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989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传输音视 频讯号,且有利于对接连接器插拔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组合式音视频插座连接器是一种既可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又可以传输模拟 视频信号的连接器,其广泛地应用于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音响等电器设 备中,以提供两系统间的语音,视频信号的传输。
现有的组合式音视频插座连接器,其包括复数个筒状壳体,筒状壳体上 设有插接脚、卡扣;复数个承接件,用以将两个的绝缘壳体串接,该承接件侧
壁设有鸠尾状卡肋及卡钩,与绝缘壳体的侧壁卡合,以形成组合式的插座连接
器;复数个绝缘壳体5,如第1图所示,其上设有筒状突出部50、扣槽55、固 定件56及端子收容孔52,端子收容孔52内设有复数个端子54,用以导通电路, 绝缘壳体5的筒状突出部50的外表面设有复数个条状肋臂57,前端设有凸台 58,用以与筒状壳体接触套合,使筒状壳体能稳固地套置在筒状突出部50上; 该筒状突出部50的内部为中空状,形成一通孔51与端子收容孔52贯穿,通孔 51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条固定的卡肋53,可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干涉,用以控制 对接连接器的插拔。
现有的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缺陷在于当对接连接器插入到绝缘壳体5 的筒状突出部50的通孔51内,与通孔51内侧壁上的卡肋53及端子收容孔里 52的端子54接触干涉时,由于该类端子54为弹点式结构,其产生干涉的揷拔 作用力过小,而且通孔51内侧壁上的卡肋53为固定结构,接触受力时,产生 干涉的挿拔作用力将因插头的大小而定,无法稳定,不易产生稳定的揷拔作用
力,用以控制对接连接器的插拔。因此上述技术仍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在绝缘壳体内 部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弹片式卡肋,使之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干涉,当弹片式卡 肋接触受力时,其可在通孔内产生空间让位,使得对接连接器有空间插入到通 孔内或从通孔内拔出,弹片式卡肋在受力时还将产生一个适当的反作用弹力形 成卡持作用力,用以控制对接连接器的插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可利用设定弹 片式卡肋的力臂长短与角度,来达成控制卡持作用力的大小。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实用新 型的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其包括复数个筒状壳体,筒状壳体上设有插接脚, 插接脚向下延伸形成卡扣,卡扣可插入到电路板的相应槽孔内,使筒状壳体与 接地件连接;复数个承接件,用以连接单个的绝缘壳体;该承接件侧壁设有鸠 尾状卡肋及卡钩,通过其可与绝缘壳体侧壁上的鸠尾槽和套槽卡合,将两个独 立的绝缘壳体组合形成组合式的插座连接器;复数个绝缘壳体,其前端向前延 伸,形成复数个筒状的突出部,筒状突出部的前端设有凸台,外表面设有复数 个条形的肋臂,当筒状壳体套置到筒状突出部上时,筒状壳体上的插接脚卡扣 到绝缘壳体底端的扣槽内,其前端套合到筒状突出部的凸台上,同时通过条形 肋臂与筒状壳体的摩擦干涉作用,筒状壳体可稳固地套置在筒状的突出部上。
绝缘壳体的筒状突出部的内部为中空状,形成一通孔,与绝缘壳体后端内 部的端子收容孔贯穿,复数个端子被容纳在端子收容孔内,与对接连接器接触, 以导通电路;筒状突出部的通孔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弹片式的卡肋,当对接 连接器插入时,卡肋和收容孔内的端子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干涉,弹片式卡肋因对接连接器插入时接触受力,在通孔内产生一个向上的空间位移,使得对接连 接器有空间插入通孔内,并随之弹性臂的作用产生一个适当的反作用弹力,形 成卡持作用力,将对接连接器卡持固定在通孔内,使之能与端子迸行良好的电 性导通;反之,当将对接连接器从通孔内拔出时,弹片式卡肋仍因受力向上产 生空间位移,使得对接连接器有空间从通孔内拔出,然后弹片式卡肋因反作用 弹力再恢复原位。在本实用新型中,弹片式卡肋的力臂长度与角度还可依需要 加以修改,以改变接触时的干涉量,来控制揷拔作用力的大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与结构特征能进一步让熟悉该项技术的人 员明了,兹配合所附的图式,以一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第1图为习用技术中绝缘壳体的剖面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绝缘壳体的剖面图;及
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图。
图中本实用新型ll一筒状壳体,lll一插接脚,112—卡扣,12—绝缘壳体,121— 筒状突出部,1211—凸块,1212—肋臂,122—固定件,123—鸡尾槽,m套槽, 125—通孔,126—端子收容孔,127—扣槽,128—卡肋,13—第一端子,14~第二 端子,15—承接件,151—鸡尾状卡肋,152—鸡尾状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2、 3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具体实施例, 该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有复数个绝缘壳体12、复数个承接器15以及复数个与绝
