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094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ExpressCard规格电子卡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由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所制定的PC电子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甚至桌上型计算机或其它电子产品上,以作为扩充功能或提供连接其它周边装置的接口。而基于各种电子产品轻薄化的设计趋势,并考虑电子卡携带上的方便性,PCMCIA更制定了一种比既有PC电子卡规格较轻、较薄,且更易于携带,同时能够符合热插拔及高速传输特性的ExpressCard规格的电子卡,并订出外观概呈L形而最大宽度为54mm(ExpressCard/54),以及外观概呈长形而宽度为34mm(ExpressCard/34)两种规格的电子卡。因此,为了适应此种ExpressCard规格的电子卡,对应的电子产品上即必须设置有供此种ExpressCard规格的电子卡插接的电子卡连接器。
基于上述目的,申请人已提出一种可供两种不同宽度的ExpressCard规格电子卡插接的电子卡连接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其申请号为93113566。


图1,是前述申请的电子卡连接器的外观与应用状态,其相关内容可参照前述申请的说明书,于此不再详细叙述。
该电子卡连接器100包含有一固定在电路板200上的屏蔽壳体1及一同样固定在电路板200上且位于屏蔽壳体1后端的绝缘插座2,而绝缘插座2设有数提供电子卡300或300’电性接触的导电端子(图未示)。
屏蔽壳体1为具导电性的金属材质经冲制弯折而形成一第一侧壁11、一第二侧壁11’及一顶壁12,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1’及顶壁12之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0,为适应两种不同宽度规格的电子卡300及300’使用,容置空间10是以宽度较大的ExpressCard/54规格的电子卡300为考虑而构成一平面形状呈L形的空间,使得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1’相对的一端构成一与容置空间10相通的插口103。
当使用ExpressCard/54规格电子卡300时,因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1’的相对距离是与电子卡300的最大宽度相当,因此电子卡300两侧可分别接触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1’,并受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1’在移动方向上的限制,使得电子卡300在插入屏蔽壳体1内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导引,在电子卡300与绝缘插座2上的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而到达定位后,电子卡300的位置亦被屏蔽壳体1的形状加以限制,使其结合后相当稳固。
但使用ExpressCard/34规格电子卡300’时,因其两侧宽度较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1’的相对距离短,插入时必须依赖使用者将电子卡300’的一侧紧靠第一侧壁11移动,才能使电子卡300’顺利与绝缘插座2上的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而到达定位,故电子卡300’若在移动过程中未紧靠第一侧壁11时,将使得移动过程中没有任何导引,在插接上较不容易对位,同时,电子卡300’到达定位后,因为只有后端与绝缘插座2上的导电端子形成固定,但电子卡300’的前端则因插口103较宽而无法形成有效定位,也容易受到外力碰撞而使位置偏斜晃动,可能造成电子卡300’在电性连接上的问题。
另外,无论是ExpressCard/54规格电子卡300或是ExpressCard/34规格电子卡300’,其两侧均设有一接地接点301,借由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1’上所对应冲设的导电弹片14,在使用ExpressCard/54规格电子卡300时,其两侧的接地接点301均能对应地接触导电弹片14,形成两点接地的效果。但使用ExpressCard/34规格电子卡300’则仅有靠近第一侧壁11的接地接点14能与导电弹片14接触,所以只有单点接地的效果,接地阻抗将较电子卡300高。
虽前述申请已经能够有效达到供宽度不同的ExpressCard/54规格的电子卡300及ExpressCard/34规格的电子卡300’使用的目的,但申请人本于精益求精的理念,针对上述,更提出以下的设计方案。
发明创造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两种宽度规格不同的ExpressCard的电子卡使用的电子卡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使用宽度较小的电子卡时亦能具有良好插入导引及定位作用的电子卡连接器。
