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9100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半导体器件,更具体地,涉及半导体器件中的晶体 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半导体器件变得更加高度集成,常规的二维晶体管结构 显示出各种限制。即常规二维晶体管结构不能获得在高度集成存储器件 中的数据保持特性和不能满足高速器件所需要的电流驱动性能。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已经提出了具有各种结构的晶体管。
图1为图示说明常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 FET)(此后,称之为 鳍式晶体管)的透视图。提供鳍式晶体管以获得用于高速器件的电流驱 动性。
如图l所示,鳍式晶体管包括村底ll。其中将后续形成沟道的衬底 11的部分在垂直于隔离层12的方向上突出以形成鳍式有源区IIA。在 隔离层12上形成与鳍式有源区11A交叉的栅电极13。由于栅电极13 所包围的衬底11的三个表面被用作晶体管的沟道,因此可改善器件的 电流驱动性能。附图标记S和D分别表示源极区和漏极区。
然而,由于鳍式晶体管的沟道由三个表面来限定,因此难以将阈值 电压提高到一定水平之上。因此,鳍式晶体管极少在需要约0.8 V或更 大的高阈值电压的存储器件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中用作 单元晶体管。其原因是在存储器件例如DRAM中,当没有将阈值电压 提高至一定水平时,截止漏电流特性(offleakage characteristic)显著 劣化。因此,为了在存储器件中使用鳍式晶体管作为单元晶体管,需要提高鳍式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通常,在存储器件中使用NMOS晶体管作为单元晶体管。因此,提 高鳍式晶体管阈值电压的方法利用掺杂有p-型杂质(例如,硼B)的多 晶硅层(此后,称为P +多晶硅层)而不是利用掺杂有n-型杂质(例如, 磷P)的常规多晶硅层(此后,称为N+多晶硅层)作为鳍式晶体管的 栅电极。理论上,P+多晶硅的功函大于N+多晶硅的功函约1.0 eV, 这样由于上述的栅电极替代可使鳍式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增加约0.8 V至 约1.0 V。
图2A图示说明利用P+多晶珪栅电极的常规NMOS晶体管结构的 截面图,图2B说明用于解释在图2A中显示的晶体管结构的限制的能 带图示。图2A中的晶体管具有凹陷栅极结构以在高度集成的存储器件 中获得数据保持特性。
如图2A所示,晶体管包括栅极24。在凹陷23上堆叠?+多晶硅栅 电极24A、低电阻栅电极24B和栅极硬掩模24C以形成栅极24。通过 蚀刻衬底21的有源区形成凹陷23。通过隔离层22限定有源区。在栅极 24和衬底21之间插入栅极绝缘层25。在栅极24的各相对侧壁上形成 栅极间隔物26。在栅极24的两侧的衬底21中形成N-型源极/漏极区27。
然而,当^^用如图2A中所示的具有P+多晶珪栅电极的NMOS晶 体管时,可出现下面的限制。通过比较在栅极氧化物层和n-型源极/漏 极结上形成P+多晶硅栅电极的情况与在栅极氧化物层和n-型源极/漏 极结上形成N+多晶硅栅电极的情况,将参照图2B的能带图示说明这 些限制。
通常,如上所述,P+多晶硅的功函①p是约5.2eV,而N+多晶硅 的功函①n是約4.2 eV,这样P十多晶珪的功函①p比N +多晶珪的功函 ①n高约1.0eV。因此,参照图2B的能带图,当使用P+多晶桂栅电极 时,由于在P+多晶硅和N +多晶硅之间的功函的差变大,在栅极氧化 物层/结的界面处显示出更大的能带弯曲现象(band bending phenomenon)(参照图2B中的200)。因此,与使用N+多晶珪栅电极 时的情况相比,使用P+多晶珪栅电极时,栅致漏极漏电流(GIDL) 特性劣化。因此,存储器件的数据保持特性也劣化。即使釆用P+多晶硅栅电极替代N+多晶硅栅电极以改善阈值电 压,在图1中显示的鳍式晶体管结构也出现GIDL特性的劣化。
因此,当制造使用鳍式晶体管或凹陷栅极晶体管的器件时,需要增 加阈值电压和改善GIDL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涉及提供半导体器件中的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该晶体管能够通过下列过程来提高阈值电压和改善栅致漏极漏电流 (GIDL)特性从而改善器件的电特性形成包括具有高功函的材料的 栅电极,和将具有低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置于源极/漏极区与栅电极 接触的区域以将栅电极与源极/漏极区域隔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该衬底在将 形成栅极的区域中具有凹陷;在凹陷的侧壁上形成的间隔物,其中该间 隔物包括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和填充具有间隔物的凹陷的 第一栅电极,其中第一栅电极包括具有第二功函的材料,其中第二功函 高于第一功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一种制造晶体管的方法包括通过蚀刻栅 极目标区域在衬底中形成凹陷;在具有凹陷的衬底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栅 极绝缘层,由此形成第一所得结构;在凹陷的侧壁上形成间隔物,其中 间隔物包括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绝缘层材料;在间隔物上形成第二栅 极绝缘层,由此形成第二所得结构;和在第二所得结构上形成用于栅电 极的第一导电层并填充所述凹陷,其中第一导电层包括具有第二功函的 材料,其中第二功函高于第一功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具有由隔离层限定 的有源区的衬底;在有源区的沟道区中形成的第一凹槽;在隔离层的一 