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电装置和放电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577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电装置和放电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带有静电的电子零部件等作为被处理物,用于除去它们的 静电的除电装置和放电组件。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子零部件的制造和组装时,如果进行电子零部件的制造和组装 的夹具等带有静电,那么灰尘等异物会附着于电子零部件等上而产生不合格 产品,或者在输送过程中电子零部件相互吸引接触而不能顺利地输送。因此, 使用被称为离子化器或离子发生器的除电装置,将带有静电的部位、零部件 作为被处理物,将离子化的空气吹到该被处理物上。为了利用电能将空气离 子化,需通过对针状的放电电极施加高电压,使在放电电极的周围产生不均 匀电场,使在不均匀电场的部分产生电晕放电,通过该电晕放电将其周围的 空气离子化。如果对放电电极施加正的高电压,则吸收电极附近的空气的电 子,空气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如果施加负的高电压,则放出电子,空气成 为带负电荷的离子。
如果对放电电极施加交流高电压,则产生基本等量的正负空气离子,将 其吹到带电的被处理物时,被处理物与极性相同的离子相斥,吸收极性相反 的离子。由此,当极性相反的离子与被处理物接触时,所带电荷减少,使相 同量的正负离子相接触,被处理物被中和成为低电位的平衡状态。
作为这样的除电装置,有像在专利文献l中记载的、通过放电电极将用 风扇吹到被处理物的空气离子化的风扇型除电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53192号公报
利用电晕放电将空气离子化时,从空气中析出的异物等绝缘物质附着在
放电电极的顶端,因此必须定期除去该绝缘物质,而且,在放电电极的顶端 磨损、老化的情况下,必须更换放电电极。因此,在上述文献中记载的除电 装置中,由框状的装卸单元和主体壳构成除电装置,所述装卸单元形成有能 够相互相对地安装多根放电电极的圆形孔,并安装有高压电源部,所述主体 壳组装有风扇,并安装了装卸单元,在放电电极磨损的情况下,更换装卸单 元。装卸单元中,在空气流过的圆形孔的内周面上朝向圆形孔中心部,相互 相对地安装有放电电极,为了保证离子化空气的流量,必须使圆形孔的内径 为大内径,因此,需要大体积的装卸单元。
但是,为了将磨损的放电电极置换为新的放电电极,必须更换大体积的 装卸单元,废弃包括高压电源部的装卸单元,从而也必须废弃可以使用的高 压电源部,因此用于确保正常的离子发生的除电装置的维护成本变高。而且, 由于装卸单元相对于主体壳的装卸方向与空气的流动成直角方向,在装卸单 元被卸下的部分必须确保用于拉出装卸单元的空间,不仅限制了除电装置的 放置场所,而且不能容易地进行维护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能够更换除电装置中的放电针,提高装置的维护性。
本发明的除电装置是一种将离子化空气吹到带电的被处理物上来除去 被处理物的静电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电装置具有壳体,该壳体 具有空气吹出面,并设有将离子化空气吹出的吹出管,该吹出管向上述空气 吹出面侧开口;放电组件,该放电组件具备相对于上述吹出管的吹出方向沿 横向延伸的放电针基板,且该放电组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上述壳体上;多 个放电针,所述多个放电针分别间隔地安装在上述放电针基板上,分别向上 述吹出管内突出;上述放电组件从上述空气吹出面侧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上
述壳体上。
本发明的除电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吹出管上形成有缝隙,该缝隙在将 上述放电组件装卸于上述壳体时,引导各上述放电针。
本发明的除电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放电针基本成直线状地安装于 上述放电针基板上。
本发明的除电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放电组件具有上述放电针基板和可 自由装卸于上述空气吹出面的表面面板,上述放电针基板插入到由上述表面 面板覆盖上述壳体的空气吹出面上所形成的基板插入口。
