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911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两种电子卡同时插入 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5年5月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263640号所 揭示的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可供多个电子卡插接,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 干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一侧的金属弹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插接面、 自插接面向后凹设的用以收容电子卡的位于上端的第一收容空间及位于第一收容空间下 端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卡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卡持部、自卡持部一端弯 折延伸入收容空间内以与电子卡接触的接触部以及自卡持部另一端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 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弹片包括卡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以及自固持部一侧向前弯折延伸 的自由臂。所述自由臂的自由末端位于上方,当第一电子卡插入第一收容空间时,所述自由 臂向下变形而运动到第二收容空间内,这样第二电子卡就无法插入到第二收容空间内,同 样的,当第二电子卡插入第二收容空间时,所述自由臂向上变形而运动到第一收容空间内, 这样第一电子卡就无法插入到第一收容空间内,但是,此种结构的金属弹片受力时的强度 较弱,在电子卡强行插入后,所述自由臂仍旧可以发生过度变形,使得其他卡可以插入到收 容空间内,影响电子卡连接器的正常工作。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子卡连接器,以克服 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两种电子卡同时插入的电子卡 连接器。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 以插接第一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 本体上的止挡弹片,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前端的插接面以及自插接面向后凹设的用以收 容第一电子卡的插槽,所述止挡弹片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相连的 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包括可供第一电子卡插入时抵持以产生弹性变形的自由臂以及在第一 电子卡插入后以防止自由臂过度变形的翻边。所述自由臂位于翻边的前方且在第一电子卡未插入时与翻边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弹性臂自固定部向后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弹性臂还包括与固定部相连的水平 段以及自水平段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翻边设于第一止挡部上。所述翻边由第一止挡部向上一体冲压形成,所述第一止挡部在冲压形成翻边的后 方形成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弹性臂还包括连接自由臂与第一止挡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自由臂及第一止挡部围成一个不封闭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可以供一第二电子卡插入,所述插槽包括位于上方的供第一 电子卡插入的第一插槽以及位于下方的供第二电子卡插入的第二插槽,所述弹性臂安装于 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之间。所述自由臂与连接部的交接处形成导引第一电子卡插入且与第一电子卡接触的 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连接部的交接处形成导引第二电子卡插入且与第二电子卡 接触的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一抵压部位于第二抵压部的上方,所述第一抵压部向上凸伸入 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抵压部向下凸伸入第二插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后方的第一导电端子及安装于前方的第二导电端子,所 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第一插槽内的第一接触部以及位于第一接触部后方的第一焊 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第二插槽内且延伸方向与第一接触部相反的第二接触 部以及位于第二接触部前方且延伸方向与第一焊接部相反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位于插槽内的安装壁,所述安装壁上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 定位槽,所述固定部自前向后卡持于定位槽内。所述安装壁中设有上下贯通且向前贯通安装壁的以收容弹性臂的容置区域,所述 容置区域将定位槽分割成分别位于容置区域两侧的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所述固定部 包括分别位于两侧且向后延伸的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分别卡持 于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通过在弹性臂上设置防止自由臂过度 变形的翻边,提高了止挡弹片在受力时的强度,可以有效防止插槽内同时插入两种电子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第一电子卡插入图1中电子卡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是第一电子卡及第二电子卡插入图1中电子卡连接器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止挡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为一个多合一卡连接器,所 述电子卡连接器100用以插接三种电子卡(包括MS DUO卡、匪C卡、SD卡,其中匪C卡未 图示),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卡200代表MS DUO卡,第二电子卡300代表SD卡。