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725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型终端等各种电子设备中进行 使用的卡用连接器,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插入外形尺寸和厚度不同的存 储卡等小型卡的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卡用连接器安装在例如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型终端等各种电子设备中,用于插入内设有CPU或存储器用IC等的卡、例如MMC(MuM Media Card:多媒体卡)卡或者SD (Super Density:高密度)卡等小型卡,以 扩充这些设备的功能。这种卡用连接器的代表性设备之一例如公开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 该卡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前方具有卡插入口,内部具有卡收 纳孔;以及多根接触端子,其装配在该卡收纳孔的深部,且该卡用连接 器构成为能够从插入口插入尺寸和厚度不同的两种卡。并且,在该壳体 中设有卡检测开关,能够检测各个卡的装配状态。并且,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另一种代表性的卡用连接器。该 卡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设有前方和上方敞开的卡收纳孔;多 根接触端子,其装配在该收纳孔的深部;以及盖体,其覆盖连接器壳体 的上方敞开部,且该卡用连接器构成为能够从前方的敞开部插入尺寸等 不同的两种卡。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7296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6, 642, 614号说明书根据这些连接器,在连接器壳体的前方形成有插入口,能够从该插 入口插入尺寸和厚度不同的两种卡,并使卡的触点与连接器的接触端子 电连接。但是,这些卡用连接器中的任何一种在组装以后都无法从插入口检 查卡收纳孔的内部结构、例如收纳孔的形状以及接触端子的排列状态等。 因此,使用者在将卡插入到插入口中时,必须确认印刷在卡上的说明书 或者指南等,根据其指示向插入口中插入卡。但是,这种确认作业麻烦且琐碎,经常不进行这种确认作业而将卡插入,在该插入中途插入受阻 时从插入口将卡拔出,颠倒方向或者正反面后尝试再次插入。当该插入 也无法进行适当的连接时,进而继续进行改变卡的前后等之后的插入作 业。这种连接作业麻烦且琐碎,而且如果强行进行这种不适当的插入会 损伤或者损坏连接器或卡中的任一方。在这点上,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 开的连接器设有检测卡的装配状态的检测开关,因此能够检测适当的装 配状态。但是,由于在进行这种适当的装配之前,要通过上述的试插错 误进行连接作业,因此没有解决上述课题。并且,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 开的卡用连接器成为用盖体覆盖上方的开口,因此容易形成卡收纳孔。 但是,由于使用粘接剂等将该盖体接合在连接器壳体上,因此在组装后 的状态下也存在相同的课题。并且,由于这些卡用连接器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卡的共用连接器, 因此由于该厚度的差,导致各个卡的触点到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距离不 同。因此,如果根据厚度厚的卡来调整接触端子的弹性力,则在使用厚 度薄的卡时无法给予接触端子所需的弹性力,相反,如果根据厚度薄的 卡来调整接触端子的弹性力,则在使用厚度厚的卡时,接触端子有时会 过度移位而超过极限应力,从而导致接触端子产生塑性变形。并且,如果不仅厚度不同,尺寸、即外形的大小也不同,则卡收纳 孔形成为与大型尺寸和厚度厚的卡相匹配的大小。这样,在将小型尺寸 和厚度薄的卡收纳在适合于大型卡的卡收纳孔中时,在卡收纳孔内会产 生与两卡的尺寸和厚度的差相当的间隙。因此,小型尺寸和厚度薄的卡 以不稳定的状态收纳在卡收纳孔内,如果在连接器上施加任何冲击等, 则卡容易移动,其结果,有时在卡和连接器之间引起接触不良而成为故 障的原因。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存在的课题而完成的,本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在装配卡时能够对 用于收纳卡的收纳孔内进行检査,能够放心地简单地装配尺寸和厚度等 不同的卡。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代替大型尺寸的卡而装 配小型尺寸的卡时也不会产生接触不良的卡用连接器。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杜绝卡的误装配的卡用连 接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卡用连接 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由电绝缘体形成,并形成有由面对的一对第一、第 二框架以及连接该第一、第二框架的一端部的第三框架在三侧围绕且前 方和上方敞开的有底的卡收纳孔,在该卡收纳孔内能够装配尺寸和厚度 不同的卡;接触端子,其配设在该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收纳孔内;以及 开闭盖,其覆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收纳孔的敞开部, 所述开闭盖的后方转动自如地枢装在所述第一、第二框架上。 