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487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有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指一种可提供二个以上之电子卡插置,并使不同规格之电子卡均可稳固的定位之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其系一种习知的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a,其具有一纵长型基部11a及自该基部11a之纵长两端平行延伸而出之第一、第二臂部12a、13a,而于该基部11a与该二臂部12a、13a间形成一用于收容电子卡之收容空间14a;多数个导电端子20a,其被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a之基部11a上并与该第一、第二臂部12a、13a平行延伸,该等导电端子20a一端可焊接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该等导电端子20a并可与插置于该收容空间14a内的电子卡接触达成电性连接。
惟,上述习知的电子卡连接器,其仅能提供单一规格之电子卡插置,并无法兼具有提供多种规格之电子卡插置的功能,使得电子卡连接器使用上受到限制,且每一种规格之电子卡必需个别设计相对应的电子卡连接器,亦会使得生产成本大幅的提升,造成业者极大的困扰。
虽然目前市面上已有电子卡连接器,可提供多种规格之电子卡插置,但其一般只是将收容空间采用较大的容量,俾使该电子卡连接器可供多种不同宽度、厚度之电子卡插置,由于收容空间采用较大的固定容量,因此无法适切的固定各种不同规格的电子卡,如电子卡厚度较小时,该电子卡则无法稳固的定位于收容空间内,使电子卡与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受到影响,讯号传输较不稳定。
是以,由上可知,上述习知的电子卡连接器,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者。
缘是,本创作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创作之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提供多种规格之电子卡插置,且其导板可自动因应不同规格的电子卡而旋转调整,使各种不同规格之电子卡均可稳固的收容于容置空间内,使电子卡与连接器之间可维持良好的电性连接。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创作系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二个以上之导电端子组,系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一导板,其与该绝缘本体之间具有一可用于收容二个以上不同电子卡之第一容置空间,该导板系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创作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创作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创作加以限制者。

图1系习知电子卡连接器之立体图。
图2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3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之立体分解图。
图4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5A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之导板与MS卡分离状态之示意图。
图5B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之导板与MS卡组合状态之示意图。
图6A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之导板与SD卡分离状态之示意图。
图6B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之导板与SD卡组合状态之示意图。
图7A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之导板与XD卡分离状态之示意图。
图7B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之导板与XD卡组合状态之示意图。
图8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9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另一角度之立体分解图。
图10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与MS卡组合状态之示意图。
图11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与SD卡组合状态之示意图。
图12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与XD卡组合状态之示意图。
图13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14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另一角度之立体分解图。
图15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16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四实施例之遮蔽壳体之立体图。
图17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五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18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五实施例之导板之立体分解图。
