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网以及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699027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网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多个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充电电池)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具有多个对多个充放电单位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网以及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涉及钠硫电池(下面称为“NaS电池”)的控制。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在预测出NaS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输出表示应该改变放电功率的引导信息(guidance)。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105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NaS电池的控制中,在控制多个NaS电池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不均衡的现象一个NaS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另一方面,其它NaS电池的温度远低于上限温度。这种不均衡会导致如下问题不得不停止从SOCGtate of Charge:充电状态)尚未达到O^WNaS电池放电功率。不仅NaS电池,在对如果放电则发生放热反应并且如果充电就发生吸热反应的二次电池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也存在该问题。本发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网以及控制方法,能够抑制一个二次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而其它二次电池的温度远低于上限温度这样的不均衡。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用于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控制,其具有充放电电流计测部,其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电流,温度传感器,其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温度,放电深度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放电深度,放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1上限值以下的放电功率,上限值计算部,其分别针对多个二次电池,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以及由所述放电深度计算部计算出的放电深度的计算值,来计算用于将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指令值输出部,其输出放电/充电功率的指令值,双向转换器,其控制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使得充电 /放电功率达到由所述指令值输出部输出的指令值;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将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之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没有超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所述指令值输出部输出合计值来作为指令值,所述合计值是指,由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和由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的合计。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在第1方面的控制装置中,所述上限值计算部,将能够连续放电直到放电深度达到100%为止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作为第2上限值。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在第1方面的控制装置中,所述上限值计算部,将能够连续放电直到经过了所设定的时间为止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作为第2上限值。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3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所述上限值计算部,通过对参照信息进行参照,来计算第2上限值,所述参照信息表示放电时的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充放电电压计测部,其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电压,内部电阻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以及由所述充放电电压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压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内部电阻,参照信息修正部,其对参照信息进行修正,由所述内部电阻计算部计算出的内部电阻的计算值越高,则在参照信息中将温度相对于放电深度的上升率修正得越大。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3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所述上限值计算部,通过对参照信息进行参照,来计算第2上限值,所述参照信息表示放电时的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及温度与第2上限值之间的关系;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充放电电压计测部,其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电压,内部电阻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以及由所述充放电电压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压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内部电阻,参照信息修正部,其对参照信息进行修正,由所述内部电阻计算部计算出的内部电阻的计算值越高,则在参照信息中将第2上限值修正得越小。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3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所述上限值计算部,通过对参照信息进行参照,来计算第2上限值,所述参照信息表示放电时的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参照信息修正部,其对参照信息进行修正,使得参照信息接近实际情况,所述实际情况是指,由所述指令值输出部输出的放电功率的指令值、由所述放电深度计算部计算出的放电深度的计算值以及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在放电功率由有效功率成分以及无效功率成分构成的情况下,在分配有效功率成分之后分配无效功率成分,由此,使得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的视在功率在第1上限值以下,并且使得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有效功率在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以下。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7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充电状态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电状态,第1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1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充电状态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的计算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差越大,则所述第1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7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充电状态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 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电状态,第1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1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充电状态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的计算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差越大,则所述第1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面,在第9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1 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面,在第9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1 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面,在第9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1 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12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14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12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15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12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16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12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根据本发明的第17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12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根据本发明的第18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12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根据本发明的第19方面,在第16方面至第18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针对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充放电次数计数部,其统计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次数;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非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充放电次数计数部统计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越少,则所述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20方面,在第16方面至第18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针对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非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使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根据本发明的第21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充电优先顺序,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22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充电优先顺序,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温度差越小,则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23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充电优先顺序,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ο根据本发明的第M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充电状态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 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电状态,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充电优先顺序,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充电状态计算部计算出的充电状态的计算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差越小,则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25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二次电池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 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沈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二次电池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 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27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二次电池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指令值输出部, 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观方面,在第1方面至第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 还具有充电状态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 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电状态,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二次电池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充电状态计算部计算出的充电状态的计算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差越小,则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25方面至第观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充电优先级区分,对各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充放电次数计数部,其统计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次数;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 