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侧端子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619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侧端子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具有侧端子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用于驱动侧端子的驱动机构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高流量插座连接器用以在印刷电路板与集成电路组件之间传输信号与传导电流。现有高流量插座连接器用于连接集成电路组件,其包括设置有若干收容槽的基座、可滑移安装在基座上的盖体、在盖体上设有与收容槽排列成一直线的若干收容孔及收容在基座的收容槽内的若干端子。集成电路组件具有若干个向下延伸用于接合插座端子的端子。向下延伸的端子包括信号端子、电流端子及接地端子。因此,收容在插座连接器的基座收容槽内的端子也包括信号端子、电流端子及接地端子。然而,这种设计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插座连接器的尺寸,所以,该插座连接器的制造复杂,并且占用印刷电路板上的更多空间。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具有侧端子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这些侧端子用以直接接合集成电路组件相对两侧的导电体,侧端子包括在集成电路组件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用于传导电流的电流端子及用于接地目的的接地端子。
当集成电路组件组装在插座连接器的基座上时,侧端子直接接合集成电路组件的导电体。为使侧端子可滑移接触导体,有必要设计一种驱动机构以完成此目的。
所以,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型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其具有一驱动机构以驱动侧端子与集成电路组件的导电体相接触或相分离。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其具有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侧端子使其与集成电路组件相接合或相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其具有与用在零插入力插座的驱动机构相兼容的侧端子驱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流量插座连接器用于连接集成电路组件,其包括具有设置在一侧的若干侧端子的基座、可滑移安装在基座上的盖体、位于盖体上用于供侧端子延伸穿出的若干收容通道及用于驱动侧端子与集成电路组件相接触或脱离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基座与盖体之间的控制杆、在侧端子上形成的凸块、在盖体上形成并延伸入收容通道内的凸起。集成电路组件包括绝缘壳体、设置在绝缘壳体的一侧面的若干电流与接地导电体。当插座连接器处于打开位置时,侧端子的凸块被盖体的凸起抵压而使侧端子向外弹性偏移,与集成电路组件的电流与接地导电体相分离。当插座连接器处于关闭位置时,侧端子的凸块与盖体的凸起相脱离而使侧端子回复原位,从而与集成电路组件的电流与接地导电体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一由控制杆、侧端子上的凸块及在盖体上形成并延伸入收容通道内的若干凸起共同构成的驱动机构,从而实现驱动侧端子与集成电路组件的绝缘壳体侧面设置的若干电流与接地导电体相接合或相分离的目的。

图1为本发明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及集成电路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高流量插座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3为插座连接器的侧端子的扩大图。
图4为图2圆环部分的扩大图,展示了侧端子的凸块与插座连接器的盖体的凸起相接合的情形。
图5为剖视图,展示了侧端子与集成电路组件的导电体相分离的情形。
图6与图4类似的视图,但展示了侧端子的凸块与盖体的凸起相脱离的情形。
图7为剖视图,但展示了侧端子与集成电路组件的导电体相接合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高流量插座连接器1用于连接集成电路组件5与印刷电路板6(如图5与图7所示),其包括一具有设置在相对两侧的侧端子40的矩形基座10、可沿第一方向滑移安装在基座10上的矩形盖体20及用于驱动侧端子40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详细构造容后描述。集成电路组件5包括一矩形绝缘壳体50、一凸伸出绝缘壳体50底表面500的信号导体52的阵列及设置在绝缘壳体50相对两侧面502的若干导电体54。导电体54包括用于电流与接地的导电体。
基座10设有一收容若干信号端子14的收容槽12的阵列。如图5所示,每一信号端子14包括用于配合集成电路组件5的相应信号导体52的配合部140及用于焊接至印刷电路板6上的焊接部144。基座10邻近后壁102处设有一横向凹槽16。
再请参阅图3,侧端子40包括若干电流端子与接地端子。每一侧端子40具有一中间部402、从中间部402向上延伸六个呈手指状的接触部404及垂直于接触部404的五个焊接片406。每一接触部404在顶端设有球状凸起4040用以连接集成电路组件5的相应电流与接地导电体。焊接片406焊接在印刷电路板6上用于传输电流及用于接地。在中间部402的相对两侧形成一对倒钩4020以确保侧端子40固定在基座10内。
盖体20设有与基体10的收容槽成一直线的若干收容孔22,以使集成电路组件5的信号导体52延伸穿出以与信号端子14的配合部140相配合。盖体20邻近相对两侧设有若干收容通道24,用于侧端子40的接触部404穿过并凸伸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控制杆31、在侧端子上形成的若干凸块32及在盖体20上一体形成并延伸入相应收容通道24内的若干凸起34(如图4所示)。夹在基座10与盖体20之间的控制杆31具有露在外面并可操作的操作柄310及收容在凹槽16内的凸轮轴312。当操作柄310从垂直位置向水平位置旋转时,受凸轮轴的推动,盖体20可相对基体10从后向前方向移动。
