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045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创作属于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可同时连接两种插头
连接器,藉此增进插座连接器的使用效率以及应用性。背景技术
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连接器具有随插随用以及高传输速度的便利特性,已普及于各式各样电子装置多年,亦可说是目前各类电子装置上的基本零件。 目前由USB协会(USB Implementer Forum Inc. ,USB-IF)所制定的USB 2. 0传输协议是USB连接器的基本规格,而USB协会即将完成具有更高传输速度的USB3. 0传输协议以便应付日益庞大的数据传输需求。USB3. 0连接器除了可向下兼容USB2. 0连接器之外,更能提供高达5Gbps的高速传输作业,在此传输规格之下,能够允许更多原本须内建于计算机的装置或是适配卡成为外接式外围装置。 即便USB3. 0插座连接器能够向下兼容并且连接USB2. 0插头连接器,但USB3. 0插
座连接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若电子装置将所有插座连接器替换为USB3. 0插座连接器将
会令其造价大幅攀升而降低市场接受度,因此,在USB3. 0连接器正式进入市场,初期趋势
必然是倾向在一电子装置上同时设置USB3. 0插座连接器以及USB2. 0插座连接器,而非全
数设置USB3. 0插座连接器,藉此同时兼顾USB的新旧传输协议以及产品造价。 然而,目前并没有人将USB2. 0插座连接器以及USB3. 0插座连接器整合制造为单
一模块,分别制造并安装前述两种插座连接器仍然具有可观的成本,且占据电子装置电路
板上可观的安装面积而降低电路板上进一步安装其它电子组件的应用性。新型内容
本创作人有鉴于在一 电子装置电路板上同时设置USB2. 0插座连接器以及USB3. 0插座连接器会占据电路板的过多面积,且分别制造两种插座连接器的成本可观等缺点,改良其不足与缺失,进而创作出一种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 本创作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可同时连接两种插头连接
器,藉此增进插座连接器的使用效率以及应用性。 为达上述目的,系令前述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包含有 —绝缘本体总成,其上向前突伸形成且垂直排列有一上舌片、一下舌片以及一分隔舌片,该分隔舌片介于上舌片与下舌片之间; 复数第一端子,系符合USB2. 0传输协议,设置在上舌片与下舌片的其中之一 ;[0013] 复数第二端子,系符合USB2. 0传输协议,设置在其余的上舌片或是下舌片;[0014] 复数第三端子,系与第二端子共同符合USB3.0传输协议,且设置在第二端子所位于的上舌片或下舌片之上;以及 —屏蔽外壳,系固定在绝缘本体总成上,包覆绝缘本体总成以及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端子,且具有一顶板以及一底板,其中分隔舌片与屏蔽外壳顶板上形成一上插接口 ,分隔舌片与屏蔽外壳底板之间形成一下插接口 。[0016] 藉由上述技术手段,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的分隔舌片隔出上插接口以及下插接 口,其中一插接口配合第一端子可与USB2.0插头连接器相连接,另一插接口配合第二端子 与第三端子可与USB3. 0插座连接器相连接并且向下兼容USB2. 0插头连接器。此外,由于 两插接口系上下相迭的状态,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时仅占据一个传统插座连 接器的面积。因此,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具有高使用效率、高应用性以及小巧性。 前述绝缘本体总成具有一上绝缘本体以及一下绝缘本体;该上绝缘本体具有一上 基座,该上舌片自上基座前方突伸出;该下绝缘本体设置于上绝缘本体底面且具有一下基 座,该下舌片自下基座前方朝前突伸出。 前述上绝缘本体的上基座底面向下突伸形成有复数固定柱;该下绝缘本体的下基 座上贯穿形成有复数固定孔以令固定柱分别由相对应固定孔的上开口穿入并固定于固定 孔内。 前述各第一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 自固定段向下突伸的焊接段以及一 自固定 段向前突伸的电性接触段;各第二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自固定段向下突伸的焊接段 以及一 自固定段向前突伸的电性接触段;各第三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 自固定段向下 突伸的焊接段以及一 自固定段向前突伸的电性接触段。 前述绝缘本体总成进一步包含有一设置于上绝缘本体下方以及下绝缘本体下方 的端子定位座,该端子定位座包含有一固定块以及一延伸片,该固定块上贯穿形成有复数 定位孔以分别供相对应焊接段所穿过,该延伸片系自固定块上向前突伸,在延伸片顶面突 伸有复数组装柱,该复数组装柱分别自下绝缘本体下基座固定孔的下开口穿入并固定于固 定孔内。 前述下绝缘本体下基座后端向后突伸有一定位块,定位块两侧分别横向向外突伸
有一定位片;该端子定位座固定块向上延伸有二相对的定位部,各定位部内侧面分别形成
有一定位槽以收容下基座相对应的定位片。 前述分隔舌片自上绝缘本体的上基座向前突伸出。 前述双插槽式连接器进一步包含有一穿套在分隔舌片上的屏蔽套。
前述上绝缘本体的上基座突伸有二止挡部;该屏蔽套的前端形成有一卡掣槽;该
屏蔽外壳的顶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二相对侧板,屏蔽外壳靠顶板处形成有二止挡片以抵住
