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方法、通过该防水方法处理的线束以及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101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方法、通过该防水方法处理的线束以及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线束的被覆电线的芯线之间进行防水的防水方 法、用该防水方法处理过的线束以及防水装置。而且,本发明说明中的 "防水"并不单指防止水的浸入,还包括对水、油及酒精等的全部液体 起有效作用的意思,不过在此使用广泛使用的"防水"作为一般性的名 称来加以说明。
背景技术
作为防水方法,已有将露出的芯线浸入防水材料来充填的方法(例 如,参考专利文献l),特别是作为使防水材料良好地渗透芯线的方法, 已知一种在供给防水材料中或者供给后,通过抽空减压,使防水材料渗透至绝缘被覆物内侧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5)。如图9所示,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防水方法的被覆电线(接 地电线)51,其芯线(导体)53的周围具有绝缘被覆物(被覆材料)54, 其一个末端部上压接(即,铆接)了端子(接地连接端子)52。将端子52压接到被覆电线51上时,敞开端子52的一对筒形件55, 除去了绝缘被覆物54,把露出了芯线53的被覆电线51的末端部装在端 子52的筒形件55之间的表面上,并且铆接闭合筒形件55,借助此将芯 线53与绝缘被覆物54压接固定在端子52上。在这种用于对带有端子52的被覆电线51的芯线53之间进行防水的 防水方法方面,仍旧实施了从被覆电线51的一个端末部抽空绝缘被覆物 54内侧空气的减压工序,再对被覆电线51的另一个端末部沿箭头方向 60供给具有流动性的防水材料,使防水材料渗透至绝缘被覆物54的内侧。在上述防水方法方面,由于采用抽空减压的真空减压方式,因此即使是最大也不可能达到大气压(lkgf/cm2)以上的压力差。因而,由于随着被覆电线的小径化或轻量化等带来芯线之间间隙的减少,导致使防水 材料渗透就有了限制。此外,难以实现縮小渗透芯线之间的防水材料的体积。此外,在集中连接了多条被覆电线芯线的该多条被覆电线的一个端 末部或中间接头,由于为了从多个端末部的另一方抽吸多条绝缘被覆物 内侧的空气就需要较大的设备,因此不仅需要宽畅的作业空间,还要很 多的设备投资。此外,被覆电线51为大直径时或将多条被覆电线51捆成一根时, 由于防水材料的使用量增多,必须追加供给防水材料,另外,不可能用 防水材料完全地覆盖芯线53的端末部,因此发生防水材料没有遍布被覆 电线51的芯线53之处,导致防水效果不够充分。此外,滴落到芯线53的端末部上的防水材料时常垂落,因此必须进 行除去垂落防水材料的繁杂作业。此外,作为端子52的触点,防水材料附于螺栓夹紧的螺栓压板上的 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端子52上的导通不正常。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1—2348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558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0269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21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228708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 解决上述问题的防水方法、线束以及防水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防水方法的特征在于下述的(1) (5)。