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

文档序号:693006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工艺方法,尤其是一种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 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后道(Back-End-Of-Line,BE0L)制程中,一般需要多层金属布线,上下 金属层之间由介质层隔开并通过通孔连接。具体制作过程通常为如图1 图3所示,在刻 蚀金属连线层1之后,在金属连线层1上淀积介质层2,如图2所示,然后经过CMP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学机械抛光)平坦化,如图3所示,再在介质层上刻蚀通孔,然后 是通孔金属(如钨)的填充及其化学机械抛光,之后再淀积后一道金属连线层。如图2所 示,介质层2淀积工艺会保持下层金属连线刻蚀形成的图形间的高低差(Step-height),这 个高低差必须通过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消除,否则会对后续的光刻,刻蚀,和金属淀积等工艺 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涉及的耗材和工艺参数很多,其中耗材包括研磨 垫(pad),研磨头(head),研磨垫修正盘(conditioning disk),研磨液(slurry)等。这些 耗材各有不同的使用寿命及更换周期。其工艺参数,如研磨液流量,压力等,有时也会偏离 设计值。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的工艺控制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耗材和工艺参数变 化的限制而难以提高。另外,由于化学机械抛光自身特性的限制,很难使硅片面内不同区域 的研磨速率保持一致,因此即使在耗材和工艺参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也很难保证硅片面 内的膜厚均一性。就现有技术来说,化学机械抛光之后硅片面内以及不同硅片之间膜的厚 变化有时会达到实际需要膜厚的三分之一或更大。从而对先进半导体制程的开发和量产品 良率的提高造成障碍。且随着半导体器件尺寸的缩小和设计规格的收紧,这种障碍作用越 来越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 膜厚均一性的方法,能够克服化学机械抛光自身特性的限制,改善了介质层化学机械抛光 后硅片面内和硅片之间的膜厚均一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 的方法的技术方案是,在制作金属连线之后,淀积第一介质层,然后在所述第一介质层上淀 积一层阻挡层,再在所述阻挡层上淀积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最低处要高于所述 阻挡层的最高处,之后进行化学机械抛光,所述阻挡层在后面进行的化学机械抛光中对所 述第二介质层具有高选择比,使得化学机械抛光后的表面停留在所述阻挡层的最高处。本发明通过在金属层间介质间增加淀积一层在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对层间介质 层具有高选择比的阻挡层,使化学机械抛光在研磨介质层的时候能够停在该阻挡层上,以 有效消除因耗材和工艺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波动。同时由于化学机械抛光 研磨停在阻挡层上,残膜厚度的面内均一性主要取决于化学机械抛光阻挡层下面的层间介质层淀积时的面内均一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了克服化学机械抛光自身特性的限制,改善 了介质层化学机械抛光后硅片面内和硅片之间的膜厚均一性。增加淀积的阻挡层同时可给 层间介质层化学机械抛光的终点检测提供方便,提高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 图3为现有的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的 示意图;图4 图8为本发明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的 示意中附图标记为,1.金属连线层;2.介质层;3.第一介质层;4.隔离层;5.第二介质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在 如图4所示的制作金属连线1之后,淀积第一介质层3,如图5所示,然后在所述第一介质层 3上淀积一层阻挡层4,如图6所示,再在所述阻挡层4上淀积第二介质层5,如图7所示,所 述第二介质层5的最低处要高于所述阻挡层4的最高处,之后进行化学机械抛光,所述阻挡 层4在后面进行的化学机械抛光中对所述第二介质层5具有高选择比,使得化学机械抛光 后的表面停留在所述阻挡层4的最高处。所述第一介质层3为纯的SiO2,或者是掺杂P、B、F中一种或几种杂质元素的SiO2, 其淀积工艺可以是PE-CVD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AP-CVD (常压化学气相淀积)或 者LP-CVD (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厚度范围为100 10000 A。所述阻挡层4是SiON或者SiN,其淀积工艺可以是PE-CVD,AP-CVD, LP-CVD,厚度 范围为10 3000 A。所述第二介质层5为纯的SiO2,或者是掺杂P、B、F中一种或几种杂质元素的SiO2, 其淀积工艺可以是PE-CVD,AP-CVD或者LP-CVD,厚度范围为100 10000 k。所述化学机械抛光的控制为固定时间控制,或者为终点检测控制。根据硅片表面或化学机械抛光工艺过程中的光学,机械,温度变化,特定元素或化 合物检测的终点检测方法。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中,当从一种膜质的薄膜研磨到另外一种膜质的薄膜的时 候,硅片表面的光学、机械(摩擦)性能、温度、研磨产生物所包含的元素及化合物都会发生 改变,而这些改变都能够被特定的检测仪器探测到。当检测仪器探测到这些变化后,会把这 些信息反馈给研磨系统,使系统自动停止研磨,从而停留在下层的薄膜层上,这就是终点检 测方法。目前在浅槽隔离化学机械研磨工艺中(STI化学机械抛光),化学机械抛光是从二 氧化硅层研磨到氮化硅层,当研磨到氮化硅层之后,系统利用激光探测到硅片表面的光学 变化,从而自动停止研磨,使研磨过程能停留在氮化硅层之上。在本发明中,阻挡层和介质层的膜质也是不一样的。当化学机械抛光从介质层研 磨到阻挡层之后,系统能够检测到前面所说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取决于终点检测
4的方式),从而停止研磨,停止在阻挡层之上。本发明增加淀积的阻挡层同时可给层间介质层化学机械抛光的终点检测提供方 便,提高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发明使化学机械抛光在研磨介质层的时候能够停在该阻挡层上,以 有效消除因耗材和工艺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波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了克 服化学机械抛光自身特性的限制,改善了介质层化学机械抛光后硅片面内和硅片之间的膜
厚均一性。
权利要求
一种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作金属连线之后,淀积第一介质层,然后在所述第一介质层上淀积一层阻挡层,再在所述阻挡层上淀积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最低处要高于所述阻挡层的最高处,之后进行化学机械抛光,所述阻挡层在后面进行的化学机械抛光中对所述第二介质层具有高选择比,使得化学机械抛光后的表面停留在所述阻挡层的最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为纯的SiO2,或者是掺杂P、B、F中一种或几种杂质元素的 SiO2,其淀积工艺是PE-CVD、AP-CVD或者LP-CVD,厚度范围为100 10000 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是SiON或者SiN,其淀积工艺是PE-CVD,AP-CVD或者LP-CVD,厚度 范围为10 3000 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层为纯的SiO2,或者是掺杂P、B、F中一种或几种杂质元素的 SiO2,其淀积工艺是PE-CVD,AP-CVD或者LP-CVD,厚度范围为100 10000 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机械抛光的控制为固定时间控制,或者为终点检测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根据硅片表面或化学机械抛光工艺过程中的光学,机械,温度变化,特定元素 或化合物检测的终点检测方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金属连线制作工艺中改善介质层膜厚均一性的方法,在制作金属连线之后,淀积第一介质层,然后在所述第一介质层上淀积一层阻挡层,再在所述阻挡层上淀积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最低处要高于所述阻挡层的最高处,之后进行化学机械抛光,所述阻挡层在后面进行的化学机械抛光中对所述第二介质层具有高选择比,使得化学机械抛光后的表面停留在所述阻挡层的最高处。本发明使化学机械抛光在研磨介质层的时候能够停在该阻挡层上,以有效消除因耗材和工艺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波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了克服化学机械抛光自身特性的限制,改善了介质层化学机械抛光后硅片面内和硅片之间的膜厚均一性。
文档编号H01L21/768GK101937867SQ200910057519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方精训, 程晓华, 邓镭 申请人: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