由所述充放电次数计数部统计出的充放电次数越少,则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30的方面,在第25方面至第观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充电优先级区分,对各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 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使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根据本发明的第31的方面,在第观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充电优先级区分,对各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32的方面,在第观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 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33的方面,在第观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还具有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充电优先级区分,对各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越高,则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根据本发明的第34的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装置网,具有多个用于对多个充放电单位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具有上位控制装置,其控制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下位控制装置,其分别设在全部所述第1充放电单位或一部分所述第1充放电单位中,用于对第2充放电单位的充放电进行控制;所述上位控制装置具有第1通信部,其与所述下位控制装置进行通信,第1放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放电功率;所述第1通信部,从所述下位控制装置接收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1上限值的合计以及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2上限值的合计;所述第1放电功率分配部,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通过所述通信部接收的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1上限值的合计以下的放电功率;所述第1放电功率分配部,将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之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没有超过针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2上限值的合计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针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2上限值的合计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所述下位控制装置具有第2放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第1上限值以下的放电功率, 上限值计算部,其计算用于使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所含的二次电池的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第2通信部,其与所述上位控制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第 2放电功率分配部,将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之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没有超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所述第2通信部,向所述上位控制装置发送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1上限值的合计以及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2上限值的合计。根据本发明的第35的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多个二次电池,其包括 (a)工序,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电流,(b)工序,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温度, (c)工序,根据在所述(a)工序中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放电深度,(d)工序,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1上限值以下的放电功率,(e)工序,分别针对多个二次电池,根据在所述(b)工序中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以及在所述(C)工序中计算出的放电深度的计算值,来计算用于将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放电功率的第2 上限值,(f)工序,输出放电/充电功率的指令值,(g)工序,控制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使得充电/放电功率达到在所述(f)工序中输出的指令值;在所述(d)工序中,将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之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没有超过在所述(e)工序中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在所述(e)工序中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在所述(f)工序中, 输出合计值来作为指令值,所述合计值是指,在所述(d)工序中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和在所述(d)工序中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的合计。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最先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用于使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第2上限值以下的放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一个二次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而其它二次电池的温度远低于上限温度的这样的不均衡。
通过第2方面的发明,最先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能够连续放电直到放电深度达到100%的放电功率,因此,能够容易地使二次电池放电直到放电深度达到100%。
通过第3方面的发明,最先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能够连续放电直到经过了所设定的时间的第2上限值以下的放电功率,因此,能够容易地使二次电池放电直到经过所设定的时间。
通过第4至第6方面的发明,如果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增高,则使第2上限值减小,因此,能够恰当地设定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
通过第7方面的发明,能够恰当地分配有效功率和无效功率。
通过第8至第9方面的发明,对充电状态远高于目标值的二次电池的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使充电状态接近目标值。
通过第10至第12方面的发明,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二次电池的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二次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通过第13至第15方面的发明,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二次电池的非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二次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通过第16至第18方面的发明,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二次电池的非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二次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通过第19方面的发明,对充放电次数少的二次电池的非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使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均等化。
通过第20方面的发明,使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因此,能够使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均等化。
通过第21至第23方面的发明,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二次电池优先分配充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二次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通过第M方面的发明,对充电状态远低于目标值的二次电池优先分配充电功率, 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充电状态接近目标值。
通过第25至第27方面的发明,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二次电池优先分配充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二次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通过第观方面的发明,对充电状态远低于目标值的二次电池优先分配充电功率, 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充电状态接近目标值。
通过第四方面的发明,对充放电次数少的二次电池的非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使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均等化。
通过第30的方面的发明,使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因此,能够使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均等化。
通过第31至第33方面的发明,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二次电池优先分配充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因焦耳热导致的二次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通过第34的方面的发明,使一个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处理,因此,能够容易地控制多个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对于这些以及这些之外的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在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下述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会更加清楚。


图1是用于概括说明对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放出功率)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对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对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概括说明对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吸收功率)的示意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装置的框图。
图6是NaS电池的模块的电路图。
图7是控制部的框图。
图8是表示描述NaS电池的DOD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信息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描述NaS电池的DOD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信息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描述NaS电池的DOD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信息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对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分配有效功率成分以及无效功率成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对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对不希望分配放电功率的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对不希望分配充电功率的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对第2实施方式的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放电优先级区分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对第3实施方式的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循环交替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对第4实施方式的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的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参照信息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参照信息的修正的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参照信息的修正的框图。
图24是第8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网的框图。
图25是第8实施方式的上位控制装置以及下位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沈是第9实施方式的微网络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放电(放出)功率以及充电(吸收)功率的分配的概括>
图1是用于概括说明对4个NaS电池A、B、C、D分配放电功率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针对NaS电池A、B、C、D,分别设定放电功率的第1上限值Ul (A)、 Ul (B)、U1 (C)、U1 (D)以及第 2 上限值 U2 (A)、U2 (B)、U2 (C)、U2 (D)。第 1 上限值 Ul (A)、U1 (B)、 Ul (C)、Ul (D),分别是根据NaS电池A、B、C、D的规格或从NaS电池A、B、C、D放电的放电功率的线路的规格而决定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第2上限值U2 (A)、U2⑶、U2 (C)、U2⑶,分别是能够将NaS电池A、B、C、D的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将第2上限值 U2 (A)、U2 (B)、U2 (C)、U2 (D)分别设定在第 1 上限值 Ul (A)、U1 (B)、U1 (C)、U1 (D)以下。 既可以使全部NaS电池A、B、C、D的第1上限值Ul (A)、U1 (B)、U1 (C)、U1 (D)都相同,也可以使全部或一部分NaS电池A、B、C、D的第1上限值Ul (A)、Ul⑶、Ul (C)、Ul⑶不同。既可以使全部NaS电池A、B、C、D的第2上限值U2 (A)、U2 (B)、U2 (C)、U2 (D)都相同,也可以使全部或一部分NaS电池A、B、C、D的第2上限值U2 (A)、U2 (B)、U2 (C)、U2 (D)不同。
