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锁定臂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258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锁定臂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锁定臂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IO示出了背景技术(参考,例如,JP-A-2003-45567)的连接器。 图IO所示的连接器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1以及第二连接 器壳体103。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01具有锁定臂103,而且,该第二锁 定臂103具有由锁定臂103锁定的锁定凸起104。
当将第一连接器壳体101被分离以从第二连接器壳体102拆下时, 向下推动锁定臂103的操作部分105。从而,通过插入中间支点部分 106使设置在锁定臂103的相对侧上的锁定部分107向上浮起,并且锁 定部分107与锁定凸起104的接合被释放。在这种状态下,第一连接 器壳体101被分离以从第二连接器壳体102拆下。
根据JP-A-2003-45567中公开的连接器,向下推动锁定臂的操作部 分的方向与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器壳体从第二连接器壳体拆下的方向 是大致上互相垂直的。因此,当向下推动操作部分时使第一连接器壳 体从第二连接器壳体拆下的分离操作构成了操作人员的负担。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情形实施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 其能够减轻连接和拆下两个连接器壳体的操作的负担。
上述目的根据下述构造的连接器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 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二连接器壳体、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 上的锁定臂、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上以与锁定臂锁紧的锁定凸起、 以及设置在锁定臂上并且被操作以释放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锁紧的操 作部分;其中当力施加在操作部分上以释放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锁紧
时,该力的一部分沿着第一连接器壳体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拆下方向 施加。
此外,锁定臂可以包括连接在第一连接器壳体的表面上的基端、 以及从该基端朝着第一连接器壳体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方向 延伸的自由端,操作部分在与基端相对的位置中与自由端连续,并且 当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锁紧被释放的时候,该锁定臂可以在远离第一 连接器壳体的表面的分离方向上弯曲,以使支点位于基端处。
此外,第一连接器壳体可以包括第一限制部分,以限制锁定臂在 分离方向上的过度弯曲。
此外,第一连接器壳体可以包括沿着锁定臂的相对侧的一对保护 壁,并且第一限制部分可以是悬挂在该对保护壁之间的连接部分。
此外,第一连接器壳体可以包括第二限制部分,以限制锁定臂在 朝着第一连接器壳体的表面的方向上的弯曲。
此外,第一连接器壳体可以包括沿着锁定臂的相对侧的一对保护 壁,并且第二限制部分可以是设置在该每个保护壁的相对表面上的凸 起。
此外,锁定凸起可以包括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 锁紧状态下与锁定臂相接触的倾斜表面,并且该倾斜表面朝着第一连 接器壳体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方向倾斜,以远离第一连接器
5壳体的表面。
此外,第二连接器壳体可以包括沿着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方 向延伸的导向肋,锁定臂具有在该连接方向上延伸的狭槽,使得当第 一连接器壳体连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时候,该导向肋沿着连接方 向进入该狭槽中,并且锁定凸起设置为靠近该导向肋的一侧。
此外,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可以具有阳配 合部分,而另一个具有将被配合到该阳配合部分的阴配合部分,并且 阳配合部分包括在端部处的锥形导向凸起,该凸起朝着第一和第二连 接器壳体中的另一个伸出。
此外,该连接器还可以包括保持容纳在阳配合部分中的端子的前 保持器,并且该前保持器临时地固定在阳配合部分的前端,并且导向 凸起配合到临时固定的前保持器上,并且引导前保持器在第一连接器 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方向上的运动。
根据上述结构,在释放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接合中,作用在锁定 臂的操作部分上的一部分力是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拆 下的方向上起作用的。从而,可以减轻拆下两个连接器壳体的分离操 作的负担。