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盖具有检测部件,所 述检测部件检测作为装配在所述卡收纳孔中的所述卡的第一、第二卡的 装配状态,在将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装配在所述卡收纳孔中时,向所述 卡收纳孔装配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然后关闭所述开闭盖,使所述开闭 盖的检测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的后端部,检测所述第一卡或第 二卡的装配状态。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包括第一、第二卡,所 述第一卡形成为比所述第二卡小,在将所述第一卡装配在所述卡收纳孔 中时,在所述第一卡上安装引导部件,然后向所述卡收纳孔进行装配。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包括第一、第二卡,所 述卡收纳孔形成为能够分别收纳所述第一、第二卡的形状,所述接触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第二卡的各自的触点接触的第一、第二接触端子。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固定在所述 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第三框架上,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固定在所述连接器壳 体的底部。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盖由具有以下部分的 金属板形成 一对第一、第二侧板,其覆盖所述第一、第二框架的外侧 侧壁面;顶板,其连接这些侧板的上端并覆盖所述卡收纳孔的上方的敞 开部;以及前方盖板,其覆盖所述卡收纳孔的前方的敞开部,所述前方 盖板成为所述检测部件。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第一、 第二框架的任一方上设有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 单元检测所述卡的装配状态,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检测所述开闭盖的开闭 状态。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固 定接触端子和第一可动接触端子,所述第一固定接触端子具有固定接点, 所述第一可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接点,其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分离; 以及动作部,其通过卡的装配而使所述可动接点从所述固定接点离开,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接触端子和第二可动接触端子,所述第 二固定接触端子具有固定接点,所述第二可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接点, 其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分离;以及动作突起,其与所述开闭盖的开闭 操作联动地使所述可动接点从所述固定接点离开。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动接触端子的所述 动作突起与所述开闭盖的闭合操作联动,使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进行一连 串的切断一接通一切断动作,在最后的切断状态下,所述动作突起卡定 在设于所述框架上的卡定孔中,所述开闭盖被锁定在闭合状态。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包括第一、第二卡,所 述第一卡形成为比所述第二卡长,在所述第三框架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 卡的前端部插入的开口部,在装配了所述第一卡时,该第一卡的前端部 插入所述开口部中被定位、固定。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由下列部分形成: 使所述第一卡的前端部的一部分露出并覆盖其表面的顶板;以及从所述 顶板的两侧边折弯,夹持所述第一卡的两侧边的夹持爪和引导边。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在与设于所述顶 板上的一方的夹持爪邻接的部位形成有限制所述第一卡的安装方向的限 制部。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后方装配 有金属制的保护盖,并用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开闭盖,所述金属制的开闭 盖枢装在所述保护盖上。并且,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顶板的上 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保护盖协同动作来加强与所述第二接触端子之间的 接触的隆起部。本发明通过具有上述结构而能够发挥如下所示的优异效果。即,根 据本发明,对于卡用连接器,由于在装配卡时开闭盖打开,所以在该打 开状态中能够检査卡收纳孔的内部。因此,在装配卡时能够将装配的卡 的形状以及接点的位置与卡收纳孔的形状及接触端子的排列进行对照, 通过在该对照后装配卡,不会误装配而能够放心并简单地装配卡。并且,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通过在开闭盖上设置检测部件,从 而在该卡装配时如果装配的卡没有插入至正常的位置,则检测部件与卡 的后端部冲撞而无法闭合开闭盖,因此能够杜绝连接器和卡之间的不完 全连接。并且,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在向卡收纳孔装配较小的第一卡时, 通过在该第一卡上安装引导部件进行装配,能够将第一卡以稳定的状态 收纳在卡收纳孔内。