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44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配合套设在散热器涂布有热传导介质的位置处,用来保护热传导介质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散热器,如铝挤型散热器等,用来贴附在一中央处理器(CPU)上,帮助中央处理器在运行时进行散热,以维持中央处理器可在其所许可的工作温度下持续运行。然而,将散热器贴附在中央处理器之前,必须先在散热器上涂布适量的热传导介质,如导热膏等,通过该热传导介质使散热器与中央处理器的接触可更为密合。
一般的热传导介质均呈稠状物,因此涂抹在散热器上后,如果不立即将该散热器与中央处理器贴附在一起,则容易使灰尘沾着在热传导介质上或因外物触及而使热传导介质掉落,以致影响热传导效果。由于涂布热传导介质的量的多少及是否均匀,均会影响散热器与中央处理器的热传导效果,因此热传导介质大多在散热器出厂前事先涂布,但此作法即会产生上述的问题,使产品在包装、运输等的过程相当不便。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为改进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可套置在散热器上,用来保护该散热器上的热传导介质,防止灰尘沾着在热传导介质上或因外物触及而使热传导介质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可将该散热器予以包覆,从而达到将产品包装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用来设置在散热器涂布有热传导介质的位置处。该保护装置包括位于该散热器涂布有热传导介质一侧外的遮壁,沿该遮壁外缘围设的侧壁以及用来与该散热器底面接触的顶持部。其中,该遮壁与该侧壁围绕形成有至少可供该散热器底部置入的容室,使热传导介质可位于该容室内。该顶持部也位于该容室内并形成在遮壁上,当该顶持部与该散热器底面接触时,该顶持部可抵止在散热器底面,使遮壁与该散热器相隔离并留有间隙,使遮壁不会与热传导介质相接触并达到保护热传导介质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中,侧壁为多个连续连接形成的连续侧壁,该连续侧壁末端延伸而使由该连续侧壁与遮壁所形成的容室可供该散热器完全置入,并在连续侧壁末端外设置有盖壁,达到包装该散热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可以防止灰尘沾着在热传导介质上或因外物触及而使热传导介质掉落,并且可将散热器包装在其内,起到了保护散热器及涂布在其上的热传导介质的作用。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安装在另一散热器上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护体10-遮壁 11-连续侧壁110-侧壁 111-凸缘112-定位部113-第一支臂114-第二支臂 12-顶持部13-容室 130-间隙131-空间 14-盖壁2、2’-散热器20-热传导介质 21、21’-基座22、22’-鳍片 23-定位件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护体1设置在散热器2涂布有热传导介质20(如导热膏)的位置处,使散热器2可在出厂前即事先将适量的热传导介质20涂布在其底面,并通过护体1保护热传导介质20不被灰尘所沾着或因外物触及而掉落等。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护体1包括一遮壁10、一连续侧壁11及至少两个顶持部12;其中当护体1套置在散热器2上时,遮壁10位于散热器2涂布有热传导介质20的一侧外(如图4所示),使护体1保护热传导介质20的主要部位。如图4所示的散热器2为一般常见的铝挤型散热器,其具有一位于底部的基座21以及一体形成在基座21上的多个鳍片22。遮壁10通过连续侧壁11套置散热器2的基座21上,使遮壁10位于散热器2涂布有热传导介质20的一侧外。
连续侧壁11为多个侧壁110连续连接而成形,侧壁110的数量根据散热器2的基座21底面的形状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2的基座21的底面为一方形,因此连续侧壁11至少需要由四面侧壁110构成;但若散热器2的基座21底面的形状为圆形时(图中未示出),只需要用单一的侧壁110围绕即可形成所述的连续侧壁11。连续侧壁11沿遮壁10外围设置,从而与遮壁10形成一中空容室13,容室13至少可供散热器2的基座21局部置入,使涂布在散热器2上涂布的热传导介质20位于容室13内。当遮壁10与连续侧壁11安装在热传导介质20上方后,可通过顶持部12抵止在散热器2的底面,确保了遮壁10不会与热传导介质20相接触(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顶持部12为多个分布且形成在遮壁10上并位于容室13内的半圆形凸状物。当各顶持部12形成在遮壁10上时,必须避开热传导介质20的相对位置处,如此才能够与散热器2底面接触,使散热器2与遮壁10相隔离并留有一间隙130,使遮壁10不会与热传导介质20相接触。由此,可获得一具有保护热传导介质20功能的护体1。
此外,连续侧壁11的末端也可向外展开形成一环绕的凸缘111。凸缘111除了可以增加连续侧壁11的结构强度而使其不易扭曲外,还可以使散热器2的基座21套入护体1的容室13内,并且可以使护体1与散热器2在配合套设时的定位上也较为容易。
