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220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具有具有绝缘性的器身;围着该器身的具有导电性的屏蔽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器身内的端子组。所述端子组具有相邻且构成差动对的多个第1、第2端子。 该差动对中的位于最端部的差动对的第2端子位于所述端子组的最端部,因此,在内侧存在构成该差动对的第1端子,但是在外侧不存在相邻的端子。因此,所述第2端子的阻抗比所述第1端子的阻抗高。其结果,最端部的差动对的第1、第2端子之间的阻抗不匹配,最端部的差动对的第1、第2端子之间的阻抗特性与其他差动对的第1、第2端子的阻抗特性不同。作为能够解决这种问题的手段,有这样的方式与第1、第2端子相邻地配置接地端子,使所有差动对的第1、第2端子之间的阻抗相匹配,使所有差动对的第1、第2端子之间的阻抗特性一致(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1733号公报但是,当另外增加作为部件的接地端子时,部件个数增加,连接器整体的结构变复杂。这成为导致连接器成本提高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造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实现作为阻抗匹配对象的端子的阻抗匹配的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具有绝缘性的器身;设置在该器身内的端子组;以及具有导电性的屏蔽罩。所述端子组具有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其与该第1端子相邻,且阻抗比该第1端子高。所述屏蔽罩具有外壳部,其围着所述器身的外周; 以及阻抗调整部,其设置于该外壳部上,并且,该阻抗调整部在所述第2端子的两边中的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对于这种连接器而言,作为屏蔽罩的一部分的阻抗调整板在所述第2端子所相邻的两侧中的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因此,能够在不追加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使第2端子的阻抗降低。由此,也能够实现第1、第2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所述外壳部可以是具有第1、第2外壳部的结构。所述器身具有器身主体,该器身主体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第2外壳部具有收纳所述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筒状的收纳部。所述第1外壳部具有覆盖所述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基座部。在所述基座部或收纳部上设有开口。在所述收纳部或基座部上设置有封闭所述开口的盖部。所述阻抗调整部竖立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缘部。在这种发明方式的情况下,在第2外壳部的收纳部中收纳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用第1外壳部的基座部覆盖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此时,竖立地设置于所述基座部或收纳部的开口的缘部上的阻抗调整部与第2端子相邻地配置,用所述收纳部或基座部的盖部覆盖所述开口。因此,能够避免所述阻抗调整板与第2或第1外壳部发生干涉,因此该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 所述阻抗调整部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于所述开口的缘部上,而是设置于所述盖部上,并被插入到所述开口中。在此情况下,也是在第2外壳部的收纳部中收纳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用第1外壳部的基座部覆盖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此时,用所述盖部覆盖所述开口,阻抗调整部被插入到所述开口中,且与第2端子相邻地配置。因此能够避免所述阻抗调整板与第2或第1外壳部发生干涉,因此该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可以构成为,所述基座部与所述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下表面抵接。此时,可以构成为,所述收纳部具有第1板部,其与所述器身主体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上表面抵接;第2 板部,其比所述第1板部短且与所述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下表面抵接;以及第3、第4板部, 它们与所述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两侧面抵接,所述第2外壳部还具有一对遮盖部,该一对遮盖部连接地设置在所述第1板部或第3、第4板部上,并与所述后端部的两侧面抵接。在这种发明方式的情况下,在将器身主体的前端部收纳到收纳部中时,第1板部与器身主体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上表面抵接,第2板部与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下表面抵接,第3、第4板部与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两侧面抵接,遮盖部与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两侧面抵接。