在分别对各NaS电池A、B、C、D分配放电功率的过程中,将4个NaS电池A、B、C、 D的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Al、Bi、Cl、Dl和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在对全部优先假想电池Al、Bi、Cl、Dl分配放电功率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分配放电功率,其中,所述优先假想电池Al、Bi、Cl、Dl是分配没有超过第2上限值U2 (A)、U2 (B)、 U2 (C)、U2 (D)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的电池,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是分配超过第2上限值似(幻、似出)、似(0、似沏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的电池。对各优先假想电池Al、Bi、Cl、Dl分别分配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分别达到第2上限值U2(A)、U2⑶、 U2(C)、U2(D)。对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分配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分别达到第1 上限值 Ul (A)、U1 (B)、U1 (C)、U1 (D)与第 2 上限值 U2 (A)、U2 (B)、U2 (C)、U2 (D)之间的差,即 Ul (A) -U2 (A)、U1 (B) -U2 (B)、U1 (C) -U2 (C)、U1 (D) -U2 (D)。“假想电池”意味着放电功率的分配的单位。
图2以及图3是用于说明对NaS电池A、B、C、D分配放电功率的例子的示意图。在图2以及图3中,对NaS电池A、B、C、D分配的放电功率所相当的部分描画有影线。
如图2所示,在应该分配的全电池合计放电功率在第2上限值U2㈧、U2⑶、 U2 (C)、U2 (D)的合计U2 (A) +U2 (B) +U2 (C) +U2 (D)以下的情况下,对优先假想电池AUBUCl、 Dl的全部或一部分分配放电功率,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分配放电功率。对 NaS电池A、B、C、D分别分配第2上限值U2 (A)、U2 (B)、U2 (C)、U2 (D)以下的放电功率。在此情况下,全部NaS电池A、B、C、D的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应该分配的全电池合计放电功率大于第2上限值U2 (A)、 U2 (B)、U2 (C)、U2 (D)的合计U2 (A) +U2 (B) +U2 (C) +U2 (D)的情况下,对全部优先假想电池Al、 Bi、Cl、Dl分配放电功率,对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的全部或一部分分配放电功率。 对各NaS电池A、B、C、D分配的放电功率,分别在第2上限值U2 (A)、U2 (B)、U2 (C)、U2 (D)以上,并且在第1上限值Ul (A)、Ul (B)、Ul (C)、Ul (D)以下。在此情况下,在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中,包括分配了放电功率的非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的温度有可能超过上限温度,但在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中,很难发生使包括没有分配放电功率的非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的温度远低于上限温度的情况。
通过这样分配放电功率,分别将第2上限值U2(A)、U2(B)、U2(C)、U2 0))以下的放电功率最先分配至各NaS电池A、B、C、D,因此,能够抑制NaS电池A、B、C、D中的一个NaS 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而NaS电池A、B、C、D中的其它NaS电池的温度远低于上限温度的这样的不均衡,其中,所述第2上限值U2 (A)、U2⑶、U2 (C)、U2⑶用于使NaS电池A、B、 C、D各自的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
对于在优先假想电池Al、Bi、Cl、Dl中设定分配放电功率的优先级的方式并无限定,但优选设定为能够反映出包括优先假想电池Al、Bi、Cl、Dl的NaS电池A、B、C、D的状态。对于在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中设定分配放电功率的优先级的方式也无限定, 但还是优选设定为能够反映出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的NaS电池A、B、C、D的状态。
图4是概括说明对4个NaS电池A、B、C、D分配充电功率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分别对NaS电池A、B、C、D设定充电功率(吸收功率)的第3上限值 U3 (A)、U3 (B)、U3 (C)、U3 (D)。第 3 上限值 U3 (A)、U3 (B)、U3 (C)、U3 (D),分别是根据 NaS 电池 A、B、C、D的规格或对NaS电池A、B、C、D进行充电的充电功率的线路的规格而决定的充电功率的最大值。可以使全部NaS电池A、B、C、D的第3上限值U3 (A)、U3 (B)、U3 (C)、U3 (D)相同,也可以使NaS电池A、B、C、D的全部或一部分的第3上限值U3 (A)、U3 (B)、U3 (C)、U3 (D) 不同。有时充电功率的第3上限值U3㈧、U3⑶、U3(C)、U3⑶分别与放电功率的第1上限值Ul (A)、Ul (B)、Ul (C)、Ul (D)相同,有时也会与其不同。
对于在NaS电池A、B、C、D中设置分配充电功率的优先级的方式没有限定,但优选设定为能够反映出NaS电池A、B、C、D的状态。
这样分配放电功率以及充电功率的方式,在增减NaS电池的数的情况下也适用。 一般而言,这样分配放电功率以及充电功率的方式,在分别对多个NaS电池的分配放电功率以及充电功率的情况下适用。另外,这样分配放电功率以及充电功率的方式,对于除了 NaS电池以外的如果放电则发生放热反应并且如果充电就发生吸热反应的二次电池也适用。
〈第1实施方式〉
(电力存储装置1002的概括)
第1实施方式涉及电力存储装置1002。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装置1002的框图。
如图5所示,电力存储装置1002具有NaS电池1004,其用于存储电力;连接线 1006,其用于连接系统1902与NaS电池1004 ;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其用于检测NaS电池 1004的充放电电流;温度传感器1010,其用于计测NaS电池1004的温度;双向转换器1012, 其用于将从NaS电池1004向系统1902供给的电力从直流转换为交流,将从系统1902向 NaS电池1004供给的电力从交流转换为直流;变压器1014,其用于对从NaS电池1004向系统1902供给的电力进行升压,对从系统1902向NaS电池1004供给的电力进行降压;控制部1016,其用于控制电力存储装置1002 ;显示部1018,其用于显示信息;操作部1020,其用于接受操作。
针对多个NaS电池1004中的每个电池NaS电池1004,分别设有一个连接线1006、 一个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一个温度传感器1010、一个双向转换器1012以及一个变压器 1014,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双向转换器1012以及变压器1014插在连接线1006上。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插在双向转换器1012的直流侧,变压器1014插在双向转换器1012的交流侧。
4个NaS电池1004分别能够独立充放电。图5虽然示出了 4个NaS电池1004,但 NaS电池1004的个数可以根据电力存储装置1002的规格来进行增减。也可以取代NaS电池1004而采用其它种类的二次电池。
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温度传感器1010、双向转换器1012、变压器1014、控制部 1016、显示部1018以及操作部1020,构成了用于对多个NaS电池1004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部1016分别对多个NaS电池1004中的每个电池分配充电功率以及放电功率,使得多个NaS电池1004的总和达到充电/放电功率(下面,称为“全电池合计放电/充电功率”)为设定值。就全电池合计放电/充电功率的设定值而言,有时从操作部1020输入,也有时从具有电力存储装置1002的微网络的微网络控制系统,经由通信线路来输入。有时, 不直接将所输入的全电池合计放电/充电功率的输入值作为设定值,而是以能够确保电力存储装置1002中消耗的电力的方式来设定设定值。
(NaS 电池 1004)
图6是NaS电池1004的模块1102的电路图。
如图6所示,模块1102是串联连接了电池块1104而构成的串联连接体,电池块 1104是并联连接了组列1106而构成的并联连接体,组列1106是串联连接单电池1108而构成的串联连接体。电池块1104的串联连接数、组列1106的并联连接数以及单电池1108的串联连接数可以根据模块1102的规格来增减。
NaS电池1004具有1个以上的模块1102。模块1102的个数可以根据NaS电池 1004的规格来增减。模块1102中的单电池1108的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根据NaS电池1004 的规格而改变。
(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
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对多个NaS电池1004中的每个电池的充放电电流进行计测。
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利用空穴元件对产生充放电电流的磁场进行检测,利用A/D 转换器及其它附属电路对空穴元件的输出进行处理后,输出处理结果。也可以取代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而采用具有其它原理的电流传感器以及所需的附属电路的电流检测器。也可以不直接对充放电功率进行计测,而间接进行计测。例如,计测充放电功率,将充放电功率的计测值换算为充放电电流。在要将充放电功率的计测值换算为充放电电流的情况下, 例如,在双向转换器1012的交流侧计测交流充放电功率,在双向转换器1012的直流侧计测直流充放电电压,根据交流充放电功率的计测值以及直流充放电电压的计测值来计算出充放电电流。
(双向转换器1012)
双向转换器1012对多个NaS电池1004各自的充放电进行控制,以使得充电/放电功率达到指令值。
双向转换器1012被称为“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 功率转换系统)”、“交直转换器”等。双向转换器1012中的直流与交流的相互转换,能够通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脉冲宽度调制)反相器(inverter)等执行。
(温度传感器1010)
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多个NaS电池1004各自的温度。
(控制部1016的概括)
图7是控制部1016的框图。控制部1016的各功能,可以通过在具有CPU以及存储器的组装计算机中执行控制程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
如图7所示,控制部1016具有放电容量计算部1202,其用于计算NaS电池1004 的放电容量;DOD计算部1204,其用于计算NaS电池1004的DOD (放电深度);SOC计算部 1206,其用于计算NaS电池1004的SOC(充电状态);上限值计算部1208,其用于计算使 NaS电池1004的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0,其用于对优先假想电池赋予放电优先顺序;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2,其用于对非优先假想电池赋予放电优先顺序;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 1214,其用于对NaS电池1004赋予充电优先顺序;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其用于对NaS电池1004分配放电功率;充电功率分配部1218,其用于对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指令值输出部1220,其用于输出放电/充电功率的指令值;存储部12M,其用于存储处理所需的信息。所谓“计算”,不仅是通过计算式进行的计算,还包括通过数值表进行的转换、通过模拟计算电路进行的计算等处理。
(放电容量计算部1202)
放电容量计算部1202,将由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 Im(m = 1、2、3、4 ;m表示NaS电池1004的编号)进行累计,从而计算出多个NaS电池1004 各自的放电容量。
所谓“累计”,有时是指计测值Lii的计测间隔离散的情况下的总和,有时也指计测值LiI的计测间隔非离散的情况下的积分。
(D0D 计算部 1204)
DOD计算部1204,根据由放电容量计算部1202计算出的放电容量的计算值Cm以及额定容量,来计算多个NaS电池1004各自的D0D。
(S0C 计算部 1206)
SOC计算部1206,根据由放电容量计算部1202计算出的放电容量的计算值Cm以及额定容量,来计算多个NaS电池1004各自的S0C。
(上限值计算部1208)
上限值计算部1208针对多个NaS电池1004,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Tm以及由DOD计算部1204计算出的DOD的计算值DODm,分别计算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U2m,该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Uaii用于将电池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
第2上限值Uaii是能够连续放电直到DOD达到100%为止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 最先对多个NaS电池1004分别分配能够连续放电直到DOD达到100%的放电功率,因此,能够容易地使NaS电池1004放电直到DOD达到100%。
(参照信息)
图8表示描述了由上限值计算部1208参照的放电时的NaS电池1004的DOD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参照信息例子。在图8中,横轴表示D0D,纵轴表示温度,DOD-温度特性线 1912、1914、1916分别表示从DOD为0%且温度为300°C的初始状态开始分别放出由1. 0丽、 0. 8丽、0. 6丽的有效功率成分构成的放电功率的情况下的DOD以及温度的变化,DOD-温度特性线1918表示从DOD为30%且温度为305°C的初始状态开始放出由0. 8MW的有效功率成分构成的放电功率的情况下的DOD以及温度的变化。
上限值计算部1208,参照描述了图8所示的NaS电池1004的DOD与温度之间关系的参照信息,能够得到如下结论例如,温度的计测值Tm为300°C,DOD的计算值DODm为 0%,则只要使放电功率在0. 6丽以下,就能够在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的340°C以下的情况下连续放电直到DOD达到100%为止,即,根据DOD-温度特性线1916可知,第2上限值U2m 应置为0. 6MW。另外,如果温度的计测值Tm为305°C,DOD的计算值DOD为30%,则只要使放电功率在0. 8丽以下,就能够在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的340°C以下的情况下连续放电直到DOD达到100%为止,即,根据DOD-温度特性线1918可知第2上限值U^ii应置为0. 8丽。
一般而言,从温度为计测值Tm且DOD为计算值DODm的初始状态开始,到温度为上限温度以下且DOD为100%的末期状态为止,在此范围内确定DOD-温度特性线,沿着所确定的DOD-温度特性线,来确定使NaS电池1004的温度和DOD变化的放电功率,由此,确定能够在将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连续放电直到DOD达到100%为止的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U2m。
DOD-温度特性线1920,表示使放电功率与第1上限值Ulm —致时的NaS电池1004 的温度和DOD的变化,示出了达到温度为上限温度且DOD为100%的末期状态。范围1922 的温度比DOD-温度特性线1920的温度低。初始状态处于范围1922内的NaS电池1004,即使连续放出与第1上限值Ulm—致的放电功率直到DOD为100%为止,其温度也不会达到上限温度,因此,使其第2上限值Uaii与第1上限值Ulm —致。
NaS电池1004的温度保持在下限温度与上限温度之间,NaS电池1004的DOD在 0%与100%之间。
受NaS电池1004的热容量以及热电阻的影响,即使停止从NaS电池1004放电,NaS 电池1004的温度也不会立刻停止上升,因此,优选将“上限温度”设定得比NaS电池1004正常动作的最高温度低。
如图9所示,即使是将NaS电池1004的状态变化以直线状大致表示的DOD-温度特性线1924,也能够计算出高精度的第2上限值U2m,但是,如果针对使NaS电池1004的状态具有严格变化趋势的曲线状的DOD-温度特性线1926,则能够计算出更高精度的第2上限值U2m。图9所示的DOD-温度特性线1拟6为S字形状,在刚达到初始状态之后以及刚达到末期状态之前,温度相对于DOD的变化率低。在刚达到初始状态之后,温度相对于DOD 的变化率低的原因在于,受到了 NaS电池1004的热容量以及热电阻的影响。在刚达到末期状态之前,温度相对于DOD的变化率变低的原因在于,NaS电池1004的内部电阻变为最大并且温度相对于DOD的变化率变高,然后NaS电池1004达到末期状态。另外,图10所示的 DOD-温度特性线19 为弓形,其初始状态之后温度相对于DOD的变化率变低。初始状态之后温度相对于DOD的变化率变低的原因在于,受到NaS电池1004的热容量以及热电阻的影响。