图5及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组合剖视图。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护体1为第一实施例的延伸。护体1的连续侧壁11末端延伸至散热器2的鳍片22的顶边并与顶边平齐(如图6所示),使散热器2可以完全容置在护体1的容室13内。在连续侧壁11上形成多个相对且向容室13内凸起的定位部112,各定位部112呈肋条状,用来抵紧在散热器2的侧面。定位部112除了可以使散热器2置入护体1内后更为稳固外,因为容室13的开口处会略大于散热器2底面面积,因此护体1与散热器2在套合上更加轻易并有助于包装加工。连续侧壁11的末端也可向外展开形成一环绕的凸缘11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持部12也可以与各定位部112相同而呈肋条状。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组合剖视图。本实施例为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延伸,如图7所示,其主要是在护体1的连续侧壁11末端外加设一盖壁14,盖壁14将容室13的开口予以封闭,通过护体1及盖壁14将散热器2包覆在其中,从而达到将产品(散热器2)包装的目的。
图8及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安装在另一散热器上的组合剖视图。其中,图9所示的散热器2’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散热器2不相同。散热器2’的基座21’上分别穿设有多个具弹性的定位件23,散热器2’的鳍片22’为堆叠式黏固在基座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护体1的侧壁110位于遮壁10相对应的两侧,由截面呈“U”字形的遮壁10与侧壁110而形成容室13。同时,护体1的侧壁110、顶持部12均由遮壁10以连续弯折的方法构成,因此在制造上更为便利。各顶持部12均具有位于内侧的第一支壁113以及相对位于外侧的第二支臂114所支撑,各顶持部12的第二支臂114分别与侧壁110构成可供散热器2’的定位件23伸入其内的空间131。侧壁110与散热器2’的基座21’相接触的部位,设有可撕除的黏胶,用于护体1设置在散热器2’上。各顶持部12的第一支臂113也可以比第二支臂114短(图中未示出),以缩小遮侧10与热传导介质20之间的间隙1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求,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授予本案专利,以保障本设计人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用来设置在散热器涂布有热传导介质的位置处;其特征在于,包括遮壁,位于所述散热器涂布有热传导介质的一侧外;侧壁,沿所述遮壁外缘围设并与所述遮壁围绕形成有容室,所述容室至少可供所述散热器底部置入,使所述热传导介质位于所述容室内;及顶持部,位于所述容室内并形成在所述遮壁上,所述顶持部与所述散热器底面接触,使所述遮壁与所述散热器相隔离并留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壁以连续弯折的方式构成所述侧壁及所述顶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位于所述遮壁的相对应的两侧,由断面呈U字型的所述遮壁与所述侧壁形成所述容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多个连续连接形成的连续侧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侧壁上形成多个相对应并向所述容室内凸起的定位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呈肋条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侧壁末端延伸而使所述容室可供所述散热器完全置入和/或向外展开形成一环绕的凸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侧壁末端外设置有盖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部为半圆形凸状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部呈肋条状。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器的热传导介质保护装置,其是用来设置在散热器涂布有热传导介质的位置处。该保护装置包括位于该散热器涂布有热传导介质一侧外的遮壁,沿该遮壁外缘围设的侧壁以及用来与该散热器底面接触的顶持部。其中,该遮壁与该侧壁形成有至少可供该散热器底部置入的容室,使热传导介质可位于该容室内。该顶持部位于该容室内并形成在所述遮壁上,当该顶持部与该散热器底面接触时,可抵止在散热器底面,使遮壁与该散热器相隔离并留有间隙,使该遮壁不会与热传导介质接触,从而达到保护该热传导介质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L23/32GK2678129SQ20042000143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4日
发明者张箕麟, 崔惠民 申请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