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240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插设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中数据传输与通讯系统的不断进步,插设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的密度 越来越高,且对其对接的准确性亦要求越来越高。如第5312276号美国专利所揭示的一种 电连接器端子,其先插设于电路板板孔中,而后再与其它电子组件对接。现有的这种电连接 器端子可详见图1所示,其具有宽度较大的固持部4及与固持部4相连的尾部7,在固持部 4上设有一通孔6。由于这种电连接器端子的固持部4开设有一通孔6,使其弹性变形能力 较佳,同时使固持部4厚度变小,强度减弱。电连接器端子在借助外力压入电路板l的板孔 8内时,其固持部4受电路板1板孔侧壁的挤压而易发生弯折,使其尾部7产生歪斜。因此, 当这种电连接器端子再与其它电子组件对接时,则会发生无法正确对接的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具有 一定弹性、又有足够强度以保证电连接器端子在插入电路板后尾部不会产生歪斜的电连接 器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连接器端子,穿通电路板后 可与其它电子组件电性连接,它由头部、固持部和尾部组成,伸出电路板的尾部可与另一电 子组件电性导接,固持部被压入到电路板的板孔内,固持部包括与电路板的板孔挤压接触 的两个相对的B侧面及与其相邻的两个相对的A侧面,在两个相对的A侧面上沿电连接器 端子插入电路板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形成有肋条,在两个相对 的B侧面上各凹设有一狭长槽,在狭长槽两侧设有肋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A侧面为平面;在两个相对的A侧面上各设计有两个凹槽,两 个凹槽中心对称。 固持部的宽度大于电路板上的板孔的直径。 狭长槽位于B侧面的中央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和形状的电连接器端子,在两个相对的 B侧面上设计的狭长槽可增强固持部与电路板板孔接触时的弹性;两个相对的A侧面上的 肋条可增强电连接器端子的强度,使电连接器端子在插入电路板后不致产生歪斜,以利于 电连接器端子尾部顺利插入到其它电子组件中。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电连接器端子插入到电路板中的示意图;[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入电路板的板孔后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2,穿通电路板21后可与其它电子组件电性连接,它由头部23、固持部24和尾部25组成,伸出电路板21的尾部25可与另一电子组件电性导接,固持部24被压入到电路板21的板孔22内,固持部24包括与电路板21的板孔22挤压接触的两个相对的B侧面27及与其相邻的两个相对的A侧面26,B侧面27为具有一定曲率的弧状表面,该曲率与板孔22的曲率基本相同;A侧面26为平面,在两个相对的A侧面26上沿电连接器端子2插入电路板21的方向上各设置有两个凹槽29,两个凹槽29中心对称,在两个凹槽29之间形成有肋条30,在两个相对的B侧面27上各凹设有一狭长槽31 ,狭长槽31位于B侧面27的中央位置,在狭长槽31两侧分别形成肋部28,该肋部28于电连接器端子2插入电路板21的板孔22时可产生一定变形。[0016] 图4为电连接器端子2受外压力压入到电路板21的板孔22时的示意图,电连接器端子2的固持部24的宽度大于电路板21上的板孔22的直径,在外力作用下,电连接器端子2的固持部24受电路板21的板孔22侧壁的挤压,发生一定弹性变形后,从而干涉固持于电路板21的板孔22中,其尾部25伸出板孔22夕卜,并可以与其它电子组件对接。[0017] 图5是图4沿B-B方向的剖视图,当电连接器端子2压入到电路板21的板孔22中时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B侧面27上的狭长槽31可增强接触时的弹性变形能力,从而不致对电连接器端子2及板孔22造成损坏。凹槽29可增加固持部24的弹性变形能力,也可防止电连接器端子2插入电路板21时损坏电连接器端子2及板孔22,肋条30会增加固持部24的强度,以防止由凹槽29带来的因强度不足而使压入时电连接器端子2因受压而造成尾部25产生歪斜,有利于电连接器端子2的尾部25与其它电子组件准确对接。
权利要求电连接器端子,穿通电路板(21)后可与其它电子组件电性连接,它由头部(23)、固持部(24)和尾部(25)组成,伸出电路板(21)的尾部(25)可与另一电子组件电性导接,固持部(24)被压入到电路板(21)的板孔(22)内,固持部(24)包括与电路板(21)的板孔(22)挤压接触的两个相对的B侧面(27)及与其相邻的两个相对的A侧面(26),其特征是在两个相对的A侧面(26)上沿电连接器端子(2)插入电路板(21)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凹槽(29),相邻的两个凹槽(29)之间形成有肋条(30),在两个相对的B侧面(27)上各凹设有一狭长槽(31),在狭长槽(31)两侧设有肋部(2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A侧面(26)为平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在两个相对的A侧面(26)上各设 计有两个凹槽(29),两个凹槽(29)中心对称。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固持部(24)的宽度大于电路板 (21)上的板孔(22)的直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是狭长槽(31)位于B侧面(27)的 中央位置。
专利摘要电连接器端子,属于电连接器领域。现有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尾部易产生歪斜,无法与其它电子组件对接。本实用新型由头部、固持部和尾部组成,伸出电路板的尾部可与另一电子组件电性导接,固持部被压入到电路板的板孔内,固持部包括与电路板的板孔挤压接触的两个相对的B侧面及与其相邻的两个相对的A侧面,在两个相对的A侧面上沿电连接器端子插入电路板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形成有肋条,在两个相对的B侧面上各凹设有一狭长槽,在狭长槽两侧设有肋部。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既具有一定弹性、又有足够强度以保证电连接器端子在插入电路板后尾部不会产生歪斜,以利于电连接器端子尾部顺利插入到其它电子组件中。
文档编号H01R12/55GK201438541SQ200920131069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1日
发明者邓玉泉 申请人:东莞市奕东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