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578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刀片触点的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这样的基座连接器其具有刀片触点,该刀片触点与包括对方触点的对方连接器连接,该对方触点具有平行伸出的一对弹性接触片,并通过对方触点的一对接触片来向平板状或直刃状的刀片触点的主体的两个表面施加接触力。该刀片触点被压入基座外壳中,并例如通过焊接接合在印刷基板上。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小型化的便携用电子设备、例如DSC(Digital StillCamera数码照相机)或便携电话机、CD播放器或MD播放器等中,内置有电池。为了向所述电子设备中配备的电路基板(印刷基板)提供该电池电源,使用极小型的、所谓芯片尺寸封装型的线对板连接器(Wire toBoard Connector)。
作为所述基座连接器及对方连接器,提出了防止在两个连接器之间发生纠缠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现有技术中,在对方连接器中安装有从电池延伸的导线的端部,基座连接器固定在印刷基板上。并且当拉拽该导线以从基座连接器中拔下对方连接器时,因为插拔方向与导线的延伸方向不同,解决了在两个连接器之间产生纠缠导致容易损坏的问题。
具体地讲,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在拉拽导线时,该拉力通过基座连接器的凸轮面和对方连接器的凸轮面的作用而转换为沿拔出对方连接器的方向的力。另外,该基座连接器具有刀片触点,该对方连接器具有插座触点,并通过插座触点所具有的一对接触片从两侧抱合刀片触点地施加接触力来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3150号公报图12是专利文献1中处于连接状态的两个连接器的纵向截面图。图12中,插座触点和刀片触点省略了截面的阴影。另外,本申请的图12对应于专利文献1的图9。图13是专利文献1的插座触点的主视图。另外,本申请的图13对应于专利文献1的图8。
图12中,连接器100具有基座连接器6与对方连接器7。基座连接器6焊接接合在印刷基板5的安装面51上。另一方面,对方连接器7与基座连接器6成对,对方连接器7在形成于基座连接器6的凹部(插拔空间)中被插拔。
图12中,在基座连接器6的外壳60上,设置有刀片触点8。另一方面,在对方连接器7的外壳70中,设置有对方触点9。例如,在外壳60中,并联配置3极的刀片触点8,在外壳70中,并联配置对应的3个插座触点9。压接在插座触点9的压接部92上的导线9w从外壳70伸出。
图12中,刀片触点8在插入并贯穿于形成在外壳60的基座(底板)62上形成的固定孔69中的状态下,由基座62和后壁62c保持。刀片触点8包括形成大致矩形的主体80、和从主体80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引线部81。主体80具有向基座62的上方突出的触点部82、和具有压入固定孔69中的压入突起83的固定部84。通孔85与压入突起83对应地形成在固定部84上。在触点部82的上缘和前缘,形成有倒角部86,以使插座触点9容易插入。
图12中,刀片触点8中,主体80压入并固定在外壳60中,触点部82向形成于基座连接器6上的凹部突出。另一方面,对方触点9插入保持在四棱柱状的容纳室71中。容纳室71与插座触点9的接触部91对应的部位朝向所述凹部开口。
图12中,向形成于基座连接器6的凹部插入对方连接器7,对方连接器7嵌合在基座连接器6中。另外,导电连接刀片触点8与插座触点9。
图13中,插座触点9具有彼此相对并平行延伸的一对接触片91a、91b,在一对接触片91a、91b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由彼此相对地突出的突起构成的接点91c、91d。
图13中,将刀片触点8的触点部82(参照图12)导入到相对的一对接点91c、91d之间的间隙S中,刀片触点8由一对接触片91a、91b呈抱合状地弹性保持,以在刀片触点8与插座触点9之间确保接触力。
但是,图12所示的基座连接器6要求安装高度的进一步薄型化。另一方面,设置在基座连接器6中的刀片触点8的高度基本上规定了基座连接器6的安装高度。图12中,从基座62的底面压入刀片触点8,这是因为若基座62没有所需的壁厚,则不能保持刀片触点8的姿势。因此要求改变刀片触点的结构,进一步实现基座连接器的薄型化。另外,以上是本发明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形成于基座连接器上的凹部中排列的刀片触点、即具有适用于基座连接器的结构的刀片触点,其中该基座连接器为适合薄型化的基座连接器。
