆动66及与摆动66不对称的摆动68,在第2地址信息区12的两个侧壁上,以凸区4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形成对称的摆动67、69。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可记录为在第2地址信息区12内对称形成的摆动67、69。
进一步,在与凸区42邻接的凹槽33的第1地址信息区11的两个侧壁上,以凹槽33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地形成摆动68、70,在第2地址信息区12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摆动69及与摆动69不对称的摆动71。因此,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3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可记录为在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对称形成的摆动68、70。
图10是表示记录于图9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的格式的图。如图10所示,在凹槽32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包含4位的检测图形(SYNC)72、8位的地址信息73、及4位的检错码(CRC)74。其中,地址信息73及检错码(CRC)74,根据进行了对信息“0”分配从“1”到“0”的下降沿、对信息“1”分配从“0”到“1”的上升沿的双相变换后的摆动进行记录。以同样方式,在第2地址信息区12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65,该摆动65包含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与凹槽32邻接的凸区41的地址信息的检测图形(SYNC)75、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76、检错码(CRC)77。
另外,在第2地址信息区12的凹槽32的另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67,摆动67包含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与凹槽32邻接的凸区4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的检测图形(SYNC)78、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79、检错码(CRC)80。这里,地址信息76、79,与地址信息73一样是8位,根据经双相变换后的摆动进行记录。这里,将不是在双相变换中生成的信号[11101000]作为地址信息73的检测图形(SYNC)72,将信号
作为地址信息76、79的检测图形(SYNC)75、78。
另外,在上述格式中,可同样地考虑用纠错码等代替检错码(CRC)。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光记录媒体,对于地址区1所包含的第1和第2地址信息区11、12中的任何一个区域,可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或凹槽的地址信息在凸区或凹槽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摆动,所以,通过照射1束激光束,就可以对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或凹槽的地址信息进行可靠的再生。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1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地址区1包括第1地址信息区11和第2地址信息区12。并且,在凹槽31的第1地址信息区11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82,而在第2地址信息区12的同一侧的侧壁上形成摆动81。此外,在凹槽31的另一侧壁上,在整个第1和第2地址信息区11、12的范围内是平坦的,不形成摆动。其中,摆动82,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形成,摆动81,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与凹槽31邻接的凸区4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形成。
同样,在凹槽32的第1地址信息区11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83,而在第2地址信息区12的同一侧的侧壁上形成摆动84,在凹槽32的另一侧壁上,在整个第1和第2地址信息区11、12的范围内是平坦的,不形成摆动。其中,摆动83,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形成,摆动84,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与凹槽32邻接的凸区4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形成。
另外,在凹槽33的第1地址信息区11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85,而在第2地址信息区12的同一侧的侧壁上形成摆动86,在凹槽33的另一侧壁上,在整个第1和第2地址信息区11、12的范围内是平坦的,不形成摆动。其中,摆动85,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3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形成,摆动86,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与凹槽33邻接的凸区(图中未示出)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形成。