缘壳体12相对应的筒状壳体11,承接器15用来将两个绝缘壳体12连接形成组 合体,筒状壳体11则套置于绝缘壳体12上。
请参阅第3、 4及5图所示,绝缘壳体12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一筒状的突 出部121,其底端设有一扣槽127及固定件122,在侧壁上设有鸠尾槽123和套 槽124,用以与承接件15连接;绝缘壳体12的筒状突出部121的外表面上设有 复数个条状的肋臂1212,该等肋臂1212与筒状壳体11摩擦干涉,筒状突出部 121前端还设有一凸台1211用以与筒状壳体11的前端套合。绝缘壳体12的筒 状突出部121的内部为中空状,以形成一通孔125,该通孔125与绝缘壳体12 后端内部的端子收容孔126相贯穿,端子收容孔126内设有第一、第二端子13、 14作为开关端子,可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形成电性导通。
筒状壳体11包括一插接脚111,插接脚111向下延伸,形成一卡扣112,卡 扣112插入到接地件上的相应槽孔内,以使筒状壳体ll可与接地件接触。当筒 状壳体11套置到绝缘壳体12的筒状突出部121上时,筒状壳体11上的插接脚 111卡合到绝缘壳体12底端的扣槽127内,其前端则套合到筒状突出部121前 端的凸台1211上,而且通过筒状突出部121外表面上的复数个条状肋臂1212 的摩擦干涉作用,筒状壳体11能被稳固地套置在绝缘壳体12的筒状突出部上 121。
承接件15上设有鸠尾状的卡肋151和卡钩152,当连接单个的绝缘壳体12 时,鸠尾状的卡肋151和卡钩152可与绝缘壳体12侧壁上的鸠尾槽123和套槽 124卡合,以形成组合式的插座连接器100。
在本实施例中,在绝缘壳体12上的筒状突出部121的通孔125内,设有若 干个弹片式卡肋128从通孔125的内侧壁上延伸出来,该等弹片式卡肋128系 从通孔125的内侧壁面向通孔125的中央凸伸些许角度而出,卡肋128的周围与内侧壁面形成空部,使卡肋128具有位移的空间而形成弹性作用;当对接连
接器插入时,通孔125内的卡肋128和开关端子中的弹性第二端子14与对接连 接器接触干涉,弹片式卡肋128因对接连接器插入接触受力,在通孔125内产 生一个空间位移,使得对接连接器有空间插入通孔125内时,卡肋128并随之 产生一个适当的反作用弹力,形成卡持作用力,与弹性第二端子14受力反弹所 产生的抵触作用力一起,将对接连接器卡合固定在通孔125内,使之能与第二 端子14进行良好的电性导通,并藉此控制对接连接器的插拔;反之,当需将对 接连接器从通孔125内拔出时,弹片式卡肋128仍因受力向内产生空间位移, 使得对接连接器有空间从通孔125内拔出;然后,弹片式卡肋128因反作用弹 力再恢复原位。在本实用新型中,弹片式卡肋128的力臂长度与角度还可以被 修改,以改变接触时的干涉量,来控制揷拔作用力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上的设计,使原先固定式的插拔干涉作用,改成利用 弹片式卡肋的接触方式,增加了插座连接器使用的灵活度,避免了插拔困难或 过松的现象发生,同时使插座连接器保持稳定的抵触,提供合适的插拔力。
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及附图,仅供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在于使熟 悉该项技术者能如实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与功效,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有任 何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尚有其它的变化实施方式,所以凡熟悉此项技术者在 不脱离本案实用新型精神下进行其它样式实施,均应视为本案权利要求的等效 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该插座连接器是由复数个绝缘壳体、复数个承接件及复数个与绝缘壳体相对应的筒状壳体组成,筒状壳体套置于绝缘壳体上,绝缘壳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一筒状的突出部,筒状突出部的内部为中空状,形成一通孔,通孔与绝缘壳体后端内部的端子收容孔贯穿,端子收容孔内设有复数个端子,其特征在于于筒状突出部的通孔内设有弹片式的卡肋,其可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干涉,并因接触干涉受力,在通孔内产生空间让位,产生一个适当的反作用弹力,以形成卡持作用力,用以控制对接连接器的插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是该弹片式卡肋系从通孔 的内侧壁面向通孔的中央凸伸些许角度而出,卡肋的周围与内侧壁面形成空部, 使卡肋具有位移的空间而形成弹性作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改良结构,是由复数个绝缘壳体、复数个承接件及复数个与绝缘壳体相对应的筒状壳体组成,绝缘壳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一筒状的突出部,筒状突出部的内部为中空状,形成一通孔,通孔与绝缘壳体后端内部的端子收容孔贯穿,筒状突出部的通孔内设有弹片式的卡肋,其可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干涉,并因接触干涉受力,在通孔内产生空间让位,使得对接连接器有空间插入到通孔内或从通孔内拔出,受力后的弹片式卡肋,还将产生一个适当的反作用弹力,用以控制对接连接器的插拔。
文档编号H01R24/38GK201072844SQ20062014240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4日
发明者罗志兵, 郑家奇 申请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