S卩,在例如第二卡比第一卡的宽度宽并且厚度大的 情况下,如果根据第二卡形成卡收纳孔,则在该卡收纳孔中装配第一卡 时会在卡收纳孔内产生与第二卡之间的差相当的间隙,但是通过在第一 卡上安装引导部件进行装配,能够利用引导部件填充间隙而以稳定的状 态收纳第一卡。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卡收纳孔形成为能够收纳尺寸和厚度不同的第一、第二卡、例如SD卡和MMC卡等的形状,并且在该卡收 纳孔内装配与各个卡的触点接触的第一、第二接触端子,由此能够将卡 用连接器作为尺寸和厚度不同的多种卡的共用连接器使用。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开闭盖由具有以下部分的金属板形 成 一对第一、第二侧板,其覆盖第一、第二框架的外侧侧壁面;顶板, 其连接这些侧板的上端并覆盖卡收纳孔的上方的敞开部;以及前方盖板, 其覆盖卡收纳孔的前方的敞开部,并且该前方盖板成为检测部件,因此, 能够通过对预定大小的金属板进行冲裁板金加工而简单地制作开闭盖。 并且,由于前方盖板成为检测部件,在闭合开闭盖时覆盖卡收纳孔的前 方敞开部,所以能够阻止尘埃等侵入收纳孔内,能够维持稳定的连接状 态。另外,由于该开闭盖用金属板形成,所以在安装在连接器壳体上时 能够对连接器进行电磁屏蔽。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通过第一开关单元能够简单地检测 卡是否被装配成正常的状态,并且,通过第二开关单元能够检测开闭盖 的开闭状态,因此,能够对卡的不完全装配和开闭盖的不完全闭合防患 于未然。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通过第二开关单元能够检测开闭盖 的开闭状态,同时能够锁定开闭盖。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在装配第一卡时,该第一卡的前端 部插入在第三框架上形成的开口部中被定位、固定。从而,在通过引导 部件进行定位的同时通过朝向该开口部的插入对该第一卡进行定位,因 此能够在卡收纳孔内正确地定位、固定。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引导部件由下列部分形成使第一 卡的前端部的一部分露出并覆盖其表面的顶板;以及从该顶板的两侧边 折弯,夹持卡的两侧边的夹持爪和引导边,由此,能够通过金属板的冲 裁折弯加工而简单地进行制作。并且,由于利用夹持爪夹持第一卡,因 此引导部件不会从第一卡脱落。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通过在引导部件上设置限制部,能 够防止从错误的方向安装第一卡。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由于利用金属制的保护盖和开闭盖 覆盖连接器壳体,因此连接器被简单地电磁屏蔽。并且,通过将开闭盖 枢装在保护盖上,从而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通过在引导部件上设置隆起部,能 够在装配卡时与保护盖协同动作来良好地维持卡的触点和第二接触端子 之间的接触。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用连接器的使用形态的示 意图。图2是卡用连接器的沿图1的II一II线的剖视图。 图3表示连接器壳体,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立体图。 图4表示连接器壳体,图4A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图3B的壳体的立体 图,图4B是背视图。图5是开闭盖的立体图。 图6是保护盖的立体图。图7表示引导部件,图7A是立体图,图7B是将图7A的引导部件 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图7C是从X2方向观察图7A的引导部件的侧视 图。图8表示一对接触端子,图8A是第一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8B是第二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9表示第一开关部件,图9A是可动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9B是固定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IO表示第二开关部件,图IOA是可动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10B 是固定接触端子的立体图。图11表示安装翼,图ilA是左安装翼的立体图,图11B是右安装 翼的立体图。图12是说明开闭盖的闭合操作的图,图12A是立体图,图12B是 图12A的XHB部分的侧视图。图13是说明卡装配到卡用连接器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3A是立体 图,图13B是沿图13A的XIIIB—XIIIB线的剖视图,图13C和图13D 是在装配了 SD卡的状态下的与图13B对应的剖视图,图13E是在装配 了 MMC卡的状态下的与图13B对应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卡用连接器(连接器);2:连接器壳体(壳体);3:开闭盖;4: 保护盖;5、 6:接触端子;7、 9:可动接触端子;8、 10:固定接触端子; 13、 15:卡;14:引导部件;21 23:框架;24:卡收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是,以下所示的实 施方式是例示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卡用连接器的例子,并 不意味着将本发明特定于该卡用连接器,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权利要求 的范围内包含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实施例1如图1所示,卡用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适用于尺寸和厚度 略有不同的两个种类的第一卡和第二卡,例如适用于SD (SuperDensity: 高密度)卡13和MMC (Multi Media Card:多媒体卡)卡15。