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891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连接在表面具有以电极间间距排列的多个第 一连接用电极的第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在表面排列 有以电极间间距排列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的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 二连接用电极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这种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导电路径间间距
最小也是0.2mm间距,而且是可以将0.4mm间距的部件相互不同地 设为交错配置而实现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265599号7>才艮图6 但是,在这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尽管 电路基板的电极间间距例如可以为0.06mm,但在连接器装置的导电 路径间间距无法应对0.2mm以下的现状中,存在电路基板的电极间间 距受到连接器装置的导电路径间间距的限制的问题。另外,0.2mm的 导电路径间间距的连接器装置由于通过交错配置而实现,所以在用于 设为交错配置的一个组的导电路径的各接触部与另一个组的导电路径 的各接触部之间存在间隔,而存在安装面积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导电路径间间距容易地与电 路基板侧的电极间间距一致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本发明的另 一 目的在于提供 一 种可以使导电路径间间距容易地 与电路基板侧的电极间间距一致,而且即使应连接的双方的电路基板 的电极间间距不同也可以进行两者的连接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导电路径间间距容易地 与电路基板侧的电极间间距一 致,而且还可以相互嵌合连接的电路基 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基本上用于电连接第 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连接用 电极。
在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在第一电路基板 中,在其表面排列有以规定的电极间间距形成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 在第二电路基板中,在其表面排列有以规定的电极间间距形成的多个
第二连接用电极。规定的电极间间距可以设为0.2mm以下。
特别地,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具备长方体状 接线柱和连接器外壳。长方体状接线柱具备具有与连续的四面对向 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 连续的三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 的多个导电路径部。多个导电路径间的导电路径间间距被设置成与电 路基板的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 连接器外壳以收容有长方体状接线柱的状态被安装在第一电路 基板上。在该连接器外壳中,容许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三面中的 对向的两面的一个面上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部分与在第一电路基板中 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电连接。另外,接纳第二电路基板的设置 有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的基板部分,以使得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 三面中的对向的两面的另一个面上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多个 第二连接用电极处于对向的位置,保持基板部分。而且,具有使第二 电路基板中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接触到另 一个面上设置的多个 导电路径的部分的结构。
这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利用长方体状接 线柱,该长方体状接线柱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 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三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导电 路径,所以可以容易地设置成使该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中设置的多个 导电路径间的导电路径间间距与电路基板的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 因此,可以使绝缘基体的表面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容易地与电路基板侧 的电极间间距一致。另外,绝缘基体的表面的导电路径间间距由于并 非交错配置,所以间隔变窄,在导电路径的排列方向上实现省空间化, 可以减小安装面积。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容易地实现小型的连接 器装置。而且,在该连接器装置中,使用以收容了长方体状接线柱的 状态安装在第一电路基板上的连接器外壳,而且该连接器外壳容许长 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的两面的一个面上设置的多个导 电路径的部分与第一电路基板中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电连接, 并且接纳第二电路基板的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的基板部分,以 使得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的两面的另一个面上设置 的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处于对向的位置,保持 基板部分,所以通过利用该连接器外壳的定位作用可以容易地电连接 第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连接 用电极。另外,可以使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可靠地接 触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的两面的另一个面上设置 的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根据该类型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 置,可以以使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相互平行的朝向,电连接 这些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
另外,在具备本发明的长方体状接线柱与连接器外壳的类型的电 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还可以如下所述构成。
长方体状接线柱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 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 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导电路 径,可以容易地设置成使多个导电路径间的导电路径间间距与电极间 间距实质上相等。连接器外壳以收容有长方体状接线柱的状态被安装 在第一电路基板上。该连接器外壳容许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两面中的一个面上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第一电路基板中设置的多 个第一连接用电极电连接。接纳第二电路基板的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 用电极的基板部分,以使得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两面中的另一个 面上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处于对向的位 置,保持基板部分。而且具有使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接触到另一个面 上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的结构。
在设为这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时,可以以 使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相互正交的朝向,电连接这些第一电 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其他效果与上述的以使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 电路基板相互平行的朝向连接的类型的发明大致相同。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在第 一电路基板中,在其表面排列有以规定的第一电极间间距形成的多个 第一连接用电极。在第二电路基板中,在其表面排列有以与第一电极 间间距不同的第二电极间间距形成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第一以及
第二的电极间间距可以设为0.2mm以下。
特别地,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也具备长方体 状接线柱和连接器外壳。长方体状接线柱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 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 至少连续的三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分别隔开绝缘间隔排 列的多个导电路径。在多个导电路径中,具有在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 的两面的 一 个面上以与第 一 电极间间距相当的第 一 导电路径间间距形 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部分,并且在多个导电路径中,具有在连续的 三面中的对向的两面的另一个面上以与第二电极间间距相当的第二导 电路径间间距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而且在多个导电路径中,
具有在连续的三面中的剩余的一个面上将多个第一导电路径部分与多 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分别连接的间距变换用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部
分。其他结构与上述的连接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第一电路基板与 第二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相同。
