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690411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设置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的接头连接器及其 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3433797中披露的接头连接器已知为这种 类型中的一个。该接头连接器被构造成使得,在各层中,接触部分和 接合部分设置在侧表面上,并在正确组装位置处彼此接触,以在适当 竖立了各子外壳时组装处于对准的多个子外壳。
在该接头连接器中,出于例如降低模制成本的原因,准备了位于 其侧表面上的形成有多个接触部分和接合部分的共同子外壳,并且根 据子外壳在竖立子外壳的过程中将定位的层而有选择地切除接触部分 和接合部分。
然而,由于其中安装有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的配合外壳具有 固定尺寸,所以如果接触部分和接合部分设置在子外壳的侧表面上, 则用于容纳端子接头的空腔的内壁较薄,并且连接器具有整体降低的 强度。还存在其他问题,诸如,如果在错误位置处切除了接触部分和 接合部分,则由于切除接触部分和接合部分的操作及对子外壳的处置 而增加操作人员的负担。
而且,作为用于将端子接头保持在空腔中的构造,可以考虑,例 如,形成与相应子外壳的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中的空腔的内部连通的保 持器插入开口,以使得保持器可通过另一侧上的配合表面上的保持器 插入开口而插入到空腔中,并且由于子外壳的竖立,使得该保持器通
过保持器插入开口进入空腔,并锁定端子接头使其容纳在空腔中。
在这种构造中,如果出于减小竖立子外壳时施加的连接力的目的 而将特定间隙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口边缘和保持器之间,则允 许被竖立的子外壳沿着配合表面的平表面在间隙的设置范围内移位。
例如,如果通过只推动附图33中所示的竖立子外壳中的最底部子
外壳100而进行连接操作,则相应子外壳在从下层朝上层的连接方向 上逐渐向后(附图33中向左)移位。关于最上层子外壳101,在子外 壳101到达正确连接位置之前,可完成连接操作。而且,如果最上层 子外壳101设置有锁定臂102,则锁定臂102的锁定突起103不可能安 装到锁定孔201中,从而无法实现锁定。
而且,由于子外壳设置有能够容纳端子接头的空腔,并且线束的 末端与该端子接头连接,所以在端子接头容纳到空腔中之后,竖立之 前的每个子外壳通常都安装在检查设备中,并且通过使设置在检査设 备中的电导探针与端子接头接触,进行对端子接头的电连接测试。
然而,在电连接测试中,可能检查端子接头是否与正确的线束连 接,但不可能检查端子接头是否容纳在正确的子外壳中。于是,如果 端子接头容纳在不同于正确子外壳的子外壳中,则在子外壳竖立之后, 错误地布设了线束。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通过防止子外壳 的错误竖立,尤其是在不导致强度的任何下降的情况下,使得竖立操 作易于进行。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恃征实现。本发明的优 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头连接器,包括 可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
一个或多个空腔,该空腔设置在相应子外壳中并能够至少部分容 纳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及
一个或多个突出件,该突出件设置在相应子外壳的外侧上,在与 子外壳的竖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
其中
一个或多个辨识突起设置在相应突出件的一侧的配合表面上,并 且一个或多个辨识凹口设置在另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上,其中如果子外 壳正确树立,则该辨识凹口至少部分地将辨识突起容纳在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树立子外壳,该一个或多个突出 件形成手推部分, 其中
随着通过朝向配合外壳而推动或操作手推部分而使竖立在多个层 中的子外壳至少部分安装到配合外壳中,端子接头与设置在该配合外 壳中或配合外壳处的一个或多个相对应配合端子接头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接头连接器,包括
可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
设置在各子外壳中并能够容纳端子接头的空腔,
设置在各子外壳的外侧上的突出件,该突出件在与子外壳的竖立 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并通过竖立子外壳而形成手推部分, 其中
随着通过将手推部分朝向配合外壳推动而使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 外壳安装到配合外壳中,该端子接头与设置在配合外壳中的配合端子 接头电连接,及
辨识突起设置在各突出件的一侧的配合表面上,并且辨识凹口设 置在另一侧的配合表面中,其中如果子外壳正确竖立,则辨识凹口将 辨识突起容纳在其中。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如果子外壳正确竖立,则辨识突起至少部分 容纳在辨识凹口中,所以可防止子外壳的错误竖立。而且,由于利用 了作为现有结构的手推部分来设置辨识突起和辨识凹口,所以与辨识 突起和辨识凹口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接头连接器可制作得更小。而 且,由于形成手推部分的突出件设置在子外壳的外侧上,所以空腔的 内壁不需要变薄,因此不可能整体降低接头连接器的强度。
本发明优选如下实现。
在子外壳的正确竖立状态下,该辨识突起和辨识凹口可在竖立方 向上基本彼此对准,该辨识凹口可以具有基本与辨识突起的横截面形 状基本一致的孔形状,并且除非子外壳正确竖立,否则由于不同横截 面形状和/或横截面形状的不同定向,该辨识突起的突出末端干扰辨 识凹口的开口边缘。
根据这种构造,由于当辨识突起的横截面形状和/或横截面形状 的定向与辨识凹口的孔形状一致时,辨识突起至少部分容纳在该辨识 凹口中,所以可以防止子外壳的错误竖立。例如,如果为每个子外壳 设置一对辨识突起和一对辨识凹口,同时它们在宽度方向(与竖立方 向和连接方向都交叉的方向)上以特定间隙隔开,则这些辨识突起和 辨识凹口可在竖立方向上对准,并且在辨识突起之间的和在辨识凹口 之间的间隔是固定的。因此,不可能在宽度方向上增大接头连接器。
可为每个子外壳设置成对的突出件,成对辨识突起和成对辨识凹 口可分别以特定间隙设置,并且除非子外壳正确竖立,否则由于辨识 突起之间的和辨识凹口之间的不同间隔,该辨识突起的突出末端会干 扰另一侧的配合表面。
根据这种构造,由于当这对辨识突起之间的间隔和这对辨识凹口
之间的间隔一致时,这对辨识突起容纳在这对辨识凹口中,所以可以 防止子外壳的错误竖立。
设置在最底层的子外壳中的辨识凹口可设置成使得,能够将设置 在位于最底层上方的所有子外壳上的辨识突起容纳在其中。
根据这种构造,即使子外壳的层数改变,最底层中的子外壳也可 用作共同子外壳。
该突出件可形成为在子外壳的后部横向突出。
根据这种构造,由于手推部分形成在接头连接器的后部处,所以 在将接头连接器与配合外壳连接之后,可很容易进行推动操作。
因此,在不导致任何强度降低的情况下,可很容易防止竖立子外 壳时错误的竖立。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尤其是根据上述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的 接头连接器,包括
可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
一个或多个空腔,该空腔设置在子外壳中并能够将一个或多个端 子接头至少部分容纳在其中,
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插入开口,该保持器插入开口形成在相应子外 壳的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中,并与相应空腔的内侧连通,及
一个或多个保持器,该保持器从另一侧处的配合表面突出,并且 随着相应子外壳被竖立,可通过保持器插入开口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 中,以锁定端子接头和/或将其保持为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空腔中,
其中一个或多个肋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口边缘 和基本面对该开口边缘的保持器之间,用于防止正确竖立的子外壳沿
着位于配合表面的平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方向移位。
因此,在将端子接头保持在空腔中的同时防止了竖立的子外壳的 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当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与配合外 壳连接时,该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和设置在配合外壳中的一个或多个 配合端子接头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头连接器,包括 可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
设置在子外壳中并能够将端子接头容纳在其中的空腔,
保持器插入开口,该保持器插入开口形成在相应子外壳的一侧的 配合表面中,并与相应空腔的内侧连通,及
保持器,该保持器从另一侧的配合表面突出,并且随着相应子外 壳被竖立,可通过保持器插入开口插入到空腔中,以锁定和保持端子 接头使其容纳在空腔中,
当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时,端子接头和设置 在配合外壳中的配合端子接头电连接,
其中,肋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口边缘和面对该开口边缘的 保持器之间,用于防止正确竖立的子外壳沿着位于配合表面的平面方 向移位。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竖立相应子外壳,保持器通过保持器插入开 口进入空腔,以锁定和保持端子接头使其容纳在空腔中。随后,在将 竖立的子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之后,通过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 口边缘和面对该开口边缘的保持器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肋,可以限制相 应子外壳沿着配合表面的平面方向的移位。例如,即使通过只将最底 层中的子外壳推向配合外壳而进行连接操作,在最上层中的子外壳到 达正确连接位置之前也不可能完成连接操作。