相对应止挡部后端,屏蔽外壳两侧板前端分别形成有一卡掣片以分别卡掣于相对应的卡掣槽内。 前述上绝缘本体上基座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卡扣块,该屏蔽套两侧分别向后延伸有 一扣片,在各扣片上分别形成有一扣孔以便扣合于相对应的卡扣块。 前述屏蔽外壳向内突伸复数弹片,屏蔽套上分别向上与向下突伸形成有复数弹 片。 前述双插槽式连接器进一步包含有一后屏蔽板,该后屏蔽板设置在上绝缘本体以 及端子定位座后端,并且遮蔽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端子的焊接段。 前述各第一端子设置在上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上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 设置在上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上基座后端外;各第二端子设置在下绝缘本体上,其 固定段设置在下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下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下基座后端 外;各第三端子设置在下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下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下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下基座后端外。 前述各第一端子设置在下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下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 设置在下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下基座后端外;各第二端子设置在上绝缘本体上,其 固定段设置在上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上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上基座后端 外;各第三端子设置在上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上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上舌 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上基座后端外。
图1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创作接续图1的正面视图。图3是本创作接续图1并且去除屏蔽外壳以及后屏蔽板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创作接续图3的另一立体外观图。图5是本创作接续图3的又一立体外观图。图6是本创作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创作另一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创作又一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创作第二实施例去除屏蔽外壳的立体外观图。图10是本创作接续图9的另一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创作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包含有一绝缘本体总成、复数第
一端子(50)、复数第二端子(60)、复数第三端子(70)、一屏蔽外壳(80)、一屏蔽套(40)以 及一后屏蔽板(90)。 该绝缘本体总成上向前突伸形成且垂直排列有一上舌片(12)、一下舌片(22)以 及一分隔舌片(13),该分隔舌片(13)介于上片与下舌片(22)之间。绝缘本体总成具有一 上绝缘本体(10)、一下绝缘本体(20)以及一端子定位座(30)。 请进一步参照图7、图8,该上绝缘本体(10)具有一上基座(11)。该上舌片(12) 自上基座(11)前方突伸出。上基座(11)底面向下突伸形成有复数固定柱(113)。该分隔 舌片(13)自上基座(11)向前突伸出。上基座(11)突伸有二止挡部(114)。上基座(11) 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卡扣块(115)。 该下绝缘本体(20)设置于上绝缘本体(10)底面且具有一下基座(21),该下舌 片(22)自下基座(21)前方朝前突伸出。下基座(21)上贯穿形成有复数固定孔(211)以 令固定柱(113)分别由相对应固定孔(211)的上开口穿入并固定于固定孔(211)内。下 基座(21)后端向后突伸有一定位块(23),定位块(23)两侧分别横向向外突伸有一定位片 (231)。 该端子定位座(30)设置于上绝缘本体(10)下方以及下绝缘本体(20)下方,且包 含有一固定块(31)以及一延伸片(32)。该固定块(31)上贯穿形成有复数定位孔(300), 固定块(31)向上延伸有二相对的定位部(312),各定位部(312)内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定位 槽(312)以收容下基座(21)相对应的定位片(231)。该延伸片(32)系自固定块(31)上向 前突伸,在延伸片(32)顶面突伸有复数组装柱(321),该复数组装柱(321)分别自下绝缘本 体(20)下基座(21)固定孔(211)的下开口穿入并固定于固定孔(211)内。[0047] 该复数第一端子(50)符合USB2. 0传输协议,设置在上舌片(12)与下舌片(22) 的其中之一。各第一端子(50)分别具有一固定段(51)、一自固定段(51)向下突伸并且穿 过相对应定位孔(300)的焊接段(52)以及一自固定段(51)向前突伸的电性接触段(53)。 复数第二端子(60)符合USB2. O传输协议,设置在其余的上舌片(12)或是下舌片 (22)。各第二端子(60)分别具有一固定段(61)、一自固定段(61)向下突伸并且穿过相对 应定位孔(300)的焊接段(62)以及一自固定段(61)向前突伸的电性接触段(63)。 