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3022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管及包括放电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由一对放电电极、陶瓷壳体以及放电电极与陶瓷壳体组 成的密闭放电间隙组成,当瞬态电压达到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的击穿电压时通过间隙内气 体放电将浪涌电压泄放到地,单个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被击穿后的电阻极小、电压极低,存 在续流甚至可能引起电路短路,不能直接用在有源电路中作差模保护。如图1所示,输入为供应电源,输出接被保护的电子设备,现有放电管装置30由 至少两个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5串联构成,该装置普遍用于浪涌保护器中,浪涌保护器并 联于被保护电子设备两端,通过泄放浪涌电流、限制浪涌电压来保护电子设备,而泄放雷电 流、限制浪涌电压这两个作用主要是由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5来完成。在被保护电路正常工作时,瞬间浪涌电压未到来以前,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5显 现高阻绝缘状态,对被保护电路没有影响;而当瞬态电涌到来时,放电管装置30内串联的 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5同时被击穿,呈现一次浪涌保护尖峰,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5由高阻 绝缘状态变成低阻导通状态,将浪涌电流泄放,并将被保护设备两端的电压限制在较低的 水平,到电涌结束后,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5又迅速、自动地恢复为极高电阻,如果上述动 作迅速而顺利地完成,被保护电路就不会遭受雷电或操作电涌的危害。上述串联的多个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5虽然解决续流问题,但会使放电管装置30 启动电压高,带来浪涌尖峰电压非常高,过高的浪涌残压将会损坏电路上相对比较脆弱的 电子设备,解决的方法是在放电管装置30内其中一个或多个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上5上并 联电阻实现二级放电以降低放电管装置30启动电压,然而当并联多个电阻时,造成放电管 器件多、结构复杂,体积大,占据了大量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放电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电管,包括一对放电电极、陶瓷壳体、放电电极与陶瓷壳体形 成的密闭开关放电间隙以及带阻值的电阻层,该电阻层两端分别与一对放电电极连接。优选地,所述电阻层为电阻膜,附着于陶瓷壳体表面和/或内壁。优选地,所述电阻膜覆盖陶瓷壳体部分或全部。优选地,所述电阻膜的材料为碳膜、金属膜、金属氧化物膜、金属玻璃铀膜或合成膜。优选地,所述电阻层为电阻器,附着于陶瓷壳体表面、内壁和/或开关放电间隙 内。所述放电管降低了浪涌保护电路的启动电压,即浪涌保护尖峰电压值。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包括放电管的装置,包括串联的至少一第一放电管和至少一第二放电管;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管包括一对放电电极、陶瓷壳体、放电电极与陶瓷壳体形成的 密闭开关放电间隙以及带阻值的电阻层,该电阻层两端分别与一对放电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管为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或压敏电阻。优选地,所述电阻层为电阻膜,附着于陶瓷壳体表面和/或内壁。优选地,所述电阻膜覆盖陶瓷壳体部分或全部。优选地,所述电阻膜的材料为碳膜、金属膜、金属氧化物膜、金属玻璃铀膜或合成膜。优选地,所述电阻层为电阻器,附着于陶瓷壳体表面、内壁和/或开关放电间隙 内。所述包括放电管的装置并联于供电电源和后级被保护电子设备之间,可实现通过 一个结构简单、体积小的装置就实现二级放电,呈现两个较低的浪涌保护尖峰,保护后级被 保护的电子设备同时大大节约了空间。

图1是现有放电管的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放电管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放电管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包括放电管的装置的电路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和图3,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放电管,包括一对放电电极1、陶 瓷壳体2、放电电极1与陶瓷壳体2形成的密闭开关放电间隙4,还包括带阻值的电阻层3, 电阻层3两端分别与一对放电电极1连接。本实施例的放电管由于设置了电阻层3,降低了浪涌保护电路的启动电压,即浪涌 保护尖峰电压值。上述电阻层3可为电阻膜或电阻器,电阻层3的阻值根据实际应用设置;上述电阻 膜附着于陶瓷壳体表面和/或内壁。如图2所示,该电阻膜可附着于陶瓷壳体表面,电阻膜 材料为碳膜、金属膜、金属氧化物膜、金属玻璃铀膜、合成膜或其它导电材料,镀膜方式可采 用真空镀膜、高温蒸镀或丝印等。该电阻膜可覆盖陶瓷壳体表面和/或内壁的部分或全部。上述电阻器可附着于陶瓷壳体表面、内壁和/或开关放电间隙内,如图3所示,该 电阻器两端分别与一对放电电极连接,电阻器可为贴片电阻、硅片或导电陶瓷等具有阻值 的导电体。参照图4,提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包括放电管的装置20,该包括放电 管的装置20并联于供电电源和后级被保护的电子设备之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放电管10 和至少一个第二放电管6。