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了如下结构的基座外壳,该基座外壳具有凹部,该凹部通过相对的一对侧壁、与该一对侧壁正交的后壁以及大致长方形的底板形成。刀片触点从外壳的后壁插入,刀片触点的触点连接部的底面与凹部的表面接触。
(1)一种基座连接器,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刀片触点和保持上述触点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大致矩形板状的底板,和从所述底板的三个边缘向所述底板垂直延伸的后壁以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所述刀片触点具有一端埋设在所述后壁中的固定部,在所述刀片触点的一个板厚面与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刀片触点从所述后壁向所述侧壁延伸。
发明(1)的基座连接器具有触点和保持该触点的基座外壳。基座外壳大致为长方体状,并具有凹部,该凹部由相对的一对侧壁和与一对侧壁正交的后壁包围矩形板状的底板的三边而形成,触点大致为矩形板状,其以后壁侧为基端延伸并与一对侧壁大致平行排列。下面,将大致矩形板状的触点称为“刀片触点”。另外,刀片触点具有用于与对方触点连接的大致长方形板的触点连接部、和设置在该触点连接部的基端侧并插嵌于所述后壁内部的固定部。触点连接部的沿长方向延伸的一个板厚面与凹部的底面即底板的内侧表面抵接。
所谓刀片触点排列在基座外壳的凹部中,例如可以包括用于与对方触点连接的、从凹部突出的触点连接部,排列于该凹部中的触点连接部与容纳于对方外壳中的插座触点(对方连接器的触点)嵌合连接。
该基座连接器例如可以是固定在印刷基板上的印刷基板用连接器,例如可以包括通过螺纹等将基座连接器固定在印刷基板上的方式,也可以包括以下方式,即,利用将压入固定在基座外壳中的刀片触点通过焊接接合固定在印刷基板上的所谓的表面安装,将基座连接器固定在印刷基板上。另外,在表面安装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作为金属制加强部件的一对加强接头片,将该一对加强接头片压入固定在基座连接器中,将该一对加强接头片与刀片触点一起焊接接合在印刷基板的安装面上,从而将基座连接器固定在印刷基板上。
刀片触点通常被定义为具有被倒角的插入部分、截面为长方形的无弹性的触点,例如,有具有压接导线的压接部的方式,但在本发明中,刀片触点排列在基座连接器的内侧,被作为固定在印刷基板上的基座连接器用的触点进行处理。另外,上述所谓的‘被倒角的插入部分’也可以是触点连接部的部位。
例如,对方触点可以是这样的插座触点,其具有平行延伸的一对有弹性的接触片,并向平板状或直刃状的刀片触点的触点连接部的两个面施加接触力,例如,所述插座触点可以为是平形端子、并形成利用两个臂向相向的板厚方向施加接触力的音叉形弹性触点、所谓的音叉形触点。所述插座触点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公开的风箱形二股触点,最好是具有与薄型、小型的连接器对应的结构的插座触点。
另外,若是所谓的用于提供电池电源的连接器,则刀片触点和对方触点可以为2极或3极,但也可以是具有3极以上的刀片触点和对方触点的多极连接器。
例如,可以是所谓顶部型连接器,即,沿与基座连接器的地面正交的方向、即沿与印刷基板的安装面正交的插拔方向插拔与基座连接器连接的对方连接器。相对于顶部型连接器,还有所谓的侧部型连接器。在侧部型连接器的情况下,则相对基座连接器,沿与印刷基板的安装面平行的插拔方向插拔,即与侧壁平行地插拔。在线对板连接器中,顶部型连接器具可有确保在印刷基板上的配置自由度的优点。另一方面,侧部型连接器则具有将基座连接器配置在印刷基板端部这样的限制。
所谓“插嵌”是指插入并嵌合,所谓“插嵌于后壁内部的固定部”也可以是“插入并嵌合在后壁内部的固定部”。另外,“插嵌”的概念包含“插入”与“压入”两个概念。
另外,触点连接部中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个板厚面与凹部的底面即底板的表面抵接。为了容易插入对方触点,对触点连接部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另一个板厚面实施倒角。