复数第三端子(70)与第二端子(60)共同符合USB3. 0传输协议,且设置在第二端 子(60)所位于的上舌片(12)或下舌片(22)之上。各第三端子(70)分别具有一固定段 (71)、一自固定段(71)向下突伸并且穿过相对应定位孔(300)的焊接段(72)以及一自固 定段(71)向前突伸的电性接触段(73)。 该屏蔽外壳(80)固定在绝缘本体总成上,包覆绝缘本体总成以及第一、第二以及 第三端子(50) (60) (70),且具有一容置空间(800)、一顶板(81)、一底板(83)以及二连接 于底板(81)与顶板(83)之间的侧板(82),其中分隔舌片(13)与屏蔽外壳(80)顶板上形 成一上插接口 (IOO),分隔舌片(13)与屏蔽外壳(80)底板之间形成一下插接口 (200)。屏 蔽外壳(80)靠顶板(81)处形成有二止挡片(814)以抵住上绝缘本体(10)相对应止挡部 (114)后端。屏蔽外壳(80)两侧板(82)前端分别形成有一卡掣片(822)。屏蔽外壳(80) 向内突伸复数弹片(805)以便定位相对应的插头连接器。 该屏蔽套(40)穿套在分隔舌片(13)上。屏蔽套(40)后端形成一套接槽(400) 以容纳分隔舌片(13)。屏蔽套(40)的前端形成有一卡掣槽(42)以与屏蔽外壳(80)的卡 掣片(822)相结合,避免屏蔽外壳(80)相对绝缘本体总成产生相对位移。屏蔽套(40)两 侧分别向后延伸有一扣片(41),在各扣片(41)上分别形成有一扣孔(415)以便扣合于相对 应的上基座(11)的卡扣块(115)。此外,屏蔽套(40)上分别向上与向下突伸形成有复数弹 片(405)以便定位相对应的插头连接器。 该后屏蔽板(90)设置在上绝缘本体(10)以及端子定位座(30)后端,并且遮蔽第 一、第二以及第三端子(50) (60) (70)的焊接段(52) (62) (72),藉此可避免讯号干扰。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子(50)设置在上绝缘本体(10) 上,其固定段(51)设置在上基座(11)内,其电性接触段(53)设置在上舌片(12)底面,且 其焊接段(52)外露于上基座(11)后端外;各第二端子(60)设置在下绝缘本体(20)上,其 固定段(61)设置在下基座(21)内,其电性接触段(63)设置在下舌片(22)底面,且其焊接 段(62)外露于下基座(21)后端外;各第三端子(70)设置在下绝缘本体(20)上,其固定段 (71)设置在下基座(21)内,其电性接触段(73)设置在下舌片(22)底面,且其焊接段(72) 外露于下基座(21)后端外。 请参照图9、图IO,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中,各第一端子(50a)设置在下绝缘本体 (20a)上,其固定段(51)设置在下基座(21)内,其电性接触段(53)设置在下舌片(22) 底面,且其焊接段(52)外露于下基座(21)后端外;各第二端子(60a)设置在上绝缘本体 (10a)上,其固定段(61)设置在上基座(11)内,其电性接触段(63)设置在上舌片(12)底 面,且其焊接段(62)外露于上基座(11)后端外;各第三端子(70a)设置在上绝缘本体(10) 上,其固定段(71)设置在上基座(11)内,其电性接触段(73)设置在上舌片(12)底面,且 其焊接段(72)外露于上基座(11)后端外。[0055] 藉由上述技术手段,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的分隔舌片(13)隔出上插接口 (100)以 及下插接口 (200),其中一插接口配合第一端子(50)可与USB2.0插头连接器相连接,另一 插接口配合第二端子(60)与第三端子(70)可与USB3.0插座连接器相连接并且向下兼容 USB2. 0插头连接器。此外,由于两插接口系上下相迭的状态,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设置于电 路板时仅占据一个传统插座连接器的面积。因此,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具有高使用效率、高 应用性以及小巧性。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10a)上绝缘本体(100)上插接口(11)上基座(113)固定柱(114)止挡部(115)卡扣块(12)上舌片(13)分隔舌片(20) (20a)下绝缘本体(200)下插接口(21)下基座(211)固定孔(22)下舌片(23)定位块(231)定位片(30)端子定位座(300)定位孔(31)固定块(312)定位槽(32)延伸片(321)组装柱(40)屏蔽套(400)套接槽(405)弹片(41)扣片(415)扣孔(42)卡掣槽(50) (50a)第一端子(51)固定段(52)焊接段(53)电性接触段(60) (60a)第二端子(61)固定段(62)焊接段(63)电性接触段(70) (70a)第三端子(71)固定段(72)焊接段(73)电性接触段(80)屏蔽外壳(800)容置空间(805)弹片(81)顶板(814)止挡片(82)侧板(822)卡掣片(83)底板(90)后屏蔽板
权利要求一种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包含有一绝缘本体总成,其上向前突伸形成且垂直排列有一上舌片、一下舌片以及一分隔舌片,该分隔舌片介于上舌片与下舌片之间;复数第一端子,系符合USB2.0传输协议,设置在上舌片与下舌片的其中之一;复数第二端子,系符合USB2.0传输协议,设置在其余的上舌片或是下舌片;复数第三端子,系与第二端子共同符合USB3.0传输协议,且设置在第二端子所位于的上舌片或下舌片之上;以及一屏蔽外壳,系固定在绝缘本体总成上,包覆绝缘本体总成以及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端子,且具有一顶板以及一底板,其中分隔舌片与屏蔽外壳顶板上形成一上插接口,分隔舌片与屏蔽外壳底板之间形成一下插接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总成具有一上绝缘本体以及一下绝缘本体;该上绝缘本体具有一上基座,该上舌片自上基座前方突伸出;该下绝缘本体设置于上绝缘本体底面且具有一下基座,该下舌片自下基座前方朝前突伸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上绝缘本体的上基座底面向下突伸形成有复数固定柱;该下绝缘本体的下基座上贯穿形成有复数固定孔以令固定柱分别由相对应固定孔的上开口穿入并固定于固定孔内。