本发明优选如下实现。
在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中,在子外壳的竖立方向上位于一端 处的子外壳可包括至少一个锁定臂,用于保持通过与配合外壳的锁定 部分相接合而连接的接头连接器和配合外壳。根据这种构造,竖立的 子外壳和配合外壳可适当地保持为通过锁定臂与锁定部分的接合而连 接。例如,在最上层子外壳包括锁定臂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只将最底 层子外壳推向配合外壳而进行连接操作,也不可能在锁定臂不与锁定 部分接合的情况下,完成连接操作。
该一个或多个保持器具有形成在其基端处或其附近的一个或多个 肋,随着保持器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保持器插入开口中,该肋基本与保 持器插入开口的开口边缘接触,并且在肋基本与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 口边缘接触之前,特定间隙优选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口边缘和 面对该开口边缘的保持器之间的基本整个圆周上。根据这种构造,在 竖立子外壳时肋接触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口边缘之前,竖立操作时的 较小的连接力就足够了。
该一个或多个肋中的至少一部分,优选每个肋都包括*.倾斜导向 表面,该倾斜导向表面用于通过基本与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口边缘滑
动接触而将子外壳导向或导向到正确位置;和/或保持部分,该保持
部分基本在竖立方向上延伸,优选从该倾斜导向表面延伸,并适合于 通过与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口边缘接触而将子外壳基本保持在正确位 置处。根据这种构造,该子外壳可通过倾斜表面被导向到正确位置, 并且在导向操作之后可通过保持部分被保持在正确位置处。
因此,在将端子接头保持在空腔中的同时可防止竖立的子外壳的 移位。
头连接器,包括
子外壳,该子外壳可竖立在多个层中并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与线 束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及
一个或多个导向件,该导向件从子外壳突出,并可在竖立在多个 层中的子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时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形成在配合外壳中 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凹槽中,以对两外壳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
通过将子外壳在竖立之前安装到检查设备中,并使设置在检査设 备中或检査设备处的一个或多个电导探针与端子接头接触,而进行电 连接测试,以判断端子接头是否与正确线束连接,和/或该端子接头 是否正确设置在被操作的相应子外壳内,
其中
在对相应子外壳的不同设置和/或不同形状中, 一个或多个切口 形成在导向件的导引端中或其附近,及
可探测部分设置成,通过使探测器与电导探针分开设置,以在电 连接测试时探测切口的存在或不存在和/或该切口的不同形状,从而 能够辨识每个子外壳的类型。
因此,具体地,通过使线束在子外壳竖立之后正确布设,获得提 高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头连接器,包括 子外壳,该子外壳可竖立在多个层中并能够容纳与线束连接的端 子接头,及
导向件,该导向件从子外壳突出,并可在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 壳与配合外壳连接时,插入到形成在配合外壳中的导向凹槽中,以对 两外壳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
通过将子外壳在竖立之前安装到检査设备中,并使设置在检查设 备中的电导探针与端子接头接触,而进行电连接测试,以判断端子接 头是否与正确线束连接,并且随着两外壳连接,该端子接头与设置在 配合外壳中的配合端子接头电连接,
其中
在对相应子外壳的不同设置中,切口形成在导向件的导引端中,

可探测部分设置成,通过使探测器与电导探针分开设置,以在电 连接测试时探测切口是否存在,从而能够辨识每个子外壳的类型。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将与线束连接的端子接头容纳在子外壳中并 使电导探针与竖立之前的子外壳中的端子接头接触,而进行电连接测 试,以判断端子接头是否与正确线束连接。在该电连接测试期间,通 过探测器探测形成在可探测部分中的切口,可辨识子外壳的类型。因 此,可以在电连接测试中检査端子接头是否容纳在正确子外壳中。因 此,可防止线束在子外壳竖立之后错误地布设。
本发明优选如下实现。
该探测器是接触传感器,并且如果形成有切口,则该传感器不接 触,而如果没有切口形成,则与导向件的导引端接触。根据这种构造, 使用接触传感器可探测切口的存在或不存在。
在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中,该探测器和/或该一个或多个切 口可设置在位于中间位置处的每个子外壳中,不包括位于竖立方向上 的相对末端处的子外壳。即,在接头连接器中,位于中间位置的子外 壳通常是那些竖立的且外观上形状相同的。于是,可能的情况是端子 接头容纳在错误子外壳中。因此,不需要检查所有竖立的子外壳。通 过只检查位于中间位置的子外壳而提高了检査效率。
因此,可在子外壳竖立之后正确布设线束。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尤其是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的组装接 头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可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其中一个或多个突出件设置在 相应子外壳的外侧上,在与子外壳的竖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
将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地容纳在一个或多个相应空腔 中,该空腔设置在相应子外壳中,及
沿着竖立方向竖立该多个子外壳,其中通过将一个或多个辨识突 起至少部分地容纳在一个或多个辨识凹口中,实现正确竖立,该辨识 突起设置在相应突出件的一侧的配合表面上,该辨识凹口设置在另一 侧的配合表面中,而通过辨识突起和辨识凹口的干扰,避免了子外壳 的错误竖立。 -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尤其是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的组装接 头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可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其中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插入开 口形成在相应子外壳的一侧的配合表面中,
将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地容纳在一个或多个相应空腔 中,该空腔设置在相应子外壳中,其中该空腔连通该一个或多个保持 器插入开口,及
沿着竖立方向竖立该多个子外壳,从而从另一侧处的配合表面突 出的一个或多个保持器通过保持器插入开口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空腔 中,以锁定和/或保持端子接头使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空腔中,
其中, 一个或多个肋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的开口边 缘和基本面对该开口边缘的保持器之间,用于防止正确竖立的子外壳 沿着位于配合表面的平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方向移位。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尤其是根据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的组装接 头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可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
将与线束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相应的子 壳体中,及
沿着竖立方向竖立该多个子外壳,
17
将该竖立的子外壳与配合外壳组装,从而当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 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时,从子外壳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导向件至少部分 地插入到形成在配合外壳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凹槽,以对两外壳 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
通过将子外壳在竖立之前安装到检查设备中,并使设置在检查设 备中或检查设备处的一个或多个电导探针与端子接头接触,而进行电 连接测试,以判断端子接头是否与正确线束连接,和/或该端子接头 是否正确设置在被操作的相应子外壳内,
其中
在对相应子外壳的不同设置和/或不同形状中, 一个或多个切口 形成在导向件的导引端中或其附近,及
可探测部分设置成,通过使探测器与电导探针分开设置,以在电 连接测试时探测切口的存在或不存在和/或该切口的不同形状,从而 能够辨识每个子外壳的类型。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 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 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组合到另外的实施例中。