根据上述结构,在释放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接合中,作用在锁定 臂与锁定凸起的操作部分上的这部分力,可以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 二连接器壳体拆下的方向上起作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第一限制部分,限制在释放锁定臂与锁定凸 起的接合中该锁定臂的过大的弯曲。从而,能够防止锁定臂的损坏, 而且通过防止锁定臂的塑性变形而能够防止锁定凸起保持力的减小。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限制在释放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接合中该锁 定臂的过大的弯曲。此外通过该对保护壁,能够防止锁定臂由于外力 而被操作。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锁定臂的损坏,并且可以防 止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接合被无意地释放。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第二限制部分,限制锁定臂在使操作部分靠 近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方向上的弯曲。从而,通过避免锁定臂与第二连 接器壳体的碰撞,能够减轻连接两个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操作的负担。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第二限制部分,能够限制锁定臂在使操作部 分靠近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方向上的弯曲。而且,通过该对保护壁,能 够防止锁定臂由于外力而被操作。从而,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锁定 臂的损坏,并且能够防止锁定凸起被无意地释放。
根据上述结构,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牢固地锁紧。从而,能够减轻 连接两个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操作的负担。此外,在锁定臂与锁定凸起 的接合被释放中,在锁定凸起的倾斜表面与锁定臂脱离的情况下,锁 定臂几乎不能返回到连接于该倾斜表面的连接位置。从而,能够减轻 拆下两个连接器壳体的分离操作的负担。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锁定臂能够引导该两个连接器壳体的连接, 并且不需要单独地提供用于引导第一连接器壳体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 连接的接合部分。此外,通过导向肋来限制锁定臂的变形,锁定凸起 设置在该导向肋的侧部处,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锁定臂与锁定凸起 的接合。
根据上述结构,锥形的导向凸起先于阳侧配合部分的端面与阴侧 配合部分相接触,并且避免了阳侧配合部分的端面与阴侧配合部分的 碰撞。从而,平稳地实现阳侧配合部分与阴侧配合部分的配合,并且 能够减轻连接该两个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操作的负担。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压紧(tacked)在阳侧配合部分的前保持 器的振动。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其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目 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在所有的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
记赋予相同的或者相对应的部件,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第一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 图3是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 图4是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剖视图6是说明将第一连接器壳体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过程的剖
视图7是放大以示出由圆W包围的图6的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将第一连接器壳体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过程的剖
视图9A, 9B以及9C示出说明将第一连接器壳体从第二连接器壳体 才拆下的过程的剖视图;以及
图IO是背景技术的连接器的剖视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第一连接器壳 体的透视图,图3是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前视图,图4是第一连接器壳 体的剖视图,图5是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剖视图,图6是说明将第一连 接器壳体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过程的剖视图,图7是放大以示出 由圆W包围的图6的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图8是说明将第一连接器壳体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过程的剖视图,图9A, 9B以及9C示出 说明将第一连接器壳体从第二连接器壳体脱离的过程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壳 体2和第二连接器壳体3、设置在该第一连接器壳体2处的锁定臂4、 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并且被锁定臂4锁紧的锁定凸起5。此外, 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第一连接器壳体2和第二连接器壳体3,在连接 于相反侧上的连接器壳体的连接中,指向相反侧的连接器壳体的一侧 称作为前端侧,而与其相对的一侧称为基端侧。
此外,参考图5,第二连接器壳体3包括用于保持多个端子10的 端子保持部分11。端子IO从端子保持部分11的基端侧插入到该端子 保持部分11中,并且从该端子保持部分11的前端侧上的端面伸出其 前端部分。此外,第二连接器壳体3包括套部分(阴侧配合部分)12, 其围绕从端子保持部分11的前端侧上的端面伸出的多个端子10的前 端部分。