部分中形成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具有比第一凹槽更深的深度;在第一 凹槽的侧壁上形成的间隔物,间隔物包含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 料;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交迭同时通过有源区的第一栅电极,其中第 一栅电极包括具有第二功函的材料,其中第二功函高于第一功函;和在 第一栅电极两侧的有源区内形成的源极/漏极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通过在 衬底上形成隔离层来形成有源区;通过蚀刻有源区中的沟道区来形成第 一凹槽;在具有第一凹槽的有源区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栅极绝缘层,由此 形成第一所得结构;在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形成间隔物,该间隔物包括具 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通过蚀刻隔离层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凹 槽,其中第二凹槽具有比第一凹槽更深的深度;在间隔物的表面上和通 过第二凹槽暴露的有源区的表面上形成第二栅极绝缘层;形成与第一凹 槽和第二凹槽交迭并穿过有源区的第一栅电极,其中第一栅电极包括具 有第二功函的材料,其中第二功函高于第一功函;和在第一栅电极两侧 的有源区内形成源极/漏极区。


图1图示说明常规鳍式晶体管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A图示说明利用P+多晶硅栅电极的常规NMOS晶体管结构的 截面图。
图2B图示说明用于解释在图2A中所示的晶体管结构的限制的能带图。
图3A至3F图示说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制造晶体管的方法 的截面图。
图4A至4I图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制造晶体管的方法 的透视图和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存储器件进行详述。
图3A至3F图示说明根据本发明 一个实施方案的制造晶体管的方法 的截面图。具体地,图3A至3F图示说明用于制造具有凹陷栅极结构 的晶体管的方法。
如图3A中所示,在衬底31上形成隔离层32以限定衬底31的有源区。如图3B所示,选择性地蚀刻将形成栅极的衬底31的有源区中的一 部分以形成凹陷R。优选凹陷R具有约500A至约5000A的深度。在具 有凹陷R的衬底31的有源区表面上形成第一栅极绝缘层33。优选的是, 第一栅极绝缘层33具有约IOA至约IOOA的厚度,和第一栅极绝缘层 33包括氧化物层(例如,SiOz层)或介电常数大于SK)2层的介电常数 (—3.9)的高k介电层。当第一栅极绝缘层33包括氧化物层时,可以 通过湿氧化工艺、干氧化工艺和自由基氧化工艺或其组合形成第一栅极 绝缘层33。
如图3C所示,在包括第一栅极绝缘层33的第一所得结构上沉积用 于间隔物的材料层34,其包括具有低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具有低功 函的材料具有约4.6 eV或更小的功函,并且该材料可包括半导体或导 体。
如图3D所示,在材料层34上实施回蚀刻过程直至暴露出第一栅极 绝缘层33,这样在凹陷R的侧壁上形成间隔物34A。当实施回蚀刻过 程时,除去在凹陷R的底部表面上形成的材料层34以及在衬底31的表 面上形成的材料层34。通过后续过程形成的栅电极与源极/漏极区通过 间隔物34A彼此隔离,从而改善栅致漏极漏电流GIDL特性。
如图3E所示,在实施清洗过程之后,通过栅极绝缘层再形成过程 (reforming process)在间隔物34A上形成第二栅极绝缘层33,。参照 图3E示出仅仅在间隔物34A上形成的第二栅极绝缘层33',然而,本 发明不限于此。另外,可通过回蚀刻过程、清洗过程等补偿第一栅极绝 缘层33的受损部分。优选地,第二栅极绝缘层33'包括氧化物层(例如, SiCh层)或介电常数大于Si02层的介电常数(—3.9)的高k介电层。
在第二所得结构上形成填充在凹陷R中的用于栅电极的第一导电层 35。用于栅电极的第一导电层35包括具有高功函的材料。例如,用于 第一导电层35的材料的功函大于包含在间隔物34A中的材料的功函。 优选用于第一导电层35的材料具有约4.4 eV或更大的功函。
由于具有高功函的材料被用作栅电极,提高了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由此改善了器件的特性。随后,用于栅电极的第二导电层36和用于栅 极硬掩模的绝缘层37均包括低电阻率材料并且在用于栅电极的第一导电层35上顺序地形成。
如图3F所示,通过掩模和蚀刻过程来图案化绝缘层37、第二导电 层36和第一导电层35,由此形成其中顺序地堆叠第一栅电极35A、第 二栅电极36A和栅极硬掩模37A的栅极图案300。在栅极图案300的侧 壁上形成栅极间隔物38,和在栅极图案300两侧的衬底31中形成源极/ 漏极区39。结果获得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晶体管。
参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晶体管结构,在图3F中,利用 高功函材料作为第一栅电极35A提高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当晶体管的阈 值电压提高时,GIDL特性劣化。然而,通过在凹陷R的两侧壁上形成 间隔物34A可改善GIDL特性。间隔物34A包括具有低功函的材料或 绝缘材料。间隔物34A将源极/漏极区39与填充于凹陷R中的第一栅电 极35A隔离。
图4A至4I图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制造晶体管的方法 的透视图和截面图。具体地,图4A至41图示说明可同时实现凹陷栅极 结构和鳍式晶体管结构的制造鞍状晶体管的方法。
如图4A所示,在衬底41上形成隔离层42以限定有源区41A。