之后,只需使基座部与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下表面抵接,就能够用第1、第2外壳部覆盖器身主体的外周,因此该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而且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外壳部还具有竖立地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上的一对卡定部。所述卡定部被卡定到所述遮盖部上。在这种发明方式的情况下,只需使基座部与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下表面抵接、并且使卡定部卡定到遮盖部上,就能够组合第1、第2外壳部并将它们安装到器身上,因此该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而且可以构成为,所述端子组具有包括所述第1、第2端子在内的多个端子。可以构成为,所述连接器还具有多个信号线,它们分别与所述端子组的所述端子连接;以及电缆,其具有覆盖该信号线的屏蔽导体。在这种发明方式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第 2外壳部相互接触,所述第1、第2外壳部中的至少一方还具有与所述屏蔽导体接触的连接部。此时,只需使连接部与电缆的屏蔽导体接触,就能够使第1、第2外壳部接地,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第1、第2外壳部的接地。并且,由于第1、第2外壳部被接地,因此不存在悬浮的地。而且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器身中,在所述第2端子的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缝。所述阻抗调整部被插入到所述缝中。在这种发明方式的情况下,在将第1、第2外壳部安装到器身上时,只需将阻抗调整部插入到器身的缝中,就能够使该阻抗调整部在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由此,该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或者,可以构成为,所述阻抗调整部被嵌入在所述器身内。在这种发明方式的情况下,能够使嵌入在器身中的阻抗调整部在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由此,该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而且可以构成为,所述端子组具有排列成第1、第2列的多个端子。此时,所述第2 端子是第1列或第2列的所述端子中位于最端部的端子,所述第1端子是与所述第2端子同列且位于该第2端子的内侧的端子。 而且可构成为,所述端子组还具有第3端子,该第3端子处于与所述第1、第2端子为不同的列,且在平面位置上被配置于该第1、第2端子之间。此时,所述第1、第2端子构成差动对。此时,第2端子在外侧不存在相邻的端子,因此第2端子的阻抗比第1端子的阻抗高,但是作为屏蔽罩的一部分的阻抗调整板在与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因此第2端子的阻抗降低。由此,能够实现构成差动对的第1、第2端子之间的阻抗匹配。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从正面、顶面和右侧面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图2A是示出所述连接器的拆下树脂罩后的状态的从正面、顶面和右侧面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图2B是示出所述连接器的拆下树脂罩后的状态的从正面、底面和左侧面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图3A是示出所述连接器的拆下树脂罩和电缆后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图3B是示出所述连接器的拆下树脂罩和电缆后的状态的概略后视图。图4A是图2A中的4A-4A的概略剖视图。图4B是图2A中的4B-4B的概略剖视图。图5A是所述连接器的设置有端子的器身的从正面、顶面和右侧面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图5B是所述连接器的设置有端子的器身的从背面、底面和右侧面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图6A是所述连接器的第2外壳部的从正面、顶面和右侧面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图6B是所述连接器的第2外壳部的从背面、底面和右侧面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图7A是所述连接器的第1外壳部的从正面、顶面和右侧面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图7B是所述连接器的第1外壳部的从背面、底面和右侧面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标号说明100 器身(body) ;110 器身主体;112c 缝;120 前侧凸部;130 后侧凸部;200 端子组;201 端子(第2端子);202 端子(第3端子);203 端子(第1端子);300 屏蔽罩;300a:第1外壳部;310a:基座板(基座部);311a:开口 ;320a 阻抗调整板(阻抗调整部);330a 卡定板(卡定部);340a 背面板;350a 连接部;300b 第2外壳部;310b 收纳部;311b 顶板(第1板部);312 底板(第2板部);313b 侧板(第3、第4板部);320b 盖部;330b 遮盖部;340b 连接部;400 电缆;410 信号线;420 屏蔽导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 图7B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图1 图3B所示的连接器是HDMI (注册商标)的类型A用的插座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器身100、端子组 200、屏蔽罩300、电缆400以及树脂罩500a、500b。