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117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特别关于一种具有短路以及防止电磁波干扰功能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为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的结构包括绝缘本体、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数条导线以及遮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此种线缆连接器的数个导电端子之间要进行短路时,通常是将数条导线之间互相缠绕连接在一起来达到短路的目的。另外,此种线缆连接器在防止电磁波干扰的结构设计上,通常是利用在金属壳体上制作出弹片来与设置于数条导线上的接地棒(groimdbar)进行搭接,如此来达到防止电磁波干扰的目的。然而,此种利用数条导线之间互相缠绕连接来达到短路目的的线缆连接器,其短路的结构形态非常复杂,导致制程非常地复杂繁琐,因而使得制造成本无法下降。另外,此种设计的线缆连接器的接地棒所占的空间较大,非常不利于产品薄型化的设计,并且金属壳体上的弹片在与接地棒搭接时,经常会有电性接触不良的情况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具有短路以及防止电磁波干扰功能, 且利于产品薄型化设计,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 导电片、数条导线以及壳体,其中绝缘本体的前半部设有数个端子插槽,绝缘本体的后半部设有一容置空间。数个导电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的该些端子插槽内,其中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及一搭接部,对接部远离于容置空间,搭接部邻近于容置空间。导电片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其中导电片搭接于至少一导电端子。数条导线连接固定于该些导电端子的搭接部上,壳体覆盖于绝缘本体。本发明提供另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导电片、数条导线以及壳体,其中绝缘本体的前半部设有数个端子插槽,绝缘本体的后半部设有一容置空间。数个导电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的该些端子插槽内,其中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及一搭接部,对接部远离于容置空间,搭接部邻近于容置空间。导电片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其中导电片设有至少一弹性臂。壳体覆盖于绝缘本体,其中导电片的弹性臂电性接触于壳体。 导线连接固定于导电端子的搭接部上,其中导线上设有一遮蔽层,该遮蔽层电性连接于导电片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线缆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设有一导电片,利用此导电片搭接于导电端子,即可达到短路的目的,由于本发明的短路结构不需要将数条导线之间互相缠绕连接在一起,因此可减少制程上的复杂度,进而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可解决现有线缆连接器的短路结构复杂与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的导电片除了可与导电端子搭接外,还可与导线上的遮蔽层及金属壳体电性接触,即可达到防止电磁波干扰功能的目的。与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的接地棒相比,本发 明的导电片的结构较轻薄,还设有弹性臂与壳体接触,因此可解决现有线缆连接器的接地棒所占空间较大、电性接触不良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进而达到产品薄型化与降低成本的目的。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发明加以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线缆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线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的线缆连接器的导电片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3的线缆连接器的固定条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3的线缆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7,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1包括有绝缘本体10、数个导电端子12、数条导线19、固定条14、导电片17以及壳体15,其中绝缘本体10设有一承载面106及相对于承载面106的一支撑面108,承载面106与支撑面108呈上下相对设置,且承载面106的前半部上设有数个端子插槽100,该承载面106的后半部上设有一容置空间104。壳体15覆盖于绝缘本体10,其中壳体15包括一上壳体16及一下壳体18,上壳体16位于绝缘本体10 之上,下壳体18相对于上壳体16位于绝缘本体10之下。导电端子12设置于绝缘本体10的承载面106上的端子插槽100内,每一导电端子12包括一对接部122、一嵌合部126以及一搭接部124,对接部122远离于容置空间104, 搭接部124邻近于容置空间104,嵌合部126位于对接部122与搭接部124之间,且搭接部 124的左右两侧皆设有倒刺(未标示)可干涉于绝缘本体10。导电片17设置于容置空间104内,其中导电片17为一大致呈长方形薄片状的结构,其包括一前侧171、一后侧173、一左侧172以及一右侧174,前侧171邻近于该些端子插槽100,后侧173远离于该些端子插槽100,左侧172与右侧174上各设有一向上延伸的弹性臂176,此弹性臂176电性接触于上壳体16,在本实施例中,此弹性臂176焊接固定于上壳体16上的开口 164中,然不限于此,此弹性臂176也可利用搭接或卡接的方式电性接触于上壳体16。由于此弹性臂176的设计,使得导电片17在与上壳体16电性连接时不容易发生电性接触不良的情况,达到稳定地电性接触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此弹性臂176焊接于上壳体16,另一种选择是,该弹性臂176可选择焊接于下壳体18或者是同时与上壳体16以及下壳体18焊接在一起,如此即可形成稳定地电磁波遮蔽的效果。另外,导电片17还具有数条延伸臂178,该些延伸臂 178利用搭接或焊接的方式电性接触于部分该些导电端子12的搭接部124,且延伸臂178 向前延伸设置于导电片17的前侧171上,如此即可形成具有短路功能的线缆连接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此导电端子12利用组装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0的承载面 106上的端子插槽100内,另一种选择是,也可以利用埋入成形(Insert Molding)的方式将导电端子12设置于绝缘本体10的承载面106上的端子插槽100内。