如图4B所示,在有源区41A的沟道区中形成第一凹槽G1。第一凹 槽Gl用于形成凹陷栅极晶体管结构和对应于在图3中所示的凹陷R。 第一凹槽Gl的深度Dl小于绝缘层42的厚度。优选第一凹槽Gl具有 约500 A至约5000A的深度Dl。
如图4C所示,在具有第一凹槽Gl的有源区41A的表面上形成第 一栅极绝缘层43。优选地,第一栅极绝缘层43具有约10 A至约IOOA 的厚度。第一栅极绝缘层43包括氧化物层(例如,SK)2层)或介电常 数大于Si()2层的介电常数(—3.9)的高k介电层。当第一栅极绝缘层 43包括氧化物层时,可通过湿氧化工艺、干氧化工艺和自由基氧化工艺 或其组合形成第一栅极绝缘层43。
如图4D所示,在第一栅极绝缘层43和隔离层42上沉积用于间隔 物的材料层44,其包括具有低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所述具有低功函 的材料具有约4.6eV或更小的功函,并且该材料可包括半导体或导体。如图4E所示,对材料层44实施回蚀刻过程直至暴露出第一栅极绝 缘层43和隔离层42,这样在第一凹槽Gl的侧壁上形成间隔物44A。 当实施回蚀刻过程时,除去在有源区41A和绝缘层42的表面上形成的 材料层44以及在第一凹槽Gl的底部表面上形成的材料层44,从而暴 露出在有源区41A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一栅极绝缘层43和第一凹槽Gl 的底部表面。通过后续过程形成的栅电极与源极/漏极区由间隔物44A 彼此隔离,从而改善GIDL特性。
如图4F所示,蚀刻隔离层42以形成鳍式晶体管结构。具体地,选 择性地蚀刻栅电极从中通过的绝缘层42的部分以形成第二凹槽G2。第 二凹槽G2的深度D2大于第一凹槽Gl的深度D1。图4F中的两个透 视图A和B从不同方向说明上述的结构。参照图4F,当以沿着线A至 A'截取的截面图观察时,可通过形成第二凹槽G2获得具有突出到隔离 层42上的有源区41A的鳍式晶体管。
如图4G所示,实施清洗过程之后,通过栅极绝缘层再形成过程在 由第二凹槽G2所暴露的有源区41A的表面上和间隔物44A的表面上形 成第二栅极绝缘层43'。在图4G中,显示出在没有形成第一栅极绝缘 层43的区域中形成第二栅极绝缘层4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夕卜, 可通过回蚀刻过程、清洗过程等补偿第一栅极绝缘层43的受损部分。 优选第二栅极绝缘层43,包括氧化物层(例如,Si02层)或介电常数大 于Si02层的介电常数(—3.9)的高k介电层。
如图4H所示,在第三所得结构上形成填充于第一凹槽Gl和第二 凹槽G2中的用于栅电极的第一导电层45。第一导电层45包括具有高 功函的材料。例如,在第一导电层45中包含的材料的功函大于在间隔 物44A中包含的材料的功函。优选第一导电层45中包含的材料具有约 4.4eV或更大的功函。由于具有高功函的材料用作栅电极,提高了晶体 管的阈值电压,由此改善了器件的特性。随后,在第一导电层45上形 成包括低电阻率材料的用于栅电极的第二导电层46。
如图41所示,在第二导电层46上形成用于栅极硬掩模的绝缘层之 后,通过掩模和蚀刻过程来图案化绝缘层、第二导电层46和第一导电 层45,由此形成其中顺序堆叠第一栅电极45A、第二栅电极46A和栅 极硬掩模47A的栅极图案400。栅极图案400与第一凹槽Gl和第二凹槽G2交迭同时穿过有源区41A。在栅极图案400的两个侧壁上形成栅 极间隔物48,和在栅极图案400两侧的有源区41A中形成源极/漏极区 49。
图41图示说明透视图(A)及其分别沿着方向B-B, (B)和C-C, (C)的两个截面图。
参照图41中的(B),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晶体管在方向B-B' (即,源极和漏极线)上具有凹陷栅极晶体管结构。参照图41中的(C), 晶体管在方向C-C'(即,栅极线)上具有鳍式晶体管结构,其利用三 个表面作为沟道。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晶体管具有鞍状晶 体管结构。
因此,同时满足器件的电流驱动性能和数据保持特性。另外,通过 使用具有高功函的材料作为第一栅电极45A提高了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通过在第一凹槽Gl的两侧壁上形成包含低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的间 隔物44A可改善GIDL特性。间隔物44A使源极/漏极区49与填充在第 一凹槽Gl中的第一栅电极45A隔离。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中的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形成包括具有 高功函材料的栅电极,将具有低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置于源极/漏极 区与栅电极接触的区域可以使栅电极与源极/漏极区域隔离。因此,提 高了阈值电压并改善了 GIDL特性,从而可以改善器件的电特性。
虽然根据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的上述实施 方案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 是,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改变而不脱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在将形成栅极的区域内具有凹陷;在所述凹陷的侧壁上形成的间隔物,其中所述间隔物包括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和填充在所述间隔物之间的凹陷中的第一栅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栅电极包括具有第二功函的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功函高于所述第一功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功函为约4.6eV 或更小。