附图1所示透视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在接头连接器和中间连 接器被连接之前的状态,
附图2所示透视图示出了该接头连接器和中间连接器连接之后的
状态,
附图3所示竖直剖视图示出了该接头连接器和中间连接器连接之 后的状态,
附图4是该中间连接器的正视图, 附图5是该中间连接器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6是示出子外壳被竖立(buildup)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附图7是示出该子外壳竖立之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附图8是示出该子外壳竖立之前的状态的正视图,
附图9是示出该子外壳竖立之前的状态的后视图,
附图IO是第一子外壳的仰视图,
附图11是第二子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12是该第二子外壳的仰视图,
附图13是第三子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14是该第三子外壳的仰视图,
附图15是第四子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16是该第四子外壳的仰视附图17是第五子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18是该第五子外壳的仰视图,
附图19是第六子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20是示出了接头连接器的正视图,其中子外壳在两个水平上 竖立在该接头连接器中,
附图21是示出接头连接器的正视图,其中子外壳在三个水平上竖 立在该接头连接器中,
附图22是示出接头连接器的正视图,其中子外壳在四个水平上竖 立在该接头连接器中,
附图23是示出接头连接器的正视图,其中子外壳在五个水平上竖 立在该接头连接器中,
附图24是示出防止相应子外壳的错误竖立的状态的透视图,
附图25是示出防止相应子外壳的错误竖立的状态的平面图,
附图26是示出防止修改实施例中子外壳的错误竖立的状态的平
面图,
附图27是该第一子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28是该第二子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29是该第三子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30是该第四子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31是该第五子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32是该第六子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33是示出相应子外壳移位的状态的视图, 附图34是示出对第二子外壳进行电连接测试的状态的视图, 附图35是示出对第三子外壳进行电连接测试的状态的视图, 附图36是示出对第四子外壳进行电连接测试的状态的视图, 附图37是示出对第五子外壳进行电连接测试的状态的视图, 附图38是示出在另一实施例中对第四子外壳进行电连接测试的 状态的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50接头连接器
12锁定臂
13手推部分
21中间连接器(配合外壳)
24中间端子(配合端子接头)
25锁定孔(锁定部分)
27导向凹槽
31突出件
32空腔
34保持器插入开口
35保持器
35A肋
35B倾斜导向表面
35C保持部分
36导向件
36A切口
40端子接头
51突起(探测器)
A (Al至A5)辨识突起
B (Bl至B5)辨识凹口
S (Sl至S6)子外壳C 接触探针(探测器)
E 电导探针
w 线束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整体构造>
根据本实施例的接头连接器10可至少部分地安装或插入到中间 连接器20的安装凹口 22 (后文描述)中,如附图1中所示。与相应线 和/或线束W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至少部分地或可至少部分 地容纳在接头连接器10中。如果两个接头连接器10至少部分安装到 中间连接器20的相应(优选基本相对的)侧中,则设置在中间连接器 20中或中间连接器20处的中间端子("配合端子接头"的例子)24 和端子接头40电连接,从而与两个接头连接器10连接的线和/或线 束W电连接。此处,关于向前和向后方向,根据接头连接器10和中间 连接器20的连接方向,将被连接的侧面称为前侧。
在接头连接器10至少部分地安装或插入中间连接器20中之后, 将受到推动的一个或多个手推部分13形成在每个接头连接器10的后 部处或其附近。 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手推部分13设置成朝向(优 选基本相对的)横向侧突出,并设置成面对中间连接器20的安装凹口 22的开口边缘,使得两连接器IO、 20正确连接,如附图2中所示。
<接头连接器的构造>
每个接头连接器10都包括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竖立外壳11, 它通过竖立一种或多种,例如六种子外壳Sl、 S2、 S3、 S4、 S5和S6 (下文中,称为"各子外壳S1至S6"或者仅称为子外壳S)形成。这 些子外壳S在沿着竖立方向BUD正确竖立的状态下从最上一个开始相 继称为第一子外壳Sl、第二子外壳S2、第三子外壳S3、第四子外壳 S4、第五子外壳S5和第六子外壳S6。此处,关于竖直方向,根据各子 外壳S的竖立方向BUD,朝向子外壳S1的方向称为向前方向。
第一子外壳Sl设置有用于保持正确连接的两个连接器10、 20的 锁定臂12。该锁定臂12包括从第一子外壳Sl的上表面(优选基本是 其前端)竖立或突出的基端部分12A以及从该基端部分12A基本向后 延伸并可基本向上和向下弹性变形的(优选基本悬臂梁形状的)臂部 分12B。用于将锁定臂12解除锁定的解锁部分12C设置在该臂部分12B 的后端处或其附近。而且,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锁定突起12D形成在臂 部分12B的优选略微在解锁部分12C前面的位置处。
<中间连接器的构造>
该中间连接器20包括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中间外壳("配合外 壳"的例子)21,并且该中间外壳21设置有两个或更多个,优选是成 对具有开口前侧和后侧的安装凹口 22。在两个安装凹口 22之间分隔的 中间壁23形成在中间外壳21中。通过从一个安装凹口 22朝另一安装 凹口 2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中间壁23中(优选通过压过或安装过), 固定或定位该中间端子24。如附图5中所示, 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 中间端子24优选以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隔设置在宽度和/或 竖直方向上。而且,如附图3中所示, 一个或多个,例如五个舌片形 端子基本与各端子接头40 —致地竖直设置在第二至第六子外壳S2、 S6 中并处于每个中间端子24的两侧处,和/或通过彼此连接而组合竖直 相邻的舌片形端子。应当理解的是,安装凹槽22可以具有任何相对定 向,例如它们可以如此设置以向中间连接器20的基本相对侧开口,或 者它们可以以彼此成不等于O。或180°的角度设置,优选基本彼此垂 直设置,从而导致有角度的中间连接器20在相应角度下连接线/线束。
在向内和向外方向上穿透安装凹口 22的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 锁定孔25形成在中间外壳21的横向(上)表面中。随着接头连接器 10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安装凹口 22中,锁定突起12D从安装凹口
22内侧至少部分地安装或插入到锁定孔25中。锁定突起12D能够将 两个正确连接的连接器10、 20保持为,使其通过与锁定孔25的内周 表面相接合而被保持。应当注意的是,将固定到安装支柱(stay,未示 出)上的固定部分26设置在中间外壳21的侧表面上。
一个或多个导向凹槽27优选沿基本向前和向后方向形成在中间 连接器21的安装凹口 22的内周表面的(优选基本相对的)横向侧中。 这一个或多个导向凹槽27形成为与相应子外壳S基本一致,并且从主 体30的(优选基本相对的)横向侧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导向件36可至 少部分地插入到其中。以此方式,可以对两个连接器IO、 20的连接操 作进行有利地导向。
<每个子外壳的构造>
如附图6中所示,每个子外壳S都包括(优选基本板状或平坦的) 主体30和在该主体30的后部处或其附近朝向(优选基本相对的)横 向侧突出的一个或多个突出件31。第二至第六子外壳S2至S6中的每 一个都形成有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穿透并优选设置在横向上的一 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空腔32,并且该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可从插入 侧,优选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地容纳到这一个或多个空腔32中。至 少一个锁定矛杆33如此形成在每个空腔32的横向或侧壁处,使得可 在与端子接头40插入到空腔32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优选基本在横 向上)弹性变形,并且通过锁定矛杆33与端子接头40优选基本从横 向侧的接合,可将端子接头40保持成被维持在空腔32中。
该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空腔32共同的保持器插入开口 34形成 为穿透第二至第六子外壳S2至S6的每一个的一个表面(例如,上表 面)。多个(例如,三个)空腔32通过保持器插入开口 34与空腔32 的外侧连通。另一方面, 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保持器35形成在 相邻外壳Sl至S5 (优选在第一至第五子外壳Sl至S5的每一个上) 的配合(下)表面上或从其突出,当每个子外壳S都正确放置时,该
保持器通过保持器插入开口 34至少部分地进入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 (例如,三个)空腔32。该保持器35可将端子接头40保持成使其通
