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042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或 FFC(Flexible Flat Cable) 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此种连接器,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的连接器均利用致动器将FPC/FFC下压而使FPC/FFC与触点的接触部接触。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04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7320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232039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的连接器中,FPC/FFC具有表面及背面。表面与接触部接触。致动器是对FPC/FFC的背面施加应力的设备。该结构具有触点的接触部与FPC/FFC 的接触可靠性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触点的接触部与FPC/FFC的接触的可靠性的连接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连接器具备收容部、多个触点、壳体、致动器,其中,所述收容部收容连接对象物的端部,所述多个触点分别具备接触部、受力部、支承部和被固定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受力部与所述接触部一起构成两叉形状,所述支承部对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受力部之间的交界部进行支承,所述被固定部与所述支承部连接,所述接触部、所述受力部及所述支承部能够在与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进行变形·位移,所述壳体具备分隔部,保持所述致动器,且分别保持所述多个触点的所述被固定部,从而将所述多个触点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排列,所述分隔部位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受力部之间,构成所述收容部的一部分,所述致动器具备抬起部,能够在第一转动位置与第二转动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抬起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受力部之间,所述致动器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时,该抬起部将所述受力部抬起,由此所述接触部被按压到收容的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所述端部下表面。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致动器的转动操作使触点的接触部以外的部位(受力部)发生位移。该位移向接触部传递,使触点的接触部发生位移。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分隔部与连接器的位置关系固定,因此即使致动器转动,力也不会从该致动器向FPC/FFC传递。S卩,由于本发明的致动器没有将FPC/FFC自身按压到触点的接触部,而是将触点的接触部按压到 FPC/FFC。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触点的接触部与FPC/FFC的接触的可靠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正面侧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背面侧立体图。在图示的连接器中未装入接地构件。图3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致动器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图4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致动器位于第二转动位置。图5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中包括的接地构件的正面侧立体图。图6是将图5的接地构件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背面侧放大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变形例的正面侧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包括的接地构件的正面侧立体图。图9是将图8的接地构件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背面侧放大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该连接器包括图8 的接地构件。致动器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图11是表示图10的连接器的剖视图。致动器位于第二转动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详细地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及图4,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00的连接对象物为 FPC/FFC700。如图3及图4所示,FPC/FFC700具有端部710。在端部710的上表面712形成有接地层720。在端部710的下表面714形成有信号层730。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器100具备多个触点200、壳体300、致动器400、接地构件500。多个触点200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壳体300由将触点200沿Y方向(左右方向) 设置成列的绝缘性材料构成。致动器400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由壳体300保持为能够转动。 接地构件500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由壳体300保持。如图3及图4所示,触点200具备接触部210、受力部220、支承部230、被固定部 2400接触部210构成为与信号层730接触。受力部220和接触部210构成两叉形状(例如大致U字形状或大致V字形状)。支承部230对接触部210与受力部220的交界部弹性地进行支承。被固定部240与支承部230连接。如图3及图4所示,壳体300具备收容部310。收容部310将FPC/FFC700的端部 710沿X方向(前后方向)收容。在壳体300上形成有分隔部320。分隔部320构成两个区域的交界。一个区域是局部收容致动器400而允许致动器400转动的允许区域。另一个区域是收容部310。即,在壳体300内存在允许区域和收容部310这两个区域。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320对收容部310的一部分(上侧)进行限定。详细而言,分隔部320是沿Y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位。Y方向是指该板状的部位的长度方向。