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后壳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606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后壳的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固定触头模块的外壳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元件向更小型、更快、以及更高性能的发展趋势,所述电子元件例如是用 于计算机、路由器、开关等的处理器,电通路中的电接口对于在更高频率和更高密度下运行 并具有更大的过流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例如,在这样系统中的连接器的视频,声音和数 据驱动输入输出速度方面的性能需求越来越多。设备之间的电互连通常通过将互补的连接到设备的电连接器连接在一起而制成。 一个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应用环境是高速、差动电气系统,例如这些在电通信或计算环境 中通用的。在传统的方法中,两个电路板以底板和子插件板构造互连在一起。然而,相似类 型的连接器也用于电缆连接器到板连接器的应用。对于电缆连接器到板的构造,一通常称 为插头的连接器,是板连接并包括多个连接到板上导电迹线的信号触头。另一种连接器, 通常称为电缆连接器或插座,包括多个连接到电缆组件中一个或多个电缆中单独电线的触 头。该插座与插头配合以将板与电缆互连从而在其间传送信号。然而,这样的电缆连接器不是没有问题。通常电线到触头的连接易受到损害和/ 或故障,例如由电缆上的应力引起。对于该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在电缆上和/或具有触 头的电线接口上提供应力释放。这样的解决方案迄今证明是困难的。此外,随着这种电缆 连接器生产速度的增加,这种连接器更加易受到性能的退化,例如外来的传话干扰。需要一种在电线和电缆连接器互连时能抵制损害或故障且节省成本和可靠的电 缆连接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外壳的连接器组件,该外壳具有前部和后部。触头模块 通过外壳后部容纳在外壳中,并且触头模块从外壳后部延伸。外壳具有在外壳外围的开口, 并且触头模块具有在触头模块外围的槽。后壳具有从那里延伸并容纳在外壳开口中的壳键 以将后壳紧固到外壳,并且后壳具有从那里延伸并容纳在触头模块槽中的触头模块键以将 后壳紧固到触头模块。后壳外围地环绕触头模块。


图1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形成的插座电连接器组件的前透视图、部分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组件的电缆连接器外壳的后透视图;图3是与图2所示外壳配合形成电缆连接器的触头模块的透视图;图4图示出图3触头模块的内部结构,包括引线框;图5是电缆连接器的后视图;图6示出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形成的后壳,该后壳与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组件共同使用;图7示出装配状态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形成的插座连接器组件4前透视、部分分解图。该插座 连接器组件4与一插头连接器组件(未示出)配合以形成差动连接器系统。例如,插头连 接器组件可以是Z-PACK TinMan插头连接器,其可从Tyco Electronics购得。尽管插座连 接器组件4将特别描述为高速、差动电缆连接器,但是可以理解这里描述的优势也同样适 用于其它实施例中的其它连接器。因此,下面的描述用于说明,但不是限制,并且是这里主 题的一个潜在应用。如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4组件包括由后壳10固定在一起的一对电缆连接器6和 一个电缆出口板8。该电缆连接器6以层叠式并排的结构设置。电连接器6可以水平或垂 直层叠。任何数量的电缆连接器6可以设置在连接器组件4中并由后壳10固定。在一替 换实施例中,只设置一个电缆连接器6并由后壳10固定。电缆出口板8向后设置于电缆连 接器6。电缆出口板8固定从电缆连接器6伸出的电缆。电缆出口板8提供对电缆的应力 释放。