过与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空腔32中的基本正确插入位置的端子接头40 (优选是其后端)相接合而被维持在空腔32中。换句话说,端子接头
40被保持成使其优选通过锁定矛杆33的接合以及保持器35的接合而
受到双重保持。
在各子外壳S竖立之后,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隙设置在 保持器35的侧壁和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之间,以减小被施 加的连接力。然而,由于这些间隙的存在,各子外壳S基本在向前和 向后方向上移位。结果,如果两个连接器IO、 20连接,例如通过仅推 动最底层中的第六子外壳S6,则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子外壳更 加向后朝最上层移位并且在最上层中第一子外壳S1中无法实现由锁定 臂12进行的锁定。作为应对手段,用于防止保持器35和保持器插入 开口 34的开口边缘之间出现后冲的一个或多个肋35A设置在保持器 35的基端附近。
一个或多个,优选成对导向件36基本在宽度方向上从主体30的 (优选基本相对的)横向侧突出。这些导向件36形成为可滑动地至少 部分插入到一个或多个导向凹槽27中,从而能够对两个外壳10、 20 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该导向凹槽形成在中间外壳21的安装凹口 22 的内周表面的(优选基本相对的)横向侧中。用于在每个子外壳S沿 竖立方向BUD被竖立之前在检查过程中辨识子外壳S的类型的一个或 多个切口 36A优选形成在导向件36的前边缘处或其附近。在该检査过 程中,可以检查与相应端子接头40连接的线束W是否正确连接,并且 通过优选利用探针(未示出)探测切口36A,可以检査与线束W连接 的端子接头40是否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正确的子外壳S中。
比主体30的上表面更加向上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是四个弹性 锁定件37设置在导向件36的上表面上或上表面处。该四个弹性锁定
件37设置成基本面对宽度方向和/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以特定(预 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隔隔开。基本向内突出的锁定爪37A设置在每个 弹性锁定件37的突出末端处,并且该弹性锁定件37的带有锁定爪37A 的一侧可移位。另一方面,可接合部分38形成在第一至第五子外壳S1 至S5的相应导向件36下方,如附图8中所示,该可接合部分可与弹 性锁定件37的锁定爪37A接合,以将竖直相邻的主体30保持或锁定 在竖立状态。
<各子外壳的错误竖立防止构造>
如附图7中所示,通过紧密竖立各子外壳S的相应突出件31,形 成手推部分13。辨识突起A从各突出件31的配合表面的下面一个向 下(朝相邻子外壳S)突出,并且用于将辨识突起A至少部分容纳在 其中的辨识凹口 B设置在上面一个配合表面上。这些辨识突起A和辨 识凹口 B在各子外壳S的竖立方向上基本对准,使得各子外壳S正确 竖立在竖立方向BUD上。因此,各辨识突起A之间的间隔和各辨识凹 口之间的间隔优选都基本相等。
接下来,各子外壳S的辨识突起A和辨识凹口 B的详细构造从第 一子外壳Sl开始相继描述。各辨识突起A从顶部开始被称为第一辨识 突起A1、第二辨识突起A2、第三辨识突起A3、第四辨识突起A4和 第五辨识突起A5,并且各辨识凹口 B从顶部开始被称为第一辨识凹口 Bl、第二辨识凹口 B2、第三辨识凹口 B3、第四辨识凹口 B4和第五辨 识凹口 B5。
如附图10中所示, 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第一辨识突起Al形 成为从第一子外壳Sl的相应突出件3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该第一辨 识突起A1优选具有基本L形横截面,其中L形的一侧向前延伸,并且 其另一侧在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
如附图ll中所示, 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第一辨识凹口 Bl如
此形成在第二子外壳S2的相应突出件31的上表面中,从而向下凹陷。 各第一辨识凹口 Bl具有与第一辨识突起Al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一致的 孔形状,从而能够将相应第一辨识突起Al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其中。另 一方面,成对第二辨识突起A2形成为从第二子外壳S2的相应突出件 3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如附图12中所示。该第二辨识突起A2优选具 有类似于第一辨识突起Al的基本L形横截面,但是定向不同,特别是 其中该L形的一个侧面向后延伸,并且其另一侧面在宽度方向上向内 延伸。
如附图13中所示, 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第二辨识凹口 B2如 此形成在第三子外壳S3的相应突出件31的上表面中,从而向下凹陷。 各第二辨识凹口 B2具有与第二辨识突起A2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一致的 孔形状,从而能够将相应第二辨识突起A2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其中。另 一方面,成对第三辨识突起A3形成为从第三子外壳S3的相应突出件 3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如附图14中所示。该第三辨识突起A3优选具 有类似于第一辨识突起Al的基本L形横截面,但是定向不同,特别是 其中该L形的一侧向前延伸,并且其另一侧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
如附图15中所示, 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第三辨识凹口 B3如 此形成在第四子外壳S4的相应突出件31的上表面中,从而向下凹陷。 各第三辨识凹口 B3具有与第三辨识突起A3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一致的 孔形状,从而能够将相应第三辨识突起A3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其中。另 一方面, 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第四辨识突起A4形成为从第四子外 壳S4的相应突出件3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如附图16中所示。该第四 辨识突起A4具有类似于第一辨识突起Al的基本L形横截面,但是定 向不同,特别是其中该L形的一侧向后延伸,并且其另一侧在宽度方 向上向外延伸。
如附图17中所示, 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第四辨识凹口 B4如 此形成在第五子外壳S5的相应突出件31的上表面中,从而向下凹陷。
该相应第四辨识凹口 B4具有与第四辨识突起A4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一 致的孔形状,从而能够将相应第四辨识突起A4至少部分容纳在其中。 另一方面, 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第五辨识突起A5形成为从第五子 外壳S5的相应突出件3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如附图18中所示。该第 五辨识突起A4具有基本矩形横截面。
如附图19中所示, 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第五辨识凹口 B5如 此形成在第六子外壳S6的相应突出件31的上表面中。该相应第五辨 识凹口 B5具有与第五辨识突起A5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一致的孔形状, 从而能够将相应第五辨识突起A5至少部分容纳在其中。该第五辨识凹 口 B5的侧面的长度优选设置成等于或基本大于第一至第四辨识凹口 Al至A4的L形的相应侧的长度。于是,相应第五辨识凹口 B5不仅 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第五辨识突起A5,而且还可容纳第一至第四辨识突 起Al至A4中的任意一个。换句话说,第六子外壳S6起到共同子外 壳的作用,它可用于代替第二至第五子外壳S2至S5中的任意一个。
在附图20至23中示出了组合的特定例子。附图20是一正视图, 示出了第一和第六子外壳Sl、 S6沿着竖立方向BUD竖立的状态。附 图21是一正视图,示出了第一、第二和第六子外壳S1、 S2和S6竖立 的状态。附图22是一正视图,示出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子外壳 Sl、 S2、 S3和S6竖立的状态。附图23是一正视图,示出了第一、第 二、第三、第四和第六子外壳S1、 S2、 S3、 S4和S6竖立的状态。
因此,如附图10至19中所示,相应辨识突起A优选具有基本L 形横截面,并且相应辨识凹口 B具有与相对应辨识突起A的横截面形 状基本一致或基本互补的孔形状,并且仅当子外壳S在竖立方向BUD 上正确竖立时,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相对应突起A。如附图6中所示, 各辨识突起A从顶部幵始称为第一辨识突起Al、第二辨识突起A2、 第三辨识突起A3、第四辨识突起A4和第一辨识突起A5。类似于辨识 突起A,各辨识凹口 B从顶部开始称为第一辨识凹口 Bl、第二辨识凹
口B2、第三辨识凹口B3、第四辨识凹口 B4和第五辨识凹口 B5。 <本实施例的功能>
接下来,描述如上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功能。
首先,与线束W连接的端子接头40至少部分插入到特定(预设 的或可预设的)空腔32中。在所有端子接头40的插入都完成之后, 子外壳S沿着竖立方向BUD竖立或堆叠或设置或放置在彼此的顶部 上。当第一和第二子外壳S1、 S2竖立时,相应第一辨识突起A1至少 部分容纳在相对应的第一辨识凹口 Bl中,从而允许两子外壳Sl、 S2 的竖立。这样,当该一个或多个锁定爪37A移过接合部分38,同时弹 性锁定件37优选基本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弹性变形时,该弹性锁定件37 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接合锁定爪37A和接合部分38。以此方式,第 一和第二子外壳S1、 S2保持竖立。