也可以取代能够连续放电直到DOD达到100%为止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而将能够连续放电维持所设定的时间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设为第2上限值。由此,最先对多个NaS 电池1004分别分配能够连续放电维持所设定的时间的放电功率,因此,能够容易地使NaS 电池1004放电直到DOD达到100%。
(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0)
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0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0的赋予方式为,由SOC计算部1206计算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SOC的计算值SOCm与目标值SOCt之间的差 SOCm-SOCt越大,则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由此,对SOC远高于目标值SOCt的NaS电池1004 的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由此,能够容易地使SOC接近目标值SOCt。
(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2)
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2,根据用于赋予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设置放电优先顺序。用于赋予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优选包括如下三个指标中的任意项,来作为因子。这三个指标是
(1)由上限值计算部1208计算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第2 上限值Uaii相对于第1上限值Ulm的比U2m/Ulm ;
(2)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相对于基准值Tt的差Tm-Tt ;以及
(3)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
但是,用于赋予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也可以包括这些因子以外的因子。
在用于赋予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比U2m/Ul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比U2m/ Ulm越大,则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2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在用于赋予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差Tm-Tt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差Tm-Tt越小,则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2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在用于赋予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温度的计测值T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温度的计测值Tm越低,则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2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由此,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NaS 电池1004的非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NaS电池1004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4)
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4,根据用于赋予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对多个NaS电池 1004分别设置充电优先顺序。用于赋予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优选包括如下三个指标中的任意项,来作为因子。这三个指标是
(1)由上限值计算部1208计算出的NaS电池1004的第2上限值U^ii相对于第1 上限值Ulm的比U2m/Ulm ;
(2)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相对于基准值 Tt的差Tm-Tt ;以及
(3)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
但是,用于赋予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也可以包括这些因子以外的因子。
在用于赋予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比U2m/Ul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比U2m/ Ulm越大,则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4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在用于赋予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差Tm-Tt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差Tm-Tt越小,则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4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在用于赋予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温度的计测值T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温度的计测值Tm越低,则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4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由此,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NaS电池1004优先分配充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NaS电池 1004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NaS电池1004优先分配充电功率的原因在于,如果重复电力的放电/充电,则NaS电池1004的温度有上升倾向。与如果对NaS电池1004进行充电则发生吸热反应无关地,如果重复电力的放电/充电则NaS电池温度有上升倾向的原因在于,在NaS电池1004的内部电阻中流过电流而会产生焦耳热。
用于赋予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还可以包括以下指标来作为因子,即,
(4)由SOC计算部1206计算出的NaS电池1004的SOC的计算值SOCm相对于目标值 SOCt 的差 SOCm-SOCt。
此时,差SOCm-SOCt越小,则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4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由此,对SOC远低于目标值SOCt的NaS电池1004优先分配充电功率,由此,能够容易地使SOC 接近目标值SOCt。
(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
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对多个NaS电池1004分别分配第1上限值Ulm以下的放电功率。如上述,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对全部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之后,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在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时,按照由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0对优先假想电池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在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时,按照由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2对非优先假想电池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
一般而言,根据NaS电池1004的规格或从NaS电池1004放出的放电功率的线路上的连接线1006、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双向转换器1012以及变压器1014的规格,来决定第1上限值U1,但也常常由双向转换器1012能够流过的电流大小来支配第1上限值U1。
(分配放电功率的步骤)
图11是表示对NaS电池1004分配放电功率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11所示,如果开始对NaS电池1004分配放电功率,则在尚未分配放电功率的优先假想电池(下面,称为“未分配优先假想电池”)中,选择放电优先顺序最高的优先假想电池(步骤S101)。
接着,在尚未分配的放电功率(下面,称为“未分配放电功率”)在所选择的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功率的上限值U2m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是”),对所选择的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与上限值Uaii —致的放电功率(步骤S103)。
另一方面,在未分配放电功率比所选择的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功率的上限值U2m 少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否”),对所选择的优先假想电池分配全部未分配放电功率 (步骤S104),结束放电功率的分配。
接着,在残留有未分配优先假想电池的情况下(步骤S105中为“是”),再次在未分配优先假想电池中选择放电优先顺序最高的优先假想电池(步骤S101)。
另一方面,在没有残留未分配优先假想电池的情况下(步骤S105中为“否”),在没有分配放电功率的非优先假想电池(下面,称为“未分配非优先假想电池”)中选择放电优先顺序最高的非优先假想电池(步骤S106)。
接着,在未分配放电功率在所选择的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功率的上限值 Ulm-U2m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7中为“是”),对所选择的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与上限值 Ulm-U2m 一致的放电功率(步骤S108)。
另一方面,在未分配放电功率比所选择的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功率的上限值 Ulm-Uaii少的情况下(步骤S107中为“否”),对所选择的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全部未分配放电功率(步骤S109),结束放电功率的分配。
接着,在残留有未分配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情况下(步骤SllO中为“是”),再次在未分配非优先假想电池中选择放电优先顺序最高的优先假想电池(步骤S106)。
另一方面,在没有残留有未分配优先假想电池的情况下(步骤SllO中为“否”), 结束放电功率的分配。
(有效功率成分以及无效功率成分的分配)
在放电功率仅由有效功率成分构成的情况下,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以如下方式分配放电功率,即,使得对多个NaS电池1004分别分配的有效功率在第1上限值Ulm以下, 并且使得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别分配的有效功率在第2上限值U2m以下。
同样地,在放电功率仅由无效功率成分构成的情况下,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以如下方式分配放电功率,即,使得对多个NaS电池1004分别分配的无效功率在第1上限值Ulm 以下,并且使得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别分配的无效功率在第2上限值U2m以下。也可以仅使得对多个NaS电池1004分别分配的无效功率在第1上限值Ulm以下。
图12是表示放电功率由有效功率成分和无效功率成分构成的情况下分配有效功率成分和无效功率成分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在放电功率由有效功率成分以及无效功率成分构成的情况下,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以如下方式分配放电功率,即,使得对多个NaS电池1004分别分配的视在功率(视在功率)在第1上限值Ulm以下,并且使得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别分配的有效功率在第2上限值U2m以下。另外,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在分配了有效功率成分后,分配无效功率成分。
在有效功率成分之后分配无效功率成分的原因在于,无效功率成分对NaS电池 1004的DOD以及温度的影响比有效功率成分的该影响小。即,有效功率成分会导致DOD下降、温度上升,其中,所导致的DOD下降,相当于有效功率量和因在内部电阻中流过电流而导致的损失的合计;所导致的温度上升,与因放热反应而导致的放热以及因在内部电阻中流过电流而导致的放热相对应。与此相对,无效功率成分只不过导致的DOD下降和温度上升,该DOD下降与因在内部电阻中流过电流而导致的损失相当,该温度上升与因在内部电阻中流过电流而导致的放热相对应。另外,在放出小的无效功率成分的情况下,常常从内置于双向转换器1012内或与其连接的电感器(inductor)、电容器等放出无效功率成分。艮口, 这是由于,在放出(放电)小的无效功率成分的情况下,常常不会从NaS电池1004放出无效功率成分。这样在分配了有效功率成分后再分配无效功率成分,从而能够恰当地分配有效功率成分以及无效功率成分。此外,在以小的无效功率成分进行充电(吸收)的情况下, 也常常对内置于双向转换器1012内或与其连接的电感器(inductor)、电容器等充入(吸收)无效功率成分。即,这是由于,在以小的无效功率成分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常常不会对NaS电池1004充入(吸收)无效功率成分。
(充电功率分配部1218)
充电功率分配部1218对多个NaS电池1004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U3m以下的充电功率。充电功率分配部1218,按照由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4赋予的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
一般而言,也根据NaS电池1004的规格或从NaS电池1004放出的放电功率的线路上的连接线1006、空穴电流检测器1008、双向转换器1012以及变压器1014的规格,来决定第3上限值U3,但也常常由双向转换器1012能够流过的电流大小来支配第3上限值U3。
(充电功率的分配的步骤)
图13是表示对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如果开始对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则在尚未分配充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下面,称为“未分配NaS电池”)中选择充电优先顺序最高的NaS电池 1004(步骤 S131)。
接着,在尚未分配的充电功率(下面,称为“未分配充电功率”)在所选择的NaS电池1004的充电功率的上限值U3m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32中为“是”),对所选择的NaS电池1004分配与上限值U;3m —致的充电功率(步骤S133)。
另一方面,在未分配充电功率比所选择的NaS电池1004的充电功率的上限值U3m 少的情况下(步骤S132中为“否”),对所选择的NaS电池1004分配全部未分配充电功率 (步骤S134),结束充电功率的分配。
接着,在残留有未分配NaS电池的情况下(步骤S135中为“是”),再次在未分配 NaS电池中选择放电优先顺序最高的NaS电池1004(步骤S131)。