图19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六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0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六实施例之导板与MS卡正插状态之示意图。
图21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六实施例之导板与MS卡反插状态之示意图。
图22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六实施例之绝缘本体之立体图。
图23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六实施例之绝缘本体与SD卡反插状态之示意图。
图24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六实施例之绝缘本体与XD卡反插状态之示意图。
图25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七实施例之导板之立体图。
图26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七实施例与MS卡反插状态之示意图。
图27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七实施例与SD卡反插状态之示意图。
图28系本创作电子卡连接器第七实施例与XD卡反插状态之示意图。
组件代表符号[习知]10a绝缘本体11a基部12a第一臂部13a第二臂部14a收容空间20a导电端子[本创作]10 绝缘本体11 基部 12 第一臂部13 第二臂部 14 第一容置空间15 滑槽 16 卡接体17 枢槽101 防误插构件102 防误插构件103 凸块 104 凸块105 凸轨20 第一导电端子组21 导电端子 22 接脚部23 接触部30 第二导电端子组31 导电端子 32 接脚部33 接触部40 第三导电端子组41 导电端子 42 接脚部 43 接触部50 导板51 枢轴 52 第一顶推构件53 第二顶推构件 54 第三顶推构件56 前段部 57 后段部58 枢接槽 59 枢接轴
501 防误插构件502 缺口 503前缘端面504 防误插构件505凸块506 限位部60 遮蔽壳体61 侧板 62 卡接孔63 弹性压制片70 退卡机构71 滑动块72 弹性构件73 导引杆74 轨迹曲线槽75 枢槽80 第二绝缘本体81 第二容置空间90 电子卡901 凸块 902 壁面90 槽91 电子卡911 凹槽 912 凹槽92 电子卡921 凹槽 922 凹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创作系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系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一第一导电端子组20、一第二导电端子组30、一第三导电端子组40、一导板50及一遮蔽壳体60,其中该绝缘本体10系以塑料绝缘材料制成,该绝缘本体10系具有一基部11及连接于该基部11两端平行延伸之第一臂部12、第二臂部13。
该等导电端子组20、30、40分别由多数个导电端子21、31、41所组成,该等导电端子21、31、41系以导电材料制成,其系呈长形片体,并弯折成适当形状。该等导电端子组20、30、40之导电端子21、31、41被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之基部11上并与该第一、第二臂部12、13平行延伸。该等导电端子组20、30、40系设于该绝缘本体10之基部11上不同前、后位置,并排列成三排。
每一导电端子21、31、41各具有一接脚部22、32、42及一接触部23、33、43,该等导电端子21、31、41之接脚部22、32、42系伸出绝缘本体10外,可焊接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
该导板50系以塑料绝缘材料制成,其相对二侧中间处各突设有一枢轴51,且于该绝缘本体10之二臂部12、13上设有与枢轴51相对应之枢槽17,该导板50之二枢轴51系枢设于该绝缘本体10之二臂部12、13的枢槽17中,使该导板50枢设于该绝缘本体10上,而于该导板50与该绝缘本体10之间形成一用于收容电子卡之第一容置空间14,该导板50系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上方,该导板50可以枢轴51为支点而旋转调整,以便随电子卡厚度的不同而适切的作一调整。
该导板50与该第一容置空间14相邻接的一面系设有限位部506、第一顶推构件52、第二顶推构件53及第三顶推构件54,该等导电端子组20、30、40之导电端子21、31、41的接触部23、33、43系伸入该第一容置空间14内,可与插置于该容置空间14内的不同电子卡接触达成电性连接。
该限位部506系设于该导板50二侧,本实施例之限位部506系为二凸轨,该限位部506可用以限位及导引电子卡,使电子卡准确的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内。当MS卡规格之电子卡90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5B),可藉该限位部506内缘限位及导引电子卡插入。当SD卡规格之电子卡91或XD卡规格之电子卡92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6B及图7B),可藉该限位部506底缘限位及导引电子卡插入。
该第一顶推构件52、第二顶推构件53及第三顶推构件54系设于该导板50上不同前、后位置,可供抵触各种不同的电子卡。该第一顶推构件52系设于该导板50近后端处,并突出适当的高度,使MS卡规格之电子卡90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5A、B),可藉该导板50之第一顶推构件52抵触该电子卡90前端,而提供定位的功能,使该电子卡90可准确的定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4内,并使该电子卡90之端子组与第一导电端子组20达成电性连接。