因此,首 先说明这些卡的概要。SD卡13由长方形的板状体构成,所述板状体具有长度方向的长度 Lj、前后端部13a、 13b的宽度Wi、 W2 (W-Wz)以及厚度1^,在其内 部收纳有IC芯片,外周围由利用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模压而成的成型体 形成。在该SD卡13的侧方的一边(第一侧边)13i上设有定位突起13c 和卡定槽13e,另一边132为直线状。并且,在该SD卡13的表面上设有 与内部的IC芯片连接的多个触点13d。MMC卡15也具有和SD卡13大致相同的形状,由模压成型体形成, 所述模压成型体具有长度方向的长度L2、前后端部15a、 15b的宽度W3、 W4 (W3<W4)以及厚度t2,该MMC卡15也在一边(第一侧边)15!上 设有定位突起15c,另一边(第二侧边)152形成直线状,在表面上设有12多个触点15d。另外,触点13d、 15d设在图1所示的各卡13、 15的反面 侧,用虚线表示。这些SD卡以及MMC卡13、 15的宽度、长度以及厚 度的关系为W3>W!、 L^L2、 t2>tlt>连接器1具有连接器壳体(以下称为壳体)2,其具有装配这些 SD卡以及MMC卡13、 15的卡收纳孔24;第一、第二接触端子5、 6, 其收纳在该壳体2内,与各个卡的触点13d、 15d电连接;以及装配在壳 体2的上表面的开闭盖3和保护盖4。在将SD卡13装配到连接器1上 时,引导部件14安装到该SD卡13上。下面,说明这些壳体2、开闭盖3、保护盖4以及第一、第二接触端 子5、 6的结构。图3和图4是为了易于理解壳体2的结构而从不同的角度立体观察 壳体2进行图示的图,壳体2由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体形成,所述 合成树脂成型体由一对面对的第一、第二框架21、 22以及连接这些第一、 第二框架21、 22的端部的第三框架23围绕,并具有前方、上方以及下 方的一部分这三者敞开的浅底的卡收纳孔24。对于该壳体2,其表面从 前方朝向后方在中途被分为两部分,前方成为由幵闭盖3覆盖的开闭盖 装配部i,后方成为装配保护盖4的保护盖装配部ii。一对第一、第二框架21、 22隔开比MMC卡15的最宽的宽度W4 稍宽的间隔进行设置,并具有比最长的SD卡13的长度L稍长的长度, 由预定粗细的方形的柱状体形成。即,如图3B和图4A所示,第一框架 21由具有正反壁面21A、 21B以及内外壁面21c、 21D的方柱体形成。并且, 第二框架22同祥也由具有正反壁面22a、 22b以及内外壁面22c、 22D的 方柱体形成。进而,第三框架23也由具有正反壁面23a、 23b以及内外壁 面23。 23d的預定粗細的方柱体形成。第一框架21比第二框架22稍粗,如图3B和图4B所示,在该第一 框架21的前后方向的两处设有第一、第二开关装配部S1、 S2。检测SD 和MMC卡13、 15的装配状态的开关部件安装在第一开关装配部Sl中, 检测开闭盖3的开闭状态的开关部件安装在第二开关装配部S2中。如图4B所示,第一开关装配部Sl由长方形凹陷2h和与该长方形凹陷21i连通的两条安装槽212、 213构成,所述长方形凹陷2h是从第一
框架21的反壁面2lB朝向正壁面2U切至预定的深度而成,长方形凹陷 21。安装槽212、 213都设在第三框架23的附近。并且,安装槽212形成 在第一框架21的反壁面21b上,其槽宽成为可供后述的可动接触端子7 插入的宽度。在该第一框架21的正壁面2U上形成有供可动接触端子7 的安装翼7E插入的贯穿插入槽212,(参照图4A)。并且,安装槽213形成 在第一框架21的反壁面21b上,其槽宽成为可供后述的固定接触端子8 插入的宽度。
并且,如图4B所示,第二开关装配部S2由长方形凹陷214和与该 长方形凹陷214连通的两条安装槽215、 216形成,所述长方形凹陷214从 第一框架21的外壁面21D凹进预定深度而成。在该第二开关装配部S2 中安装检测开闭盖3的开闭状态的开关部件。另外,该第一框架21的外 壁面2lD的前方部向外侧鼓出,后方的第三框架23的附近部经由阶梯差 成为比前方部后退一段的平坦面21D.,该平坦面21D.上形成有用于卡定 保护盖4的卡定突起21p。
如图3A和图3B所示,对于第一框架21的内壁面21c,其前方部在 与面对内壁面21c的第二框架22的内壁面22c之间具有预定的宽度WH4, 但是通过在第一开关装配部S1的附近形成倾斜面2 lc,,从而该倾斜面21 c, 的后方部(即深部)向卡收纳孔24侧突出,因此,在深部,第一框架21 的内壁面21c与第二框架22的内壁面22c之间的宽度縮小,变成宽度WH3。 对于倾斜面21c,,在以错误的状态装配SD和MMC卡13、 15时,该倾 斜面21c,与该SD和MMC卡13、 15的定位突起13c、 15c冲撞而妨碍进 一步的插入,阻止误装配。相反,在以适当的状态装配SD和MMC卡 13、 15时,该倾斜面21c,成为使压入变顺畅的引导面。在第一框架21的 反壁面21b上,在其前方形成有用于装配安装翼的安装槽21t。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第二框架22的外壁面22d的前方部向外 侧鼓出,后方部的第三框架23的附近经由阶梯差成为比前方部后退一段 的平坦面22d,,该平坦面上形成有用于卡定保护盖4的卡定突起22p。在 外壁面22D的前方部形成有用于装配安装翼的安装槽22T。如图4A所示,第三框架23在正壁面23a和外壁面23D上大致等间 隔地形成有可装配第一接触端子5的宽度的多条安装槽23"并且,在内 壁面23c上,形成有可供窄幅的SD卡13的前端部13a插入的大小的开 口 232 (参照图3B)。该开口 232形成为可供SD卡13的前端部13a插入 的大小,即形成为长度方向的宽度比SD卡13的宽度Wj肖长、高度比 该SD卡13的厚度^稍高,当向该开口插入SD卡13的前端部13a时, 该SD卡13被定位、固定。