本发明的刀片触点从基座外壳的外侧朝向内侧插入在基座外壳中,该基座外壳具有凹部,该凹部由相对的一对侧壁、与该一对侧壁正交的后壁包围底板而形成。即,刀片触点的结构为插嵌在从基座外壳的外侧通过后壁朝向凹部方向上,用于与对方触点连接的触点连接部抵接在凹部的底面。以往通过从基座外壳的底面压入刀片触点来保持刀片触点的姿势,而在本发明中可通过凹部的底面与后壁来保持刀片触点的姿势。因此,可以使基座的壁厚较薄,可以实现基座连接器的进一步薄型化。
(2)根据(1)所述的基座连接器,所述固定部包括从所述触点连接部延伸的压入部;与该压入部相对的固定臂;将所述压入部和所述固定臂的基端连接起来的连接立柱。
发明(2)的刀片触点的固定部具有从所述触点连接部延伸并压入在后壁内部的压入部;与压入部相对、并且插入在后壁内部的固定臂;和连接压入部与所述固定臂的基端的连接支柱。
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方式,即压入后壁内部的压入部的基端侧竖立成与后壁平行地延伸而形成连接支柱,并且,固定臂从连接支柱翻转成与连接支柱和固定臂大致正交,使该固定臂为向触点连接部侧伸出的U字形的形状。
由于刀片触点的固定部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当将对方触点插入到刀片触点的触点连接部中时,以压入部为支点的向插入方向作用的旋转力矩使触点连接部抵接于凹部的底面上,从而维持刀片触点的姿势。另一方面,当从刀片触点的触点连接部拔出对方触点时,以压入部为支点的向拔出方向作用的旋转力矩被固定臂切断,从而维持刀片触点的姿势。
(3)根据(2)所述的基座连接器,所述压入部在朝向固定臂的一侧具有卡合在后壁内部的压入突起。
例如,压入突起可以是呈山脉状突出的细微突起,其以咬入的方式压入由合成树脂成型的后壁内部。另外,通过使彼此相对的固定臂与压入部夹持后壁内部,来牢固地维持刀片触点的姿势。
(4)根据(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座连接器,所述刀片触点还具有引线部,该引线部从所述固定部向与所述触点连接部相反的方向延伸、伸出到基座外壳的外侧,并焊接接合在印刷基板上。
如上所述,在使该基座连接器为表面安装型连接器的情况下,也可在刀片触点上设置从固定部伸出的引线部,并将该引线部焊接接合在印刷基板上。另外,也可以在刀片触点上设置从固定部延伸并插入在形成于印刷基板上的通孔中的销端子,从而将该基座连接器安装于印刷基板上。
发明效果本发明的基座连接器从后壁朝向基座外壳内部的凹部地插嵌在基座外壳中,其中该基座外壳具有凹部,该凹部由相对的一对侧壁、与该一对侧壁正交的后壁包围底板而形成。并且,用于与对方触点连接的触点连接部抵接于凹部的底面上。因此,虽然以往需要通过从基座的底面压入刀片触点来保持刀片触点的姿势,但是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凹部的底面与后壁来保持刀片触点的姿势。因此,可使基座的壁厚较薄,可以进一步实现基座连接器的薄型化。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刀片触点的基座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基座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基座连接器连接的对方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对方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基座连接器的外观图及截面图。
图6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对方连接器的外观图。
图7是适用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对方连接器的插座触点的立体外观图。
图8是适用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对方连接器的插座触点的立体外观图。
图9是所述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的两个连接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10是所述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的两个连接器的俯视图,主要部分形成横向截面图。