多个电缆出口板8可用于例如每个电缆连接器6。后壳10物理地将电缆连接器6以及电缆出口板8固定在一起。后壳10由金属材 料制成并形成一容纳电缆出口板8和电缆连接器6的电缆腔。后壳10提供电缆连接器6、 电缆出口板8以及相关电缆的屏蔽。后壳10完全围绕电缆出口板8以及电缆连接器6延 伸以提供避免电干扰的周围屏蔽,例如电磁干扰(EMI)。每个电缆连接器6包括一具有前部14的绝缘外壳12,该前部14包括一匹配接口 16和多个触头腔18。该前部14限定出一向前匹配端。触头腔18配置成容纳来自接头连 接器组件的相应匹配触头(未示出)。外壳12包括多个支撑壁20,包括一上部屏蔽壁22, 一下部屏蔽壁M以及侧壁26。在上部屏蔽壁22和下部屏蔽壁M上形成定位肋观。在配 合过程中该定位肋观协同电缆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件对齐,从而将匹配连接器的匹配 触头无损伤地容纳到触头腔18中。多个触头模块30从外壳12的后部32容纳在每个外壳12中。该后部限定一向后 负载端。后壳10用于将触头模块30固定地连接到外壳12。电缆38终止于触头模块30并 从触头模块30向后延伸。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后壳10具有连接到一起形成后壳10的雌雄同体两个半壳。两 个半壳围绕电缆连接器6连接在一起,例如从上面或下面连接器6。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后 壳10包括彼此分离并且不同的一上壳34和一下壳36。上壳和下壳34、36连接到一起以使 上壳和下壳34、36周围围绕电缆连接器6的外壳12和触头模块30。上壳和下壳34、36连 接到外壳12以及触头模块30以保持触头模块30相对于外壳12的相对位置。在示范性实 施例中,上壳34和下壳36基本相同地形成。例如,上壳和下壳34、36可以在装配线上加工 为同样的部件。在示范性实施例中,上壳和下壳34、36压制并形成金属材料坯料。在装配 中,下壳36可与上壳34转换并在那里连接。图2是电连接器6(图1所示)外壳12的后透视图。该外壳12包括多个限定多 个腔42的分隔壁40。腔42容纳触头模块30(图1所示)的前部。在上、下钩部46、48中形成多个槽44,所述上、下钩部从外壳12的负载端32向后延伸。钩部46、48通常分别形成 上、下屏蔽壁22、24的延长。槽44可以具有均等的宽度。当将插头模块30装载进入外壳 12时,腔42和44配合以稳定触头模块30。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开口 50、52形成在外壳12的外围,例如分别在钩部46、48。开 口 50、52被定位接近于钩部46、48的后端。当装配插座连接器组件4时,上、下壳34、36 (图 1所示)的部分可以分别容纳在开口 50、52中。可选地,开口 50、52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钩 部46、48延伸,以使开口 50、52开口到槽44。图3是与外壳12(图2所示)配合以形成电缆连接器6(图1所示)的一个触头 模块30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虚线的包括内部引线框100的触头模块30的内部结构。该 触头模块30包括围绕引线框100的绝缘体10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绝缘体102通过注 模(overmolding)方法制成。在注模(overmolding)工艺中,引线框100包裹在绝缘材 料中,例如塑料材料,形成绝缘体102。可选地,触头模块30可以分阶段制成,该阶段包括 超过一个注模(overmolding)工艺(例如,一个初始注模(ovemolding)和一个最终注模 (overmolding)。绝缘体102可以利用除了注模(overmolding)的其它形成方法制成。例 如,除了注模(overmolded),绝缘体可以以一个或多个围绕引线框100连接到一起或除了 引线框100分别容纳插头的部件制成。如图3所示,绝缘体102在前配合端104和后端106之间延伸。电缆38从后端106 向后延伸。绝缘体102包括相对的分别大致平面的第一和第二侧面108和110。侧面108 和110基本上平行于并沿着引线框100延伸。绝缘体102包括相对的顶和底端112、114。 可选择地,肋116可以设置在顶和底端112、114的每一个上。肋116可用于引导和/或定 位触头模块30进入或在槽44和/或外壳12 (图2所示)的腔体42的内部。如图4所示,引线框100包括多个在配合端122和导线端IM之间延伸的触头120。 