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846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具有插接脚的芯片模块插入的电连接器及其用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端子。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0520005867. 2的中国大陆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端 子,可与一插入的配合器件的插接脚接触,其包括一本体,及自所述本体相对两侧延伸的一 第一臂部和一第二臂部,所述本体进一步包括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一端延伸的一第三接 触部。所述第一臂部包括一自所述基部一侧垂直弯折的一第一后臂部、自所述第一后臂部 靠近所述第三接触部的一端侧延伸的一第一前臂部,及自所述第一前臂部靠近所述第三接 触部的一端侧延伸的一第一掌部,所述第一掌部又包括一第一引导部,及自所述第一引导 部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对称的,所述第二臂部延伸有一第二后臂部、一第二前臂部,及包 括相应的一第二引导部及一第二接触部的一第二掌部。所述插接脚由所述第一导引部和所述第二导引部朝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 接触部的方向推进,至一定位置时,推抵所述第三接触部,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 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三接触部共同夹持并导接插入的所述插接脚。所述插座连接器端子的缺失在于1.所述插座连接器端子的所述第三接触部由所述基部直接向上延伸,没有设置缓 冲其强度以增加弹性的结构,当所述第三接触部经所述插接脚多次推抵接触后,容易发生 断裂或损伤的情况。2.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是自所述第一导引部和所述第二导引部分 别延伸的,远离所述第一后臂部和所述第二后臂部,当所述插接脚插入时,所述第一接触部 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对所述插接脚的夹持接触力量不够。此外,当所述插接脚对所述第一接 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抵靠牵扯较大时,所述端子容易变形扭曲,不利于所述端子与所 述插接脚之间良好的电性接触。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较好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以保证良好 电性导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芯片模块相接合,所述芯片模块具有一插接脚,其包括一 本体,所述本体设有多数收容槽;多数端子,其对应容纳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端子进一步 具有一基部,自所述基部相对两侧且向上延伸的一第一臂部和一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 设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臂部设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一固定部,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 且与所述收容槽相配合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凹陷有一凹陷部,自所述凹陷部向上延伸有一接触片,所述接触片具有一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用于共同夹持并接触所述插接脚,至少一第二固定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且与所 述收容槽相配合固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端子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其包括一基部;两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位于所 述基部的前方,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基部两侧;一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基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下凹陷有一 凹陷部;一第三接触部,其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后方,所述第三接触部 向下连接所述凹陷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所述凹陷 部,所述接触片是自所述凹陷部向上延伸的,这样降低了所述接触片的强度,增加了其弹 性,使得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CPU芯片模块的所述插接脚接触性能更良好,且所述接触 片不容易断裂或损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局部组合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的后等角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的后视图;图5为图2的组合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端子与芯片模块的针脚未对接时的局部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端子与芯片模块的针脚对接时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本体11上表面111下表面112收容槽113第一侧壁114 第二侧壁115 第三侧壁116第四侧壁117 固定槽118挡止部1181 让位空间119端子12基部121延伸部122第一固定部123凹陷部1231 第一导引部1232接触片124第三接触部1241第一臂部125 第一弹性部1251第一连接部1252第一接触部1253第二导引部1254第二臂部126 第二弹性部1261第二连接部1262第二接触部1263第三导引部1264夹持空间127 夹槽1271焊接部128第二固定部129 插接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用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端子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可供一具多数插接脚2的CPU芯片 模块(未图示)插接,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一本体11以及容纳于其内的多数端子12,由于 所述电连接器1的体积较大,为清楚起见,本实例中采取局部示意方法来叙述。[0033]请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述本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111和一下表面 112,且所述本体11内设有多数收容槽113,多数所述收容槽113呈阵列式间隔排列,且每一 所述收容槽113贯穿所述上表面111及所述下表面112。