(1) 一种使防水材料渗透构成线束的被覆电线所露出的芯线的防水方法,其中,包括下列步骤在彼此相对的一对模具之间配置上述线束的一部分,通过用上述一 对模具夹持上述线束的一部分,密封上述模具之间形成的加压空间内配置的上述芯线的露出部分,将防水材料填充至上述加压空间的内部, 给上述加压空间的内部加压。(2) 根据上述(l)的防水方法,其中还包括 上述加压处理之后,排出上述加压空间内部剩余的防水材料的步骤。(3) 根据上述(1)或(2)的防水方法,其中还包括上述密封处理之前,预先将端子压接在上述被覆电线的上述芯线露 出部分上的步骤。(4) 根据上述(3)的防水方法,其中还包括上述密封处理中,上述端子配置在上述加压空间内,气密密封除与 上述端子的上述芯线露出部分相压接的压接部分以外的部分的步骤。(5) 根据上述(4)的防水方法,其中还包括使密封件紧贴在除与上述端子的上述芯线露出部分相压接的压接部 分以外的部分气密密封的步骤。若采用上述(1)的防水方法,由于在彼此相对的一对模具之间夹持 线束的一部分,将芯线的露出部分配置在模具之间形成的加压空间内部 进行密封,给该加压空间内填充防水材料,进而对加压空间内实施加压, 因此通过给加压空间内充填防水材料来覆盖芯线露出部分的周围,对该 防水材料加压,就能够可靠强制性地使其渗透到芯线上。因此,即使被覆电线为大径时或将多条被覆电线捆成一根时,无需 追加供给防水材料,也不会发生防水材料没有遍布芯线之处这样的不完 善,能够充分地渗透防水材料,获得良好的防水效果。此外,由于供给芯线端末部的防水材料不会垂落,因此能够省去去 除垂落防水材料的繁杂作业。此外,由于通过加压使防水材料强制性地渗透到芯线上,因此即使 没有大型设备也能够使防水材料良好地渗透,从而能够实现设备费用的 削减。此外,特别是通过给高粘度的防水材料加压,能够可靠地使其渗 透到芯线间,借助于此,即使在防水材料完全硬化之前也能够转到下一 道工序,从而能够实现提高生产率。若采用上述(2)的防水方法,由于在给加压空间内加压使防水材料 渗透到芯线上以后,再排出加压空间内剩余的防水材料,所以在向芯线 渗透防水材料之后,能够省去擦除剩余防水材料这样的繁杂作业,能够 实现作业的高效率,同时也实现节省资源。若采用上述(3)的防水方法,能够使防水材料可靠地从压接了端子 的芯线露出部分渗透至被覆电线的芯线之间,能够制成获得良好防水效 果的线束。若采用上述(4)的防水方法,由于将端子配置在加压空间内,同时 使除与端子的芯线露出部分相压接的压接部分以外的部分成为气密密封,因此能够防止防水材料附着于的螺栓夹紧的螺栓压板等上用作端子 的触点,从而能够保持端子上良好的导通状态,而且也能够赋予防水性若采用上述(5)的防水方法,由于使密封件紧贴在除与端子的芯线的露出部分相压接的压接部分以外的部分上进行密封,因此能够容易且可 靠地防止防水材料附着于螺栓加紧的螺栓压板等上用作端子的触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线束的特征在于下述的(6)。(6) 利用上述(1) (5)的防水方法,用防水材料对压接了端子 的芯线露出部分进行防水。若采用上述(6)的线束,用防水材料对压接了端子的芯线露出部分进 行防水,能够制成具有可靠防水的高质量以及高安全性的线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防水装置的特征在于下述的(7) (10)。(7) —种使防水材料渗透到构成线束的被覆电线所露出的芯线的防 水装置,其中,具有通过以彼此相对的状态相抵接,在可配设上述线束的上述芯线露出 部分的加压空间形成的一对模具;将防水材料填充至配设了上述芯线露出部分的加压空间内的填充 部;以及向上述加压空间内供给加压气体并加压的加压部。(8) 根据上述(7)的防水装置,其中, 还具有排出上述加压空间内剩余防水材料的排出部。(9) 根据上述(7)或(8)的防水装置,其中,还具有预先在上述芯线的露出部分上压接端子,紧贴在除与上述端 子的上述芯线相压接的压接部分以外的部分气密密封的密封件。(10)根据上述(7) (9)的防水装置,其中, 上述一对模具之中的一个上形成定位销,可穿插上述芯线露出部分 压接的端子上形成的固定孔。若采用上述(7)的防水装置,通过在彼此相对的一对模具之间夹持 线束的一部分,将芯线露出部分配置在模具之间形成的加压空间内进行 密封,将防水材料填充到该加压空间内,进而由于对加压空间内实施加 压,因此使填充到加压空间内的防水材料覆盖芯线露出部分的周围,加 压该防水材料,就能够可靠地强制性使其渗透到芯线上。