配合触头部126设置在配合端122,并且将配合触头部1 装载到外壳12的触头腔18 (图 1所示)中以同对应的接头连接器组件(未示出)配合触头相匹配。触头120限定接近于 导线端124的导线配合部。例如,触头120可以包括在导线端124的焊盘128以通过焊接 端接电缆38各自的导线130。其它的端接方法和/或部件可以设置在导线端124以将导 线130端接到触头120。例如,绝缘位移触头、导线压接触头以及类似的可以设置在导线端 124。配合触头部1 和/或焊盘1 可以和触头120整体形成,例如通过压制和/或成形 方法,或者配合触头部1 和/或焊盘1 可以分别提供并电连接到触头120。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120通常在配合端122和导线端IM之间彼此平行设置, 并且配合端122和导线端IM在触头模块30的基本相对端设置。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 可以提供触头120的其它结构,使触头120和/或至少一个配合和/或导线端122、IM具 有不同的配置或定位。触头120组接到一起并以预定的信号、接地和/或电力触头图案设置。在示出的 实施例中,触头120以三触头120组设置,其具有两个承载差动信号的信号触头和一个接 地触头。触头组120适于同具有两个差动信号导线132和接地线134的电缆38连接。在 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触头120的图案是接地-信号-信号图案(从绝缘体102的顶端 112到底端114)。同样,接地触头在每相邻成对信号触头之间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触 头120图案是信号-信号-接地(从绝缘体102的顶端112到底端114)。同样,接地触头在每相邻成对信号触头之间设置。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引线框100和绝缘体102是通用的,从而触头120的图案可以 通过信号或接地导线132、134到触头120的连接建立。例如,如果接地导线134端接到每 组的最顶触头120,则触头模块30将具有接地-信号-信号图案,然而,如果接地导线134 端接于每组的最底触头120,那么触头模块30将具有信号-信号-接地图案。同样,相同的 触头模块30可以匹配在外壳12中,但外壳12中不同触头模块30的触头120的图案可以 是不同的。同样,外壳12中相邻的触头模块30可以具有不同的触头120的图案。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模块30可以包括一公共部件140,类似于2008年1月4 日提交,题目为电缆连接器组件(CABLE CONNECTOR ASSEMBLY)的申请号为11/969,716的 美国专利中描述的公共部件,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全文引用结合于此。公共部件140 可用于限定引线框100限定接地触头的触头120。当被连接时,公共部件140将每个接地 触头互连并电共用到连接的公共部件140。例如,公共部件140可以机械和电连接到引线 框100中的每个接地触头。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某些触头120可以包括公共部件140连接 的接地部142。可选地,公共部件140可以在多个点沿着每个接地触头连接到接地触头,例 如接近于其配合端122和导线端124。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公共部件140相对于绝缘体102 的定位可以限定触头图案(例如,接地-信号-信号对信号-信号-接地)。图5是局部组装的电缆连接器6的后视图。触头模块30插入外壳12的腔42 (图 2所示)中。可选地,触头模块30可以弹性保持在腔42中,例如通过摩擦配合和/或用钩 于触头部分126(图4所示)上。在示出的例子中,触头模块30设置在外壳12中,使相邻 的触头模块30具有不同的触头120图案(图4所示)。例如,一些触头模块30A具有设有 触头第一图案如接地-信号-信号(从顶端112看)的触头,并且其它触头模块30B具有 设有触头第二图案如信号-信号-接地(从顶端112看)的触头。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 头模块30A和30B基本上相同地形成,但导线的连接和/或公共部件140的定位可以限定 触头的图案。