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261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块化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连接器,尤指一种把主要零件及电气机构进行模块化,以利于组装、制造过程中检测连接器的构造,其可显著提升制造过程中的效率,减少次品。
背景技术
连接器系列RJ45/RJ11/RJ12目前广泛用于各式网络的连接接口,虽然其作用只用于信号的转接,但仍须考虑防止串音、噪声干扰问题,以一RJ45连接器为例,其基本的空间型态为提供水平方向插入的输入端及以垂直方向插接的应用端,其中输入端提供缆线接头插入以构成信号联接,应用端则用以将送入的信号转接至所联接的下一站,故就空间型态而言,上述RJ45连接器至少须将水平方向输入端信号转换至垂直方向的应用端,此部份由连接器内部设转接机构达到,如前揭示所述,由于前述连接器用于信号转接,必须避免连接器受外部噪声或内部串音所干扰,故连接器内部除设转接机构以转接信号外,亦设如电感、电阻等无源元件,以此确保通过信号不受干扰,而该等无源元件的加入,亦使连接器内部构造更趋繁复。连接器的传统制造过程,是以连续装配线一一完成连接器各元件的结合组装,且大多须在连接器完成装配后始能进行检测,然而,如前所述,连接器内部机构渐趋繁复,一旦装配完成再行检测,其检测目的即在于筛选淘汰不良品的消极作为而已,并无法通过检修或更换零件以减少不良品,因而造成制造成本的提高,不良品的增加。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主要零件及电气机构模块化而可利于提高组配速度、制造过程中检测的连接器构造,由于模块化的结果可显著增进装配效率,且在装配过程中即可针对电气机构进行检测,以有效改善完成装配后再进行检测所衍生不良品无法再生、提高成本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上述连接器至少包括有一输入端模块,设置至少一弹片组供与外部接头构成信号联接;一转接模块,通过一转接电路板与输入端模块的弹片组构成信号联接;一应用端模块,以一第一方向与转接模块的转接电路板构成信号联接,再转为与第一方向互呈直角的第二方向,以构成连接器应用端;以上述的模块化设计,把连接器内部的转换机构进行模块化,其装配时针对各模块进行组合,可大幅提高其装配效率;另外,在转接模块及/或应用端模块上可分别设置无源元件,其安装后可就模块本身或进一步结合的模块进行检测,以及早发现不良品,以利于排除不良品与防止不良品的再生。
上述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一外壳模块,供容纳结合后的输入端模块、转接模块及应用端模块;该外壳模块至少具备一插口,对应容纳输入端模块的弹片组,并供外部的接头插入。
上述外壳模块外部覆设有一隔离用金属罩壳。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指示灯的连接器,其上述外壳模块邻近的插口至少一角落上形成有一透光信道,转接模块的转接电路板于对应位置上设有一发光二极管,藉以在外壳模块的插口周边位置建立指示灯号。
上述外壳模块的透光信道内设有导光材料或聚光材料。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入端模块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接模块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入端模块与转接模块结合后的一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输入端模块与转接模块结合后的一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端模块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端模块的固定座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外壳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外壳模块一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外壳模块再一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100 金属罩壳101、102 窗口103~106 撑张弹片10外壳模块11、12 插口13透光信道14 导光材料15透镜20输入端模块 21、21’ 弹片组210、210’弹片22、22’ 弹片座221、221’贯孔222、222’ 栅孔223、223’卡扣224、224’ 卡扣槽225、225’凸耳23 隔板231 扣环232夹层通槽24接地片 241、242 凸片30转接模块31 转接电路板311 中央导通孔组314上导通孔组312、313 侧导通孔组
