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42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带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携带式充电装置,应用两组不同规格的插头,相互枢接于插头座上,且提供不同规格的美规及欧规插座皆可插接使用,同时通过充电电路的控制指示灯产生循环闪烁的电流充电指示。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US4997381公开了由美规及欧规的插头的组合插头,其结构为美规插头(称为second plug member)及欧规插头(称为first plugmember)相互枢接,可提供美规插头藉由按押开关(称为push button)推动一滑块(称为slider),使滑块卡制美规插头得以脱离,再藉位于侧壁的容纳槽(称为containing groove)内的L型弹簧(称为L-shapedspring),将前述美规插头稍微从长方形的容纳槽(称为rectangular shapedgrooves)弹出,以提供使用者将美规插头扳至90度位置;又使用欧规插头,则直接将其往上扳至90度位置,并与前述美规插头搭叠,以提供欧规插头使用。
上述美国专利存在以下问题1、该美规插头藉L型弹簧弹起时,仅能稍微突出于长方形的容纳槽,必须藉使用者予以扳至90度位置,造成操作程序增加。
2、该欧规使用时,在扳起的动作,必须连同美规插头同时扳起,倘两组插头于插入插座时皆处于导电状态,如此将容易造成误触电的危险。
3、该装置无任何的指示灯设置,其用电状况在使用者方面并无法得知。况且一班充电电路皆检测该电池两端的电压是否达到额定电压,然在充电完成后,却往往产生该电池实际上并无确实的充电,此时方得知该电池已然衰减,此系由于该检测是电压的饱和状态,而非检测电流所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式充电装置,可以免去使用者的扳动操作,具有简化操作效果;并且无论使用何种规格插头,皆处于单独导电状态,具有安全性;借助发光二极管显示电池充电达饱和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携带式充电装置,由插头座、美规插头、欧规插头及充电电路板组成;其特征在于一容纳槽,设于插头座的底部,并在容纳槽上开设一容置孔,该容置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以提供美规插头与欧规插头的摆放空间;一美规插头,其转轴两侧分别设有枢轴,其内埋设一扭力弹簧,转轴中央适当位置设一卡制块,在其导电脚延伸至转轴上分别突出有第一组导电凸点;一欧规插头,转轴两外侧亦分别设一主枢轴,其内侧则分别设一轴孔,并在两导电脚延伸至转轴两侧上分别突出有第二组导电凸点,并在该第二组导电凸点位置,自转轴向内对应延伸出一绝缘隔板;一限位套盖,其上设一镂孔,其镂孔两侧内缘分别设一凹槽,且在该镂孔上设有架桥,并于镂孔的一侧设一限位杆,由内覆盖于前述容置槽上,使该凹槽嵌套于前述欧规插头的主枢轴上限位,使欧规插头的主枢轴位于容置槽的凹槽,与限位套盖的凹槽的内枢接;一卡制板,其前缘适当位置设有一挡块,并在侧边设一押扣部,且在押扣部外围设有挡缘,其内侧置一压缩弹簧,使该卡制板由架桥穿设,通过前述限位杆的限位及压缩弹簧的撑张,使按押部的挡缘顶靠于容纳槽与插头座所形成的穿孔内缘,同时该按押部则由该穿孔穿出;一充电电路板,其电源输入端分别在美规插头的第一组导电凸点与欧规插头的第二组导电凸点在翻转导通相对位置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组导电弹片与第二组导电弹片,且直接勾入限位套盖的镂孔内。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美规插头使用状态立体组合配置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欧规插头使用状态立体组合配置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背面平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充电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插头座10;容纳槽101;容置孔1011;半圆弧槽1012、4011;美规插头20;欧规插头30;转轴201、301;枢轴2011;扭力弹簧202;卡制块203;导电脚204、302;第一组导电凸点205;主枢轴3011;轴孔3012;第二组导电凸点303;绝缘隔板304;限位套盖40;镂孔401;架桥402;