此外,如图5所示,与具有第一图案的触头模块30A相关的电缆38分别包括在成 对信号线132顶部上的接地导线134,然而,与具有第二图案的触头模块30B相关的电缆38 分别包括在成对信号线132底部上的接地导线134。在每个触头模块30的绝缘体102上设 有槽172,其中该槽172提供当插入外壳12时触头模块30类型的可视显示。例如,具有第 一图案的触头模块30A分别提供接近于顶端112的槽口 172,然而具有第二图案的触头模块 30B分别提供接近于底部112的槽172。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槽170设在触头模块30的绝缘本体102中以容纳上、下壳34、 36(图1所示)。在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槽174从每个绝缘本体102的每个第一侧面108 向内延伸,并且第二槽176从每个绝缘本体102的每个第二侧面110向内延伸。绝缘本体 形成在每个第一和第二槽174、176之间的连接板178。当触头模块30设在外壳12中时,相 邻触头模块30的槽174、176彼此对齐,从而一触头模块30的第一槽174向着邻近的触头 模块30的第二槽176开口。因此当装配时,上、下壳34、36可以啮合不止一个触头模块30, 这可以基本上彼此适当地相对固定相邻的触头模块30。上、下壳34、36可以防止相邻触头 模块30彼此分离,实际上将每个触头模块30锁定在一起,以为触头模块30提供刚度。图6示出了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形成并用于插座连接器组件4 (图1所示)的上、下壳34、36。上、下壳34、36可以基本完全相同地形成,并且当装配时可以彼此转换。因为上、 下壳34、36基本相同,所以仅仅详细描述上壳34。然而,下壳36可以包括上壳34的一些 或全部特征,并且下壳36的类似部件可以对应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替换实施例中,上、下壳 34,36可以是不同的并包括不同的特征,但是仍然整个围绕电缆连接器6 (图1所示)。上壳34包括一端壁180以及从端壁180延伸的相对侧壁182、184。在示范性实 施例中,上壳34由金属材料坯压制且形成,并形成端壁180和侧壁182、184。同样地,侧壁 182、184和端壁180整体形成。因为上壳34由金属制成,所以上壳34提供对于电缆连接器 6和电缆出口板8的屏蔽。例如,上壳34可提供对于EMI的屏蔽。在示范性实施例中,端壁180和侧壁182、184通常是平面的,其侧壁182、184垂直 于端壁180延伸。侧壁182、184彼此相互平行并设置于端壁180的相对侧。在选择性实施 例中,上壳34可以具有不同的配置。例如,侧壁182、184可以是非平面的。每个侧壁182、 184可以包括多个彼此有角度的壁段,或者侧壁182、184可以是弯曲的。侧壁182、184可 以不垂直于端壁180。可选地,上壳34可以仅仅包括一侧壁182或184,从而上壳34是L 形。此外,侧壁182、184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与其它侧壁182或184相比其中一侧壁182 或184从端壁180进一步延伸。同样,上壳34可以是J形。端壁180在前端186和后端188之间轴向延伸。端壁180包括在其中向内延伸的 壳键190。该壳键190配置成容纳在外壳12(图1所示)的开口 50、52(图1所示)中,以 将后壳10固定到外壳1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壳键190表现为具有开口底部的夹,当上壳 34连接到外壳12时其容纳外壳12的一部分。壳键190可通过摩擦配合容纳在开口 50、52 中,以将上壳34固定到外壳12。端壁180包括在其中向内延伸的触头模块键192 (在下壳36上所示)。该触头模块 键192配置成容纳在触头模块30 (图5所示)相应槽170 (图5所示)中,以将后壳10固定 到触头模块3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触头模块键192具有球茎状的扩张端。该扩张端可以 通过摩擦配合容纳在槽170中,以将上壳34固定到触头模块30。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触头 模块键192设置在相邻两触头模块30之间的对准槽170中,从而该触头模块键192同时啮 合两个触头模块30。例如,触头模块键192可以同时容纳在触头模块30的第一槽174(图 5所示)以及相邻的触头模块30的第二槽176(图5所示)中。