315 下导通孔组 32 排针固定座321、322 排针323 层板324 细沟325 绝缘胶带33、34线圈331、341接脚332、342 接脚35、36 无源元件37发光二极管40应用端模块 41、42 侧电路板411、421 焊盘43 固定座412、422 导通孔组431 层板432 细沟44底板440 接脚45线路板 451 导通孔452 缺口46、47 线圈组461、462 接脚471、472接脚48接地金属片 480 弧形弹片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部分,一外壳模块10内设一核心模块,其外部则覆设有一隔离用金属罩壳100,以组成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可为单层,亦可为双层构造,于本实施例中,其为一种双层式连接器;,上述核心模块包括有一输入端模块20,其上设有两弹片组21、21’以相对方向配置,供与外部插入的接头构成信号联接;一转接模块30,通过一转接电路板31与输入端模块20的弹片组21、21’构成信号联接;一应用端模块40,以一第一方向(如图所示为水平方向)与转接模块30的转接电路板31构成信号联接,再转为与第一方向互呈直角的第二方向,以构成连接器应用端;利用前列三大模块构成的核心模块,作为输入端与应用端间的信号转接媒介,各大模块进一步的具体构造详如以下所述
请参阅图2所示,该输入端模块20包括有两以相对方向组合的弹片座22、22’、一设于两弹片座22、22’间以隔离其上所设弹片组21、21’的隔板23、一穿设于上述隔板23夹层内的接地片24;其中于本实施例中,两弹片座22、22’的构造完全相同,其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形体,其水平部形成有多个的通孔221、221’,垂直壁上则形成多个栅孔222、222’,并分别对应于上述贯孔221、221’,上述贯孔221、221’、栅孔222、222’供安装弹片组21、21’;该弹片组21、21’分别由多个∠形弹片210、210’组成,其水平端穿置于弹片座22、22’的通孔221、221’之间,其端部并突出于弹片座22、22’背侧,其斜向端为弹性部,其端部撑持栅孔222、222’的上孔缘处,当外部接头插入而压抵弹片210、210’的斜向端时,栅孔222、222’即提供其压缩回复的弹性空间。
弹片座22、22’于水平部垂直壁衔接的一侧角落处形成一向下突出的卡扣223、223’,而于相对应的另侧角落处则形成一对称形状的卡扣槽224、224’,当两弹片座22、22’以反方向相对,即得以其两侧角落的卡扣223、223’、卡扣槽224、224’相互扣合(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再弹片座22、22’水平部两侧分别形成一缺口,并在缺口侧壁上形成有一凸耳225、225’,供该隔板23作进一步的扣合用。
该隔板23两侧分别形成一扣环231,可对应夹扣两弹片座22、22’结合后亦相对并合的凸耳225、225’,藉以进一步使两弹片座22、22’的结合更加稳固。
隔板23具有适当厚度,其间形成有一平行方向的夹层通槽232,供接地片24穿入设置其间。
该接地片24一端缘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一凸片241、242,两凸片241、242并以相对方向翻折,而贴靠于两弹片座22、22’的垂直壁外侧面上。
上述输入端模块20经完成组合后,其外观如图1所示。
请参阅图1、3所示,请转接模块30包括有一转接电路板31、一与转接电路板31相结合的排针固定座32;其中该转接电路板31上至少形成有一中央导通孔组311、两个侧导通孔组312、313、上/下导通孔组314/315及对应连接上述各导通孔组的线路(图中未示);组成中央导通孔组311的各个导通孔供输入端模块20上两弹片组21、21’的各个弹片210、210’对应地穿入设置,并以点焊或焊锡方式构成电连接;该排针固定座32由俯视时呈鐤形状,其两侧壁以水平方向分别穿入设置一组排针321、322,两组排针321、322的一端将对应插接于转接电路板31上两侧导通孔组312、313的各个导通孔,而以点焊或焊锡方式构成电连接;因而,由弹片组21、21’送至转接电路板31的信号即转接至排针固定座32的排针321、322上。
排针固定座32两侧壁间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一层板323,层板323相对外表面分别形成有数道等距排列的细沟324,上下层板323的相对内侧可供容纳无源元件,于本实施例中设有多个线圈33、34,各线圈33、34的一端接脚331、341先跨设于层板323的细沟324上,再覆以绝缘胶带325(如图4所示),并且各线圈33、34的接脚331、341进一步穿入设置于转接电路板31的上/下导通孔组314/315,再以点焊或焊锡方式构成电连接,而线圈33、34的另端则分别与两弹片组22、22’的各组弹片210、210’连接,如此一来,弹片组22、22’上的信号即先经过线圈33、34再送至排针321、322处。
上述转接模块30内设的无源元件除上述的线圈外,亦可为其它形式的无源元件,如图5所示,揭示有转接模块30容纳具有其它接脚形式的无源元件35、36。
再请配合参阅图1、6所示,该应用端模块40包括有一固定座43、两个以相对方向设于固定座43上的侧电路板41、42、一设于固定座43底部的底板44;其中于本实施例中,两组侧电路板41、42为同一构造,其于相对一端的内外侧面分别形成多个的焊盘411、421,其中位于相对外侧面上的焊盘411、421分别对应于转接模块30的两组排针321、322焊接其上,此时对于侧电路板41、42而言,以水平的第一方向通过上述排针321、322与转接模块30构成电连接;两侧电路板41、42上分别设有一横向的导通孔组412、422及一线路(图中未示),该导通孔组412、422通过该线路与上述的各个焊盘411、421连接。
该底板44上设有多个接脚440以构成连接器与外部连接的应用端,其可直接通过适当的电连接手段与侧电路板41、42上的线路连接,随即可完成转接模块30与应用端模块40间的电连接,就侧电路板41、42而言,其以直角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如图所示为垂直方向)将信号转接至应用端。