限位杆403;卡制板50;挡块501;押扣部502;挡缘503;压缩弹簧504;插头覆盖11;指示孔111;穿孔1013;充电电路板60;第一组导电弹片601;第二组导电弹片602;定位柱7;绝缘插销8;定位孔81;发光二极管LED;可编程集成电路U3;晶体管Q1;电阻并联回路R;直流电源输出端12;稳压集成电路U2;滤波电路U1;电源输入端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携带式充电装置,下面以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在一插头座10的底部设一容纳槽101,并在容纳槽101上开设一容置孔1011,该容置孔1011的两侧则分别设有半圆弧槽1012,以提供美规插头20与欧规插头30的摆放空间;一美规插头20的转轴201两侧分别设有枢轴2011,其内埋设一扭力弹簧202,且再转轴201中央适当位置设一卡制块203,而在其美规插头20的导电脚204延伸至转轴201上分别突出有第一组导电凸点205;一欧规插头30的转轴301两外侧亦分别设一主枢轴3011,其内侧则分别设一轴孔3012,并在欧规插头30的两导电脚302延伸至转轴301两侧上分别突出有第二组导电凸点303,并在该第二组导电凸点303位置,自转轴301向内对应延伸出一绝缘隔板304;当美规插头20的枢轴201嵌入欧规插头30的轴孔3012内定位,使美规插头20枢接于欧规插头30内,再将欧规插头30连同美规插头20由容纳槽101的容置孔1011自内向外穿出,使欧规插头30的主枢轴3011恰嵌入容置孔1011两侧的半圆弧槽1012内,同时该扭力弹簧202恰抵靠于容置孔1011的边缘(如图6、图7所示);一限位套盖40,其上设一镂孔401,其镂孔401两侧内缘分别设一半圆弧槽4011,且在该镂孔401上设有架桥402,并于镂孔401的一侧设一限位杆403,以提供由内覆盖于前述容置槽101的容置孔1011上,恰使该半圆弧槽1012嵌套于前述欧规插头30的主枢轴3011上限位,而令欧规插头30的主枢轴3011位于容置孔1011的半圆弧槽1012与限位套盖4的半圆弧槽4011的内枢接;一卡制板50,其前缘适当位置设有一挡块501,并在侧边设一押扣部502,且在押扣部502外围设有挡缘503,其内侧置一压缩弹簧504,使该卡制板50由架桥402穿设,应用前述限位杆403的限位及压缩弹簧504的撑张,使按押部502的挡缘503顶靠于插头覆盖11与插头座10所组合形成的穿孔1013内缘,同时该按押部502则由该穿孔1013穿出,以提供向内推动该按押部502,再藉压缩弹簧504自动复归左右位移动作,使美规插头20平躺时,该卡制板50的挡块501恰可阻挡美规插头20的卡制块203,以防止美规插受扭力弹簧202弹起;请参阅图1、图4、图5,一充电电路板60,其电源输入端分别在美规插头20的第一组导电凸点205与欧规插头30的第二组导电凸点303在翻转导通相对位置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组导电弹片601与第二组导电弹片602,且直接勾入限位套盖40的镂孔401内;当向内推动按押部502,则卡制板50的挡块501脱离美规插头20的卡制块203,则美规插头20直接受扭力弹簧202弹起,并立即处于垂直方向(如图5),同时第一组导电凸点205恰与第一组导电弹片601接触,使美规插头20与插座插接导电,以提供充电电路60所需电源者;请配合图4当欧规插头30扳起,而使转轴301翻转至第二组导电凸点303与第二组导电弹片602接触,同时该欧规插头30的绝缘隔板304恰插入第一导电凸点205与第一组导电弹片601之间,使美规插头20断电,以提供使用欧规插头30时,美规插头20无论位于平躺或直立接处于断电状态,而使用美规插头20时,该欧规插头30在平躺时,亦处于断电状态,达到安全用电的效果。
请参阅图3、图4、图5,另在收起时,该美规插头20直接予以按压至平躺位置,则应用该卡制块203滑过卡制板50的挡块501,而令前述挡块501将卡制块303予以阻挡,使美规插头20不会受扭力弹簧202弹出;欧规插头30则可直接予以按压至平躺位置,提供使用及收藏的方便性。
请参阅图1、图6,为配合欧规的三孔安全插座,必须在非导电作用的第三孔插入,方能使欧规插头30的导电脚302插入插座的非导电插孔内,使插座的导电孔方能供插头的导电脚插入(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故未示出);在容纳槽10的欧规插头30于平躺时的两导电脚302之间设定位柱7,另配合该定位柱7的绝缘插销8上相对应位置设定位孔81,提供定位柱7嵌入绝缘插销8的定位孔81内,使绝缘插销8容置于该定位柱7上;当使用时,该绝缘插销8则自定位柱7上取下,并直接将绝缘插销8插入插座的非导电孔内,以提供欧规插头30插入导电孔导电。