端壁180包括从其中向内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翼194 (在下壳36上示出)。该翼194 配置成当后壳10连接到触头模块30时结合触头模块30的后端106 (如图3和4所示)。 翼194配置成通过作为触头模块30的向后止挡件来阻挡触头模块30相对于外壳12的向 后移动。同样地,键194提供对于触头模块30的应力释放。端壁180的后部,通常翼194的后部,配置成沿着电缆出口板8延伸。该端壁180 覆盖电缆出口板8并提供对于电缆出口板8的屏蔽。开口 196通过容纳固定件(未示出) 的端壁180延伸,以将上壳34牢固地固定到电缆出口板8。开口 196可以另外或者可替换 地容纳来自偏置特征的定位部件。例如,偏置特征可以安装在上壳34和/或下壳36的外 表面。端壁180包括多个EMI指198。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EMI指198沿着端壁180的 后部轴向延伸。该EMI指198通常配置成定位在触头模块30的后面并与电缆出口板8对 齐。该EMI指198与端壁180是非平面的。在示出的实施例中,EMI指198悬臂于端壁180,并且开始有角度地向外并接着有角度地向内。在示范性实施例中,EMI指198与一定位在 插座连接器组件4附近的面板或底盘结合。EMI指是弹性的,并能偏转以保持对于底盘的偏 压力。侧壁182、184是彼此不同的,然而侧壁182、184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相同的。 侧壁182包括齿形向外切口的闭锁件200,并且侧壁184包括窗形容纳齿的闭锁件202。闭 锁件200、202相互作用,以将上壳34和下壳36闭锁或连接在一起。当上壳34和下壳36 连接在一起时,闭锁件200、202彼此物理接合。在其它实施例中,侧壁182、184可以具有不 同类型的闭锁件200、202。当闭锁件200、202相连接时,闭锁件200、202阻止上壳34相对 于下壳36的向前和向后的轴向移动,以及向上和向下移动,反而亦之。在示出的实施例中, 闭锁件200、202设置在侧壁182、184的前部和后部。侧壁182包括开口 204,并且侧壁184包括与开口 204对准的EMI指206。MEI指 206可以通过开口 204施加力,例如当EMI指206接合底盘时。侧壁184包括侧壁184的前端边210向前延伸的轨208。该轨208配置成结合侧 壁182的前端边212。在示范性实施例中,轨208表现为缠绕约180°的钩。该轨208包括 当上壳34和下壳36连接在一起时容纳侧壁182前端边212的槽214。该槽214在槽214 的后部开口用于容纳侧壁182。同样地,槽214和轨208表现为阴元件并且侧壁182的前端 边212表现为阳元件。当上壳34和下壳36连接在一起时该阳元件容纳在阴元件中。因为 上壳34和下壳36都包括这样的轨208,所以该轨208阻止上壳34相对于下壳36的向前轴 向移动,反之亦然。因为上下壳;34、36都包括在侧壁184上的轨208以及另一侧边182上 的前端边210,所以上、下壳34、36是同时包括配合在一起的阳和阴元件的雌雄同体。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侧壁182、184具有相似的高度,从而侧壁182、184从端壁180 延伸近似相同的量。当上壳34和下壳36连接在一起时,侧壁182、184至少部分重叠。上、 下壳34、36的侧壁182可以定位在上、下壳34、36的侧壁184的内部。图7示出了装配状态下的插座连接器组件4。后壳10围绕电缆连接器6以及电 缆出口板8,以提供围绕电缆连接器6和电缆出口板8的屏蔽。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后壳10 围绕外壳12后部的电缆连接器6。后壳10沿着触头模块30的部分延伸并提供对于触头模 块30的屏蔽。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后壳10可以覆盖外壳12的一部分。电缆连接器6并排设置,使外壳12彼此邻接,或大致邻接。后壳10定位成使得上、 下壳34、36的端壁180分别沿着触头模块30的顶端和底端112、114(如图3所示)延伸。 后壁180也沿着电缆出口板8的顶部和底部延伸。上、下壳34、36的侧壁182、184沿着一 个电缆连接器6的侧面108、110中的一个延伸。侧壁182、184也沿着电缆出口板8的侧面 延伸。同样地,后壳10整个围绕电缆连接器6和电缆出口板8的外围。