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811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所谓连接器(Connector)是泛指所有用在电子讯号与电源上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与高功能化发展,连接元件的连接器在配合小型化、薄型化及窄间距化需求的同时,形状也大异其趣。尤其是可移动通讯机器、便携式AV机器及笔记型计算机用的连接器,除了小型、窄间距化以外,也必需能够适应高频的需求。
与计算机相关的连接器随着CPU的高速化,被要求能够适应高频传输的需求。内部构装用连接器大致包括有用于天线跳线(Jumpering)连接的超小型的同轴连接器、连接高频电路基板与控制电路基板的连接器及连接操作部位的连接器等。这些连接器均朝着小型化、薄型化及窄间距化的方向发展。
在笔记型计算机无线网域技术应用前,并没有一种专为笔记型计算机环境设计的高频同轴连接器,因此业者是使用如图1所示传统用于其它电子产品的MMCX同轴连接器1,用以连接笔记型计算机主机及架设于液晶屏幕面板(LCDPanel)内的天线。该传统的MMCX同轴连接器1包含一与笔记型计算机主机连接的第一连接头11及一与天线连接的第二连接头12。
如图2所示,该MMCX同轴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头11具有一第一壳体111、一第一绝缘座112、一轴芯插销113、一第一铜管114、一第一缆线体115及一C形环116。其中,第一壳体111围绕界定出一第一容置空间110,第一绝缘座112是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10中,并具有一中心通孔117。轴芯插销113是穿置于中心通孔117中,第一铜管114与第一壳体111套接在一起。第一缆线体115与轴芯插销113连接,并位于第一壳体111与第一铜管114中。C形环116则固设于第一外壳体111的外表面上。
配合图3所示,第二连接头12是可脱离地与第一连接头11(显示于图1)套接在一起,并具有一直径略大于第一壳体11的第二壳体121、一第二绝缘座122、一可供轴芯插销113插置的套接插销123、一第二铜管124及一第二缆线体125。其中,第二壳体121围绕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120,且第二壳体12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一凹槽127。第二绝缘座122是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20中,并具有一中心穿孔126。套接插销123是穿置于中心穿孔126中,并具有一接触室128。而第二铜管124则与第二壳体121套接在一起,第二缆线体125与轴芯插销113连接,并位于第二壳体121与第二铜管124中。
当第一连接头11与第二连接头12连接时,第二壳体121会将第一壳体111前端部份套接于第二壳体121的内周面上,并通过凹槽127与第一外壳体111外表面上的C形环116对接后相互嵌卡。此时,第一连接头11的轴芯插销113是插置于套接插销123的接触室128内,而使第一连接头11与第二连接头12相互连接在一起。
依据上述架构及说明可知,MMCX同轴连接器1是通过轴芯插销113与套接插销123连接,而使笔记型计算机主机及架设于LCD Panel内天线端的讯号得以连接传递。然而,MMCX同轴连接器1由于并非专为笔记型计算机的使用环境而设计,因此于实际使用时仍有以下未臻理想的地方,其主要缺陷如下一、体积较大众所皆知,笔记型计算机追求轻薄短小,而MMCX同轴连接器1由于主要构成元件较多,组装后的体积较大,同时由于其各元件间的组合设计关系,例如其第一缆线体115被设计成夹装于第一铜管114与第一绝缘座112间,形成三明治关系,导致其径向尺寸难以进一步缩小。若将其勉强缩小,则每一元件的尺寸需变小,如此不但在加工组装上增加困难,单纯缩小尺寸的结果,各元件将丧失原有的材料应力与应有的功用,因此直接以应用于其它领域的MMCX同轴连接器1用于笔记型计算机,有其先天性的缺点,不利笔记型计算机的设计与生产。
二、成本较高由上述说明可知,MMCX同轴连接器1的材料使用较多,零件也较多,相对组装较为复杂。而业者为了制造MMCX同轴连接器1需要付出较多的采购成本,以及组装同轴连接器1的组装成本,所以成本较高。
三、第一、二连接头11、12的插拔力较大同轴连接器1的插拔力设计,主要是靠第一连接头11上的C形环116于凹槽127内扩张卡接,而众所皆知,「卡接」的插拔动作会有一阻力突波,也就是须于一短行程内突破一阻力高峰,方能使「卡入」或「卡出」,此方式对于微小化物品造成组装或拆卸时插拔困难,并容易在组装或拆卸的插拔过程中,损坏微小的元件,根据实物的测试,MMCX同轴连接器1的插拔力介于0.7-1.5kg之间。不利于笔记型计算机微小空间的组装或拆卸,并有造成连接点断裂,致产生瑕疵品的缺点。
为改善将传统的MMCX同轴连接器1直接转用于笔记型计算机的缺点,本发明人乃针对诸如笔记型计算机等微小空间的使用环境,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使其能较不占笔记型计算机内部空间,并提供一较顺畅的插拔力,并同时减少元件,以有效降低业者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达到体积小、成本低及插拔力适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包含一母连接头及一可脱卸地与母连接头连接在一起的公连接头。该母连接头包括一第一外壳体、一第一绝缘体及一轴芯端子。该第一外壳体具有一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的第一围绕壁及多数自该第一围绕壁端缘间隔向外延伸的夹合片。该第一绝缘体固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并具有一定位通孔。该轴芯端子穿置于该定位通孔,并部份突伸于该多数夹合片所围成的区域内。
该公连接头包括一第二外壳体、一第二绝缘体及一套接端子。该第二外壳体具有一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二围绕壁及一自该第二围绕壁端缘向外延伸的插入段。该第二绝缘体设置于该插入段与该第二容置空间中,并具有一固定通孔。该套接端子穿置于该固定通孔中,并具有一可容置该轴芯端子插入的接触室。当该母连接头的插入段插置于该多数夹合片中时,该轴芯端子是穿伸至该接触室内而与该套接端子连接,该多数夹合片可将该插入段夹合迫紧。