请参阅图4与图5,当插座连接器1处于打开位置,即控制杆31的操作柄310处于垂直方向时,侧端子40上的凸块32接合盖体20上的凸起34以使侧端子40的接触部404向外弹性偏斜,因此,侧端子40的球状凸起4040未连接至集成电路组件5的电流与接地导电体54上,同时,插座连接器1的信号端子14与集成电路组件5的信号导体52相分离。
再请参阅图6与图7,当插座连接器1处于关闭位置时,即控制杆31的操作柄310从垂直方向旋转至水平方向时,侧端子40上的凸块32与盖体20上的凸起34相分离以使侧端子40的接触部404从偏斜位置弹性返回原位置,因此,侧端子40的球状凸起4040与集成电路组件5的电流与接地导电体54相连接,同时,插座连接器1的信号端子14与集成电路组件5的信号导体52电性连接。所以,在集成电路组件5与印刷电路板6之间建立了信号与电流传输,另外,在集成电路组件5与印刷电路板6之间亦建立了一条接地路径。
如图5与图7所示,当驱动机构驱动相对两侧端子40的接触部404沿与前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时,相对两侧端子40的接触部404之间的距离随盖体20的移动而改变。当盖体20处于起始位置时,即控制杆31的操作柄310处于垂直方向时,信号端子14与集成电路组件5的信号导体52分离,侧端子40的凸块32接合盖体20的凸起34,侧端子40的接触部404弹性向外偏斜,相对两接触部404之间的距离最大。当盖体20处于最终位置时,即控制杆31的操作柄310处于水平方向时,信号端子14接合集成电路组件5的信号导体52,侧端子40的凸块32与盖体20的凸起34相分离,侧端子40的接触部404从偏斜位置弹性返回至原位置,相对两接触部404之间的距离最小。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盖体20沿基座10移动的控制杆31,但应当注意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杆31也可用凸轮机构或者其它相关设计结构来代替。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侧端子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其包括基座、盖体、若干侧端子及驱动机构,其中盖体安装在基座上并可沿基座移动,若干侧端子至少设置在基座的一侧,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盖体沿基座移动的控制杆、在侧端子上形成的并凸伸出盖体的接触部及在盖体上对应于侧端子的接触部处一体设置的若干凸起,其可驱动侧端子的接触部在垂直于盖体移动的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端子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设有若干收容通道用以使侧端子的接触部穿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侧端子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上的凸起延伸入盖体的相应收容通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侧端子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杆包括用以驱动盖体从起始位置向最终位置移动的转动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侧端子的高流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盖体处于起始位置时,侧端子的接触部与盖体的凸起相接合,当盖体处于最终位置时,侧端子的接触部与盖体的凸起相分离。
6.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绝缘基座、绝缘盖体、若干信号端子、若干侧端子及集成电路组件,其中绝缘盖体安装在基座上,可沿纵向相对基座滑移;若干信号端子设置在基座的内部;集成电路组件安装在盖体上,其包括向下延伸出底表面的信号导体,信号导体通过盖体插入用于机械性与电性连接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侧端子设置在至少基座的外围一部分;集成电路组件还包括从至少一侧面向下延伸的侧导体,当盖体沿纵向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侧导体机械性与电性连接侧端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子向上延伸至少超出基座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子向上延伸超出基座与盖体上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子用于传输电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流量插座连接器(1),用于连接集成电路(IC)组件(5),其包括具有设置于一侧的若干侧端子(40)的基座(10)、可滑移安装在基座上的盖体(20)、若干收容通道(24)及用于驱动侧端子以接合集成电路组件的电流与接地导电体(54)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控制杆(31)、在侧端子上形成的若干凸块(32)及在盖体上形成并延伸入收容通道内的若干凸起(34)。通过这种结构,当驱动机构未驱动时,侧端子不会接触到集成电路组件的电流与接地导电体;当驱动机构驱动时,侧端子可接触到集成电路组件的电流与接地导电体。
文档编号H01R33/76GK1423373SQ02108658
公开日2003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6日
发明者戴维德G·豪维尔, 孙佩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