本发明的放电组件,该放电组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设有吹出管的壳体 上,将流过上述吹出管的空气离子化,该吹出管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部 和连接上述两个长边部的两端的短边部,并形成长方形的空气吹出口,其特 征在于,该放电组件具有放电针基板,该放电针基板每隔规定间隔地设有 多个放电针,并且该放电针基板插入到形成于上述壳体的基板插入口,所述 多个放电针分别与上述吹出管上所设的相对电极相对并插入到上述吹出管 上所形成的缝隙中;表面面板,该表面面板安装于上述放电针基板上并覆盖 上述基板插入口 。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具有设有多个放电针的放电针基板的放电组件可自 由装卸地安装于具有用于吹出离子化空气的吹出管的壳体,从而可以通过卸 下放电组件,来容易地进行放电针的清洁工作、放电针的更换等。由此,能 够提高除电装置的维护性。
吹出管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放电针的缝隙,在将放电组件安装于吹出管 时,能够决定放电组件相对于吹出管的位置。


图1是表示在卸下放电组件的状态下,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除电装
置的外观的立体图2是图1所示的除电装置的主视图3是安装了放电组件的状态下的除电装置的主视图4是将壳体旋转180度后的状态下的除电装置的后视图5是图4的俯视图6是从内侧看图1所示的放电组件的立体图7 (A)是沿图2中的7A-7A线的放大剖面图,图7 (B)是沿图3 中的7B-7B线的放大剖面图,图7 (C)是沿图3中的7C-7C线的放大剖面 图8是表示除电装置的通电回路的示意图9是表示设在吹出管上的连接端子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除电装 置10具有保持件11和壳体12。保持件11具有底座部lla和与该底座部lla 的两端部成一体、相对于底座部lla基本成直角的支撑部llb,通过对金属 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壳体12由树脂材料或金属形成,整体呈箱型。壳 体12的两个端壁13a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支撑部lib上,相对于端壁13a 基本成直角方向的侧壁13b的外面形成空气吹出面14。吹出离子化空气的吹 出管15向空气吹出面14开口,并设在侧壁13b上,吹出管15的一部分比 空气吹出面14向外方突出。
壳体12上设有2个吹出管15,各吹出管15分别具有沿壳体12的长度 方向延伸的长边部16、 17和与长边部16、 17的两端部成一体的短边部18, 内部形成空气流路。吹出管15的剖面呈长方形,其顶端的吹出口 19如图所 示呈长方形。吹出口 19被平行于长边部16、 17的分隔部21和与该分隔部
21成直角方向的多个分隔部22划分成多个部分,流过吹出口 19内的空气被 整流后流出到外部。各吹出管15分别通过各分隔部21、 22形成4个部分2 列,从而被划分成8个部分,吹出管15被划分成总共16个部分。具有多个 空气导入口的空气导入格栅23通过螺丝构件24安装在侧壁13d上,所述侧 壁13d基本与侧壁13b成直角,并通过锥形部13c连到侧壁13b。
如上所述壳体12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保持件11上。图1表示吹出管15 为正面侧的状态,将壳体12在图1中逆时针旋转90度后,吹出管15在图1 中成为上侧,再旋转90度后吹出管15成为背面侧。图4是把壳体12从图1 的状态旋转180度后的状态。此时,空气导入格栅23如图4和图5所示朝 向上方。这样,通过旋转壳体12,可以改变从吹出管15吹出的空气的方向。 为了将壳体12紧固于保持件11,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安装于壳体12的两 边的端壁13a且贯穿保持件11的支撑部lib的螺丝轴25上螺丝结合有旋钮 26。通过在调整吹出管15的方向后使旋钮26旋转,壳体12被紧固于保持 件ll。此外,保持件11不仅可以安装于水平面,而且可以安装于垂直面等 各种角度的安装面上。
如图1所示,可在壳体12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放电组件27。放电组件 27具有放电针基板31和表面面板32,其中,放电针基板31插入到在壳体 12的空气吹出面14上与吹出管15相邻形成的基板插入口 28内,表面面板 32螺丝固定于空气吹出面14。如图6所示,表面面板32通过螺丝构件33 固定于放电针基板31。为了将放电组件27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壳体12,贯 穿在表面面板32上形成的贯穿孔35的螺丝构件36螺丝结合于在空气吹出 面14上形成的螺丝孔34中。