于本实施例中,应用端的各个接脚440通过固定座43内设的无源元件与侧电路板41、42上的线路连接,其具体的连接方式详如以下所述首先,该底板44上层设有一线路板45,线路板45上形成有多个导通孔451,供底板44上各接脚440对应地穿入设置,并构成电连接,线路板45两侧缘上分别形成若干缺口452,各缺口452亦分别为导通孔形式,其通过线路(图中未示)分别与上述各导通孔451对应连接(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该固定座43两侧分别形成适当空间,其间可供容纳多个无源元件,本实施例中,该无源元件采用线圈组46、47;固定座43两侧上端分别形成有一层板431,层板431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等距的细沟432,而上述线圈组46、47的一端接脚461、471分别跨设于两层板431表面的细沟432上,再以绝缘胶布433覆盖隔离,并进一步对应穿过两侧电路板41、42的导通孔组412、422以点焊或焊锡方式构成电连接。线圈组46、47的另一接脚462、472则连接至线路板45两侧的缺口452内,再以点焊或焊锡方式构成电连接,在此状况下,由侧电路板41、42送出的信号即先经过线圈组46、47,再送至线路板45,而由底板44上的接脚440送出。
上述两侧电路板41、42间设有一接地金属片48,该接地金属片48呈鐤形状,用以与两侧电路板41、42上的接地线路连接,其在较长端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弧形弹片480,供与外部的金属罩壳100接触,以构成接地回路。
经上述说明后可了解输入端模块20、转接模块30、应用端模块40各自的详细构造与彼此间的联接关,由于先将主要零件予以模块化,故装配时,针对模块进行装配,其装配效率自可大幅提高;因易装易拆,故在核心模块完成装配后可进行检测,如发现故障,则可迅速更换故障元件,故可减少不良品,降低制造成本。
仍请参阅图1所示,上述核心模块完成装配后,即进一步组装于外壳模块10内(请配合图11、12所示),该外壳模块10配合核心模块的双层式设计而形成有上下两插口11、12,该输入端模块20的两弹片组21、21’适分别位于两插口11、12内侧,供外部接头插入。
该金属罩壳100由金属薄片经冲制折叠构成的金属匣体,其前端面配合外壳模块10的两插口11、12而在对应位置上分别形成两窗口101、102,两窗口101、102的两侧缘分别形成撑张弹片103、104,以提高金属罩壳100与外壳模块10间的结合紧密度;金属罩壳100的上端面与两侧端面亦分别形成有撑张弹片105、106,藉以提高连接器与安装产品间的紧密度。
除上述的模块化设计外,本实用新型另一特色在于具有特殊指示灯号的连接器,请配合参阅图1、8所示,该外壳模块10在各角落处分别形成有一透光信道一13,转接模块20的转接电路板21于相对位置上分别安装有发光二极管37,由于发光二极管37位于上述透光信道13的内侧端,故发光二极管13发光时,其亮光可经由透光信道13向外投射,以作为指示灯号的用。
为进一步加强该指示灯号的指示效果,上述透光信道13可穿设一导光材料14(如图9所示),其可将发光二极管37产生的光线利用本身的导光特性传导至前端处,藉此得以增进指示灯号的亮度及其指示效果。
另一种加强指示灯号的方式如图10所示,其在外壳模块10的透光信道13内设一透镜15,利用透镜15对发光二极管37产生的光线进行聚焦,而得以集中并增强指示灯的亮度。
由上述说明可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造及其可达成的具体功效,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连接器内部的转接机构与电气机构分别建立在三大模块中,利用模块化设计使连接器的装配效率得以显著提高,由于各个模块可提供先期检测,故有助于发现及排除不良品,即使完成组装后方检测发现故障,因其模块化设计具易装易拆特性,可方便地进行拆换,故以上述的连接器设计确已具备显著的实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并符合实用新型专利要件,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模块化连接器,至少含有一核心模块以便将信号由输入端转接至应用端,其特征在于,该核心模块包括有一输入端模块,设至少一弹片组供与外部接头构成信号联接;一转接模块,通过一转接电路板与输入端模块的弹片组构成信号联接;一应用端模块,以一第一方向与转接模块的转接电路板构成信号联接,再转为与第一方向互呈直角的第二方向,以构成连接器应用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输入端模块包括有两以相对方向组合并分设弹片组的弹片座、一设于两弹片座间以隔离其上所设弹片组的隔板、一穿入置设于上述隔板夹层内的接地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弹片座为同一构造,其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形体,其水平部形成有多个通孔,垂直壁上则形成多个的栅孔,并分别对应于上述通孔,上述通孔、栅孔供安装弹片组;该弹片组分别由多个∠形弹片组成,其水平端穿入设置于弹片座的通孔间,其端部突出于弹片座背侧,该弹片的斜向端端部撑持栅孔的上孔缘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片座于水平部垂直壁衔接的一侧角落处形成一向下突出的卡扣,而于相对应的另侧角落处则形成一对称形状的卡扣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片座水平部两侧分别形成一缺口,并在缺口侧壁上形成有一凸耳,供该隔板作进一步的扣合;