分隔部320与X方向平行地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320与连接器100的位置关系固定。即,分隔部320的位置在连接器100内不发生变化。触点200从壳体300的后端侧插入到壳体300内。如图3所示,被固定部240为触点200的后方的部位。被固定部240被压入到壳体300内。由此,触点200固定于壳体 300。触点200的接触部210位于收容部310内。受力部220位于上述的允许区域内。换言之,分隔部320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位于接触部210与受力部220之间。触点200的被固定部MO以外的部位、即接触部210、受力部220及支承部230未固定于壳体300,因此能够在壳体300内进行某种程度的位移。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部210、受力部220 及支承部230能够在)(Z平面内(包括X方向及-X方向)变形及/或位移。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400能够在第一转动位置(参照图幻与第二转动位置(参照图4)之间转动。致动器400具备按压部410和抬起部420。抬起部42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分隔部320与触点200的受力部220之间。分隔部320的上表面作为被按压面321而发挥功能。在致动器400从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时,按压部410对分隔部 320的被按压面321进行按压。分隔部320固定于壳体300而不发生移动。由此,在按压部410对该被按压面321进行按压时,该按压部410从被按压部受到反作用力。使抬起部 420向上方移动。通过使该抬起部420向上方移动,由此将触点200的受力部220向上方抬起。当受力部220被向上方抬起时,接触部210也向上方位移。从而,在收容部310中收容有FPC/FFC700的端部710的情况下,接触部210对信号层730进行按压。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通过致动器400的转动操作,实现接触部210与信号层730的电接触。如图1及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接地构件500具备板状部510、致动器承受部520、端部530。板状部510与XY平面平行地延伸。致动器承受部520以与X方向及 Z方向斜交的方式从板状部510延伸。端部530设置在致动器承受部520的左右两端。在端部530设有压入部532和压紧部534。通过将压入部532压入壳体300的两端部,由此将接地构件500安装在壳体300上。如图3及图4所示,板状部510配置在分隔部320的下侧。即,本实施方式的板状部510位于收容部310内。如图3及图4所示,致动器承受部 520具备正面侧部位521及背面侧部位522。背面侧部位522承受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处的致动器400。正面侧部位521引导FPC/FFC700的端部710对收容部310的插入。详细而言,在致动器400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FPC/FFC700的端部710被致动器承受部520的第二部位向板状部510的下侧引导,而插入到收容部31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在收容部 310中的端部710位于接地构件500的板状部510与触点200的接触部210之间。在端部 710收容于收容部310时,通过致动器400的转动操作,而将接触部210按压到信号层730, 将FPC/FFC700的接地层720按压到接地构件500的板状部510,将该板状部510按压到分隔部320。板状部510由接地层720与分隔部320夹持。板状部510与接地层720电连接。 此时,板状部510与接地层720的接触为面接触。从而,接地层720不会被板状部510刮掉。 此外,与分隔部320同样地,板状部510在连接器100内也是基本固定的部位。即,板状部510与连接器100的位置关系基本固定。从而,即使连接器100内的其它部位发生变动,信号层730与接触部210的接触点也不易偏离。即,信号层730与接触部210的接触不会变得不稳定。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信号层730与接触部210之间的稳定的接触。在FPC/FFC700不具有接地层720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接地构件500的板状部 510。例如,图7所示的连接器IOOa取代接地构件500而仅具备压紧部M0。详细而言,图 7的连接器IOOa的压紧部540仅具有图6所示的接地构件500的压入部532及压紧部534。 压紧部540不具有图6所示的接地构件500的板状部510和致动器承受部520。这种情况下,在FPC/FFC700的端部710收容于收容部310的状态下对致动器400进行转动操作的话, 接触部210被按压到信号层730,从而将FPC/FFC700压起。FPC/FFC700的端部710夹持在接触部210与分隔部32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320与连接器100的位置关系也固定。从而,能够获得信号层730与接触部210之间的稳定的接触。(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8至图11,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IOOb为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仅言及两者的差异,而省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00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IOOb之间共同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IOOb取代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00的接地构件 500而具备图8及图9所示的接地构件500b。本实施方式的接地构件500b取代板状部510 而具备多个接地触点510b。该接地触点510b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接地触点510b由接地构件500b弹性支承而能够位移。从图8至图11理解可知,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300b的分隔部320b形成有多个狭缝(未图示)。多个狭缝沿X方向延伸。该狭缝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分别与接地触点510b对应。接地构件500b安装于壳体300b时,接地触点510b局部地位于对应的狭缝内。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在FPC/FFC700b的端部710b收容于收容部310b时,接地触点 510b局部地位于收容部310b内。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FPC/FFC700b的端部710b收容于收容部310b。通过致动器400的转动操作,按压部410对分隔部320b的被按压面321b 进行按压,由此将接触部210按压到信号层730b。将接地层720b相对于分隔部320b按压且将接地触点510b压起。压起的接地触点510b与接地层720b接触。本实施方式的接地触点510b相对于FPC/FFC700b的接地层720b未进行面接触。 换言之,虽然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板状部510 (参照图6)固定,但本实施方式的接地触点510b 会发生位移。然而,与现有技术那样从致动器400自身对FPC/FFC700b施加的应力相比,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从接地触点510b对FPC/FFC700b施加的应力极小。从而,与现有的连接器相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IOOb也能够获得接触部210与信号层730b的稳定的接触。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地构件500、500b中,板状部510或接地触点 510b、致动器承受部520 (520b)及压紧部534—体地形成。然而,也可以将压紧部534另行形成。可以构成为通过将另行形成的压紧部534分别相对于壳体300 (300b)压入,从而由壳体300 (300b)保持的结构。符号说明100、100、IOOb 连接器200触点210接触部