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 包括半导体或导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功函为约4.4 eV 或更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凹陷具有约500 A至 约5000A的深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在所述衬底和所述间隔 物之间、在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栅电极之间以及在所述间隔物和所述第 一栅电极之间插入的栅极绝缘层。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栅极绝缘层包括氧化物层o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栅极绝缘层包括Si02 层或介电常数大于所述Si02层的介电常数的高k介电层。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栅电极两侧 的衬底中形成的源极/漏极区。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栅电极上形成的第二栅电极,其中所述第二栅电极包括低电阻率材料;在所述第二栅电极上形成的栅极硬掩模;和在通过堆叠所述第一栅电极、所述第二栅电极和所述栅极硬掩模而 形成的结构的侧壁上形成的栅极间隔物。
11. 一种制造晶体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蚀刻栅极目标区域在衬底中形成凹陷;在具有所述凹陷的所述衬底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栅极绝缘层,由此形成第一所得结构;在所述凹陷的侧壁上形成间隔物,其中所述间隔物包括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在所述间隔物上形成第二栅极绝缘层,由此形成第二所得结构;和 在所述第二所得结构上形成用于栅电极的第一导电层并填充所述凹陷,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具有第二功函的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功函高大于所述第一功函。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函为约4.6eV或更 小。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包括 半导体或导体。
14. 才艮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功函为约4.4eV或更 大。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陷具有约500 A至约5000A 的深度。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具有约IOA至约iooA的厚度。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包括氧化物层,以及通过选自湿氧化工艺、干氧化工艺和自由基氧化工艺及其组 合中的一种来形成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
1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包括Si02层或介电常数大于所述SK)2层的介电常数的高k介电层。
19.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间隔物还包括 在具有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的第一所得结构上沉积所述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所述绝缘材料;和对所述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所述绝缘材料实施回蚀刻过程,直至 暴露出在所述衬底的表面和所述凹陷的底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使得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保留在所述凹陷的侧壁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在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之后还包括 在用于栅电极的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用于所述栅电极的第二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低电阻率材料;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形成用于栅极硬掩模的绝缘层; 通过图案化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栅极图案;在所述栅极图案的侧壁上形成栅极间隔物;和 在所述栅极图案两侧的衬底中形成源极/漏极区。
21. —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具有由隔离层限定的有源区的衬底; 在所述有源区的沟道区中形成的第一凹槽;在所述隔离层的一部分中形成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比所 述第一凹槽更深的深度;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形成的间隔物,所述间隔物包括具有第一 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交迭并通过所述有源区的第一栅 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栅电极包括具有第二功函的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功 函高于所述第一功函;和在所述第一栅电极两侧的有源区内形成的源极/漏极区。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 一功函为约4.6 eV 或更小。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 包括半导体或导体。