所述电 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安装于绝缘本体 1上的止挡弹片3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 一侧的侦测端子4。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位于顶端的顶壁10、位于底端的底壁 11、位于后端的后壁12、位于前端的插接面13、自插接面13向后凹设且位于底壁11上方的 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插槽14、以及分别位于插槽14两侧的第一侧壁15与第二侧壁16。所述 顶壁10、底壁11、后壁12、第一侧壁15及第二侧壁16共同围成所述插槽14。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后壁12上沿前后方向延伸有若干用以定位导电端子2且呈横向排列的第一卡持槽121。所述底壁11的前端靠近插接面13的地方设有若干 用以定位导电端子2且横向排列的第二卡持槽111。所述第一卡持槽121位于第二卡持槽 111的上方且位于第二卡持槽111的后方。所述插槽14包括位于上端的供第一电子卡200 插入的第一插槽141以及位于下方的供第二电子卡300插入的第二插槽142,所述止挡弹 片3安装于第一插槽141与第二插槽142之间。所述第一卡持槽121位于第一插槽141的 后方且与第一插槽141连通。所述第二卡持槽111位于第二插槽142的下方且与第二卡持 槽111连通。所述第一侧壁15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出顶壁10,所述第一侧壁15包括位于 前端靠近插接面13的第一固定槽151、位于后端靠近后壁12的第二固定槽152以及位于第 一固定槽151及第二固定槽152之间的第三固定槽153。所述第一固定槽151、第二固定槽 152及第三固定槽153用以定位侦测端子4。所述绝缘本体1上还设有位于第一插槽141与第二插槽142之间的安装壁17。所 述安装壁17上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包括沿左右方向分开设置的第 一定位槽171及第二定位槽172。所述安装壁17中位于第一定位槽171及第二定位槽172 之间设有上下贯通且向前贯通安装壁17的容置区域170。所述容置区域170将所述定位槽 分割成分别位于容置区域170两侧的所述第一定位槽171及第二定位槽172。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位于后端的第一导电端子21以及位于 前端的第二导电端子22。所述每一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第一固持部211、自第一固持部 211 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入第一插槽141内以与第一电子卡200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部212、 自第一固持部211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3以及自第一延伸部213向后水平 延伸的用以贴焊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第一焊接部214。所述第一固持部211卡持于第 一卡持槽121内。所述每一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第二固持部221、自第二固持部221 —端向后弯折 延伸入第二插槽142内以与第二电子卡300电性接触的第二接触部222、自第二固持部221 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3以及自第二延伸部223向前水平延伸的用以贴焊在 电路板上的第二焊接部224。所述第二固持部221卡持于第二卡持槽111内。所述第二接 触部222与第一接触部212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焊接部2 与第一焊接部214的延 伸方向相反。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止挡弹片3可以防止第一插槽141及第二插槽142内同时 插入电子卡。所述止挡弹片3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固定部31以及与固定部31相连 的弹性臂32。所述弹性臂32包括可弹性变形的自由臂321以及在第一电子卡200插入后 以防止自由臂321过度变形的翻边322。所述自由臂321位于翻边322的前上方且在第一 电子卡200未插入时与翻边32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弹性臂32自固定部31向后弯折延伸 形成,所述弹性臂32还包括与固定部31相连的水平段323以及自水平段323向后且向下 倾斜延伸的第一止挡部324,所述翻边322设于第一止挡部3M上。所述翻边322由第一止 挡部324向上一体冲压形成,所述第一止挡部3M在冲压形成翻边322的后方形成相对应 的通孔325。所述翻边322利用通孔325处的材料自后向前撕折形成。所述弹性臂32还包括连接自由臂321与第一止挡部324的连接部326,所述连接 部3 与自由臂321及第一止挡部324围成一个不封闭的三角形结构。所述自由臂321与 连接部3 的交接处形成导引第一电子卡200插入且与第一电子卡200接触的第一抵压部327,所述第一止挡部324与连接部326的交接处形成导引第二电子卡300插入且与第二 电子卡300接触的第二抵压部328。所述第一抵压部327位于第二抵压部328的上方。所 述固定部31包括分别位于两侧且向后延伸的第一悬臂311及第二悬臂312,所述第一悬臂 311及第二悬臂312分别卡持于第一定位槽171及第二定位槽172内。所述固定部31自前 向后卡持于第一定位槽171及第二定位槽172内。所述第一抵压部327向上凸伸入第一插 槽141内,所述第二抵压部328向下凸伸入第二插槽142内。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包括卡持于第一固定槽151内的第一侦测 端子41、卡持于第二固定槽152内的第二侦测端子42及卡持于第三固定槽153内的第三侦 测端子43。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包括卡持于第一固定槽151内的第一卡固部411、自第一 卡固部411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侦测部412以及自第一卡固部411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一焊 接脚413。所述第二侦测端子42包括卡持于第二固定槽152内的第二卡固部421、自第二 卡固部421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二侦测部422以及自第二卡固部421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焊 接脚423。所述第三侦测端子43包括卡持于第三固定槽153内的第三卡固部431、自第三 卡固部431向前再向后反向弯折延伸的第三侦测部432、自第三卡固部431向后再向前反向 弯折延伸的第四侦测部433的以及自第三卡固部431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三焊接脚434。当 第二电子卡300插入时会抵压到第一侦测部412,使得第一侦测部412向外变形而接触第三 侦测部432,进而实现第一次侦测效果;当第二电子卡300继续插入时,第二电子卡300会 抵压到第二侦测部422,使得第二侦测部422向外变形而接触第四侦测部433,进而实现第 二次侦测效果。