因此,即使被覆电线为大径时或将多条被覆电线捆成一根时,无需 追加供给防水材料,也不会发生防水材料无法遍布芯线上之处这样的不 完善,能够使防水材料充分地渗透,获得良好的防水效果。此外,由于供给芯线端末部的防水材料不会垂落,因此能够省去去 除垂落防水材料的繁杂作业。此外,由于进行加压使防水材料强制性地渗透到芯线上,因此即使 没有大型的设备也能够使防水材料良好地渗透,从而能实现设备费用的 削减。此外,特别是通过给高粘度的防水材料加压,能够可靠地使之渗 透芯线之间,借助于此,即使在防水材料完全硬化之前也能够转到下一 道工序,从而能够实现提高生产率。若采用上述(8)的防水装置,能够在加压加压空间内使防水材料渗 透到芯线上之后,再排出加压空间内剩余的防水材料,因此,在向芯线 渗透防水材料之后,能够省去擦除剩余防水材料这样的繁杂作业,从而 能够实现作业的高效率。若采用上述(9)的防水装置,能够使密封件紧贴在除与端子上的芯线 的露出部分相压接的压接部位以外的部分进行气密密封,借助于此,能 够容易且可靠地防止防水材料紧贴在螺栓夹紧的螺栓压板等上用作端子 的触点,能够保持端子上良好的导通状态,同时赋予防水性能。若采用上述(10)的防水装置,由于在一个模具上设置定位销可穿插端子的固定孔,因此通过将定位销插入端子的固定孔,能够极其容易 地将线束定位并配置在模具内。若采用本发明的防水方法,由于在互相对接的一对模具之间夹持线 束的一部分,将芯线露出部分配置在模具之间形成的加压空间内加以密 封,将防水材料填充至该加压空间内,进而对加压空间内实施加压,用 填充到加压空间内的防水材料覆盖芯线露出部分的周围,所以对该防水 材料加压,能够可靠地强制性使其渗透到芯线上。因此,即使被覆电线为大径时或将多条被覆电线捆成一根时,无需 追加供给防水材料,不会发生防水材料无法遍布芯线上之处这样的不完 善,能够使防水材料充分地渗透,从而获得良好的防水效果。此外,由于供给芯线端末部的防水材料并没有垂落,因此能够省去 去除垂落防水材料的繁杂作业。此外,由于加压使防水材料强制性地渗透到芯线上,因此即使没有 大型的设备也能够使防水材料良好地渗透,从而能实现设备费用的削减。 此外,特别是通过给高粘度的防水材料加压,也能够可靠地渗透到芯线 之间,借助于此,即使在防水材料完全硬化之前也能够转到下一道工序, 从而能够实现提高生产率。此外,若采用本发明的线束,就能够制成用防水材料可靠地给端部的芯线露出部分防水的高质量以及高安全性的线束。此外,若采用本发明的防水装置,由于在互相对接的一对模具之间 夹持线束的一部分,将芯线露出部分配置在模具之间形成的加压空间内 加以密封,并将防水材料填充至该加压空间内,进而对加压空间内实施 加压,用填充至加压空间内的防水材料覆盖芯线露出部分的周围,所以 给该防水材料加压,能够可靠地强制性使其渗透到芯线上。因此,即使被覆电线为大径时或将多条被覆电线捆成一根时,无需 追加供给防水材料,也不会发生防水材料无法遍布芯线上之处这样的不 完善,也能够使防水材料充分地渗透,获得良好的防水效果。此外,由于供给芯线端末部的防水材料不会垂落,因此能够省去去 除垂落防水材料的繁杂作业。此外,由于加压使防水材料强制性地渗透到芯线上,因此即使没有 大型的设备也能够使防水材料良好地渗透,从而能实现设备费用的削减。 此外,特别是通过给高粘度的防水材料加压,能够可靠地使其渗透到芯 线之间,借助于此,即使在防水材料完全硬化之前也能够转到下一道工 序,从而能够实现提高生产率。


上述本发明的目的与效果,通过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优选实施例的陈 述将变得更加清楚。图1为用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方法实施防水的被覆电线俯视图。 图2为表示防水装置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3为下模具与上模具闭合状态的图2的m—m箭头指向剖视图。图4为下模具与上模具闭合状态的图2的IV—IV箭头指向剖视图。 图5A—5E为分别表示线束的防水处理工序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芯线露出部分的防水材料渗透状态剖视图。 