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77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晶片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晶片连接器。
背景技术
晶片(如CPU)的底面形成有数个间隔排列的接点,而连接该型式晶片的电连接器是利用一下压力将晶片固定于一座体上,藉以使晶片的接点与排列于座体的端子槽内的端子弹性接触而确保电连接。
请参阅图1,为一种连接晶片的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座体10,其上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11;及数个端子12,其是设置于该座体的端子槽11,其设有一可上下弹动的接触部13。
当晶片90置于座体10上时,晶片90的每一接点91是接触该每一端子12的接触部13;请参阅图2,当晶片90受力下压时,各端子12被弹性下压,此时接触部13即弹性抵紧该接点91而达到电连接效果。
习知构造有以下缺点即,端子12受到晶片90下压时,仅是很单纯的上下弹动,其接触部13与晶片的接点91的接触点几乎是同一位置,变化甚为微小,故两者间未产生磨擦,并没有刮除氧化层的效果。而在电连接上若能适当刮除氧化层是属最佳的电连接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片连接器,其与晶片电连接时具有摩擦刮除氧化层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晶片连接器,其是电连接一晶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底座,该底座上间隔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该底座上端设有一放置该晶片的放置区,该底座前端设有一卡扣弹臂,该卡扣弹臂设有一卡扣部;一弹性装置,是设于该底座的放置区一端,其具有前后方向的弹力而将该晶片推向放置区的另一端;数个端子,是设于该底座的数个端子槽,该端子设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设有一与该晶片电连接的接点;及一可相对于该底座作一间距的前后平移的上盖,该上盖后端枢接于底座的后端,该上盖前端设有一卡扣部,该上盖设有一推片,该上盖盖合于底座并下压该晶片,且该上盖的卡扣部卡扣于该底座的卡扣弹臂的卡扣部,该推片抵于该晶片的一端。
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有一金属的外座及一塑料的内座,该内座套合于外座内,该数个端子槽及放置区设于该内座上,该上盖枢接于外座的后端。
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卡扣弹臂的卡扣部为一卡扣孔,该上盖的卡扣部为一卡扣倒勾。
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更设有一摇杆,该摇杆设有相互呈垂直的第一杆及第二杆,该第二杆枢接于底座的前端且其弯曲形成一凸杆,且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顶块,当该第一杆往底座后端摇动时,该凸杆挤压该上盖的顶块,使上盖形成一间距的位移。
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上端周缘设有向上的凸缘而围成放置该晶片的该放置区,该放置区的一端凸缘设有一缺口,该上盖抵止于该凸缘而使该晶片仅与该端子的接点弹性接触而未贴合于该放置区的底面,且该推片经由该放置区的缺口抵于该晶片的一端。
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两侧凸缘的上端设有凸出的凸块。
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顶块,该底座的前端枢设有一旋钮,该旋钮连接一凸轮,当旋转该旋钮可令该凸轮挤推该上盖的顶块,而使上盖形成一间距的位移。
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顶块设有一开孔,该凸轮是抵推于该顶块的开孔的前后方向的一边。
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前端设有一凸弧部,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顶块,当该上盖盖合该底座时该顶块会挤压该凸弧部,使上盖形成一间距的位移。
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凸弧部设于底座前端的中间,而该卡扣弹臂是一端固定于该凸弧部一侧而另一端向底座的一侧延伸,且该凸弧部的另一侧设有一向底座的另一侧延伸的卡扣弹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