上述第二放电管6可以为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包括一对放电电极、陶瓷壳体以 及放电电极与陶瓷壳体组成的密闭放电间隙;第二放电管6还可以为压敏电阻。[0032]上述第一放电管10包括一对放电电极、陶瓷壳体、放电电极与陶瓷壳体形成的密 闭开关放电间隙以及带阻值的电阻层,该电阻层两端分别与一对放电电极连接。上述电阻层等效为电阻R,第一放电管10等效于第三放电管9与电阻R的并联,第 三放电管9为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电阻R的阻值远小于第三放电管9阻值。包括放电管的装置20主要是通过二级放电的原理保护后级被保护的电子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电路中有浪涌电压侵入时,瞬态电压首先击穿第二放电管6进行放电, 然后击穿第一放电管10再次放电,在实验室测试中,该电路呈现两个浪涌保护尖峰,尖峰 电压值明显小于两个串联的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的浪涌尖峰电压值,约为现有技术方案浪 涌尖峰电压值的50%,降低了加在后级被保护电子设备上的残压。下面我们结合图4来详细说明包括放电管的装置20如何实现二次放电并降低残 压。当浪涌侵入电路时,由于电阻R的阻值远小于第一放电管10内开关放电间隙形成的高 阻值,浪涌首先通过电阻R击穿第二放电管6并呈现第一个浪涌保护尖峰,第二放电管6被 击穿后呈低阻抗,此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在电阻R上产生电压降U=IXR,该电压会击穿 第一放电管10呈现第二个浪涌保护尖峰,第一放电管10也呈低阻抗,此时第一放电管10 和第二放电管6都被击穿并呈现低阻抗,剩余的大部分浪涌电流得以继续通过第一放电管 10,第二放电管6进行泄放电流,此过程中,电阻R的作用非常关键,起到诱导浪涌击穿第二 放电管6,紧接着辅助击穿第一放电管10的作用,所得浪涌保护尖峰电压值,与背景技术的 浪涌保护尖峰电压值相比,下降一半左右,便后级被保护设备得到保护。实际应用中,包括放电管的装置20根据需要由多个第一放电管10和多个第二放 电管6串联组成,以提高放电管断开浪涌完毕后续流的能力,此时由于第一放电管10内的 电阻层,可省却多个并联的电阻,结构简单、体积小,大大的节约了装置空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 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放电管,包括一对放电电极、陶瓷壳体以及放电电极与陶瓷壳体形成的密闭开关放电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阻值的电阻层,两端分别与一对放电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层为电阻膜,附着于陶瓷壳体 表面和/或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膜覆盖陶瓷壳体部分或全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膜为碳膜、金属膜、金属 氧化物膜、金属玻璃铀膜或合成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层为电阻器,附着于陶瓷壳体 表面、内壁和/或开关放电间隙内。
6.一种包括放电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的至少一第一放电管和至少一第二 放电管;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管包括一对放电电极、陶瓷壳体、放电电极与陶瓷壳体形成的密闭 开关放电间隙以及带阻值的电阻层,该电阻层两端分别与一对放电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管为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或压敏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括放电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层为电阻膜,附着 于陶瓷壳体表面和/或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括放电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膜覆盖陶瓷壳体 部分或全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包括放电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膜为碳膜、金 属膜、金属氧化物膜、金属玻璃铀膜或合成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括放电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层为电阻器,附 着于陶瓷壳体表面、内壁和/或开关放电间隙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电管,所述放电管包括一对放电电极、陶瓷壳体、放电电极与陶瓷壳体形成的密闭开关放电间隙以及带阻值的电阻层,所述电阻层两端分别与一对放电电极连接。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包括放电管的装置,包括串联的至少一第一放电管和至少一第二放电管,所述第一放电管包括一对放电电极、陶瓷壳体、放电电极与陶瓷壳体形成的密闭开关放电间隙以及带阻值的电阻层,该电阻层两端分别与一对放电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管为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或压敏电阻。该放电管及包括放电管的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大大节约了浪涌保护装置空间。
文档编号H01T1/16GK201629491SQ20102011391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侯生益, 张以警, 沈耀湘, 王久 申请人: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