图7为表示防水装置的参考例剖视图。图8为表示用图7所示防水装置的防水处理芯线露出部分的防水材 料渗透状态剖视图。图9为用于说明现有防水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处,举出一例线束,该线束包括具有沿多条芯线与该芯线束的 周围形成的绝缘被覆物的一根被覆电线、和与该被覆电线的一端部处露 出的芯线束露出部分压接的端子,用以说明就将防水材料从该芯线束露 出部分直到绝缘被覆物内强制性地渗透到芯线之间的本发明的防水方 法、线束以及防水装置。以下,边参考附图边说明本发明的防水方法、线束以及防水装置的 实施方式。图1为用本实施方式的防水方法实施防水的被覆电线俯视图,图2 为表示防水装置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3为下模具与上模具闭合状态的 图2的III一III箭头指向剖视图,并且图4为下模具与上模具闭合状态的 图2的IV—IV箭头指向剖视图。如图1所示,线束10具有被覆电线11与安装在该被覆电线11上 的端子12,端子12压接在用绝缘被覆物13覆盖的被覆电线11的芯线 14的露出部分15上。如图2 图4所示,防水装置20具有上下对接的下模具(铸型) 21与上模具(铸型)22,且上模具22相对下模具21可上下移动。下模具21与上模具22中,在彼此相对的状态下气密抵接的抵接面 21a、 22a上形成凹部21b、 22b,通过使下模具21与上模具22的抵接面 21a、 22a抵接(压接),形成由凹部21b、 22b构成的加压空间23。而且,下模具21与上模具22的抵接面21a、 22a通过提高其平面的尺寸精度,能够获得良好的气密性,不过也可以在这些抵接面21a、 22a 的至少一个面上紧贴薄板状密封件以确保其气密性,或者,也可以使用带状的衬垫件以确保其密封性。并且,该加压空间23被制成为可收容线束10的压接了端子12的一端。此外,下模具21其凹部21b上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定位销24,通过 使定位销24穿插线束10的端子12的螺栓压板12a上形成的螺栓穿插孔 (固定孔)12b,线束10的压接了端子12的一端定位并配置在加压空间 23的规定位置。此外, 一般上模具22在其凹部22b内的一部分上,设置了由例如发 泡硅酮橡胶等构成的气密密封件(密封件)25,并紧贴在加压空间23内 所配置的线束10的端子12的螺栓压板12a上。此外,下模具21与上模具22的抵接面21a、 22a上,形成连通凹部 21b、 22b与外缘的截面圆弧状槽部21c、 22c,通过使下模具21与上模 具22的抵接面21a、 22a抵接一起,形成由槽部21c、 22c构成的连通加 压空间23与外部的保持孔26。而且,该保持孔26要形成加压空间23可设置收容线束10的被覆电 线11 一端的结构。形成该保持孔26的槽部21c、 22c中,加压空间23侧边缘部的圆弧要小于靠近外部的外缘。因此,保持孔26位于加压空间23侧被制成小 径部26a、 27a,就以气密状态与保持孔26上所配置的被覆电线11的端 子12附近部分的绝缘被覆物13紧贴在一起。而且,也可以在小径部26a、 27a各自的内圆面上粘贴薄板状的密封件以确保小径部26a、 27a与绝缘 被覆物之间良好的气密性,或者也可以用带状的衬垫件以确保良好的气 密性。构成上述防水装置10的上模具22上,形成连通加压空间的空气给 排通路(加压部)31,并由例如普通工厂通常设置的空气(气体)喷射 供给装置构成的图未示出的空气输出装置(加压部)和设有排出阀的空 气供给管32与该空气给排通路31连接一起。而且,通过从空气输出装置通过空气供给管32向空气给排通路31 输送预定了压力作为加压气体的空气,加压空间23的内部与加压空气23 的外部之间产生较大的压力差,另外,通过打开排出阀,能够使加了压 的加压空间23的内部减压。此外,上模具22中,加压空间23内的线束IO的芯线14露出部分 15的上部,形成连通加压空间23的防水材料供给通路35,该防水材料 供给通路35通过开闭阀36就可以开闭。并且,该防水材料供给通路35 装有防水材料填充装置(填充部)37。防水材料填充装置37给防水供给通路35供给规定量的防水材料S (液体状或者由固体状变成液体状的防水材料)。