图11是所述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的两个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12是现有技术的连接状态的两个连接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13是现有技术的插座触点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1基座连接器3刀片触点4插座触点(对方触点)5印刷基板11凹部12a、12b一对侧壁12c后壁31触点连接部32固定部33压入部
33a压入突起34固定臂35连接支柱36引线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刀片触点的基座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基座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图2从与图1相反的一侧来观察基座连接器时的图。图3是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基座连接器连接的对方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对方连接器之立体外观图。图4表示从与图3相反的一侧来观察对方连接器。
图5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基座连接器之外观图及截面图。图5(A)是基座连接器的平面图,图5(B)是基座连接器的主视图,图5(C)是图5(A)的左侧视图,图5(D)是图5(A)的右侧视图,图5(E)是从图5(A)的Q-Q箭头方向看到的截面图,图5(F)是从图5(A)的R-R箭头方向看到的截面图。图6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对方连接器的外观图。图6(A)是对方连接器的俯视图,图6(B)是对方连接器的主视图,图6(C)是对方连接器的后视图,图6(D)是图6(A)的左侧视图,图6(E)是图6(A)的右侧视图。
图7是适用于所述实施方式的对方连接器的插座触点的立体外观图。图8是适用于所述实施方式对方连接器的插座触点的立体外观图。图8表示从与图7相反的一侧来观察插座触点的状态。图9是表示在所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基座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后的状态下,沿图5(A)中的虚线方向切断情况下的纵向截面图。图10是在所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基座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状态下切断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主要部分的横向截面图。图11是处于所述实施方式的连接状态的两个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首先,说明具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刀片触点的基座连接器及与该基座连接器连接的对方连接器。图1和图2中,大致长方体状的基座连接器1通过焊接接合固定在印刷基板5的安装面51上。基座连接器1具有大致长条状的刀片触点3,和两个面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基座外壳1h。基座外壳1h具有大致矩形板状的底板(以下称为“基座”)12,还具有从基座12的3个边缘竖起的相互平行的一对侧壁12a、12b和将侧壁12a、12b的一个端缘彼此连接起来的后壁12c,该基座外壳12的内侧为凹陷的凹部11。基座外壳1h向与印刷基板5的安装面51正交的方向、即离开安装面51的方向(相当于图1中的拔出方向X2)敞开,即与基座12相对的面开口,另外,向与安装面51平行的方向中的前方Y2,即与后壁12c相对的面开口。
图3和图4所示的对方连接器2相对基座连接器1的凹部11,沿与安装面51正交的插拔方向X1、X2插拔。对方连接器2具有向前方Y2延伸的多个导线4w。
当从基座连接器1中卸下对方连接器2时,有时向拔出方向X2以外的方向拉拽导线4w,但此时,将通过导线4w的拉力转换为对方连接器2的拔出方向X2上的力,从而能够不产生纠缠地顺利地拉拔对方连接器2。