如图l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壳体2包括用于插入多个端子20 的端子插入部分(阳侧配合部分)21,并且通过从端子容纳部分45的 外周设置空隙而围绕该端子容纳部分45的套部分22延续到该端子插 入部分21 ,该端子容纳部分45包括多个端子容纳腔23。
端子容纳部分45形成有多个端子容纳腔23,该多个端子容纳腔从 基端侧穿过该端子容纳部分45到前端侧。端子20从端子插入部分21 的基端侧插入到端子容纳腔23,并且容纳在该端子容纳腔23中。端子 容纳腔23形成有用于锁定端子20的弹性锁定件24。
该弹性锁定件24通过端子插入部分21或者在其基端部分处的端 子容纳部分45的顶面来支撑,延伸到端子容纳部分45的前端侧,并 且在其前端部分处形成有锁定部分25。间隙设置在锁定部分25与端子容纳腔23的顶面之间,并且使得弹性锁定件24在靠近端子容纳腔23 的顶面的方向上弯曲。
与端子容纳腔的顶面相对的端子20的上表面形成有锁定凹口部分 26。端子20插入到端子容纳腔23中,同时弯曲弹性锁定件24。当将 端子20插入到锁定凹口部分26中以位于弹性锁定件24的锁定部分25 的下侧上时,该弹性锁定件24从弹性变形恢复,并且锁定部分25配 合到锁定凹口部分26。从而,端子20由弹性锁定件24锁紧,并且被 保持成以便不会从端子容纳腔23拔出。
此外,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包括用于保持容纳在端子容纳腔23中 的端子20的前保持器6。该前保持器6安装在端子容纳部分45的前端 部分,并且前进到端子容纳腔23的顶面与弹性锁定件24之间。在将 端子20容纳在端子容纳腔23中之后,当将前保持器6安装在端子容 纳部分45的前端部分上时,限制了弹性锁定件24在释放锁定部分25 与端子20的锁定凹口部分26的接合的方向上被弯曲。从而,可靠地 保持端子20,以便不被从端子容纳腔23中拔出。
端子容纳部分45的前端侧上的端面的边缘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导 向凸起27,该导向凸起27沿着第一连接器壳体2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壳 体3的连接方向伸出。优选该端面的边缘部分在其之间的间隔处形成 有两个或个更多个导向凸起,并且其两个形成在所述的其之间的间隔 处的上边缘部分处,如图所示。此外,该导向凸起27的前端拐角部分 是倒角的,并且该导向凸起27形成为锥形的形状。
如图6和图7所示,当第一连接器壳体2和第二连接器壳体3彼 此连接时,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45容纳在第二连接器壳 体3的套部分12的里面。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套部分12前进到第一 连接器壳体2端子容纳部分45与的套部分22之间,同时容纳第一连 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45。
10此时,导向凸起27先于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45的 前端侧上的端面而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套部分12相接触。从而,避免 了端子容纳部分45的端面与套部分12的碰撞。此外,通过将导向凸 起27形成为锥形形状,该导向凸起27和端子容纳部分45被引导至套 部分12的内部。从而,可以平稳地实现端子容纳部分45到套部分12 的连接。
此外,在将前保持器6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 45的前端部分之前,该前保持器6被端子容纳室45的前端部分压紧 (tack),并且在连接方向上可移动地由端子容纳部分45支撑。该前 保持器6形成有沿着连接方向延伸的凹槽7,并且导向凸起27与该凹 槽7接合。因此,该前保持器6在沿着连接方向的移动中由导向凸起 27引导。从而,防止前保持器6被端子容纳部分45的前端部分压紧的 振动。
当第一连接器壳体2和第二连接器壳体3彼此连接时,设置在第 二连接器壳体3的锁定凸起5被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锁定臂4 锁紧。从而,第一连接器壳体2和第二连接器壳体3被锁紧以便不彼 此分离。
如图l至图4所示,在基端部分处,锁定臂4由第一连接器壳体2 的套部分22支撑。此外,通过将锁定臂4指向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前 端侧,换句话说,沿着与第二连接器壳体3连接的方向,该锁定臂4 作为自由端延伸。
设置在与锁定臂4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一连接器壳体上2的套部分 22的一部分是切口的,并且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45通过 该切口的部分28露出。此外,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套部分12能够前 进到其中的间隙设置在锁定臂4与露出的端子容纳部分45之间。锁定臂4的前端部分形成有操作部分40,当释放与锁定凸起5的
接合时操作该操作部分40。此外,锁定臂4形成有在其宽度方向上从 前端延伸到中心部分的基端侧的狭槽41。此外,该狭槽41的两侧边缘 部分分别形成有锁定部分42。
如图5所示,锁定凸起5设置在前进到锁定臂4与端子容纳部分 45之间的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套部分12的一部分处。此外,该部分形 成有沿着第一连接器壳体2连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方向延伸的导 向肋13。 一对锁定凸起5设置成以插入导向肋13,以便与该导向肋13 的两侧部分相邻。
锁定凸起5的前端表面朝着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基端从底部向顶部 倾斜,使得该锁定臂4容易与锁定凸起5锁紧。并且锁定凸起5的基 端表面朝着基端从底部向顶部稍微倾斜,使得当释放第一连接器壳体2 与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锁紧时,在锁定臂4没有与锁定凸起5锁紧的 情况下,锁定臂4不返回到连接位置。
当第一连接器壳体2与第二连接器壳体3彼此连接时,第二连接 器壳体3的导向肋13沿着与锁定臂4的狭槽41连接的方向前进。艮P, 将第一连接器壳体2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连接通过锁定臂4来 引导。因此,第一连接器壳体2和第二连接器壳体3不需要单独地设 置用于引导这两个部件的连接的接合部分。