于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提供一电子卡以特定方位循一移动方向插接而与一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子卡沿移动方向形成有一导槽,而连接器包含定位于电路板上的一屏蔽壳体及一绝缘插座,绝缘插座并设有数供电子卡电性接触的导电端子。
屏蔽壳体包括有二相间隔的侧壁及一连接各侧壁对应边缘的顶壁,二侧壁、顶壁及电路板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并于二侧壁长度方向对应的一端中间构成一与容置空间相通以提供电子卡进入的插口,顶壁并连接有一向容置空间内突伸的限位弹片,限位弹片可在宽度小于插口的电子卡自插口插入时弹性地抵接在电子卡的导槽内,以导引并限制电子卡的插入方向。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相关的第93113566号专利申请的电子卡连接器构造及应用状态;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及应用状态;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限位弹片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供一宽度较小的电子卡插接的使用状态;图5是图4中的V-V剖面线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一俯视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供一宽度较大的电子卡插接的使用状态;图7是图6中的VII-VII剖面线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参阅图2、图4及图6,本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是提供一ExpressCard/54规格的电子卡300或一ExpressCard/34规格的电子卡300’以特定方位循一移动方向插接,使电子卡300或300’与一电路板200电性连接,而电子卡300或300’均形成有一顶面31、一底面32及二分别位于两侧的侧面33,电子卡300或300’均在两侧沿着移动方向形成有一导槽34,导槽34是由一立面341及一底平面342垂直相接所界定出来(见图5所示),其中,立面341是与顶面31垂直相邻,而底平面342则与对应的侧面33垂直相邻,从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横断面来看,导槽34概成为L形,而立面341与底平面342的相接边缘则形成一转角内缘343。
连接器100包含固定在电路板200上的一屏蔽壳体1及一绝缘插座2,绝缘插座2上设置有数导电端子3,其焊接于电路板200上以提供电子卡300或300’接触而与电路板200构成电性连接,由于本新型重点并非在绝缘插座2与导电端子3,于此即不再进一步说明。
屏蔽壳体1以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质冲制而成,其包括有相间隔的一第一侧壁11与一第二侧壁11’,及一连接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1’上方边缘的顶壁12,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1’、顶壁12及电路板200中间界定出一可供电子卡300或300’进入的容置空间10。如前述已提出的申请案,容置空间10是以配合ExpressCard/54规格的电子卡300形状为主要考虑,使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1’的前端构成一与容置空间10相通的插口103,插口103的宽度是配合电子卡300的最大宽度,另,第一侧壁11形成一凹槽110,而第二侧壁11’则对应地形成有一凹槽110’,以共同导引电子卡300的两侧边缘,使电子卡300得以既定的插接方向由插口103进入容置空间10内。
而为了使宽度较小的电子卡300’亦能如宽度较大的电子卡300在使用时受到导引与定位。顶壁12在特定位置处连接有一向容置空间10内突伸的限位弹片17(放大图见图3所示),本例中,限位弹片17是在屏蔽壳体1冲压成形时一体冲制完成,其具有一自顶壁12朝容置空间10内延伸的弹臂部171及一连接在弹臂部171自由端位置的接触部172,弹臂部171是由第二侧壁11’向第一侧壁11方向倾斜向下地延伸,而接触部172的位置与第一侧壁11的距离则配合电子卡300’的宽度,在电子卡300’自插口103插入时,接触部172可弹性地抵接在导槽34当中,而为配合断面形状为L形的导槽34,接触部172形成有互为转折相连的一直立壁173及一水平壁174,直立壁173及水平壁174在电子卡300’插入时分别对应地接触导槽34的立面341及底平面342(如图5),借由形状上的干涉,可对转角内缘343构成移动方向上的限制,使电子卡300’仅能循第一侧壁11的延伸方向插入屏蔽壳体1内,具有确实的导引作用。
另外如图2与图3,限位弹片17更具有一由水平壁174接近插口103的边缘远离容置空间10倾斜向上地延伸的斜面部175,在宽度较大的电子卡300由插口103进入容置空间10内而接触限位弹片17时,电子卡300的顶面31边缘可先触及斜面部175而将限位弹片17的接触部172往上推挤,使整个接触部172位于顶面31之上(如图7所示),如此使得限位弹片17并不会影响电子卡300在插接时的应用。