另一方面,在没有残留未分配NaS电池的情况下(步骤S135中为“否”),结束充电功率的分配。
(指令值输出部1220)
指令值输出部1220,将由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以及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的合计值,作为放电功率的指令值而输出至双向转换器1012。另外,指令值输出部1220将由充电功率分配部1218对NaS电池1004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而输出至双向转换器1012。
(放电功率的分配的抑制)
与放电优先顺序无关地,可以对应该抑制分配放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抑制分配放电功率。就应该抑制分配放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而言,有如下两种电池等,S卩,接近放电末期的NaS电池1004,该电池的由SOC计算部1206计算出的SOC的计算值SOCm已变为阈值以下;接近上限温度的NaS电池1004,该电池的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Tm已变为阈值以上。
图14是表示对应该抑制分配放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分配放电功率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14所示,在对应该抑制分配放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 (下面,称为“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情况下,相对于前次的全电池合计放电功率的设定值 Τ0ΡΡ,如果本次的全电池合计放电功率的设定值TOPC的减少量T0PP-T0PC在前次针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1004统计的放电功率OPRii的合计Σ OPPm以上(步骤S141中为“是”), 则此时停止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步骤S142)结束对放电抑制对象NaS 电池分配放电功率。
另外,如果减少量T0PP-T0PC比合计Σ OPRii少(步骤S141中为“否”),并且在针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统计的容许变化功率PCPm的合计Σ PCPm以上(步骤S143中为 “是”),则此时在本次的放电功率的分配处理中,将从前次的放电功率OPRii中减去容许变化功率PCPm之后的值OPPm-PCPm以下的放电功率,分别分配至各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步骤S144),由此结束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此时,使合计Σ (OPPm-OPCm) 与减少量T0PP-T0PC —致,所述合计Σ (OPPm-OPCm),是针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统计从前次的放电功率OPRii中减去本次的放电功率OPCm后的值OPPm-OPCm而得出的。
进而,如果减少量T0PP-T0PC比合计Σ OPRii少(步骤S141中为“否”),并且比针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统计的容许变化功率PCPm的合计Σ PCPm少(步骤S143中为 “否”),则此时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别分配特定放电功率(步骤S145),由此结束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特定放电功率与从前次的放电功率OPRii减去容许变化功率PCPm之后的值OPPm-PCPm —致。
通过这样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使得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的减少量在容许变化功率PCPm以上,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放电功率。
在结束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放电功率后,针对不是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的NaS电池1004,按照图11所示的步骤分配放电功率。由此,能够将本次的全电池合计放电功率的设定值TOPC相对于前次的全电池合计放电功率的设定值TOPP的减少,优先用于减少对应该抑制分配放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分配放电功率的处理中。
(充电功率的分配的抑制)
同样地,与充电优先顺序无关地,可以对应该抑制分配充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 抑制分配充电功率。就应该抑制分配充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而言,有接近充电末期的 NaS电池1004,该电池的由SOC计算部1206计算出的SOC的计算值SOCm已变为阈值以上。
图15是表示对应该抑制分配充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的步骤的流程图。
如图15所示,在对应该抑制分配充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 (下面,称为“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的情况下,相对于前次的全电池合计充电功率的设定值 ΤΙΡΡ,如果本次的全电池合计充电功率的设定值TIPC的减少量TIPP-TIPC在前次针对放电抑制对象NaS电池1004统计的放电功率IPRii的合计Σ IPPm以上(步骤S151中为“是”), 则此时停止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步骤S15》结束对充电抑制对象NaS 电池分配充电功率。
另外,如果减少量TIPP-TIPC比合计Σ IPRii少(步骤S151中为“否”),并且在针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1004统计的容许变化功率PCPm的合计Σ PCPm以上(步骤S153中为“是”),则此时将从前次的充电功率IPRii中减去容许变化功率PCPm之后的值IPPm-PCPm 以下的充电功率,分别分配至各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步骤SlM),由此结束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此时,使合计Σ (IPPm-IPCm)与减少量TIPP-TIPC—致,所述合计Σ (IPPm-IPCm),是针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统计从前次的充电功率IPRii中减去本次的充电功率IPCm后的值IPPm-IPCm而得出的。
进而,如果减少量TIPP-TIPC比合计Σ IPRii少(步骤S151中为“否”),并且比针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1004统计的容许变化功率PCPm的合计Σ PCPm少(步骤S153中为“否”),则此时在本次的分配充电功率的处理中,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别分配特定充电功率(步骤S145),由此结束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所述特定充电功率与从前次的充电功率IPRii减去容许变化功率PCPm之后的值IPPm-PCPm —致。
通过这样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使得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的充电功率的减少量在容许变化功率PCPm以上,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充电功率。
在结束对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分配充电功率后,针对不是充电抑制对象NaS电池的NaS电池1004,按照图11所示的步骤分配充电功率。由此,能够将本次的全电池合计充电功率的设定值TIPC相对于前次的全电池合计充电功率的设定值TIPP的减少,优先用于减少对应该抑制分配充电功率的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的处理中。
(电力存储装置1002的运转以及SOC的目标值SOCt)
在电力存储装置1002的运转方式中,大致分为模式运转与电力平滑运转。
模式运转是指,根据1日的电力需要的变动来进行充电/放电的运转。例如,一般进行这样的模式运转在电力需要少的夜间进行充电(吸收功率),在电力需要多的白天进行放电。在进行模式运转的情况下,常常预先决定每个小时的充放电功率。
电力平滑运转是指,根据更短的电力需要的变动而进行充放电的运转。电力存储装置1002在进行电力平滑运转的情况下,常常将SOC的目标值SOCt设定为约50%。
此外,无论是模式运转还是电力平滑运转,在充电末期对NaS电池1004的放电容量的计算值进行修正时,都暂时将SOC的目标值SOCt设定在100%附近,在放电末期对NaS 电池1004的放电容量的计算值进行修正时,都将SOC的目标值SOCt暂时设定在0%附近。
(电力存储装置1002的手动运转)
也可以分别对多个NaS电池1004手动分配充电/放电功率。
为了能够手动分配充电/放电功率,电力存储装置1002利用显示部1115显示第 1上限值Ulm、第2上限值U2m、充电优先顺序、放电优先顺序等,利用操作部1020来接受充电/放电功率分配的输入。在操作部1020接受了输入的充电/放电功率被发送至指令值输出部1220。
<第2实施方式>
(概括)
在第2实施方式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方式,而采用另一种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根据差SOCm-SOCt,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根据差SOCm-SOCt,来决定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于与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优先假想电池,根据用于赋予与差SOCm-SOCt不同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来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图1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方式的框图。
如图16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0,而设置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2210和优先假想电池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2211。
(放电优先级区分)
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2210,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从而决定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2210的分级方式为,由SOC计算部1206计算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 的SOC的计算值SOCm相对于目标值SOCt的差SOCm-SOCt越大,则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 (的等级)。由此,对SOC远高于目标值的NaS电池1004的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由此,能够容易地使SOC接近目标值SOCt。
利用差SOCm-SOCt的阈值来划分多个放电优先级区分。例如,如图17所示,在有3 个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情况下,将用于对第1位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和第2位的放电优先级区分进行划分的阈值TH12设为20%,将用于对第2位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和第3位的放电优先级区分进行划分的阈值TH23设为-20%。此时,SOCm-SOCt彡20%的NaS电池1004属于第1放电优先级区分,20%彡SOCm-SOCt彡-20%的NaS电池1004属于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20%^ SOCm-SOCt的NaS电池1004属于第3放电优先级区分。
由此,一般而言,即使差SOCm-SOCt稍稍变化,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也不会变化,因此,能够抑制因差SOCm-SOCt的稍稍变化而导致放电功率的分配大幅度变化。另外, 将用于赋予与差SOCm-SOCt不同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反映到放电功率的分配中, 因此,能够更加恰当地分配放电功率。
(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优先假想电池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2211,根据用于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针对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各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用于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优选包括如下三个指标中的任意项,来作为因子。这三个指标是
(1)由上限值计算部1208计算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第2上限值U2m相对于第1上限值Ulm的比U2m/Ulm ;
(2)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相对于基准值Tt的差Tm-Tt ;以及
(3)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
在用于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比U2m/Ul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比 U2m/Ulm越大,则优先假想电池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2211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在用于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差Tm-Tt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差Tm-Tt 越小,则优先假想电池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2211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在用于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温度的计测值T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温度的计测值Tm越低,则优先假想电池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2211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由此,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NaS电池1004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NaS电池1004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总合优先顺序)
对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输出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的总合放电优先顺序,从而,按照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对于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优先假想电池,按照区分内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
<第3实施方式>
(概括)
