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176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导电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尤其涉及一种焊接于电路板上的导电端子。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电子卡产品很多是由内置电路板与包覆于电路板的金属壳体构成,需要在内置电路板上焊接导电端子,从而使得电路板与金属壳体之间形成接地回路,因此导电端子需要良好的抵压力,以保证电路板与金属壳体的接触可靠性。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似95861号揭示的一种相关导电端子,其包括基部、自基部一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弹性部及自弹性部向上弯折延伸的一接触部,基部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两支撑部,支撑部顶端向内弯折形成预压臂,弹性部向上抵压于预压臂上,该导电端子基部焊接于电路板上,金属壳体抵压于接触部与电路板形成接地回路,单个的接触部可能会与金属壳体发生脱落,进而影响电路板与金属壳体的连接效果。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导电端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金属壳体可靠接触的导电端子。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焊接部及自焊接部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弹性臂,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焊接部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弹性臂,第一、第二弹性臂分别具有用以抵接同一金属壳体的第一、第二接触条。所述第一、第二弹性臂的宽度为自焊接部宽度的一半。所述焊接部、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由同一金属片制成,焊接部为一水平板状, 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位于焊接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自焊接部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一弹性折叠部、自第一弹性折叠部继续倾斜延伸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接触条自第一连接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向第二弹性臂方向凸伸的第一预压臂,第一预压臂向下抵压在第二连接部上,第一预压臂末端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一挡止臂,第一连接部、第一预压臂及第一挡止臂之间形成容纳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自焊接部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弹性折叠部、自第二弹性折叠部继续倾斜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二接触条自第二连接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向第一弹性臂方向凸伸的第二预压臂,第二预压臂向下抵压在第一连接部上,第二预压臂末端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二挡止臂,第二连接部、第二预压臂及第二挡止臂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第一连接部卡持于第二收容空间内,被限制向右、向上及向左移动,第二连接部卡持于第一收容空间内,被限制向左、向上及向右移动。所述第一挡止臂与第二挡止臂左右对称。所述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结构相同。[0015]所述第一接触条与第二接触条位于同一高度且均为弧形片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效果导电端子设有两个弹性臂可以增大对金属壳体的抵压力使接触更加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100焊接于电子卡的内置电路板(未图示) 与包覆于电路板的金属壳体(未图示)之间,其由金属板一体冲压设置形成,该导电端子 100包括焊接部10及自焊接部10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第二弹性臂101、 102。焊接部10呈水平板状,第一弹性臂101包括自焊接部10前端左侧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弹性折叠部21、自第一弹性折叠部21向后倾斜延伸的第一连接部31及自第一连接部31继续向上延伸出弧形第一接触条41。第一连接部31向右凸伸出一第一预压臂311,第一预压臂311末端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一挡止臂312。第一挡止臂312与第一连接部31相平行,第一连接部31、第一预压臂311及第一挡止臂312之间形成第一收容空间310。第一、 第二弹性臂101、102的宽度为焊接部10的一半。第二弹性臂102与第一弹性臂101结构相同,第二弹性臂102也包括自焊接部10 后端右侧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折叠部22、自第二弹性折叠部22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2及自第二连接部32继续向上延伸出弧形的第二接触条42,第二连接部32向左凸伸出一第二预压臂321,第二预压臂321末端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二挡止臂322,第二挡止臂322与第二连接部32相平行,第二连接部32、第二预压臂321及第二挡止臂322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320,第一连接部31位于第二连接部32的左方。第一挡止臂312与第二挡止臂322左右对称,第一接触条41与第二接触条42位于同一高度,用以接触金属壳体。第二连接部32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310内,被限制向上、向左及向右移动。第一连接部31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间320内,被限制向上、向右及向左移动。两弹性臂101、102 相互牵制,同时第一预压臂311与第二预压臂321分别抵压在第二连接部32及第一连接部 31上,实现第一、第二连接部31、32的弹性预压,使得第一、第二接触条41、42在接触金属壳体之前,均具有向上的弹力趋势。导电端子100的焊接部10焊接于电路板上,金属壳体包覆于电路板外部,当金属壳体从上方抵接导电端子100的两接触条41、42时,实现电路板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接地回路,第一、第二弹性臂101、102可以增大对金属壳体的抵压力,使导电端子100对金属壳体接触更加可靠。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焊接部及自焊接部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焊接部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弹性臂,第一、第二弹性臂分别具有用以抵接同一金属壳体的第一、第二接触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弹性臂的宽度为焊接部宽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由同一金属片制成,焊接部为一水平板状,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位于焊接部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包括自焊接部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一弹性折叠部、自第一弹性折叠部继续倾斜延伸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接触条自第一连接部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向第二弹性臂方向凸伸的第一预压臂,第一预压臂向下抵压在第二连接部上,第一预压臂末端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一挡止臂,第一连接部、第一预压臂及第一挡止臂之间形成容纳第二连接部的第一收容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自焊接部另一端弯折延伸的第二弹性折叠部、自第二弹性折叠部继续倾斜延伸的第二连接部,第二接触条自第二连接部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向第一弹性臂方向凸伸的第二预压臂,第二预压臂向下抵压在第一连接部上,第二预压臂末端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二挡止臂,第二连接部、第二预压臂及第二挡止臂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第一连接部卡持于第二收容空间内,被限制向右、向上及向左移动,第二连接部卡持于第一收容空间内,被限制向左、向上及向右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止臂与第二挡止臂左右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结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条与第二接触条位于同一高度且均为弧形片状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焊接部及自焊接部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一弹性臂,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焊接部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弹性臂,第一、第二弹性臂分别具有用以抵接同一金属壳体的第一、第二接触条。导电端子设有两个弹性臂可以增大对金属壳体的抵压力,使导电端子与金属壳体接触更加可靠。
文档编号H01R12/57GK202042633SQ20112001848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李国强, 胡金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