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718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或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再现的记录再现装置。
作为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有一般称为PD的记录媒体和称为MD的记录媒体。
作为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有称为CD的再现音乐用或再现图象用的小型碟片。
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传统记录再现装置如

图12a所示,是打开上盖1后如图12b那样把CD3直接放入装填部2,再把上盖1如图12c那样向箭头4方向转动以将其关闭,在此状态下再现CD3。
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传统记录再现装置如图13a所示,在上盖1的背面安装有卡盘支架5,把卡盘6如假想线所示放入该卡盘支架5,再把上盖1向箭头4方向转动,如图13b那样将其关闭,在此状态下进行记录再现。
另外,作为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和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通用的记录再现装置,是在如图14那样从装置主体拉出的直线滑动式托盘7上放入CD3或卡盘6中任一种圆盘状记录媒体,并将托盘7推入装置主体8内进行记录再现。
随着个人计算机、尤其是笔记本式计算机的普及,市场要求作为该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外部装置的记录再现装置也要小型轻量化。
然而,采用图14所示的直线滑动式托盘7的记录再现装置虽可为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和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通用,但其托盘7的驱动机构复杂,不能实现装置的小型轻量化。
为此,必须开发出既能采用图12a-图12c或图13a、13b所示的容易实现小型轻量化的形式,又能为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和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通用的记录再现装置。
然而,作为上述两种记录媒体通用的记录再现装置,如果采用图12a-图12c所示结构的装置,则卡盘6的遮板6a难以开闭。而如果采用图13a及图13b所示结构的装置,则虽然卡盘6的遮板6a容易开闭,但当在卡盘支架5内放入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具体说放入CD3时,在把上盖1关闭后,难以使CD3的中心与旋转驱动装置的中心对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和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通用、可实现小型轻量化且可将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定心的记录再现装置。
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记录媒体支架内部的一侧和另一侧设置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内的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抵接、以限制圆盘状记录媒体向记录媒体支架纵深侧移动、并在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对应的位置定心的定位装置。
本发明第1方案的记录再现装置是对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或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再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装旋转驱动装置和记录再现磁头等的装置主体上设有纵深端侧被枢支的、可使放入的圆盘状记录媒体在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和调换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记录媒体支架,并设有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的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抵接以限制圆盘状记录媒体向记录媒体支架纵深侧移动、且在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对应的位置定心、同时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的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抵接并移动到避让位置的定位装置。
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在记录媒体支架内部的一侧设有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的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抵接并通过所述卡盘的插入动作而向把所述卡盘的遮板打开的方向转动的遮板操作杆,并在记录媒体支架内部的一侧和另一侧设有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的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抵接并限制圆盘状记录媒体向记录媒体支架纵深侧移动且在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对应的位置定心的定位装置。而且在所述遮板操作杆的中途一体地设有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的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抵接并限制圆盘状记录媒体向记录媒体支架的纵深侧移动且在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对应的位置定心的定位装置。
本发明还有以下特征。首先,记录媒体支架是由接受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支架托盘和接受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卡盘支架构成。
