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075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 背 景技术当今社会,电子产品已经广泛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圆形线圈作为重要的电 子元器件之一,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圆形线圈特殊的形状构造,在绕制圆形线 圈过程中,需要保证绕线线圈处于一个平面。在生产过程中,圆形线圈的绕制过程多通过人 工手动的方式进行调节控制,因此,圆形线圈的生产线上往往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力,造成了 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由于是人工调节,产品的成品率较低,次品较多,给生产带来了很大 浪费。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圆形线圈的生产状况,有必要对其生产工艺作进一步改进, 使其能够通过自动化生产方式进行,以便节省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圆形线圈模具,采用 该模具,可以通过自动化方式进行圆形线圈的生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包括旋转装置和配合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卡环和旋转轴,所述卡环和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卡环设 置有飞檐和管状连接端部,所述飞檐与所述管状连接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配合装置包括静管和设置于所述静管内部的活动芯子,所述静管设置有内螺 纹,所述活动芯子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旋转所述活动芯子,所述 活动芯子沿所述静管的轴线移动,所述活动芯子设置有管状配合端部,所述管状配合端部的内径等于所述管状连接端部的外径,所述卡环的管状连接端 部与所述活动芯子的管状配合端部连接。优选的,上述旋转装置的所述卡环和所述旋转轴一体成型。优选的,上述卡环设置的所述飞檐和所述管状连接端部一体成型。另一优选的,上述飞檐设置为环状飞檐。具体的,上述飞檐的厚度为1MM-6匪。具体的,上述环状飞檐的外径与内径的差值为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6CM。优选的,上述卡环的所述管状连接端部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岔口。更优选的,上述卡环的所述管状连接端部设置有3个岔口。另一优选的,上述配合装置的所述活动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静管的长度。更优选的,上述配合装置的所述活动芯子的所述管状配合端部的外径与内径之差 值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6CM。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包括旋转装置和配合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卡环和旋转轴,所述卡环和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卡环设置有飞檐和管状连接端部,所述飞檐与所述管状连接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配合装置包括静管和设置于所述静管内 部的活动芯子,所述静管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活动芯子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 螺纹配合,旋转所述活动芯子,所述活动芯子沿所述静管的轴线移动,所述活动芯子设置有 管状配合端部,所述管状配合端部的内径等于所述管状连接端部的外径,所述卡环的管状 连接端部与所述活动芯子的管状配合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绕线模具,其旋转装置设置 有卡环,卡环设置有的管状连接端部,卡环的管状连接端部和配合装置的管状配合端部配 合,由于卡环还设置有飞檐,因此,当生产圆形绕线时,飞檐和管状配合端部的环形表面之 间会形成一个缝隙,铜线可在该缝隙位置缠绕,同时,飞檐和管状配合端部会对绕线过程起 到引导定位作用,能够避免绕线过程中出现绕线错位等现象,通过该模具,圆形线圈的生产 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任何限制。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形绕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旋转装置1和配合装置2。旋转装置1包括旋转轴11和卡环12,旋转轴11和卡环12固定连接在一起,旋转 轴11通常是通过马达带动而旋转,为了使旋转轴11和卡环12 —致旋转的性能更好,通常 旋转轴11和卡环12设置为一体成型,将旋转轴11和卡环12设置为一体成型也便于节约 成本。卡环12包括飞檐121和管状连接端部122,飞檐121与管状连接端部122固定连接, 通常,为了节约成本以及使飞檐121与管状连接端部122随旋转轴11旋转时的旋转性能, 飞檐121与管状连接端部122设置为一体成型。由于是进行圆形线圈绕制,通常将飞檐121 设置为环状的飞檐121,以便为线圈绕制过程提供良好的塑形引导。环状的飞檐121的外径 与内径的差值为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6CM,以满足生产中绝大多数环形线圈的规格需 要。飞檐121的厚度通常设置为1MM-6MM,这样既可以保证飞檐121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 也可以兼顾其成本。管状连接端部122设置有岔口 123,以便与配合装置2配合自如。