放电针基板31由树脂制的带状板材形成,在其长度方向上,基本成一 直线地每隔固定间隔地安装有8个铜等形成的金属制的固定块37,金属制的 放电针38被固定于各个固定块37上。放电针基板31的表面上设有与成一
直线状配置的放电针38电连接的印刷电路线41,印刷电路线41与导通端部 42连接,该导通端部42上设有铜等形成的金属制的连接端子45。此外,放 电针基板31上所设的放电针38的数目不限于8根,可以按照吹出口 19的 长度方向的尺寸,设为例如12根等任意根数。
吹出管15由长边部16、 17和与所述长边部16、 17的两端成一体的短 边部18形成长方形,吹出口19是长方形,因此,通过将吹出管15的长度 设成任意长度,或将任意数目的吹出管15安装于壳体12,能够任意设定吹 出风量。此外,放电针38的间隔也可以根据离子的密度,根据吹出管15的 宽度尺寸等,设定任意的间距。
图7 (A)是沿图2中的7A-7A线的放大剖面图,图7 (B)是沿图3 中的7B-7B线的放大剖面图,图7 (C)是沿图3中的7C-7C线的放大剖面 图。
如图7所示,吹出管15的长边部17上与放电针38对应地形成有缝隙 48,各个缝隙48从吹出管15的开口端侧向相反端延伸,放电组件27装卸 于壳体12时,也就是将放电组件27安装于壳体12时或者将放电组件27从 壳体12卸下时,各个放电针38受缝隙48的引导。将放电组件27安装于壳 体12时,如图7(B)所示,各个放电针38向吹出管15内突出。如图7所 示,在与吹出管15的长边部16平行地延伸设置的支撑部49上安装有相对 电极51,所述相对电极51与所有的放电针38相对。
吹出管15的长边部17的外面上,如图7 (A)所示,固定有支撑块52, 该支撑块52上作为连接端子安装有与形成于连接端子45上的连接孔53嵌 合的销54。因而,将放电组件27安装于壳体12时,销54被插入放电针基 板31上所设的连接端子45的连接孔53中,各个放电针38与销54电连接。 此外,也可以在吹出管15上设具有连接孔的连接端子,在放电组件27上设 销状的连接端子。
图8是表示除电装置10的通电回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壳体12 上所设的连接器55上连接有例如24V的直流电源56。在壳体12内设有将 直流电转换为高频交流电的逆变器57,逆变器57通过与连接器55连接的供 电线缆58与直流电源56连接。经逆变器57转换而成的例如频率为68kHz 的高频交流电,由升压变压器59升压至例如2kV。升压变压器59的输出线 61a直接与相对电极51连接,输出线61b经由连接端子45与各个放电针38 连接。
在壳体12内,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从空气导入格栅23导入并将导入的 空气吹向吹出管15的风扇62,通过供电线缆58将直流电供给驱动风扇62 的直流马达63。供电线缆58上设有用于调整马达转数的可变电阻64,该可 变电阻64通过如图2和3所示的壳体12的空气吹出面14上所设的调整拨 盘65来操作。此外,供电线缆58由主开关66来接通和断开,该主开关66 设在壳体12的空气吹出面14上。
为了使用上述除电装置,将电子零部件等作为被处理物,将离子化空气 吹向被处理物以除去被处理物所带的静电,如图3所示,在将放电组件27 安装于壳体12的状态下,使吹出管15的开口部朝向被处理物。操作主开关 66时,风扇62被马达63驱动,外部的空气从空气导入格栅23的空气导入 口导入到壳体12内,供给到吹出管15内。
各个放电针38和相对电极51上被施加来自升压变压器59的具有固定 频率的高电压,放电针38的周围产生电晕放电。由此,流入到吹出管15内 的空气成为包含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化空气,并被吹到被处理物上,带电 的被处理物被离子化空气中和。离子化空气被吹出管15上所设的分隔部21、 22整流,离子整体均匀地从吹出管15的吹出口 19分散,被吹到被处理物上。
在放电针38上析出或附着了异物等的情况下,将螺丝构件36如图1所 示那样松开,将放电组件27从壳体12卸下,对放电针38进行清洁。这样,
由于能够从壳体12的空气吹出面14侧简单地卸下放电组件27,从而能够简 单地进行放电针38的清洁工作。在放电针38老化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将 放电组件27从壳体12卸下,更换为新的放电组件,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工作。 图9是表示设在壳体12的吹出管15上的连接端子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在该情况下,不将形成有连接孔53的连接端子45设在放电针基板31上, 而将印刷在放电针基板31上的导通端部42作为基板侧的连接端子。与该连 接端子对应,在吹出管15上隔着垫片73安装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由 与放电针基板31的背面接触的端子片71和固定于端子片71上并与放电针 基板31的表面侧的导通端部42接触的端子片72形成。这样,放电组件27 的放电针38与壳体12侧的电源的电连接不限于图示的情况,可以采用各种 各样的方式。