图12是表示记录于图11所示地址区的地址信息的格式的图。如图12所示,凹槽31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包含4位的检测图形(SYNC)90、8位的地址信息91、及4位的检错码(CRC)92。另外,凹槽31的第2地址信息区12,包含4位的检测图形(SYNC)93、8位的地址信息94、及4位的检错码(CRC)95。地址信息91、94的记录方式,与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过的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形态7的光记录媒体的再生中,当例如使照射的激光束扫描凹槽31时,对第1地址信息区11所包含的地址信息91及第2地址信息区12所包含的地址信息94进行检测,因检测图形90和检测图形93相互对称,所以通过检测该检测图形90、93,就可以由所检测到的地址信息91、94识别是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还是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即,在数据的再生中,当激光束扫描凹槽31时,将紧接检测图形90之后检测到的地址信息91识别为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当激光束扫描凸区41时,将紧接检测图形93之后检测到的地址信息94识别为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
另外,在上述格式中,可同样地考虑将错码(CRC)置换为纠错码。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1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该光记录媒体具有与上述实施形态7的光记录媒体相同的记录道结构,但其不同点在于,摆动81在与形成摆动82的侧壁相对的凹槽31的侧壁上形成,摆动84在与形成摆动83的侧壁相对的凹槽31的侧壁上形成,摆动86在与形成摆动85的侧壁相对的凹槽33的侧壁上形成。其中,形成有摆动82、83、85的侧壁在第2地址信息区12内是平坦的,不形成摆动。此外,在本实施形态的光记录媒体中,摆动81,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与凹槽31邻接的凸区(图中未示出)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形成,摆动84,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形成,摆动86,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形成。
图14是表示记录于图13所示地址区1的地址信息的格式的图。如图14所示,其格式与图12所示的格式相同。
在本实施形态8的光记录媒体的再生中,当例如使照射的激光束扫描凹槽32时,对第1地址信息区11所包含的地址信息91及第2地址信息区12所包含的地址信息94进行检测。这里,根据对检测图形90的检测将地址信息91识别为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32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使激光束扫描与凹槽32邻接的凸区41并对检测图形93进行检测,将地址信息94识别为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41的数据的地址信息。
图15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形态9的光记录媒体基板100上形成的主表面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该光记录媒体基板的主表面,按同心圆状从外侧起划分成(N+1)个区ZoneO~ZoneN,且将各区分成多个扇区。因此,例如,可以将以斜线指示出的区域20称作区Zone2中的一个扇区S1。
这里,在上述实施形态1~8的光记录媒体中,在各个地址信息内包含着用于特定出数据存在的区和扇区的位。因此,例如在区Zone2、扇区S1的区域20内所记录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就共同地包含着用于特定出区Zone2、扇区S1的位。
但是,如果象上述实施形态1~8的光记录媒体那样,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凹槽的数据的地址信息,通过使凹槽的侧壁形成摆动进行记录,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凸区的数据的地址信息,通过使凸区的侧壁形成摆动进行记录,则地址区在记录道上所占的比例增大。
因此,在以下实施形态的光记录媒体中,为减小地址区在记录道上所占的比例,仅在地址区的开头记录一次公用的区信息和扇区信息,并在该公用的区信息和扇区信息之后接着在各地址信息中记录专用信息。
图16是表示在图15中以斜线指示的区域20内所记录的地址信息的格式的图。如图16所示,在区域20内所记录的地址信息,备有公用位和专用信息。公用位包含检测图形SYNC1、用于特定区Zone2的区信息Zone、及用于特定扇区S1的扇区信息Sector。而专用信息则包含记录道地址TA1、检错码CRC1、CRC2、检测图形SYNC2、及记录道地址TA2。这里,通过将公用位与记录道地址TA1及检错码CRC1组合,可以特定出第1数据的地址,通过将公用位与检测图形SYNC2、记录道地址TA2及检错码CRC2组合,可以特定出第2数据的地址,这里,检测图形SYNC1,是用于特定公用位及记录道地址TA1的记录位置的图形,检测图形SYNC2,是用于特定记录道地址TA2的记录位置的图形。因此,可根据公用位、记录道地址TA1、记录道地址TA2的位置关系改变检测图形的插入位置。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9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7所示,该记录道结构具有与图2所示记录道结构相同的结构,但在形成记录有包含区信息Zone和扇区信息Sector的公用位的第3地址信息区13这一点上不同。在该第3地址信息区13内,在凹槽31、32、33的两个侧壁上按同相形成与公用位对应的摆动132。
图18是表示记录于图17所示地址区1的地址信息等的格式的图。如图18所示,其格式与图3所示的格式相同,但不同点在于,具有包含检测图形111及区·扇区信息131的第3地址信息区13,并将检测图形111从第1地址区1中除去。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0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1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19所示,该记录道结构具有与图9所示记录道结构相同的结构,但在具有第3地址信息区13这一点上不同。在该第3地址信息区13内,在凹槽31、32、33的两个侧壁上分别以凹槽31、32、33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地形成与图16所示公用位对应的摆动134、135。
