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形成的连接器插座触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102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压形成的连接器插座触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和一种用细长薄金属片制造该端子的方法。
由细长带状薄金属片冲压形成U型连接器端子坯件,这种U型端子用于在其针接收间隙接收匹配的针形端子。这些端子平行布置且整体连接到支承条。在这种平行布置结构中,端子相对于绝缘连接器外壳定向,其U形前端指向绝缘连接器外壳中的端子槽。所有端子都从绝缘外壳的后侧同时插入端子槽中实现电连接器。这种U形端子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4所示(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7-169523和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4-23065)。如图中所示,端子90的一对接触臂91a和91b相互面对,并通过连接片92整体连接到柄。相对的接触臂91a和91b限定其间的一个针接收间隙,在端部的内表面形成接触部分。
如图5所示,从细长薄金属片上冲压出一连串坯件95。这些端子坯件95是平行的,隔开固定间隔P并整体连接到支承条94。每个端子坯件95的连接片92弯曲成与相对的接触臂91a和91b垂直,从而形成最终的端子90。
但由于这种布置结构,连接片92跨过坯件-坯件空间,所以,端子坯件之间的间隔是平行布置的,不能减小到特定限度以下。
最好是,一组平行端子同时插入连接器外壳的端子槽中。但如果连接器外壳中的槽-槽间隔小于端子的坯件-坯件间隔,就防碍了这样同时插入大量端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将端子从支持条上拿下来一个一个地分别插入端子槽中以实现电连接器。
此外不利的是,间隔相对较大的平行端子坯件将导致浪费的金属片增加,这样也增加了端子的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端子结构,该结构允许坯件-坯件端子间隔减小到最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制造这种端子的方法。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由薄金属片冲压形成的电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对平行接触臂,在相对接触臂的端部形成有接触部分以限定其间的针接收间隙,本发明的改进在于该对平行接触臂U形延伸,其剪切平面相互面对,通过基本垂直于金属片的平面弯曲其内边缘来形成每个所述接触部分。
由于这种布置结构,如在传统端子坯件平行布置中所需的坯件-坯件连接空间得以缩小,从而可以将坯件-坯件空间减小到尽可能最小。此外有利的是,形成相面对的接触部分,使得匹配的阳针形端子可滑动地容纳于其间建立了良好电接触的的针接收间隙。
一种将薄金属片冲压形成电连接器端子的方法,每个端子包括一对平行布置的接触臂,在接触臂的端部形成接触部分以限定阳针形端子接收间隙,本发明对这种方法的改进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冲压细长片的薄金属片,从而提供一连串剪切平面相互面对的成对接触臂;以及基本垂直于金属片的平面弯曲每对相对接触臂的内边缘,形成接触部分。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将结合附图通过本发明的一个端子结构实施例的描述而得到说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端子坯件的平面图,最终的端子平行布置且整体连接到支承条;图2是最终的端子的侧视图;图3是最终的端子的前视图;图4是现有端子的透视图;以及图5是平行布置且整体连接到支持条的现有端子坯件的平面图。
参考图1,冲压一片细长的薄金属片以提供平行排列且与支承条2整体连接的多个端子坯件3。将端子坯件3形成最终的端子1。最终的端子1通过子支承条5相互整体连接起来,并通过支持片4与支承条2相连接。通过剪切端子1和子支承条5之间相对的边界线6将最终的端子1彼此分割开。
从图1可以看出,每个端子1包括一个啮合部分7、一个“L”型部分8和一个尾部10,啮合部分7用于将所选的端子槽壁啮合在绝缘外壳(未示出)中,“L”型部分8整体连接到啮合部分7的前侧,尾部10整体连接到啮合部分7的后侧。尾部10是曲柄状柄,在其端部具有压配合针11(见图2)。
从图1-3可见,每个“L”型部分8包括接触部分9,每个接触部分在啮合部分7平面中具有一对布置为“U”型的平行接触臂13,每个接触臂终止在接触部分14。具体地说,每个接触臂13自由端的内侧缘是通过将其基本垂直于啮合部分平面弯曲(以从图1中片的前侧到后侧的方向)形成的。接触臂13的尺寸则作成适于定义相互面对的相对的接触部分14之间的针接收间隙15。
然后基本以直角将“L”型部分弯曲到与啮合部分7平面垂直的接触臂13平面的位置。
由于这种布置,即端子1平行于其彼此面对的接触臂13的剪切平面13a布置,所以允许以更小间隔布置成对的接触臂13和臂连接点12,由此允许端子1以显著减小的间隔P平行布置(见图1)。具体地说,图5所示的现有端子90的平行布置中的端子-端子间隔是3mm宽,而图1所示端子1的平行布置中的端子-端子间隔是2mm宽。
端子-端子间隔减小使一组端子1能同时压配合到连接器外壳的端子槽中,同时端子1保持整体与支承条2和子支承条5相连接。
每个啮合部分7具有形成在其前测和后侧的凸起16和7。当端子1压配合到其中时,凸起与每个端子槽(未示出)的内部相对侧壁啮合。具体地说,端子1插入端子槽中,直至前部凸起16啮合端子槽,使得端子可以被暂时固定。接着,剪切边界线6分割端子1,端子1被推入端子槽中直至后部凸起17啮合端子槽。
或者,用端子安装工具握住所有端子1,然后通过剪切边界线6将端子1分割开,并且将这些端子压配合到绝缘外壳的端子槽中。通过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将所有端子同时插入端子槽中,因此可以高效地制造连接器。
相对的接触臂13的接触部分14彼此面对,所形成的表面彼此朝向对方,从而形成阳针形端子接收间隙。如果用接触部分的剪切面13a形成针接收间隙,这种布置防止了匹配的针形端子被损坏。
权利要求
1.一种由薄金属片冲压形成的针接收电端子,包括端子啮合部分,一对从所述啮合部分延伸出的基本平行的、间隔开的接触臂,所述接触臂的剪切边缘和所述啮合部分形成“U”型部件,每个接触臂在其各自末端形成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限定一个间隙以可滑动接收并电啮合插入的阳针形端子,其中,所述接触部分是通过基本垂直于所述啮合部分的平面弯曲每个接触臂的一部分剪切边缘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接收端子,其中,所述端子啮合部分具有从末端形成压配合针的所述接触臂相反延伸的尾部。
3.一种制造包括针接收接触部分的金属端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冲压片状金属料以确定至少一个端子坯件,所述端子坯件包括啮合部分、从所述啮合部分的一侧延伸的“L”型部分、从所述啮合部分的另一侧延伸的尾部、从所述“L”型部分延伸的接触部分,其具有一对隔开的接触臂形成为“U”型部件限定其间间隙,所述接触臂的自由端终止在延伸到所述接触臂限定的间隙中的接头中,基本垂直于所述啮合部分的平面弯曲所述接头,从而在每个所述接触臂上形成接触部分,向所述“U”型部件施加力以调整所述接触臂之间的所述间隙,使得所述臂的所述形成的接触部分被定位以滑动接收并电啮合插入的阳针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它还包括将所述尾部的末端部形成压配合针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它还包括基本垂直于所述啮合部分的平面弯曲所述“L”型部分的步骤。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由薄金属片冲压而成的电连接器端子,该端子包括一对平行接触臂,在接触臂的端部形成有接触部分以限定其间的阳针形端子接收间隙。该对接触臂“U”形延伸,其剪切平面相互面对,通过基本垂直于金属片的平面弯曲其内边缘来成每个接触部分。
文档编号H01R13/11GK1272704SQ00117879
公开日2000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4日
发明者安土茂, 星川重之, 野田敦人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