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753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散热鳍片与风扇罩相互嵌入配合,使该散热器与风扇罩形成紧密地结合,用来增加该散热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结合的紧密度。
背景技术
用散热器加散热风扇所构成的散热装置来解决中央处理器(CPU)运行时所产生的高热量已经成为目前计算机行业普遍所采用的散热方式。尤其是近年来中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已经超过3GHz,所产生的热量相当高,严重威胁着中央处理器的性能与运行的稳定性。因此,一般厂家通过增大散热风扇的尺寸或提高转速来增加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但同时也使得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面临极大的考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散热装置的结构强度。
公知的散热装置,如

图1所示,包括有一散热器10a及一风扇罩20a。其中,散热器10a包括有一底板11a、一热管12a及多个散热鳍片13a。散热鳍片13a开设有多个穿孔14a,热管12a插入穿孔14a中,热管12a的底面平贴在底板11a上,由此形成散热器10a。一风扇罩20a覆盖在散热器10a的表面上。风扇罩20a用金属板片弯折成形并呈“ㄇ”字形。在风扇罩20a的两个侧板底部开设有孔洞,用螺丝等固定连接组件插入该孔洞将风扇罩20a固定安装在散热器10a上。
公知的散热装置具有如下缺陷由于风扇罩20a与散热器10a不是相互扣固连接,因此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如果不慎失手掉落时,易使散热器10a与风扇罩20a产生松脱分离的现象,从而使散热鳍片13a弯曲变形或散热器10a损坏,因此,风扇罩20a将无法达到保护散热器10a的目的。
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凭借从事研发多年的经验,针对可进行改进的不便与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利用将散热器的散热鳍片的嵌入部放置在风扇罩的容置部内,可使该散热器与风扇罩形成紧密地结合,用来增加散热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及结合的紧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当散热风扇向散热器吹送气流时,可以从风扇罩的容置部将内部气流导出,减轻了风力背压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有一散热器及一风扇罩。其中,该散热器由多个散热鳍片及热管组成。在所述散热鳍片上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热管插入该穿孔中。在该散热鳍片的相对应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部。一风扇罩覆盖在该散热器的表面上,在该风扇罩的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容置部,该容置部与所述散热鳍片的嵌入部对应设置并相互配合,从而同时达到上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嵌入部可放置在容置部内,可以使该散热器与风扇罩形成紧密结合,在不慎失手掉落时,也不会造成散热鳍片及热管破裂损坏。
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罩的容置部的设计,可使内部气流从容置部导出,以减轻风力所造成的背压,从而提高散热装置整体的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具有高稳定性并且连接的紧密度好,在增大散热风扇的尺寸或提高转速时,也不会产生扰人的噪音。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公知的散热装置的散热鳍片与风扇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a-散热器11a-底板 12a-热管13a-散热鳍片 14a-穿孔20a-风扇罩10-散热器11-散热鳍片 111-穿孔112-凸缘 113-筒柱114-流道 115-嵌入部12-热管 13-底板131-螺孔20-风扇罩21-容置部 22-孔洞23-半圆球 24-螺孔30-散热风扇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图2、图3及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组合示意图及组合剖视图。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包括有一散热器10及一风扇罩20,其中散热器10包括多个散热鳍片11及热管12。散热鳍片11用铝、铜或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板片制成。在散热鳍片11上开设有多个穿孔111,在穿孔111的周边设置有凸缘112。在散热鳍片11前端的两个角设置有筒柱113。凸缘112及筒柱113可使各散热鳍片11堆叠排列时形成间隔流道114。在散热鳍片11两侧的对应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部115,嵌入部115可以是一凸块或凹口。在本实施例中为凸块。穿孔111可供热管12穿设连接,热管12可以是“L”字形或“U”字形,在热管12内部具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利用该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的热传导功能,可以将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迅速带离。热管12底面贴平固定设置在底板13上,在底板13的两个侧边上开设有多个螺孔131。
风扇罩20用金属板片弯折成形并呈“ㄇ”字形,可覆盖在散热器10的表面上。在风扇罩20的两个侧板上分别开设有容置部21,容置部21与散热鳍片11的嵌入部115对应设置并相互配合。容置部21可为一贯穿或凹入折边的孔槽(如图7),本实施例为一贯穿矩形孔槽。在容置部21下方开设有多个孔洞22,用螺栓等固定连接组件插入孔洞22及螺孔131从而将风扇罩20与底板13固定连接。在风扇罩20的顶面设置有多个凸出的半圆球23,半圆球23正对在散热鳍片11的穿孔111上。在风扇罩20的后侧的各角端弯折有平板,在该平板上分别开设有螺孔24。
在组装时可将散热器10的嵌入部115放置在风扇罩20的容置部21内,可使散热器10与风扇罩20形成紧密结合,增加了散热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结合的紧密度。
图5及图6为分别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一散热风扇30。散热风扇30安装在风扇罩20的后侧边上,用螺纹连接组件插入螺孔24,将散热风扇30与风扇罩20固定连接。风扇罩20的容置部21可为菱形(如图5所示)或不连续的多个矩形槽(如图6所示)或其它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同理,各散热鳍片11的嵌入部112需要配合风扇罩20的容置部21的形状制造。当散热风扇30向散热器10吹送气流时,可以从风扇罩20的容置部21将内部气流导出,以减轻风力背压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不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过,申请前更未刊登在任何刊物上,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同理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及风扇罩,其中,所述散热器由多个散热鳍片及热管组成,所述热管插入所述散热鳍片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鳍片两侧的对应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部,一风扇罩覆盖在所述散热器的表面上,在所述风扇罩的两个侧板上分别设置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与所述散热鳍片的嵌入部对应设置并相互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的嵌入部为凸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的嵌入部为凹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用金属板片弯折成形并呈“ㄇ”字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的容置部为贯穿矩形孔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的容置部为凹入折边的矩形孔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的容置部为菱形孔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的容置部为不连续的多个矩形槽。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有一散热器及一风扇罩。其中,该散热器由多个散热鳍片及热管组成。所述散热鳍片上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热管插入所述穿孔中。在所述散热鳍片两侧的对应边上分别设置有嵌入部。一风扇罩覆盖在该散热器的表面上,该风扇罩的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容置部,该容置部与散热鳍片的嵌入部对应设置并相互配合。由此,将该嵌入部放置在该容置部内,可使该散热器与风扇罩形成紧密地结合,增加了散热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及结合的紧密度。
文档编号H01L23/473GK2667664SQ20032012183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6日
发明者吴天麟 申请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