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场板总成及燃料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877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流场板总成及燃料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流体流场板总成及具有流体流场板总成的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流场板是为被设计于流体相关应用的结构,例如,用于携载、传递、分隔及/或分 散一或多种形式的流体。在此所使用的措辞”流体”是为一宽广的涵义,其可以为能够从一 点流至另一点的任何东西。举例来说,一流体可以包含空气、气体、液体及黏性流体等,其每 一种本身或部份皆能从一点流动或移动至另一点。做为一说明的例子,对于流场板的多种应用之一是为燃料电池应用,其中,流体流 场板可以被使用于传输、导引及/或分散一或多种”燃料”,其可以是一液体或气体的形式, 用于产生电力。图IA是显示使用流体流场板用于其燃料分配的一习知的燃料电池的立体 示意图。图IB是显示根据图IA的燃料电池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IA及图1B,一单一燃料电池200,例如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亦可被 称为"PEMFC”),可以包含一膜电极组210、两个气体扩散层205、206及两个流体流场板201、 202。两个气体扩散层205、206可以夹住膜电极组210,以及两个流体流场板201、202可以 夹住膜电极组210与两个气体扩散层205、206。每一个流体流场板201、202可以提供一或 多个流道,例如,在图IB中的流道203、204,以及一反应物流体可以流过每一个流道。做为 一例子,膜电极组210可以具有一质子交换膜209、一阳极触媒层207及一阴极触媒层208。 阳极触媒层207及阴极触媒层208皆可以包括白金或白金合金,其可以做为一催化剂以及 促进电化学燃料电池反应。为了促进流体分布的效率或容易度或一伴随元件(例如,一燃料电池装置)的效 率或容易度,提供可以增加流动活动或分布的容易度、降低流动阻抗、简化系统或元件设计 或提供不同流体流动特性的流体流场板是值得向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流场板总成。在一实施例之中,一种流体流场板总成可以包括一第一歧道、一第二歧道及结合 于该第一歧道与该第二歧道之间的至少一流体流道。该第一歧道具有用于接收一进入流 体的一流体入口,并且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提供用于沿该第一方向部份输送该进入流 体的一管道。第一歧道具有位于该第一歧道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中的至少一分配 出口,并且是经由该至少一分配出口释出该进入流体的至少一部份来做为一释出流体。该 第二歧道具有用于排出一排出流体的一流体出口,该排出流体包括该进入流体的至少一部 份,并且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以提供用于沿该第二方向部份输送该排出流体的一管道。该 第二歧道是经由位在该第二歧道上的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接收该排出流体。该至少一流体 流道是结合于该至少一分配出口的至少一个与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的至少一个之间,用 以分配该释出流体的至少一部份。该至少一流体流道具有延伸于至少两方向中以及实质上沿一流体分配平面延伸的多个管道区。该释出流体的该至少一部份可以流经该至少一流体 流道以及流至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的至少一个而做为该排出流体的至少一部份。该第一 方向以及该第二方向是实质上平行于该流体分配平面。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在另一实施例之中,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可以具有至少一流体流场板总成,以及该 流体流场板总成可以包括一第一歧道、一第二歧道及结合于该第一歧道与该第二歧道之间 的至少一流体流道。该第一歧道具有用于接收一进入流体的一流体入口,并且是沿一第一 方向延伸,以提供用于沿该第一方向部份输送该进入流体的一管道。该第一歧道具有位于 该第一歧道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中的至少一分配出口,并且是经由该至少一分配出 口释出该进入流体的至少一部份来做为一释出流体。该第二歧道具有用于排出一排出流体 的一流体出口,该排出流体包括该进入流体的至少一部份,并且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以提 供用于沿该第二方向部份输送该排出流体的一管道。该第二歧道是经由位在该第二歧道上 的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接收该排出流体。该至少一流体流道是结合于该至少一分配出口的 至少一个与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的至少一个之间,用以分配该释出流体的至少一部份。 该至少一流体流道具有延伸于至少两方向中以及实质上沿一流体分配平面延伸的多个管 道区。该释出流体的该至少一部份可以流经该至少一流体流道以及流至该至少一排出流体 入口的至少一个而做为该排出流体的至少一部份。该至少一流体流道是与该燃料电池系统 的一膜电极组结合。