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272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端子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设备的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属于计算机设备的结构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当使用者查询数据、通讯联络或进行文件传输时,都可利用计算机连结网络,上网作业,由于通过网络系统获得信息、收发文件具有更为迅捷的特性,使计算机和电脑成为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早期网络系统应用的连接器主要用来传输低频、低速讯号,但随着近代科技不断的进步,数据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相对地所需传输讯号频率也越来越高,由此即产生了一种具有高频性能的连接器。这种高频连接器在应用中,由于高频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通常为以平行间隔之方式安装于绝缘座体内,而在相邻端子传送高速信号时容易产生电容偶合,高电容偶合会在不同对端子之间产生串音,而这正是造成信号衰减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由于信号减弱,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传输功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高频连接器中加入滤波装置,以减少串扰或杂音的发生,然而,此种作法会大幅提高高频连接器的成本,也不利于高频连接器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在相邻端子传送高速信号时,容易产生电容偶合,在不同对端子之间产生串音,造成信号衰减,影响电连接器的传输功能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使电容偶合效应大幅降低,减少串音的发生,确保连接器的传输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为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所述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自左至右由并排配对A第一导电端子、并排配对A第二导电端子、间隔配对D左导电端子、并排配对B第一导电端子、并排配对B第二导电端子、间隔配对D右导电端子、并排配对C第一导电端子和并排配对C第二导电端子间隔并排所组成;所述并排配对A、B、C导电端子组的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延伸部、第一接触部,所述并排配对A、B、C导电端子组的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弯折部、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末端,朝向第二固定部前方斜向延伸为延伸部, 延伸部末端再弯折延伸为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末端,朝向第一固定部前方斜向弯折延伸为弯折部,且弯折部由延伸部下方绕经上方,并于弯折部末端延伸为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固定部上方,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固定部上方。所述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穿设固定于绝缘壳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各导电端子组在传输信号时,第一导电端子的讯号会由第一接触部传输至第一固定部,第二导电端子的讯号会由第二接触部传输至第二固定部,且由于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固定部上方,而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固定部上方,因此第一固定部与第二接触部的绝大部分面积呈间隔重迭状,第二固定部与第一接触部的绝大部分面积为间隔重迭状,这样即可使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之间所产生之电容偶合效应大幅降低,从而减少串音的发生,保证了高频连接器的传输功能。

附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立体图;附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
中,导电端子组A主视图;附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俯视图;附图4是:A组导电端子组前端的后、上方向立体图;附图5是:A组导电端子组前端的前、下方向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并排配对A第一导电端子、11并排配对A第一固定部、12并排配对A延伸部、13并排配对A第一接触部、2并排配对A第二导电端子、21并排配对A第二固定部、22并排配对A弯折部、23并排配对A第二接触部、3间隔配对D左导电端子、4并排配对B第一导电端子、41并排配对B第一固定部、42并排配对B延伸部、43并排配对B第一接触部、5并排配对B第二导电端子、51并排配对B第二固定部、52并排配对B弯折部、53并排配对B第二接触部、6间隔配对D右导电端子、7并排配对C第一导电端子、71并排配对C 第一固定部、72并排配对C延伸部、73并排配对C第一接触部、8并排配对C第二导电端子、 81并排配对C第二固定部、82并排配对C弯折部、83并排配对C第二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图1-5所示,一种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为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所述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自左至右由并排配对A第一导电端子1、并排配对A第二导电端子 2、间隔配对D左导电端子3、并排配对B第一导电端子4、并排配对B第二导电端子5、间隔配对D右导电端子6、并排配对C第一导电端子7和并排配对C第二导电端子8间隔并排所组成。所述并排配对A导电端子组第一导电端子1包括并排配对A第一固定部11、并排配对A延伸部12、并排配对A第一接触部13,所述并排配对A导电端子组第二导电端子2 包括并排配对A第二固定部21、并排配对A弯折部22、并排配对A第二接触部23。上述部件的相互关系为所述并排配对A第一固定部11末端,朝向并排配对A第二固定部21前方斜向延伸为并排配对A延伸部12,并排配对A延伸部12末端再弯折延伸为并排配对A第一接触部13。所述并排配对A第二固定部21末端,朝向并排配对A第一固定部11前方斜向弯折延伸为并排配对A弯折部22,且并排配对A弯折部22由并排配对A延伸部12下方绕经上方,并于并排配对A弯折部22末端延伸为并排配对A第二接触部23。所述并排配对A 第一接触部13位于并排配对A第二固定部21上方,并排配对A第二接触部23位于并排配对A第一固定部11上方。所述并排配对B导电端子组第一导电端子4包括并排配对B第一固定部41、并排配对B延伸部42、并排配对B第一接触部43,所述并排配对B导电端子组第二导电端子5包括并排配对B第二固定部51、并排配对B弯折部52、并排配对B第二接触部53。并排配对B导电端子组中的部件的相互关系同并排配对A导电端子组。所述并排配对C导电端子组第一导电端子7包括并排配对C第一固定部71、并排配对C延伸部72、并排配对C第一接触部73,所述并排配对C导电端子组第二导电端子8 包括并排配对C第二固定部81、并排配对C弯折部82、并排配对C第二接触部83。并排配对C导电端子组中的部件的相互关系同并排配对A导电端子组。所述并排配对的A、B、C、D导电端子组的作用,都是用来传输信号源。所述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穿设固定于绝缘壳体(图中未显示)内。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为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自左至右由并排配对A第一导电端子、并排配对A第二导电端子、间隔配对D左导电端子、并排配对B第一导电端子、并排配对B第二导电端子、间隔配对D右导电端子、并排配对C第一导电端子和并排配对C第二导电端子间隔并排所组成;所述并排配对A、B、C导电端子组的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延伸部、第一接触部,所述并排配对A、B、C导电端子组的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弯折部、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末端,朝向第二固定部前方斜向延伸为延伸部,延伸部末端再弯折延伸为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末端,朝向第一固定部前方斜向弯折延伸为弯折部,且弯折部由延伸部下方绕经上方,并于弯折部末端延伸为第二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二固定部上方,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固定部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穿设固定于绝缘壳体内。
专利摘要一种高频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属于计算机设备的结构零部件技术领域。为复数组成对的导电端子组,由并排配对A第一、二导电端子,B第一、二导电端子,C第一、二导电端子,及间隔配对D左、右导电端子所组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定部、延伸部、第一接触部,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固定部、弯折部、第二接触部;第一固定部末端,朝向第二固定部前方斜向延伸为延伸部,延伸部末端再弯折延伸为第一接触部;第二固定部末端,朝向第一固定部前方斜向弯折延伸为弯折部,且弯折部由延伸部下方绕经上方,并于弯折部末端延伸为第二接触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使电容偶合效应大幅降低,从而减少串音的发生,保证了高频连接器的传输功能。
文档编号H01R13/6461GK202004205SQ201120034230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日
发明者黄棋柯 申请人:宁波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