如图3和图4A所示,第一、第二框架21、 22之间用底板25从第三 框架23朝向各第一、第二框架21、 22的前方连接。即,各第一、第二 框架21、 22的反壁面21B、 22B由预定厚度的底板25连接。该底板25 由下列部分形成连接两框架21、 22之间的内底板25A;以及从该内底 板25a沿着各第一、第二框架21、 22被分割并延伸出来的侧底板25B、 25c。在内底板25a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接触端子6的 多条安装槽25!。并且,在接近第一、第二框架21、 22的部位,形成有 可供后述的引导部件14的夹持爪14B、 14D嵌入以引导其移动的浅底的引 辱槽25b,、 25c,(参照图3B和图4A)。
这样,通过第一、第二框架21、 22以及第三框架23在三侧围绕从 而形成卡收纳孔24,但是如图3A所示,第一、第二框架21、 22的内壁 面21 c、22c之间的间隔WH4以及内壁面22c和倾斜面21 c,之间的间隔WH3 形成为比MMC卡15的宽度W4、 W3稍宽,以能够插入宽幅的MMC卡 15。并且,从前端部到开口 232的深部的长度Lm形成为与SD卡13的长 度L!大致相等,以能够插入SD卡13。另外,从前端部到第三框架23 的内壁面23c的长度LH2形成为与MMC卡15的长度L2大致相等。
如图5所示,开闭盖3是覆盖壳体2的卡收纳孔24的部件,其由金 属板经过冲裁折弯加工形成,具有以下部件顶板31,其覆盖卡收纳孔 24的上方敞开部; 一对侧板32、 33,其从该顶板31的两侧端向下方折 弯并覆盖壳体2的各侧壁面;以及前方盖板34,其同样从顶板31的前方 向下方折弯并覆盖卡收纳孔24的前方敞开部。该前方盖板34成为检测 卡的不适当的装配状态的检测部件。在两侧板32、 33和前方盖板34之间形成有间隙34。 34la —对侧板32、 33向后方延伸出预定长度,在这 些延伸部32A、 33A的端部上设有朝向相互面对的侧板面突出的枢轴突起 32,、 33^这些延伸部32A、 33a具有弾性,在将开闭盖3安装到壳体2 上时,这些延伸部32A、 33A压接夹持在安装于壳体2的侧壁面上的保护 盖4的侧板42、 43上。
另外,在一方的侧板32上,在前方附近形成有开口 322。该开口322 成为具有可供开关部件9的卡定突起9A插入的大小的卡定孔。由于该开 闭盖3由金属板材形成,所以在装配到壳体2上时成为屏蔽外部噪声的 电磁屏蔽部件。
如图6所示,保护盖4是安装在壳体2的保护盖装配部ii上的部件, 其由金属板经过冲裁折弯加工形成,具有以下部件细长的顶板41,其 覆盖该装配部分的上方;以及一对侧板42、 43,其从该顶板41的两端向 下方折弯而成。在顶板41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多条狭缝4h。该间隔 与装配在壳体2上的第一接触端子5对应,这些狭缝41,的宽度成为第一 接触端子5与保护盖4不接触的间隔。
其次,对侧板42、 43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该侧板42、 43 具有相同形状,所以仅对一方的侧板42的形状进行说明。在侧板42上 设有卡定孔42n其卡定在壳体2的卡定突起21p上;枢装孔422,其 用于枢装开闭盖3的枢轴突起321;以及一対安装翼42a、 42a,其安装在 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上。顺便说一下,在另一个侧板43上也设有同样 的卡定孔、枢装孔以及安装翼(省略图示)。这些侧板42、 43具有弹性, 在安装到壳体2上时,其压接夹持在壳体2的各外壁面2lD,、 22d,上。并 且,通过使用金属板材形成该保护盖4,从而在装配到壳体2上时,成为 屏蔽外部噪声的电磁屏蔽部件。
图7示出引导部件,图7A是立体图,图7B是将图7A的引导部件 旋转了 180度后的立体图,图7C是从X2方向观察图7A的引导部件的侧 视图。
由于壳体2内的卡收纳孔24形成为与比SD卡13大的MMC卡15 相匹配的大小,所以,如果插入比MMC卡15薄且窄幅的SD卡13,则在卡收纳孔24内的SD卡13的周围产生与两卡13、 15的厚度和宽度的 差相当的间隙。如果产生这样的间隙,则在卡收纳孔24内,SD卡13变 得不稳定,当施加振动等时,有可能SD卡13在卡收纳孔24内容易移动 而导致触点之间的连接不良。引导部件14就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而使用 的。
该引导部件14通过金属板的冲裁折弯加工而形成,具有在使SD 卡13的前端部13a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下覆盖SD卡13的表面的大小的 顶板141;以及从该顶板14i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端缘向下方折弯而成的第 一、第二侧板142、 143。对于顶板14P在其前方形成有使表面的一部分 向上方突出而成的隆起部14A。该隆起部14a起到下述的作用在SD卡 13插入到卡收纳孔24中时,与保护盖4协同动作而将SD卡13的触点 13d和第二接触端子6之间的电接触维持在良好的状态。在第一侧板142 的前方设有夹持爪14D。该夹持爪14D通过将第一侧板142的端部向第二 侧板143的方向折弯而形成为钩状,以夹入SD卡13。
并且,在第二侧板143上设有在长度方向的前后夹持在SD卡13 的一侧边的一对夹持爪14B、 14B;以及设置在这些夹持爪14B、 14B之间 的引导片14c。各夹持爪14B、 14B通过将第二侧板143的端部向第一侧板 142的方向折弯而形成为钩状,以夹入SD卡13。引导片14c在向卡收纳 孔24插入时与第二框架22的内壁面22c抵接,起到引导SD卡13的插 入的作用。优选在一对夹持爪14B、 14B和引导片14c之间设置狭缝以分 寓各夾持爪14b、 14b,并对这些夹持爪14B、 14b賦予弾性。
通过在将SD卡13装配到连接器1之前,将该结构的引导部件14 安装在SD卡13的前端部13a附近,从而能够防止SD卡13以不适当的 状态装配到连接器1的卡收纳孔24中的情况。即,当使SD卡13成为图 1所示的状态,即,触点13d位于SD卡13的下方(反面)的状态,并 从图7A所示的引导部件的Xi方向插入到引导部件14中时,SD卡13的 第一侧边13^皮一方的夹持爪14d夾持,另一边132被另一方的夹持爪14B、 14b夾持,因此SD卡13不会脱落。由于该安装状态为适当的安装,所以 通过在该状态下装配到卡收纳孔24内,能够进行适当的连接。另外,如果想从引导部件14的X2方向插入SD卡13,则定位突起13c与夹持爪 14]3或者14b冲撞而妨碍插入,无法安装。并且,在想要将图1所示的SD 卡13正反颠倒地插入引导部件14中的情况下,同样也妨碍插入。由此, 能够防止SD卡13向引导部件14的误安装。另外,该引导部件14由金 属板形成,但也可以使用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的成型体形成。