在第3实施方式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方式, 而采用另一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根据用于赋予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但在第3实施方式中,根据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来决定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于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非优先假想电池,按照与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不同的用于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来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图18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方式的框图。
如图18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2,而设有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3212、非优先假想电池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3213、充放电次数计数部32沈。
(放电优先级区分的决定)
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3212,根据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由此决定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优选包括如下三个指标中的任意项,来作为因子。这三个指标是
(1)由上限值计算部1208计算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第2 上限值Uaii相对于第1上限值Ulm的比U2m/Ulm ;
(2)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相对于基准值Tt的差Tm-Tt ;以及
(3)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
但是,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也可以包括这些因子以外的因子。
在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包括比U2m/Ul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比U2m/Ulm越大,则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3212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在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包括差Tm-Tt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差Tm-Tt越小,则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3212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在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包括温度的计测值T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温度的计测值Tm越低,则非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3212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由此,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NaS电池1004的非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NaS电池1004 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利用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的阈值,来划分多个放电优先级区分。
由此,一般而言,即使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稍稍变化,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也不会改变,因此,能够抑制因用于决定放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的稍稍变化而导致放电功率的分配大幅度变化。
(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赋予)
非优先假想电池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3213,根据用于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按照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各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用于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优选包括由充放电次数计数部32 统计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NaS电池1004的充放电次数,来作为因子。在此情况下,充放电次数越少,则非优先假想电池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3213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由此,对充放电次数少的NaS电池1004的非优先假想电池优先分配放电功率,因此,能够使 NaS电池1004的充放电次数均等化。
此外,也可以与用于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指标无关地,在经过(规定)时间后,非优先假想电池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213使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 由此,使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从而使NaS电池1004的充放电次数均等化。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充放电次数计数部32沈。
图19是用于说明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的循环交替的例子的图。图19表示时间经过了 T1、T2、T3、T4.......时的非优先假想电池A2、B2、C2、D2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总合放电优先顺序)
对放电功率分配部1216输出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的总合放电优先顺序,从而,按照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 对于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非优先假想电池,按照区分内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
〈第4实施方式〉
(概括)
在第4实施方式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对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的方式, 而采用另一种对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的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根据用于赋予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对多个NaS电池1004分别赋予充电优先顺序,但在第4实施方式中,根据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来决定多个NaS电池1004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NaS电池1004,根据与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不同的用于决定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来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
图20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对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的框图。
如图20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1214, 而设置有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4214、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4215、充放电次数计数部 4226ο
(充电优先级区分的决定)
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4214,根据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对多个NaS 电池1004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NaS电池1004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优选包括如下三个指标中的任意项,来作为因子。这三个指标是
(1)由上限值计算部1208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U^ii相对于第1上限值Ulm的比 U2m/Ulm ;
(2)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相对于基准值 Tt的差Tm-Tt ;以及
(3)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
但是,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也可以包括这些因子以外的因子。
在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包括比U2m/Ul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比U2m/ Ulm越大,则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4214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在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包括差Tm-Tt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差Tm-Tt越小,则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 4214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在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包括温度的计测值T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温度的计测值Tm越低,则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4214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由此,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NaS电池1004优先分配充电功率,因此, 能够抑制NaS电池1004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还可以包括以下指标来作为因子,即,
(4)由SOC计算部1206计算出的NaS电池1004的SOC的计算值SOCm相对于目标值 SOCt 的差 SOCm-SOCt。
此时,差SOCm-SOCt越小,则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4214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 由此,对SOC远低于目标值SOCt的NaS电池1004优先分配充电功率,由此,能够容易地使 SOC接近目标值SOCt。
利用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的阈值,来划分多个充电优先级区分。
由此,一般而言,即使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稍稍变化,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也不会改变,因此,能够抑制因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的稍稍变化而导致充电功率的分配大幅度变化。
(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的赋予)
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4215,根据用于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按照每个充电优先级区分,对NaS电池1004分别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用于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优选包括由NaS电池1004的充放电次数计数部42 统计出的充放电次数,来作为因子。在此情况下,充放电次数越少,则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4215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由此,对充放电次数少的NaS电池1004优先分配充电功率,因此,使NaS电池1004的充放电次数均等化。
此外,也可以与用于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无关地,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4215使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由此,使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从而使NaS电池1004的充放电次数均等化。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充放电次数计数部42 。
在用于决定充电优先级区分的指标是差SOCm-SOCt的情况下,用于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优选包括如下三个指标中的任意一项,来作为因子。这三个指标是
(1)由上限值计算部1208计算出的NaS电池1004的第2上限值U^ii相对于第1 上限值Ulm的比U2m/Ulm ;
(2)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相对于基准值 Tt的差Tm-Tt ;以及
(3)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NaS电池1004的温度的计测值Tm。
在用于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比U2m/Ul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比 U2m/Ulm越大,则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4215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在用于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差Tm-Tt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差Tm-Tt越小,则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4215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在用于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的指标包括温度的计测值Tm来作为因子的情况下,温度的计测值Tm越低,则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4215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由此,对温度达到上限温度的可能性低的 NaS电池1004优先分配充电功率,因此,能够抑制NaS电池1004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
(总合优先顺序)
对充电功率分配部1216输出对多个NaS电池1004分别赋予的总合充电优先顺序,从而,按照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对于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NaS电池1004,按照区分内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 NaS电池1004分配充电功率。
