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

文档序号:721182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开关的组合方法,特别是一种开关组装过程中的非破坏方式的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延长线、电源插座等电气设备所用的开关构造,主要为在一座体上组装有若干导电片,这些导电片的固定方式主要是先将导电片的插脚穿经座体的预设孔槽,再用机械对导电片的插脚进行冲压,使导电片的插脚产生变形而无法脱出孔槽,使导电片固定于座体上预设的孔槽中。这种导电片的固定方式,由于其使用冲压变形的加工方式,一旦在冲压过程中产生偏斜,使导电片的插脚产生非预期变形,则会造成整组座体或导电片的损坏,而且在冲压之后,损坏的座体或导电片不易拆解更换,如果强力拆解则容易造成其它零件的破坏,同时在处理过程中相当费时麻烦,所以这种组装方式并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方便迅速地组装及拆解、节省时间和成本、可避免组装时冲压破坏导电金属片和座体的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它将开关座体区分为多个座体组件,各座体组件采用组配方式构成开关座体,各座体组件分别对应各导电金属片的安装位置预留有组配间隙,每一导电金属片至少有局部片体被安装于上述组配间隙中,并由组配间隙的限制使导电金属片固定于开关座体。
所述座体组件间以卡榫与榫槽的结合方式相组配。
所述座体组件由预设的卡榫与导电金属片上相应的榫槽相结合。
所述座体组件和导电金属片分别设为连续构件,可形成多座式开关。
所述座体组件和导电金属片分别设为单一构件,可形成单座式开关。
所述座体组件预留的组配间隙系设于不同座体组件之间。
所述座体组件预留的组配间隙系设于座体组件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各个座体组件分别预留有组配间隙,以供每一导电金属片可以被限制定位于其中,使导电金属片可被固定于开关座体内,而避免冲压破坏导电金属片的构造,即可轻易组合完成一开关座体。
2、本发明的各个座体组件及导电金属片分别采用卡榫及榫槽的结合方式,故可供方便迅速组装及拆解,故可大幅缩短组合的时间及成本。
3、由于本发明的各个构件均相当容易拆解,故开关座体如有任何故障损坏时,均可迅速更换维修。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开关座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第一座体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第一导电金属片、第二导电金属片组装于第一座体组件上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第三导电金属片组装于第一座体组件上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第二座体组件组装于第一座体组件上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第三座体组件组装于第一座体组件上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第一导电金属片、第二导电金属片的组合剖视图。
图8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第一导电金属片、第三导电金属片的组合剖视图。
图9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所举例装置的组合完成示意图。
图例说明1、第一座体组件 11、第一卡榫12、第二卡榫13、第三卡榫13A、第三卡榫A 14、第四卡榫15、第五卡榫2、第二座体组件 21、第一榫槽22、第一组配间隙23、第二组配间隙24、第三组配间隙3、第三座体组件 31、第五榫槽32、第四组配间隙4、第一导电金属片 41、第一定位部 42、第二榫槽5、第二导电金属片 51、第二定位部 52、第三榫槽52A、第三榫槽A 6、第三导电金属片 61、第三定位部62、第四榫槽7、按钮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实施本发明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所采用的开关装置,包括有第一座体组件1,如图2所示,其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榫11、第二卡榫12、第三卡榫13、第三卡榫A 13A和第四卡榫14,第一座体组件1的外侧另设有第五卡榫15。
第二座体组件2,组配于第一座体组件1上,第二座体组件2上设有第一榫槽21,以供与第一座体组件1的第一卡榫11相结合,第二座体组件2的底缘分别形成有第一组配间隙22、第二组配间隙23与第三组配间隙24。
第三座体组件3,组配于第一座体组件1上,该第三座体组件3的外侧设有第五榫槽31,以供与第一座体1的第五卡榫15相结合,又第三座体组件3两侧壁的直径略大于第二座体组件2的外径,以可供形成第四组配间隙32。
第一导电金属片4,定位于第一座体组件1、第二座体组件2与第三座体组件3之间,第一导电金属片4弯设有第一定位部41,该第一定位部41上设有第二榫槽42,以供与第一座体组件1的第二卡榫12相结合。
第二导电金属片5,定位于第一座体组件1、第二座体组件2与第三座体组件3之间,该第二导电金属片5弯设有第二定位部51,第二定位部51上设有第三榫槽52、第三榫槽A 52A,以供与第一座体组件1的第三卡榫13、第三卡榫A 13A相结合。
第三导电金属片6,定位于第一座体组件1、第二座体组件2、第三座体组件3之间,该第三导电金属片6则弯设有第三定位部61,该第三定位部61上则设有第四榫槽62,以供与第一座体组件1的第四卡榫14相结合。
按钮单元7,组配于第一座体1内。
本发明的组合方法如下,如图3、4所示,第一导电金属片4、第二导电金属片5、第三导电金属片6的第二榫槽42、第三榫槽52、第三榫槽A 52A、第四榫槽62分别与第一座体组件1的第二卡榫12、第三卡榫13、第三卡榫A 13A、第四卡榫14相结合,使第一导电金属片4、第二导电金属片5、第三导电金属片6分别定位于第一座体组件1上;再将第二座体组件2组配于第一座体组件1上(如图5所示),使其第一榫槽21可以与第一座体组件1的第一卡榫11相结合,以使第一导电金属片4、第二导电金属片5、第三导电金属片6的第一定位部41、第二定位部51、第三定位部61可以分别被第二座体组件2的第一组配间隙22、第二组配间隙23、第三组配间隙24所限制而固定(参见图7、8所示);又将第三座体组件3组配于第一座体组件1上(如图6所示),使其第五榫槽31可与第一座体1的第五卡榫15相结合,以使第一导电金属片4与第三导电金属片6可以分别被第三座体组件3两侧壁的第四组配间隙32所限制而固定(如图7、8所示);最后将按钮单元7组配于第一座体1内,如此,则可避免冲压破坏第一导电金属片4、第二导电金属片5、第三导电金属片6的构造,即可轻易组合完成一开关座体(如图9所示)。
遇组装结果有瑕疵时,只需将第一座体组件1、第二座体组件2、第三座体组件3分别拆解,即可很方便的轻易替换有瑕疵的零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将开关座体区分为多个座体组件,各座体组件采用组配方式构成开关座体,各座体组件分别对应各导电金属片的安装位置而预留有组配间隙,每一导电金属片至少有局部片体被安装于上述组配间隙中,并由组配间隙的限制使导电金属片固定于开关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组件间以卡榫与榫槽的结合方式相组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组件由预设的卡榫与导电金属片上相应的榫槽相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组件和导电金属片分别设为连续构件,以形成多座式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组件和导电金属片分别设为单一构件,以形成单座式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组件预留的组配间隙设于不同座体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组件预留的组配间隙设于座体组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它将多个座体组件,用组配方式构成开关座体,各座体组件分别对应各导电金属片的安装位置预留有组配间隙,使每一导电金属片至少有局部片体被安装于其中,组配间隙的限制使导电金属片可被固定于开关座体内,从而组合形成一开关座体。本发明为一种可方便迅速地组装及拆解、节省时间和成本、可避免组装时冲压破坏导电金属片和座体的开关的非破坏式组合方法。
文档编号H01H21/00GK1913065SQ200610128900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5日
发明者黄琼媛 申请人:慧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