其次,设有一端枢支在装置主体上且开闭装置主体上侧面的开闭盖,转动到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的记录媒体支架位于由装置主体与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开闭盖形成的空间,而转动到调换位置的记录媒体支架则位于装置主体和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开闭盖的中间。
还有,用夹紧装置和旋转驱动装置的转台夹持圆盘状记录媒体,同时设有一端枢支在记录媒体支架上且安装所述夹紧装置的夹紧臂,使夹紧臂的另一端与开闭盖的另一端卡合,并与开闭盖的打开动作连动而解除所述的夹持。
本发明第2方案的记录再现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内装旋转驱动装置和记录再现磁头等的装置主体上设有可使放入的圆盘状记录媒体在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和调换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记录媒体支架,且记录再现磁头装有包括记录再现用激光二极管在内的电子元件,在记录媒体支架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将保护电路与所述电子元件并联接线。该保护电路在记录媒体支架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也可作为导通的开关接点。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是在内装旋转驱动装置和记录再现磁头等的装置主体上设有纵深端侧被枢支的、可使放入的圆盘状记录媒体在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和调换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记录媒体支架,并设有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的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抵接以限制圆盘状记录媒体向记录媒体支架纵深侧移动、且在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对应的位置定心、同时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的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抵接而移动到避让位置的定位装置,因此可实现为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和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通用的、小型轻量、且可将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定心的优异的记录再现装置。
另外,由于在内装旋转驱动装置和记录再现磁头等的装置主体上设有可使已放入的圆盘状态记录媒体在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和调换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记录媒体支架,且记录再现磁头装有记录再现用电子元件,在记录媒体支架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将保护电路与所述电子元件并联接线,因此能提高防止误操作造成的静电破坏的可靠性。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该实施例调换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例取下开闭盖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前面一侧看该实施例调换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图4的X-X’向视俯视图。
图6a和图6b是说明在该实施例中放入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各个过程的俯视图。
图7a-图7c是说明在该实施例中放入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各个过程的俯视图。
图8a是该实施例的支架托盘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8b是该实施例的支架托盘的俯视图。
图9a和图9b是分别表示该实施例的卡盘支架从调换位置移动到记录再现安装位置时遮板开启杆的转动的侧视图。
图10是该实施例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及其保护电路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实施例2的说明图。
图12a-图12c是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专用的传统记录再现装置的各装填过程的说明图。
图13a和图13b是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专用的传统记录再现装置的各装填过程的说明图。
图14是无卡盘式和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通用的传统记录再现装置的装填过程的说明图。
(实施例1)
图1-图8b表示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8内装旋转驱动装置9和记录再现磁头10等。在该装置主体8上用支点12枢支着开闭该装置主体8上侧面的开闭盖11的一端。实线表示装置主体8的上侧面关闭后的装填状态,假想线表示装置主体8的上侧面打开后的调换状态。
在该装置主体8上安装有纵深端侧用支点13枢支的记录媒体支架14,该记录媒体支架14被安装成可在用实线表示的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和用假想线表示的调换位置之间转动自如。
15是装有夹紧装置16的夹紧臂,该夹紧装置16内装可吸附于前述旋转驱动装置9的转台9a的磁铁,夹紧臂15的纵深端侧两侧分别用销子17(见图2和图3)连接在记录媒体支架14上。该夹紧臂15的前侧两侧15a、15b如图3所示,与设在开闭盖11前侧的内侧的卡合部11a、11b卡合,通过把开闭盖11打开成图2所示的调换状态,记录媒体支架14经过夹紧臂15而如图2所示,位于装置主体8和处于打开位置的前述开闭盖11的中间。
记录媒体支架14由接受作为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卡盘6的卡盘支架14a和设于卡盘支架14a的底部开口的支架托盘18构成。在支架托盘18上形成直径12cm碟片用和直径8cm碟片用的凹部18a、18b。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支架托盘18与相对的卡盘支架14a之间设有遮板开启杆19和CD挡块20。