图1是习知电连接器与晶片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2是习知电连接器与晶片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侧视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端子与内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是包括有一底座、一弹性装置50、数个端子60、一上盖70、及一摇杆80,其中该底座包括有一金属的外座30及一塑料的内座40;该外座30设有一底面31及两侧壁32,该底面31的中央内形成一透空区33,另其前端中间设有一向后端凸出的凸弧部34,而后端设有呈孔状的枢接部35,该凸弧部34的两侧各设有一向侧壁32延伸的卡扣弹臂36,该卡扣弹臂36的近末端设有一卡扣部37且其末端超出侧壁32,该卡扣部37为卡扣孔;该内座40是套合于外座30卡内,其上间隔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41,其上端的周缘设有向上的凸缘42而围成放置一晶片90的放置区43,该放置区43的前端凸缘设有一缺口44,后端设有两凹槽45,而两侧凸缘的上端设有凸出的凸块47,该每一端子槽41的上缘设有一缺口48至隔壁的端子槽41,端子槽的底面设有一开孔49。
该弹性装置50包括有两U形弹片51,该两U形弹片51是设置于该底座的内座40的凹槽45,其具有向前的弹力而将该晶片90往前推抵于放置区43前端的凸缘42。
请配合参阅图8,该数个端子60设于该底座的内座40的数个端子槽41,其设有一固定部61、一弹性臂62、及一接脚部63,该固定部6 1的两侧设有凸出部64藉以与端子槽41迫紧固定,弹性臂62是连接于固定部61下端,其设有一下段弹臂65、一上段弹臂66及一凸出至该放置区43并与该晶片90电连接的接点67,下段弹臂65与固定部61形成U形状,上段弹臂66由下段弹臂65的上端呈斜向往上延伸经过固定部61上端及端子槽的缺口48至隔壁的端子槽41,该接脚部63连接干固定部61下方,其由端子槽底部的开孔49伸出内座40下端。
该上盖70是设有一盖面71及两侧壁72,其后端两侧各设有一呈弯弧状的枢接部73,后端中间设有一抵止片74,该枢接部73枢接于底座的外座30后端的枢接部35,其前端设有一顶块75及一推片76,该推片76位于顶块75后方,其前端两侧各设有一卡扣部77,该卡扣部77为一卡扣倒勾;当上盖70盖合于底座时可下压该晶片90的周缘,且其卡扣部77卡扣于底座的卡扣弹臂36的卡扣部37,该推片76可经由底座上的放置区43的缺口44抵于该晶片90的后端,由于该上盖70的枢接部73与底座的第二枢接部35间具有一平移间距X(请参阅图5),故上盖70盖合底座后可相对于底座作该平移间距X的前后平移。另外上盖70在掀起呈纵向时,其抵止片74可抵于外座30的后端而不致掉落出。
以下说明上盖70盖合于底座时如何来达到推动晶片90位移的效果,请参阅图5,当将晶片90放置于底座的内座40的放置区43并将上盖70盖于底座上,此时上盖70尚未强压晶片90,该晶片90与各端子60接触,然晶片90与放置区的底面46尚有一压缩空间55,另外,放置区的长度略比晶片90为长,该晶片90因受到该两U形弹片5 1的抵推而向前抵靠于放置区43前端的凸缘42,故晶片90可向后作该平移间距Z的平移。
请参阅图6及图7,将上盖70强力压下,使晶片90的接点91与端子60的接点67弹性接触确保电连接,由于上盖70可抵止于凸缘42上的凸块47,故无法压死该晶片90,可使晶片90与放置区的底面46的间仍形成有间隙W,以利于晶片90得以作平移,此时上盖70前端的顶块75挤压到底座的凸弧部34,故会使上盖70相对于外座30向后移动平移间距X,同时其卡扣部77卡扣于外座30的卡扣弹臂36的卡扣部37藉以卡定上盖70,当上盖70向后平移时该推片76可推动晶片90向后移动该平移间距Z使该U形弹片51成被压缩状态,如此晶片90的接点91藉由移动平移间距Z而能与端子60的接点67形成磨擦,达到刮除两者接点的氧化层。由于平移间距X大于平移间距Z,故可确保晶片90有了平移间距Z的位移,而上盖的顶块75及外座30的凸弧部34略具有弹性可吸收该大于平移间距Z的位移。
当要取出晶片,则将两卡扣弹臂37的末端往前扳开即可令上盖70与外座40脱扣而分开。
由以上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归纳出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将上盖扣合于底座的行程中即可达到推动晶片90位移,故可使晶片90的接点91藉由移动该平移间距Z而能与端子60的接点67磨擦,达到刮除两者接点的氧化层。
2.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简单,上盖与底座可作扣合并形成位移效果。
3.晶片90与放置区的底面46仍有些微间隙W,不会难以推动,且凸缘42的上端仅设数个凸块47与上盖70抵靠,故上盖70可易于推动。
请参阅图9及图10,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中差异在于该弹性装置的两U型弹片51是设于内座40的放置区43前端,而缺口44是设于放置区43后端中间,该上该弹性装置50抵推晶片90抵靠于放置区43前端,该外座40的凸弧部34是向前凸出,该上盖70的顶块76是盖于外座40的凸弧部34外,且其推片76是设于接近后端,该推片76经由缺口44抵于晶片90的后端,当上盖70盖合于外座30时,其顶块75挤压到外座的凸弧部34,故会使上盖70相对于底外座30向前移动平移间距X,当上盖70向前平移时该推片76可推动晶片90向前向移动该平移间距Z,如此晶片90的接点91藉由移动平移间距Z而能与端子60的接点67形成磨擦,达到刮除两者接点的氧化层。
请参阅图11及图1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中差异在于该底座的外座30的二卡扣弹臂36是由两侧壁32向中间延伸,当晶片90放入内座40的放置区43并将上盖70与外座30扣合定位后,可直接手推该上盖前端的顶块75,令上盖70平移并带动晶片90平移,如此同样可达到达到刮除两者接点的氧化层。由于平移间距Z仍在该外座30的卡扣弹臂36的卡扣部37与上盖70的卡扣部77的卡合范围内,故上盖70与外座40作相对平移时不会脱扣。