该第一方向以及该第二方向是实质上平行于该流体分配平面。根据本发明,流体流场板总成可以包括暴露于其侧边的至少一流道以及经由一流 体的转移连通于流道的一第一歧道及一第二歧道。一反应物流体可以从流体流场板总成的 一第一端进入第一歧道以及流过流道至第二歧道。接着,反应物(或已反应的)流体可以 经由第二歧道从流体流场板总成的一第二端被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之中,由于第一歧道及 第二歧道是被嵌入于或整合于流体流场板总成,故流阻能被有效降低,以促进透过流体流 场板总成的流体转移。再者,在一些实施例之中,在流体流场板总成(或跨流道)内的反应 物液体的不一致的分布浓度能被避免或被降低,以改善一燃料电池装置的效率。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4C是显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一流体流场板总成的立体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200 燃料电池201、202 流体流场板203、204 流道205、206 气体扩散层207 阳极触媒层208 阴极触媒层209 质子交换膜210 膜电极组1 流体流场板单元10 流体流场板总成11 第一歧道12 第二歧道13 主体14 排出流体入口15 分配出口101 第一端102 第二端110 开口111 第一通道112 第二通道1110 第一突出部1120 第二突出部Sl 第一侧边S2 第二侧边C 流体流道A 线、中心轴、流体分配平面θ 角度范围Β1、Β3 第一歧道元件Β2、Β4 第二歧道元件B 塞子T 弹性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兹配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图2Α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流体流场板总成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2Β是 显示在图2Α中沿流体流道的一方向的流体流场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Α以及图2Β所示, 一范例的流体流场板总成10可以被使用于一燃料电池系统之中或是一燃料电池系统的部份。虽然一矩形或像矩形的结构是被显示于图2A以及图2B之中,但流体流场板总成10可 以根据其应用而被建构成各种形状、尺寸及设计。流体流场板总成10可以包括暴露于其一 第一侧边S 1的一或数个流道C,以及流道C可以具有延伸于不同方向但实质上沿一中心 轴或一流体分配平面延伸的管道区,例如由流体流场板总成10的线A所示的轴或平面。再 者,流体流场板总成10可以包括成型于流道C之中及连通于流道C的一第一歧道11及一 第二歧道12。如图2A以及图2B中的箭头所示,一反应物/进入流体可以从一第一端101进入 第一歧道11,例如,经由流体流场板总成10的一流体入口。部份的进入流体可以流经流道 C之一,其提供一反应区域于被释出至管道中的流体(释出流体),例如,具有一燃料电池系 统的一膜电极组的反应区域。流体然后可以经由第二歧道12被排出,以及排出流体可以经 由一第二端102离开流体流场板总成,其可以是流体流场板总成10的一流体出口。在一实施例之中,流体流场板总成10可以包括第一歧道11、第二歧道12及结合于 第一歧道11与第二歧道12之间的一或多个流体流道。第一歧道11具有其流体入口用于 接收进入流体以及沿一第一方向(例如,在图2A以及图2B中位于右上方的箭头所示的方 向)延伸,以提供用于沿第一方向部份输送进入流体的一管道。第二歧道12具有其流体出 口用于排出一排出流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排出流体可以包括进入流体的一部份(或已被反 应的进入流体的全部)。第二歧道12可以沿一第二方向(例如,在图2A以及图2B中位于 左下方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延伸,以提供用于沿第二方向部份输送排出流体的一管道。如图2B所示,第二歧道12是经由位在第二歧道12上的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 14接 收排出流体。流体流道C,如图2A及图2B所示,可以是结合于第一歧道11的分配出口(例 如,分配出口 15)的至少一个与第二歧道12的排出流体入口(例如,排出流体入口 14)的 至少一个之间,用以从第一歧道分配释出流体的至少一部份。在一实施例之中,流体流道C 可以具有延伸于至少两方向中以及实质上沿流体分配平面延伸的多个管道区,其乃是平行 于显示于图2A中的线A。因此,释出流体的一部份可以流经流体流道C以及流经分配出口 至第二歧道12而做为排出流体。如图2A所示,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可以是实质上平行 于流体分配平面。在一实施例之中,第一歧道11及第二歧道12可以是被嵌进于一流体流场板总成 之中。举例来说,流体流场板总成10可以具有合并于总成中的第一歧道11及第二歧道12, 其能被制造做为一或多个模铸件。第一歧道11及第二歧道12可以实质上沿中心轴或流体 分配平面A延伸(或实质上平行于中心轴或流体分配平面A)。在一些实施例之中,流阻能 被降低去提供均勻的或实质上均勻的流率及/或提供被分配的反应物流体的一致的或实 质上一致的浓度。在一些实施例之中,在流率或浓度上的增加的一致性可以改善具有流体 流场板总成的燃料电池装置的效率。图2C是显示在图2A中的流体流场板总成中的一第一歧道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C 所示,第一歧道11可以具有一圆形(或近乎圆形)的截面及一开口 110,其可以做为一分 配出口,位于第一歧道11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之中。因此,第一歧道11可以经由分 配出口释放进入流体的一些部份来做为一释出流体。第一歧道11可以具有一或多个开口 110来做为一分配出口,以及开口 110可以相对于第一歧道11的一截面的一中心占用在第 一歧道11的一区的大约0度至大约180度范围内的一角度范围θ。