此处,描述了试图竖立子外壳S的错误组合的情况。例如,如果 如附图24中所示试图竖立第一和第三子外壳S1、 S3,则该一个或多个 相应第一辨识突起Al的一个或多个底部末端干扰相应第二辨识凹口 B2的相应开口边缘,如附图25中所示,从而打断两子外壳S1、 S3的 竖立操作。于是,进行该竖立操作的操作人员注意到错误竖立的情况, 并能够停止两子外壳S1、 S3的竖立操作,并以正确组合恢复该竖立操 作。
通过以此方式正确竖立相应子外壳S,即通过将具有辨识突起Ai 和辨识凹口 Bi的正确组合的子外壳S设置在彼此上,构造接头连接器 10。当该竖立操作完成并且接头连接器IO至少部分插入到中间连接器 20的安装凹口 22中时,该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件36至少部分或可至 少部分插入到该一个或多个相对应导向凹槽27中,以对两连接器10、 20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当锁定突起12D从安装凹口 22的内侧至少 部分安装或插入到锁定孔25中,同时锁定臂12向下或朝子外壳Sl弹
性变形时,该锁定臂12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将锁定突起12D与锁定 孔25的内周表面接合。以此方式,该接头连接器10和中间连接器20 受到锁定地或不可分离地保持。同时,接头连接器10的端子接头40 和中间连接器20的端子接头24电连接。通过以与上面相同的方式竖 立和连接另一接头连接器10,与两个接头连接器10的端子接头40连 接的线束W彼此电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上述特征实现或获得了下述效果。
1. 如果子外壳S正确竖立,则辨识突起A的横截面形状的定向和 辨识凹口 B的孔形状的定向基本一致,从而辨识突起A容纳在辨识凹 口B中。于是,可以防止子外壳S的错误竖立。
2. 由于使用作为已有结构的手推部分13来提供辨识突起A和辨识 凹口B,所以与辨识突起A和辨识凹口 B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接头 连接器10可制作得较小。
3. 由于构成或形成手推部分13的一部分的突出件31设置在子外 壳S的后部处或其附近,所以不需要将空腔32的内壁变薄,从而不可 能降低接头连接器IO的强度。
4. 由于辨识突起A和辨识凹口 B可在竖立方向上基本对准,其中 相应辨识突起A之间间隔和相应辨识凹口 B之间的间隔是固定的,所 以不存在在宽度方向上增大接头连接器10的可能性。
5. 由于最底层中的第六子外壳S6可用作共同子外壳,所以即使接
头连接器10的层的数量如附图20至23中所示那样改变,也不需要在 最底层中单独设置子外壳。
6. 由于手推部分13设置在接头连接器10的后部处或其附近,所
以在将接头连接器10与中间连接器20连接之后,可稳定地推动接头 连接器IO,直到两个连接器IO、 20正确连接为止。
因此,为了通过防止子外壳的错误竖立而使竖立操作方便进行, 接头连接器10设置有可竖立在多个层上的多个子外壳S (Sl至S6)、 能够至少部分容纳端子接头40的一个或多个空腔32、和一个或多个突 出件31,该突出件设置在相应子外壳S的外侧上且在与子外壳S的竖 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并通过竖立该子外壳S而形成手推部分13。 随着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S通过将手推部分13推向中间连接器20 而安装到中间连接器20中,端子接头40与设置在中间连接器20中的 中间端子24电连接。辨识突起A设置在相应突出件31的配合表面的 下面一个上,并且辨识凹口 B设置在配合表面的上面一个中,其中如 果子外壳S正确竖立,则辨识凹口 B将辨识突起A容纳在其中。
<修改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26描述本发明的修改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接头连接器50与第一实施例的接头连接器10的主要 不同之处在于,部分地修改了辨识突起A和辨识凹口 B的构造,并且 不再描述其它重复或类似构造、功能和效果。
接头连接器50的辨识突起A设置在相应突出件31的下表面上, 并且为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具有较长的基本矩形横截面的圆柱形式。 另一方面,辨识凹口 B分别设置在相应突出件31的上表面中,并且具 有与辨识突起A的横截面形状一致的孔形状。如果各子外壳S正确竖 立,则由于各辨识突起A之间的间隔和各辨识凹口 B之间的间隔是一 致的,所以相应辨识突起A容纳到相应辨识凹口 B中。于是,除非各 子外壳S正确竖立,否则各辨识突起A之间的间隔不与各辨识凹口 B 之间的间隔一致,如附图26中所示,因此子外壳S无法竖立。换句话 说,各辨识突起A的底端干扰相应辨识凹口 B所形成的表面(相应突
出件31的上表面),从而中断竖立操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除非各子外壳s正确竖立,否则仅通
过设置以使得各辨识突起A之间的间隔与各辨识凹口 B之间的间隔不 一致,即可很容易防止各子外壳S的错误竖立。换句话说,与第一实 施例不同,不需要使辨识突起A形成有复杂横截面形状并将它们以不 同定向设置在相应配合表面上。因此,辨识突起A能够具有如基本矩 形形状或圆形形状之类的简单横截面形状。
<进一步修改>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 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1)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各子外壳竖立在两至六个层 上的接头连接器10,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其中各子外壳S竖立在三、 四、五、七或更多层上的接头连接器。
(2)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手推部分13在接头连接器10的后部 处朝相对横向侧突出,但是根据本发明, 一个手推部分也可以只向相 对横向侧的任意一侧突出。
(3)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手推部分13在接头连接器IO的后部 处在宽度方向上突出,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们也可以向后或者以任何 其他角度突出。
(4)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辨识突起A形成在相应突出件31的 下表面上,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们也可形成在相应突出件31的上表面 上。这点也类似地应用于辨识凹口 B。换句话说,辨识突起A可以设 置在一个子外壳的一个配合表面上,并且相对应辨识凹口 B设置在子 外壳S的配合表面上,以相邻设置。(5)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辨识突起A形成为具有基本L形横
截面,但是辨识突起A的横截面形状就不局限于基本L形,只要其横 截面形状能够辨识正确组合即可。例如,辨识突起A可以形成为具有 基本T、 Z或X形横截面。
(6)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各辨识突起A在每个配合表面上都横 向对称形成,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们可定向在相同方向上。
(7)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改变接头连接器10的层的数量的 情况下,最底层上的第六子外壳用作共同子外壳,但是根据本发明, 不总是需要使用最底层中的子外壳。
<用于防止各子外壳移位的构造>
接下来,参照附图27至31描述用于防止优选实施例的各子外壳 S的移位的构造。
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隙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 边缘和保持器35的一个或多个外周壁之间的至少部分上,优选基本整 个圆周上,该保持器基本面对开口边缘以减小竖立各子外壳S之后所 施加的连接力。然而,如果设置这些间隙,则各子外壳S可沿着位于 各子外壳S的配合表面的平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方向移位。于是,如附 图27至31中所示, 一个或多个肋35A设置在保持器35的前表面上的 基端处或其附近,该肋用于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中基本填满间隙, 以防止各子外壳S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移位。
由于肋35A优选基本相同地形成在各子外壳S中,所以以第一子 外壳Sl作为例子描述它们。如附图27中所示,每个肋35A都基本为 竖直延伸(或者沿着竖立方向BUD延伸)的圆柱的形式,优选基本具 有收敛的横截面(优选基本三角形横截面)和/或其底端拐角优选倾
斜向前切除。更特别地,倾斜向前和向上延伸的倾斜导向表面35B形 成在肋35A的远(底)端侧处,并且从该倾斜导向表面35B的前端(上 端)向上延伸的部分优选起到保持部分35C的作用。通过在竖立子外 壳S时基本与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的前侧滑动接触,该倾斜 导向表面35B能够将每个子外壳S导向或基本导向到正确位置。而且, 跟随倾斜导向表面35B的导向操作,通过基本与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 开口边缘的前侧接触,该手持部分35C能够将每个子外壳S保持或定 位在基本正确位置处。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五子外壳S1至S5设置有一个或多 个肋35A并且第二至第六子外壳S2至S6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插 入开口 34,但是第二至第六子外壳S2至S6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肋 35A,并且第一至第五子外壳Sl至S5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插 入开口 34。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肋35A优选设置在保持器35上,但 是它们也可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上,或者也可设置在 肋35A和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两者上。而且,尽管在本实施 例中,子外壳S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移位受到限制,但是在宽 度方向上的移位当然也能够另外或备选受到限制。