如此设置,通过两次侦测,能够准确而有效的侦测第二电子卡300的插入情 况。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仅第一电子卡200插入第一插槽141时,第一电子 卡200的前端会借助自由臂321的导引向后插入,第一电子卡200会与第一抵压部327相 抵压,此时自由臂321由于受到第一电子卡200的抵压会向下变形,所述翻边322会与自由 臂321相抵触而阻止自由臂321进一步变形,如此设置,提高了止挡弹片3在受力时的强 度。第一电子卡200插入到位后,如果此时将第二电子卡300插入第二插槽142内,第二电 子卡300会抵压到第一止挡部324,继续插入时,因为第一止挡部3 已经向下变形,进而止 挡弹片3侵占更多的第二插槽142的空间,使得第二电子卡300无法插入,如果强行插入第 二电子卡300,第一止挡部3M会向上变形,翻边322会与自由臂321相抵触而阻止第一止 挡部3M进一步变形,如此设置,阻止第二电子卡300插入,保证电子卡连接器100仅供单 卡插入。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仅第二电子卡300插入第二插槽142内时,第二电 子卡300的前端会借助第一止挡部324的导引向后插入,第二电子卡300会与第二抵压部 3 相抵压,此时整个弹性臂32由于受到第二电子卡300的抵压作用会向上变形,止挡弹片 3侵占更多的第一插槽141的空间,使得第一电子卡200无法插入,此时如果再将第一电子 卡200插入时,第一电子卡200会抵压自由臂321使得自由臂321变形,因为翻边322的设 置,阻止了自由臂321进一步变形,保证电子卡连接器100仅供单卡插入。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通过设置翻边322防止自由臂321过度变形,提高 了止挡弹片3在受力时的强度,并且即使有第二个电子卡插入时,借助翻边322可以有效防 止止挡弹片3的变形,进而有效禁止第二个电子卡的插入。[0033] 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100通过设置止挡弹片3,防止第一插槽141及第二插槽 142同时插卡,保证电子卡连接器100仅供单卡插入。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以插接第一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 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止挡弹片,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前端的插接面以 及自插接面向后凹设的用以收容第一电子卡的插槽,所述止挡弹片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上 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相连的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可供第一电子卡插入 时抵持以产生弹性变形的自由臂以及在第一电子卡插入后以防止自由臂过度变形的翻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臂位于翻边的前方且在 第一电子卡未插入时与翻边之间存在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自固定部向后弯折延 伸形成,所述弹性臂还包括与固定部相连的水平段以及自水平段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的第 一止挡部,所述翻边设于第一止挡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由第一止挡部向上一体 冲压形成,所述第一止挡部在冲压形成翻边的后方形成相对应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还包括连接自由臂与 第一止挡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自由臂及第一止挡部围成一个不封闭的三角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可以供一第 二电子卡插入,所述插槽包括位于上方的供第一电子卡插入的第一插槽以及位于下方的供 第二电子卡插入的第二插槽,所述弹性臂安装于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臂与连接部的交接处形 成导引第一电子卡插入且与第一电子卡接触的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与连接部的交 接处形成导引第二电子卡插入且与第二电子卡接触的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一抵压部位于第 二抵压部的上方,所述第一抵压部向上凸伸入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抵压部向下凸伸入第 二插槽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后方的 第一导电端子及安装于前方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第一插槽内的 第一接触部以及位于第一接触部后方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第二插 槽内且延伸方向与第一接触部相反的第二接触部以及位于第二接触部前方且延伸方向与 第一焊接部相反的第二焊接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位于插槽内 的安装壁,所述安装壁上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固定部自前向后卡持于定位 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壁中设有上下贯通且向 前贯通安装壁的以收容弹性臂的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将定位槽分割成分别位于容置区 域两侧的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所述固定部包括分别位于两侧且向后延伸的第一悬臂 及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分别卡持于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以插接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止挡弹片,所述止挡弹片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以及与固定部相连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包括可弹性变形的自由臂以及在电子卡插入后以防止自由臂过度变形的翻边,如此设置,提高了止挡弹片在受力时的强度。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868684SQ20102057694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余建飞, 李力, 赵期俊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