220受力部
230支承部
240被固定部
300、300b 壳体 310,310b收容部 320,320b分隔部 321,321b被按压面 400致动器
410按压部
420抬起部
500、500b接地构件 510板状部
510b 接地触点 520、520b致动器承受部
521正面侧部位
522背面侧部位 530 端部
532压入部
534,540 压紧部
700、700b FPC/FFC (连接对象物)
710,710b 端部
712上表面
714下表面
720接地层
730信号层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收容部、多个触点、壳体、致动器,其中, 所述收容部收容连接对象物的端部,所述多个触点分别具备接触部、受力部、支承部及被固定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受力部与所述接触部一起构成两叉形状,所述支承部对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受力部之间的交界部进行弹性支承,所述被固定部与所述支承部连接,所述接触部、所述受力部及所述支承部能够在与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进行变形·位移,所述壳体具备分隔部,对所述致动器进行保持,且分别保持所述多个触点的所述被固定部,从而将所述多个触点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上排列,所述分隔部位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受力部之间,构成所述收容部的一部分, 所述致动器具备抬起部,能够在第一转动位置与第二转动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抬起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分隔部与所述受力部之间, 所述致动器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时,该抬起部将所述受力部抬起,由此,将所述接触部按压到收容的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所述端部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所述端部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 在所述上表面形成有接地层, 在所述下表面形成有信号层, 所述连接器还具备接地构件, 该接地构件由所述壳体保持,在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所述端部未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该接地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部内,对应于所述致动器的转动,而所述接触部被按压到所述信号层,该接触部与该信号层接触,所述接地层被按压到所述接地构件的局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地构件具有板状部,所述板状部设置在所述分隔部的下侧,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在所述接触部被按压到所述信号层时,所述接地层将该板状部相对于所述分隔部按压,该板状部与所述接地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地构件具备多个接地触点,该多个接地触点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 在所述分隔部形成有多个狭缝,该多个狭缝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接地触点对应, 所述多个接地触点分别部分地位于对应的所述狭缝内,在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所述端部未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状态下,该多个接地触点分别部分地位于所述收容部内,在所述接触部被按压到所述信号层时,所述接地层将所述多个接地触点压起,该多个接地触点与所述接地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地构件还具备致动器承受部,该致动器承受部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具有正面侧部位及背面侧部位, 所述背面侧部位承受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处的所述致动器,而所述正面侧部位在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收容部时对该端部进行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地构件具有压紧部,该压紧部与所述接地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分隔部具有被按压面,该分隔部与所述连接器的位置关系被固定, 所述致动器还具备按压部,在该致动器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朝向所述第二转动位置转动时,所述按压部对所述分隔部的所述被按压面进行按压,该按压部从该被按压面承受反作用力,使所述抬起部向上方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中,在壳体(300)内设置不动的部位即分隔部320,在壳体(300)的上侧收容致动器400,而在下侧设置收容FPC/FFC700的端部的收容部310。构成分叉形状的触点200的受力部220与接触部210分别配置在分隔部320的上下。通过致动器400的转动操作,在分隔部320的上侧将受力部220抬起时,接触部210被按压到FPC/FFC700的信号层730。此时,与接触部210一起夹持FPC/FFC700的接地构件500及分隔部320的位置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接触部210与信号层730的接触稳定。由此,能够提高触点的接触部与FPC/FFC的接触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R12/61GK102576952SQ20108004225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日
发明者加藤宣和, 横尾弘之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