每一所述收容槽113内均具有一第一侧壁114,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14两端相对设置的一第二侧壁115与一第三侧壁116、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侧壁115与所述第三侧壁116 的一第四侧壁117,所述第一侧壁114与所述第四侧壁117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115和 所述第三侧壁116分别凹设有一固定槽118,所述固定槽118用于固定所述端子12于其内, 靠近所述固定槽118的下端设有一挡止部1181,用于挡止所述端子12向上位移。所述第四 侧壁117的上端设有一让位空间119,所述让位空间119连通二相邻所述收容槽113并贯穿 所述本体11的所述上表面111。请参照附图3和附图4,所述端子12具有大致呈平板状的一基部121,所述基部121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3内。自所述基部121向上延伸有一延伸部122,所述延伸部122的宽幅小于所述基部121的宽幅,自所述延伸部122向上延伸有一第一固定部123,所述第一固定部123与所述 本体11的所述固定槽118相配合固定,其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导引部1232,导引所述第一 固定部123进入所述固定槽118内。此外,所述第一固定部123远离所述延伸部122的一 端向下凹陷有一凹陷部1231,自所述凹陷部1231向上偏折延伸有一接触片124,所述接触 片124的宽幅小于所述延伸部122的宽幅,所述接触片124的末端具有一第三接触部1241, 且所述第三接触部1241位于所述基部121的上方(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所述第三接 触部1241位于所述基部121的前方或所述基部121的后方)。自所述基部121相对两侧向前且向上延伸的一第一臂部125和一第二臂部126。所述第一臂部125包括自所述基部121 —侧垂直向前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弹性部 1251,自所述第一弹性部1251向上延伸的一第一连接部1252,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252继续 向上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1253,所述第一连接部125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1251和所 述第一接触部1253(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所述第一弹性部1251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 1253)。所述第二臂部126对称所述第一臂部125相对设置,其包括自所述基部121另一 侧垂直向前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弹性部1261,所述第一弹性部1251与所述第二弹性部1261 为对称且平行设置,自所述第二弹性部1261向上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1262,所述第一连接 部125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62为对称设置,且二者在延伸过程中逐渐靠近,自所述第二连 接部1262继续向上延伸的一第二接触部1263,所述第二连接部1262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弹 性部126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263(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所述第二弹性部1261连接 所述第二接触部1263),所述第一接触部125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1263为对称且平行设置。此外,自所述第一接触部1253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263朝远离所述第三接触部 1241的方向分别对称的延伸有一第二导引部1254和一第三导引部1264,所述第二导引部 1254与所述第三导引部1264是在延伸过程中逐渐远离。所述接触片124自所述凹陷部 1231朝靠近所述第一接触部1253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263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接触部 1253、所述第二接触部1263和所述第三接触部1241三者共同围设形成有一夹持空间127, 所述夹持空间127用于夹持并接触所述插接脚2。[0041]其中,所述夹持空间127邻近所述让位空间119,其包括一夹槽1271,所述夹槽1271为所述第一接触部125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1263之间形成的一间隙,所述夹槽1271的 宽幅大于所述第三接触部1241的宽幅,且所述夹持空间127的宽幅小于所述插接脚2的直 径。所述第三接触部1241进入所述夹槽1271内。此外,所述第一接触部1253和所述第二 接触部1263较所述第一弹性部1251和所述第二弹性部1261更靠近所述夹槽1271。自所述基部121向下延伸设有一焊接部128,于所述焊接部128的两侧分别设有一 第二固定部129,所述第二固定部129与所述固定槽118相配合固定且被所述挡止部1181 挡止。组装时,请参照附图5至附图7,首先将多数所述端子12由下至上对应的装设于所 述收容槽113内,所述第一导引部1232导引所述第一固定部123进入所述固定槽118内, 且所述第一固定部123与所述固定槽118干涉配合,从而使所述端子12不会在所述收容槽 113内晃动,保证了所述插接脚2能够同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1253、所述第二接触部1263 及所述第三接触部1241之间的良好电性接触。所述第二固定部129跟随所述第一固定部 123进入所述固定槽118内,且所述第二固定部129与所述固定槽118相干涉配合,同时所 述挡止部1181挡止所述第二固定部129向上位移,从而达到限制所述端子12向上位移。然后,将所述CPU芯片模块(未图示)组装于所述电连接器1中,所述CPU芯片模 块(未图示)的所述插接脚2先进入所述让位空间119,再由所述第二导引部1254和所述 第三导引部1264导引进入所述夹持空间127,进而推入所述夹槽1271内,所述插接脚2抵 接所述第一接触部1253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263,同时所述插接脚2抵推所述第三接触部 1241,使所述插接脚2形成一三点夹持的稳定状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由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所述凹陷部,所述接触片是自所述凹陷部向上延伸 的,这样降低了所述接触片的强度,增加了弹性,使得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CPU芯片模块 的所述插接脚接触性能更良好,且所述接触片不容易断裂或损伤。2.所述端子不仅具有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本体的所述固定槽相干涉配合来固 定其于所述收容槽内,而且还具有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固定槽相干涉配合固定,从而进 一步防止所述端子在所述收容槽内摇晃,保证了所述插接脚能够同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接触部及所述第三接触部之间的良好电性接触。3.所述延伸部的宽幅小于所述基部的宽幅,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强度降低,弹 性增加,而所述接触片的宽幅小于所述延伸部的宽幅,则使得所述接触片的强度降低,弹性 增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三接触部同所述插接脚导接时的接触性能。