在这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在长方体状接线柱的多个导电路径中,具有在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三面中的 对向的两面的一个面上以与第一电极间间距相当的第一导电路径间间 距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部分,并且在多个导电路径中,具有在连 续的三面上的对向的两面的另一个面上以与第二电极间间距相当的第 二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而且在多个导电路 径中,具有在连续的三面上的剩余的一个面上将多个第一导电路径部 分与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分别连接的间距变换用的多个第三导电路 径部分,所以即使第 一 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电极间间距不同, 也可以通过在该长方体状接线柱的导电路径间间距不同的多个第一导 电路径部分与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容易地进行电连接。其他效果与
上述的连接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 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相同。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代替 长方体状接线柱而使用圆柱状接线柱。该圆柱状接线柱具备形成圆柱
状并具有圆筒状周面和对向的两面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圆 筒状周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 环状的多个导电路径,这些多个导电路径间的导电路径间间距与电极 间间距实质上相等。其他结构与上述的连接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 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大致 相同。
这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代替长方体状接 线柱而使用圆柱状接线柱,从而可以得到与上述的连接电极间间距实 质上相等的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 器装置相同的效果。
连接器外壳具备外壳主体和按压单元,该外壳主体具有以使接 线柱的一个面露出的状态收容该接线柱的第一收容室;形成为与第一 收容室连通且收容基板部分的第二收容室;以及从外部向第二收容室 导入基板部分的基板部分导入口 ,该按压单元被收容于第二收容室内, 并且朝向接线柱按压基板部分,从而,可以通过该连接器外壳容易地进行接线柱相对第一电路基板的定位、第二电路基板相对该接线柱的 定位、朝向接线柱按压基板部分的按压单元的定位。
若按压单元构成为通过弹簧力或弹性力朝向长方体状接线柱按 压基板部分,则可以容易地获得朝向长方体状接线柱按压基板部分的 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类型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中,具有凸型连接器部件和凹型连接器部件。凸型连接器部件具备第 一接线柱,该第一接线柱具有以与电路基板的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 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并与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连接的多个第一导电 路径。凹型连接器部件具备第二接线柱,该第二接线柱具有以与电路 基板的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并与多个第二连 接用电极连接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凸型连接器部件与凹型连接器部 件构成为,在凸型连接器部件被嵌合到凹型连接器部件时,第一接线 柱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第二接线柱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
一部分分别接触。第一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 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连续 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 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至少连续的两面中的一面上形 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第一连接用电极连接。凸型连接器 部件构成为,第一接线柱的绝缘基体的连续的两面中的剩余的一个面 上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形成与凹型连接器部件的多个第 二导电路径接触的多个第一接触部分。第二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 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 在该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 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连续的两 面中的一面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多个第二连接用电 极连接。凹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第二接线柱的绝缘基体的连续的两 面中的剩余的一面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分形成与凸型连 接器部件的多个第一接触部分接触的多个第二接触部分。而且,在凸型连接器部件被嵌合到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状态下,多个第一接触部分 与多个第二接触部分成为接触状态。
在这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将凸型连接 器部件与凹型连接器部件嵌合而连接,所以可以使凸型连接器部件所
具有的第一接线柱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凹型连接器部件所 具有的第二接线柱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分相互定位而分别接
触。凸型连接器部件的笫一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 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 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 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第二接 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 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 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第 二导电路径,所以可以容易地设置成使这些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中设 置的多个导电路径间的导电路径间间距与电路基板的电极间间距实质 上相等。因此,可以使绝缘基体的表面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容易地与电 路基板侧的电极间间距一致。另外,绝缘基体的表面的导电路径间间 距由于并非交错配置,所以间隔变窄,在导电路径的排列方向上实现 省空间化,可以减小安装面积。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容易地实现 小型的连接器装置。
另外,在具有凸型连接器部件与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电路基板相互 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可以将凹型连接器部件设为具备第二接线柱与 第三接线柱的结构,该第二接线柱具有以与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 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并与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连接的多个第二导电路 径,该第三接线柱具有以与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 形成并与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连接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在该情况下, 凸型连接器部件与凹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在凸型连接器部件被嵌合 到凹型连接器部件时,第一接线柱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第 二接线柱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以及第三接线柱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的一部分分别接触。凸型连接器部件的第一接线柱具有如下结
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 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三面上,在对向的 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位 于至少连续的三面中的中间的一面上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 分与第一电路基板的第一连接用电极连接。凸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 第一接线柱的绝缘基体的连续的三面中的剩余的两面上分别形成的多 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形成与凹型连接器部件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 接触的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部分。第二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 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