遮板开启杆19的基端部用轴21枢支,同时被螺旋22弹簧向箭头A方向加力而与挡块24抵接,在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下停止。另外,在遮板开启杆19的基端部形成凸轮面23。
CD挡块20的基端部用轴25枢支,同时被螺旋弹簧26向箭头B方向加力而与挡块27抵接,在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下停止。
在这一状态(图2所示的调换状态)下,一旦在卡盘支架14a插入作为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卡盘6,则遮板开启杆19的顶端如图6a所示,与卡盘6的遮板6a卡合。再把卡盘6进一步插入,遮板开启杆19便克服螺旋弹簧22的弹力而转动,如图6b所示,将遮板6a完全打开。另外,插入的卡盘6与CD挡块20的顶端抵接并克服螺旋弹簧26的弹力而转动到避让位置。
在这一状态下一旦把开闭盖11的顶端向下推压以关闭,放有卡盘6的卡盘支架14a便转动到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卡盘6内的圆盘状记录媒体被载放到转台9a上,同时夹紧装置16经过圆盘状记录媒体而吸附于转台9a,圆盘状记录媒体受到高速旋转驱动而实施记录再现。
当在卡盘支架14a中不是放入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而是放入作为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CD3时,则放入CD3之前的卡盘支架14a的状态如图7a所示,遮板开启杆19和CD挡块20分别停止在与挡块24、27抵接的位置。
卡盘支架14a中的直径12cm的CD3在图2所示的记录媒体支架14呈倾斜状的调换姿势下如图7b那样放入支架托盘18的凹部18a内。当CD3的直径为8cm时则放入凹部18b内。
另外,支架托盘18的凹部18a、18b的形状具体如图8a、8b所示。在图8b中,F是前侧,R是纵深端侧,凹部18a的纵深端侧形成纵深端侧升高的倾斜面28,放入凹部18b的直径8cm的CD3与阶梯部29抵接而受到支承。放入凹部18a的直径12cm的CD3则载于倾斜面28上而向记录媒体支架14的纵深侧滑落,如图7b所示,与在遮板开启杆19的中途形成的阶梯部30(详见图4、图5)和CD挡块20的顶端抵接而受到支承。
如图4和图9a、9b所示,在装置主体8上与遮板开启杆19的凸轮面23对应而设有凸起31,一旦推压开闭盖11以使卡盘支架14转动到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则如图9a所示,固定侧的凸起31与凸轮面23抵接,遮板开启杆19如图9b、图7c及图5中假想线所示,克服螺旋弹簧22的加力而转动到待机位置。
在这样将开闭盖11关闭的状态下,直径12cm的CD3即被载放于转台9a上,CD3脱离支架托盘18,同时夹紧装置16经过CD3而被吸附于转台9a上,CD3受到高速旋转驱动而实施记录再现。
如上所述,可以对卡盘6内的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再现,同时在使用记录媒体的形式不同的直径12cm的CD3时,只需把该CD3载于支架托盘18,该CD3便与遮板开启杆19的阶梯部30和CD挡块20的顶端抵接而在适当位置受到支承,可以使CD3的中心对准转台9a的中心。
另外,处于调换位置的记录媒体支架14的位置因转动到调换位置上的记录媒体支架是位于装置主体8和处于打开位置的开闭盖11的中间,因此不会随着向调换位置和装填位置的转动而使CD3的记录面与支架托盘18之间产生摩擦,可以保护CD3。
在该实施例1中,为了保护记录再现磁头10的电子元件,具体说是为了如图10那样保护半导体激光二极管32免受静电破坏而采用如下结构。
图10的微型计算机33经过驱动电路34而对半导体激光二极管32进行驱动。第1开关35是对开闭盖11已关闭这一情况进行检测,具体说是如图1那样在装置主体8上安装微型开关35a,通过该微型开关35a将支架托盘18已到达记录再现安装位置这一情况加以检测,成为譬如接通状态后驱动电路34开始半导体激光二极管32的驱动。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32并联接线的第2开关36这时成为断路状态。
在微型开关35a已对支架托盘18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这一情况加以检测的状态下,驱动电路34结束半导体激光二极管32的驱动,当开闭盖11充分打开,使用者的手接近记录再现磁头10时,作为第2开关36的微型开关36a切换成接通状态,微型开关36a将半导体激光二极管32的端子间短路,以保护半导体激光二极管32免受静电造成的绝缘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状态的具体示例,是在记录媒体支架14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后到达调换位置之前的这段时间实施微型开关35a、36a的切换,更具体地说,是在记录媒体支架14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后立即实施微型开关35a、36a的切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1、第2开关35、36的具体示例,是使用微型开关35a、36a,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开关装置。
(实施例2)图11a及11b表示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
在实施例1中,是在遮板开启杆19的中途形成阶梯部30以支承CD3,而在本实施例2中,不是在遮板开启杆19的中途设置阶梯部30,而是设置与遮板开启杆19同轴的CD挡块37。
图11a与实施例1的图4一样,概略表示处于调换位置的记录媒体支架14从前方看的状态。图11b则是概略表示处于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的记录媒体支架14从前方看的状态。