狭槽41的前端开口部分的下边缘与锁定凸起5相接触,并且锁定 臂4在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2分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此时,导向肋 13的上边缘部分仍然设置在狭槽41的里面,并且限制锁定臂4的变形。 由此,例如,防止锁定臂4的在侧向上的变形。此外,即使在加长锁 定臂的时候,该锁定臂4也不会在横向上偏转。此外,当锁定臂4的锁定部分42跨越锁定凸起5时,锁定臂4从 弹性变形恢复。据此,锁定凸起5被锁定臂4的锁定部分42锁紧。如 上所述,锁定臂4的变形被导向肋13限制,锁定凸起5设置成与导向 肋13的侧部分连续,并且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锁定臂4与锁定凸起 5的接合。
在这里,如图3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器壳体2包括第二限制部 分29,其在使锁定臂4的操作部分40靠近第一连接器2的方向上限制 该锁定臂4弯曲。
此外,参考图1,第一连接器壳体2形成有一对保护壁30,该对 保护壁30沿着套部分22的凹口部分28的两侧边缘部分延伸,并且设 置成以插入锁定臂4。第二限制部分29是分别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保护 壁30的表面处的一对凸起。
在这里,通过用一对保护壁30来插入锁定臂4,防止外力对锁定 臂4起作用。从而,可靠地防止锁定臂4的损坏,并且防止锁定臂4 和锁定凸起5无意地从接合释放。
锁定臂4包括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与相应的凸起29重叠的一对接 触部分43。当锁定臂4与连接方向大致平行的时候,锁定臂4的接触 部分与该凸起29相接触,或者通过在其之间设置小的间隙而设置在凸 起29的上方。
当锁定臂4从与连接方向大致平行的状态而在使得操作部分40靠 近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方向上弯曲的时候,接触部分43与凸起29相 接触,并且限制锁定臂4的弯曲。因此,确保在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 锁定臂4与端子容纳部分45之间的间隙,并且可以避免锁定臂4的前 端与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碰撞。从而,减轻将第一连接器壳体2连接 到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连接操作的负担。接下来,将参考图9A, 9B, 9C给出在第一连接器壳体2和第二 连接器壳体3彼此连接之后,将第一连接器壳体2从第二连接器壳体3 拆下的过程的说明。
首先,如图9A所示,在第一连接器壳体2和第二连接器壳体3 彼此连接的状态下,锁定凸起5被锁定臂4的锁定部分42锁紧。因而, 第一连接器壳体2和第二连接器壳体3被锁紧,以便不会分离以彼此 脱离。
此外,如图9B所示,通过操作该操作部分40而沿着从第一连接 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45分离该操作部分40的方向弯曲锁定臂4, 锁定臂4的锁定部分42与锁定凸起5的接合被释放。也就是说,当操 作该操作部分40时,支点定位在锁定臂4的基端部分处。此外,如图 9C所示,在释放锁定部分42与锁定凸起5的接合的状态下,第一连接 器壳体2从第二连接器壳体3拆下。
在这里,如图9B所示,当锁定臂4的锁定部分42与锁定凸起5 的接合被释放时,在靠近第一连接器壳体2从第二连接器壳体3拆下 的方向的倾斜的向上的方向上,向上拉锁定臂4的操作部分40。也就 是说,作用在操作部分40上的一部分力沿着第一连接器壳体2从第二 连接器壳体3拆下的方向起作用。从而,减轻拆下该两个连接器壳体 的分离操作的负担。
此外,如图1和图9B所示,第一连接器壳体2包括第一限制部分 44,其沿着分开操作部分40离开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45 的表面的方向,限制锁定臂4的过大的弯曲。该第一限制部分44是悬 挂在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一对保护壁30之间的连接件,并且将锁定臂 4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该第一限制部分44与端子容纳部分45之 间。当锁定臂4在使操作部分40远离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 分45的方向上的弯曲变成预定量的时候,该锁定臂4与连接件44相 接触。从而,当锁定臂4与锁定凸起5的接合被释放时,限制该锁定 臂4的过分的弯曲。由此,防止锁定臂4的锁坏,而且,防止锁定臂4 的塑性变形,并且防止锁定凸起保持力的减小。
如上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在释放锁定臂4与锁定凸起 5的接合中,作用在锁定臂4的操作部分40上的一部分力,沿着第一 连接器壳体2从第二连接器壳体3拆下的方向起着用。从而,减轻拆 下该两个连接器壳体的分离操作的负担。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通过第一限制部分44,限制在 释放锁定臂4与锁定凸起5的接合中该锁定臂4的弯曲。从而,防止 锁定臂4的锁坏,而且,通过防止该锁定臂4的塑性变形能够防止锁 定凸起保持力的减小。此外,通过第二限制部分29,限制该锁定臂4 沿着使操作部分40靠近第一连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45的方向 的弯曲。从而,通过避免锁定臂4与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套部分12的 碰撞而能够减轻连接该两个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操作的负担。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通过锁定臂4能够引导该两个连 接器壳体的连接,并且没有必要单独地设置用于引导第一连接器2与 第二连接器3的连接的接合部分。此外,通过导向肋13限制了锁定臂 4的变形,锁定凸起5设置在导向肋13的侧部,并且因此,能够可靠 地实现锁定臂4与锁定凸起5的接合。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l,锥形的导向凸起27先于第一连 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45的端面与第二连接器壳体3的套部分12 相接触,并且避免了端子容纳部分45的端面与套部分12的碰撞。从 而,平稳地进行端子容纳部分45与套部分12的接合,并且能够减轻连接该两个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操作的负担。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l,通过导向凸起27来引导被第一