该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 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连续的两面 中的一面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 第二连接用电极的一部分连接。第三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 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 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 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连续的两面中的 一面上形成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 连接用电极的一部分连接。凹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第二接线柱的绝 缘基体的连续的两面中的剩余的一面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 部分以及第三接线柱的绝缘基体的连续的两面中的剩余的一面上形成 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的一部分形成与凸型连接器部件的第一以及第二
接触部分接触的多个第三以及第四接触部分。而且,在凸型连接器部 件被嵌合到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状态下,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部分与 多个第三以及第四接触部分成为接触状态。
在这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通过将凸型 连接器部件的第一接线柱嵌合到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笫二接线柱与第三
接线柱之间,第一接线柱的多个笫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第二接线柱 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以及第三接线柱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的一三接 线柱之间,可以电连接与第 一接线柱连接的第 一 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第 一连接用电极和与第二接线柱以及第三接线柱连接的第二电路基板上 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在该情况下,在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上设 置第一接线柱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针对该连续的四面上的多个第一
导电路径在连续的四面中在对向的两面的位置分别进行二分割,使与 凸型连接器部件连接的第一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独立地 以对向状态排列,并且使与凹型连接器部件连接的笫二电路基板上的 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独立地以对向状态排列,从而可以相互电连接第 一电路基板上的排列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第二电路基板上的排列 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其他效果与上述的具备具有第一接线柱的凸
型连接器部件与具有第二接线柱的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电路基板相互连 接用连接器装置相同。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 作为连接的对象的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3(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长方体状接线柱的立体图, (B)是示出在(A)中形成多个导电路径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 (A)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连接器外壳内收容了长 方体状接线柱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向(A)的连接器外壳的开口 部嵌入的按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内部收容了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接器外 壳的纵剖面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二实施 例的概略横剖面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三实施 例中^f吏用的圆柱状接线柱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 作为连接的对象的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9是第四实施例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使用的长 方体状接线柱的立体图。
图10 (A)至(C)是分别示出第四实施例的长方体状接线柱所 具有的连续的三面的各面中形成有导电路径的状态的图。
图11 (A)是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五实 施例中使用的凸型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B)是(A)的A-A线剖 面图。
图12 (A)是实施例5中使用的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B) 是(A)的B-B线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六实施例 中作为连接的对象的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14 ( A)是第六实施例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使 用的凸型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B)是(A)的C-C线剖面图。
图15 (A)是第六实施例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使 用的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B)是(A)的D-D线剖面图。
图16是示出在第六实施例中连接安装有凸型连接器部件的第一 电路基板与安装有凸型连接器部件的第二电路基板的过程的部分断裂 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各实施例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l至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 一实施例的图。此处,图l是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 置中作为连接的对象的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2是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图3 (A) 是本例子中使用的长方体状接线柱的立体图,图3 (B)是示出在图3成多个导电路径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 (A)是在本例 子中使用的连接器外壳内收容了长方体状接线柱的状态的立体图,图 4 (B)是向图4 (A)的连接器外壳的开口部嵌入的按压部件的立体 图。图5是在本例子中在内部收容了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接器外壳的 纵剖面图。
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如图l所示,用于连接 第一电路基板1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3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多个第 二连接用电极7。第一电路基板1在其表面具有以0.2mm以下的电极 间间距p排列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3。另外,第二电路基板5在其 表面具有以0.2mm以下的电极间间距p排列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 7。本例子的第 一 电路基板1上排列的第 一连接用电极3的电极间间距 p与第二电路基板5上排列的第二连接用电极7的电极间间距p相等。 第二电路基板5在本例子中成为宽度窄的柔性的电路基板。另外,对 于应用本发明而优选的电极间间距p例如是0.2mm以下的电极间间 距,但即使在电极间间距大于0.2mm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技术上应用 本发明。
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使用图3 (A)所示的 长方体状接线柱9和图2以及图4 (A)所示的连接器外壳11。
长方体状接线柱9如图3 ( A)所示具有成为长方体状的陶瓷制 的绝缘基体13。绝缘基体13具有连续的四面13a 13d和对向的两面 13e以及13f。具备在该绝缘基体13的连续的四面13a ~ 13d中的至 少连续的三面13a 13c上,在对向的两面13e以及13f排列的方向上 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15排列的多个导电路径17。在本例子中,具备 在连续的四面13a 13d上,在对向的两面13e以及13f排列的方向上 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15排列的多个导电路径17。被设置成多个导电 路径17间的导电路径间间距P与电路基板1以及5的电极间间距p 实质上相等。
这样的长方体状接线柱9如图3 (A)以及(B)所示,在绝缘基 体13的连续的四面13a 13d的全面中,通过印刷、镀敷、濺射等手段,面状地形成例如由金、银、铜、铜/镍合金、金/银合金等高导电
率材料构成的导电部17m,针对该导电部17m,以在对向的两面13e 以及13f排列的方向上形成规定的绝缘间隔15的形式,在周向上通过 激光等进行去除,从而形成多个导电路径17。例如,使用激光等使绝 缘间隔15的宽度成为20nm、使导电路径17的宽度成为80nm,并将 其以O.lmm的间距反复,从而形成图3(A)所示的长方体状接线柱 9。另夕卜,通过将导电路径17的宽度设为小于80nm,还可以成为O.lmm 的间距以下的间距。
连接器外壳11是液晶聚合体制,且如图5所示具有以使长方 体状接线柱9的一个面13a露出的状态收容该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第 一收容室lla;形成为与该第一收容室11a连通且收容第二电路基板5 的基板部分5a的第二收容室lib;以及从外部向第二收容室lib导入 基板部分5a的基板部分导入口 19。
该连接器外壳11如图2以及图4(A)所示,以将长方体状接线 柱9定位到第 一收容室1 la而收容的状态被安装到第 一 电路基板1上。 在对第一电路基板1安装连接器外壳11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将连 接器外壳11的四角的底面对第一电路基板l粘接固定,或者在连接器 外壳ll的四角突出地设置钩并使这些钩通过第一电路基板l的四个贯 通孔而与背面卡合等。在将连接器外壳11安装到第一电路基板1时, 使收容在连接器外壳11内的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多个导电路径17与 第一电路基板l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3对齐而加压接触、或者使长 方体状接线柱9的多个导电路径17随着导电性粘接剂与第 一电路基板 1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3对齐而重叠粘接。
