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812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尤其指一种在一基体两端间分别设有一导热块及另一导热块,并藉由至少一个导热管,将该导热块吸收自一热源部的热量传到该另一导热块上的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按,现今世界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正以难以预估的速度快速发展,使日益发展的电子通讯业,不断涌出新型精品。其中小型化、多功能化的中央处理单元,亦是当中极具特色的一员,凭藉其轻便、超薄及精巧等特色,在今日众多科技电子产品里更是独占鳌头。
而该中央处理单元乃电脑的运算中心,为电脑最重要的部份,由于电脑科技不断发展及集成电路生产技术不断提升,使得中央处理器执行及计算的速度和效率愈来愈快,中央处理器执行的速度愈快,其所产生的热量也愈高,故,若未能将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热量,迅速降低至安全范围,将影响电脑操作的安定性。因此,为解决中央处理器过热的问题,最直接而简单的方式,即是在中央处理器上加装一散热模组,使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高温,可藉由散热模组将热量导散出来,以保持中央处理器的温度在可正常执行的安全范围,确实电脑运作的稳定性。
目前传统的一种散热模组,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由复数个散热片12、散热铜块14及复数个散热铜管16所组成,其中该等散热片12是被设在该散热铜块14的一端上,而该等散热铜管16一端是与该散热铜块14相接,另端则被弯曲在该散热片12一侧外,并连接到邻近该散热片12与该散热铜块14相接的另端上。俾该散热铜块14的底面紧密压住该中央处理器,令该中央处理器运作的热量,将聚集于该散热铜块14中,而由该散热铜块14与该散热片12相接触的位置,及该散热铜块14从该散热铜管16被传送到该散热片12中,再藉由一风扇将气体导入,通过散热片12表面,而将热源导散出,而达成散热的功效。
惟,该散热铜管16是被弯曲地设在该散热片12一侧外,使得该散热模组的整体体积变大,而令该散热模组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变大,如此,将与电子产业的产品不断地往质轻、短小、且不占空间的理念相违背,对于实际使用上而言,是相当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传统散热模组的散热铜管是被弯曲地设在该散热片一侧外,令其所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大的缺点,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在一基体两端间分别设有一导热块及另一导热块,并藉由至少一个导热管,将该导热块吸收自一热源部的热量传到该另一导热块上,使得该导热块及另一导热块可将热量,传到该基体所设的复数个散热片的两端上,并均匀地分布在该等散热片上,而可快速地将热量向外散逸。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一基体;一导热块,是设在该基体一端中央处;另一导热块,是设在该基体另端相对该导热块的位置上;至少一个导热管,是设在该基体于该导热块与该另一导热块相邻的一端间,其两端是分别被弯曲穿伸至该导热块及另一导热块内;复数个散热片,是设在该基体两侧、该导热块与另一导热块相对的一侧间,其两端分别延伸到该基体两端,该基体被安装在一热源部。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该导热块一端设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的底部是靠近该导热块远离该导热块弯曲位置的一端,该导热管一端恰可插接到该穿孔的底部,而该另一导热块面对该基体的一面,则设有至少一个导槽,该导热管另端是延伸到该导槽远离该导热管弯曲位置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该导热块为一铜块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该另一导热块为一铜块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该导热管为一散热铜管,该散热铜管是藉由其内所设的散热组合物,而该散热组合物至少包括有纯水及微小铜网。
本实用新型使热量均匀地分布在该等散热片上,而可快速地将热量向外散逸。


图1习知的散热模组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是一散热模组,请参阅图2、3所示,设有一基体2,该基体2一端中央处设有一导热块20,另端相对该导热块20的位置上设有另一导热块22,且其在该导热块20与该另一导热块22相邻的一端间,设有至少一个导热管24,该导热管24两端是分别被弯曲穿伸至该导热块20及另一导热块22内,又该基体2两侧、该导热块20与另一导热块22相对的一侧间,分别设有复数个散热片26,该等散热片26两端分别延伸到该等基体2两端,俾该基体2被安装在一热源部3(如晶片、中央处理器...等)上,令该导热块20与该热源部3相接触,而该热源部3的热量,将被聚集于该导热块20中,并由该导热管24将该导热块20的热量,传送到该另一导热块22上,使得该导热块20与另一导热块22,可分别将热量传送到该等散热片26的两端,而可均匀地分布在该等散热片26上,若再藉由一风扇将气体导入,通过该等散热片26表面,将可快速地将热量导散出去,而达成比传统散热模组更佳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导热块20一端设有至少一穿孔200,该穿孔200的底部是靠近该导热块20远离该导热管24弯曲位置的一端,而该导热管24一端恰可插接到该穿孔200的底部,而该另一导热块22面对该基体2的一面,则设有至少一个导槽220,而该导热管24的另端是延伸到该导槽220远离该导热管24弯曲位置的一端,俾该导热管24与该导热块20接触面积较大,令该导热块20的热量可快速地被该导热管24吸收,传到该导热管24与该另一导热块22相接触的位置,此时,该导热管24与该另一导热块22相接触的面积也较大,令该导热管24可将其热量快速传给该另一导热块22,再由该基体2与该导热块20及另一导热块22相接处的位置,吸收该导热块20及另一导热块22传来的热量,令该基体2的散热片26可分别由该导热块20与另一导热块22上,快速地吸收到热量,用以快速地将热量向外散逸。
为使该导热块20、另一导热块22及该导热管24具有较快的传热速度,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导热块20及另一导热块22是可为一铜块制成,而该导热管24是可为一散热铜管,该散热铜管是可藉由其内所设的散热组合物,将该导热块20的热量快速地传送到该另一导热块22,而该散热组合物至少包括有纯水及微小铜网,俾该导热管24一端吸收该导热块20的热量后,该导热管24一端的纯水被该热量汽化,并利用毛细原理快速地沿该微小铜网传到该导热管24另端,而再传到该另一导热块22上。
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一具体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下本案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是包括一基体;一导热块,是设在该基体一端中央处;另一导热块,是设在该基体另端相对该导热块的位置上;至少一个导热管,是设在该基体于该导热块与该另一导热块相邻的一端间,其两端是分别被弯曲穿伸至该导热块及另一导热块内;复数个散热片,是设在该基体两侧、该导热块与另一导热块相对的一侧间,其两端分别延伸到该基体两端,该基体被安装在一热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是该导热块一端设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的底部是靠近该导热块远离该导热块弯曲位置的一端,该导热管一端恰可插接到该穿孔的底部,而该另一导热块面对该基体的一面,则设有至少一个导槽,该导热管另端是延伸到该导槽远离该导热管弯曲位置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是该导热块为一铜块所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是该另一导热块为一铜块所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是该导热管为一散热铜管,该散热铜管是藉由其内所设的散热组合物,而该散热组合物至少包括有纯水及微小铜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包括一基体;一导热块,是设在该基体一端中央处;另一导热块,是设在该基体另端相对该导热块的位置上;至少一个导热管,是设在该基体于该导热块与该另一导热块相邻的一端间,其两端是分别被弯曲穿伸至该导热块及另一导热块内;复数个散热片,是设在该基体两侧、该导热块与另一导热块相对的一侧间,其两端分别延伸到该基体两端,该基体被安装在一热源部。从而,使热量均匀地分布在该等散热片上,而可快速地将热量向外散逸。
文档编号H01L23/34GK2648498SQ0327665
公开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1日
发明者李进源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