此外,也可以将升压变压器59安装于放电针基板31上,在该情况下, 由于可以縮短升压变压器59与放电针38之间的距离,减小它们之间的阻抗, 从而能够减少电损耗。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要内容的范围内,可以进 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对相对电极51和各个放电针38供给直流电。此 外,本发明也可以作为用于通过电晕放电在空气中加入臭氧的臭氧发生器来 应用。而且,也可以不在壳体12的内部装入风扇62和马达63而从壳体12 的外部供给空气。放电针基板31在图示的情况下,多个放电针38被配置成 一列,但也可以配置成多列,还可以不配置成直线状,而配置成锯齿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除去进行电子零部件的制造和组装的夹具等所带的静电。
权利要求
1、一种除电装置,该除电装置通过将离子化空气吹到带电的被处理物上来除去被处理物的静电,其特征在于,该除电装置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空气吹出面,并设有将离子化空气吹出的吹出管,该吹出管向所述空气吹出面侧开口;放电组件,该放电组件具备相对于所述吹出管的吹出方向沿横方向延伸的放电针基板,且该放电组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多个放电针,所述多个放电针分别间隔地安装在所述放电针基板上,并分别向所述吹出管内突出;所述放电组件从所述空气吹出面侧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出管上形成 有缝隙,该缝隙在将所述放电组件装卸于所述壳体时引导各所述放电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放电针基 本成直线状地安装于所述放电针基板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组件具有 所述放电针基板和可自由装卸于所述空气吹出面的表面面板,所述放电针基 板插入到由所述表面面板覆盖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空气吹出面上的基板插入 口中。
5、 一种放电组件,该放电组件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设有吹出管的壳体 上,用于将流过所述吹出管的空气离子化,该吹出管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长 边部和连接所述两个长边部的两端的短边部,并形成长方形的空气吹出口 , 其特征在于,该放电组件具有-放电针基板,该放电针基板每隔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放电针,并且该放 电针基板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基板插入口中,所述多个放电针分别与所述吹出管上所设的相对电极相对并插入到所述吹出管上所形成的缝隙中; 表面面板,该表面面板安装于所述放电针基板上并覆盖所述基板插入□。
全文摘要
本除电装置用于将吹到带电的被处理物上的空气离子化来除去被处理物的静电,具有设有将离子化空气吹出的吹出管(15)的壳体(12)、和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壳体(12)的放电组件(27)。放电组件(27)具有多个放电针(38)被配置成一直线状的放电针基板(31)、和安装于该放电针基板(31)并可自由装卸于壳体(12)的表面面板(32),放电组件(27)在表面面板(32)的部分上通过螺丝构件(36)安装于壳体(12)。通过将放电组件(27)从壳体(12)卸下来更换放电针。
文档编号H01T19/04GK101361408SQ20078000181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3日
发明者小根泽和义, 榎本洋介, 深田佳成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金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