在该连接器外壳11中,成为容许所内置的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 连续的三面13a~ 13c中的对向的两面13a以及13c中的一个面13a上 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17的部分与第一电路基板1中设置的多个第一连 接用电极3电连接。另外,连接器外壳ll从连接器外壳11的基板部 分导入口 19接纳第二电路基板5的设置有多个第二向的两面13a以及13c中的另一个面13c上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17的 部分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处于对向的位置,保 持基板部分5a。基板部分导入口 19的长度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宽度 相等,在连接器外壳11内进行笫二电路基板5的定位。而且,具有使 第二电路基板5中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接触到对向的两面 13a以及13c中的另一个面13c上设置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17b 的部分的结构21。该接触的结构21具有被套在连接器外壳ll的上 面的开口部23而固定的盖部件25;通过对该盖部件25的背面粘接等 而固定并弹性地按压向连接器外壳11的开口部23内插入的第二电路 基板5的基板部分5a的橡胶板等的弹性按压部件27。在盖部件25中, 将其背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钩29弹性地嵌入到连接器外壳11的上 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钩孔31而进行固定。
在这样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将长方体状接线柱 9的多个导电路径17如上所述连接到第一电路基板1的多个第一连接 用电极3,而将收容有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连接器外壳11固定到第一 电路基板1上。在上述状态下,针对第二电路基板5的基板部分5a, 使其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朝向下方地插入到开口了开口部23的连接 器外壳11的基板部分导入口 19。在该插入中,长方体状接线柱9被 定位到连接器外壳11,第二电路基板5的基板部分5a向连接器外壳 ll被定位到基板部分导入口 19,所以第二电路基板5的多个第二连接 用电极7向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多个电路17对齐而分别重叠。然后, 覆盖对连接器外壳11的开口部23接触的结构21的盖部件25而固定, 通过该盖部件25的背面的橡胶板等弹性按压部件27对第二电路基板 5的基板部分5a加压而对长方体状接线柱9紧密连接,使第二电路基 板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针对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多个导电路径 17的电连接稳定化。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二实施 例的概略横剖面图。另外,在该第二实施例(图6)中,关于与第一 实施例共同的部分,附加与第一实施例(图1至图5)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中,长方体状接线柱9具有成为长方体状的陶资制的绝缘基体13,该 绝缘基体13在连续的四面13a~ 13d内的连续的两面13b以及13c中 与上述同样地隔开绝缘间隔而设置有多个导电路径17。在绝缘基体13 的面13c中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17中,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导电性粘接 剂粘接固定了第一电路基板1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3。长方体状接 线柱9与上述同样地收容于连接器外壳11内。与长方体状接线柱9 的绝缘基体13的面13b中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17平行地,在连接器 外壳11中设置有电路基板插入口 19。向该电路基板插入口 19插入第 二电路基板5的基板部分5a,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多个导电路径17 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致地重叠,通过与上述 同样的结构的接触的结构21加压而电连接。
这样,即使采用第一电路基板1与第二电路基板5交叉的类型的 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也可以得到与第 一 实施例同样的效 果。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三实施 例中使用的圆柱状接线柱的立体图。该圆柱状接线柱9E在陶乾制的 圆柱状的绝缘基体13E的外周,在该绝缘基体13E的对向的两面13Ee 以及13Ef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15E而排列有多个导电 路径17E。
对于这样的圆柱状接线柱9E,在图2、图4 (A)以及(B)所 示的类型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可以代替该连接器外 壳11内的长方体状接线柱9而使用圆柱状接线柱9E。
另外,对于这样的圆柱状接线柱9E,在图6所示的类型的电路 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可以代替该连接器外壳11内的长方体 状接线柱9而使用圆柱状接线柱9E。
图8至图10示出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 四实施例。此处,图8是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 作为连接的对象的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部分俯视图。图9是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使用的长方体状接线柱
的立体图。图10 (A)至(C)是分别示出本例子的长方体状接线柱 所具有的连续的三面的各面中形成有导电路径的状态的图。另外,在 该第四实施例(图8至图10)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附 加与第一实施例(图1至图5)中使用的标号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在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在第一电路基板 l中在其表面排列了以0.2mm以下的第一电极间间距p,形成的多个第 一连接用电极3。另外,在第二电路基板5中在其表面排列了以0.2mm 以下且与第一电极间间距p,不同的第二电极间间距p形成的多个笫二 连接用电极7。在本例子中,第一电路基板l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3 的第 一 电极间间距p,被形成为大于第二电路基板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 电极7的第一电极间间距p。此处,第一电极间间距p,成为0.4mm, 与其不同的第二电极间间距p成为0.2mm。另外,第一电极间间距p, 与第二电极间间距p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一电极间间距p,设为 0.35mm,将第二电极间间距p设为0.15mm。
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具备长方体状接线柱 9'和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的连接器外壳11 (未图示)。
长方体状接线柱9,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13a 13d和对向的两 面13e和13f的成为长方体状的陶资制的绝缘基体13;在该绝缘基体 13的连续的四面13a~ 13d中的至少连续的三面13a~ 13c上,在对向 的两面13e以及13f排列的方向上分别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15排列的 多个导电路径17。多个导电路径17具有在连续的三面13a 13c上的 对向的两面13a以及13c的一个面13a上以与第一电极间间3巨p,相当 的第一导电路径间间距p,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部分17a,并且多 个导电路径17具有在上述连续的三面13a~ 13c上的对向的两面13a 以及13c的另一个面13c上以与第二电极间间距p相当的第二导电路 径间间距p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17b,而且多个导电路径17 具有在连续的三面13a 13c上的剩余的一面13b上将多个第一导电路 径部分17a与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17b分别连接的间距变换用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部分17c。其他结构与上述的连接电极间间距实质上 相等的第一电路基板1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 器装置相同。
在这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也与上述第 一实施例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同样地,电连接第一电路 基板1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3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 电极7。在该情况下,在第四实施例中,即使第一电路基板l的多个 第一连接用电极3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的电极 间间距不同,由于具有在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连续的三面13a~13c 上的对向的两面13a以及13c的一个面13a上以与第一电极间间距p, 相当的第一导电路径间间距p,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部分17a,并 且多个导电路径17具有在连续的三面13a~ 13c上的对向的两面13a 以及13c的另 一个面13c上以与第二电极间间距p相当的第二导电路 径间间距p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17b,而且多个导电路径17 具有在连续的三面13a~ 13c上的剩余的一个面13b上将多个第一导电 路径部分17a与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17b分别连接的间距变换用的 多个第三导电路径部分17c,所以可以连接电极间间距不同的第一电 路基板l与第二电路基板5。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ll以及图12示出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 第五实施例。此处,图11 (A)是本例子中使用的凸型连接器部件的 立体图,图11 (B)是图11 ( A)的A-A线剖面图。另外,图12(A) 是本例子中使用的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立体图,图12 (B)是图12 (A) 的B-B线剖面图。
