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539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蓄电池。
技术背景见附图广2,现有的蓄电池,是由铅蓄电池体A、上盖板B构成的,在蓄电池体A内 固定有铅柱C ;在上盖板B上安装接线端子D ;而铅柱C穿过上盖板B的过桥孔与接线端子 D焊接在一起,焊接前为达到内部密封效果,就需用环氧树脂密封胶E密封,为了使环氧树 脂密封胶E不渗漏在内部就套密封橡胶圈F,为了促进密封效果,再次加入带色素的环氧树 脂G,同时加强标识效果。这样以来不但增加了加工成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由于采 用的零件、安装工序很多,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几率大增像由于焊接不牢引起 的电池短路;密封橡胶圈压不到位引起环氧树脂渗漏到电池内部阻碍活物反应;环氧树脂 密封不严引起电池内硫酸外溢等等。而且当接线端子D或者铅柱C发生问题需要维修和更 换时,由于是相互焊接在一起的,所以拆卸很麻烦,费时良多,即使拆卸下来还经常会造成 没有问题的接线端子D或铅柱C损坏,等安装的时候又需要采用电焊机重新焊接,这些都增 加了维修的成本和维修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蓄电池,其铅柱与接 线端子插接在一起,也不需要安装密封橡胶圈,减少了加工程序、材料成本,解决了漏酸和 短路等质量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蓄电池,包括铅蓄电池体、上盖板,所述的蓄电池体内固定有铅柱,所述上盖 板上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铅柱与安装在上盖板内的接线端子插接,所述铅柱和接线端子 的间隙内设有密封胶。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所述的上盖板与接线端子注塑固定。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所述的铅柱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接线端子的插接孔上端面。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所述的密封胶为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铅柱直接插入接线端子,同时在插入部分用环氧树脂固定且密封,不会发生环 氧树脂渗漏到电池内部的情况,因此不需要安装密封圈,也不需要为了促进密封效果,再次 加入带色素的环氧树脂。这样就减少了加工程序、节省材料成本、解决了漏酸和短路等质量 问题。2、采用插接的连接方式,便于维修时候的拆卸与安装,以往的焊接方式,将铅柱和 接线端子焊接后,不可能实现无破坏拆卸,而且拆卸或者重新安装都很麻烦,安装的时候还 需要用到电焊机。而采用插接的固定连接方式,拆卸的时候比较方便,可以实现无破坏性的 拆卸,不会损坏拆卸的零件,安装的时候也不需要专用电焊机。节省了大量的维修时间和维
3修成本。
图1为现有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现有蓄电池接线端子与铅柱连接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与铅柱插接示意图。A-蓄电池体B-上盖板C-铅柱D-接线端子E-环氧树脂密封胶F-密封 橡胶圈G-环氧树脂密封胶1-蓄电池体2-上盖板3-接线端子4-铅柱5-密封胶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附图3 4,一种蓄电池,包括铅蓄电池体1、上盖板2,所述的蓄电池体 1内固定有铅柱4 ;所述上盖板2上安装有接线端子3 ;所述铅柱4与安装在上盖板2内的 接线端子3插接,所述铅柱4和接线端子3的间隙内设有密封胶5。所述的上盖板2与接线端子3注塑固定。所述的铅柱4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接线端子3的插接孔上端面。所述的密封胶5为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工作原理使用的时候,铅柱4可直接插入接线端子3内,同时在相互结合处用环 氧树脂5固定且密封,因此铅柱4的环氧树脂密封胶同上盖板2密封胶一同灌入,蓄电池体 1与上盖板2的压合的同时实现接线端子3与铅柱4的插接,当密封上盖板2与蓄电池体1 的密封胶变干起作用的时候铅柱4与接线端子3处的密封胶也已经变干。这样就减少了加 工和安装程序、节省了材料成本、解决了漏酸和短路等质量问题。而且拆卸、安装十分的方 便,所用的时间也很少,并能够实现无破坏拆卸。
权利要求一种蓄电池,包括铅蓄电池体(1)、上盖板(2),所述的蓄电池体(1)内固定有铅柱(4),所述上盖板(2)上安装有接线端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铅柱(4)与安装在上盖板(2)内的接线端子(3)插接,所述铅柱(4)和接线端子(3)的间隙内设有密封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板(2)与接线端子⑶注塑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柱(4)的上端面低于所 述接线端子(3)的插接孔上端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包括铅蓄电池体、上盖板,所述的蓄电池体内固定有铅柱,所述上盖板上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铅柱与安装在上盖板内的接线端子插接,所述铅柱和接线端子的间隙内设有密封胶。铅柱直接插入接线端子,同时在插入部分用环氧树脂固定且密封,不会发生环氧树脂渗漏到电池内部的情况,不需要安装密封圈,也不需要为了促进密封效果,再次加入带色素的环氧树脂。这样就减少了加工程序、节省了材料成本、解决了漏酸和短路等质量问题。
文档编号H01M2/30GK201655874SQ20102015433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李松林, 柴成雷 申请人: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