在一实施例之中,开口 110可以是成型于其的左下侧边上以及可以连通于一或多 个流道C。做为一例子,一 0度的参考点可以相对于第一歧道11的一截面的中心点被设定 于第一歧道11的底部点处。如图2C所示,开口 110是占用接近90度的一角度范围θ (例 如,75、80或85度)以及可以从大约0度的点(底部点)开启至大约70至85度。如果一 类似的开口是被制造于圆形截面的右下四分之一处,则开口 110会从大约0度的点(底部 点)延伸至大约-70至-85度。类似地,第二歧道12具有一圆形的截面及一开口,其可以做 为排出流体入口 14,位于第二歧道12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之中。在一实施例之中, 开口可以是相对于第二歧道的截面的中心占用从大约-90度(3点钟位置)至-180度(12 点钟位置)的一角度位置,例如显示于图2Α中的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之中,在每一个歧道 中的开口可以相对于歧道的一截面的中心占用在歧道的一区的大约0度至大约180度范围 内的任何角度范围。在一实施例之中,流体流场板总成10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元件的结合。图 3Α是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流体流场板总成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3Β是显示根据图 3Α的沿流体流道的方向的流体流场板总成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Α及图3Β所示,流体流场 板总成10可以包括一主体13、一第一歧道元件Bl及一第二歧道元件Β2。主体13可以包括 成型于其侧边上的一或数个流道C。第一歧道11及第二歧道12可以是分别嵌进于第一歧 道元件Bl及第二歧道元件Β2之中。如图3Α及图3Β所示,第一歧道元件Bl及第二歧道元 件Β2可以具有一实质上纵长的形状,并且分别是在上及下侧边上结合于或附着于主体13, 如此一来,流道C可以连通于第一歧道11及第二歧道12。在本实施例之中,反应物流体可 以经由流道C及第一歧道11及第二歧道12流经流体流场板总成10。图3Α及图3Β的第一歧道元件Bl及第二歧道元件Β2可以由显示于图3C中的第 一歧道元件Β3及第二歧道元件Β4所取代。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歧道元件Β3及第二歧道 元件Β4具有提供端(上或下)壁与两侧壁的一 U形截面。当对于两歧道的一矩形截面是 被显示于图3C之中时,每一个歧道可以形成具有如同先前所示的一通道。第一歧道元件Β3 及第二歧道元件Β4可以分别是在上及下侧边上结合于或附着于主体13,借此,第一歧道11 及第二歧道12是被成型于流体流场板总成10之中。如图3C中的箭头所示,反应物流体是 从流体流场板总成10的一第一端101进入第一歧道11以及流经流道C至第二歧道12。接 着,反应物流体是经由第二歧道12从流体流场板总成10的一第二端102被排出。换言之,一主体可以包括一或多个流体流道,一第一歧道元件可以包括第一歧道 及一或多个分配出口,以及一第二歧道元件可以包括第二歧道及一或多个排出流体入口。 在一实施例之中,主体是结合于第一歧道元件与第二歧道元件之间。举例来说,第一歧道元 件与第二歧道元件可以是被置于主体的两相对侧边上。第一歧道元件与第二歧道元件皆可 以具有一实质上纵长的形状,以及主体具有一实质上平面的形状。可供选择地,一些分配出 口及排出流体入口可以是被置于一主体之中,而不是被置于第一歧道元件与第二歧道元件 之中。换言之,主体可以包括一或多个流体流道、一或多个分配出口及/或一或多个排出流 体入口。请参阅图4Α及图4Β,流体流场板总成10的另一实施例是由多个流体流场板单元 1所建构。两个或更多个流体流场板单元1可以沿着中心轴A(或第一歧道11所延伸的方 向)被配置,以及每一个流体流场板单元1可以具有暴露于流道C的一侧边处的至少一流道C,用于燃料电池反应。第一歧道11及第二歧道12皆可以具有多个区或通道。如图4A 及图4B所示,每一个流体流场板单元1还具有延伸通过的一第一通道111及一第二通道 112。邻接的流体流场板单元1的第一通道111是连接于彼此,以及邻接的流体流场板单元 1的第二通道112是连接于彼此。因此,多个第一通道111及第二通道112可以分别包括延 伸通过流体流场板总成10的第一歧道11及第二歧道12。特别的是,在图4A及图4B中的流体流场板总成10包括设置于第一端101及第二 端102上的两个塞子B,以密封位于第一歧道11及第二歧道12的一端上的一开口以及避免 反应物流体的泄漏。此外,流体流场板总成10还包括一第一突出部1110及一第二突出部 1120,第一突出部1110及第二突出部1120是分别连接邻接的流体流场板单元1的第一通 道111及第二通道112。请参阅图4C,邻接的流体流场板单元1的第一通道111及第二通 道112亦可以被弹性管T所连接,以形成具有多个流道C的流体流场板总成10。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燃料电池装置的一种流体流场板总成。流体流场板总成可以 包括暴露于其侧边的至少一流道以及经由一流体的转移连通于流道的一第一歧道及一第 二歧道。一反应物流体可以从流体流场板总成的一第一端进入第一歧道以及流过流道至第 二歧道。接着,反应物(或已反应的)流体可以经由第二歧道从流体流场板总成的一第二 端被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之中,由于第一歧道及第二歧道是被嵌入于或整合于流体流场板 总成,故流阻能被有效降低,以促进透过流体流场板总成的流体转移。