该第二顶推构件53系设于该导板50二侧中间处,并突出适当的高度,使SD卡规格之电子卡91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6A、B),可藉该导板50之第二顶推构件53抵触该电子卡91前端,而提供定位的功能,使该电子卡91可准确的定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4内,并使该电子卡91之端子组与第二导电端子组30达成电性连接。
该第三顶推构件54系设于该导板50一侧近前端处,并突出适当的高度,使XD卡规格之电子卡92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7A、B),可藉该导板50之第三顶推构件54抵触该电子卡92前端,而提供定位的功能,使该电子卡92可准确的定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4内,并使该电子卡92之端子组与第三导电端子组40达成电性连接。
该遮蔽壳体60系以金属材料制成,其系覆设于该绝缘本体10上,该遮蔽壳体60二侧各延伸形成有侧板61,该侧板61上各设有多数个卡接孔62,且于该绝缘本体10之第一臂部12及第二臂部13外侧壁各突设有多数个与卡接孔62相对应之卡接体16,该等卡接体16系与该等卡接孔62相互卡接,使该遮蔽壳体60与该绝缘本体10可稳固的结合为一体。
该遮蔽壳体60上系设有一弹性压制片63,该弹性压制片63系由该遮蔽壳体60冲制而成,该弹性压制片63一端形成自由端,并向下弹性延伸于该遮蔽壳体60下方,以便利用该弹性压制片63弹性抵触于该导板50顶部,以具有锁固电子卡的功能。另,该弹性压制片63亦可设置有二个(如图16)或其它数目,且该弹性压制片63的形状及构造亦可作不同的变化;藉由上述之组成以形成本创作之电子卡连接器。
本创作主要系设置有一导板50,该导板50可随电子卡90、91、92厚度的不同而旋转,当厚度较厚之MS卡规格之电子卡90或SD卡规格之电子卡91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导板50前端会向上旋转较大的幅度,使该电子卡90、91可适切的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如图10及图11)。
当厚度较薄之XD卡规格之电子卡92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导板50前端会向上旋转较小的幅度,使该电子卡92亦可适切的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如图12)。
本创作系藉由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边缘之第一顶推构件52、第二顶推构件53及第三顶推构件54,使该电子卡90插入时可提供挡止定位功能,使电子卡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可准确的定位,以便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组20、第二导电端子组30或第三导电端子组40达成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8及图9,本创作可进一步的设置一退卡机构70,该退卡机构70被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0之第一臂部12,其具有一滑动块71、一弹性构件72及一导引杆73,该滑动块71系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0之第一臂部12上,该滑动块71可于该第一臂部12上作一自由的前、后滑动,该滑动块71外侧壁具有一可用以控制插卡及退卡之轨迹曲线槽74,该滑动块71顶部并设有一枢槽75。
该弹性构件72系为一压缩弹簧,该弹性构件72系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0之第一臂部12与滑动块71之间,使该弹性构件72可施予该滑动块71向前移动的复位力量。
该导引杆73一端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10之第一臂部12上,另一端则活动配合于该滑动块71之轨迹曲线槽74中,该导引杆73可在该轨迹曲线槽74中分两段运动以分别达成插卡、退卡之功效。
该导板50之一枢轴51系枢接于该退卡机构70之滑动块71的枢槽75中,使该导板50枢接连接于该滑动块71,当导板50前、后移动时亦可带动该滑动块71同步移动。该导板50之另一枢轴51系滑动配合于该绝缘本体10之第二臂部13上预设的一滑槽15中,该枢轴51可于滑槽15中前、后滑动,用以导引导板50稳定的前、后移动。
该导板50连接于退卡机构70之滑动块71,因此当使用者推动电子卡90、91或92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中时(如图10、图11及图12),电子卡可推动该导板50带动退卡机构70之滑动块71向后滑动,当电子卡向后移动至定位时,电子卡可与导电端子组20、30或40接触达成电性连接,并可藉该导引杆73在该轨迹曲线槽74中运动以达成插卡定位之功效。使用者再次推动电子卡时,可藉该导引杆73在该轨迹曲线槽74中运动以达成退卡之功效。是以,本创作可利用推动电子卡达成退卡之功效,不需另行设置按压部进行按压退卡的操作,使得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操作更为方便。
另,请参阅图13、图14及图15,本创作亦可于该导板50上方增设一第二绝缘本体80,且将第一导电端子组20安装于该第二绝缘本体80上,并于该第二绝缘本体80与该导板50之间形成一用于收容第二电子卡之第二容置空间81。该位于上方之第二容置空间81可供MS卡规格之电子卡插置,而位于下方之第一容置空间14则可供SD卡或XD卡规格之电子卡插置。