图8示出第一、第二接触端子5、 6。对于第一接触端子5,在其一 端具有与MMC卡15的触点15d接触的接点5A,在其另一端具有与导线 锡焊连接的连接部5B,且该第一接触端子5具有设在该连接部5B附近、 固定在壳体2上的固定部5C,并且该第一接触端子5由具有预定的宽度、 长度以及厚度的导电性良好的弹性带状金属片形成。该第一接触端子5 安装在壳体2的第三框架23上,与MMC卡15的触点15d电连接。对 于第二接触端子6,在其一端具有与SD卡13的触点13d电连接的接点 6A,在其另一端具有与导线锡焊连接的连接部6B,且第二接触端子6具 有设在该连接部6B附近、固定在壳体2上的固定部6c,并且该第二接触 端子6由具有预定的宽度、长度以及厚度的导电性良好的弹性带状金属 片形成。该第二接触端子6安装在壳体2的内底板25a上,与SD卡13 的触点13d电连接。
图9示出构成第一开关单元SWi的第一开关部件。该第一开关单元 SWi由具有可动接点的可动接触端子7和具有固定接点的固定接触端子8 构成。可动接触端子7具有设在前端的可动接点7A;突出弯曲部7c, 其设在稍稍离开该可动接点的位置,并与各卡13、 15的第一侧边13^ 15j抵接;弯曲部7d,其对这些可动接点7A以及突出弯曲部7c赋予弹性; 連接部7b,其设在后端并与导线锡焊连接;以及安装翼7e,其设在该连 接部7B的附近并固定在壳体2上,该可动接触端子7由具有预定的宽度、 长度以及厚度的导电性良好的弹性金属片形成。突出弯曲部7c成为第一 开关单元SW!的动作部。固定接触端子8具有设在前端的固定接点8A; 連接部8b,其设在后端并与导线锡焊连接;以及安装翼8c,其设在该连 接部8B的附近并固定在壳体2上,该固定接触端子8由具有预定的宽度、 长度以及厚度的导电性良好的弹性带状金属片形成。开关单元sw2的第二开关部件。该第二开关单元 SW2由具有可动接点的可动接触端子9和具有固定接点的固定接触端子 IO构成。可动接触端子9具有设在前端的卡定突起9A;可动接点9c, 其设在该卡定突起9A的附近;建接部9b,其与导线锡焊连接;以及安装 翼9d,其设在该连接部9B附近并固定在壳体2上,该可动接触端子9由 具有预定的宽度、长度以及厚度的导电性良好的弹性带状金属片形成。 卡定突起9A与开闭盖3的侧板32的内表面抵接,起到以下作用使该可 动接触端子9的可动接点9c与固定接触端子10的固定接点10a接触,并 且锁定开闭盖3。固定接触端子10具有设在前端的固定接点10A;连 接部10。其与导线锡焊连接;以及安装翼10b,其设在该连接部10c的 附近并固定在壳体2上,该固定接触端子10由具有预定的宽度、长度以 及厚度的导电性良好的弹性带状金属片形成。图11示出一对安装翼。这些安装翼由左右安装翼11l、 lk构成,是 安装在壳体2的底部而将连接器1固定在基板、例如印刷电路板上的部 件。在这些安装翼中,左安装翼11l具有壳体固定部Up其插入壳体 2的装配孔中;以及基板固定部112,其从该壳体固定部lh的一端延伸 出来,并通过锡焊等固定在基板上,该左安装翼IIl由大致L字状的金属 片形成。另一方的右安装翼llR同样也具有壳体固定部lh和基板固定部 112,左右安装翼11l、 11r的基板固定部112、 112相对于壳体固定部 的延伸方向不同。其次,参照图1 图13,对使用了这些部件的连接器1的组装步骤 进行说明。首先,将图8所示的第一、第二接触端子5、 6安装在图3和 图4所示的壳体2上。对于第一接触端子5的安装,通过将其固定部5c 向壳体2的第三框架23的安装槽23i内压入固定而进行。通过该安装, 第一接触端子5如图13B所示那样成为如下的状态其接点5A位于卡收 纳孔24内,連接部5b向第三框架23的后方突出。第二接触端子6安装 在内底板25A的安装槽25i中。该第二接触端子6的安装通过下述方式进 行将其固定部6c以从内底板25A的背面穿过安装槽25i朝向上方的方 式进行嵌入成形。通过该安装,第二接触端子6如图13B所示那样成为如下的状态其接点6a位于卡收纳孔24内,连接部6b向内底板25a的下表面突出。接着,将图9和图10所示的第一、第二开关部件安装在该壳体2的 第一、第二开关装配部S1、 S2中。对于将第一开关部件向第一开关装配 部S1的安装,将可动接触端子7插入固定在一方的安装槽212中,将固 定接触端子8插入固定在另一方的安装槽213中。同样对于将第二开关部 件向第二开关装配部S2的安装,将可动接触端子9插入固定在安装槽215 中,将固定接触端子10插入固定在安装槽216中。通过将第一、第二开 关部件安装在第一、第二开关装配部S1、 S2中,从而形成图2所示的第 一、第二开关单元SW^ SW2。 g卩,第一开关单元SWi成为以下的状态 可动接触端子7的可动接点7a与固定接触端子8的固定接点8a接触,并 且突出弯曲部7c朝向卡收纳孔24内突出。并且,第二开关单元sw2成 为以下的状态可动接触端子9的可动接点9C以从固定接触端子10的固 定接点ioa离开、即分离的状态与固定接点10a対置,并且卡定突起9A 朝向外侧突出。其次,将图6所示的保护盖4安装在壳体2的后方保护盖装配部ii 上。该保护盖4的安装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克服两侧板的弹性而使面对 的两侧板42、 43的间隔变大,使两侧板42、 43与壳体2的侧壁21D,、 22d,抵接,使两侧板42、 43的卡定孔421、 431与壳体2的卡定突起21P、 22P卡合并固定。然后,将图5所示的开闭盖3安装在该保护盖4上。对 于该开闭盖3的安装,克服两侧板的弹性而使开闭盖3的两侧板的延伸 部32A、 33A的间隔变大,将设在这些延伸部上的枢轴突起32i、 33j嵌 入并转动自如地固定在保护盖4的枢装孔422中。通过将该开闭盖3安装 在壳体2上,从而如图12所示,开闭盖3幵闭自如,在打开该开闭盖3 时能够检查卡收纳孔24的内部。然后,将图ll所示的左右安装翼ll。 11r安装在売体2底部的安装槽21t、 22t中,完成连接器l的组装。组装 后的连接器1安装在未图示的印刷电路板等上进行使用。其次,参照图l、图2、图12以及图13,说明SD卡13和MMC卡 15向卡收纳孔24中的装配以及开闭盖3的闭合过程。首先,下面对朝向卡收纳孔24内装配一方的MMC卡15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在装配MMC卡15之前使开闭盖3打开。