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42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尤指一种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类资讯产品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耳机插座来说,已经成为电脑、手机等产品不可缺少的电子讯号输入输出的接口。对比现有的技术,如US 6,368,156及US 6,093,058号专利,可知目前市场上的该类产品或是结构简单,不具备电磁屏蔽的效果,或是虽设有屏蔽壳体,但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导致组装较为困难,不仅不利于便捷组装产品,节省人力成本,而且较为复杂的壳体卡合结构也容易导致产品在组装过程中出现意外损坏,从而导致产品不良率上升,使产品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结构简单,具有较少部件且电连结性能稳定可靠,并且可便于组装屏蔽壳体,从而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电磁屏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屏蔽壳体、及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壳体卡块,该壳体卡块和绝缘本体之间形成壳体卡槽,该屏蔽壳体两侧面下端设置有壳体插脚,该壳体插脚具有向内侧的弯折部,在绝缘本体该屏蔽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后,该壳体插脚的弯折部卡置于该壳体卡槽中。
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绝缘本体的顶面上设有一向下的插槽,并在后端面上设有多个端子插槽。
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面设置有多个防护支撑块,该支撑块凸出于该后端面,且该支撑块不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均匀地分布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金属屏蔽壳体、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有顶面、底面、左、右两侧面、前端面及后端面,在该绝缘本体的顶面上设有一向下的插槽,后端面上设有多个端子插槽,该绝缘本体的底面上设有本体支块、壳体卡槽及壳体卡块,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具有至少三个防护支撑块;该多个导电端子包括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该金属屏蔽壳体两侧面下端设置有壳体插脚,该插脚具有向内弯折的弯折部,该弯折部与该绝缘本体的壳体卡槽对应紧密地卡合。
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后端面上的端子插槽保持平行,且均垂直于该绝缘本体的顶面或底面,该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插槽具有内凹入底端面而形成的端子插脚回避槽,该回避槽设有用于容置第二端子的插脚U形曲弯部的凹槽,第二端子插脚容置槽设于绝缘本体的中部后侧。
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从绝缘本体的上侧插入于该绝缘本体中,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从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面插入于绝缘本体中,该第二端子的插脚具有插脚U形曲弯部和第二端子插脚。
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二端子容置槽位于绝缘本体底面后侧的中间位置处。
进行组装时,先将该多个端子按设计的要求嵌入到绝缘本体中,第二端子的U形曲弯部设置入绝缘本体的插脚回避槽中,该第二端子的插脚设置于绝缘本体的中部,然后将壳体从后端套设入该绝缘本体与端子组合结构的外侧,该壳体插脚的内折弯卡合结构与绝缘本体的壳体卡槽相互卡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嵌入端子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切掉后盖的后视图。
实施方式下面请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先请参照第1、2及3图所示,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由绝缘本体2、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3、第三端子4、第四端子5以及屏蔽壳体6所组成的。