图20是表示记录于图19所示记录道的地址信息等的格式的图。如图20所示,其格式与图10所示的格式具有相同的结构,但不同点在于,具有包含检测图形72及区扇区信息133的第3地址信息区13,并将检测图形72从第1地址信息区11中除去。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1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1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21所示,该记录道结构具有与图11所示记录道结构相同的结构,但在具有第3地址信息区13这一点上不同。在该第3地址信息区13内,在各凹槽31、32、33中,仅在形成了摆动81~86的一边的侧壁上形成与图16所示公用位对应的摆动137。
图22是表示记录于图21所示记录道的地址信息的格式的图。如图22所示,其格式与图12所示的格式具有相同的结构,但不同点在于,具有包含检测图形90及区·扇区信息136的第3地址信息区13,并将检测图形90从第1地址信息区11中除去。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2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区1的记录道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23所示,该记录道结构具有与图13所示记录道结构相同的结构,但在具有第3地址信息区13这一点上不同。在该第3地址信息区13内,在各凹槽31、32、33中,仅在形成了摆动82、83、85的一边的侧壁上形成与图16所示公用位对应的摆动137。
图24是表示记录于图23所示记录道的地址信息等的格式的图。如图24所示,其格式与图14所示的格式具有相同的结构,但不同点在于,具有包含检测图形90及区·扇区信息136的第3地址信息区13,并将检测图形90从第1地址信息区11中除去。
另外,在对上述实施形态1~12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信息的记录中,采用以下表1所示的格雷码。
表1

即,以将各地址变换为表1所示的对应格雷码并对该格雷码附加根据生成多项式(X4+1)生成的纠错码的形式,将各地址信息记录在第1和第2地址信息区11、12内。这里,格雷码,是地址信息的编码手段之一并总是将与相邻地址信息对应的代码的距离设定为1。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6~12的光记录媒体的数据区2的记录道结构,也可以是图1、4、5、6、8所示的任何一种结构。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光记录媒体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对信号进行记录和再生的媒体都可以同样适用。
图25是表示用于对上述实施形态1~5和9的光记录媒体、即在地址区1内在凹槽3、31~33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摆动并使各凹槽的宽度一定的光记录媒体进行再生的再生装置结构的图。
如图25所示,该再生装置备有包含在光学头(图中未示出)内的主检测器96、连接于主检测器96的差动放大器101、连接于差动放大器101的带通滤波器102、连接于带通滤波器102的比较器103、及连接于比较器103的端子104。
其中,主检测器96,用于检测来自受激光照射的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并通过光电变换而生成再生信号,它包含作为一个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A99和检测区域D97、及作为另一个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B100和检测区域C98。此外,将主检测器96配置成使箭头105所指方向为跟踪方向、箭头106所指方向为记录道的切线方向。
其次,说明该再生装置的动作。根据由检测区域B100和检测区域C98检测到的反射光生成的信号(B+C)、及根据由检测区域A99和检测区域D97检测到的反射光生成的信号(A+D),输入到差动放大器101,在差动放大器101中从信号(A+D)减去信号(B+C)。然后,将该减法运算的结果输入到带通滤波器102。带通滤波器102,将以在地址区1内形成的摆动的频率为中心的规定频带以外的信号除去,并将所得到的信号供给比较器103。比较器103,根据规定的基准电压将所供给的信号二进制化,并将该二进制化后的信号通过端子104供给系统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作为地址信息进行判别,从而用于对光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或从光记录媒体的数据再生。
图26是表示用于对上述实施形态6和10的光记录媒体、即在地址区1内以凹槽3、31~33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在两个侧壁上对称地形成摆动的光记录媒体进行再生的再生装置结构的图。
如图26所示,该再生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形态13的再生装置相同的结构,但在用加法器107取代差动放大器101这一点上不同。
该再生装置,除了将根据由主检测器96的检测区域B100和检测区域C98检测到的反射光生成的信号(B+C)、及根据由检测区域A99和检测区域D97检测到的反射光生成的信号(A+D)输入到加法器107并由加法器107将信号(B+C)与信号(A+D)相加外,与上述实施形态13的再生装置进行同样的动作。
因此,按照本实施形态的再生装置,可以根据对来自受激光束照射的凹槽或凸区的全反射光的检测强度再生地址信息。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7、8、11、12的光记录媒体、即在地址区1内仅在凹槽3、31~33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摆动的光记录媒体的地址信息的再生,都可以用上述实施形态13和14中的任何一个再生装置进行。
图27是表示用于对上述实施形态5的光记录媒体及以与实施形态5的光记录媒体同样的方式形成地址区2的实施形态6~12的光记录媒体进行再生的再生装置结构的图。
该再生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形态13和14的再生装置相同的结构,但如图27所示,备有沿指示记录道切线方向的箭头106的方向串联配置的作为第1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A99和检测区域B100、及作为第2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C98和检测区域D97,根据由检测区域A99和检测区域B100检测到的反射光生成的信号(A+B)、及根据由检测区域C98和检测区域D97检测到的反射光生成的信号(C+D),输入到差动放大器101,并从信号(A+B)减去信号(C+D)。