以下,对所述连接器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器身100是收纳在屏蔽罩300中的绝缘树脂制的注射成型品。如图3A 图5B所示,该器身100具有器身主体110、前侧凸部120和后侧凸部130。器身主体110具有大致六角形形状的前端部111、以及与前端部111连续设置的矩形形状的后端部112。在前端部 111和后端部112的中央部,配设有上下两列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器身主体110的多个压入孔113。上列、下列的压入孔113交错地配置。在前端部111的前端面的上列、下列的压入孔113之间,突出地设置有平板状的前侧凸部120。在后端部112的后端面的上列、下列的压入孔113之间,突出地设置有平板状的后侧凸部130。在前侧凸部120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有分别与上列、下列的压入孔113连通的多个前侧插入槽121。在后侧凸部130的上下表面上,也设置有分别与上列、下列的压入孔113连通的多个后侧插入槽131。 端子组200具有端子201 219。端子组200的端子201 219的中间部被压入到压入孔113中。端子201 219的前端部被插入到前侧插入槽121中,端子201 219 的后端部被插入到后侧插入槽131中。由此,端子201 219以上下二列交错地配置。具体而言,如图4A所示,端子201、203、205、207、209、211、213、215、217、219被配置在上列,端子 202、204、206、208、210、212、214、216 被配置在下列。相邻的端子201、203 (第2、第1端子)是TMDS Data2+、TMDS Data2_传送用的差动信号端子。即,端子201、203构成差动对。端子202(第3端子)是作为端子201、203的基准的接地端子,在平面位置上被配置在端子201、203之间。端子201位于端子组200的上列的最端部。因此,在图4A中,在端子201的图示左侧存在端子203,但是在端子201的图示右侧不存在其他端子。由此,端子201比端子203的阻抗高,其结果,端子201、203之间的阻抗产生不匹配,端子201、203之间的阻抗特性与后述的其他差动对的端子之间的阻抗特性不同。相邻的端子204、206是TMDS Datal+, TMDS Datal-传送用的差动信号端子。艮口, 端子204、206构成差动对。端子205是作为端子204、206的基准的接地端子,在平面位置上被配置在端子204、206之间。相邻的端子207、209是TMDS DataO+,TMDS DataO-传送用的差动信号端子。即,端子207、209构成差动对。端子208是作为端子207、209的基准的接地端子,在平面位置上被配置在端子207、209之间。相邻的端子210、212是TMDS Clock+、 TMDS Clock-传送用的差动信号端子。S卩,端子210、212构成差动对。端子211是作为端子 210,212的基准的接地端子,在平面位置上被配置在端子210、212之间。端子213是用于传送作为控制用数据的CEC信号的CEC端子。端子214空闲 (Reserved 保留)。端子216是用于E-EDID等SDA (Serial Data:串行数据)信号的端子。 端子215是在SDA信号的收发时的同步中用于传送作为时钟信号的SCL(Serial Clock:串行时钟)信号的端子。端子217是CEC/DDC接地端子。端子218是电源用端子。端子219 是用于检测该插座连接器与未图示的插头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热插拔检测用端子。电缆400具有多个信号线410、屏蔽导体420和保护层430。信号线410是用绝缘树脂层覆盖芯线411后的结构。芯线411的前端部从绝缘树脂层露出,并与端子201 219 的后端部分别焊接起来。屏蔽导体420是覆盖整个信号线410的具有导电性的圆筒状编织线。屏蔽导体部420的端部从保护层430露出。保护层430是覆盖屏蔽导体420的圆筒状绝缘树脂。另外,在图4B中,对屏蔽导体420和保护层430的内部省略了图示。此外,在器身100的器身主体110的前端部111的上端部,设置有在器身10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上侧凹部111a,而在前端部111的下端部,设置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下侧凹部111b。上侧凹部111a、下侧凹部Illb的里侧面为朝前方往下倾斜的倾斜面。在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112的上端部,在上侧凹部Illa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后侧, 设置有一对卡定凹部112a。并且,在后端部112的中央部的下端部,在下侧凹部Illb的后侧,设置有具有与该下侧凹部Illb大致相同的宽度尺寸的卡定凹部112b。此外,在后端部 112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下端部,设置有一对缝112c。如图4A所示,缝112c的深度尺寸是该缝112c存在于端子201、219的外侧(即,端子201、219的与端子203、217相反的一侧)的深度。 屏蔽罩300具有由具备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的第1、第2外壳部300a、300b。该第 1、第2外壳部300a、300b相互组合而成为围着器身100外周的外壳部。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2外壳部300b具有筒状的收纳部310b、盖部320b、一对遮盖部330b (卡定部)和连接部340b。