再参照图2、图4及图6,经上述的设计,电连接器100不但适用于宽度较大的电子卡300,在宽度较小的电子卡300’使用时,只要使电子卡300’的一侧先靠于第一侧壁11而通过插口103时,限位弹片17可自然地相对接触在电子卡300’另一侧的导槽34内,使得电子卡300’的两侧分别受到第一侧壁11与限位弹片17的接触部172的限制而能循一定的方向与导电端子3接触,且到达定位后,电子卡300’的导槽34因为受到限位弹片17的挡止作用,也会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上被限制,所以即使受到碰撞,限位弹片17亦能提供一定的抵抗力量而防止电子卡300’朝第二侧壁11’方向偏位,在插接后形成稳固定位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子卡300’插入屏蔽壳体1内而到达定位时,限位弹片17的接触部172的位置可设计在恰与电子卡300’侧边的接地接点301相互接触的位置上,此时,借由屏蔽壳体1原本即利用一接地部13与电路板200形成接地回路的特性,使得电子卡300’的两侧接地接点301均能分别经由导电弹片14及限位弹片17与屏蔽壳体1电性连接而接地,达到与电子卡300相同的两点接地的效果,而为确保接触部172与电子卡300’的接地接点301电性接触,水平壁174更形成有一向容置空间10内凸出以作为与接地接点301易于接触的凸点176(见图3所示)。因两点接地的缘故,使得接地阻抗形成并联,依据电阻并联的作用原理,并联后的阻抗有比单一点接地时的阻抗来得低的效果产生,可增进电磁波导引接地的可靠性。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有熟悉该项技艺的人,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做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提供一电子卡以特定方位循一移动方向插接而与一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电子卡沿该移动方向形成有一导槽,而该连接器包含定位于该电路板上的一屏蔽壳体及一绝缘插座,该绝缘插座并设有数供该电子卡电性接触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包括有二相间隔的侧壁及一连接该等侧壁对应边缘的顶壁,该等侧壁、该顶壁及该电路板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并于该等侧壁长度方向对应的一端中间构成一与该容置空间相通以提供该电子卡进入的插口,该顶壁连接有一向该容置空间内突伸的限位弹片,该限位弹片可在宽度小于该插口的该电子卡自该插口插入时弹性地抵接在该电子卡的导槽,以导引并限制该电子卡的插入方向。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弹片具有一自该顶壁斜向地朝该容置空间内延伸的弹臂部及一连接在该弹臂部自由端位置以抵接该电子卡的导槽的接触部。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弹片更具有一沿该电子卡的插接方向而自该接触部远离该容置空间斜向地延伸的斜面部。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弹片的接触部形成互为转折相连的一直立壁及一水平壁,而该电子卡的导槽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则由一立面及一底平面以一角度相邻界定出一转角内缘,该直立壁及该水平壁在该电子卡插入时可分别对应地接触该立面及该底平面,以对该转角内缘构成移动方向上的限制。
5.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设有一与该电路板的接地回路电性连接的接地部,而该限位弹片的接触部在该电子卡与该等导电端子完成电性连接后可接触该电子卡上的一接地接点,透过该屏蔽壳体而使该电子卡导引接地。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弹片的接触部更形成有一向该容置空间内凸出以确保与该电子卡的接地接点构成接触的凸点。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卡连接器,提供一电子卡循一移动方向插接而与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电子卡沿移动方向形成有一导槽,而连接器包含定位于电路板上的一屏蔽壳体及一绝缘插座,屏蔽壳体包括有二相间隔的侧壁及一连接各侧壁对应边缘的顶壁,二侧壁、顶壁及电路板间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并于二侧壁长度方向对应的一端中间构成一与容置空间相通以提供电子卡进入的插口,顶壁并连接有一向容置空间内突伸的限位弹片,限位弹片可在宽度小于插口的电子卡自插口插入时弹性地抵接在电子卡的导槽内,以导引并限制电子卡的插入方向。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733658SQ200420084910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7日
发明者张家祯 申请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