按照上述再生装置,由于可以获得与记录道切线方向的反射光强度变化对应的信号,所以,在对形成有断续且周期性的凹槽3的地址区2的再生中,可以生成与以往相比SN比得到改善的时钟脉冲。
另外,本实施形态15的再生装置在时钟脉冲的生成中总是有效的,所以可与上述实施形态13或14的再生装置共同使用于地址信息的再生。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媒体,备有具有主表面的基板(100),上述基板(100),包含在上述主表面上形成的凹槽(3、31~33)、及在上述主表面上形成且与上述凹槽邻接的凸区(4、41、42),上述凸区,具有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上述凸区的数据的地址形成摆动的第1和第2侧壁(52、54、63、65、67、69、81、84、86)。
2.一种记录媒体,备有具有主表面的基板(100),上述基板(100),包含在上述主表面上形成的凹槽(3、31~33)、及在上述主表面上形成且与上述凹槽邻接的凸区(4、41、42),与上述凸区的一侧邻接的凹槽的上述凸区侧的第1侧壁的第1部分、及与上述凸区的另一侧邻接的凹槽的上述凸区侧的第2侧壁的第1部分,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上述凸区的数据的地址形成摆动,上述第1侧壁的第1部分与上述第2侧壁的第1部分相对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侧壁的第2部分及与上述第2侧壁相对的第3侧壁的第1部分,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与上述凸区的另一侧邻接的凹槽的数据的地址形成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与第2侧壁的第1部分的间隔、及上述第2侧壁的第2部分与上述第3侧壁的第1部分的间隔分别为一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与第2侧壁的第1部分对称形成,上述第2侧壁的第2部分与上述第3侧壁的第1部分对称形成。
6.一种记录媒体,备有具有主表面的基板(100),上述基板(100),包含在上述主表面上形成的具有第1和第2侧壁的凹槽(3、31~33)、及在上述主表面上形成且以上述第2侧壁为边界面而与上述凹槽邻接的凸区(4、41、42),上述第1侧壁是平坦的,上述第2侧壁的第1部分,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上述凹槽的数据的地址形成摆动,上述第2侧壁的第2部分,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上述凸区的数据的地址形成摆动。
7.一种记录媒体,备有具有主表面的基板(100),上述基板(100),包含在上述主表面上形成的具有第1和第2侧壁的凹槽(3、31~33)、及在上述主表面上形成且以上述第2侧壁为边界面而与上述凹槽邻接的凸区(4、41、42),上述第1侧壁的第1部分,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上述凹槽的数据的地址形成摆动,与上述第1侧壁的第1部分相对的上述第2侧壁的第1部分是平坦的,上述第2侧壁的第2部分,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上述凸区的数据的地址形成摆动,与上述第2侧壁的第2部分相对的上述第1侧壁的第2部分是平坦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侧壁及上述第3侧壁,在与上述凸区的另一侧邻接的凹槽内的已记录或应记录数据的区域,按一定的间隔形成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侧壁及上述第3侧壁,在与上述凸区的另一侧邻接的凹槽内的已记录或应记录数据的区域,对称形成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侧壁及上述第3侧壁的至少一个上,在与上述凸区的另一侧邻接的凹槽内的已记录或应记录数据的区域,每隔规定间隔形成尖锐的时钟标记(14)。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3),在已记录或应记录数据的区域内沿记录道方向断续且周期性地形成。
12.一种记录媒体,备有具有主表面的基板(100),上述基板(100),包含在上述主表面上形成的具有第1和第2侧壁的凹槽(31~33),上述第1或第2的至少一个侧壁的第1部分,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上述凹槽的多个数据的地址中的公用位形成摆动,上述第1或第2的至少一个侧壁的第2部分,根据分别识别上述多个数据的上述地址形成摆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100),还包含具有上述第2侧壁和第3侧壁的凸区(41、42),上述第2侧壁的第3部分及上述第3侧壁的第1部分的至少一个,根据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上述凸区的数据的地址形成摆动。
14.一种再生装置,备有第1(99、100)和第2检测装置(97、98),沿记录道的切线方向串联配置,分别生成与所检测到的反射光对应的第1和第2检测信号;减法装置(101),通过从第1检测信号减去第2检测信号生成时钟脉冲;第3(97、99)和第4检测装置(98、100),沿跟踪方向串联配置,分别生成与所检测到的反射光对应的第3和第4检测信号;及地址信息再生装置(101、102、103),通过从上述第3检测信号减去上述第4检测信号对地址信息进行再生。
15.一种再生装置,备有第1(99、100)和第2检测装置(97、98),沿记录道的切线方向串联配置,分别生成与所检测到的反射光对应的第1和第2检测信号;减法装置(101),通过从第1检测信号减去第2检测信号生成时钟脉冲;第3(97、99)和第4检测装置(98、100),沿跟踪方向串联配置,分别生成与所检测到的反射光对应的第3和第4检测信号;及地址信息再生装置(102、103、107),通过将上述第3检测信号与上述第4检测信号相加对地址信息进行再生。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在激光束扫描凸区(4、41、42)或凹槽(3、31~33)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都可以用来得到已记录于或应记录于该凸区或凹槽的数据的地址信息,在地址区(1)的第1地址信息区(11)内,将凹槽(31~33)的地址信息记录为凹槽侧壁上的摆动(51、53、55),在地址区(1)的第2地址信息区(12)内,将凸区(41、42)的地址信息记录为凸区侧壁上的摆动(52、54)。
文档编号G11B7/007GK1236467SQ97199546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8日
发明者堀吉宏, 松山久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