收纳部310b具有顶板311b (第1板部)、底板312b (第2板部)和一对侧板 313b (第3、第4板部)。顶板311b是与底板312b相对的比该底板312b更长且宽度更宽的矩形形状的板,它与器身主体110的前端部111以及后端部112的上表面抵接。底板312b 与器身主体110的前端部111的下表面抵接。侧板313b是连接顶板311b的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底板312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板,它与器身主体110的前端部1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抵接。侧板313b的下端部与前端部111的形状相应地朝向内侧倾斜。由此,顶板311b、底板312b以及一对侧板313b的内部形状(收纳部310b的内部形状)成为与器身 100的器身主体110的前端部111的外部形状对应的大致六角形的筒状。器身100的前端部111从后方嵌合到该收纳部310b中,器身100的前侧凸部120插入到该收纳部310b内。 在该状态下,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112的所述两端部的下端部从后方与侧板313b的倾斜的下端部抵接。由收纳部310b和器身100的前端部111划分的空间成为插入插头连接器的连接部的连接孔。此外,作为矩形形状的板体的遮盖部330b分别在顶板311b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向下延伸。遮盖部330b的内表面与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1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抵接。在遮盖部330b的外表面上,在外侧设置有凸出的一对卡定凸部331b。此外,在顶板311b的后端中央部,连接设置有连接部340b。该连接部340b的圆弧状的后端部与电缆 400的屏蔽导体420接触,从而电连接。此外,在顶板311b的前端部,设置有切去该前端部的一部分而制成的一对卡定片311bl。该卡定片311bl的前端部朝向下方弯曲成圆弧状。 在底板312b上,也设置有切去其一部分而制成的一对卡定片312bl。该卡定片312bl的前端部朝向上方弯曲成圆弧状。卡定片311bl、312bl弹性地夹持插入到收纳部310b的连接孔中的插头连接器的连接部。此外,在顶板311b的卡定片311bl的后方部分上,设置有朝向内侧凸出的一对卡定凸部311b2。此外,在底板312b的后端,连接设置有盖部320b。该盖部320b是与顶板311b的后端部相对的矩形形状的板,且与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112 的下表面抵接。在盖部320b上设置有卡定凸部321b。卡定凸部311b2分别被卡定于器身 100的一对卡定凹部112a中,并且卡定凸部321b被卡定于器身100的卡定凹部112b中。 由此,器身100的前端部111被保持为嵌合到收纳孔310b中的状态。第1外壳部300a具有基座板310a(基座部)、一对阻抗调整板320a(阻抗调整部)、一对卡定板330a(卡定部)、一对背面板340a和连接部350a。基座板310a是矩形形状的板,在前端部设置有开口 311a。该开口 311a的形状是比第2外壳部300b的盖部320b 的外形稍大的矩形形状。盖部320b嵌入到该开口 311a中,用盖部320b封闭该开口 311a。 此外,基座板310a的开口 311a的两缘部与器身100的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1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下表面抵接。在基座板310a的开口 311a的两缘部上,分别竖立地设置有矩形形状的一对阻抗调整板320a。该阻抗调整板320a被插入到器身100的一对缝112c 中,与端子201,219的中间部的外侧(即端子201,219的两边中的与端子203,217相反的一侧)相邻。阻抗调整板320a与端子20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使得端子201的阻抗与端子203的阻抗大致相同的距离。 此外,在基座板310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竖立地设置有矩形形状的卡定板 330a。卡定板330a在与阻抗调整板320a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在各卡定板330a中设置有一对卡定孔331a。第2外壳部300b的遮盖部330b的一对卡定凸部331b分别卡定在该卡定孔331a中。由此,第1、第2外壳部300a、300b被组合起来,并且被保持为安装于器身 100上的状态。在卡定板330a的后端,分别设置有朝向内侧弯成直角的背面板340a。背面板340a之间的空间是供电缆400的信号线410通过的插入口。此外,在基座板310a的中央部的后端,连接设置有连接部350a。连接部350a具有环状的连接部主体351a、以及连接该连接部主体351a与基座板310a后端的连接板352a。连接部主体351a外嵌在第2外壳部300b的连接部340b和电缆400的屏蔽导体420上,与该屏蔽导体420接触从而电连接。 艮口,第1、第2外壳部300a、300b通过屏蔽导体420而接地。由此,本连接器不存在悬浮的地。树脂罩500a、500b是绝缘树脂制的杯状体。树脂罩500a、500b互相组合,在内部收纳着器身100、端子组200和屏蔽罩300。在树脂罩500a、500b的前端面,开设有使第2 外壳部300b的收纳部310b的连接孔露出的开口 510a、510b。在树脂罩500a、500b的后端面,开设有用于导出电缆400的未图示的导出孔。以下,对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的组装步骤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准备器身100。之后, 在器身100的压入孔113中,插入端子201 219的前端部,接着压入该端子201 219的中间部。