<本实施例的功能〉
接下来,描述如上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功能。
首先,与线束W连接的端子接头40至少部分插入到特定(预设 的或可预设的)空腔32中。在所有端子接头40的插入都完成之后, 子外壳S沿着竖立方向BUD竖立。例如,在竖立第一和第二子外壳 Sl、 S2的情况下,各第一辨识突起A1至少部分容纳到相对应第一辨 识凹口B1中或与之配合,从而允许两个子外壳S1、 S2的竖立。
此时,第一子外壳Sl的保持器35通过第二子外壳S2的保持器插 入开口 34至少部分进入空腔32。由于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隙
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和面对该开口边缘的保持器35 的外周壁之间,所以减小了竖立操作期间的连接力。肋35A的倾斜导 向表面35B与或者能够与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滑动接触,从 而将每个子外壳S都导向或导向至正确位置。随后,肋35A的保持部 分35C优选基本与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接触,从而每个子外 壳S都保持或定位或位于正确位置处。
基本与这些操作平行地,当锁定爪37A移过接合部分38同时弹性 锁定件37向外,优选基本在宽度方向上弹性变形时,弹性锁定件37 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接合锁定爪37A和接合部分38。于是,子外壳 S保持或定位在竖立状态。在通过以此方式正确竖立各子外壳S而构造 之后,接头连接器10至少部分或可至少部分插入到中间连接器20的 安装凹口 22中。
此时,该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件36至少部分插入到一个或多个相 对应导向凹槽27中,以对两个连接器10、 20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 而且,当锁定突起12D (优选基本从安装凹口 22的内侧)至少部分安 装到锁定孔25中,同时锁定臂12向内或向下弹性变形时,锁定臂12 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将锁定突起12D与锁定孔25的内周表面接合。 以此方式,接头连接器10和中间连接器20不可分离地被保持,并且 接头连接器10的端子接头40和中间连接器20的中间端子24电连接。 通过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竖立和连接另一接头连接器10,与两个接头 连接器10的端子接头40连接的线束W彼此电连接。
因此,为了防止子外壳的移位,接头连接器设置有可竖立在多个 层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子外壳S、 一个或多个空腔32,该空腔设置在该 子外壳S中并能够将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至少部分容纳在其中,还 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插入开口 34,该保持器插入开口形成在相应 子外壳的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中并与该一个或多个相应空腔32的内侧连 通,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保持器35,随着相应子外壳S竖立,该保持
器从另一侧处的配合表面突出并可通过该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插入开口
34至少部分插入到相应空腔32中,以锁定和/或保持端子接头40使 其至少部分容纳在空腔32中,并且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肋35A,该肋 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和基本面对该开口边缘的保持器 35之间,用于防止正确竖立的子外壳S在位于配合表面的平面中(或 沿着平面方向)的一个或多个方向上移位。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上述特征实现或获得如下效果。
1. 通过优选使用用于保持端子接头40的一个或多个保持器35并 将一个或多个肋35A设置在这些保持器35的至少一部分上,可限制子 外壳S的移位。例如,即使通过只将第六子外壳S6朝中间连接器20 推动进行连接操作,由于子外壳S的移位受到限制,所以也可防止以 下情况,即,在第一子外壳Sl的锁定臂12到达正确连接位置之前完 成连接操作,以及锁定突起12D保持为未安装到锁定孔25中。
2. 在肋35A接触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之前,特定(预设 的或可预设的)间隙优选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和面对 这些开口边缘的保持器35的外周壁之间。于是,可减小竖立各子外壳 S之后施加的连接力。
3. 在竖立各子外壳S时,肋35A的倾斜导向表面35B优选基本与 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滑动接触,从而可将各子外壳S导向到 正确位置。在该导向操作之后,肋35A的保持部分35C接触保持器插 入开口34的开口边缘,从而各子外壳S可保持在正确位置处。
<修改>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 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1)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肋35A与子外壳S整体设置,但是
根据本发明,它们也可与子外壳s分开设置。
(2)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肋35A在保持器35的基端处突出, 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们也可形成为在保持器35的长度方向上较长。换 句话说,特定间隙不需要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和面对 该开口边缘的保持器35的外周壁之间的整个圆周上。
(3)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肋35A包括倾斜导向表面35B,但是 根据本发明,倾斜导向表面也可设置在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 上,或者可设置在肋35A和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两者上。
<用于探测子外壳的错误安装的构造>
接下来,参照附图34至37描述用于探测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或多 个子外壳S的错误安装的构造。
在子外壳S竖立之前,优选进行电连接测试,以检查端子接头40 是否与正确的线束W连接。通过使设置在检査设备(未示出)中的一 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电导探针接触相应端子接头40的前端,如附 图34至37中所示,可以进行该电连接测试。在该电连接测试中,可 能检查或验证端子接头40是否与正确的线束W连接,但是不可能检查 或验证端子接头40是否至少部分容纳在正确的子外壳S中。因此,在 本实施例的检查设备中,除了电导探针E之外,还设置有至少成对接 触探针(例如优选的"探测器"),以探测子外壳S的错误安装。
该检查设备包括作为电导探针E和接触探针C的整体或单一组件 的检查单元、其中安装有竖立之前的子外壳S的安装部分,和用于使 检查单元靠近和远离安装在安装部分中的子外壳S的操作杠杆。每个 接触探针C都包括接触传感器,并且当目标接触该传感器时,探测信 号传送到控制器(未示出)。根据从接触探针C传送的探测信号,该
控制器判断或确定切口 36A的存在或不存在。
另一方面,待由接触探针C探测的可探测部分位于第二至第五子 外壳S2至S5的导向件36的前端处或其附近。该接触探针C探测该可 探测部分,以辨识子外壳S的类型,从而可以检查端子接头40是否容 纳在正确子外壳S中。
此处,针对每个子外壳S而特别描述该可探测部分的构造。
如附图34中所示,没有切口 36A形成在第二子外壳S2中两导向 件36的前端处。于是,两个接触探针C与两个导向件36的前端接触, 从而探测信号被发送到控制器。
如附图35中所示,该切口 36A只形成在第三子外壳S4中示出的 上导向件36中。于是,所示上接触探针C不与其中形成有切口 A的环 绕壁接触,但是所示下探针C与导向件36的前端接触,并且探测信号 被发送到控制器。
如附图36中所示,切口 36A形成在第四子外壳S4中两个导向件 36的前端中。于是,两个接触探针C不与其中形成有切口 36A的环绕 壁接触。
如附图37中所示,切口 36A只形成在第五子外壳S5中示出的下 导向件36中。于是,所示下接触探针C不与其中形成有切口 36A的环 绕壁接触,但是所示上接触探针C与导向件36的前端接触,并且探测 信号被发送到控制器。
该控制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装置(未示出),该存储装置存储 切口 36A的存在或不存在和/或位置及相对应的子外壳S的类型,还 包括判断装置(未示出),用于通过参考存储装置来判断子外壳是否
是正确的一个。于是,在电连接测试时,可以通过电导探针E检查端
子接头40是否与正确线束W连接,及通过接触探针C检查端子接头 40是否容纳在正确子外壳S中。在对第六子外壳S6进行电连接测试之 后,可以转换到检査模式,其中不进行由接触探针C进行的检查。
<本实施例的功能>
接下来,描述如上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功能。
首先,与线束W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至少部分插入到 一个或多个相应空腔32中。在所有端子接头40的插入都完成之后, 对竖立之前的第二至第六子外壳S2至S6进行电连接测试(单独地或 平行地)。当每个子外壳S2至S6都安装在检査设备的安装部分中并 且对操作杠杆进行操作(转动或移位)时,检查单元接近安装在安装 部分中的子外壳S,并且电导探针E接触相应端子接头40的前端,从 而检查端子接头40是否与正确的线束W连接。同时,接触探针C对 可探测部分进行探测,以判断或确定切口 36A的存在或不存在,并且 通过参考存储装置来判断端子接头40是否至少部分容纳在正确的子外 壳S中。