再者,在一些实施例 之中,在流体流场板总成(或跨流道)内的反应物液体的不一致的分布浓度能被避免或被 降低,以改善一燃料电池装置的效率。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歧道,具有用于接收一进入流体的一流体入口,该第一歧道是沿一第一方向延 伸,并且提供用于沿该第一方向部份输送该进入流体的一管道,该第一歧道具有位于该第 一歧道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中的至少一分配出口,其中,该第一歧道是经由该至少 一分配出口释出该进入流体的至少一部份来做为一释出流体;一第二歧道,具有用于排出一排出流体的一流体出口,该排出流体包括该进入流体的 至少一部份,该第二歧道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提供用于沿该第二方向部份输送该排 出流体的一管道,该第二歧道是经由位在该第二歧道上的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接收该排出 流体;以及至少一流体流道,是结合于该第一歧道与该第二歧道之间以及结合于该至少一分配出 口的至少一个与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的至少一个之间,用以分配该释出流体的至少一部 份,该至少一流体流道具有延伸于至少两方向中以及实质上沿一流体分配平面延伸的多个 管道区,该释出流体的该至少一部份是流经该至少一流体流道以及流至该至少一排出流体 入口的至少一个而做为该排出流体的至少一部份,其中,该第一方向是实质上平行于该流体分配平面,以及该第二方向是实质上平行于 该流体分配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燃料电池装置,是结 合于该至少一流体流道,用于以该释出流体的该至少一部份从一反应产生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主体,包括位于该主体中的该至少一流体流道的至少一个;一第一歧道元件,包括该第一歧道及位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中的该至少一分配出口;以及一第二歧道元件,包括该第二歧道及位于该第二歧道元件中的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Π,其中,该主体是结合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与该第二歧道元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与该第二歧 道元件皆具有一实质上纵长的形状及一实质上圆形的截面,该主体具有一实质上平面的形 状,以及该第一歧道元件与该第二歧道元件是被置于该主体的相对侧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主体,包括该至少一流体流道的至少一个、该至少一分配出口的至少一个及位于该 主体中的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 ;一第一歧道元件,包括位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中的该第一歧道;以及 一第二歧道元件,包括位于该第二歧道元件中的该第二歧道, 其中,该主体是结合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与该第二歧道元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与该第二歧 道元件皆具有一实质上纵长的形状及一实质上圆形的截面,该主体具有一实质上平面的形 状,以及该第一歧道元件与该第二歧道元件是被置于该主体的相对侧边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流体流道包括多个 流体流道,以及该多个流体流道的至少一部分是沿该第一方向及实质上沿该流体分配平面被部份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歧道的一部份包括结 合于该第一歧道的两区之间的至少一突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歧道具有至少一开口 做为该至少一分配出口的一部份,该开口是相对于该第一歧道的一截面的一中心占用在该 第一歧道的一区的0度至180度范围内的一角度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歧道是经由位于该第 二歧道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中的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接收该排出流体的至少一 部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流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包 括至少一开口于该第二歧道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中,以及该至少一开口是相对于该 第二歧道的一截面的一中心占用在该第二歧道的一区的0度至180度范围内的一角度范围。