4.所述第一固定部两侧分别设有的所述第一导引部,便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进入所 述固定槽,同时也使得所述端子能顺利容纳并固定于所述收容槽中。5.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较所述第二导弓I部和所述第三导弓I部靠近 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当CPU芯片模块的所述插接脚进入所述夹持空间时, 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对所述插接脚的夹持力较大,此外,由于所述第三接触 部进入所述夹槽,故对所述插接脚的推抵力也增大,从而接触更良好。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 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 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芯片模块相接合,所述芯片模块具有多数插接脚,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设有多数收容槽;多数端子,其对应容纳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一第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所述基部相对两侧向上延伸一第一臂部和一第二臂部,所述第一臂部设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臂部设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且与所述收容槽相配合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凹陷有一凹陷部,自所述凹陷部向上延伸有一接触片,所述接触片具有一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用于共同夹持并接触所述插接脚;所述第二固定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且与所述收容槽相配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至少一侧设有一第一 导引部,导引所述第一固定部进入所述收容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自所述凹陷部朝靠近所述 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方向弯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有一延伸部,所述 延伸部用于连接所述基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且所述延伸部的宽幅小于所述基部的宽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的宽幅小于所述延伸部的 宽巾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部包括自所述基部上垂直 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弹性部,自所述第一弹性部向上延伸的一第一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一弹 性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臂部依次延伸有对称于所述第一弹性部 的一第二弹性部,对称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第二连接部,及对称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第二接触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是 在延伸过程中逐渐靠近。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 朝远离所述第三接触部的方向分别对称的延伸有一第二导引部和一第三导引部,所述第二 导引部与所述第三导引部是在延伸过程中逐渐远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 间形成一夹槽,所述夹槽的宽幅大于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宽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部位于所述夹槽的一端。
11.一种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部;两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所述第一接触 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基部两侧;一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基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下凹 陷有一凹陷部;一第三接触部,其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后方,所述第三接触部向 下连接所述凹陷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后方。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基部两侧向前且向上分别延伸有 一第一弹性部和一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别连 接所述第一接触 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 形成有一夹槽,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较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更 靠近所述夹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凹陷部向上延伸有一接触片,所 述接触片位于所述夹槽的一端且其上设有所述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接触部进入所述夹槽 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用于与一芯片模块相接合,所述芯片模块具有多数插接脚,其包括设有多数收容槽的一本体,对应容纳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多数端子,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两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基部两侧,一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下延伸并连接所述基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下凹陷有一凹陷部,一第三接触部,其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后方,所述第三接触部向下连接所述凹陷部,这样降低了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强度,增加了其弹性,使得其与所述插接脚的接触性能更良好。
文档编号H01R33/76GK201570752SQ20092005977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