需要说明的是,飞檐121的尺寸并不限于以上尺寸,以上尺寸只是生产过程中配 合常用的圆形线圈设置的尺寸,在具体生产使用中,可以根据所需要生产的圆形线圈的规 格尺寸而灵活设置飞檐121的规格尺寸。配合装置2包括静管21和活动芯子22,活动芯子22设置于静管21的内部且活 动芯子22的长度大于静管21的长度。静管21设置有内螺纹,活动芯子22设置有外螺纹, 静管21的内螺纹与活动芯子22的外螺纹配合。旋转活动芯子22,则活动芯子22将沿静 管21的轴线运动,活动芯子22设置有管状配合端部222,管状配合端部222的内径与旋转 装置1的卡环12的管状连接端部122的外径相等,旋转装置1和配合装置2就是通过管状 连接端部122和管状配合端部222配合的。使用时,通常将外管21通过固定架或者固定座固定,通过旋转活动芯子22,使活动芯子22的管状配合端部222接近或者远离卡环12的管状连接端部122,从而调节管状配合端部222与飞檐121之间的距离。管状配合端部222 的外径与内径之差值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6CM,以便在绕线过程中,提供较好的塑形引 导。当活动芯子22旋转定位后,为了锁定活动芯子22的位置,还可以在活动芯子22远离 管状配合端部222的一端设置锁定装置23,通过锁定装置23固定旋转芯子22与外管21之 间的相对位置。锁定装置23可以设置为螺母或者其他装置。需要说明的是,管状配合端部222的尺寸并不限于以上尺寸。实际生产中,管状配 合端部222的尺寸可以根据生产需要灵活设定。本实用新型的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工作过程如下将该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安装于生产设备,将旋转装置1的旋转轴11与马达连接, 将配合装置2的静管21固定于固定架,旋转活动芯子22,使活动芯子22的管状配合端部 222与卡环12的管状连接端部122配合,使卡环12的环状飞檐121与管状配合端部222之 间形成一定宽度的环状缝隙。当送线装置将铜线送至该缝隙位置时,开启马达,马达的转动 将带动旋转轴11转动,与旋转轴11 一体成型的卡环12也随着旋转轴11 一起旋转,由于环 状飞檐121和管状配合端部222的环形壁面在绕制过程中对线圈进行塑形引导,因此,铜线 将在环状飞檐121与管状配合端部222之间的缝隙处沿着卡环12的管状连接端部122轴 进行缠绕。当线圈缠绕完毕后,旋转活动芯子22,使管状配合端部222远离飞檐121,使管 状配合端部222与管状连接端部122脱离,然后将缠绕好的圆形线圈从管状连接端部122 取下即可。通过该圆形绕线成型模具所制备的绕线线圈成品率较高,便于自动化生产。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装置和配合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卡环和旋转轴,所述卡环和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卡环设置有飞檐和管状连接端部,所述飞檐与所述管状连接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配合装置包括静管和设置于所述静管内部的活动芯子,所述静管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活动芯子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配合,旋转所述活动芯子,所述活动芯子沿所述静管的轴线移动,所述活动芯子设置有管状配合端部,所述管状配合端部的内径等于所述管状连接端部的外径,所述卡环的管状连接端部与所述活动芯子的管状配合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的所述 卡环和所述旋转轴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设置的所述 飞檐和所述管状连接端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檐设置为环状 飞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檐的厚度为 IMM-6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檐的外径与内 径的差值为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6C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6所述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的 所述管状连接端部设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的所述管状 连接端部设置有3个岔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装置的所述 活动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静管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装置的所述 活动芯子的所述管状配合端部的外径与内径之差值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6CM。
专利摘要一种圆形绕线成型模具,包括旋转装置和配合装置,旋转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卡环和旋转轴,卡环设置有飞檐和管状连接端部,配合装置包括静管和活动芯子,静管设有内螺纹,活动芯子设有外螺纹,活动芯子设有管状配合端部,管状配合端部的内径等于管状连接端部的外径,卡环的管状连接端部与活动芯子的管状配合端部连接。通过该圆形绕线模具,当生产圆形绕线时,飞檐和管状配合端部的环形表面之间会形成一个缝隙,铜线可在该缝隙位置缠绕,同时,飞檐和管状配合端部会对绕线过程起到引导定位作用,能够避免绕线过程中出现绕线错位等现象,通过该模具,圆形线圈的生产过程可以实现自动化作业。
文档编号H01F41/06GK201570372SQ20092026372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南宥亘, 李简恩, 甘锡钦, 詹世明, 郑远鹏, 陈均合 申请人:东莞弘电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