另,请参阅图17及图18,本创作之导板50亦可采用二段式设计,即该导板50系区分成二分离之前段部56及后段部57,该前段部56后缘系设有一枢接槽58,且于该后段部57前缘设有一与该枢接槽58相对应之枢接轴59,该枢接槽58与该枢接轴59系相互枢接,使该前段部56及后段部57枢接连接为一体,前、后不会分离。该二枢轴51则设于前段部56相对二侧,该导板50之前段部56之一枢轴51系枢接于该退卡机构70之滑动块71的枢槽75中,使该导板50枢接连接于该滑动块71。
当电子卡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导板50仅有前段部56会向上旋转,使电子卡可适切的插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由于导板50之前段部56可独立向上旋转,后段部57不会旋转,故导板50之后段部57不需预留活动空间,可缩减导板50的活动空间,有效的降低电子卡连接器之整体高度。
另,本创作之电子卡连接器亦可设置有防误插的构造,即系于该导板50设有一防误插构件501(如图19、图20及图21),该防误插构件501系由二设置于导板50前缘的缺口502所组成,且于MS卡规格之电子卡90底面设有二相对应之凸块901,该凸块901一侧设有一凹槽903,该凹槽903后缘设有一与导板50之前缘端面503相对应之壁面902。
当MS卡规格之电子卡90正确插置(正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20),导板50前缘的缺口502上升,该电子卡90可顺利的插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4,该防误插构件501不会影响电子卡90的插置;当MS卡规格之电子卡90误插(反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21),导板50前缘的缺口502不上升,该电子卡90之凸块901随即插置于导板50前缘的缺口502中,凸块901前缘会抵触于缺口502内缘,且导板50之前缘端面503会抵触于电子卡90之凹槽903后缘相对应之壁面902而定位,使该误插的电子卡90无法继续插入第一容置空间14,藉以保护导电端子组,避免导电端子组之导电端子被撞坏。
该绝缘本体10亦可设有另二防误插构件101及102(如图22),该防误插构件101系由一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一侧之凸块103所构成,且于SD卡规格之电子卡91底面一侧设有相对应之凹槽911(如图6A、B)。该防误插构件102系由一设置于绝缘本体10另一侧之凸块104所构成,且于XD卡规格之电子卡92底面一侧设有相对应之凹槽921(如图7A、B)。
当SD卡规格之电子卡91正确插置(正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该电子卡91之凹槽911可配合于凸块103,使该电子卡91可顺利的插置于容置空间14,该防误插构件101不会影响电子卡91的插置;当SD卡规格之电子卡91误插(反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23),该电子卡91前缘随即抵触凸块103前缘而定位,使该误插的电子卡91无法继续插入容置空间14,藉以保护导电端子组,避免导电端子组之导电端子被撞坏。
当XD卡规格之电子卡92正确插置(正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该电子卡92之凹槽921可配合于凸块104,使该电子卡92可顺利的插置于容置空间14,该防误插构件102不会影响电子卡92的插置;当XD卡规格之电子卡92误插(反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24),该电子卡92前缘随即抵触凸块104前缘而定位,使该误插的电子卡92无法继续插入容置空间14,藉以保护导电端子组,避免导电端子组之导电端子被撞坏。
另,本创作之防误插构造亦可均设于导板50,即系于该导板50设有另一防误插构件501(如图25及图26),该防误插构件501系由二设置于导板50前缘的缺口502所组成,且于MS卡规格之电子卡90底面设有二相对应之凸块901,该凸块901一侧设有一凹槽903,该凹槽903后缘设有一与导板50之前缘端面503相对应之壁面902。
当MS卡规格之电子卡90正确插置(正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导板50前缘的缺口502上升,该电子卡90可顺利的插置于容置空间14,该防误插构件501不会影响电子卡90的插置;当MS卡规格之电子卡90误插(反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26),导板50前缘的缺口502不上升,该电子卡90之凸块901随即插置于导板50前缘的缺口502中,凸块901前缘会抵触于缺口502内缘,且导板50之前缘端面503会抵触于电子卡90之凹槽903后缘相对应之壁面902而定位,使该误插的电子卡90无法继续插入第一容置空间14,藉以保护导电端子组,避免导电端子组之导电端子被撞坏。
该导板50亦可设有另一防误插构件504(如图25),该防误插构件504系由一设置于该导板50前缘之凸块505所构成,且于该绝缘本体10二侧各设有一凸轨105,并于SD卡规格之电子卡91及XD卡规格之电子卡92底面二侧设有相对应之凹槽912、922。
当SD卡规格之电子卡91或XD卡规格之电子卡92正确插置(正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该电子卡91、92之凹槽912、922可配合于凸轨105,使电子卡91、92不会被架高,凸块505不会干涉电子卡91、92的插入,使该电子卡91、92可顺利的插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4,该防误插构件504不会影响电子卡91、92的插置;当SD卡规格之电子卡91或XD卡规格之电子卡92误插(反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如图27及图28),该电子卡91、92顶面二侧系跨置于凸轨105上,使电子卡91、92会被架高,该电子卡91、92前缘随即抵触凸块505前缘而定位,使该误插的电子卡91、92无法继续插入第一容置空间14,藉以保护导电端子组,避免导电端子组之导电端子被撞坏。