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偏置特征220设置到上壳34的端壁180。偏置特征220将连 接器组件4定位在电子设备中,插座连接器组件4安装在该电子设备中。例如,插座连接器 组件4可以安装在计算机或网络元件中。偏置特征220接合电子设备的对应的特征,以适 当地将插座连接器组件4定位。利用固定件222将偏置特征220固定到后壳10。将该固定 件222连接到开口 196(图6所示)。可选地,也可以通过开口 196将固定件222连接到电 缆出口板8。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外壳(1 的连接器组件,该外壳具有前部(14)和后部(32),触头模块 (30)通过该外壳的该后部容纳在该外壳中,该触头模块从该外壳的该后部延伸,其特征 在于,该外壳具有在该外壳外围的开口(50,52),该触头模块具有在该触头模块外围的槽 (170),后壳(10)连接到该外壳以及该触头模块,该后壳具有从其延伸并容纳在该外壳的 开口中的壳键(190),以将该后壳紧固到该外壳,该后壳具有从其延伸并容纳在该触头模块 的该槽中的触头模块键(19 ,以将该后壳紧固到该触头模块,该后壳外围地环绕该触头模 块。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后壳具有上壳(34)和独立并区别于该上壳 (34)的下壳(36),所述上壳和下壳彼此基本相同,所述上壳和下壳彼此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多个设置为堆叠结构的所述 外壳,该外壳的每一个都容纳多个触头模块,该后壳连接到该多个外壳,以将该多个外壳固 定在一起成为一个连接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后壳是金属的,并提供围绕该触头模块的整 个外围的屏蔽。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后壳具有端壁(180)和侧壁(182),该端壁接 合该触头模块的每一个,该侧壁接合该触头模块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后壳包括上壳(34)和下壳(36),该上壳和该 下壳的每一个都具有端壁(180)和从该端壁延伸的相对侧壁(182,184),该侧壁的每一个 都包括闭锁件000,202),该上壳的该闭锁件与该下壳的该闭锁件协作,以将该上壳与该下 壳固定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后壳包括上壳(34)和下壳(36),该上壳和该 下壳的每一个都具有端壁(180)和从高端壁延伸的相对的侧壁(182,184),盖下壳的该侧 壁的至少一个包括配置成接合该上壳的对应侧壁的轨(208),该轨阻止该上壳相对于该下 壳的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触头模块后部的电缆出口板(8),该电缆出口 板牢固地固定从该触头模块延伸的电缆(38),该后壳环绕该电缆出口板的外围。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该触头模块的每一个都包括配置成接合匹配连 接器的匹配触头的触头(120)、封闭该触头的绝缘体(102)以及端接于对应的所述触头并 从该绝缘体延伸的电缆(38)。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后壳包括在其中向内延伸的翼(194),该翼 接合该触头模块的后部(106),并阻止该触头模块相对于该外壳的向后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包括外壳(12)的连接器组件,该外壳具有前部(14)和后部(32)。触头模块(30)通过外壳后部容纳在外壳中,并且触头模块从外壳后部延伸。外壳具有在外壳外围的开口(50,52),并且触头模块具有在触头模块外围的槽(170)。后壳(10)具有从其延伸并容纳在外壳开口中的壳键(190),以将后壳紧固到外壳,并且后壳具有从其延伸并容纳在触头模块槽中的触头模块键(192),以将后壳紧固到触头模块。后壳外围地环绕触头模块。
文档编号H01R13/6581GK102142645SQ201010539100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5日
发明者克里斯托弗·D·里特, 小罗伯特·N·怀特曼 申请人:泰科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