图1和图2中,基座连接器1具有基座外壳1h,基座外壳1h具有沿安装面51固定的基座12、竖立设置在基座12上的左右一对侧壁12a、12b以及与侧壁12a、12b正交的后壁12c。由这些基座12、一对侧壁12a、12b和后壁12c包围的部分为凹部11,凹部11的三个方向由壁包围并区划而成。
在图1和图2中,在凹部11的后壁12c侧,排列有与一对侧壁12a、12b平行的三个平板状刀片触点3。图5中,刀片触点3在插嵌在形成于后壁12c上的固定孔121、122中的状态下,通过基座12和后壁12c保持。
如图9所示,刀片触点3具有用于与插座触点(对方触点)4连接的大致长方形板的触点连接部31、和设置在触点连接部31的基端侧、并插嵌在后壁12c内部的固定部32。触点连接部31中沿长度方向的一个板厚面抵接在凹部11的底面上。焊接接合在印刷基板5上的引线部36从固定部32向与触点连接部31相反的方向伸出。
在图9所示的两个连接器1、2的连接状态下,插座触点4具有的一对反转臂45a、45b,夹持触点连接部31的两侧表面,并施加接触力(参照图10)。
在图1和图2中,在一对侧壁12a、12b的内侧面,设置有从凹部11的底面垂直(即沿拔出方向X2)延伸的一对嵌合槽13a、13b。一对嵌合槽13a、13b与突出形成于对方连接器2两翼上的一对伸出片23a、23b嵌合(参照图3和图4)。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一对伸出片23a、23b在下方的角部形成为圆弧形状,其圆弧面形成凸轮面,该凸轮面与一对嵌合槽13a、13b中形成的斜面(参照图5)滑动接合。
在图1和图2中,在凹部11中,在相对的一对侧壁12a、12b各自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彼此相对的一对嵌合凹部16a、16b。另一方面,在插座外壳2h中,在形成于相反位置上的一对第1外壁上,设置有一对嵌合凸部26a、26b(参照图3、图4和图6)。
另外,通过将一对嵌合凸部26a、26b嵌合在一对嵌合凹部16a、16b中,可以以规定的保持力来保持两个连接器1、2的连接状态。这样,一对嵌合凹部16a、16b与一对嵌合凸部26a、26b构成在与导线4w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卡合的一对第1锁定机构。
在图1和图2中,一对嵌合凹部16a、16b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即,所述一对内壁的横截面为具有“C”字形的洼部。一对所述洼部在一对第1内壁上形成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另一方面,如图3、图4和图6所示,一对嵌合凸部26a、26b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即,一对所述第1外壁的横截面为具有锐角的斜面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一对突出端在一对第1外壁上形成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
通过将一对嵌合凹部16a、16b设置在基座外壳1h的一对侧壁12a、12b的内侧,可以使区划凹部11的一对侧壁12a、12b的壁厚变薄,使对方连接器2的插拔变得容易。另外,通过将一对嵌合凹部16a、16b设置在基座外壳1h的一对侧壁12a、12b的内侧,可使基座外壳1h小型化(安装面积缩小)。
另外,在图1和图2中,在基座外壳1h的凹部11中,在与导线4w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Y1上形成的后壁(后壁12c的内侧)上,设置有两个槽14a、14b。两个槽14a、14b向凹部11侧、并且沿与印刷基板5的安装面51正交的插拔方向X1、X2延伸。另外,两个槽14a、14b分别设置在刀片触点3的排列之间。另外,在这些槽14a、14b的相对的内壁的一方上分别设置有第1突起15a、15b(参照图1和图5)。
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4所示,在对方外壳2h中,在与导线4w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Y1上(参照图1)形成的第2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凸状片24a、24b。另外,这些凸状片24a、24b在一个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2突起25a、25b。