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各第一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 自固定段向下突伸的焊接段以及一 自固定段向前突伸的电性接触段;各第二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 自固定段向下突伸的焊接段以及一 自固定段向前突伸的电性接触段;各第三端子分别具有一固定段、一 自固定段向下突伸的焊接段以及一 自固定段向前突伸的电性接触段。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总成进一步包含有一设置于上绝缘本体下方以及下绝缘本体下方的端子定位座,该端子定位座包含有一固定块以及一延伸片,该固定块上贯穿形成有复数定位孔以分别供相对应焊接段所穿过,该延伸片系自固定块上向前突伸,在延伸片顶面突伸有复数组装柱,该复数组装柱分别自下绝缘本体下基座固定孔的下开口穿入并固定于固定孔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下绝缘本体下基座后端向后突伸有一定位块,定位块两侧分别横向向外突伸有一定位片;该端子定位座固定块向上延伸有二相对的定位部,各定位部内侧面分别形成有一定位槽以收容下基座相对应的定位片。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分隔舌片自上绝缘本体的上基座向前突伸出。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其进一步包含有一穿套在分隔舌片上的屏蔽套。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上绝缘本体的上基座突伸有二止挡部;该屏蔽套的前端形成有一卡掣槽;该屏蔽外壳的顶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二相对侧板,屏蔽外壳靠顶板处形成有二止挡片以抵住相对应止挡部后端,屏蔽外壳两侧板前端分别形成有一卡掣片以分别卡掣于相对应的卡掣槽内。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上绝缘本体上基座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卡扣块,该屏蔽套两侧分别向后延伸有一扣片,在各扣片上分别形成有一扣孔以便扣合于相对应的卡扣块。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屏蔽外壳向内突伸复数弹片,屏蔽套上分别向上与向下突伸形成有复数弹片。
12.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双插槽式连接器进一步包含有一后屏蔽板,该后屏蔽板设置在上绝缘本体以及端子定位座后端,并且遮蔽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端子的焊接段。
13.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各第一端子设置在上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上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上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上基座后端外;各第二端子设置在下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下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下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下基座后端外;各第三端子设置在下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下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下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下基座后端外。
14.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各第一端子设置在下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下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下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下基座后端外;各第二端子设置在上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上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上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上基座后端外;各第三端子设置在上绝缘本体上,其固定段设置在上基座内,其电性接触段设置在上舌片底面,且其焊接段外露于上基座后端外。
专利摘要一种双插槽式插座连接器,其包含有一绝缘本体总成、复数第一端子、复数第二端子、复数第三端子以及一屏蔽外壳;绝缘本体总成具有一上舌片、一下舌片以及一介于上下两舌片之间的分隔舌片;第一端子设置在上舌片或下舌片之一,第二与第三端子设置在其余的上舌片或下舌片,屏蔽外壳与分隔舌片隔出一上插接口以及一下插接口,藉由上述结构,可令插座连接器同时连接两种插头连接器,藉此提升插座连接器应用性。
文档编号H01R27/02GK201541033SQ200920260718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万伟, 侯斌元, 柯文智, 段术林, 陈庆典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