通过打开该开闭盖 3,成为卡收纳孔24的内部露出而能够检查其内部的状态。因此,将装 配的MMC卡15的触点15d和定位突起15c与卡收纳孔24内的第一接 触端子5的排列状态及孔形状进行对照。基于该对照结果,使图1所示 的MMC卡15的触点15d位于上方。另外,在MMC卡15的正反面颠 倒时,变更为触点15d朝向上方。接着,使MMC卡15的设有定位突起15c的第一侧边15,与第一框 架21的内壁面21c抵接,使反面与卡收纳孔24的侧底板25B抵接,同时 使第二侧边152与第二框架22的侧底板25c和内壁面22c抵接,进行插 入。在该插入过程中,当MMC卡15的前端部15a接近开口 232时,MMC 卡15的第一侧边15i与可动接触端子7的突出弯曲部7c抵接,向外侧被 推动,可动接触端子7的可动接点7a从固定接触端子8的固定接点8A 离开,切断第一开关SWp通过切断该第一开关SWp能够电检测装配 了MMC卡15的情况(参照图2)。因此,对于卡的装配,能够在将装配 的MMC卡15的触点15d和定位突起15c与卡收纳孔24内的第一接触 端子5的排列状态和孔形状进行对照后插入,能够没有误装配地极其简 单地进行装配。在向卡收纳孔24插入MMC卡15后使开闭盖3闭合。在该闭合操 作时,如果MMC卡15没有插入到适当的位置,则如图12A所示,MMC 卡15的后端部15b从卡收纳孔24的前方的敞开口向外弹出。其结果是, 开闭盖3的前方盖板34与该弹出的部分冲撞而无法闭合开闭盖3。因此, 通过该开闭盖3与MMC卡15的冲撞,能够简单地检测MMC卡15为 不完全装配的情况。其后,当MMC卡15插入到正常的位置,则开闭盖 3能够闭合从而闭合开闭盖3。通过该开闭盖3的闭合,前方盖板34覆 盖前方的开口部,因此能够阻止尘埃等异物的侵入。与该开闭盖3的闭合操作联动,第二开关单元SW2进行一连串的切 断一接通一切断动作。即,在开闭盖3闭合前,第二开关单元SW2为切 断状态(参照图12B的(Bl))。当在该状态下闭合开闭盖3时,在闭合的最初的阶段,开闭盖3的侧板32的内壁面与第二开关单元SW2的卡定 突起9a抵接,该卡定突起9A被向内侧压入,第二开关单元SW2从切断 切换为接通(参照图12B的(B2))。同时,卡定突起9A进入设在开闭盖 3的侧板32、 33上的卡合孔322中,开闭盖3被锁定在闭合状态(参照 图12B的(B3))。其次,对向卡收纳孔24装配SD卡13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向卡收纳孔24内装配SD卡13之前,将引导部件14安装在SD 卡13上。对于该引导部件14的安装,使SD卡13成为图1所示的SD 卡13的状态、即触点13d位于SD卡13的下侧(反面)的状态,从图 7A所示的&方向插入引导部件14中。对于通过该插入而安装有引导部 件14的SD卡13,其第一侧边13i被一方的夹持爪14d夾持,另一边132 被另一方的夹持爪14B、 14b夾持,并且SD卡13的卡定槽13e卡定在设 置于引导部件的卡定突起(未图示)上。另外,当将SD卡13从引导部 件14的X2方向插入,或者使图1所示的SD卡13的正反面颠倒、即以 使触点13d位于上方的方式从引导部件14的X,或者X2方向插入时,任 一种情况的插入都被妨碍从而能够检测为误安装。在将该引导部件14安装在SD卡13上之后,打开开闭盖3,向卡收 纳孔24内插入。当打开开闭盖3时,卡收纳孔24的内部露出,因此, 对于安装了引导部件14的SD卡13的装配,利用与MMC卡15的装配 大致相同的过程进行。即,使设有定位突起13c的一边13i与第一框架 21的内壁面21c抵接、也就是使装配了引导部件14的状态下的第一侧板 142与第一框架21的内壁面21c抵接,使另一方的第二侧板143与内壁面 22c抵接,使反面与卡收纳孔24的側底板25b抵接,来插入SD卡13。 在该插入过程中,引导部件14的夹持爪14B、 14d嵌入売体2的引导槽 25c,、 25B,中并滑动移动。并且,引导部件14的引导片14c与内壁面22c 抵接而被引导。当SD卡13的前端部13a接近开口 232时,SD卡13的 一边13i与可动接触端子7的突出弯曲部7c抵接,向外侧被推动,可动 接触端子7的可动接点7a从固定接触端子8的固定接点8a寓幵,第一开 关单元SW^皮切断。通过切断该第一开关单元SWp能够电检测装配了SD卡13的情况。在该状态下,SD卡13的前端部13a被插入开口 232 内。当SD卡13的前端部13a被插入开口 232内时,SD卡13在开口23z 内被定位、固定。并且,同时,引导部件14的隆起部14A进入保护盖4 的下方,即进入卡收纳孔24的被保护盖4覆盖的地方,隆起部14a与保 护盖4的内表面抵接而向下方按压SD卡13。通过该按压,SD卡13的 反面的各个触点13d被压接在第二接触端子6的各个接点6a上而良好地 电连接(参照图13C、图13D)。在将SD卡13插入卡收纳孔24内之后 闭合开闭盖3。该闭合操作利用与MMC卡15时同样的过程进行。因此, 通过将引导部件14安装在SD卡13上,并朝向卡收纳孔24进行装配, 从而即使在卡收纳孔24内产生间隙,SD卡13也被引导部件14保持, 因此即使施加振动等也不会移动,不会引起接触不良。
另外,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虽然作为适用于SD卡 13和MMC卡15的卡用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些卡。
权利要求
1、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其由电绝缘体形成,并形成有由面对的一对第一、第二框架以及连接该第一、第二框架的一端部的第三框架在三侧围绕且前方和上方敞开的有底的卡收纳孔,在该卡收纳孔内能够装配尺寸和厚度不同的卡;接触端子,其配设在该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收纳孔内;以及开闭盖,其覆盖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卡收纳孔的敞开部,所述开闭盖的后方转动自如地枢装在所述第一、第二框架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盖具有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检测作为装配在所述卡收纳孔中的所述卡的第一、第二卡的装配状态,在将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 