此外,请参阅图1、图8,前述电源则接于该充电电路板60,且在该充电电路板60上接有数个发光二极管LED,并由插头覆盖11的指示孔111穿出;该数个发光二极管LED分别接于可编程集成电路U3的讯号输出端上,而该输入端接于晶体管Q1输出端的集电极;
该晶体管Q1基极的输入端,与一电阻并联回路R连接,而后接于充电器1的直流电源输出端12;前述晶体管Q1射极的输入端分别接于稳压集成电路U2的输出端及电阻并联回路R;前述稳压集成电路U2的输入端与一滤波电路U1连接,再与电源输入端13连接;因此,该直流电源经滤波电路U1,而由稳压集成电路U2输出一充电电流,再由直流电源输出端13对电池进行充电;前述充电电流则对电组并联回路R产生一晶体管Q1所需偏压而导通,使晶体管Q1的集电极输出讯号,以控制可编程集成电路U3动作,使数个发光二极管LED产生循环闪烁效果;当电池充电达饱和状态,则经过电阻并联回路R的压降降低,使晶体管Q1截止导通,以截断晶体管Q1输出讯号,则可编程集成电路U3输出一讯号,而令其中之一的发光二极管LED维持发光动作,并令其余发光二极管截止动作,以提示该充电动作已完成,且保持直流电源的指示状态;因此,应用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及检测,以达到确实的检测饱和充电状态,而非使用检测电压充电,因电压检测在饱和指示下,却无法获得确实的饱和充电状态。
前述可编程集成电路U3可藉由定义而控制数个发光二极管Q1所产生的闪烁顺序作多种的变化,以增添其指示的感官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携带式充电装置,由插头座、美规插头、欧规插头及充电电路板组成;其特征在于一容纳槽,设于插头座的底部,并在容纳槽上开设一容置孔,该容置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以提供美规插头与欧规插头的摆放空间;一美规插头,其转轴两侧分别设有枢轴,其内埋设一扭力弹簧,转轴中央适当位置设一卡制块,在其导电脚延伸至转轴上分别突出有第一组导电凸点;一欧规插头,转轴两外侧亦分别设一主枢轴,其内侧则分别设一轴孔,并在两导电脚延伸至转轴两侧上分别突出有第二组导电凸点,并在该第二组导电凸点位置,自转轴向内对应延伸出一绝缘隔板;一限位套盖,其上设一镂孔,其镂孔两侧内缘分别设一凹槽,且在该镂孔上设有架桥,并于镂孔的一侧设一限位杆,由内覆盖于前述容置槽上,使该凹槽嵌套于前述欧规插头的主枢轴上限位,使欧规插头的主枢轴位于容置槽的凹槽,与限位套盖的凹槽的内枢接;一卡制板,其前缘适当位置设有一挡块,并在侧边设一押扣部,且在押扣部外围设有挡缘,其内侧置一压缩弹簧,使该卡制板由架桥穿设,通过前述限位杆的限位及压缩弹簧的撑张,使按押部的挡缘顶靠于容纳槽与插头座所形成的穿孔内缘,同时该按押部则由该穿孔穿出;一充电电路板,其电源输入端分别在美规插头的第一组导电凸点与欧规插头的第二组导电凸点在翻转导通相对位置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组导电弹片与第二组导电弹片,且直接勾入限位套盖的镂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充电电路包括数个发光二极管,由插头覆盖上穿出,并连接于一可编程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一晶体管,在其集电极的输出端接于可编程集成电路的输入端,其基极接于电阻并联回路的输出端,射极则与稳压集成电路的输出端及电阻并联回路的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柱设于欧规插头于平躺时的两导电脚之间;绝缘插销上相对应于前述定位柱位置设定位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携带式充电装置,是在插头座上同时设有美国规格及欧洲规格的插头,且在两插头间以枢轴相互枢接后,再枢接于插头座上,使两插头可个别或同时作平躺或直立翻转,同时藉个别的导电脚分别突出于各枢轴上,以形成第一组及第二组导电凸点,而以两组导电弹片分别连接于充电电路板上,再将两组导电弹片分别位于可碰触前述的两组导电凸点上,使其两组插头平躺时,该导电凸点即脱离导电弹片,而任一组直立翻起则使该组导电弹片接触导电凸点,或两组插头直立时,一组插头的导电凸点与导电弹片必受隔离,使交流电源藉由该组插头的导电脚连接至充电电路板,控制位于插头座上的充电指示灯产生循环闪烁的电流充电指示效果。
文档编号H01M10/44GK2676429SQ20042000116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8日
发明者梁徽湖, 汤正才 申请人:梁徽湖, 汤正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