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电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线路板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734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电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线路板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板对板电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线路板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线路板组合,尤其涉及一种板 对板电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连接器的金属线路板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尺寸越来越小,功率密度越来越大,解决散 热的问题已经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对电子工业设计的一个巨大的挑战。金属线路板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电气绝缘性能等其它性能,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常见的金属线路板为单层的金属线路板,包括由铝、铜或者铁制成的基板,线路层以及导热 绝缘层,所述导热绝缘层介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线路层之间,应用时,电子元器件通过焊接的 方式与所对应的线路层相电性连接,与所述线路层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侧。
在传统的印刷电路板中,通常以绝缘的塑料等基材作为电路板的基板,而电子元器件的
引脚通常为直边,例如如

图1所示的一种常见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若干呈"L" 型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对应的通孔以收容所述若干导电端子的其中一个直边, 该直边穿过所述通孔并露出所述绝缘本体,另一个直边作为所述导电端子的引脚以表面焊接 的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上。但是当被应用于以金属材质为基板的金属线路板时,由于基板是由 导电材料制成的,因此当需要在与所述线路层相反的一侧也焊接电子元器件时,导电端子的 引脚会很容易与所述基板相接触,从而形成短路,造成电子元器件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板对板电连接器,以避免其引 脚与与之相焊接的线路板的基板之间相接触。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复数个导电端子, 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分别收容各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通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脚和由所述 焊脚弯折而出的引脚,所述焊脚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露出,所述引脚包括远离所述 焊脚的焊接部和靠近所述焊脚的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桥部通过弯折过渡。通过该设计, 仅有所述焊接部被焊接,而桥部不被焊接,使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焊脚之间预留一定的距离, 以避免与所述电连接器相焊接的线路板的基板与所述电连接器的引脚相接触。当与所述电连 接器相焊接的线路版为金属线路板时,所述桥部悬空于所述金属线路板的线路层上方,与所 述线路层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即可有效避免所述电连接器的引脚与金属线路板的基板相接 触造成短路的问题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将两个线路板组合在一起的线路板组合。
该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种使用本实用新型板对板电连接器的线路板组合,包括第 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所述第一线路板上开设有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开孔,所述第二线路 板上对应设有收容所述焊脚的收容孔,所述焊接部通过表面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一线路 板上,所述焊脚与所述第二线路板相电性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电连接器可以很容 易地将两个线路板组合在一起。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线路板为一种电子功能模块。
作为另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或所述第二线路板为金属线路板或普通 线路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或所述第二线路板为单层金属线路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常见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使用如图2所示板对板电连接器的线路板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1,包括大致呈 长方体的绝缘本体2和复数个导电端子3,当然,所述绝缘本体2也可以是圆柱体或者其它不 规则体,所述绝缘本体2上排列设有分别收容各所述导电端子3的通孔4,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 焊脚5和由所述焊脚5弯折而出的引脚6,所述焊脚5的自由端穿过所述通孔4并露出所述绝缘 本体2之外,所述引脚6包括远离所述焊脚5的焊接部7和靠近所述焊脚5的桥部8,所述焊接部 7与所述桥部8通过弯折过渡。通过所述桥部8的设计,使得所述焊接部7与所述焊脚5之间预 留一定的距离,即焊接时,所述桥部8悬空,从而避免与所焊接的线路板的基板相接触。
图3示出了使用如图2所示的板对板电连接1的线路板组合9,如图所示,所述线路板组合 9包括第一线路板10和第二线路板11,所述第一线路板10上开设有收容所述绝缘本体2的开孔 12,所述开孔12可以是方形孔,也可以是圆形孔,甚至是其它任何形状的与所述绝缘本体2 相配合的孔。组装时,所述绝缘本体2收容于所述开孔12中,所述引脚6的焊接部7搭接在所 述第一线路板10的线路层上,然后与相对应的导电线路通过表面焊接的方式相焊接,从而形 成电性连接。此时,所述桥部8悬空于所述线路层上方一定距离,而且具有一定量的长度,从 而允许所述第一线路板10上的开孔有一定的余量,进而更为有效地避免所述焊接部7和/或焊 脚5与所述第一线路板10的基板相接触。所述焊脚5露出所述第一线路板10的基板的与线路层 相反的一侧,即面向所述第二线路板11。所述第二线路板11上对应设有收容所述焊脚5的收容 孔13,组装时,直接将所述焊脚5对应插入所述收容孔13中,当收容孔13为贯穿所述第二线 路板11的通孔时,可以在所述第二线路板11的外侧通过通孔焊接的方式将所述焊脚5焊接于所 述第二线路板11上,即可方便地实现所述第一线路板10与所述第二线路板11之间的组装。当 然,所述第二线路板11也可以是其它的电子元器件等功能模块,即可以直接与所述焊脚5通过 插接的方式以实现相互之间的组合,这一点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不需要任何创造 性的劳动即可获得,在此不再赘述。
容易理解的是,上述板对板电连接器1不仅可以应用于以绝缘塑料或陶瓷材料等为基板的线路板即普通的线路板中,同样也可以应用于以金属材质作为基板的金属线路板,包括单层 的金属线路板或双层的金属线路板,而无需作任何的改动,尤其在应用于金属线路板时,通 过避免所述焊接部和/或焊脚与所述线路板的基板相接触即可有效防止短路现象的产生。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相关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实用新型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保护范 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2)和复数个导电端子(3),所述绝缘本体(2)上设有分别收容各所述导电端子(3)的通孔(4),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焊脚(5)和由所述焊脚(5)弯折而出的引脚(6),所述焊脚(5)的自由端穿过所述通孔(4)并露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6)包括远离所述焊脚(5)的焊接部(7)和靠近所述焊脚(5)的桥部(8),所述焊接部(7)与所述桥部(8)通过弯折过渡。
2. —种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对板电连接器(1)的线路板组合(9),其特征在于包 括第一线路板(10)和第二线路板(11),所述第一线路板(10)上开设有收容所述绝缘本 体(2)的开孔(12),所述第二线路板(11)上对应设有收容所述焊脚(5)的收容口 (13), 所述焊接部(7)通过表面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一线路板(10)上,所述焊脚(5)与所 述第二线路板(11)相电性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板组合(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路板(11)为电子功 能模块。
4. 根据杈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板组合(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板(10)和/或所述 第二线路板(11)为金属线路板或普通线路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板组合(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板(10)和/或所述 第二线路板(11)为单层金属线路板。
专利摘要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线路板组合,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复数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分别收容各所述导电端子的通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脚和由所述焊脚弯折而出的引脚,所述焊脚的自由端穿过所述通孔并露出,所述引脚包括远离所述焊脚的焊接部和靠近所述焊脚的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桥部通过弯折过渡。通过该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所述电连接器的引脚与线路板的基板相接触的问题出现。
文档编号H01R12/04GK201130730SQ20072004487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2日
发明者徐迎雪, 晨 梁, 潘邦延, 强 王 申请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