24.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功函为约4.4 eV 或更大。
25.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约500 A至约5000A的深度。
26.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一凹槽 暴露的所述有源区的表面上、在所述间隔物的表面上和在通过所述第二 凹槽暴露的所述有源区的表面上形成的栅极绝缘层。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栅极绝缘层包括氧 化物层。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栅极绝缘层包括Si02 层或介电常数大于所述SK)2层的介电常数的高k介电层。
29.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栅电极上形成的第二栅电极,其中所述第二栅电极包括低电阻率材料;在所述第二栅电极上形成的栅极硬掩模;和在通过堆叠所述第一栅电极、所述第二栅电极和所述栅极硬掩模形 成的结构的侧壁上形成的栅极间隔物。
30. —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在衬底上形成隔离层来形成有源区; 通过蚀刻在所述有源区中的沟道区来形成第一凹槽; 在具有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有源区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栅极绝缘层,由此形成第一所得结构;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形成间隔物,其中所述间隔物包括具有第 一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通过蚀刻所述隔离层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二凹槽具 有比所述第一凹槽更深的深度;在所述间隔物的表面上和在通过所述第二凹槽暴露的所述有源区 的表面上形成第二栅极绝缘层;形成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交迭并通过所述有源区的第 一栅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栅电极包括具有第二功函的材料,其中所述第 二功函高于所述第一功函;和在所述第一栅电极两侧的有源区内形成源极/漏极区。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功函为约4.6eV或更 小。
32.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具有笫一功函的材料包括半 导体或导体。
33.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功函为约4.4eV或更 大。
34.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约500A至 约5000A的深度。
35.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具有约10A至约iooA的厚度。
36.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包括氧化 物层,以及通过选自湿氧化工艺、干氧化工艺和自由基氧化工艺及其组 合中的一种来形成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
37.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包括Si02层或介电常数大于所述SiC)2层的介电常数的高k介电层。
38.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间隔物还包括 在第一所得结构上沉积所述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所述绝缘材料;和对所述具有第一功函的材料或所述绝缘材料实施回蚀刻过程以暴 露出所述有源区、所述隔离层和在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 绝缘层,使得所述具有第 一功函的材料或所述绝缘材料保留在所述第一 凹槽的侧壁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该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该衬底在形成有栅极的区域内具有凹陷;在所述凹陷的侧壁上形成的间隔物和填充所述凹陷的第一栅电极。所述间隔物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功函的材料或绝缘材料。所述第一栅电极包括具有第二功函的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功函高于所述间隔物的功函。
文档编号H01L21/336GK101304042SQ20081000415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9日
发明者张世亿, 梁洪善, 赵兴在 申请人: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