本实用新型的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通过少量的组成零件,使组装动作减少,进而降低成本,并提供该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一较为适当的插拔力。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用于笔记型计算机上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传统同轴连接器中一第一连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传统同轴连接器中一第二连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母连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母连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公连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公连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该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包含一母连接头3及一可脱卸地与母连接头3连接在一起的公连接头4。母连接头3通常是使用在一设备端,而公连接头4大多使用于天线,或是放大器的输出入端,通过母连接头3与公连接头4组装在一起,可使设备端与天线端的讯号得以传递。
如图5、6所示,母连接头3包括一第一外壳体31、一第一绝缘体32及一轴芯端子33。第一外壳体31具有一围绕界定出一第一容置空间310的第一围绕壁311、多数自第一围绕壁311一端缘间隔向外延伸的夹合片312及一将多数夹合片312围于其内并由高刚性材质制成的C型阻力环313。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母连接头3是具有四片夹合片312,相邻两夹合片312间形成有一缝隙。但实际实施时,也可以是其它数量的夹合片312,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说明。
第一绝缘体32固设于第一容置空间310中,并围绕界定出一贯通的定位通孔321。轴芯端子33穿置于定位通孔321中,并部份突伸于多数夹合片312所围成的区域内。
如图7、8所示,公连接头4包括一第二外壳体41、一第二绝缘体42及一套接端子43。第二外壳体41具有一围绕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410的第二围绕壁411及一自第二围绕壁411端缘向外延伸的插入段412。
第二绝缘体42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410中,并围绕界定出一贯通的固定通孔421。套接端子43穿置于固定通孔421中,并具有一可容置轴芯端子33插入的接触室431。
再参阅图4所示,当母连接头3与公连接头4套接在一起时,公连接头4的插入段412是插置于四个夹合片312所围成的区域内,通过四个夹合片312可将公连接头4的插入段412夹固定位。而高刚性C型阻力环313则有辅助该四夹合片312夹固插入段412的作用,兼可限制四夹合片312的外扩范围,防止四夹合片312因过度外扩而断裂。同时,使轴芯端子33可以准确地插入接触室431中,以达到母连接头3与公连接头4间传递讯号的目的。
依据上述架构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确实具有下列所述的功效增进一、体积小本实用新型因设计上较背景技术中的MMCX同轴连接器节省了第一缆线体115与第一铜管114,以及第二缆线体125与第二铜管124,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尺寸得以有效降低。如此一来,便可符合笔记型计算机中原本就较为窄小的空间需求,既不会占据太多空间,又可以维持轻薄短小的笔记型计算机设计。
二、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由于体积小,所以材料较省。而整体零件数少,所以组装工程较为简单,亦较为节省人力成本。在效果一样的基础下,根据本发明人实作的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可节省约1/3的成本,所以成本较低。
三、插拔力较适合本实用新型的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的规格是针对笔记型计算机天线应用的需求而设计,母连接头3与公连接头4的插拔力为0.5-1.0kg。而根据同轴连接器的规格,在笔记型计算机中天线的使用,插拔力不得大于1kg,所以插拔力符合规定。本实用新型的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的插拔设计,是依母、公连接头3、4接触点的紧配度而设计,也就是依靠多数夹合片312与插入段412间的夹合摩擦力,而使母、公连接头3、4连接在一起。并非如同传统背景技术中是采用凹槽127与C形环116对接后相互嵌卡的方式。由于C形环116要进出凹槽127时,必须克服较大的阻力,所以插拔力较大。两者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插拔力,并使插拔较顺畅,以合乎要求。
综合上述,由于同轴连接器是讯号间传递的桥梁,其品质良莠不但影响电流与讯号间传输的可靠度,亦会牵动整个电子机器的运作品质。而本实用新型的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通过多数夹合片312与C型阻力环313相互配合,可耐高入力,并使套接端子43与轴芯端子33阻接准确,结构也相当的强固,使其实用性大大提升,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包含母连接头及与母连接头组装在一起的公连接头,该母连接头包括第一外壳体、第一绝缘体及轴芯端子,该第一外壳体围绕界定出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绝缘体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并具有一定位通孔,该轴芯端子设置于该定位通孔中,该公连接头包括第二外壳体、第二绝缘体及套接端子,该第二外壳体具有围绕界定出第二容置空间的第二围绕壁,该第二绝缘体设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中并具有一固定通孔,该套接端子设置于该固定通孔中并具有一接触室,其特征是该第一外壳体更具有多数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围绕壁端缘的夹合片,该第二外壳体更具有一设置在该第二围绕壁端缘的插入段。
2.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多数夹合片的外围套设有一C型阻力环。
专利摘要一种极小型的高频同轴连接器,包含一母连接头及一公连接头,母连接头具有一第一外壳体、一第一绝缘体及一轴芯端子;公连接头具有一第二外壳体、一第二绝缘体及一套接端子;第一外壳体具有一第一围绕壁及多数夹合片,第二外壳体具有一第二围绕壁及一插入段。母连接头的插入段插置于多数夹合片中,轴芯端子是与套接端子连接,通过多数夹合片将插入段夹固,具有使母连接头与公连接头连接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24/02GK2662486SQ0327660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0日
发明者黄正义 申请人:巨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