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示出上述第一实施例 中使用的用于连接第 一 电路基板1的0.2mm以下的电极间间距p的多 个第 一连接用电极3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0.2mm以下的电极间间距p 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的结构的其他结构。
该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具有凸型连接器部件37和凹 型连接器部件43,该凸型连接器部件37具备第一接线柱35,该第一接线柱35具有如图11 (A)以及(B)所示以与电极间间距p实质上 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p形成并与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3连接的多个 第一导电路径33,该凹型连接器部件43具备第二接线柱41,该第二 接线柱41具有如图12 (A)以及(B)所示以与电极间间距p实质上 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p形成并与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连接的多个 第二导电路径39。
凸型连接器部件37与凹型连接器部件43构成为,在凸型连接器 部件37被嵌合到凹型连接器部件43时,第一接线柱35的多个第一导 电路径33的一部分与第二接线柱41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39的一部分 分别接触。
第一接线柱35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 45a 45d和对向的两面45e以及45f的陶t:制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 45;以及在该绝缘基体45的连续的四面45a~45d中的至少连续的两 面45a以及45b上,在对向的两面45e以及45f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 定的绝缘间隔47排列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33,而且在绝缘基体45的 对向的两面45e以及45f的端部分别一体地设置有定位用凸纟彖部49。
在这样的第一接线柱35中,在上述至少连续的两面45a以及45b 中的一面45a上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33的一部分隔着导电性粘接 剂分别与第一电路基板1的第一连接用电极3粘接而连接。
凸型连接器部件37构成为,在第一接线柱35的绝缘基体45的 连续的两面45a以及45b中的剩余的一面45b上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 路径33的一部分形成与凹型连接器部件43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39 接触的多个第一接触部分33a。
第二接线柱41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 51a 51d和对向的两面51e以及51f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51;以及 在上述绝缘基体51的上述连续的四面51a 51d中的至少连续的三面 51b 51d上,在对向的两面51e以及51f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 缘间隔53排列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39。另外,在本例子中,多个笫 二导电路径39至少存在于绝缘基体51的连续的两面51c以及51d中即可。
在凹型连接器部件43中,将第二接线柱41作为周壁的一部分, 用于嵌入凸型连接器部件37的连接器外壳55与第二接线柱41 一体地 形成。在连接器外壳55内,在第二接线柱41的侧面贯通设置有用于 嵌入第一接线柱35的第一接线柱嵌入室57。该第一接线柱嵌入室57 成为还一起嵌入凸型连接器部件37的定位用凸缘部49的形状。即, 第一接线柱嵌入室57分别具有定位用凸缘部嵌入部57a,通过这些定 位用凸缘部嵌入部57a进行凸型连接器部件37的定位。
在这样的凹型连接器部件43中,在向其第一接线柱嵌入室57嵌 入第一接线柱35时,第二接线柱41的连续的两面51c以及51d中的 一面51c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39的一部分与第二电路基板5 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连接。因此,凹型连接器部件43构成为,第 二接线柱41的绝缘基体51的连续的两面51c以及51d中的剩余的一 面51d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39的一部分形成与凸型连接器部件 37的多个第 一接触部分33a接触的多个第二接触部分39a。
在凸型连接器部件37被嵌合到凹型连接器部件43的状态下,多 个第一接触部分33a与多个第二接触部分39a成为接触状态。
在凹型连接器部件43中,第二接线柱41的绝缘基体51的连续 的两面51c以及51d中的一面51c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39的一部分隔 着导电性粘接剂分别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第二连接用电极7粘接而连 接。 为了得到这样的多个第一接触部分33a与多个第二接触部分39a 接触状态,既可以与第一接线柱35的绝缘基体45 —起通过陶瓷形成 连接器外壳55,而正确地形成第一接线柱嵌入室57,或者也可以通过 橡胶弹性的材料形成与第一接线柱35的绝缘基体45连接而形成连接 器外壳55的部件55a,将第一接线柱嵌入室57形成得比第一接线柱 35小,向该第一接线柱嵌入室57压入第一接线柱35。
上述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将凸型连接器部件37的多 个第一导电路径33如上所述与第一电路基板1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3连接而固定,并且将凹型连接器部件43的第二接线柱41的多个第 二导电路径39如上所述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 连接而固定,之后将凸型连接器部件37嵌入到凹型连接器部件43的 第一接线柱嵌入室57中。通过该操作,第一电路基板l的多个第一连 接用电极3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7经由凸型连接 器部件37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33和凹型连接器部件43的多个第二导 电路径39电连接。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13至图16示出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的第 六实施例。此处,图13是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 作为连接的对象的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的部分俯视图。图14
(A)是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使用的凸型连接 器部件的立体图,图14 (B)是图14 (A)的C-C线剖面图。图15
(A)是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中使用的凹型连接 器部件的立体图,图15 (B)是图15 (A)的D-D线剖面图。图16 是示出在本例子中连接安装有凸型连接器部件的第 一 电路基板与安装
有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第二电路基板的过程的部分破裂的立体图。另夕卜, 在本第六实施例中,对与上述第五实施例共同的部分,附加对第五实
施例中使用的标号加上100的数而得到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本例子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如闺13所示用于电连 接在表面具有以0.2mm以下的电极间间距p排列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 极103以及103,的第一电路基板101、与在表面具有以0.2mm以下的 电极间间距p排列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107以及107,的第二电路基 板105。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103以及103,与未图示的两组的电路、 电子设备等连接,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107以及107,与未图示的其他 两組的电路、电子设备等连接。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103以及103,与 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107以及107,在各自的端面之间分别开口有间隙 159以及161而排列。
该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如图14 (A)以及(B)所示 具有凸型连接器部件137,该凸型连接器部件137具备第一接线柱13S,该第一接线柱135具有以与第一电路基板101的电极间间距p实质上 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p形成并与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103以及103, 连接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133以及133,。多个第一导电路径133以及 133,使各自的端部对向且在两者之间开口间隙163而排列。
并且如图15 (A)以及(B)所示具有凹型连接器部件143,该 凹型连接器部件143具备第二接线柱141和第三接线柱141,,该第二 接线柱41具有以与第二电路基板105的电极间间距p实质上相等的导 电路径间间距p形成并与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107连接的多个第二导 电路径139,该第三接线柱141,具有以与第二电路基板105的电极间 间距p实质上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p形成并与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 107,连接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139,。
凸型连接器部件137与凹型连接器部件143构成为,在凸型连接 器部件137被嵌合到凹型连接器部件143时,第一接线柱135的多个 第一导电路径133以及133,的一部分与第二接线柱141的多个第二导 电路径139的一部分以及第三接线柱141,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139,的 一部分分别接触。