此时,端子201 219的前端部被插入到器身100的前侧插入槽121中,端子201 219的后端部被插入到器身100的后侧插入槽131中。之后,准备电缆400。切开该电缆 400的端部的保护层430和屏蔽导体420,使信号线410露出。切开所露出的信号线410的绝缘树脂层,使芯线411露出。进而,切开保护层430的端部而使屏蔽导体420的端部露出。 之后,将信号线410的芯线411分别焊接到端子201 219的后端部上。之后,准备第2外壳部300b,该第2外壳部300b是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制成的。之后,从后方插入器身100的器身主体110的前端部111而使其嵌合到第2外壳部300b的收纳部 310b中。于是,器身主体110的前端部111和后端部112的上表面与第2外壳部300b的顶板311b抵接,器身主体110的前端部111的下表面与第2外壳部300b的底板312b抵接,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112的下表面与盖部320b抵接,器身主体110的前端部1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与第2外壳部300b的侧板313b抵接,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1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分别与第2外壳部300b的遮盖部330b抵接。此时,从后方使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112的宽度方向的所述两端部的下端部与侧板313b的下端部抵接,顶板311b的一对卡定凸部31 lb2越过器身100的上侧凹部Illa的里侧面,分别被卡定到一对卡定凹部112a中,并且盖部320b的卡定凸部321b越过器身100的下侧凹部Illb的里侧面,被卡定到卡定凹部112b中。并且,连接部340b的后端部与电缆400的屏蔽导体420相对地配置。 之后,准备第1外壳部300a,该第1外壳部300a是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制成的。该第1外壳部300a处于使连接部350a的连接部主体351a弯曲成环状之前的状态。之后,将第1外壳部300a的一对阻抗调整板320a对准器身100的一对缝 112c的位置而插入。由此,阻抗调整板320a与端子201、219的外侧相邻。此时,第2外壳部300b的盖部320b进入到第1外壳部300a的开口 311a中。与此同时,第2外壳部300b 的一对遮盖部330b的卡定凸部331b分别卡定到第1外壳部300a的一对卡定板330a的卡定孔331a中。之后,使连接部主体351a弯曲成环状,外嵌在第2外壳部300b的连接部 340b的后端部以及电缆400的屏蔽导体420上。由此,连接部主体351a和连接部340b的后端部与屏蔽导体420接触,从而电连接。对于以上这样的连接器而言,第1外壳部300a的阻抗调整板320a在与端子203相反的一侧与端子201的中间部相邻,因此,能够在不追加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使端子201的阻抗降低,实现端子201、203的阻抗匹配。其结果,能够使端子201、203之间的阻抗特性与其他差动对的端子之间的阻抗特性大致相同。而且,在使第1外壳部300a的卡定板330a卡定到第2外壳部300b的遮盖部330b 中时,阻抗调整板320a被插入到器身100的缝112c中,与端子201、219的外侧相邻地配置。 艮口,在组合第1、第2外壳部300a、300b时,能够同时进行阻抗调整板320a的配置,因此该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此外,在基座板310a的开口 311a的两缘部上分别竖立地设置有阻抗调整板320a,第2外壳部300b的盖部320b嵌入到开口 311a中,因此在所述连接器的组装时,阻抗调整板320a不会与第2外壳部300b的收纳部310b和盖部320b发生干涉。由此,基于这一点,也使得该连接器的组装变得简单。另外,上述插座连接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内任意进行设计变更。以下进行详细叙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位于端子组200的上列的最端部的差动对的端子203、201 设为第1、第2端子,但是只要第1、第2端子相互邻接、且第2端子比第1端子的阻抗高,第 1、第2端子即可处于端子组中的任何位置处。例如,可将端子组200的位于下列的最端部的差动对的端子设为第1、第2端子。需要说明的是,导致第2端子比第1端子的阻抗高的因素不限于第2端子位于端子组的最端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第2端子构成差动对,但不限于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屏蔽罩300具有第1、第2外壳部300a、300b,不过,只要具有至少一个外壳部和阻抗调整部,即可任意进行设计变更,其中,所述外壳部具有导电性且覆盖器身的外周,所述阻抗调整部设置于该外壳部上,在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例如,所述外壳部可使用将绝缘树脂或陶瓷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为筒状、并在其外表面上蒸镀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后得到的外壳,或者可使用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铸造为筒状的外壳。即使在所述外壳部为具有第1、第2外壳部的结构的情况下,作为第1、第2外壳部,也可使用将绝缘树脂或陶瓷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为筒状、并在其外表面上蒸镀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后得到的外壳,或者可使用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铸造为筒状的外壳。