<第5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中,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参照信息,而采用另一种参照信息。
图21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参照信息的图。
如图21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参照信息,是表示NaS电池1004的DOD以及温度与第2上限值之间的关系的信息。通过第5实施方式的参照信息,上限值计算部1208分别针对多个NaS电池1004,对参照信息进行参照,由此确定与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Tm以及由DOD计算部1204计算出的DOD的计算值DODm相对应的第2上限值 U2m。
<第6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涉及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装置1002中对参照信息进行所希望的修正。
图22是用于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修正参照信息的框图。
如图22所示,在第6实施方式中,充放电电压计测部6022设在电力存储装置1002 上,内部电阻计算部6232、信息修正部6234设在电力存储装置1002的控制部1016上。
充放电电压计测部6022对多个NaS电池1004各自的充放电电压进行计测。
内部电阻计算部6232计算多个NaS电池1004各自的内部电阻。内部电阻计算部 6232,根据由充放电电流计测部1008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Lii以及由充放电电压计测部6022计测出的充放电电压的计测值Vm,来计算NaS电池1004的内部电阻。
如果内部电阻的计算值Rm增大,则参照信息修正部6234对DOD-温度特性线的倾斜度进修正,即,修正以使得温度相对于DOD的变化率增大。由此,如果NaS电池1004的内部电阻增高,则使第2上限值Uaii减小,因此,能够恰当地设定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
此外,如果将上限值计算部1208所参照的参照信息,作为第5实施方式说明的那样的表示NaS电池1004的DOD以及温度与第2上限值之间的关系的参照信息,则此时参照信息修正部7234进行如下修正如果NaS电池1004的内部电阻的计算值Rm增高,则在NaS 电池1004的参照信息中使第2上限值Uaii减小。
〈第7实施方式〉
第7实施方式涉及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装置1002中对参照信息进行所希望的修正。
图23是用于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修正参照信息的框图。
如图23所示,在第7实施方式中,参照信息修正部7234设在电力存储装置1002 的控制部1016上。
参照信息修正部7234,根据由指令值输出部1220输出的放电功率的指令值、由 DOD计算部1204计算出的DOD的计算值DODm以及由温度传感器1010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Tm的实际情况,对DOD-温度特性线进行修正,来使其接近上述实际情况。由此,能够恰当地计算出第2上限值U2m,因此,能够恰当地设定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例如,如果NaS电池1004的放热增多,则使第2上限值U^ii减小,因此,能够恰当地设定优先假想电池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
<第8实施方式>
第8实施方式涉及电力存储网8002。在第8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网8002中,设有用于对多个充放电单位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多个控制装置构成为阶层控制装置网,从下位控制装置向上位控制装置,通知第1上限值的合计Ulm的合计Σ Ulm以及第2上限值Uaii的合计Σ U2m ;从上位控制装置向下位控制装置,通知对优先假想电池以及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的方式。“充放电单位”是独立进行充放电的单位,有时也表示具有控制装置的电力存储装置,有时也表示不具有控制装置的NaS电池本身。
图M是第8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网8002的框图。
如图M所示,控制装置8006对多个NaS电池8004的充放电进行控制,控制装置 8010对多个NaS电池8008的充放电进行控制。多个NaS电池8004以及控制装置8006构成充放电单位8012,多个NaS电池8008以及控制装置8010也构成充放电单位8014。控制装置8018对充放电单位8012、8014的充放电和其自身构成充放电单位的NaS电池8016的充放电进行控制。充放电单位8012、8014、NaS电池8016以及控制装置8018进一步构成大的充放电单位8020。
同样地,控制装置80M对多个NaS电池8022的充放电进行控制。多个NaS电池 8022以及控制装置80M构成充放电单位8(^6。控制装置8030对充放电单位80 的充放电和其自身构成充放电单位的NaS电池80 的充放电进行控制。充放电单位8(^6、NaS电池80 以及控制装置8030进一步构成大的充放电单位8032。
控制装置8034对充放电单位8020、8032的充放电进行控制。
控制装置8006、8010、8018、8024、8030、8034,将充放电单位视作NaS电池,与第1 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同样地,或与在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添加了第2实施方式至第7实施方式说明的变形的控制装置同样地,对充放电单位的充放电进行控制。
电力存储网8002所具备的NaS电池以及控制装置的数目可以根据电力存储网 8002的规格来进行增减,控制装置网中的阶层的数目也可以根据电力存储网8002的规格来进行增减。
图25是表示第1充放电单位所具备的下位控制装置8102以及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上位控制装置8104的框图。在电力存储网8002中,例如,控制装置8006为下位控制装置8102,控制装置8018为上位控制装置8104,充放电单位8012、8014 以及NaS电池8016为第1充放电单位。
如图25所示,上位控制装置8104具有通信部8106,其与下位控制装置8102进行通信;放电功率分配部8108,其对第1充放电单位分配放电功率;充电功率分配部8110, 其对第1充放电单位分配充电功率。
通信部8106,其从下位控制装置8102接收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1上限值Ulm的合计Σ Ulm以及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2上限值U^ii的合计Σ U2m。
放电功率分配部8108将第1充放电单位视作NaS电池,针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放电功率,所分配的放电功率在从通信部8106接收的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1上限值Ulm的合计Σ Ulm以下。放电功率分配部,将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其中,对所述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没有超过第2上限值Uaii的合计Σ U2m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对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超过第2上限值U2m的合计Σ Uaii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所述第2上限值U2m的合计Σ U^ii是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合计Σ U2m。
充电功率分配部8110将第1充放电单位视作NaS电池,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合计Σ U3m以下的放电功率,所述合计Σ U3m是从通信部8106接收的针对多个第2 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3上限值U3m的合计。
下位控制装置8102具有放电功率分配部8112,其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第1上限值Ulm以下的放电功率;充电功率分配部8114,其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U3m以下的充电功率;上限值计算部8116,其计算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 U2m,该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Uaii用于使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所含的二次电池的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通信部8118,其与上位控制装置8104进行通信。
放电功率分配部8112将第2充放电单位视作NaS电池,分别将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其中,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第2上限值U2m以下的放电功率,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
充电功率分配部8114将第2充放电单位视作NaS电池,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U3m以下的充电功率。
通信部8118,将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第1上限值Ulm、第2上限值U2m以及第3上限值U;3m而得的合计Σ Ulm、Σ U2m、Σ U3m,发送至控制装置8104。
这样一来,设置多个控制装置,在上位控制装置8104与下位控制装置8102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由此,能够减少一个控制装置所进行的处理,从而能够容易地控制多个NaS电池的充放电。
<第9实施方式>
第9实施方式涉及含有电力存储装置9002的微网络9004。置了分散型电源的小规模电力供给网,也称为“分散型能量系统”等。如图沈所示,在微网络9004中,分散型电源9006、负荷9008以及电力存储装置9002连接在系统9010上。微网络控制系统9012控制分散型电源9006、负荷9008以及电力存储装置9002的运转。
作为分散型电源9006,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是使用太阳光及其它自然能量的发电机,例如使用太阳能发电装置。也可以使用燃料电池等来作为分散型电源9006,该燃料电池所用的燃料气体是以生活垃圾、废木料、废塑料等作为原料制造的。
分散型电源9006所发出的电力的全部或一部分,经由系统9010而被发送至电力存储装置9002,并存储在电力存储装置9002中。
对于电力存储装置,采用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装置1002,或采用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装置1002的基础上添加了第2实施方式至第7实施方式说明的变形的电力存储装置或第8实施方式的电力存储网8002。
< 其它 >
虽然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说明在全部方面皆为例示,本发明并非限于上述说明。未例示的无数变形例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特别,当然可以将所说明的事项进行组合。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4NaS 电池
1008空穴电流检测器
1010温度传感器
1012双向转换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装置,用于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具有充放电电流计测部,其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电流, 温度传感器,其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温度,放电深度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放电深度,放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1上限值以下的放电功率, 上限值计算部,其分别针对多个二次电池,根据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以及由所述放电深度计算部计算出的放电深度的计算值,来计算用于将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指令值输出部,其输出放电/充电功率的指令值,双向转换器,其控制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使得充电/放电功率达到由所述指令值输出部输出的指令值;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将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 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之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没有超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所述指令值输出部输出合计值来作为指令值,所述合计值是指,由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和由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的合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值计算部,将能够连续放电直到放电深度达到100%为止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作为第2上限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值计算部,将能够连续放电直到经过了所设定的时间为止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作为第2上限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值计算部,通过对参照信息进行参照,来计算第2上限值,所述参照信息表示放电时的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充放电电压计测部,其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电压, 内部电阻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以及由所述充放电电压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压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内部电阻,参照信息修正部,其对参照信息进行修正,由所述内部电阻计算部计算出的内部电阻的计算值越高,则在参照信息中将温度相对于放电深度的上升率修正得越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值计算部,通过对参照信息进行参照,来计算第2上限值,所述参照信息表示放电时的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及温度与第2上限值之间的关系;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充放电电压计测部,其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电压, 内部电阻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以及由所述充放电电压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压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内部电阻,参照信息修正部,其对参照信息进行修正,由所述内部电阻计算部计算出的内部电阻的计算值越高,则在参照信息中将第2上限值修正得越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值计算部,通过对参照信息进行参照,来计算第2上限值,所述参照信息表示放电时的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所述控制装置还具有参照信息修正部,其对参照信息进行修正,使得参照信息接近实际情况,所述实际情况是指,由所述指令值输出部输出的放电功率的指令值、由所述放电深度计算部计算出的放电深度的计算值以及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在放电功率由有效功率成分以及无效功率成分构成的情况下, 在分配有效功率成分之后分配无效功率成分,由此,使得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的视在功率在第1上限值以下,并且使得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有效功率在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状态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电状态,第1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 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1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充电状态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的计算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差越大,则所述第1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状态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电状态,第1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1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充电状态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的计算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差越大,则所述第1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 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第1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 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