第一接线柱135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 145a ~ 145d和对向的两面145e以及145f的陶瓷制的长方体状的绝缘 基体145;和在该绝缘基体145的连续的四面145a~ 145d中的至少连 续的三面145d、 145a以及145b上,在对向的两面145e以及145f排 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147以及147,排列的多个第一导电路 径133以及133,,至少连续的三面145d、 145a以及145b中的中间所 处的一面145a上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133以及133,的一部分与 第一电路基板101中设置的第一连接用电极103以及103,连接。
凸型连接器部件137构成为,第一接线柱135的绝缘基体145的 连续的三面145d、 145a以及145b中的剩余的两面145a以及145b上 分别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133以及133,的一部分形成与凹型连接 器部件143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139以及第三导电路径139,接触的多 个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部分133a以及133a,。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 151a ~ 151d和对向的两面151e以及151f的陶瓷制的长方体状的绝乡彖 基体151;以及在该绝缘基体151的连续的四面151a~ 151d中的至少 连续的两面151c以及151d上,在本例子中在连续的三面151b、 151c 以及151d上在对向的两面151e以及151f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 缘间隔153排列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139。连续的两面151c以及151d 中的一面151c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139的一部分与第二电路基 板10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107的一部分连接。
第三接线柱141,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 151,a ~ 151,d和对向的两面151,e以及151,f的陶瓷制的长方体状的绝 缘基体151,;和在该绝缘基体151,的连续的四面151,a~ 151,d中的至 少连续的两面151,c以及151,d上、在本例子中在连续的三面151,b、 151,c以及151,d上在对向的两面151,e以及151,f糸,列的方向上隔开 规定的绝缘间隔153,排列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139,。连续的两面151,c 以及151,d中的一面151,c上形成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139,的一部分 与第二电路基板10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107,的一部分连接。
在凹型连接器部件143中,将隔开间隔对向配置的第二接线柱 141和第三接线柱141,作为周壁的一部分,用于嵌入凸型连接器部件 137的连接器外壳155与第二接线柱141以及第三接线柱141,一体地 形成。在本例子中,将第二接线柱141与第三接线柱141,相互之间隔 开间隔而平行地配置,并将对向的它们的两端分别通过部件155a以及 155a —体地连结而形成连接器外壳155。在该连接器外壳155内,在 第二接线柱141与第三接线柱141,对向的侧面贯通设置有用于嵌入第 一接线柱135的第一接线柱嵌入室157。该第一接线柱嵌入室157成 为还一起嵌入凸型连接器部件137的定位用凸缘部149以及149的形 状。即,第一接线柱嵌入室157分别具有定位用凸缘部嵌入部157a 以及157a,通过这些定位用凸缘部嵌入部157a以及157a进行凸型连 接器部件137的定位。
在这样的凹型连接器部件143中,在向其第一接线柱嵌入室157嵌入第一接线柱135时,第二接线柱141的连续的两面151c以及151d 中的一面151c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139的一部分与第二电路基 板10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107连接。因此,凹型连接器部件143 构成为,第二接线柱141的绝缘基体151的连续的两面151c以及151d 中的剩余的一面151d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139的一部分形成与 凸型连接器部件137的多个第二接触部分133,a接触的多个第三接触 部分139a。
另外,在凹型连接器部件143中,在向其第一接线柱嵌入室157 嵌入第一接线柱135时,第三接线柱141,的连续的两面151,c以及 151,d中的一面151,c上形成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139,的一部分与第二 电路基板105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107,连接。因此,凹型连接器部 件143构成为,第三接线柱141,的绝缘基体151,的连续的两面151,c 以及151,d中的剩余的一面151,d上形成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139,的 一部分形成与凸型连接器部件137的多个第 一接触部分133a接触的多 个第四接触部分139,a。
凹型连接器部件143构成为,第二接线柱141的绝缘基体151的 连续的两面151c以及151d中的剩余的一面151d上形成的多个第二导 电路径139的一部分以及第三接线柱141,的绝缘基体151,的连续的两 面151,c以及151,d中的剩余的一面151,d上形成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 139,的一部分形成与凸型连接器部件137的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部分 133a以及133,a接触的多个第三以及第四接触部分139a以及139,a。
在凸型连接器部件137被嵌合到凹型连接器部件143的状态下, 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部分133a以及133,a与多个第三以及第四接触 部分139a以及139,a成为接触状态。
为了得到这样的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部分133a以及133,a与 多个笫三以及第四接触部分139a以及139,a接触状态,既可以与第二 以及第三接线柱141以及141,的绝缘基体151以及151,一起通过陶瓷 形成连接器外壳155的部件155a以及155a,而正确地形成第一接线 柱嵌入室157,或者也可以通过橡胶弹性的材料形成与第二接线柱141以及第三接线柱141,的绝缘基体151以及151,连接而形成连接器外壳 155的部件155a以及155a,将第一接线柱嵌入室157形成得比第一接 线柱135小,向该第一接线柱嵌入室157压入笫一接线柱135。
在本第六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间隙163而将凸型连接器部件 137的第一接线柱135中设置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133以及133,设为 一体,而仅作为多个第一导电路径133。在使用仅具有这样的多个第 一导电路径133的第一接线柱135时,通过凹型连接器部件143既可 以与一组电路连接,也可以与两组电路连接。
另外,在图12以及图15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最初通过陶乾等形 成凹型连接器部件143的连接器外壳155,之后形成第二接线柱141 和第二接线柱141,的第二导电路径139和第三导电路径13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使用具备具有连续的 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连续的 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三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 缘间隔排列的多个导电路径的长方体状接线柱,所以可以容易地设置 成使该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中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间的导电路径间间 距与电路基板的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因此,可以使绝缘基体的表 面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容易地与电路基板侧的电极间间距一致。另外, 绝缘基体的表面的导电路径间间距由于并非交错配置,所以间隔变窄, 在导电路径的排列方向上谋求省空间化,可以减小安装面积。因此, 根据本发明,可以容易地实现小型的连接器装置。而且,在该连接器 装置中,使用以收容了长方体状接线柱的状态安装在第一电路基板上 的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容许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三面中的 对向的两面的一个面上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部分与第一电路基板中设
置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电连接,并且接纳第二电路基板的设置有多 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的基板部分,在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三面中的 对向的两面的另一个面上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多个第二连接 用电极处于对向的位置保持基板部分,所以通过利用该连接器外壳的定位作用可以容易地电连接第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第 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另外,可以使第二电路基板的多 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可靠地接触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连续的三面中的对 向的两面的另一个面上设置的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类型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中,将凸型连接器部件与凹型连接器部件嵌合而连接,所以可以使凸 型连接器部件所具有的第一接线柱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凹 型连接器部件所具有的第二接线柱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分相互