装配在所述卡收纳孔中时,向所述卡收纳孔装配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 然后关闭所述开闭盖,使所述开闭盖的检测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卡或第二 卡的后端部,检测所述第一卡或第二卡的装配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包括第一、第二卡,所述第一卡形成为比所述第二卡小,在将所述第一卡装配在所述卡收纳孔中时,在所述第一卡上安装引导部件, 然后向所述卡收纳孔进行装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包括第一、第二卡,所述卡收纳孔形成为能够分别收纳所述第一、第二卡的形状,所述接触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第二卡的各自的 触点接触的第一、第二接触端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固定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第三框架上,所述第二接触端子固定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底部。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盖由具有以下部分的金属板形成 一对第一、第二侧板,其覆盖所述第一、第二框架的外侧侧壁面;顶板,其连接这些侧板的上 端并覆盖所述卡收纳孔的上方的敞开部;以及前方盖板,其覆盖所述卡 收纳孔的前方的敞开部,所述前方盖板成为所述检测部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第一、第二框架的任一方上设有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检测所述卡的装配状态,所述第 二开关单元检测所述开闭盖的开闭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接触端子和第一可动接触端子,所述第一固定接触端子具有固定接点,所述第一可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 接点,其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分离;以及动作部,其通过卡的装配而 使所述可动接点从所述固定接点离开,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固定 接触端子和第二可动接触端子,所述第二固定接触端子具有固定接点, 所述第二可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接点,其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分离; 以及动作突起,其与所述开闭盖的开闭操作联动地使所述可动接点从所 述固定接点离开。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可动接触端子的所述动作突起与所述开闭盖的闭合操作联动,使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进行一连串的切断一接通一切断动作,在最后 的切断状态下,所述动作突起卡定在设于所述框架上的卡定孔中,从而 所述开闭盖被锁定在闭合状态。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包括第一、第二卡,所述第一卡形成为比所述第二卡长,在所述第三框架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卡的前端部插入的开口部,在装配了 所述第一卡时,该第一卡的前端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中被定位、固定。
1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由下列部分形成使所述第一卡的前端部的一部分露出并覆盖其表面的顶板;以及从所述顶板的两侧边折弯,夹持所述第一 卡的两侧边的夹持爪和引导边。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在与设于所述顶板上的一方的夹持爪邻接的部位形成有限制所述第一卡的安装方向的限制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后方装配有金属制的保护盖,并用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开闭盖,所述金属制的开闭盖枢装在所述保护盖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 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保护盖协同动作 来加强与所述第二接触端子之间的接触的隆起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该卡用连接器能够放心并简单地装配尺寸和厚度等不同的卡。所述卡用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2),其由电绝缘体形成,并形成有由一对第一、第二框架以及连接第一、第二框架的一端部的第三框架在三侧围绕且前方和上方敞开的有底的卡收纳孔;接触端子(5、6),其配设在连接器壳体的卡收纳孔内;以及开闭盖(3),其覆盖连接器壳体的卡收纳孔的敞开部,所述开闭盖的后方转动自如地枢装在第一、第二框架上。
文档编号H01R13/52GK101320854SQ20081010891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8日
发明者孔焕焮, 朱小燕, 梁永兴 申请人:Mea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