在该等图式中,该第一端子1为一折弯成直角的弯折结构,该弯折结构相互垂直的两部分分别为插接本体103及弯折部104,该插接本体下端具有端子插脚101,该弯折部104具有弹性部105,该弹性部105具有向下凸起为弧形的接触部106,在该插接本体103上还设有用于插接逆止的逆止卡凸107;第二端子3具有端子本体305,该本体305前侧中部具有向内向后弯折180度形成的弹性回弯部307,该折弯部307连接端子触压部308,该触压部308末端具有平直的端子接触部306,在该端子本体305的后部一侧,由该本体305向上延伸的第二端子插脚部304处先向前部延伸,然后再向内弯折,之后再向后弯折,形成一U形的曲弯部309,该曲弯部309内侧末端再通过向内弯折一适当距离后,向上延伸形成该端子3的插脚301,该端子3的本体305上设有用于逆止的逆止卡凸303;第三端子4为一L形结构,该L形结构具有较窄的端子插脚401,以及较宽的本体403,该端子本体403具有逆止的逆止卡片404,该端子本体403向前延伸的部分宽度逐渐变窄,且向内侧弯折成一适当的弧形后形成端子弹压部405,该弹压部405的末端具有与插头(图中未示出)接触的接触部406;第四端子5为一F形结构,该F形结构具有端子本体504,以及与该端子本体504相连接的端子嵌入部506,该端子本体504的一端沿与嵌入部506延伸的方向延伸而形成该端子的插脚501,在该端子5的本体504上与第二端子3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电接触凸点505,在嵌入部506与绝缘本体2的接触的部分设有逆止用的逆止凸块507,在该插脚501的中部具有弯曲的插脚凹嵌部503;上述各端子的插脚的末端一般均设计为楔形的尖脚形状,以易于实现该各端子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的端子插孔之间更易于插接。
再次参照第1、2、3及4图可以知道,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2为一长矩形结构,该绝缘本体2具有本体前端面251以及本体后端面263,该前端面251上具有一用以对接插头的圆形前凸缘252,该前凸缘252的下侧设有凸缘支承255,该前凸缘252具有前端面253,在该前端面253上向内开有与该前凸缘252同心的插接孔254,该插接孔254一般贯通至后端面263,在该绝缘本体2的内部形成中空,可供插入的插头(图中未示出)与各端子相互弹接作用的插接槽256;该绝缘本体2还具有在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顶面220、底面210、左侧面230、右侧面240,该底面210将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贴合固定。
在该绝缘本体2顶面220的前端部分,有一凹陷切割形成的L形设置槽221,该L形设置槽221一般形成于凸缘252及顶面220前端的部分,该L形设置槽221位于前凸缘252的部分向内贯穿入插接槽256中形成第一端子接触槽222,该L形设置槽221在靠近绝缘本体2侧面的部分具有第一端子插槽223,该第一端子插槽的一侧具有贯穿的端脚插孔212;在该绝缘本体2的左侧面230、右侧面240上,具有由底面210分别沿左侧面230、右侧面240向绝缘本体2内侧凹入而形成的左侧逆止卡槽233和右侧逆止卡槽241,以及由后端面263分别沿左侧面230、右侧面240向绝缘本体2内侧凹陷,分别切至左侧逆止卡槽233与右侧逆止卡槽241,形成左侧导向滑槽234及右导向滑槽242。
在该绝缘本体2底面210上,设有至少三个不共线的凸块(此处具体为两本体前支块211和一本体后支块213),该两本体前支块211和一本体后支块213的底面部分可以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的板面压接,从而可以方便地保证该连接器的下侧面与电路板板面的压接更为平稳,该底面210上还至少设有两个定位柱214。
该绝缘本体2的后端面263上,设有分别用于插设端子的第三端子插槽267、第四端子插槽265以及第二端子插槽264,该等三个端子插槽264、265、267都平行于左右两侧面230和240,且该等三个端子插槽264、265、267之间相互横向贯通,该贯通高度访向的宽度略大于端子压触部308的宽度,该绝缘本体2的后端面中部底侧,设有用于容置第二端子3的插脚U形曲弯部309的端子插脚回避槽261,在本体2的底面210的后侧的中部位置,设有用于容置第二端子插脚301的容置槽266,该插脚回避槽216与容置槽266相互贯通,且该贯通高度等于端子3插脚的宽度,于该绝缘本体2的底面210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凸出于后端面263一定高度的防护支撑块262,在分别位于底面210及本体左侧面230,本体右侧面240的位置处,具有由后端面263向内凹入分别形成的两壳体卡槽231、244以及两壳体卡块232、243;该屏蔽壳体6为一金属壳,是一具有一壳体顶面629,以及与该顶面629三边连接并垂直于该顶面629的左侧面603、右侧面604与后端面621,该左侧面603、右侧面604都与后端面621通过卡合结构相互进行牢固卡合,该处卡合结构包括具有设于左右侧面的卡合凸片623以及设于壳体后端面621的卡合折弯片624,在该卡合折弯片624上设有卡合凹槽605,在该左、右侧面603、604上,分别形成有逆止的左侧逆止卡片601、右侧逆止卡片626,还形成有用于导向的左侧导向滑片602、右侧导向滑片622,在该壳体6的左右侧面的底端适当位置出,分别设有与绝缘本体2上的壳体卡槽231、244及壳体卡块232、243相对应的壳体左右插脚625及627,该左右插脚625及627都是在在靠近壳体底端的部分具有向内的弯折部,而在其末端的部分具有向下的竖直插接部分,该左右插脚的端部一般还设为半圆状,以便于该插脚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的插孔之间的插设;在该壳体6的顶面629的前端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用于绕避第一端子的顶面凹槽628;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为在进行组装时,先将该第一端子1、第二端子3、第三端子4及第四端子5按设计要求嵌设入绝缘本体2中,其中第一端子1的插脚101贯穿该绝缘本体的端脚插孔212,而第二端子的U形曲弯部309设置于绝缘本体2的插脚回避槽261中,该第二端子的插脚301设置于绝缘本体2的底面中部的第二端子插脚设置槽266中,然后将遮蔽壳体6从绝缘本体2后侧套设于该绝缘本体2的外侧表面,左侧导向滑片602和左侧逆止卡片601导入左侧导向滑槽234中,右侧导向滑片622和右侧逆止卡片626则导入右导向滑槽242中,在遮蔽壳体6套设到位后,左右侧的逆止卡片601、626分别卡入左右逆止卡槽233、241中,同时该遮蔽壳体6两侧面的左右插脚625、627的向内弯折的弯折部分别卡入绝缘本体2的壳体卡槽244、231中,使该壳体6牢固卡持该绝缘本体2。