定位而分别接触。凸型连接器部件的第一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具备 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 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 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第二 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 的绝缘基体、和在该绝缘基体的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 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导电路 径,所以可以容易地设置成使这些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中设置的多个 导电路径间的导电路径间间距与电路基板的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 因此,可以使绝缘基体的表面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容易地与电路基板侧 的电极间间距相匹配。另外,由于绝缘基体的表面的导电路径间间距 并非交错配置,所以间隔变窄,在导电路径的排列方向上可以谋求省 空间化,可以减小安装面积。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容易地实现小 型的连接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连接第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在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在表面排列有以规定的第一电极间间距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在第二电路基板中,在表面排列有以0.2mm以下且与上述第一电极间间距不同的第二电极间间距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具备长方体状接线柱和连接器外壳,该长方体状接线柱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上述绝缘基体的上述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三面上,在上述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分别隔开绝缘间隔排列的多个导电路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具有在上述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的两面的一个面上以与上述第一电极间间距相当的第一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部分,并且上述多个导电路径具有在上述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的上述两面的另一个面上以与上述第二电极间间距相当的第二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而且上述多个导电路径具有在上述连续的三面中的剩余的一个面上将上述多个第一导电路径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部分分别连接的间距变换用的多个第三导电路径部分,该连接器外壳以收容了上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状态安装在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上,上述连接器外壳,容许上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上述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的两面的一个面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设置的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电连接,接纳上述第二电路基板的设置有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的基板部分,以使得上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上述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的上述两面的另一个面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处于对向的位置,保持上述基板部分,而且具有使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接触到上述另一个面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的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其 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外壳具备外壳主体和按压单元,该外壳主体具有以使上述接线柱的上述一个面露出的状态收容 上述接线柱的第一收容室;形成为与上述第一收容室连通且收容上述 基板部分的第二收容室;以及从外部向上述第二收容室导入上述基板 部分的基板部分导入口,该按压单元被收容于上述第二收容室内,并且朝向上述接线柱按 压上述基板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其 特征在于,上述按压单元构成为通过弹簧力或弹性力朝向上述接线柱 按压上述基板部分。
4. 一种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 连接第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笫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 连接用电极,在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在表面排列有以规定的电极间 间距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在第二电路基板中,在表面排 列有以规定的电极间间距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具备长方体状接线柱和连接器外壳,该长方体状接线柱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 状的绝缘基体;和在上述绝缘基体的上述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 三面上,在上述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 多个导电路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间的导电路径间间距与上述电极间 间距实质上相等,该连接器外壳以收容了上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状态安装在上述 第一电路基板上,上述连接器外壳,容许上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上述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的两面的一个面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设置 的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电连接,接纳上述第二电路基板的设置有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的基 板部分,以使得上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上述连续的三面中的对向的两 面的另一个面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 用电极处于对向的位置,保持上述基板部分,而且具有使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接触到上述另一个面上设 置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的结构。
5. —种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 连接第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 连接用电极,在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在表面排列有以规定的电极间 间距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在第二电路基板中,在表面排 列有以规定的电极间间距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具备长方体状接线柱和连接器外壳,该长方体状接线柱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 状的绝缘基体;和在上述绝缘基体的上述连续的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 两面上,在上述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 多个导电路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间的导电路径间间距与上述电极间 间距实质上相等,该连接器外壳以收容了上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状态安装在上述 第一电路基板上,上述连接器外壳,容许上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上述连续的两面中的一个面上设置 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设置的上述多个第 一连接用电极电连接,接纳上述第二电路基板的设置有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的基 板部分,以使得上述长方体状接线柱的上述连续的两面中的另 一个面 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处于对 向的位置,保持上述基板部分,而且具有使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接触到上述另一个面上设 置的上述多个导电路径的部分的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外壳具备外壳主体和按压单元,该外壳主体具有以使上述接线柱的上述一个面露出的状态收容 上述接线柱的第一收容室;形成为与上述第一收容室连通且收容上述 基板部分的第二收容室;以及从外部向上述第二收容室导入上述基板 部分的基板部分导入口 ,该按压单元被收容于上述第二收容室内,并且朝向上述接线柱按 压上述基板部分。
7.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外壳具备外壳主体和按压单元,该外壳主体具有以使上述接线柱的上述一个面露出的状态收容 上述接线柱的第一收容室;形成为与上述第一收容室连通且收容上述 基板部分的第二收容室;以及从外部向上述第二收容室导入上述基板 部分的基板部分导入口,该按压单元被收容于上述第二收容室内,并且朝向上述接线柱按 压上述基板部分,上述按压单元构成为通过弹簧力或弹性力朝向上述接线柱按压 上述基板部分。