14.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 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
15.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放电优先顺序; 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非优先假想电池各自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包括非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第2放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放电优先级区分。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针对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充放电次数计数部,其统计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次数; 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非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充放电次数计数部统计出的包括优先假想电池的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越少, 则所述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
20.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针对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放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放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非优先假想电池,按照由所述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第2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使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
2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充电优先顺序, 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放电优先顺序;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
22.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充电优先顺序, 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温度差越小,则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
23.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充电优先顺序, 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
24.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状态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电状态,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充电优先顺序, 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充电状态计算部计算出的充电状态的计算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差越小,则所述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充电优先顺序;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二次电池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二次电池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二次电池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越低,则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充电状态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充放电电流计测部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电状态,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分级,由此来决定多个二次电池各自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充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3上限值以下的充电功率;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按照由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决定的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充电状态计算部计算出的充电状态的计算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差越小,则所述充电优先级区分决定部越提高充电优先级区分;所述指令值输出部,将由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分配的充电功率作为指令值输出。
29.如权利要求25至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充电优先级区分,对各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充放电次数计数部,其统计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次数; 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充放电次数计数部统计出的充放电次数越少,则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
30.如权利要求25至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充电优先级区分,对各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在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使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循环交替。
31.如权利要求观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充电优先级区分,对各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放电功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相对于第1上限值的比越大,则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
32.如权利要求观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放电优先级区分,对优先假想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放电优先顺序;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差越小,则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
33.如权利要求观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其按照每个充电优先级区分,对各二次电池分别赋予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所述充电功率分配部,针对所属的充电优先级区分相同的二次电池,按照由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赋予的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二次电池分配充电功率;由所述温度传感器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越高,则所述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赋予部越提高区分内充电优先顺序。
34.一种控制装置网,具有多个用于对多个充放电单位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位控制装置,其控制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下位控制装置,其分别设在全部所述第1充放电单位或一部分所述第1充放电单位中, 用于对第2充放电单位的充放电进行控制; 所述上位控制装置具有 第1通信部,其与所述下位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第1放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放电功率; 所述第1通信部,从所述下位控制装置接收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1上限值的合计以及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2上限值的合计;所述第1放电功率分配部,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通过所述通信部接收的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1上限值的合计以下的放电功率;所述第1放电功率分配部,将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之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没有超过针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2上限值的合计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针对多个第1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2上限值的合计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 所述下位控制装置具有第2放电功率分配部,其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分配第1上限值以下的放电功率,上限值计算部,其计算用于使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所含的二次电池的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第2通信部,其与所述上位控制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第2放电功率分配部,将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之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没有超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由所述上限值计算部计算出的第2 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所述第2通信部,向所述上位控制装置发送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1上限值的合计以及针对多个第2充放电单位统计的第2上限值的合计。
35.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多个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a)工序,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电流,(b)工序,计测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温度,(c)工序,根据在所述(a)工序中计测出的充放电电流的计测值,来计算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放电深度,(d)工序,对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配第1上限值以下的放电功率,(e)工序,分别针对多个二次电池,根据在所述(b)工序中计测出的温度的计测值以及在所述(c)工序中计算出的放电深度的计算值,来计算用于将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放电功率的第2上限值,(f)工序,输出放电/充电功率的指令值,(g)工序,控制多个二次电池各自的充放电,使得充电/放电功率达到在所述(f)工序中输出的指令值;在所述(d)工序中,将多个二次电池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多个优先假想电池分配了放电功率之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没有超过在所述(e)工序中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在所述(e)工序中计算出的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在所述(f)工序中,输出合计值来作为指令值,所述合计值是指,在所述(d)工序中对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和在所述(d)工序中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的放电功率的合计。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控制装置,能够抑制一个二次电池的温度达到上限温度而其它二次电池的温度远低于上限温度的这样的不均衡。对NaS电池分别设定放电功率的第1上限值以及第2上限值。第2上限值分别是用于使NaS电池的温度保持在上限温度以下的放电功率的最大值。在对各NaS电池分别分配放电功率的过程中,将NaS电池分别分类为优先假想电池和非优先假想电池,在对全部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后,再对非优先假想电池分配放电功率,所述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没有超过第2上限值的放电功率的非超过部分,所述非优先假想电池被分配超过第2上限值U2的放电功率的超过部分。
文档编号H01M10/44GK102511118SQ20108004165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5日
发明者八田哲也, 阿部浩幸 申请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