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42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
背景技术
球形接脚的芯片是于芯片的底面形成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半球形的接点,而连接该型式芯片的电连接器是利用一下压力将芯片固定于一座体上,藉以使芯片的球形接脚与排列于座体的端子槽内的端子弹性接触而确保电连接。
请参阅图1,为一种连接球形接脚的芯片的电连接器,其是设有一座体10,其上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11;及数个端子12,其是设置于该座体的端子槽11,其设有一可上下弹动的接触部13。
当芯片90置于座体10上时,芯片90的每一球形接脚91是接触该每一端子12的接触部13;请参阅图2,当芯片90受力下压时,各端子12被弹性下压,此时接触部13即弹性抵紧该球形接脚91而达到电连接效果。
习知构造有以下缺点1.端子12受到芯片下压时,仅是很单纯的上下弹动,其接触部13与芯片的球形接脚91的接触点几乎是同一位置,变化甚为微小,故两者间未产生磨擦,并没有刮除氧化层的效果。(在电连接上若能适当刮除氧化层是属最佳的电连接效果)2.端子12的接触部13与芯片的球形接脚91的接触仅是一点接触,电连接效果并未良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与球形接脚电连接时可以保证确实的电连接,并具有可通过摩擦刮除端子与球形接脚的氧化层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一体包括有一U形主体,是包括呈一间距并相面对的第一板及第二板;
一第一弹臂,是呈纵向连接于该U形主体的第一板的中央,并向第二板弯曲;及一第二弹臂,是呈纵向连接于该U形主体的第二板的一侧,该第二弹臂向第一板弯曲且在主视方向与第一弹臂分隔成一间距,在侧视方向该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呈交叉状。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U形主体的第二板的另一侧亦设有一第二弹臂,使在主视方向该第一弹臂在该二个第二弹臂之间。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U形主体的下端设有一接脚。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U形主体刺破向下弯折形成一基准板及凸出于基准板下方的接脚。
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U形主体的两侧设有凸出的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当芯片受力压下作连接时,该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受芯片的球形接脚的压迫而向两侧张开,由于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产生张开的位移,故分别会与球形接脚形成磨擦,藉此达到很明确的电连接且刮除端子和球形接脚的氧化层,如此可达到最佳的电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其中
图1是习知电连接器与球形接脚的芯片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2是习知电连接器与球形接脚的芯片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剖面组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端子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端子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是包括有一金属外壳30、一固定座50、及数个端子60,其中金属外壳30是包括有一底座31,其底面32中央内形成一透空区33;一上盖35,其一端枢接于底座31的一端,其另一端设有凸缘36;及一摇杆40,其设有第一杆41及第二杆42,第二杆42枢接于底座31的另一端且其上设有一弯曲部43。
请配合参配图5及图6,固定座50设有复数个排列的端子槽51,其两侧边各设有二个凸块52,其是放置于金属外属的底座31内,其凸块52抵于底座31的底面32,而各端子槽51则对应于底座的透空区33,另该端子槽51的上端两对应边分别设有两隔板53,使形成三个凹槽54、55、56。
请配合参配图7及图8及图9,端子60是设于固定座50的端子槽51内,其一体包括有一U形主体61,其是包括有呈一间距并相面对的第一板62及第二板63,该第一板62及第二板63的两侧边设有凸出的固定部64;一第一弹臂66,是呈纵向连接于该U形主体的第一板62的中央,其向第二板63弯曲;二第二弹臂68,是呈纵向连接于该U形主体的第二板63的两侧,其向第一板62弯曲且于主视时与第一弹臂66分隔成一间距69,且第一弹臂66位于二第二弹臂68之间,然在侧视时该第一弹臂66与第二弹臂68呈交叉状;一基准板72,其是自U形主体刺破向下弯折形成,使一端连接于第一板62,而另一端形成一圆弧部73;及一接脚75,其亦自U形主体刺破向下弯折形成一圆弧凸部,其连接于该基准板72的未端。
端子在制造上是依端子槽间距而成连续排列的端子,该U形主体61的第一板62是连接料带78,当端子组装入固定座50的端子槽51后即折断料带78,此时端子的基准板72抵于端子槽51的底面,而接脚75伸出端子槽的底面,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该二第二弹臂68是对应于端子槽51上端的两侧凹槽54、56,而第一弹臂66则是对应于端子槽51上端的中间凹槽55。
接着说明如何固定芯片,请参阅图10,将芯片90置放于固定座50后将上盖35盖上,请参阅图11,接着摇动该摇杆40向右翻转压下,如图12所示该摇杆的弯曲部43即压下固定该上盖35的凸缘36,如此即提供一下压力令芯片90压下与固定座内的端子电连接。
请参阅图13,当芯片90置放于固定座50上时,芯片90的球形接脚91则抵于该第一弹臂66及二第二弹臂68上;请参阅图14,当芯片90受力压下时,该第一弹臂66及二第二弹臂68受球形接脚91的压迫而向两侧张开,而由于第一弹臂66及二第二弹臂68产生张开的位移,故分别会与球形接脚91形成磨擦,藉此除了三弹接触达到很明确的电连接效果外,更能刮除端子和球形接脚91的氧化层,如此可达到最佳的电连接效果;请配合参阅图5,此时该第一弹臂66及二第二弹臂68虽往两侧张开产生位移,然因第一弹臂66是张开至中间的凹槽55,而二第二弹臂68是张开至两侧凹槽54、56,而凹槽54、55、56皆藉由隔板53分隔,故绝不会相互接触而产生短路。
由以上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出以下优点1.连接芯片的球形接脚时,第一弹臂66及二第二弹臂68会产生张开的位移,故分别会与球形接脚形成磨擦,藉此除了达到很明确的电连接效果外,更能刮除端子和球形接脚的氧化层。
2.藉由不同位置的三个弹臂与芯片的球形接脚接触,如此可确保电连接效果。
3.本实用新型虽设有三个可张开的弹臂,然因其互相错开,故不会相互干涉而产生短路。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实际上,本实用新型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一体包括有一U形主体,是包括呈一间距并相面对的第一板及第二板;一第一弹臂,是呈纵向连接于该U形主体的第一板的中央,并向第二板弯曲;及一第二弹臂,是呈纵向连接于该U形主体的第二板的一侧,该第二弹臂向第一板弯曲且在主视方向与第一弹臂分隔成一间距,在侧视方向该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呈交叉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U形主体的第二板的另一侧亦设有一第二弹臂,使在主视方向该第一弹臂在该二个第二弹臂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U形主体的下端设有一接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U形主体刺破向下弯折形成一基准板及凸出于基准板下方的接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该U形主体的两侧设有凸出的固定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端子,其是一体包括有一U形主体,是包括有呈一间距并相面对的第一板及第二板;一第一弹臂,是呈纵向连接于该U形主体的第一板的中央,其向第二板弯曲;及一第二弹臂,是呈纵向连接于该U形主体的第二板的一侧,其向第一板弯曲且于主视方向与第一弹臂分隔成一间距,然在侧视方向该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呈交叉状。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端子与球形接脚电连接时可以保证确实的电连接,并具有可通过摩擦刮除端子与球形接脚的氧化层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R12/55GK2692867SQ20042000121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0日
发明者蔡周旋 申请人: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