12.—种具有至少一流体流场板总成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流场板总成 包括一第一歧道,具有用于接收一进入流体的一流体入口,该第一歧道是沿一第一方向延 伸,并且提供用于沿该第一方向部份输送该进入流体的一管道,该第一歧道具有位于该第 一歧道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中的至少一分配出口,其中,该第一歧道是经由该至少 一分配出口释出该进入流体的至少一部份来做为一释出流体;一第二歧道,具有用于排出一排出流体的一流体出口,该排出流体包括该进入流体的 至少一部份,该第二歧道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提供用于沿该第二方向部份输送该排 出流体的一管道,该第二歧道是经由位在该第二歧道上的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接收该排出 流体;以及至少一流体流道,是结合于该第一歧道与该第二歧道之间以及结合于该至少一分配出 口的至少一个与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的至少一个之间,用以分配该释出流体的至少一部 份,该至少一流体流道具有延伸于至少两方向中以及实质上沿一流体分配平面延伸的多个 管道区,该释出流体的该至少一部份是流经该至少一流体流道以及流至该至少一排出流体 入口的至少一个而做为该排出流体的至少一部份,该至少一流体流道是与该燃料电池系统 的一膜电极组结合,其中,该第一方向是实质上平行于该流体分配平面,以及该第二方向是实质上平行于 该流体分配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气体扩散层,是结合 于该膜电极组与每一个流体流道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该膜电极组的相 对侧边处的两个气体扩散层及两个流体流道,以使流体流经该两个流体流道及该两个气体 扩散层反应产生电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流场板总成还包括一主体,包括位于该主体中的该至少一流体流道的至少一个;一第一歧道元件,包括该第一歧道及位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中的该至少一分配出口;以及一第二歧道元件,包括该第二歧道及位于该第二歧道元件中的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Π,其中,该主体是结合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与该第二歧道元件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流场板总成还包括 一主体,包括该至少一流体流道的至少一个、该至少一分配出口的至少一个及位于该主体中的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一第一歧道元件,包括位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中的该第一歧道;以及 一第二歧道元件,包括位于该第二歧道元件中的该第二歧道, 其中,该主体是结合于该第一歧道元件与该第二歧道元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流体流道包括多个 流体流道,以及该多个流体流道的至少一部分是沿该第一方向及实质上沿该流体分配平面 被部份地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歧道的一部份包括结 合于该第一歧道的两区之间的至少一突出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歧道具有至少一开口 做为该至少一分配出口的一部份,该开口是相对于该第一歧道的一截面的一中心占用在该 第一歧道的一区的0度至180度范围内的一角度范围。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歧道是经由位于该第 二歧道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中的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接收该排出流体的至少一 部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出流体入口包括 至少一开口于该第二歧道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中,该至少一开口是相对于该第二歧 道的一截面的一中心占用在该第二歧道的一区的0度至180度范围内的一角度范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流场板总成及燃料电池系统,其中该流体流场板总成包括一第一歧道、一第二歧道及结合于第一歧道与第二歧道间的一流体流道。第一歧道具有用于接收一进入流体的一流体入口,并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提供用于沿第一方向部份输送进入流体的一管道。第一歧道具有位于第一歧道的一侧壁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中的一分配出口以及是经由分配出口释出进入流体的至少一部份来做为一释出流体。第二歧道具有用于排出一排出流体的一流体出口,排出流体包括进入流体的至少一部份,并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以提供用于沿第二方向部份输送排出流体的一管道。第一及第二方向平行于流体分配平面。
文档编号H01M8/24GK102117923SQ20101058543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7日
发明者张文振, 曹芳海, 许桓瑞, 钟孝平, 陈祈彰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