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外壳部300a具有基座板310a (基座部)、一对阻抗调整板 320a (阻抗调整部)、一对卡定板330a (卡定部)、一对背面板340a和连接部350a。但是, 第1外壳部只要具有覆盖所述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基座部,即可任意进行设计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外壳部300a在基座板310a的前端部中开设有开口 311a, 不过,开口 311a可开设在基座板310a的任意部位处。此外,所述开口还可设在第2外壳部 300b的收纳部310b上。上述基座板310a的开口 311a的两缘部与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 112的下表面抵接,不过,只要能够覆盖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任意进行设计变更。例如,还可构成为将所述基座部形成为筒状、覆盖器身主体的后端侧和后侧凸部的外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外壳部300b的收纳部310b具有顶板311b、底板 312b以及一对侧板313b,不过,只要是至少能够收纳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筒状,即可任意进行设计变更。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部320b与底板312b的后端连接设置,但不限于此。所述盖部可设置在所述收纳部的任意部位,并且,在所述收纳部中设置有开口的情况下,还可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阻抗调整部是竖立地设置在第1外壳部300a的基座板 310a的开口 311a缘部上的阻抗调整板320a。但是,阻抗调整部不是必须为板状,只要设置于所述外壳部上、且能够在第2端子的两边中的与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即可任意进行设计变更。例如,阻抗调整部可以与所述外壳部分体地设置,并通过压入或嵌入成型等安装在该外壳部上。此外,阻抗调整部可设置于所述基座部或收纳部中开设的开口的缘部上,还可以设置于封闭所述收纳部或所述基座部的开口的盖部上。 在设置于盖部上的情况下,阻抗调整部从开口插入而与第2端子相邻。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阻抗调整部是插入到器身100的缝112c中的阻抗调整板320a那样的结构。不过,阻抗调整部只要在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即可。例如,也可将阻抗调整部配置成在器身外侧且在与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此外,还可配置成通过嵌入成型等嵌入阻抗调整部,使其在第2端子的两边中的与第 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外壳部300b的一对遮盖部330b的卡定凸部331b被卡定到第1外壳部300a的卡定板330a (卡定部)的卡定孔331a中。不过,关于卡定部与遮盖部之间的卡定结构,只要两者能够卡定,即可使用任何结构。例如,可以用导电粘接剂粘接卡定部与遮盖部,也可以使设置于卡定板330a上的卡定凸部卡定于遮盖部330b的卡定孔中。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定板330a、遮盖部330b为板状,但不限于此。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遮盖部330b在顶板311b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向下延伸,但不限于此。 例如,遮盖部330b可以为朝向侧板313b的后端延伸设置的结构。另外,如上所述,在基座部覆盖器身主体后端部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卡定部和遮盖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第2外壳部300a、300b具有连接部350a、340b,但不限于此。只要在组合第1、第2外壳部的情况下,第1、第2外壳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电缆的屏蔽导体连接的连接部即可。此外,连接部的形状只要能够与屏蔽导体连接,即可任意进行设计变更。在第1、第2外壳部与对方连接器连接时通过对方连接器的屏蔽罩而接地的情况下,可省略连接部。
1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器身100具有器身主体110、前侧凸部120和后侧凸部130,不过,只要在内部设置有端子组、并收纳在屏蔽罩中,即可任意进行设计变更。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缝112c被设置在器身主体110的后端部1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不过,只要位于器身的所述第2端子的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即可设置于任何部位。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构成插座连接器的各个部分的材料、形状、尺寸以及配置等的一例,在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可任意地进行设计变更。