在对一部分的或者优选是所有的子外壳S2至S6的电连接测试都 完成之后,竖立子外壳S。例如,在竖立第一和第二子外壳S1、 S2的 情况下,相应第一辨识突起Al至少部分容纳在相对应第一辨识凹口 Bl中,从而允许两个子外壳S1、 S2的竖立。此时,第一子外壳S1的 一个或多个保持器35通过第二子外壳S2的(相应)保持器插入开口 34至少部分地进入一个或多个空腔32。通过肋35A与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的接触,该相应子外壳S1、 S2优选保持或定位在基本正 确位置处。
基本与这些操作平行地,当锁定爪37A移过接合部分38,同时弹 性锁定件37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弹性变形时,弹性锁定件37至少部分 弹性恢复,以接合锁定爪37A和接合部分38。于是,子外壳S优选保 持或定位或位于竖立状态。在通过以此方式正确竖立各子外壳S而构 造之后,接头连接器10插入到中间连接器20的安装凹口 22中。
此时,该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件36至少部分插入到一个或多个相 对应导向凹槽27中,以对两个连接器10、 20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 而且,当锁定突起12D优选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锁定孔25中(优选 从安装凹口 22的内侧),同时锁定臂12向内或向下弹性变形时,该 锁定臂12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将锁定突起12D与锁定孔25的内周 表面接合。以此方式,接头连接器10和中间连接器20优选不可分离 地被保持,并且接头连接器10的端子接头40和中间连接器20的中间 端子24电连接。通过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竖立和连接另一接头连接器 10,与两个接头连接器10的端子接头40连接的线束W彼此电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实现或获得了如下效果。
1. 通过利用导向件36探测子外壳S的类型,可以检查端子接头40 是否至少部分容纳在正确子外壳S中,和/或检查端子接头40在竖立 操作之前进行的电连接测试中是否处于正确设置。因此,在子外壳S 的竖立之后,可正确布设线束W。
2. 通过采用接触探针C作为接触传感器,可很容易探测形成在导 向件的前端中的切口 36A的存在或不存在。
3. 由于可探测部分优选只设置在第二至第五子外壳S2至S5上, 以由接触探针C进行检查,所以该检查可更加有效。
<其他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38描述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 检査设备被如此构造以使得能够通过它们的形状和/或设置来探测子
外壳S的一个或多个可探测部分。此处,第四子外壳S4作为例子进行
描述。特别地,本实施例的检查设备包括能够容纳子外壳S4的外壳容 纳部分50以及一个或多个,优选是成对的突起(优选的"探测器"的 例子),该突起设置在外壳容纳部分50的后壁上,与切口36A—致。 然后,如果至少部分插入到外壳容纳部分50中的子外壳S4可被推动 到外壳容纳部分50的后端,则可探测到,正在受到检查的子外壳为子 外壳S4。另一方面,如果当试图将子外壳S (例如,第二子外壳S2), 而不是第四子外壳S4插入到外壳容纳部分50中时,可探测部分(两 个导向件36的前端)干扰两个突起51并且子外壳无法被推动到外壳 容纳部分50的后端,因此可探测到,该子外壳不是第四子外壳S4。
因此,为了使线束能够在子外壳竖立之后正确布设,接头连接器 设置有子外壳S,该子外壳可竖立在多个层中并能够至少部分容纳与线 束W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导向件36, 当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S与中间外壳21连接时,该导向件从子外 壳S突出并可至少部分插入到形成在中间外壳21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 导向凹槽27,以对两个外壳ll、 21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还设置有一 个或多个切口 36A,在相应子外壳S的不同设置中,该切口形成在导 向件36的导引端中,并且还设置有可探测部分,用于通过使一个或多 个接触探针C与一个或多个电导探针E分离设置,以在电连接测试时 探测切口 36A的存在或不存在,能够辨识子外壳S的类型。
<修改>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 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1)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接触探针C和突起51用作探测器, 但是根据本发明,非接触传感器也可用作探测器。
(2)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探测切口 36A的存在或不存在,但是
每个子外壳S都可具有不同形状和/或位置的切口 36A,并且可为每 个子外壳S设置可安装到这种切口 36A中的探测器。
(3)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只针对位于中间位置的子外壳S2至 S5来检查子外壳S的类型,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对所有子外壳Sl 至S6进行检查。
(4)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探测器设置在检查设备中,但是根据本 发明,它们也可与检査设备分开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接头连接器(10;50),包括能够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S),一个或多个空腔(32),所述空腔设置在相应子外壳(S)中,并能够至少部分容纳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及一个或多个突出件(31),所述突出件设置在相应子外壳(S)的外侧上,且在与所述子外壳(S)的竖立方向(BUD)相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其中一个或多个辨识突起(A)设置在相应突出件(31)的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上,并且一个或多个辨识凹口(B)设置在另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上,如果所述子外壳(S)正确竖立,则所述辨识凹口将所述辨识突起(A)至少部分容纳在其中。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通过竖立所述子外壳(S),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件(31)形成手 推部分(13), 其中当通过朝配合外壳(21)推动或操作所述将所述手推部分(13) 而使得竖立在多个层中的所述子外壳(S)至少部分安装到所述配合外 壳(21)中时,所述端子接头(40)与设置在所述配合外壳(21)中 或设置在配合外壳(21)处的一个或多个对应的配合端子接头(24) 电连接。
3.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子外壳(S)的正确竖立状态下,所述辨识突起(A)和辨识凹口 (B)在所述竖立方向(BUD)上彼此基本对准,所述辨识凹口 (B)具有基本与所述辨识突起(A)的横截面形状 基本一致的孔形,及 除非所述子外壳(S)正确竖立,否则由于不同横截面形状和/或孔形以及横截面形状的定向,所述辨识突起(A)的突出末端干扰所述 辨识凹口 (B)的开口边缘。
4.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为每个子外壳(S)设置成对的突出件(31), 成对的辨识突起(A)和成对的辨识凹口 (B)分别以特定间隙设 置,及除非所述子外壳(S)正确竖立,否则由于所述辨识突起之间以及 所述辨识凹口 (B)之间的间隔不同,所述辨识突起(A)的突出末端 干扰另一侧处的该配合表面。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设 置在最底层中的子外壳(S6)中的所述辨识凹口 (B)被设置成能够 将设置在位于所述最底层上方的所有子外壳(Al至A5)上的辨识突起(Al至A5)容纳在其中。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所 述突出件(31)形成为在所述子外壳(S)的后部处或附近横向突出。
7. 尤其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 包括能够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S),一个或多个空腔(32),所述空腔设置在所述子外壳(S)中,并 能够将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其中,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插入开口 (34),所述保持器插入开口形成在 相应子外壳(S)的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中,并与相应空腔(32)的内侧 连通,及一个或多个保持器(35),所述保持器从另一侧处的配合表面突 出,并且当相应子外壳(S)被竖立时,所述保持器能够通过所述保持 器插入开口 (34)而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空腔(32)中,以对至少 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空腔(32)中的所述端子接头(40)进行锁定和/ 或保持,其中, 一个或多个肋(35A)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保持器插入开 口 (34)的开口边缘和面对所述开口边缘的所述保持器(35)之间, 用于防止正确竖立的所述子外壳(S)沿着位于所述配合表面所在平面 中的一个或多个方向移位。
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当 竖立在多个层中的所述子外壳(S)与配合外壳(21)连接时,所述一 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和设置在配合外壳(21)中的一个或多个配 合端子接头(24)电连接。