该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及插接方式,使该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组件数目得以减少,以更易于组装,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组装的效率;而该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使用屏蔽壳体,使该连接器与壳体的组合更加便捷,且该组合完成后的连接器亦具有更佳的屏蔽效果;该壳体插脚设有卡置结构,可以使壳体与绝缘本体组装后,壳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具有牢固的结合,在将该壳体的插脚牢固焊接于电路板后,该壳体插脚可以协助提供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更加牢固的连接结合力。
该绝缘本体底面上设有的至少三个支块(具体到本实用新型为两本体前支块211和一本体后支块213),可以使该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和稳定,以均匀分配各焊脚所提供的焊接力,有效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该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提供一种体积更加小巧,与电路板焊接可靠稳定,且具有易于安装卡固的金属屏蔽壳体,以提供更佳的屏蔽效果的新型连接器。
权利要求1.一种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屏蔽壳体、及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壳体卡块,该壳体卡块和绝缘本体之间形成壳体卡槽,该屏蔽壳体两侧面下端设置有壳体插脚,该壳体插脚具有向内侧的弯折部,在绝缘本体该屏蔽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后,该壳体插脚的弯折部卡置于该壳体卡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绝缘本体的顶面上设有一向下的插槽,并在后端面上设有多个端子插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面设置有多个防护支撑块,该支撑块凸出于该后端面,且该支撑块不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均匀地分布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面上。
4.一种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金属屏蔽壳体、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有顶面、底面、左、右两侧面、前端面及后端面,在该绝缘本体的顶面上设有一向下的插槽,后端面上设有多个端子插槽,该绝缘本体的底面上设有本体支块、壳体卡槽及壳体卡块,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具有至少三个防护支撑块;该多个导电端子包括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该金属屏蔽壳体两侧面下端设置有壳体插脚,该插脚具有向内弯折的弯折部,该弯折部与该绝缘本体的壳体卡槽对应紧密地卡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后端面上的端子插槽保持平行,且均垂直于该绝缘本体的顶面或底面,该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插槽具有内凹入底端面而形成的端子插脚回避槽,该回避槽设有用于容置第二端子的插脚U形曲弯部的凹槽,第二端子插脚容置槽设于绝缘本体的中部后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从绝缘本体的上侧插入于该绝缘本体中,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从该绝缘本体的后端面插入于绝缘本体中,该第二端子的插脚具有插脚U形曲弯部和第二端子插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二端子容置槽位于绝缘本体底面后侧的中间位置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遮蔽壳体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屏蔽壳体及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壳体卡块,该壳体卡块和绝缘本体之间形成壳体卡槽,该屏蔽壳体两侧面下端设置有壳体插脚,该壳体插脚具有向内侧的弯折部,在绝缘本体该屏蔽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后,该壳体插脚的弯折部卡置于该壳体卡槽中。本实用新型可提供该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更加牢固的固持力、更为稳定的电讯连结及更为稳定的电磁屏蔽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759008SQ20042011663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0日
发明者简敏隆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