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347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供电子卡插置,使电子卡可电性连接至电路结构或储存装置之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按,电子卡(IC卡)为一数据输入装置,其可电性连接至一电路结构或一储存装置,例如文字处理器、个人计算机或其它电路结构,储存在电子卡内的数据将被传输至该电路结构,电子卡是一种可携带的工具,其可由一电子卡连接器轻易地插入及退出。
习知的电子卡连接器,可用以插接及退出电子卡,其主要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一用以侦测之第一端子、一用以写保护之第二端子及一用以被前两端子所共同接触用的第三端子所构成(当然亦可仅包括其中的两端子,而并非一定要包括三个端子),该U状之绝缘本体具有一基体及左、右二侧臂,该基体设置有多个导电端子,且与所述二侧臂之间形成一插置空间而供一电子卡插置。
各该设置于该基体上的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焊接部而供焊接于电路板上,当电子卡插置于该插置空间内时,各该导电端子可与设置于电子卡上之对应端子形成电性连接。
该第一、二、三端子均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例如其基体或\及其中一侧臂)上,且各具有一焊接部而供焊接于电路板上。其中,该第一、二端子均具有一弹性臂与一连接于该弹性臂的接触部;该第三端子则具有一主体与连接于该主体的两弹性臂,而形成于该两弹性臂自由端的接触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二端子的接触部。
当电子卡插置于该绝缘本体之插置空间中时,该电子卡会顶触并顺势推移该第一端子的弹性臂,该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该第三端子之一弹性臂的接触部接触,使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三端子达成电性连接,藉以导通电子卡连接器的电路,进而使电子卡连接器开始运作,由此可知接触导电性对于端子而言确实相当重要。而其中用以写保护的第二端子,则以同一原理(与该第三端子的另一弹性臂的接触部接触)来达到写保护的目的。
上述习知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第一、三端子与第二、三端子之间,虽均能经由电子卡的顶触而达到电性接触的目的,但该第一~三端子均仍旧是平面对平面的接触,造成其间的实际接触点极少,也就是其实际上的接触面积极小,因而使得电阻值偏高,电阻值偏高则使其导电性相对偏低,进而影响到电子卡连接器的运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使其第一、二端子与第三端子间的接触导电性能够有效地予以提升,藉以使该电子卡连接器具有较佳品质的导电性。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具有一基体及左、右二侧臂的绝缘本体,该基体与该二侧臂之间形成一插置空间,该基体上间隔设置有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一端子具有一弹性臂、一连接于该弹性臂自由端的接触部与一形成于该接触部的凸体;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的另一端子,其具有一主体、连接于该主体的弹性臂、连接于该弹性臂自由端的接触部与形成于该接触部的凸体,该另一端子之所述弹性臂的接触部对应于该端子的接触部,该另一端子的凸体与该端子的凸体彼此错开。
当该端子与另一端子接触时,该端子的凸体会接触到该另一端子的接触部,而该另一端子的凸体则会接触到该端子的接触部。


图1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依据图1之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A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依据图3之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B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依据图3之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于端子接触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接触面积愈大则相对使其电阻值愈低的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用以插接及退出电子卡,该电子卡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2、一第一端子3、一第二端子4及一第三端子5。
该绝缘本体2具有一基体21及左、右二侧臂22、23,该二侧臂22、23一体成型地连接于该基体21二侧,藉以构成一U型体,使该基体21与该二侧臂22、23之间形成有一插置空间26,该插置空间26可供一电子卡插置。该基体21上并间隔设置有多个端子容置槽,可用以容置导电端子211。
该提供侦测功能的第一端子3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右侧臂23上。该第一端子3具有一弹性臂31、一连接于该弹性臂31自由端的接触部32与一形成于该接触部32的凸体321。
该提供写保护功能的第二端子4亦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右侧臂23上。该第二端子4具有一弹性臂41、一连接于该弹性臂41自由端的接触部42与一形成于该接触部42的凸体421。
该提供共同接触用的第三端子5亦设置于该绝缘本体2的右侧臂23上。该第三端子5具有一主体50、连接于该主体50的第一、二弹性臂51、52、分别连接于该第一、二弹性臂51、52自由端的接触部511、521、与分别形成于各该接触部511、521的凸体512、522,该第一、二弹性臂51、52的各该接触部511、521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二端子3、4的各该接触部32、42。