9.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在 竖立于多个层中的所述子外壳(S)中,位于所述子外壳(S)的竖立 方向(BUD)的一端处的子外壳(Sl)包括至少一个锁定臂(12), 所述锁定臂用于通过与所述配合外壳(21)的锁定部分(25)相接合 而保持所述接头连接器(10; 50)和所述配合外壳(21)的连接。
10.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结合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 连接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保持器(35)具有形成在其基端处或附近的一个 或多个肋(35A),当所述保持器(35)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保持器插入开口 (34) 中时,所述肋(35A)基本与所述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相 接触,及在所述肋(35A)基本与所述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相 接触之前,优选在所述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和面对所述 开口边缘的所述保持器(35)之间的基本整个圆周上设置特定间隙。
11.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结合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头 连接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肋(35A)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倾斜导 向表面(35B)和/或包括保持部分(35C),所述倾斜导向表面用于 通过基本与所述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滑动接触而朝正确 位置导向所述子外壳(S)或将所述子外壳(S)导向至正确位置,所 述保持部分优选从所述倾斜导向表面(35B)基本沿竖立方向(BUD) 延伸,并适于通过与所述保持器插入开口 (34)的开口边缘相接触而 将所述子外壳(S)基本保持在正确位置处。
12. 尤其是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包括子外壳(S),所述子外壳能够竖立在多个层中,并能够至少部分 容纳与线束(w)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及从所述子外壳(S)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导向件(36),当竖立在多 个层中的所述子外壳(S)与配合外壳(21)连接时,所述导向件能够 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形成在所述配合外壳(21)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的 导向凹槽(27)中,以对两个外壳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通过将所述子外壳(S)在竖立之前安装到检查设备(51)中,并 使得设置在检査设备(C)中或检査设备(C)处的一个或多个电导探 针(E)与所述端子接头(40)相接触,从而进行电连接测试,以判断 所述端子接头(40)是否与正确线束(W)连接,和/或所述端子接头 (40)是否正确设置在相应子外壳(S)内,其中-用于相应子外壳(S)的一个或多个切口 (36A)以不同设置和/ 或不同形状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导向件(36)的导引端中或附近,及设置可探测部分,并且通过使得探测器(C)与电导探针(E)分 开设置,以在电连接测试时探测所述切口 (36A)的存在或不存在和/ 或所述切口 (36A)的不同形状,从而能够辨识每个子外壳(S)的类 型。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 所述探测器(C)是接触传感器,及如果形成所述切口 (36A),则所述传感器不接触;如果不形成切 口,则所述传感器则与所述导向件(36)的导引端相接触。
14.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接头连接器,其中在竖立于多个 层中的子外壳(S)中,所述探测器(C)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切口(36A)设置在位于中间位置处的每个子外壳(S2至S5)中,但不包 括位于竖立方向(BUD)的相对末端处的子外壳(SI; S6)。
15. —种组装接头连接器(10; 50)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能够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S),其中, 一个或多个突出件(31)设置在相应子外壳(S)的外侧上,且在与所述子外壳(S) 的竖立方向(BUD)相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将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至少部分容纳在设置于相应子外壳(S)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空腔(32)中,及沿着所述竖立方向(BUD)竖立所述多个子外壳(S),其中,通 过将一个或多个辨识突起(A)至少部分地容纳在一个或多个辨识凹口(B)中,从而实现正确竖立,所述辨识突起设置在相应突出件(31) 的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上,所述辨识凹口设置在另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中, 同时通过所述辨识突起(A)和所述辨识凹口 (B)的干扰,避免所述 子外壳(S)的错误竖立。
16. —种组装接头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能够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S),其中, 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插入开口 (34)形成在相应子外壳(S)的一侧处的配合表面中, 将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设置于相应子外壳(S)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空腔(32)中,其中,所述空腔(32)连通所述一个或多个保持器插入开口 (34),及沿着竖立方向(BUD)竖立所述多个子外壳(S),从而,从另一 侧处的配合表面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保持器(35)通过所述保持器插入 开口 (34)而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空腔(32)中,以对至少部分容 纳在所述空腔(32)中的所述端子接头(40)进行锁定和/或保持,其中, 一个或多个肋(35A)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保持器插入开 口 (34)的开口边缘和基本面对所述开口边缘的所述保持器(35)之 间,用于防止正确竖立的子外壳(S)沿着位于所述配合表面所在平面 中的一个或多个方向发生移位。
17. —种组装接头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能够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S),将与线束(W)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40)至少部分地容 纳在相应的子外壳(S)中,及沿着竖立方向(BUD)竖立所述多个子外壳(S),将所述竖立的子外壳(S)与配合外壳(21)组装,从而,当竖立 在多个层中的所述子外壳(S)与所述配合外壳(21)连接时,从所述 子外壳(S)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导向件(36)至少部分地插入形成在所 述配合外壳(21)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导向凹槽(27),以对两个外 壳的连接操作进行导向,通过将所述子外壳(S)在竖立之前安装到检査设备(51)中,并 使得设置在检查设备(C)中或检查设备(C)处的一个或多个电导探 针(E)与所述端子接头(40)相接触,从而进行电连接测试,以判断 所述端子接头(40)是否与正确线束(W)连接,和/或所述端子接头 (40)是否正确设置在相应子外壳(S)内,其中用于相应子外壳(S)的一个或多个切口 (36A)以不同设置和/ 或不同形状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导向件(36)的导引端中或附近,及设置可探测部分,并且通过使得探测器(C)与电导探针(E)分 开设置,以在电连接测试时探测所述切口 U6A)的存在或不存在和/ 或所述切口 (36A)的不同形状,从而能够辨识每个子外壳(S)的类 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防止子外壳的错误竖立而有助于竖立操作。根据本发明的接头连接器(10)设置有可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S,S1至S6)、容纳端子接头(40)的空腔(32)、及设置在相应子外壳(S)的外侧上的突出件(31),该突出件在与子外壳(S)的竖立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突出并通过竖立该子外壳(S)而形成手推部分(13)。随着通过将手推部分(13)推向中间连接器(20)而将竖立在多个层中的子外壳(S)安装到中间连接器(20)中,端子接头(40)与设置在中间连接器(20)中的中间端子(24)电连接。辨识突起(A)设置在相应突出件(31)的配合表面的下面一个上,并且辨识口(B)设置在该配合表面的上面一个中,如果子外壳(S)正确竖立,该辨识凹口(B)则将辨识突起(A)容纳在其中。
文档编号H01R13/514GK101364685SQ200810210260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0日
发明者一尾敏文, 冈村宪知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