6.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隔板两侧分别形成一扣环,可对应夹扣两弹片座结合后亦相对并合的凸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隔板具有适当厚度,其间形成有一平行方向的夹层通槽,供接地片穿入设置其间;该接地片一端缘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一凸片,两凸片并以相对方向翻折,而贴靠于两弹片座的垂直壁外侧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该转接模块包括有一转接电路板、一与转接电路板相结合的排针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转接电路板上至少形成有一中央导通孔组、两个侧导通孔组、上/下导通孔组及对应连接上述各导通孔组的线路;组成中央导通孔组的各个导通孔供输入端模块上两弹片组的各个弹片对应穿入设置,并构成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排针固定座呈鐤形状,其两侧壁以水平方向分别穿入设置一组排针,两组排针的一端将对应插接于转接电路板上两侧导通孔组的各个导通孔并构成电连接;该排针固定座两侧壁间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一层板,层板相对外表面分别形成有数道等距排列的细沟,上下层板的相对内侧供容纳无源元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转接模块内设的无源元件为线圈,各线圈的一端接脚先跨设于层板的细沟上,再以绝缘胶带覆设,各线圈的接脚还进一步穿入设置于转接电路板的上/下导通孔组,再进行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应用端模块包括有一固定座;两侧电路板,以相对方向设于固定座上,并与转接模块构成电连接;一底板,其上设有多个接脚,可直接或间接与侧电路板构成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两组侧电路板同一构造,其于相对一端的内外侧面分别形成多个焊盘,其中位于相对外侧面上的焊盘分别对应于转接模块的两组排针焊接其上;两侧电路板上分别设有一横向的导通孔组及一线路,该导通孔组通过该线路与上述的各个焊盘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板上层设有一线路板,线路板上形成有多个导通孔,供底板上各接脚对应穿入设置,并构成电连接,线路板两侧缘上分别形成若干缺口,各缺口亦分别为导通孔形式,其通过线路分别与上述各导通孔对应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两侧分别形成适当空间,其间可供容纳多个的无源元件;固定座两侧上端分别形成有一层板,层板上分别形成有多个等距的细沟,而上述无源元件一端接脚分别跨设于两层板表面的细沟上,再以绝缘胶布覆盖隔离,并进一步对应穿过两侧电路板的导通孔组以电连接;无源元件的另一接脚则连接至线路板两侧的缺口内,再进行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侧电路板间设有一接地金属片,该接地金属片呈鐤形状,用以与两侧电路板上的接地线路连接,其在较长端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弧形弹片,供与外部的金属罩壳接触,以构成接地回路。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核心模块容纳于一外壳模块内,该外壳模块在各角落处分别形成有一透光信道;该转接模块于相对位置上分别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并位于上述透光信道的内侧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模块的透光信道穿入设置有一导光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模块的透光信道内设一透镜。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模块具备至少一插口,令该输入端模块的弹片组正好位于插口内侧。
20.如权利要求16或19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模块由一金属罩壳包覆,该金属罩壳由金属薄片经冲制折叠构成的金属盒体,其上端面、两侧端面及两窗口的两侧缘分别形成撑张弹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连接器,主要由三大模块构成连接器的电连接部分,其包括一输入端模块、一转接模块及一应用端模块;其中输入端模块于两弹片座间设一接地板所组成,该两弹片座为同一构造;转接模块以一转接电路板与上述弹片座的弹片构成电连接,并将信号转换至转接电路板两侧的排针,该应用端模块则以两输出电路板与转接模块的排针电连接,并转接至底部的针脚;利用上述模块化设计可提高连接器的组装生产效率,并利于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检测。
文档编号H01R13/04GK2629261SQ03238570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0日
发明者刘禄大 申请人:连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