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连接器是与HDMI类型A对应的插座连接器,不过,也可以是与类型A 以外的HDMI标准或HDMI以外的标准对应的连接器。此外,本发明不仅可以是插座连接器, 还可以是插头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 具有绝缘性的器身;设置在该器身内的端子组;以及具有导电性的屏蔽罩, 所述端子组具有 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其与该第1端子相邻,且阻抗比该第1端子高, 所述屏蔽罩具有外壳部,其围着所述器身的外周;以及阻抗调整部,其设置于该外壳部上,并且,该阻抗调整部在所述第2端子的两边中的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2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外壳部具有第1外壳部和第2外壳部,所述器身具有器身主体,该器身主体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第2外壳部具有收纳所述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筒状的收纳部,所述第1外壳部具有覆盖所述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基座部,在所述基座部或收纳部上设有开口,在所述收纳部或基座部上设有封闭所述开口的盖部,所述阻抗调整部竖立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外壳部具有第1外壳部和第2外壳部,所述器身具有器身主体,该器身主体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第2外壳部具有收纳所述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筒状的收纳部,所述第1外壳部具有覆盖所述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基座部,在所述基座部或收纳部上设有开口,在所述收纳部或基座部上设有封闭所述开口的盖部,所述阻抗调整部竖立地设置于所述盖部上,并被插入到所述开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基座部与所述器身主体的后端部的下表面抵接, 所述收纳部具有第1板部,其与所述器身主体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上表面抵接; 第2板部,其比所述第1板部短,且与所述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下表面抵接;以及第3板部和第4板部,它们与所述器身主体的前端部的两侧面抵接, 所述第2外壳部还具有一对遮盖部,该一对遮盖部连接地设置在所述第1板部或第3 板部、第4板部上,并与所述后端部的两侧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外壳部还具有竖立地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上的一对卡定部, 所述卡定部被卡定到所述遮盖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组具有包括所述第1端子和第2端子在内的多个端子, 所述连接器还具有多个信号线,它们分别与所述端子组的所述端子连接;以及电缆, 其具有覆盖该信号线的屏蔽导体,所述第1外壳部和第2外壳部相互接触,所述第1外壳部和第2外壳部中的至少一方还具有与所述屏蔽导体接触的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2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器身中,在所述第2端子的与所述第1端子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缝, 所述阻抗调整部被插入到所述缝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阻抗调整部被嵌入地设置在所述器身内。
9.根据权利要求1 5、7和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组具有排列成第1列和第2列的多个端子,所述第2端子是第1列或第2列的所述端子中位于最端部的端子, 所述第1端子是与所述第2端子同列且位于该第2端子的内侧的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排列成第1列和第2列,所述第2端子是第1列或第2列的所述端子中位于最端部的端子, 所述第1端子是与所述第2端子同列且位于该第2端子的内侧的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组还具有第3端子,该第3端子处于与所述第1端子和第2端子不同的列,且在平面位置上被配置于该第1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 所述第1端子和第2端子构成差动对。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个数的情况下实现作为阻抗匹配对象的端子的阻抗匹配。连接器具有器身(100),其具有绝缘性;端子组(200),其设置在器身(100)内;以及屏蔽罩(300),其具有导电性。端子组(200)具有端子(203);以及端子(201),其与该端子(203)相邻且阻抗比端子(203)高。屏蔽罩(300)具有第1、第2外壳部(300a、300b),它们围着器身(100)的外周;以及阻抗调整板(320a),其设置于第1外壳部(300a)上,在端子(203)的相反侧与端子(201)的中间部相邻。
文档编号H01R13/516GK102332662SQ20111014431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日
发明者川上悠太, 长田孝之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