请参阅图13、图14及图15,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其中差异在于该底座的外座30前端更枢设有一摇杆80,该摇杆80设有相互呈垂直的第一杆81及第二杆82,该第二杆82枢接于外座30的前端且其弯曲形成一凸杆83,当该第一杆81往底座后端摇动时,该凸杆83可挤压上盖70的顶块75,使上盖向后形成一间距的位移。
请参阅图1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其中差异在于该上盖70的前端设有一呈平板的顶块75,该顶块75设有一开孔79,该底座的外座30的前端枢设有一旋钮85,该旋钮85连接一凸轮86;请参阅图17,当上盖70盖合于外座30,顶块75的开孔79是将该凸轮86包容于内,该凸轮86是抵推于该开孔79的前端;请参阅图18,当以工具旋转该旋钮85使该凸轮86抵推于该开孔79的后端时即令上盖70向后移动平移间距Z。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实际上,本实用新型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晶片连接器,其是电连接一晶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底座,该底座上间隔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该底座上端设有一放置该晶片的放置区,该底座前端设有一卡扣弹臂,该卡扣弹臂设有一卡扣部;一弹性装置,是设于该底座的放置区一端,其具有前后方向的弹力而将该晶片推向放置区的另一端;数个端子,是设于该底座的数个端子槽,该端子设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设有一与该晶片电连接的接点;及一可相对于该底座作一间距的前后平移的上盖,该上盖后端枢接于底座的后端,该上盖前端设有一卡扣部,该上盖设有一推片,该上盖盖合于底座并下压该晶片,且该上盖的卡扣部卡扣于该底座的卡扣弹臂的卡扣部,该推片抵于该晶片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有一金属的外座及一塑料的内座,该内座套合于外座内,该数个端子槽及放置区设于该内座上,该上盖枢接于外座的后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卡扣弹臂的卡扣部为一卡扣孔,该上盖的卡扣部为一卡扣倒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更设有一摇杆,该摇杆设有相互呈垂直的第一杆及第二杆,该第二杆枢接于底座的前端且其弯曲形成一凸杆,且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顶块,该凸杆挤压该上盖的顶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上端周缘设有向上的凸缘而围成放置该晶片的该放置区,该放置区的一端凸缘设有一缺口,该上盖抵止于该凸缘而使该晶片仅与该端子的接点弹性接触而未贴合于该放置区的底面,且该推片经由该放置区的缺口抵于该晶片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两侧凸缘的上端设有凸出的凸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顶块,该底座的前端枢设有一旋钮,该旋钮连接一凸轮,该凸轮挤推该上盖的顶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顶块设有一开孔,该凸轮是抵推于该顶块的开孔的前后方向的一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前端设有一凸弧部,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顶块,该顶块挤压该凸弧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晶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凸弧部设于底座前端的中间,而该卡扣弹臂是一端固定于该凸弧部一侧而另一端向底座的一侧延伸,且该凸弧部的另一侧设有一向底座的另一侧延伸的卡扣弹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晶片连接器,是用以电连接一晶片,其包括有一底座,其上间隔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其上端设有一放置该晶片的放置区,其前端设有一卡扣弹臂,该卡扣弹臂设有一卡扣部;一弹性装置设于该底座的放置区一端,可将该晶片推向放置区的另一端;数个端子设于该底座的端子槽,其设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设有一与该晶片电连接的接点;一上盖,其后端枢接于底座的后端,其前端设有一卡扣部及一推片,当上盖盖合于底座时可下压该晶片,且其卡扣部卡扣于底座的卡扣弹臂的卡扣部,其推片可抵于该晶片的一端,该上盖可相对于底座作一间距的前后平移。本实用新型的晶片连接器与晶片电连接时具有摩擦刮除氧化层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736991SQ20042004891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9日
发明者蔡周旋 申请人: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