遮板开启杆19和CD挡块37被螺旋弹簧(未图示)向箭头A方向加力,使卡盘支架14转动到记录再现安装位置,从而通过遮板开启杆19的凸轮面23和前述凸起31的作用而使遮板开启杆19克服前述加力而转动,且遮板开启杆19的凸起38与CD挡块37卡合,CD挡块37也转动到避让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再现装置,是对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6)或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3)进行记录再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装旋转驱动装置(9)和记录再现磁头(10)等的装置主体(8)上设有纵深端侧被枢支的、可使放入的圆盘状记录媒体(3、6)在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和调换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记录媒体支架(14),并设有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14)的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3)抵接以限制圆盘状记录媒体(3)向记录媒体支架(14)纵深侧移动、且在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9)对应的位置定心、同时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14)的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6)抵接并移动到避让位置的定位装置。
2.一种记录再现装置,是对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6)或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3)进行记录再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装旋转驱动装置(9)和记录再现磁头(10)等的装置主体(8)上设有纵深端侧被枢支的、可使放入的圆盘状记录媒体(3、6)在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和调换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记录媒体支架(14),在记录媒体支架(14)内部的一侧设有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14)的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6)抵接并通过所述卡盘(6)的插入动作而向把所述卡盘(6)的遮板(6a)打开的方向转动的遮板操作杆(19),并在记录媒体支架(14)内部的一侧和另一侧设有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14)的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3)抵接并限制圆盘状记录媒体(3)向记录媒体支架(14)纵深侧移动且在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9)对应的位置定心的定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于记录媒体支架(14)内部的一侧的遮板操作杆(19)的中途一体地设有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14)的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3)抵接并限制圆盘状记录媒体(3)向记录媒体支架(14)的纵深侧移动且在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9)对应的位置定心的定位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装旋转驱动装置(9)和记录再现磁头(10)等的装置主体(8)上设有一端枢支在装置主体(8)上且开闭装置主体(8)上侧面的开闭盖(11),转动到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的记录媒体支架(14)位于由装置主体(8)与处于关闭位置的所述开闭盖(11)形成的空间,转动到调换位置的记录媒体支架(14)则位于装置主体(8)和处于打开位置的所述开闭盖(11)的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夹紧装置(16)和旋转驱动装置(9)的转台(9a)夹持圆盘状记录媒体(3、6),同时设有一端枢支在记录媒体支架(14)上且安装所述夹紧装置(16)的夹紧臂(15),使夹紧臂(15)的另一端与开闭盖(11)的另一端卡合,并与开闭盖(11)的打开动作连动而解除所述的夹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记录再现磁头(10)装有记录再现用电子元件,在记录媒体支架(14)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将保护电路与所述记录再现用电子元件并联接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接受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3)的支架托盘(18)和接受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6)的卡盘支架(14a)构成记录媒体支架(14)。
8.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装旋转驱动装置(9)和记录再现磁头(10)等的装置主体(8)上设有可使放入的圆盘状态记录媒体(3、6)在记录再现安装位置和调换位置之间转动自如的记录媒体支架(14),记录再现磁头(10)装有记录再现用激光二极管(32),在记录媒体支架(14)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将保护电路与所述激光二极管(32)并联接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把保护电路作为在记录媒体支架(14)离开记录再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导通的开关接点(36)。
全文摘要
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在可放入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支架内部的一侧和另一侧设置CD挡块和遮板操作杆的阶梯部,作为与放入记录媒体支架的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抵接并限制该圆盘状记录媒体向记录媒体支架纵深侧移动、并在与旋转驱动装置对应的位置定心的定位装置。本发明可为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和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通用,可实现小型轻量化,且可对无卡盘式圆盘状记录媒体定心。
文档编号G11B17/04GK1240990SQ9811545
公开日2000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1日
发明者古川博文, 桥本义之, 吉松敏夫, 中冢义昭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