请参阅图3、图3A及图3B所示,该第一弹性臂51的凸体512与第一端子3的凸体321呈彼此错开之型式,该第二弹性臂52的凸体522与第二端子4的凸体421亦呈彼此错开之型式。因此,当该第一、二端子3、4分别与第三端子5接触时,所述第一、二端子3、4的凸体321、421分别接触到该第三端子5的相应接触部511、521,此时,该第三端子5的两凸体512、522则会接触到该第一、二端子3、4的相应接触部32、42,换言之,无论是何者与何者接触,均是凸状的凸体与平面状的接触部彼此接触,而非如习知为平面与平面接触。
所述各该凸体的形成方式为自所述接触部(32、42、511、521)的一面予以击入,而在另一面相应凸出各该凸体(321、421、512、522)的型式。或为直接将凸体形成于(或设置于)所述接触部(32、42、511、521)的另一面。
当然,本发明之电子卡连接器并不限定于一定要同时有第一~三端子3~5,实际上,该电子卡连接器上做为控制用的端子中,可以只有侦测用的第一端子3与共同接触用的第三端子5,而无写保护用的第二端子4,因此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保护范围包括两端子与三端子的电子卡连接器。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三端子3、5(第一组)与第二、三端子4、5(第二组)的接触,为各组的凸体(321、512)或(421、522)互为彼此错开的型式,由各该凸体上所形成的多个接触凸点6接触于各该接触部(511、32)或(521、42),以第一、三端子3、5为例所显示于图4上的情况,为第一端子3的凸体321接触于第三端子5之第一弹性臂51的接触部511,由于该凸体321的表面具有多个接触凸点6,使该凸体321能够以较多的接触点来接触所述第一弹性臂51的接触部511,因而使其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
请参阅图5所示之曲线示意图,其纵轴为电阻值,其横轴为接触面积,由该曲线示意图得知,接触面积愈大则其电阻值愈低,而电阻值愈低也就代表了导电性愈好。又该曲线示意图中还揭示了三组的接触凸点组,各组的接触凸点数量由小至大,且接触凸点的数量愈多、代表接触面积愈大,而接触面积愈大、其电阻值愈低,电阻值愈低、也就代表了导电性愈好。
由此观之,本发明第一、三端子3、5与第二、三端子4、5的接触,为各组的凸体互为彼此错开的型式,也就是无论是何者接触于何者,均为凸体与接触部彼此接触,而该等凸体又具有如前所述之多个接触凸点6,因此能使端子间的接触电阻值大为降低,使其导电性大为提升,确有助于电子卡连接器的运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之电子卡连接器,确可解决习知第一~三端子间的接触导电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属于一具有高度实用价值之产品发明,具有功效上的增进,符合发明专利之申请条件,故依专利法提出申请。
惟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之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之权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之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含于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基体及左、右二侧臂,该基体与该二侧臂之间形成一插置空间,该基体上间隔设置有导电端子;一端子,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该端子并具有一弹性臂、一连接于该弹性臂自由端的接触部与一形成于该接触部的凸体;及另一端子,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该另一端子具有一主体、连接于该主体的弹性臂、连接于该弹性臂自由端的接触部与形成于该接触部的凸体,该另一端子之所述弹性臂的接触部对应于该端子的接触部,该另一端子的凸体与该端子的凸体彼此错开;当该端子与另一端子接触时,该端子的凸体会接触到该另一端子的接触部,而该另一端子的凸体则会接触到该端子的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为自所述接触部的一面击入,而在另一面相应凸出的型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体具有多个接触凸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端子之弹性臂为分别连接于其主体的第一、二弹性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端子之第一、二弹性臂,其自由端各连接有一接触部,各该接触部并各具有一凸体,且其第一弹性臂的接触部对应于该端子的接触部,两接触部的凸体彼此错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增设一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的又一端子,该又一端子具有一弹性臂、一连接于该弹性臂自由端的接触部与一形成于该接触部的凸体,所述另一端子之第二弹性臂的接触部对应于该又一端子的接触部,两接触部的凸体亦彼此错开。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基体及左、右二侧臂的绝缘本体,该基体与该二侧臂之间形成一插置空间,该基体上间隔设置有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的一端子,其具有一弹性臂、一连接于该弹性臂自由端的接触部与一形成于该接触部的凸体;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的另一端子,其具有一主体、连接于该主体的弹性臂、连接于该弹性臂自由端的接触部与形成于该接触部的凸体,该另一端子之所述弹性臂的接触部对应于该端子的接触部,该另一端子的凸体与该端子的凸体彼此错开。
文档编号H01R12/38GK1601812SQ0314344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张家祯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