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及设置有该热管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44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及设置有该热管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及设置有该热管的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管与电子发热组件作热传导连接的部位呈扁平的弯曲状的热管以及设置有该热管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热管具有高热传导能力、重量轻、结构简单及多用途等特性,因此可以传导大量的热量并且不消耗电力,所以非常适合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
一般将热管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上,主要是将热管的一端与电子发热组件作热传导连接,另一端穿设有多个散热鳍片,利用热管的高热传导能力,使电子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热管被传递至各散热鳍片上,并逐一排热、降温。同时,对于各散热鳍片间所囤积的热量,可以配合散热风扇来快速将热量驱离,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以往的热管在使用上,由于热管与电子发热组件作热传导连接的一端呈平直状,因此热管的该端部与电子发热组件之间的受热面积较为有限,且无法使热管的该端部集中在相对于电子发热组件的表面中央处,因而使热管与电子发热组件间的受热面积较少,难以有效地发挥热管的高热传导能力。
本设计人为改进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及设置有该热管的散热装置,该热管与电子发热组件作热传导连接的部位呈扁平的弯曲状,用来增加该热管与电子发热组件之间的受热面积及接触的密合性,有效地发挥热管的高热传导能力,当该热管应用在散热装置上时,可以提高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该热管具有受热部与传热部,该热管的受热部呈扁平的弯曲状。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体及至少一热管,其中,该热管具有受热部与传热部,该传热部与该散热体作热传导连接,该受热部呈扁平的弯曲状。
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及设置有该热管的散热装置具有高的热传导力及散热效果。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热管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热管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与热传导基座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与热传导基座的前视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与热传导基座的侧面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与热传导基座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增设扣具及风罩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在中央处理器上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应用在中央处理器上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1′-热管10、10′-受热部 11、11′-传热部12-弯曲部2-散热装置
20-散热体 200-散热鳍片201-穿孔 21-热传导基座210-容置槽 211-凹槽22-导热体 23-扣具230-承压板 24-风罩25-风扇3-中央处理器30-座体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热管的立体图及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及设置有该热管的散热装置,如图1及图3所示。其中的热管1,如图1及图2所示,热管1呈一“U”字形或一“L”字形等弯曲形状,具有一受热部10及至少一传热部11。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热管1呈一“U”字形,具有一受热部10及两个传热部11。其中,受热部10呈扁平的弯曲状,两个传热部11分别连接在受热部10的两端,在受热部10与两个传热部11之间各自一体延伸形成一弯曲部12,由此构成本实施例所述的热管1。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热管1呈一“L”字形,因此其仅有上述的一个受热部10与一个传热部11。其中,受热部10呈扁平的弯曲状,其仅有一端与传热部11连接。热管1的受热部10与传热部11之间一体延伸形成有弯曲部12,由此构成本实施例所述的热管1。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使热管1的受热部10呈扁平的弯曲状。由此,当热管1在应用在中央处理器3(如图7所示)等电子发热组件上时,可以使热管1的受热部10有较多的面积集中在相对于中央处理器3的表面中央处,增加热管1与中央处理器3之间的受热面积。同时,由于热管1的受热部10呈扁平状,因此受热部10与中央处理器3在接触上的密合性更佳,从而有效地发挥热管1的高热传导能力。
通过上述的结构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的热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装置,如图3所示,散热装置2主要包括一散热体20以及至少一上述的热管1;其中散热体20由多个上、下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200连续堆叠组成,各散热鳍片200可用铝或铜等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通过机械冲压方式冲制成预定的形状与尺寸。