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此导电片17也是利用组装方式设置于容置空间104内。壳体15为金属片冲压所制成。 固定条14设置于承载面106上,且横跨该些端子插槽100以及该些导电端子12 上,其中固定条14可嵌合固定导电端子12上凸起的嵌合部126,如此以将导电端子12稳定地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承载面106上。数条导线19连接固定于该些导电端子12的搭接部124上,该导电片17位于该些导线19之下,且导电片17位于该些导线19以及绝缘本体10之间。上壳体16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其中上壳体16位于该些导电端子12之上, 且导电片17电性连接于上壳体16,下壳体18相对于上壳体16组装于绝缘本体10之下,所以下壳体18位于端子插槽100、导电端子12以及导线19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导线19焊接固定于导电端子12的搭接部124上,该导线19为极细同轴线(Mini Coaxial Cable),其上设有一遮蔽层192,此遮蔽层192为铝箔或金属网等金属材料层,该遮蔽层192电性连接或焊接于导电片17上。固定条14上设有对应于嵌合部126的一凹槽142,嵌合部126可嵌合固定于凹槽142内,如此以将导电端子12紧密地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并防止导电端子12受到拉力影响而向上翘曲变形。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上设置有数个第一凸起部101,该些第一凸起部101可导引该些导线19先定位对齐于该些导电端子12的搭接部124上,之后再加以焊接固定于搭接部124上。此外,在绝缘本体10上还设置有数个第二凸起部103以及第三凸起部105, 其中该些第二凸起部103及第三凸起部105之间呈平行排列,且该些第二凸起部103及第三凸起部105之间设有一条状沟槽102。绝缘本体10的前半部设有一固定条14横跨该些端子插槽100以及导电端子12之上,以补强导电端子12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其中固定条14以热压或超音波加工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0的承载面106上,在本实施例中,此固定条14刚好位于条状沟槽102之中,故可准确定位此固定条14的位置。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的容置空间内设有一导电片,利用此导电片电性连接于导线上的遮蔽层、壳体以及导电端子,如此即可达到防止电磁波干扰以及具有短路功能的目的。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与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相比,本发明的导电片的结构较轻薄,并且还设有弹性臂与延伸臂可分别与壳体以及导电端子稳定地电性接触,因此可解决现有线缆连接器的短路结构复杂、接地棒所占空间较大、电性接触不良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进而达到产品薄型化与降低成本的目的。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中该绝缘本体的前半部设有数个端子插槽,该绝缘本体的后半部设有一容置空间;数个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些端子插槽内,其中每一该些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及一搭接部,该对接部远离于该容置空间,该搭接部邻近于该容置空间; 一导电片,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导电片搭接于至少一导电端子; 数条导线,连接固定于该些导电端子的该搭接部上;以及一壳体,覆盖于该绝缘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片焊接于部分该些导电端子的该搭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导线上设有一遮蔽层,该遮蔽层焊接于该导电片上,该导电片位于该些导线以及该绝缘本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设有一承载面及相对于该承载面的一支撑面,该承载面与该支撑面呈上下相对设置,该承载面的前半部设有该些端子插槽,该承载面的后半部设有该容置空间。
5.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中该绝缘本体的前半部设有数个端子插槽,该绝缘本体的后半部设有一容置空间;数个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该些端子插槽内,其中每一该些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及一搭接部,该对接部远离于该容置空间,该搭接部邻近于该容置空间; 一导电片,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导电片设有至少一弹性臂; 一壳体,覆盖于该绝缘本体,其中该导电片的该弹性臂电性接触于该壳体;以及数条导线,连接固定于该些导电端子的该搭接部上,其中每一该些导线上设有一遮蔽层,该遮蔽层电性连接于该导电片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设有一承载面及相对于该承载面的一支撑面,该承载面与该支撑面呈上下相对设置,该承载面的前半部设有该些端子插槽,该承载面的后半部设有该容置空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上壳体以及一下壳体, 该上壳体位于该绝缘本体之上,该下壳体相对于该上壳体位于该绝缘本体之下,该弹性臂电性接触于该上壳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片位于该些导线以及该绝缘本体之间。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片设有至少一延伸臂,该延伸臂电性接触于该搭接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片设有数个弹性臂及延伸臂,该些弹性臂与延伸臂分别焊接于该壳体以及部分该些导电端子的该搭接部。
全文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导电片、数条导线以及壳体,其中绝缘本体的前半部设有端子插槽,绝缘本体的后半部设有容置空间。导电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插槽内,其中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及一搭接部,对接部远离于容置空间,搭接部邻近于容置空间。导电片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其中导电片搭接于部分导电端子的搭接部。导线连接固定于导电端子的搭接部上,壳体覆盖于绝缘本体。
文档编号H01R4/02GK102170077SQ20101011641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陈少凯 申请人: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