当向凹部11插入对方连接器2时,两个凸状片24a、24b插入到两个槽14a、14b中,第2突起25a、25b分别越过第1突起15a、15b。在对方连接器2完全插入在凹部11中的状态下,第2突起25a、25b与第1突起15a、15b卡合,从而维持对方连接器2与基座连接器1的卡合状态(参照图11)。
这样,两个槽14a、14b与两个凸状片24a、24b构成彼此卡合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2锁定机构。另外,第1突起15a、15b和第2突起25a、25b也包含于第2锁定机构中。另外,两个槽14a、14b图示为方形槽,但也可以是U字形的圆弧槽。
在图1和图2中,相对凹部11在一对侧壁12a、12b上分别设置彼此面对的一对突部18a、18b。一个突部18a将嵌合槽13a与嵌合凹部16a分开。并且,一个突部18a插入在伸出片23a与嵌合凸部26a之间。另一突部18b将嵌合槽13b与嵌合凹部16b分开。并且,另一突部18b插入在伸出片23b与嵌合凸部26b之间。
在图1、图2和图5中,将作为金属制加强部件的一对加强接头片17a、17b压入形成于基座外壳1h的前下部的压入槽中,该一对加强接头片的一部分露出于基座外壳60的底面,并且焊接接合于印刷基板5的安装面51上。
图6中,在对方连接器2的前部具有凸部22c和上述一对伸出片23a、23b,所述凸部22c在对应于刀片触点3的位置从对方外壳2h的作为按压面的上表面突出,上述一对伸出片23a、23b分别从对方外壳2h两个侧面突出。通过按压凸部22c的表面,可将对方连接器2安装在基座连接器1中。
在图3和图4中,对方连接器2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对方外壳2h。在对方外壳2h上,沿导线4w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容纳孔21。在对方外壳2h中,并列设置多个容纳孔21。在各容纳孔21中,容纳有分别压接于导线4w的端部的插座触点4(参照图9)。
将图7和图8所示的插座触点4与刀片触点3连接。插座触点4具有与导线4w连接的长条状压接部47、和设置在压接部47的基端侧并与刀片触点3连接的触点连接部45。
触点连接部45包括平板状的触点主体41,大致平行的一对伸长臂43a、43b,其从触点主体41的基端42侧伸出,和大致平行的一对反转臂45a、45b,其从一对伸长臂43a、43b的前端向触点主体41延伸且前端彼此接合。另外,在一对反转臂45a、45b上,设置有彼此相对的、可插入刀片触点3的一对接点46a、46b。
如图7和图8所示,一对反转臂45a、45b的前端部彼此接合。一对反转臂45a、45b的前端部预先彼此结合而形成接合部45c,通过弯曲加工来形成一对反转臂45a、45b。
如图7或图8所示,一对反转臂45a、45b在折返部44a、44b侧的板厚面上,设置有由彼此相对的半球状突起构成的一对接点46a、46b。这一对接点46a、46b之间可插入平板状的刀片触点3(参照图9)。触点连接部31从一对反转臂45a、45b向一对伸长臂43a、43b,插入在一对接点46a、46b之间(参照图9和图10)。
当在一对接点46a、46b之间插入触点连接部31时,一对接点46a、46b被压宽。即,一对伸长臂43a、43b和反转臂45a、45b的折返部44a、44b侧被压宽。由于一对伸长臂43a、43b和反转臂45a、45b的折返部44a、44b侧与相反的一侧相互结合,所以可通过利用弹力向触点连接部31的两个面施加适当的接触力。
该插座触点4可向刀片触点3施加比现有的插座触点强的接触力,并且还可比现有的插座触点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另外,插座触点4即便是1.2mm左右的窄间距也可并联配置。适用这种插座触点4的对方连接器2可实现薄型化、小型化。
在图7和图8中,插座触点4设置有压接导线4w的压接部47。另外,压接部47具有压接于导线4w的覆盖部上的绝缘夹47a、和压接于导线4w的芯线上的导体夹47b。在导线4w的一个终端压接在插座触点4上后,插入容纳孔21中(参照图9)。
图9中,由弹性突起构成的簧舌(lance)41c卡合在与容纳孔21连通并向外面开口的卡合孔中,以防止插座触点4从容纳孔21中拔出。对方连接器2中,一对接点46a、46b与基座连接器1相对的部分开口,刀片触点3可插入一对接点46a、46b中(参照图10)。
图9中,刀片触点3包括形成大致长方形的触点连接部31、和设置在触点连接部31的基端侧的固定部32。固定部32在插嵌于形成在后壁12c上的固定孔121、122(参照图5)中的状态下,保持在后壁12c内部。另外,固定部32包括压入在后壁12c内部的压入部33;和固定臂34,其与压入部33相对、并且插入在后壁12c内部;以及连接支柱35,其将压入部33与固定部34基端彼此连接起来。