热管1除了具有上述受热部10呈扁平弯曲状的特征外,其传热部11与散热体20作热传导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2所举的实施例中,散热装置2进一步包括另一热管1′。其中,热管1′与热管1的结构基本相同,两个热管的不同点在于热管1′的受热部10′所形成的弯曲曲率较小于热管1的受热部10所形成的弯曲曲率。同时,在散热体20的各散热鳍片200上开设有与热管1、1′的传热部11、11′分布位置相对且数量相等的穿孔201,热管1、1′的传热部11、11′分别穿入穿孔201,与散热体20作热传导连接。
所述热管1与热管1′的受热部10、10′相互紧邻并接触(如图7所示)。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散热装置2可进一步包括一与热管1、1′的受热部10、10′作热传导连接的热传导基座21。热传导基座21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如铝等,并呈一平板状体。热传导基座21底面凹设有一容置槽210,在容置槽210内嵌置一导热系数恒大于该热传导基座21的导热体22。导热体22可用铜或石墨制成,为一片状体,其主要用来与如中央处理器3等电子发热组件相贴合。在热传导基座21顶面开设有一通过导热体22上方的凹槽211,该凹槽211与容置槽210相通,热管1、1′的受热部10、10′可放置在凹槽211内,并直接与导热体22作热传导接触。
由上述的结构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
如图7所示,当散热装置2的热传热基座21底面贴紧在中央处理器3等电子发热组件上时,热管1、1′的受热部10、10′有较多的面积可集中在相对于中央处理器3的表面中央处,增加了热管1、1′与中央处理器3之间的受热面积,使更多的热量可以通过热管1、1′的受热部10、10′被传导至散热体20的各散热鳍片200上,从而有效地发挥热管1、1′的高热传导能力,并提高散热装置2的散热效果。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由于热管1、1′的受热部10、10′呈扁平状,因此其与导热体22在接触上的密合性更好,可以减少焊料或导热胶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热管1、1′的受热部10、10′经过弯曲化后,可使热管1、1′的受热部10、10′与传热部11、11’由侧向观看时不位于同一直线(如图6所示)。因此,弯曲状的受热部10、10′有助于将穿设在传热部11上的散热体20偏向散热装置2的一侧,而使散热装置2的另一侧可挪出空间来安装其它如散热风扇等散热组件,并且能够使热管1、1′的受热部10、10′维持在电子发热组件的表面中央处。
如图8、图9及图10所示,散热装置2可以通过一跨置在其热传导基座21上的扣具23扣合在中央处理器3的座体30上,并在散热体20上跨置一风罩24,风罩24下方固定连接在热传导基座21的侧边。一朝向散热体20设置的风扇25可连接在风罩24上,用来增加散热装置2的散热效果。
此外,为了避免扣具23的压力集中在热管1、1′而对热管1、1′造成损坏,可在散热装置2的热传导基座21上连接一承压板230,承压板230与热管1、1′的受热部10、10′交错,并跨置在热管1、1′的受热部10、10′上,将扣具23压制在承压板230上来分散其下压的力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造产品,确实可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失,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的要件,根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授予本案专利,以保障本实用新型设计人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所述热管具有受热部与传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受热部呈扁平的弯曲状。
2.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体;及至少一热管,所述热管具有受热部与传热部,所述热管的传热部与所述散热体作热传导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热管的受热部呈扁平的弯曲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另一热管,所述另一热管具有呈扁平的弯曲状的受热部以及与所述散热体作热传导连接的传热部,所述另一热管的受热部的弯曲曲率小于所述热管的受热部的弯曲曲率。
4.如权利要求2或3的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热传导基座,所述热传导基座与各所述热管的受热部作热传导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基座底面开设有一容置槽,在所述容置槽内嵌置一导热系数恒大于所述热传导基座的导热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用铜或石墨制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跨置在所述热传导基座上的扣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具压制在一连接在所述热传导基座上的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与所述热管的受热部交错并跨置在所述受热部上。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风扇,所述风扇朝向所述散热体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上跨置一风罩。
专利摘要一种热管及设置有该热管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热管具有受热部与传热部,该受热部呈扁平的弯曲状。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一所述热管以及一与该热管的传热部作热传导连接的散热体。通过将该热管的受热部扁平弯曲化,使该热管可以有效地发挥高热传导力。当该热管应用在散热装置上时,提高了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H01L23/427GK2678135SQ20042000144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6日
发明者姜财良, 吴天麟 申请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