而且,在防水材料供给通路35的开闭阀36打开的状态下,若通过 防水材料填充装置37给防水材料供给通路35供给防水材料S时,防水 材料S便填充至加压空间23内线束10的芯线14露出部分15的周围。此外,下模具21中,在加压空间23内线束10的芯线14露出部分15的下部,形成连通加压空间23与外部的防水材料排出通路(排出路) 41,该防水材料排出通路41通过开闭阔42就可以开闭。排出管43与该 防水材料排出通路41连接一起,通过打开开闭阀42,填充到加压空间 32内的防水材料S就通过防水材料排出通路41向排出管43排出。而且,下模具21的抵接面21a上具有向上模具22突出的销45,通 过使上模具22靠近下模具21,使销45插入上模具22上形成的未图示的 孔部,从而使下模具21与上模具22重叠成互相定位的状态。突出的销 45例如4根等,也可根据需要来设置。接着,说明对线束70实施防水处理的情形。图5A 5E为分别表示对线束进行防水处理工序的立体图,图6为 表示芯线露出部分的防水材料渗透状态的剖视图。首先,如图5A所示一边插入已连接了端子12的被覆电线11的一 端部,并将下模具21的定位销24插入其端子12的螺栓压板12a的螺栓 穿插孔12b, 一边将线束10的一端部配设在下模具21的凹部21b上,另 外,将被覆电线11配置在下模具21的槽部21c上。接着,如图5B所示,通过下降上模具22, 一面将下模具21的销45 插入上模具22的孔部, 一面将上模具22与下模具21重合,再通过利用 空气或油压等作动的压力机对上模具22向下模具21加压。这样一来,使下模具21与上模具22的抵接面21a、 22a气密性地抵 接,形成由凹部21b、 22b构成的加压空间23,同时也形成由槽部21c、 22c构成的保持孔26。因此,线束10设有其端子12的一端配置在加压空间23的规定位置, 被覆电线11的一端附近部分配置在保持孔26的内部。另外,此时,处于上模具22的凹部22b内的一部分上设置的气密密封件25紧贴在加压 空间23内配置的线束10的端子12的螺栓压板12a上,而且保持孔26 的小径部26a、 27a以密封状态与被覆电线11的绝缘被覆物13紧贴。因而,加压空间23在收容了芯线14的露出部分15的状态下得到密 封,该芯线14的露出部分15处于设有端子12的线束10的一端。接着,如图5C所示,在防水材料供给通路35的开闭阀36打开了的 状态下,通过安装在该防水材料供给通路35上的防水材料填充装置37, 将防水材料S填充至加压空间23内,填充了规定量的防水材料S以后, 关闭开闭阀36。在此状态下,如图5D所示,利用空气输出装置通过空气给排通路 31,将作为加压气体的空气输送至加压空间23的内部。这样一来,加压空间23之内与加压空间23以外产生较大的压力差, 填充在加压空间23内的防水材料S就会从芯线14的露出部分15被强制 性地向另一端侧运至芯线14处。因此,由于将芯线14的露出部分15配设在加压空间23内,将防水 材料S填充至该加压空间23内,用防水材料S覆盖芯线14的露出部分 15的周围,再对加压空间内23内加压,如图6所示,因此将防水材料S 从其露出部分15的周围送至芯线14处,就不会发生防水材料S没有遍 布芯线14上之处而是可靠地予以渗透。此时,由于气密密封件25紧贴在线束10的端子12的螺栓压板12a 上,所以阻止防水材料S粘附在该端子12的压板部12a上。若防水材料S充分渗透到了芯线14上,就停止利用空气输出装置向 加压空间23内供给加压气体,进而,打开空气供给管32的排出阀,给加压空间23内减压。若加压空间23被减压,就打开防水材料排出通路41的开闭阀42。 这样一来,加压空间23内剩余的防水材料S向防水材料排出通路41运 送,并向排出管43排出。此刻,(A)可通过来自空气供给管32的加压气 体予以加压,将多余的防水材料S向排出管43排出。另外,(B)如上述 一样,也可以在"停止利用空气输出装置向加压空间23内供给加压气体, 而且,打开空气供给管32的排出阀,让加压空间23内减压"之前,正在 对加压空间23实施加压时,打开防水材料排出通过路41的开闭阀42, 将多余的防水材料S向排出管43排出。若采用(A)、 (B)这两种方法之 中的一种方法,加压空间23内就不会有残留多余的防水材料S。 g卩,若 使用这两种方法的至少一种方法,也能够除去粘附于端子12上无用的防 水材料S。