连接器壳体2的端子容纳部分45压紧的前保持器6的运动,并且防止 了前保持器6的振动。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以进行恰当的修改、改进 等。而且,只要可以实现本发明,那么上述实施例的各组成部件的形 状、尺寸、数值、模式、数目以及设置部分等是任意并且没有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锁定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锁定凸起,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上以与所述锁定臂锁紧;操作部分,其设置在锁定臂上,并且操作为释放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锁紧;其中当力施加在所述操作部分上以释放所述锁定臂与所述锁定凸起的锁紧时,该力的一部分施加在从第二连接器壳体拆下第一连接器壳体的拆下方向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臂包括连接在第 一连接器壳体的表面上的基端、以及从该基端朝着第一连接器壳体连 接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方向延伸的自由端,其中所述操作部分在与基端相对的位置中与自由端连续,并且 其中当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锁紧被释放的时候,该锁定臂在远离 第一连接器壳体的表面的分离方向上弯曲,以使支点定位在基端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 第一限制部分,以限制所述锁定臂在分离方向上的过度弯曲。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 沿着所述锁定臂的相对侧的一对保护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限制部分是悬挂在该对保护壁之间的连接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 限制部分,以限制所述锁定臂在朝着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表面的方 向上的弯曲。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包括沿着所述锁定臂的相对侧的一对保护壁,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限制部分是设置在每个该保护壁的相对表面上的凸起o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与 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锁紧状态下,所述锁定凸起具有与所述锁定臂 相接触的倾斜表面,并且该倾斜表面朝着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连接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方向倾斜,以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 表面。
8. 如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 括沿着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方向延伸的导向肋,其中所述锁定臂具有沿着该连接方向延伸的狭槽,以便当第一连 接器壳体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壳体上的时候,该导向肋沿着连接方向进 入该狭槽中,并且其中所述锁定凸起设置为靠近所述导向肋的一侧。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 二连接器壳体中的一个具有阳配合部分,而另一个具有将被配合到所 述阳配合部分中的阴配合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阳配合部分包括在端部处的锥形的导向凸起,该凸起朝 着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中的另一个伸出。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保持容纳在阳配合部 分中的端子的前保持器,其中该前保持器临时地固定在所述阳配合部分的前端,并且 其中所述导向凸起配合到该临时固定的前保持器上,并且引导该 前保持器沿着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方向的运动。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第二连接器壳体;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上的锁定臂;设置在第二连接器壳体上以与锁定臂锁紧的锁定凸起;以及设置在锁定臂上并且被操作以释放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锁紧的操作部分。当力施加在操作部分上以释放锁定臂与锁定凸起的锁紧时,该力的一部分施加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从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拆下方向上。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01527408SQ20091011816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5日
发明者宫崎博司, 铃木谦志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