本创作系设置有防误插构件501、504、101、102,当电子卡90、91或92误插(反插)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时,防误插构件501、504、101、102会与电子卡局部产生干涉顶抵,阻止电子卡插入即可阻挡电子卡90、91或92,藉以保护导电端子组,避免导电端子组之导电端子被撞坏。
综上所述,本创作实为一不可多得之新型创作产品,极具产业上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创作者之权益。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创作之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创作之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创作之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二个以上之导电端子组,系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以及一导板,其系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该导板与该绝缘本体之间具有一可用于收容二个以上不同电子卡之第一容置空间,该导板二侧设有可用以限位及导引电子卡之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系为二凸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安装有一退卡机构,其具有一用以控制插卡及退卡之滑动块,该滑动块系滑动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该导板系连接于该滑动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连接于该基部两端之二臂部,该退卡机构系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之一臂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退卡机构另具有一弹性构件及一导引杆,该滑动块具有一用以控制插卡及退卡之轨迹曲线槽,该弹性构件系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与滑动块之间,该导引杆一端系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另一端则活动配合于该滑动块之轨迹曲线槽中,该导引杆系在该轨迹曲线槽中分两段运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板系可旋转的枢接于该滑动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组各由多数个导电端子所组成,该等导电端子各具有一接脚部及一接触部,接脚部系伸出绝缘本体外,接触部系伸入该第一容置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板上方增设一第二绝缘本体,且将部份导电端子组安装于该第二绝缘本体上,该第二绝缘本体与该导板之间形成一用于收容电子卡之第二容置空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板系区分成二分离之前段部及后段部,该前段部及后段部系枢接连接,使前段部可独立旋转。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板系可旋转的枢设于该绝缘本体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板设有一防误插构件,该防误插构件在电子卡反插时,会与电子卡局部产生干涉顶抵,阻止电子卡插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防误插构件系由设置于导板前缘的缺口所组成。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防误插构件系由设置于导板之前缘端面所组成。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防误插构件系由设置于导板前缘的凸块所组成。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设有另一防误插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另一防误插构件系由一设置于绝缘本体一侧之凸块所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一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系覆设于该绝缘本体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二侧各延伸形成有侧板,该侧板上各设有多数个卡接孔,且于该绝缘本体上突设有多数个与卡接孔相对应之卡接体,该等卡接体系与该等卡接孔相互卡接,使该遮蔽壳体与该绝缘本体结合为一体。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之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上系设有弹性压制片,该弹性压制片系抵触于该导板顶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二个以上之导电端子组及一导板,该等导电端子组系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导板与该绝缘本体之间具有一可用于收容二个以上电子卡之第一容置空间,该导板系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藉此,组成一可提供二个以上不同之电子卡插置,并使不同规格之电子卡均可稳固定位之电子卡连接器。
文档编号H01R12/00GK2657226SQ0320530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3日
发明者吴礼任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