还有,要是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在排出无用的防水材料S 方面会更好就自不待言。之后,如图5E所示,通过上升上模具22,开放加压空间23,从构 成加压空间23的下模具21的凹部21b取出防水材料S渗透了芯线14的 线束10。这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在彼此相对的一对下模具21与上模 具22之间夹持线束IO的一部分,将芯线14的露出部分配置在下模具21 与上模具22之间所形成的加压空间23内加以密封,再将防水材料S填 充到该加压空间23内,进而对加压空间23内实施加压,因此用填充到 加压空间23内的防水材料S覆盖芯线14露出部分15的周围,并给该防 水材料S加压,就能够可靠地强制性使其渗透到芯线14上。因此,即使被覆电线11为大径时或将多条被覆电线11捆成一根时, 都无需追加供给防水材料S,也不会发生防水材料S没有遍布芯线14上 之处这样的不完善,而是使防水材料S充分地渗透,能够获得良好的防 水效果。因此,能够获得芯线14的露出部分15用防水材料S可靠地防水的 高质量、高安全性的线束10。此外,由于供给芯线14露出部分15的防水材料S不会垂落,因此 能够省去去除垂落防水材料的繁杂作业。此外,由于给加压空间23内加压使防水材料渗透到了芯线14之后, 再排出加压空间23内的剩余防水材料S,因此向芯线14渗透防水材料S 以后,能够省去擦除剩余防水材料S这样的繁杂作业,能够实现防水作 业的高效率,同时也能实现节省资源。此外,由于将端子12配置在加压空间23内,同时使气密密封件25 紧贴在除与端子上的芯线14的露出部分15相压接的压接部位以外的部 分来密封,因此能够防止防水材料S粘附于螺栓夹紧的螺栓压板12a等 上作为端子12的触点,能够一面保持端子12的良好导通状态一面赋予 防水性能。此外,由于在下模具21上设置可穿插端子12的螺栓穿插孔12b的 定位销24,因此通过将定位销24插入端子12的螺栓穿插孔12b,能够 极其容易地在下模具21上定位设置线束10。此外,由于加压使防水材料S强制性地渗透到芯线上,因此即使没 有大型设备也能够使防水材料S良好地渗透,从而能实现设备费用的削 减。此外,特别是可以通过加压,使高粘度的防水材料S可靠地渗透到 芯线之间,因此,即使在防水材料S完全硬化之前也能够转到下一道工 序,从而能够实现提高生产率。此外,由于在端子12与绝缘被覆物13的铆接部分附近设置紧贴在 绝缘被覆物13上用以密封保持孔26的小径部26a、 27a,因此通过来自加压空间23侧强制性地送至芯线14内并在绝缘被覆物13内通过小径部 26a、 27a的防水材料S在绝缘被覆物13内膨胀,能够将防水材料S良好 地运送并渗透到芯线14之间。为此,为说明本发明的更多优越性,用图7表示参考例。图7为表 示防水装置参考例的剖视图,并且图8为表示用图7所示防水装置的防 水处理过的芯线露出部分上的防水材料渗透状态剖视图。如图7所示,该防水装置100具有收容而且密封包括芯线14露出 部分15的被覆电线11的一部分的加压室101、与加压室相连接而且将加 压气体从加压室101的外部送入加压室101的内部使得加压室101的内 部与加压室101的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差的空气输出装置102、设置于芯线 14的露出部分15的上方用于向该露出部分15滴下防水材料S的防水材 料滴下装置103以及排气部104。在该防水装置100中,将被覆电线11的一端部收容在加压室101内, 用图未示出的适当固定构件定位固定于规定位置,在此状态下, 一边对 加压室101内实施加压, 一边向芯线14的露出部分15滴下防水材料S。 并且,在向芯线14渗透防水材料S之后,停止用空气输出装置102对加 压室101加压,通过排气部104让加压室104内减压后,从加压室101 内取出线束10。可是,使用该防水装置100实施防水处理时,用滴下的防水材料S 并不能完全地覆盖芯线14的露出部分15,因此,如图8所示,发生防水 材料S没有遍布芯线14之处,防水效果就不充分了。此外,滴到芯线14的露出部分15上的防水材料S时常垂落,则必 须进行繁杂的作业,去除垂落并粘附于加压室台面上的防水材料S。此外,防水材料S粘附于螺栓夹紧的螺栓压板12a上的末了用作端子12的触点,也有可以发生端子12上的导通不正常。