8. —种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 连接第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 连接用电极,在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在表面排列有以规定的电极间 间距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在第二电路基板中,在表面排 列有以规定的电极间间距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具备圆柱状接线柱和连接器外壳,该圆柱状接线柱具备形成圆柱状并具有圆筒状周面和对向的两 面的绝缘基体;和在上述绝缘基体的圆筒状周面上,在上述对向的两 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环状的多个导电路径,上该连接器外壳以收容了上述圆柱状接线柱的状态安装在上述第 一电路基板上,上述连接器外壳,容许上述圆柱状接线柱的上述圆筒状周面上设置的上述多个导 电路径的部分与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设置的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 电连接,接纳上述第二电路基板的设置有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的基 板部分,以使得上述圆柱状接线柱的上述圆筒状周面上设置的上述多 个导电路径的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处于对向的位置,保持 上述基板部分,而且具有使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接触到上述多个导电路径 的部分的结构。
9. 一种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 连接第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 连接用电极,在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在表面具有以规定的电极间间 距排列的上述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在第二电路基板中,在表面具有 有以规定的电极间间距排列的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具有凸型连接器部件和凹型连接器部件,该凸型连接器部件具备第一接线柱,该第一接线柱具有以与上述 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并与上述多个第一连接 用电极连接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该凹型连接器部件具备第二接线柱,该第二接线柱具有以与上述 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并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 用电极连接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上述凸型连接器部件与上述凹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在上述凸型 连接器部件被嵌合到上述凹型连接器部件时,上述第一接线柱的上述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接线柱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 径的一部分分别接触,上述第一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 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上述绝缘基体的上述连续的 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上述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 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上述多个第一导电路径,并且上述至少连续的两 面中的一面上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一连接 用电极连接,上述凸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上述第一接线柱的上述绝缘基体的 上述连续的两面中的剩余的一面上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 部分形成与上述凹型连接器部件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接触的多个 第一接触部分,上述第二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 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上述绝缘基体的上述连续的 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上述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 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并且上述连续的两面中 的一面上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 用电极连接,上述凹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上述第二接线柱的上述绝缘基体的 上述连续的两面中的剩余的一个面上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 一部分形成与上述凸型连接器部件的上述多个第一接触部分接触的多 个第二接触部分,在上述凸型连接器部件被嵌合到上述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状态下, 上述多个第一接触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二接触部分成为接触状态。
10. —种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 连接第一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一连接用电极与第二电路基板的多个第二 连接用电极,在上述第一电路基板中,在表面具有以规定的电极间间 距排列的上述多个笫一连接用电极,在第二电路基板中,在表面具有 以规定的电极间间距排列的上述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具有凸型连接器部件和凹型连接器部件,该凸型连接器部件具备第一接线柱,该第一接线柱具有以与上述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并与上述多个第一连接 用电极连接的多个第一导电路径,该凹型连接器部件具备第二接线柱和第三接线柱,该第二接线柱 具有以与上述电极间间距实质上相等的导电路径间间距形成并与上述 多个第二连接用电极连接的多个第二导电路径,该第三接线柱具有以l连接用电二连接:多个第i导电路径, ,'上述凸型连接器部件与上述凹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在上述凸型 连接器部件被嵌合到凹型连接器部件时,上述第一接线柱的上述多个 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二接线柱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 一部分以及上述第三接线柱的上述多个第三导电路径的一部分分别接 触,上述第一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 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上述绝缘基体的上述连续的 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三面上,在上述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 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上述多个第一导电路径,并且位于上述至少连续 的三面中的中间的一面上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一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上 述第一连接用电极连接,上述凸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上述第一接线柱的上述绝缘基体的 上述连续的三面中的剩余的两面上分别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一导电路径 的一部分形成与上述凹型连接器部件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接触的 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部分,上述第二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 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上述绝缘基体的上述连续的 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上述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 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并且上述连续的两面中 的一面上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 用电极的一部分连接,上述第三接线柱具有如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具有连续的四面和对向的两面的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和在上述绝缘基体的上述连续的 四面中的至少连续的两面上,在上述对向的两面排列的方向上隔开规 定的绝缘间隔排列的上述多个第三导电路径,并且上述连续的两面中 的一面上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三导电路径的一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 用电极的一部分连接,上述凹型连接器部件构成为,上述第二接线柱的上述绝缘基体的 上述连续的两面中的剩余的一个面上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二导电路径的 一部分以及上述第三接线柱的上述绝缘基体的上述连续的两面中的剩 余的一面上形成的上述多个第三导电路径的一部分形成与上述凸型连 接器部件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部分接触的多个第三以及第四接触 部分,在上述凸型连接器部件被嵌合到上述凹型连接器部件的状态下, 上述多个第一以及第二接触部分与上述多个第三以及第四接触部分成 为接触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使导电路径间间距容易地与电路基板侧的电极间间距一致的电路基板相互连接用连接器装置。具备在长方体状的绝缘基体上隔开绝缘间隔设置了多个导电路径的长方体状接线柱(9)、和以收容了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状态安装在第一电路基板(1)上的连接器外壳(11)。连接器外壳(11)容许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导电路径的部分与第一电路基板(1)中设置的第一连接用电极电连接,接纳第二电路基板(5)的设置有第二连接用电极的基板部分,使长方体状接线柱(9)的导电路径的部分与第二电路基板(5)的第二连接用电极接触。
文档编号H01R12/62GK101517834SQ20078003606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上野聪, 多田守男, 高崎悟 申请人:北陆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