图9中,压入部33在压入在形成于后壁12c上的固定孔122(参照图5)中的状态下,被保持在后壁12c内部。固定臂34在插入在形成于后壁12c上的固定孔122(参照图5)中的状态下,被保持在后壁12c内部。另外,连接支柱35插入在连通固定孔121和固定孔122的窄缝状槽中。
图9中,由于刀片触点3的固定部32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当将对方触点插入到刀片触点3的触点连接部31中时,以压入部33为支点的作用于第1方向的旋转力矩使得触点连接部31抵接在凹部11的底面(参照图1)上,从而维持刀片触点3的姿势。另一方面,当从刀片触点3的触点连接部31拔出对方触点时,以压入部33为支点的作用于第2方向的旋转力矩被固定臂34切断,从而维持刀片触点3的姿势。
另外,压入部33在朝向固定臂34的一侧具有卡合在后壁12c内部的压入突起33a。压入突起33a可以是呈山脉状突出的细微突起,其以咬入的方式压入由合成树脂成型的后壁12c内部。另外,通过用彼此相对的固定臂34与压入部33夹持后壁12c内部,可以牢固地维持刀片触点3的姿势。
图9中,在触点连接部31的上缘31a和前缘31b上,形成有倒角,以使插座触点4的插入变得容易。另外,触点连接部31中长度方向上的一个板厚面抵接于凹部11的底面。
本发明的基座连接器结构为在从后壁朝向凹部插嵌在基座外壳中,其中,该基座外壳用相对的一对侧壁和与该一对侧壁正交的后壁形成凹部,用于与对方触点连接的触点连接部抵接于凹部的底面,所以不用象以往那样从基座的底面压入刀片触点来保持刀片触点的姿势,而可通过凹部的底面与后壁来保持刀片触点的姿势。因此,可使基座的壁厚较薄,可以进一步实现基座连接器的薄型化。例如,可将基座连接器的高度从以前的“6.1”mm薄型化至“1.5”mm。
将具有本发明的刀片触点3的基座连接器1和具有上述插座触点4的对方连接器2连接起来的连接器3cn(参照图11)非常小型、薄型,适合于近年来小型化了的便携用电子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基座连接器,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刀片触点和保持上述触点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大致矩形板状的底板,和从所述底板的三个边缘向所述底板垂直延伸的后壁以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所述刀片触点具有一端埋设在所述后壁中的固定部,在所述刀片触点的一个板厚面与所述底板的一侧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刀片触点从所述后壁向所述侧壁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从所述触点连接部延伸的压入部;与该压入部相对的固定臂;将所述压入部和所述固定臂的基端连接起来的连接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部在朝向固定臂的一侧具有卡合在后壁内部的压入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触点还具有引线部,该引线部从所述固定部向与所述触点连接部相反的方向延伸、伸出到基座外壳的外侧,并焊接接合在印刷基板上。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具有适用于基座连接器的构造的刀片触点,其中该基座连接器为适于薄型化的基座连接器。刀片触点(3)的结构为从第2侧壁(12c)向凹部(11)插嵌在基座连接器(1),其中,该基座连接器(1)通过相对的一对侧壁(12a、12b)和与该一对侧壁(12a、12b)正交的第2侧壁(12c)形成凹部(11),用于与对方触点连接的触点连接部(31)与凹部(11)的底面抵接,所以不会象以前那样从基座的底面压入刀片触点来保持刀片触点的姿势,而可通过凹部(11)的底面和第2侧壁(12c)来保持刀片触点(3)的姿势。因此,可使基座(12)的壁厚较薄,可以实现基座连接器的进一步薄型化。
文档编号H01R13/11GK1770562SQ20051011723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
发明者正木克之, 儿玉晋一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