进而,需要用固定构件定位于规定位置将线束10安装在加压室101 内的繁杂作业,而且,安装时,需要从加压室101的内侧向外侧穿过被 覆电线ll,进而,需要用密封件106气密密封该贯通部分的繁杂作业。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适当地变形、改进。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构成因素的材料、形状、尺寸、数值、形 态、数量以及配置场所等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都是任意的,并不 加以限定。本发明是基于2007年1月2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7— 018084),并且其内容结合于此以供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使防水材料渗透到构成线束的被覆电线露出的芯线上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彼此相对的一对模具之间配置所述线束的一部分;通过用所述一对模具夹持所述线束的一部分,密封所述模具之间形成的加压空间内所配置的所述芯线露出部分;将防水材料填充到所述加压空间的内部;以及对所述加压空间的内部加压的防水方法。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压处理之后,排出所述加压空间内部剩余的防水材料。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处理之前,将端子压接在所述被覆电线的所述芯线露出 部分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处理中,将所述端子配置在所述加压空间内,在除去与 所述端子的所述芯线露出部分相压接的压接部分以外的部分上加以气密 密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密封件紧贴在除去与所述端子的所述芯线的露出部分相压接的压 接部分以外的部分上加以气密密封。
6. —种线束,该线束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方法,利用防水材 料对压接了端子的芯线露出部分进行防水。
7. —种使防水材料渗透到构成线束的被覆电线露出的芯线上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以彼此相对的状态下相抵接并形成加压空间的可配设上述线束 的所述芯线露出部分的一对模具;将防水材料填充到配设了所述芯线露出部分的加压空间内的填充 部;以及向所述加压空间内供给加压气体并实施加压的加压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排出所述加压 空间内剩余防水材料的排出部。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线露出部分 上压接端子,还具有在除去与所述端子的所述芯线相压接的压接部分以 外的部分上加以紧贴并气密密封的密封件。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模具之中 的一方上形成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可穿插所述芯线露出部分压接的端 子上所形成的固定孔。
全文摘要
使防水材料渗透到构成线束的被覆电线露出的芯线上的防水装置具有通过以彼此相对的状态相抵接并形成加压空间的可配设所述线束的所述芯线露出部分的一对模具、将防水材填充到配设了所述芯线露出部分的所述加压空间内的填充部以及向所述加压空间内供给加压气体并实施加压的加压部。
文档编号H01R43/00GK101237109SQ200810004188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9日
发明者大塔浩二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